中国引进外资情况介绍

更新时间:2024-04-25 04: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引进外资的现状

(第2组 陶阳)

一、什么是“引进外资”?

国际投资的一个方面

国际投资作为跨国性经济行为,至少涉及两类国家,即投资国和东道国。投资国也称资本流出国或对投资国,指从事对外投资活动的经济主体所在的国家。东道国也称资本流入国、资本接受国或被投资国,是指允许和吸收外国资本在本国进行投资和接受外国资本贷款的国家。因此,国际投资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向国外投资。二是引进外国投资。就一个国家而言,参与国际投资既可以对外投资,又可以引进外国投资,即以两种不同的身份出现,既可以是投资国,又可以是东道国。若以投资国身份出现,其行为表现为对外投资;若以东道国身份出现,其行为则表现为引进外国投资,简称引进外资。

对我国而言,“外”指的是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区。

国际投资的种类

按照投资对象的不同,国际投资可以分为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其主要差异在于是否与自然界有密切关系。其中,实业投资不仅涉及人与人之间的金融关系,而且涉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如开办厂矿和开垦农场的行为等;而金融投资只涉及人与人之间的财务交易,并不涉及与自然界的关系,如进行一笔借款和贷款,购买或转卖债券或股票、领取胜息等行为。

按照投资主体的不同,或称按照投资资本的来源及用途的不同,国际投资又可以分为官方投资和私人投资。官方投资,也称公共投资,通常是指由一国政府或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为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的投资。私人投资,也称民间投资,一放是指一国居民或私人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而对东道国经济活动进行的投资。私人投资无论是从投资者的数目,还是从投资的总金额来看,都是当前国际投资中最活跃和最主要的部分,因而这类投资也是国际投资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按投资期限不同可划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国际投资中的短期投资仅指投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投资,主要指金融投资。国际投资中的长期投资指投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投资。—般而言,国际投资中的生产性投资和项目投资期限—般以一年以上的居多,均属于长期投资。

按照投资主体是否拥有对海外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权,国际投资可以分为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是投资者以拥有或控制国外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投资,这种投资不单纯是资金的外投,而是资金、技术、经营管理知识等生产要素由投资国的特定产业部门向东道国特定产业部门的转移。国际间接投资又可称为国际金融投资,是指一国的个人、企业或政府通过购买外国的公司股票、公司债券、政府债券、衍生证券等金融资产,按期收取股息、利息,或通过买卖这些证券嫌取差价收益的投资。

国际投资主体

国际投资过程首要的问题就是国际投资的主体,即国际投资的参与者。具体来讲,国际投资主体主要是指具有独立投资决策权并对投资结果负有责任的经济法人或自然人。根据参与方式的差异,国际投资主体可以分为四大类:(1)跨国公司,是国际直接投资的投资主体:(2)跨国金融机构,包括跨国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是参与国际证券投资和金融服务业投资的主体。近年来各类基金的发展是其中最大的亮点。(3)官方与半官方机构,包括各国政府部门及各类国际性组织,它们是某些带有国际经济援助性质的基础性、公益性国际投资的主要承担者。(4)个人投资者,是以参与国际证券投资为主的群体。

二、中国引进外资的基本情况

国际比较

数据显示,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全球排名连续18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尚秀琳,2011)。 质量:中国吸引的FDI通过GDP矫正后,在发展中国家群体中并不显得特别突出,甚至赂低。从人均的角度看,用外资也只能说居于全球中下游水平。另外,按照国际通行的计算方法,最近几年中国FDI存量只相当于当年GDP的18%左右,远远低于27%的世界平均水平。(阎敏,2010)

发展阶段

我国在吸引外资的近30年间,一个总体趋势是外资持续、大量地进人中国,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从1979年到2007年,中国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9546亿美元,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吸收外资国。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变迁及对外经济政策的调整,明显呈现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86年)属于起步阶段 影响事件:改革开放

发展特点:中国基本上形成了引进外资的政策框架,初步形成了沿海、沿江全面对外开放的发展格局。

第二阶段(1987—1991年)属于稳定发展阶段

影响事件:1986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

发展特点:由于国家针对外商投资的政策逐渐宽松,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外商在中国的投资速度逐步加快。

第三阶段(1992一1997年)属于高速增长阶段

影响事件: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讲话为进—步加快改革开放和更多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扫除了障碍,此后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政策进入全面深化阶段。

发展特点: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所涉及的领域进一步扩大,投资结构更趋优化。

第四阶段(1998——2007年年底)属于调整阶段

影响事件:另外,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对引进外资政策进行了重大的战略调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效益和优化结构方向转变。与中国外资政策

调整相适应,外商对华直接投资进入了调整和低速稳步发展时期,由于部分优惠政策的取消,1996年,外商对华投资项目数和合同外资金额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受亚洲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国家外资政策调整的影响,1999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投资再次出现了下降。2001年,中国加入WTO。

发展特点:政策凋整后的外商直接投资出现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结构更趋合理的发展趋势

Source: 阎敏:国际投资学[M].武汉市: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08

现阶段(2007年至今)

影响事件:2010年12月,我国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和教育费附加制度,外资企业在税收政策上大量享受的“超国民待遇”就此彻底结束。国家为调整经济结构进行的外资行业引导,欢迎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等领域的海外投资,限制重污染和高能耗及产能过程的企业投资。(source: 尚秀琳:中国引进外资更趋“精挑细选”[J]. 改革与开放, 2011(5))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1-10月 实际使用的FDI金额(亿美元) 1088.21 1160.11 1117.16 970.26 同比增长(%) 18.54 9.72 -3.7 5.77 Source: 根据商务部商务数据中心数据整理http://data.mofcom.gov.cn/channel/includes/list.shtml?channel=wzsj&visit=A

发展特点1:平稳低速增长

(Source: 商务部专家称:中国引进外资进入平稳增长期[J].集团经济研究,2007(07S).)

发展特点2:结构微调

(source:根据《2012/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绘制) 行业结构:

结论:制造业比重持续减小,房地产、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批发零售业比重稳步增长,其他行业比重有所增加。 投资方式 外商直接投资 外资企业 合资经营企业 合作经营企业 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 合作开发 其他 2011年 实际使用金额(亿美元) 1160.11 912.05 214.15 17.57 16.34 % 99 79 18 2 1 2007年 实际使用金额(亿美元) 747.68 572.64 155.96 14.16 4.92 % 95 77 21 2 0 外商其他投资 16.87 1 35.72 5 引进外资的方式结构变化:外商直接投资比重持续上升,占绝对优势,直接投资中外商独资形式也逐渐占据优势地位。资本的垄断特性。

外资来源地结构变化:从结构上来看没有明显变化,港商的支持始终跃居榜首。全球金融神秘岛资本力量雄厚(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毛里求斯、百慕大、汤加、泽西)。

总得来说,中国引进外资经历从量的发展到注重质的发展的过程。

三、教育中的“引进外资”现象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资本的无国界、无边界现象已是常态,在教育领域,同样存在类似的现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ag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