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2

更新时间:2024-03-14 17: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佳木斯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础和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部分,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连接点。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县一直是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单位。几千年以来,县域范围内的经济、社会、文化交融发展,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地域实体,县域经济已是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郡县治、天下安”,发展县政历来就是安邦定国的根本之策。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这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加强农村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壮大和提升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乡镇企业,增强县域经济实力”。这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发展县域经济的高度重视。可以说,县域经济已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佳木斯作为农业大市,县域经济发展不仅关系到佳木斯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增长质量,而且事关佳木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及其他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整体经

1

济实力还很弱,综合经济排名在全省位次滞后,与发达地区和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已经成为我市“科学跨越式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佳木斯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我市县域经济辖6个县(市)、分别是桦南县、桦川县、汤原县、抚远县、同江市、富锦市。县域乡镇58个、村民委员会832个。县域东西狭长350多公里,耕地总面积 1036.4万亩,县域人口168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251万人的66%,其中农业人口105万人,城镇人口63万人,县域人口平均为28万人。

据黑龙江省统计局农村统计处2007年度县域社会经济监测评价结果显示,我市的富锦市在全省68个县(市)中的综合经济实力位居第17位、桦南县位居38位、同江市位居41位、汤原县位居51位、抚远县位居52位、桦川县位居60位。各县(市)部分主要经济指标绝对值及在全省的位次如下:

1、地区生产总值(GDP)。2007年我市县域经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77848万元。其中,富锦市545590万元,位居全省11位;桦南县344051万元,位居27位;同江市267437万元,位居35位;汤原县246602万元,位居36位;抚远县163101万元,位居51位;桦川县111067万元,位居60位。我市平均县域经济地区生产总值279641万元,比全省

2

县均地区生产总值391063万元低28.5%。我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987元,比全省县域人均10715元低6.8%。在全省县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排序为富锦市15位、同江市23位、汤原县28位、桦南县41位、抚远县44位、桦川县61位。

2、财政总收入。2007年全省县均财政总收入22059万元,我市县均财政收入9871万元,仅为全省县均的44.7%。其中富锦市17008万元,位居25位,桦南县11518万元,位居36位,同江市10345万元,位居39位,汤原县7346万元,位居51位,抚远县7079万元,位居52位,桦川县5930万元,位居60位。

3、工业增加值。2007年全省县均工业增加值98642万元,我市县均工业增加值25392万元,仅为全省县均的25.7%。其中桦南县53186万元,位居35位,富锦市41840万元,位居41位,汤原县27082万元,位居52位,桦川县15274万元,位居58位,同江市11058万元,位居60位,抚远县3913万元,位居67位。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7年全省县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910万元,我市县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883万元,比全省县均低22.3%。其中桦南县147306万元,位居16位,富锦市126964万元,位居19位,同江市90784万元,位居29位,汤原县71986万元,位居37位,抚远县65255万元,位居46位,桦川县43000万元,位居55位。

3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7年全省县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997万元,我市县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42万元,比全省县均低27.3%。其中桦南县168164万元,位居12位,富锦市169650万元,位居17位,汤原县53964万元,位居48位,同江市52600万元,位居49位,桦川县39769万元,位居54位,抚远县27102万元,位居60位。

6、实际利用域外资金。2007年全省县均实际利用域外资金68650万元,我市县均实际利用域外资金36933万元,仅为全省县均的53.8%。其中富锦市54065万元,位居34位,桦南县46835万元,位居37位,桦川县37240万元,位居46位,汤原县36358万元,位居48位,同江市30171万元,位居57位,抚远县16930万元,位居64位。

7、税收总收入。2007年全省县均税收总收入8066万元,我市县均税收总收入3780万元,仅为全省县均的46.9%。其中富锦市6838万元,位居25位,桦南县4482万元,位居36位,同江市3943万元,位居40位,汤原县2686万元,位居49位,抚远县2581万元,位居50位,桦川县2150万元,位居59位。

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7年全省县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62元,我市县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88元,比全省县域人均低3.7个百分点。其中抚远县8281元,位居18位,富锦市7973元,位居23位,同江市

4

7806元,位居26位,桦南县7415元,位居30位,汤原6181元,位居45位,桦川县5474元,位居57位。

9、农民人均纯收入。2007年全省县均农民人均纯收入3722元,我市县均农民人均纯收入2138元,低于全省县域人均水平42.6个百分点。我市除富锦市,其它5县(市)均为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其中富锦市4678元,位居21位,抚远县2689元,位居49位,同江市1870元,位居56位,桦南县1207元,位居63位,桦川县1206元,位居64位,汤原县1178元,位居67位。

二、佳木斯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1、观念落后,延滞了县域经济发展。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市的县域经济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出现了差距日益扩大的趋势。这种差距从表面上看是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但从根本上讲,却是思想观念上跟不上市场经济的需要,在发展思路上目光短浅,缺少整体和长远规划;在发展目标上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甚至悲观失望,怨天尤人;在工作方法上,缺少谋大事、想大事、干大事的气魄,缺乏赶的志气、干的恒心、闯的勇气;在整个社会环境上创业气氛淡,“商气”轻。可以说,如果不来一场凤凰涅磐式的思想大解放,县域经济发展就很难有大的突破。

2、特色不明,影响了县域经济发展。长期以来,“千县一面”的弊端在我市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由于缺乏对县情的

5

深刻认识和把握,各县市盲目“跟风上”的现象比比皆是,结果导致各县市之间主导产业雷同,发展思路千篇一律,缺乏地方特色,重复建设、结构趋同问题比较严重,经济社会发展缺乏生机和活力。

3、投入不足,限制了县域经济发展。当前,我市各县市竞相加快工业化进程,这是一个起飞阶段,但资金瓶颈制约因素越来越突出。一是自身财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近几年来,由于县域经济自身财力有限,基本是吃饭财政,因而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很少。农村税费改革后,这种投入呈进一步减少的趋势,导致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满足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从客观上影响上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从国家投资来看,虽然逐年加大投入,但直接投资到县域且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大的项目仍然不多。三是金融缺位。从金融投资来看,信贷管理体制实行了比较集中的管理模式后,由于审批权一律上收到省分行直至总行,基层商业银行贷款权限弱化,近几年农村金融系统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够,严重影响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对接错位,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我市各县市经济普遍存在工业底子薄的问题,农业经营主要还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难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这种矛盾更为突出和尖锐。目前,由于农民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市

6

场主体,把握市场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都委差,一有风吹草动,脆弱的农业生产就会受到很大冲击,这是导致我市农民收入近几年来增长缓慢、县域经济发展不快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三、佳木斯市县域经济发展重点

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突出产业聚集和支撑功能,走优势产业立县、工业经济强县、基础产业稳县、招商引资兴县、民营经济活县的特色发展之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梯次跃升,不断增强县域综合竞争力。坚持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定位来推进我市县域区域经济发展,及时调整县域经济发展方向,积极致力于县域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桦川县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农副产品深加工、粮食化工、医药为主导,承接我市载能产业的沿江布局;桦南县重点发展绿色特色食品加工业、建材和化工工业;汤原县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奶业、能源、纸业,富锦市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饲料工业、能源工业、机械工业、医药化工产业和对俄出口基地建设。加强同江、抚远市港口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强化口岸城市功能,重点发展港口经济、创汇经济、特色养殖经济、资源加工经济、生态民俗旅游经济,建设对俄经贸强县(市)。

1、培育农业优势主导产业。要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全面

7

提升粮食产业,提高我市粮食市场竞争力,尽快把我市粮食生产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以绿色食品和特色农业为重点,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加快优质水稻、大豆、玉米、蔬菜、肉牛、肉羊、奶牛和鲟鳇鱼等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农牧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实现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格局。加快龙头企业建设,积极培育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和较高市场份额的农畜产品加工大龙头,提高绿色食品和特色农畜产品的精深加工水平。同时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化工、医药和其它轻工业,提升产业化总体水平。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与农产品基地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大力推进“主辅换位”。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养殖业的大发展。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良种覆盖率和规模化养殖程度,加快生猪、奶牛、肉牛、肉羊、禽类等畜禽生产,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动物养殖,增强粮食转化和过腹增值能力。坚持合理开发与保护资源并举,建设以营林、林产工业、绿色食品、北药种植、森林生态旅游为主体的五大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升林业经济附加值。要着力培育特色经济作物产业。构筑以蔬菜、两瓜、薯类、杂粮、甜菜、白瓜、亚麻、烤烟、浆果、山野菜、食用菌、花卉、葵花为重点的区域性特色经济作物生产格局。培育农业优势主导产业要搞好区域化布局、推进规模化生产、实施标

8

准化管理、发展产业化经营,形成“小规模、大群体”,“小商品、大市场”和“小产品、大产业”的块状经济格局

2、全面提高县域工业发展水平。要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粮食加工以大豆、稻米、玉米、小麦、薯类深加工为主,配套发展粮食烘干等后处理能力,发展各类专用粮油产品和营养、经济、方便食品加工;肉类重点发展猪、牛、羊、鸡、鸭、鹅、兔等产品深加工;积极发展奶业和特色鱼品加工;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产品加工,搞好蔬菜的清洗、分级、整理、包装、推广净菜上市,发展脱水蔬菜、速冻菜、保鲜菜和发展干鲜果品保鲜、储藏及精深加工;合理利用和开发食用菌等农业野生资源,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发展酒类、饮品、纯净水、亚麻、皮毛、中药材等精深加工。要改组改造传统工业,提升产业水平。加快机械、化工、医药、建材、矿产、造纸等行业改组、改制和改造,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县域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围绕市场需求,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开发新型农业机械、食品加工设备、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饲料、环保产品和新型建筑材料等产业。要抢抓机遇,发展县域工业。以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为契机,主动承接发达地区制造业向内地梯度转移的工业项目;引导中小企业加入大企业、优势企业的分工合作体系;积极推进机械行业横向并购和配套协作,大力提高区域内机械产品配套协作水平。要创办工

9

业园区,发展产业集群。县(市、)区和有条件的镇要创办工业园区,优化发展环境,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依托园区办工业,发展发展特色产业,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3、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实施农村城镇化的重点,按照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保护环境的原则,以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重点卫星城镇,加快发展沿松花江、沿同三、佳抚、鹤大线城镇密集区,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省级重点小城镇和重点建制镇,努力壮大规模,提高质量,增强功能,集聚人口,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小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到2010年,形成以区域中心城市为轴心,以县域中心城镇为纽带,以小城镇群体为网络的城镇化格局。当前,要重点搞好县城和有发展前景的中心镇建设。小城镇建设应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挖掘人文和旅游资源,凸现各自的风格和特色。实施产业兴镇,提高幅射和带动能力。加强对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的引导和服务,在市场准入、融资条件、政策支持等方面创造平等竞争环境。吸引城市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向小城镇投资兴办企业,扶持乡镇企业创新升级,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发展各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自主创业,搞好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生活用品和生产要素市场。引导人口向城镇集聚,工业向小区集聚,农业向园区集聚。充分发挥其产业集聚和

10

对乡村经济及农业带动功能。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提升城镇建管水平。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来建设和管理城镇,实现资源配臵市场化、资金投入多元化、政策措施配套化。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培育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小城镇道路、给排水、通讯、电力、保洁、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建设及房地产开发。加强小城镇管理和环境治理,实现小城镇的清洁、文明、安全、有序。

4、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搞活农产品流通业。培育农产品营销主体,鼓励发展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深化供销社改革,发挥其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的作用,加强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建设,改善农产品的流通环境。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业。积极发展配送中心、连锁经营、超市专卖、网上销售等新型业态。开发旅游业。切实加强四丰山、柳树岛、街津口、亮子河等重点景区建设,搞好三江湿地、原始森林、赫哲风情、界江、冰雪和观光农业等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发展各类旅游企业,加快旅游产业化进程。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搞好汽车、农机、建材、钢材、家具、农资等农产品和运输市场建设。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中介、信息、咨询等现化服务业。加快发展社区教育、卫生、文化、娱乐和家政等新兴服务业。为县城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持续的增长动力。

5、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在发展民营经济上创新。重点

11

发展加工型、科技型和外向型民营大户。对具有规模优势、高新技术项目和品牌优势的企业,通过资本运营,迅速做大做强一批;引导民营企业买断、兼并、参股、控股国有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一批;通过辟建民营企业工业园地,广泛招商引资,引进一批;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建设或收购城市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展一批,促进民营经济上速度、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要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要进一步放开民营经济的经营领域,除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产业和行业外,全部向民营开放;改革审批制度、消除政策岐视,取消对非公有制企业注册、经营、增项、转业等环节的审批限制;对新创办的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登记、行政审批、缴纳规费,申办证照、招商引资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从项目、机制、条件和环境等方面,为民营经济提供发展空间,投资的途径和运营平台。通过重点产业和产品的发展,营造区域竞争优势,为民营资本提供投资热点;放宽政策,拓宽领域,创新投融资机制,为民营资本大规模进入基础项目、重点项目和辅助项目提供途径;通过资源在重点产业,重点区域的集中,为民营企业提供完备的基础设施,为其引进技术、扩大生产、降低成本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6、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扩大开放促进县域工业的调整改造。鼓励外资投资发展我市机械、食品、造纸、化工、医药、建材等重点优势产业,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

12

业。鼓励外资以兼并收购、参股控股、受让股权、合作联营等方式参与我市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改造,通过招商引资实现产权多元化。运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优惠政策支持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嫁接”改造项目。以大项目为载体,加快招商引资步伐。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领域。除国家明文规定必须由国有资本控制的非竞争性领域都要允许外资进入经营。鼓励外商以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和BOT等多种形式,投资交通、能源、水利、环境等基础设施项目和城市公用设施项目。加快服务贸易领域开放步伐,鼓励支持外资参与发展旅游、物流、外贸、教育、卫生等产业。寻求与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合作,积极引进重大项目。组织专门力量,有针对性地研究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民营500强企业的产业布局、投资动向、并购战略,寻找与我市资源优势、地缘优势和后发优势的对接点,组织专业招商班子,千方百计引进重大项目落地。动员全社会力量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招商引资。在采取组团招商、会展招商等传统招商方式的同时,大力推行小分队招商、专业招商、定项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发挥口岸优势,扩大沿边对外开放。加强与俄罗斯的对外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通过扩大出口,建立家具、服装、家电、蔬菜、水果等产品出口加工区,境外办企业、开发农业、工程承包、劳务输出、辟建中国商品交易中心、精品专

13

卖店等途径,提高县域经济的外向度。充分利用亲缘、人缘、地缘等有利条件,努力扩大与日本、韩国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经贸往来。要加快对俄贸易大通道建设。重点抓好哈鱼岛汽车轮渡码头和同江、抚远、富锦港口建设,扩大各口岸过客、过货能力。推进同江地方铁路建设,同江至哈鱼岛公路和同抚公路建设,积极做好哈下跨江大桥和抚远互市贸易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保证国际空港常年开通。

7、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坚持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思想,巩固提高普及义务教育成果和质量,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推进“三教”统筹,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和就业、择业能力。落实“村村大学生计划”,为农村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实施新型农民科教培训规划,培养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推进科教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引进先进适用技术,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坚持“农科教结合”,大力开展农业科研、技术引进、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的标准化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认真把党和国家各项人才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稳定、用好人才几个环节,打破条块分割,整合人才资源,发挥好人

14

才作用。建立培养和造就农村能人的机制,营造鼓励能人干事业,支持能人干成事业社会氛围,为广大农村能人施展才华、创业致富、带动一方,给予必要的支持,开辟广阔天地。

8、优化农村就业结构。要进一步改善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环境,取消对农民进城的限制性规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好工资拖欠、劳动保护和巧立名目的乱收费等问题,解决好农民工在户籍管理、子女就学、住房安臵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各地要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教育引导农民转变就业观念,增强经营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多样性。大力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广泛开展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择业能力。要不断拓宽转移渠道,强化转移服务,加快农村劳动力由种植业向畜牧业转移,由农业向非农产业流动,由农村向城镇集聚,促进大批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和进入城镇经商务工,并逐步转变为城镇居民、企业工人和工商业经营者。充分利用亲缘、人缘、地缘等有利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农民走出国门到国外开发产业或从事劳务。

9、强化扶贫开发工作。各地要按照国家和省扶贫开发实施规划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的基本方针,明确扶贫开发的对象,拓宽扶贫开发的内容和途径,实施整村推进,如期实现脱贫致富的工作目标。要继续把发展种养业作为扶贫开

15

发的重点。按照市场需求,帮助贫困户选准产品和项目,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确保增产增收。要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对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生产,要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为贫困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要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以贫困乡村为单位,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本解决贫困地区人畜饮水困难。力争做到绝大多数行政村通电、通路、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做到贫困村有卫生所,达到初级保健水平,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确保实现九年义务教育。要加大科技扶贫力度。通过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建立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做给贫困户看,带着贫困户干,充分发挥科技在扶贫开发中的带动作用。要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切实加强基础教育,普遍提高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加强生产技能培训,增强农民掌握先进实用技术能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反对迷信,引导群众自觉移风易俗,革除落后生活习俗,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积极稳妥的扩大贫困地区劳务输出。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积极组织和引导劳动力有序转移。要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方针,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动员社会各界帮助贫困乡村开发建设,缩小区域间经济

16

社会发展差距。

10、统筹城乡发展。要注重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合理配臵资源,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抓住国家集中力量支持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的政策机遇,重点抓好优质粮食工程、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小流域治理、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生态农业、畜禽防疫和农业服务体系等项目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注重建立城乡统一的市场,打破地域界限,消除城乡壁垒,促进产品和要素在城乡间、地区间自由流动,公平竞争。要注重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强农村的公共服务。落实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规定,鼓励和引导企业、团体和个人积极参与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师队伍,提高办学质量。深化乡镇卫生院改革,加强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卫生技术队伍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极探索对农村贫困家庭实行医疗救助的有效办法。坚持不懈的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农村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基地建设,搞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继续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搞好村镇规划,加强环境整治,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要注重保护与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7

四、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思想观念的大解放带动县域经济的大发展。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生路。只有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才能有县域经济的大发展。因此,要把思想解放作为一个主恒的主题,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树立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观念;破除畏难退缩的思想,树立敢冒风险的观念;破除“官本位”思想,树立民本观念,形成良好创业环境,以思想观念的大解放,谋求县域经济的先发之势,克服县域经济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强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市场主体地位,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必须强化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巩固县域经济的发展基础。一是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走“龙头+基地+农户”之路,让龙头企业成为上联国内外市场,下联千家万户的桥梁。二是要多引导,少干预,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哄而上,增强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三是要重视和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口介组织,真正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引着农民走。

3、准确定位,突出特色,发展特色经济。从实践来看,凡县域经济发展得好的地方,都突出了地方特色,有所为,

18

有所不为。可以说,定位准不准决定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明不明。在区域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就必须从过去那种跟风上、随大流的思想中走出来,从本地区实际出发,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激活自身的“兴奋点”,大力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打出响当当的地方品牌,先由“一镇一业,一镇一品”抓起,然后逐步向“一县数业”、“一县数品”发展,靠特色取胜,用口牌立县,从而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既要立足于县域,强化传统的资源优势观,充分发挥县域经济的比较优势和错位优势,大胆采用“拿来主义”,全方位开放引进,在招商引资中制造新优势,创造新机遇,发展新产业。

4、发挥项目的支撑和聚合作用,倾力发展项目经济。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没有项目,县域经济发展就没有后劲。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项目运作来指导经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说,抓住了项目,就是抓住了经济工作的“牛鼻子“。发展项目要坚决破除“等、靠、要”思想,牢固树立“拼、争、抢”意识,增强抢抓机遇的责任感和捕捉机遇的敏锐性,在创造性工作中抓住机遇,在抢抓机遇中争取主动。要创新项目工作思路,敢闯敢试,敢为敢冒,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定势,以超常规的思维方式、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独辟蹊径的工作方法,实现项目建设的新突破,从而带动县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9

5、加快县域间经济的协作发展。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县域经济不能受行政区域的限制,画地为牢,而应在国际分工的大背景下,自觉地放在区域经济中来考虑,来发展,努力形成跨县域(或县域间相互协作)的优势产业及优势产业群,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产业组织结构合理、布局错落有致的区域经济格局。只有将自身纳入区域间来定位,来发展,我市县域经济才有前途,才能不断提高竞争力,早日实现缩小差距、迎头赶上的目标。

加强县域经济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为我国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提出了“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奋斗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无一不是需要县域经济的发展。我市是农业大市,一半以上的人口在县域,县域中的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事关地方党委和政府工作的全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兴才能百业兴。没有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农民是最大的群体,农民富才能全市富。没有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就没有全市人民的安康富裕。农村是最大的市场,农村活才能全市活,没有农村的社会稳定,就没有整个佳木斯的长治久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县域是重点,也是关键,可以说,没有县域的小康就没有完整意义上的全市小康。为此,我们

20

要充分认识县域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大局出发,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创造和提供更好的条件。

6、改善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各县要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全局性、根本性的大事来抓,努力创建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诚信公平的市场环境、文明开放的人文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和生态和谐的的人居环境,用硬手段打造经济发展的软环境。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加大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开和规范办事程序,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和“一个窗口”办事制度,实施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否定报备制、投资项目无偿代办制等六项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和和透明度,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全面加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建设,强化全社会信用意识,营造公平公正,重信守诺的市场氛围。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认真查处“三乱”和各种侵权行为,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

21

要充分认识县域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大局出发,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创造和提供更好的条件。

6、改善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各县要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全局性、根本性的大事来抓,努力创建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诚信公平的市场环境、文明开放的人文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和生态和谐的的人居环境,用硬手段打造经济发展的软环境。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加大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开和规范办事程序,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和“一个窗口”办事制度,实施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否定报备制、投资项目无偿代办制等六项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和和透明度,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全面加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建设,强化全社会信用意识,营造公平公正,重信守诺的市场氛围。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认真查处“三乱”和各种侵权行为,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ae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