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俊波说课大赛决赛参赛作品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3-08 17:19:37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说 课 大 赛 参 赛 作

第七届红烛杯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之说课大赛决赛

参赛人:1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顾俊波

联系方式:18305615091

一、 说教材地位和作用

《雷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第五册第三单元第一课。这个单元的标题为“洞察世道沧桑”。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中极为成功的著作之一。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而本文又位居单元之首,学好本文,将对本单元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通过学习该作品,使学生通过人物命运的变幻和情感的纠结来体会旧中国世道沧桑。戏剧在高中课本中的篇目不多,而《雷雨》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因此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对于学生掌握戏剧常识,培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步入戏剧瑰丽之门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 说教学目标

《雷雨》是现当代戏剧单元的第一课,属于课内教读课文。鉴于

教学大纲对本课提出的在戏剧冲突、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三方面的要求,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

第七届红烛杯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之说课大赛决赛

(一)知识目标:1、了解戏剧常识,“中国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曹禺及其作品。

2、通过学习《雷雨》这部当代戏剧的扛鼎之作,深层次的挖掘作品背后表现社会的背景,走进作品,走进大师。学会鉴赏解读戏剧。

3、掌握戏剧的基本常识。如:戏剧的三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文学三大特色;包括适合舞台表演、要有戏剧冲突、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戏剧语言五个特色:动作性、个性表现力、抒情性、有潜台词、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二) 能力目标:

1、鼓励并组织班级同学,对《雷雨》这部戏剧进行新的演译。尝试通过自主表演,进入角色的方式解读这部经典的戏剧著作,充分锻炼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现场掌控能力

2、教会学生能够在在较短时间内通过仔细研究人物语言特点、心理特征、剧本描写的环境特征、故事的情节描写,把握剧本所要表现的真正内涵。

(三)情感目标:循序渐近的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让学生从思想上深层次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激烈矛盾冲突。

三、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及本课教学目标和该课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戏剧冲突在情节发展中的推进作用

2

第七届红烛杯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之说课大赛决赛

2、把握在雷雨的情节推进过程中,各色人物的情感纠葛、戏剧剧情冲突中表现出来的的人物性格特征。

3、欣赏人物语言(潜台词),从个性化的言行来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

1、探究周朴园对鲁侍萍不见时怀恋,相见时又绝情的情感变化出现的原因。

2、戏剧中人物的个性化言行所表现的人物性格特征。 四、 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每一部戏剧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通过仔细揣摩人物的语言特征,心理的微妙变化,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通过范读、齐读、自由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读、读反复,感悟作者呼唤革命风暴到来,渴望新世界来临的火热激情。

2.情境设置法:由于《雷雨》这部戏剧在剧情的情节冲突,人物心理变化的复杂性,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凸显贯穿在该剧的各个方面。所以在该课难点突破上,充分利用课件展示背景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由组织小组进行分角色饰演该剧。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和时代背景之中去,思想产生共鸣,理解文章主旨。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采用小组擂台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3

第七届红烛杯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之说课大赛决赛

五、学法

(一)了解戏剧情节、理清人物关系。

(二)深入研读文本,组织讨论,探究教学难点。 (三)拓展课堂,结合课文进行多元化研究性学习。 六、 教学过程

课前任务

课程导入

讲授课程

归纳小结

分组饰演剧本

(一)在课前布置课前任务

1、让学生在课前查阅资料掌握戏剧的相关知识点如:戏剧的三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文学三大特色;包括适合舞台表演、要有戏剧冲突、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戏剧语言五个特色:动作性、个性表现力、抒情性、有潜台词、动听上口,

4

第七届红烛杯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之说课大赛决赛

浅显易懂。

2、了解曹禺简介,《雷雨》故事梗概,创作背景

这样做便于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在上课时能够根据已掌握的相关知识跟上老师的上课节奏,更深层次的把握《雷雨》的剧情冲突化、人物的个性化、剧情的复杂化 。 (二)课程导入

1、导语: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我国有一剧本的问世,可以用这一个成语来形容。它的问世,就好象是一场暴风骤雨(暴、骤:急速,突然。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一般,震惊了当时整个的剧坛。从此以后,我国剧坛才有了可以和世界优秀剧本相媲美的话剧作品。这部话剧,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常演不衰,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剧目之一。那么这部话剧作品呢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现当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著名话剧《雷雨》。

2、插入雷雨的剧照和相关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

第七届红烛杯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之说课大赛决赛

图一

图二

(三)授课要点

6

第七届红烛杯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之说课大赛决赛

1、首先理清本戏剧有那几对矛盾冲突;出场人物间有着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社会矛盾,便于学生把握该课的学习。

周朴园 父子关系 鲁大海 兄弟关系兄弟关系 工人 夫妻关系周萍 鲁侍萍 女佣 人物关系图

2、把握剧情发展分四个阶段,帮助学生理清剧情的发展阶段。 戏剧的矛盾冲突是随着剧情发展自然产生,本课是四幕话剧《雷雨》的第二幕节选部分一共有两场戏,剧情发展分四个阶段,问哪四个阶段?

掌握:前一场的“重逢”(周朴园和鲁侍萍)和后一场“斗争”(周朴园和鲁大海)。共分四个阶段:认出侍萍→撕下面纱→大海闯馆→侍萍离馆。两个阶段细腻地刻画了周朴园由疑惑初起、惊疑、惶恐不安到气急败坏、露出狰狞面目的心理状态,深刻地揭露了他的虚伪、自私、残忍的本性。这一部分是从私生活方面揭露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后两个阶段中周朴园一系列的心计、手段,充分显示出他那阴险、狠毒、老奸巨滑的性格特征。这一部分是从社会阶级斗争的角度揭露周朴园反动阶级的本性。

7

母子 第七届红烛杯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之说课大赛决赛

3、揣摩三个主要人物形象

分角色朗读,从人物语言入手,结合人物动作,理解人物思想感情,从而正确把握人物的性格。重点分析周鲁两人相逢时各自的心理活动,鲁侍萍与周萍相见时的复杂心理。

4、通过以下六个具体问题,引导学生仔细分析第一场戏――-周朴园和侍萍之间的“相认”。

a问第一场戏中,矛盾冲突主要集中在哪两个人之间?他们是什么关系?

明确: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既是主仆关系,也是恋人关系。 b问周朴园为什么向一个自以为是“下人”问起三十年前的旧事? 明确: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一说明文字暗示了她对这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很熟悉,周朴园听出鲁侍萍的无锡口音。

c问周朴园在谈到三十年前的侍萍为什么说她是“一个年轻的小姐”,而且还说“很贤慧,也很规矩?” 而鲁侍萍为什么要否定三十年前的自己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呢?

明确:维护周朴园是护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周朴园时时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独。鲁侍萍这时表面上否定自己,实质上揭露周朴园的阴私。

d 问 当鲁侍萍告诉周朴园三十年前的侍萍“现在还活着”,“境况很不好”,并且问周朴园“想见一见她么?”“想帮一帮她么?”时,

8

第七届红烛杯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之说课大赛决赛

周朴园有什么表现?他的这些表现说明了什么?

明确: “惊愕” “忽然立起” “连忙”“不,不,不用。” 周朴园关心的并不是侍萍,而是他个人的私利,他的社会地位和他在家庭的尊严。他害怕自己与侍萍的关系再次暴露,害怕别人从这种关系中看到他丑恶的灵魂和虚伪的本质,使他身败名裂。

e问面对着侍萍,周朴园又如何表现呢?你认为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态度陡变,“忽然严厉地”责问“你来干什么?” 后周朴园却想以金钱来平息侍萍对他怨愤,了结他的罪恶。最后决定辞退鲁贵和四凤,“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周朴园面对被他凌辱的侍萍时的表现,进一步暴露了他冷酷、虚伪、自私的本性。

f通过这一场戏,你初步认为侍萍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明确: 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她正直、善良,生活磨炼了她,使她认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勇敢地控诉周朴园的罪行。她以撕毁五千元支票的举动,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表达了她对周朴园的蔑视。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我的萍儿。”表现出她那纯洁、崇高的母爱。

5、分析两种最本质的矛盾冲突

a问:周朴园与侍萍之间是什么冲突?而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又是什么冲突?

课文中出现的几个人物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因而在夫妻、父

9

第七届红烛杯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之说课大赛决赛

子、母子、兄弟之间构成了激烈复杂的戏剧冲突。在这些矛盾冲突中,最本质的是两个,即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和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前一种矛盾冲突表现得较“平静”,后一种矛盾冲突表现得紧张激烈;前一种矛盾是主线,后一种矛盾是辅线,两条线索互相交织,矛盾冲突环环紧扣,步步激化,逐渐把剧情推向高潮。 6归纳小结

《雷雨》剧作中,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了过去的恩恩怨怨,剪不断,理还乱。狭小的舞台上不仅突现了伦理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于环境、时代强烈不谐调的矛盾,在种种剧烈的冲突中完成了人物的塑造,其实悲剧早已潜伏在每一句台词,每一个伏笔中,只是到最后时分才终于爆发出来,化作一场倾盆雷雨,无比强烈的震撼了每个人的灵魂。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

那么,《雷雨》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呢?应该说,是在命运的困顿中苦苦挣扎而又难逃脱摧残和拷打的人性。因此,《雷雨》既是一出社会悲剧,也是一出人生悲剧。

4、分组表演。(在课后花两个学时,组织一场《雷雨》的戏剧表演擂台赛)

将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利用一个课时的时间,举办一个《雷雨》话剧的表演大赛。将学生对全剧的把握推向高潮,对剧情冲突、人物

10

第七届红烛杯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之说课大赛决赛

个性化、人物形象进行深层次挖掘,体味现代剧本的文学美。

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jx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