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计划

更新时间:2023-10-21 14: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作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校中高年级学生共180个学生,能写具有一定条理的片断和记叙文,写话能力有一定个提高.能正确领会图意,完整表述时间,完成小学作文教学计划。能恰当描写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对文中主人物为动物的作文,想象里似乎较丰富,其他作文的想象力一般.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描写不具体。学生的词汇量普遍较少,还存在书面语言与口头语混淆的情况。联系生活以及周围事物的能力一般,如对生活劳动细节描写常不具体不形象.三年级表达能力特差;四五年级写作能力相对较好,六年级学生大部分能够较突出的表现人物细节。 二、本学期习作训练内容

本学期的习作安排有两种形式,一是“口语交际加习作”中安排了5次习作,二是结合文章的阅读,安排了6次小练笔。 5次习作安排如下:

第一次: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第二次:口语交际课上,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然后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来写一定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

第三次: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第四次:写写自己经历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也可以写《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 (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五次:从记忆中搜寻最让你心动的生活场景,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那一个个印象深刻的人,一件件难以忘怀的事??

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作文课上有意识地引导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本学期明确安排的“小练笔”在第五次辅导课上,就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本学期还多次在课文之后安排学生动笔的练习,如,《匆匆》课后第三题: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仿照课文的写法,再写几句;再如,《北京的春节》课后第四题,布置学生简单写写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又如,《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后第四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和阅读链接,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悟。这样的安排,不仅可以使学生及时把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自然迁移到习作中,更能使动笔成为学习的一种常态,成为学生的一个习惯。 三、学习教学目标: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根据各次习作要求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毕业赠言。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5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三.具体措施

1、指导作文,从内容、从观察入手,使人人有内容可写。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多一些体验教育,为习作提供实践经验和经历感受。鼓励学生创新,不构一格,放开胆子写。

2、注意读写结合,课内课外结合。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阅读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从读学写,作文教学要联系作者是怎样表达的,使读写互相促进。

3、加强学生自主拟题作文的练习,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在教室里开辟“佳作放送”,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鉴赏能力。

4、改进作文的批改和讲评。讲评中要肯定成绩,抓住带有共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批改可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尊重学生的原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讲求实效。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

5.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词汇,培养语感。 6.加强给中下学生的作文辅导. 六、开 头

开头,是文章的起点,小学作文辅导教学法。起点好,对写好一篇文章至关重要。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意思是做任何事情开始时都不容易,因为没有参照,没有基础,一切都要从零做起。许多同学写作文时,一开头就“卡壳”,没法进行下去;即便能够继续,也很勉强。问题出在哪儿呢?胸无全局,目无核心是主要症结所在——不明确通篇的主题,当然就无从谈起,可谓“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如果中心意思明确,又有充实典型的素材,写好文章开头,一定不是难事。

当然,要写好文章开头,需要下很多功夫。古人把好的文章开头称为“凤头”,意思是很漂亮、引人注意。这是很多人写文章努力追求的目标。我们在作文时,也要争取做到这一点。 文章开头要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引题”,即能自然地引起下文;二是“定调”,即确定文章的思想基调。要起到这两个作用,有多种表现方法。 1.直接入题

这种形式入题快,意图明,不兜圈子,不说废话,一上来就单刀直入,言归正传。 精彩习作

我家的后院

夏天到了,我家后院开始热闹起来:西红柿、茄子、豆角,还有葡萄,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竞相生长。

那熟透了的西红柿挂满枝头,有的像殷红的大苹果,有的像玲现的小灯笼。在青翠欲滴的叶子的衬托下,好看极了。走进院子,只觉芳香四溢,沁人心脾。

又紫又亮的茄子挂在枝头,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怯生生地躲在叶子的后面。有的像无畏的大力士,挺着大肚子,都快要把枝头给压断了。

豆蔓儿爬满了架,一个个豆角悬在空中,有的像弯弯的月亮,有的像把小刀儿。有趣儿的是,如果你摘一个豆角,往衬衫上一贴,就会粘在上面。用手一摸,细腻滑润,绿得可爱。 我家后院最后边是一排葡萄架。十几棵葡萄藤像十几条青龙盘曲在架子上。一层厚厚的葡萄秧叶,把整个架子盖得严严实实,不留一点儿缝隙。如果你钻到葡萄架下,那就别有洞天了。这里凉风飕飕,清爽宜人。太阳从叶缝中洒下斑驳陆离的光点,真是个避暑的好地方。一串串葡萄挂在架上,像珍珠,像玛瑙,晶莹剔透,光彩照人。刚熟的葡萄红中泛紫,熟透了的葡萄紫中透亮,挨挨挤挤,可人可心,令人垂涎三尺。摘下一颗,放进嘴里,轻轻一咬,甜甜的汁水,柔滑的果肉,令人满嘴生香,“咕噜”一下吞下肚,只觉一股酸味隐隐约约,顿时两腮生津,忍不住又是一颗??

好了,今天就介绍到这里吧!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希望小朋友到我家里来参观。但是可别忘了,最好等葡萄熟了的季节来哟! 精彩点击

①开篇(首段)直接入题,以总写的方式交代全文的中心——我家的后院很热闹。 ②略写西红柿、茄子、豆角,详写葡萄,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③恰当地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描写生动。 2.说明缘由

开头说明缘由,就是在文章开头简要交代事情的起因或写作的来龙去脉,与正文浑然一体。

精彩习作 我和看不见的同桌

我有个同桌,可是我们互不相见。有人会说:“看不见算什么同桌!”可我说的同桌,他是夜间上课,坐我所坐的那个座位;而我是白天坐,所以我俩互不相见。

近段时间,每天早上我来到学校,发现我的座位好像有人坐过,于是,我很想知道我的这位同桌是谁,就在下午放学时写了张字条放在座位上:“我的同桌,你是谁?请留个言介绍自己。” 第二天上课时,我的座位上果真有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叫李老三,今年43岁,每天来上夜课。”看完后,我惊呆了:啊!我的同桌43岁了,比我爸爸的年龄还大,还读书干吗?于是我就又写了一张纸条:“大伯,您的年龄比我爸爸还大,为什么还来学习呢?” 那位大伯又给了我回信:“唉,只因文化知识浅,适应不了现代化工作啊!”

第三天一早,当我正要把书包放进抽屉里时,忽然发现有张字条在里面,我拿出一看,原来是我那不见面的同桌写的自责诗:

“李老三啊李老三,年纪已到四十三,只因文化知识浅,晚上还得‘加夜班’。” 我看完后,就写了一首诗安慰他:

“李老三啊李老三,壮年正当四十三。夜间‘加班’学文化,这种意志实可嘉。” 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同桌,我有个看不见的同桌跟我建立了友谊,不错吧? 我是多么希望能见到我这位特殊的同桌呀! 精彩点击

①开头说明缘由——何为看不见的同桌,以引起下文。 ②以字条代替人物对话,未见其人,如闻其声,构思巧妙。 ③通过语言描写反映人物内心世界,主题积极、向上。 ④打油诗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幽默感和可读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9g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