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落花生(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4-03-16 03: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5.落花生

课题 落花生 课型 新授课 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本导设计说明学案设计力图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将重点放在理解爸爸说的“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句话上,由落花生的特点体会做人的道理。学习落花生内在秀美、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最后,领悟作者的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实现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1.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知道落花生名字的来历。(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学前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生字词,熟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前准备 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1.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知道落花生名字的来历。(师生) 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入,揭示课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题。 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谁能1.学生猜谜。 2.齐读课题。 (用时:5猜出这是什么? 分钟) 2.板书课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认识1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导案 1.出示谜语:“根根学案 达标检测 1.说说你对花生的了解。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自由读课文。 2.疏通字词。 (1)要特别注意,“空地”的“空”读第四声;“吩咐”的“咐”和“便宜”的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便宜(biàn pián) .空地(kònɡ kōnɡ) .买种(zhǒnɡ zhònɡ) .散开(sàn sǎn) .3.课文以“落花生”为题,写了一家人 花生、 花生和 花生的事。 二、初读课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宜”在文中读轻声。 (2)新词理解。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3.小组讨论,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文,理清思路。 (用时:20分钟) 文。 2.组织学生自学字词。 3.启发思考:作者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三、再读课1.引导学生用自己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4.课文详写的内容是 文,体会写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法。 2.启发思考:课文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2.全班交流。种花生、 ,略写的内容是 收花生略写,过收获节时谈 ,这样写的作花生是主要内容,写得比较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主次分明能加深对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章主题的体会。 (用时:10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分钟) 四、布置作业。 (用时:5分钟) 写? 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品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完成作业。 本篇文章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却很深刻,富有较强的教育意义。课上孩子们都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听讲,同时也能积极发言。只有个别孩子仍然思想“开,不能控制自己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 教学反思 小差”作为教师,我会尽力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 学习目标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学习重点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教师)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 一、回顾课文,复习导入。 (用时:5分钟)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导入新课。 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自由朗1.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收获花生后,全家人心情5.读课文第10自然段,完成练习。 (1)花生最可贵的是: (2)文章把花生和 、 、 作比较,这样作比较的用意是: 二、品读课读课文。 文,感悟寓意。 (用时:20分钟) 生后,全家人的心情怎样? 3.组织讨论:“我们”分别认为花生有什么好处?父亲认为花生最可2.启发思考:收获花的句子。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花生的品质。 我们认为花生味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 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贵的地方是什么? 地方是把果实埋在地里,即使成熟了也不急于表露。 1.组织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6.小练笔。 1.分角色读课文。 2.齐读父亲的话,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3.完成小练笔。 4.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小模仿《落花生》写一种熟悉的事物。 三、读写结2.出示父亲的话,启发思考:父亲借落花生来合,感悟写教育孩子们做个什么样法。 (用时:10分钟) 的人?引导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3.指导完成小练笔:练笔。 试着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选择一种,模仿作者的写法写一写它。 5.评议最佳小练笔。 四、积累语言。 (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背诵第10自然段中父亲的话。 2.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写法。 1.自由背诵第10自然段中父亲的话。 2.回顾课文的写法,交流感悟。 板书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我提出一个问题:课文这几个部分内容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为什么?教学反思让学生自选内容,学习体会,学生兴趣盎然。而通过学生的发言,我知道多数学生喜欢读“议花生”这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的重点、难点之所在。这样,我就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在辩论中升华主题(教学拓展点)

师:有的同学说桃子、石榴、苹果好,又好看,又好吃,那么你认为在当今社会应该做怎样的人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巡回听取意见。)

师:落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只能择其一,选落花生的同学请到前面来。说说你想做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看谁能说服对方。(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想做落花生,因为如果太夸耀自己,有些人会嫉妒。

师:太夸耀自己,会遭人嫉妒。好,我们听听桃子、石榴、苹果们的意见。

生:桃子、石榴、苹果挂在枝头,长得好看,它们虽然在炫耀自己,但它们确实很有用,有炫耀的资本。

师:讲得好。

生:我们落花生非常谦虚,虽然有用,但不炫耀,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师:名言,这就是落花生的品质。

生:桃子、石榴、苹果挂在枝头不是代表骄傲,它们是在表现自己,而且现代社会是需要人讲体面的,如果不讲体面,应聘工作时就没有哪家公司会聘请你的。 师:你们高高地挂在枝头不是炫耀吗? 生:这是一种展示自己的方式。 师:真是好口才。

生:落花生是旧时期的观念,桃子、石榴、苹果是21世纪的观念。如果像落花生那样默默奉献,不讲体面,那么大家都会瞧不起你。应该让大家看到你的长处,这样你才能得到重用,所以应该像桃子、石榴、苹果。

师:对,现在做广告,还要各种包装,宣传自己,有道理。

《落花生》教学片段

生:我认为现代社会需要知识和能力,但如果不将知识和能力像苹果那样挂起来让别人看到,也是没有用的。

师:好,辩论到此结束。到底要做怎样的人,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等你们慢慢长大,会有更深的体会。

赏析:《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也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突出“议花生”这部分内容。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课文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了比较,是不是说后者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价值呢?教者抓住“在当今社会应该做怎样的人“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了:他们各抒己见,虽然说法各不相同,但无论哪种见解都是发自内心的表白。这样的课堂讨论,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敢于探究,敢于直言,思维异常活跃,个性得到和谐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应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

生:我认为现代社会需要知识和能力,但如果不将知识和能力像苹果那样挂起来让别人看到,也是没有用的。

师:好,辩论到此结束。到底要做怎样的人,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等你们慢慢长大,会有更深的体会。

赏析:《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也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突出“议花生”这部分内容。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课文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了比较,是不是说后者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价值呢?教者抓住“在当今社会应该做怎样的人“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了:他们各抒己见,虽然说法各不相同,但无论哪种见解都是发自内心的表白。这样的课堂讨论,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敢于探究,敢于直言,思维异常活跃,个性得到和谐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应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yj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