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作品特点

更新时间:2024-02-17 01:19: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海明威艺术特点

海明威写作特点与艺术风格

海明威是一位具有高度艺术才华的大作家,艺术个性异常鲜明。他不拘

泥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也不属于任何现代主义流派,而是兼采各家之长,自

成一体,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他的创作对于我们来说无疑具有

重要的艺术借鉴的价值。本文从海明威表现手法中的含蓄与明晰、大于题材内涵的潜在

主题、含有“潜台词”的人物对话与内心独白、充满象征与饱含寓意四个方面,对其创

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作了解析与探讨。

一位艺术家的伟大,在于他独特的创造和天才的发现,使自己的作品无论在创作方

法和艺术风格方面都完全不同于“这个”或“那个”。美国现代大作家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正是这样一位伟大而卓越的艺术家,他根据著名的

“冰山原则”所创造出来的一系列作品,彻底地摒弃了旧的传统小说之模式,对题材、

人物、文体风格和结构形式,毫无宽容地排斥仿造。那自成一体的简约、洗炼、耐人寻

味的艺术风格,在大西洋两岸曾经拥有大批追随者和模仿者,在欧美文坛上的影响至今

不衰。那些以大无畏的精神直面人生悲剧的故事,为一代又一代人反复阅读。创作实践

告诉我们,艺术家一旦因某种刺激模式的诱发,点燃生活积累的“柴草”,萌发出不可

遏止的创作冲动。就会造成心理上的驱力和张力,推动他们进入构思过程。任何人都不

会否认,海明威的小说读来有一种自然感人的力量,只要细加分析就会发现,那散乱而

又貌似粗硬枯燥的文风外壳下,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情绪主线,正是这一主线将生活的

断面串联起来并形成了一组组生活流,倾诉着作者关于人生的话。

海明威曾把文学创作比喻成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看得见的只是露在水面上的八分

之一,而隐藏在水下的则是八分之七。这象征着作家在创作实践上对形式美的追求,也

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创作个性。他在浩瀚的生活海洋中选取、提炼最富有特征的事件和细

节,将自身主观的态度和感情隐蔽起来,以简洁凝炼的笔法,客观而精确地勾勒出一幅

幅富有实感的生活画面。这些用文学直接表现出来的生活画面,是作品看得见的“八分

之一”,犹如裸露在水面上的轮廓清晰、晶莹透明的冰山一样,鲜明突出,生动逼真。

给读者造成一种意境,唤起他的想象力去开发隐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使他在强烈

的感受中对现实生活作出自己的结论。通观海明威的小说,几乎觉察不到作家本人的存

在。他认为,让读者感觉的东西应该比让读者理解的东西多些。作家应从两个方面把握

读者,一是读者对感情暗示的感觉,二是读者对该作品的想象力和同情心程度。因此,

海明威从不企图在作品中说明自己的倾向性。他的一个早期短篇《雨中的猫》(A Cat

in the Rain)写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危机。一对在意

大利旅行的美国青年夫妻,雨天里在旅馆外面的一张桌子底下发现了一只避雨的猫。妻

子由此想到,要有一只小猫抱在怀里,抚摸着它,听着那咪咪的叫声该有多好。于是她

要到外面去抓那只猫。不料猫却跑了。她回到房间,从镜子里看到自己那剪得短短的像

似男孩的头发,突生厌恶之感。她“想要坐在自己家里吃饭;用自己家的刀叉;想点燃

蜡烛;想要春天到来,想要站在镜子前梳头;想要一只猫;想得到一件新衣服……”,

她究竟追求什么?自己也说不清。这里通篇无一处提到主人公的精神状态,作者仅仅抓

住了她那几个似乎毫无意义的下意识支配的行动,就使她那苦闷无聊的情绪跃然纸上:

她在国内深感精神抑郁,企图在外出旅行中排遣这种痛苦,但旅行的结果仍使她感到无

聊无望。

短篇小说《世上之光》(The Light of the World)中那隐而未现的蕴意也十分明

晰。小说叙述的是尼克和朋友汤姆在火车站候车时的见闻。当时与他们一同等车的还有

五个妓女和一个同性恋的厨子。攀谈中,厨子无意说起他打算去凯迪拉克。由于这地名

的缘由,他们又联想到了著名的拳击家史蒂夫·凯切尔。不料这一名字随即勾起了其中

篇二:海明威写作风格的分析研究

海明威写作风格的分析研究

摘要:海明威作为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和强烈独创意识的作家,他的作品艺术风格独特,既简洁、凝炼,充分体现了他的“冰山”写作原则,又含蓄深厚,具有多重寓意和象征色彩。本文通过对海明威几篇比较出色的小说风格进行分析研究,剖析了他的写作风格及语言特色。

关键词:海明威;冰山原则;语言特色;写作风格

0.引言

海明威是20世纪世界上最为出色的作家之一,他文风简练、朴实无华为世人所称赞,他的小说《老人与海》就荣获了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对20世纪文坛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为后来者所推崇和模仿。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大量引进西方文学作品,在为数众多的作家之中,海明威是最为璀璨的明珠之一,数十年来,我国学者和作家对海明威作品的写作风格的研究,热情与增不减。国内研究者往往是通过研究海明威著名的中、长篇小说来研究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也有研究者更深入地了解海明威的写作历程和人生经历来探究海明威文风的发展。本文通过选择海明威几篇著名且极具代表海明威写作风格的小说,来分析海明威的写作风格。

1.海明威的“冰山”写作原则

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被评价为20世纪的“风格塑造者”,尤其是他早年的生活经历和阅历就是一副20世纪画卷,海明威将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好像与世界进行“生动的对话”。海明威写作风格简练、凝练,一反过去那种浮华、冗长、曲折的写作文风,为20世纪文风的革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本人也成为当代最为欢迎的作家之一。海明威的写作特点可以用“冰山原理”来形容,所谓“冰山原理”指的是海明威的写作风格力求简洁、生动,用极少的文字表达更多的内容。正如他在《死在午后》一文中所说:“如果名散文作家对于他写的内容有足够的了解,他也许会省略他懂的东西,而读者还是会对那些东西有强烈的感觉的,仿佛作家己经点明了一样,如果他是非常真实地写作的话。一座冰山的仪态之所以庄严,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这种风格犹如中国的唐诗言已尽而意无穷,耐人寻思回味。

2.海明威写作语言特色

海明威对词汇、句式、语气、对话模式比较讲究,呈现出他个人的别具一格的语言特色。

(1)善用简洁词汇

海明威写作一直遵循“冰山原理”,用词造句非常简洁明了,表达事物和情感朴实无华。这是由于他早年从事战地记者,新闻写作力求简洁直白的原因,后来他走上文学创作也一直遵循用最少的词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点完全不同于19世纪文坛的华丽冗繁文风。他善于感知周边的世界,善于用一些没有特色的词来很好的表达情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读者的共鸣。

(2)少用形容词和副词

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语言简洁直白,极少用形容词和副词来修饰事物,即使有的话也是一些极为平常的词。海明威是一个卓越的生活观察者,懂得“极少就是极多”的哲理,所以他的作品很少见到那种漫无边际的浮华虚空,相反及其简洁直白地表达了事件的真相和面目,仿佛作者本人就是旁观者,不带有丝毫的个人情感,遵循客观真实地反映我们眼中的世界。

(3)短句为主,穿插以长句

海明威作品有个特点,很喜欢应用短句,短句一般只有5-6个单词构成,甚至更短。这点我们可以从他的《老人与海》的小说中发觉,特别是作者描写捕鱼期间,老人顽强与凶狠的鲨鱼搏斗过程,作者的短句就好像一部相机,迅速扑捉那瞬息变化的过程,节奏明快,扣人心弦。但是,作者本人也不是一味的使用短句,文中也偶尔穿插一些长句,长短句相间,更富有情趣,打破了短句的单调,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4)追求重复

海明威在情景描述上刻意追求重复,不仅追求语句上的重复,还追求重复所产生的视觉听觉效果。但他并不让人感觉这是一种技巧,而是像说话人靠重复使自己的语意明确,让听者逐渐抓住对话的本意。

3.海明威写作风格

3.1 语言简洁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语言的简洁,无论是景物描绘,还是人物刻画,我们都可以发现文字简洁,毫不拖泥带水。 海明威是一位卓越的生活洞察者,他善于观察周边的世界,能精炼地提取周边世界最富有意义的事件和细节,很好地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他文笔的简洁、朴实,犹如米开朗琪罗的手,精心雕琢出人物的模型,不带一点冗余的色彩。相反,正是由于海明威文笔的简洁,文意往往是言已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在《一天的等待》这篇小说中,作者只用了1058个词就构成一篇生动、令人深思的佳作,文中主要由父子两人的对话构成,特别是一段描写父亲外出打猎的文字,用词看起来毫无特色,却生动、简洁直白地表达了人物内心的世界,突显了作品要表达的主题。

3.2、善用修辞

(1)对比

对比在文学中是一种常用到的修饰手法,它是指将事物、现象安放在一个矛盾特定的场所,将事物相反两面进行对比,深刻地表达所要的情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一文中,海明威大量采用对比的修饰手法。例如,咖啡馆的安静与酒吧的嘈杂形成对比;树叶的阴影与咖啡馆的明亮形成对比。此外,还有老人的孤独无聊与年轻侍者的忙碌的对比。海明威是善用对比表达文章主题的出色作家之一,简单的对比就深刻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生活。《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主人公明明出现在黑夜,却一直在寻找“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很好地表达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很多美国人的迷茫、堕落和找不到生活的方向,以及突出那个时代人们之间的冷漠,内心的孤独,精神的荒凉。

(2)象征

象征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修饰手法,通过特定事物共有的特性来代表另一事物,引起读者的联想和认同。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大量采用象征写作手法,突显文章“人不可被打倒战胜”的主题。这篇小说只是用一个简单的老人与小孩一起出海打渔的故事,深动地表达了人与自然、命运搏斗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在小说中老渔人虽然最终失败但仍是把鲸鱼骨架搬回来,绝不向命运屈服象征人类顽强拼搏的精神。

3.3 突出硬汉形象

海明威的作品常常表达对生命的思考,对我们周边世界的反思,作者更是一个顽强的生命斗争者,给人们带来鼓舞。他的作品往往表达人们精神的高贵,突出硬汉形象,表达出“不同的人在面对死亡与危险时所表现出的相似的或相同的勇气。”的主题。海明威作品中塑造的硬汉形象,虽然常常被命运遏制住喉咙,内

心无比孤独迷茫,但仍然顽强斗争,绝不向命运妥协。在小说《一天的等待》中,那个只有九岁的男孩就是生命的勇敢者,生活中的硬汉。他在面对死亡时,绝不对死亡害怕恐慌,相反内心十分平静。同时作者笔下的小孩有着人类的善良情怀,当父亲外出打猎时.他为了让自己的病不感染给别人而拒绝别人的进入。虽然小孩在面对死亡时,难免有些害怕和紧张,但他虽然年龄小,却表现出了大人们也不一定有的临危不惧的精神,以及独自面对死亡的坦然镇静,这正是海明威作品中所要表达的硬汉形象。

4.结语

海明威的作品闻名于世,特别是它独特的文风,引起后来者的竞相模仿,他无疑是世界最为杰出的文学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一直遵循“冰山原则”,力求简洁,意境深远,富含生命哲理和启迪。他善用白描的手法写景,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客观却丰富地表达了周边的世界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引起读者的共鸣。他的作品立意高调,特别是作品中表达的硬汉形象,读者带来无穷的鼓舞和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董衡巽编选.海明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2]詹志和.海明威与象征、象征主义[U].吉首大学学报,1987.

[3] 尹雅莉,李福莉.“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艺术魅力”[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105—107.

[4]宋玉琳.谈《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2).

篇三:海明威小说的内容特色和艺术特色

海明威小说的内容特色和艺术特色

一内容特色:

海明威无论写什么都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他说:“只有你占有过的东西你才了解它。”因此,海明威的素材都来自他的亲身经历。海明威的生活经历就给他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广阔的背景,对其创作艺术有重要的影响。

文学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塑造的好坏决定着作品的成败。海明威非常重视人物塑造,他说:“写一部小说的时候,作者应该创造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人,必须从其丰富的经验中,从其全部知识中,从其整个身心中产生出来

二艺术特色:

海明威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人们通常称之为“冰山风格”。主要表现在:

(一)电报式文体,亦即那种简洁、清新、明晰、干净的散文文体。海明威总是避免使用描写手法和堆砌华丽辞藻与花花绿绿的形容词,而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准确、精练、鲜明、生动的短小语句。由此其冰山风格又被称作“电报式风格”。

(二)含蓄、凝练的意境。海明威既然倡导以八分之一部分来表现八之之七部分,亦即“以少胜多”,努力要追求一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趣外之旨。而为了获得这种艺术效果,作家又主要依赖了象征、简洁和零式结局的手法。

1、明威相当广泛地使用象征手法,表现在其作品中,无论是情节、

主题、意象乃至通篇诸方面,均富有突出的象征性。如《永别了,武器》中“武器”一词又可作“怀抱”解,暗示战争与爱情的双重主题。

2、运用简洁手法来安排人物对话,作者退避一旁,完全由人物自己说话,以此让读者去体味丰富的潜台词,去捕捉人物隐秘的情感活动,以补充和再现作家故意省略的八分之七部分。试以《永别了,武器》的结尾为例。

3、海明威小说的结尾,一反传统的大团圆模式——不是那种精心安排的有头有尾的收场,而是戛然而止,给人中途刹车、故事似乎并没有讲完的感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y5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