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绪言、第一单元基础练习(含答案解析)

更新时间:2024-04-01 04: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九年级化学绪言、第一单元基础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 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倡议的是

A. 人走关灯、少开空调 B. 使用一次性餐具 C. 自带水杯出行 D. 对垃圾进行分类 2. 在我国古代的许多发明中不属于化学发明的是

A. 造纸术 B. 黑火药 C. 指南针 D. 烧制陶瓷

3.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施属于“绿色化学”范畴

的是

A. 杜绝污染源 B. 治理污染点 C. 深埋有毒物 D. 处理废弃物 4. 绿色化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 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C. 加速石油的开采,可以快速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D. 为了防止水污染,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5. 请你判断下面所列举的生活事实与化学密切相关的是

节日庆典燃放礼花;

汽车为人们交通提供便利条件;

五彩缤纷的硬塑玩具代替了原始的木制儿童积木; 当你走进麦当劳,各式冰激凌奶卷使你驻足;

“巨能钙”“盖中钙”“钙力奇”各种补钙产品纷纷问世 A. B. C. D. 6. “节能减排”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下列图标中,属于节能标志的是

A.

B. C.

D.

7.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

科学 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 年某地在整顿音像市场时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盘,并进行了“绿色销毁” 下列做法属于“绿色销毁”的是 A. 泼上汽油焚烧 B. 倾倒入海里 C. 深埋入泥土 D. 碾压粉碎后回收再利用 8. 发现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家是

A. 阿伏伽德罗 B. 门捷列夫 C. 道尔顿 D. 拉瓦锡 9.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的基础是

B. 化学实验 C. 逻辑推理

10. 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 开发新能源 B. 合成新物质 C. 空间形式与数量的关系 D. 防治环境污染 11. 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A. 火的发现和利用

B. 发现和合成的物质超过3 000万种以上 C.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D.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12.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 数字计算 D. 物体测量

第1页,共23页

A.

拉瓦锡

B.

卢瑟福

C.

门捷列夫

D.

道尔顿

13. 以下是2018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中的4项,其中与化学学科关系密切的是

A. 3D金属打印

B. 人工智能

C. 完美的网络隐私

D. 零碳排放天然气

14. 天津港化学危险品的爆炸使许多人谈化学色变,但通过一个月的学习使我们对化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化学为人类

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下列对化学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B. 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材料

C. 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D. 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15.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粉笔折断 B. 棉纱织布 C. 木材燃烧 D. 汽油挥发 16. 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铁水铸锅 B. 冰雪消融 C. 粮食酿酒 D. 酒精挥发 17. 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 B. “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

第2页,共23页

C. “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

D.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包含了化学变化,后者包含了物理变化 18. 下列资源的利用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风力发电 B. 石油蒸馏得到汽油 C. 海水晒盐 D. 铁矿石冶炼生铁

19. 下列描述物理变化的是( ) A. 镁带燃烧 B. 蜡烛燃烧生成炭黑 C. 石墨导电 D. 水在 时密度最大 20. 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水果榨果汁 B.

黄豆酿酱油

C.

糯米酿甜酒

D. 鲜奶制酸奶

21. 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胆矾研碎 B. 轮胎爆炸 C. 铁钉生锈 D. 干冰升华 22. 在铁丝燃烧实验中,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A. 铁丝变短

23.

24. 25. 26.

D. 生成黑色固体

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 用氧气抢救危重病人 B. 用氦气填充探空气球 C. 用氮气做保护气填充食品包装袋 D. 稀有气体通电发出各色的光 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 挥发性 B. 溶解性 C. 导电性 D. 可燃性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颜色 B. 密度 C. 可燃性 D. 沸点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食盐是白色的固体 B. 味精难溶于水 C. 铁锅能导电 D. 酒精能燃烧

B. 放出大量的热 C. 火星四射

27. 2008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 以下是我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徽州石雕

B.

阜阳剪纸

第3页,共23页

C.

铁锻制的芜湖铁画

D.

松枝烧制的徽墨

28. 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 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

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A. 建立假设 B. 设计实验 C. 收集证据 D. 交流反思

29. 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

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A. 猜想 B. 实验 C. 推理 D. 归纳

30. 上实验时,对于桌子上一瓶无色气体,需要马上确认是不是氧气,你认为应该采用下述中的哪种方法来处理这个

问题 A. 小组讨论 B. 调查研究 C. 实验探究 D. 上网查询

31. 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

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棉线 D. 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32. 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 下列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

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选项 A 问题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对问题的回答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D A. A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B. B C. C D. D

第4页,共23页

33. 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闻气体气味

C.

塞进橡皮塞

D.

量筒读数

34. 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加热前试管外壁的

水没有擦干; 加热时试管底部接触灯芯; 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 加热时没有不时的上下移动试管; 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的液体。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A. B. C. D.

如图所示装置有多种功能,如收集、洗涤、贮存气体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气体从a 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B. 气体从b 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C. 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a 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D. 装置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气体应从b 端进入 给1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试管 烧杯 试管夹 酒精灯 蒸发皿 石棉网 铁架台 带铁圈 玻璃棒. A. B. C. D.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放平稳,倒入液体,面对刻度线,第一次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9mL;到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是 A. 18mL B. 大于18mL C. 小于18mL D. 无法判断 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35.

36.

37.

38.

A.

长劲漏斗

B.

量桶

C.

坩埚钳

D.

椎形瓶

39. 下列叙述不符合化学实验规则的是

第5页,共23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7m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