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8 02: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上 虞 历 史

一、远 古

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虞舜为避唐尧之子丹朱之乱来到今百官镇,文武百官随舜而至,因有百官桥古迹、百官镇地名。又,舜与诸侯会事讫,因相娱(通虞)乐,故曰上虞。?上虞?之名由此而来。

大禹治水驻夏盖山。至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于山南建明寺纪念大禹,宋治平三年(1066)英宗赐额净众寺,南宋书法家张即之书寺匾:?大禹峰?;又于山东建夏盖夫人庙,祀大禹妃子涂山氏。

二、商 代

殷商甲骨文中有?上(虞)?二字,郭沫若考证:?上(虞)当是国名,其地距殷京颇远,由下片推之,相距之路程在四十日以上,当在三千里内外,以声类求之,疑即上虞,上虞之名颇古,据《水经注》‘渐江水’下‘江水东经上虞县南’……则上虞之名,当自殷周以来所旧有矣?。

三、春 秋

越王勾践在积山(今属道墟镇)筑斋戒坛,于称山(位于杜浦乡、肖金乡、道墟镇交界处)、炼塘(今属东关镇)等地称炭铸剑,因有?称山?、?炼塘?之名,山名、地名至今不变。

四、秦

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建上虞县,县治设百官镇。隶属会稽郡。

五、汉

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废上虞县,县境并入会稽县。 东汉建武(25~56)初,恢复上虞县。

东汉永建四年(129),分上虞南乡入始宁县。

六、晋

东晋升平四年(360),谢安离开东山出任征西大将军桓温司马。 东晋升平五年,谢万卒,谢安乘机脱离桓温回乡理丧。不久出任吴兴太守,谢安从此从政,并迅速转向东晋中央,孝武帝时任宰相,成语?东山再起?即出于此。

东晋隆安三年(399),孙恩农民起义攻占上虞,杀县令。四年,孙恩再入上虞;翌年,与吴国内史左将军袁崧在虞北(今崧厦区)激战。

七、南 北 朝

宋景平二年(424),谢灵运辞永嘉太守职隐居东山,建造园林别墅,尽幽居之美,其间以山水诗名动京师,开文学史上山水诗一派;同时用韵文形式写成上虞南乡(当时属始宁县)的地方志《山居赋》。

八、隋

开皇九年(589),废上虞、始宁二县入会稽县。

九、唐

贞观初,乡人曹、黎二姓率众割己田创曹黎湖(今皂李湖),溉田11000余亩。

开元十年(722),县令李俊之增修防海塘,自上虞江(今曹娥江)抵会稽(今绍兴县)百余里。

贞元元年(785),析会稽县重建上虞县(《新唐书地理志》作贞元中)。 长庆元年(821),上虞县并入余姚县,次年复臵,并迁县治至上虞城(今丰惠镇)。

长庆二年,上虞县永丰、上虞、宁远、新兴、孝义五乡之民割己田创夏盖湖,周105里,为宁绍平原第二大人工湖。

咸通元年(860),剡县人裘甫领导农民起义军攻占上虞城。

十、宋

北宋开宝四年(971),有僧人在今上浦乡寺前村下筑庵供陶瓷工人祈祷。治平三年(1066)改名广教寺,俗称窑寺。

庆历四年(1044),在县城(今丰惠镇)设儒学。

北宋熙宁三年(1070)行保甲法,始臵都,领于乡。全县臵14乡,分领24都。

宣和二年(1120),方腊起义军占领上虞,在今梁湖乡福泉山、袋头山屯兵储粮。

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分钱清盐场设曹娥盐场(当时属会稽县)。清乾隆五年(1740)七月,分设金山盐场。二场同在浙江省25大盐场之列。

南宋建炎三年(1129)十二月,金人阿里蒲卢浑部侵占上虞,所到之处烧杀抢掠,上虞人民奋起抗击。

淳熙四年(1177),乡人潘畤于五夫清风峡创建月林书院,曾邀请哲学家,教育家朱熹讲学,潘畤二子友端、友恭皆?及门受学?,朱熹著名的《四书章句集注》多作于此。

嘉泰元年(1201)筑成通明南堰,通官民之船;通明北堰(即新通明坝,宋淳熙间臵)专通盐船。

宝祐元年(1253)、四年,西溪湖人赵良坡弟良坦、良埈先后中进士。咸淳元年(1265),赵良坡与父必蒸、子友直同登进士。至此,赵氏一门3代5人举进士。宋亡,良坡、良坦、良埈宁死不仕元。后人立?三忠祠?纪念。

十一、元

元初(至元八年为1271年),于西溪湖畔朱熹讲学处创泳泽书院。 至正六年(1346),在县治(今丰惠镇)创建常平仓。

至正七年六月,大潮溃海塘,府檄筑塘府史王永议筑,王永劝民田每亩出栗一斗助修,取石于夏盖山。塘成,凡1944丈。

至正十八年,台州方国珍领导的队伍攻占上虞。 至正二十四年在县城(今丰惠镇)修筑石城,周长13华里

十二、明

洪武二十年(1387),信国公汤和拆丰惠城墙之石筑沥海所城。以后此城曾为戚继光抗倭前哨指挥所。

成化七年(1471)九月,洪涛坏堤,东自乌盆(今谢塘镇远东村)西至纂风(今沥东乡邵家村),人家存者十仅二、三。次年七月潮汛尤剧,高过塘岸二、三尺,东起临山,西抵沥海,南绕后郭,塘根石块方阔五、七者,滚去一、二箭,淹死者数以万计。

弘治十八年(1505),渔家渡(时属会稽县)董玘中榜眼。

正德七年(1512)七月十七日夜,飓风大作,海潮溢入,坏下五乡民居,男女漂溺死者数以千计。

嘉靖三十年(1551)至三十五年,倭寇数次骚扰上虞,焚烧劫掠,庐舍为墟。后经明卢镗率军于夏盖山、梁弄等地迎头痛击,倭寇伤亡惨重。

嘉靖三十四年,绍兴府通判雷呜阳于夏盖山建抗倭亭驻兵抗倭寇。 隆庆二年(1568),长塘人罗万化中状元,后累官至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教习庶吉士、国史副总裁。

万历二十九年(1601),丰惠镇人黄钺考中武状元,后累官至太子太保、兵部

尚书。

十三、清

顺治五年(1648)春三月,结寨四明山的余姚人王翊率义兵攻破上虞县城(今丰惠镇),杀死县令刘方至。

康熙十八年(1679),长塘乡篁村人罗淇考中武状元。

康熙二十五年,东关镇新建庄大恶霸章如安,盘剥百姓,强抢民女,逼死人命。绍兴知府余子青微服察访,为民除害。

康熙五十年,沿海堤岸尽崩,荷花池复成海口,与夏盖湖潮汐相往来。湖水受潮成咸卤,环湖七乡10余万亩,虽大旱不敢以一勺灌田,立视禾苗枯死,居民大饥。

康熙五十九年二月,郡守俞卿主持筑塘,六十年五月竣工。自曹娥百官团北至沥海所,东至余姚县界,共11000余丈。筑石塘2300余丈,石塘高二、三丈,宽八、九尺,内贴以土,宽4丈。

康熙六十一年,郡守俞卿用筑海塘余资于崧厦镇建崧陵书院,学舍24间。 雍正五年(1727),署令许荩臣呈请自木桥头柏树坟起至前江村止,计塘210丈;圣恩寺前河口起至叶家埭止,计塘250丈,改建石塘,动帑银14000两。

乾隆四年(1739),知县邱兆熊于县城(今丰惠镇)创建承泽书院。 乾隆十三年,东关镇梁巷村梁国治中状元。 乾隆三十六年,丰惠范衷中探花。

嘉庆六年(1801),在县城(今丰惠镇)建四谏祠,纪念明代冒死弹劾奸相严嵩的御史谢瑜、叶经、陈绍及郎中徐学诗。

嘉庆七年七月,巨鱼由曹娥江口乘潮而上,退潮时陷于沙中,身长不知其几,而脊高于屋。

道光十年(1830),崧厦人连仲愚辞上海县训导之职,回崧厦镇创办?协和酱园?(今崧厦酿造厂的前身)。

道光十二年,署知县杨溯洢、署教谕徐廷銮首倡捐廉暨阖邑绅民捐资,于县城(今丰惠镇)东隅创建经正书院。

道光二十一年八月,英军再犯定海,提督余步云守招宝山,上虞东北一带俱筑土城,官兵连营结寨与宁波为声援,并于夏盖山筑炮台防堵海口。

道光二十六年八月,英侵略军舰船绕后海侵上虞,团董杨光普、沥海汛把总倪永率众俘虏男、女白人各1名,黑人3名,白人妇女称英国三公主。知县龙泽浩将俘虏押送宁波。

道光三十年八月,遇风潮大水,沙湖塘决,无量闸圯,城中(今丰惠镇)水高六、七尺。前江塘决口十七处,岁饥,斗米五百钱。布政使汪本铨至县视察,借库银3000两,饬知县张致高转交崧厦上湖头村人连仲愚经营修筑堤塘,经一年告成。

咸丰三年(1853),法国天主教会在城内(今丰惠镇)县前站弄设天主教堂。

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部将戴王黄呈忠攻克上虞,乘胜进袭下管、岭南、大岚等地。

同治元年(1862)十月,驻上虞太平军遭清军、民团及法国洋枪队 联合进攻,被迫渡过曹娥江退至绍兴县境内。至此,太平军在上虞县活动结束。

光绪三年(1877),崧厦联丰乡上湖头村连氏建成藏书楼——枕湖楼,藏书6万余卷。

光绪九年七月二十二日,狂风扫地,屋瓦群飞,合抱之木皆拔,潮水溢塘,滨海居民饥。知县唐煦春特请驿亭人经元善(时任上海电报局总办)筹办赈公所,募捐一万八百七十千有奇救灾。

光绪十二年,邑绅经绅文创办牛痘局。

光绪十七年,知县唐煦春与经元善等公议建立积善堂,共捐洋15800元(其中经元善在沪募捐6000元)存典生息,田53亩5分,备作育婴及一切善举之需。

光绪二十一年,?开源永?丝厂在中塘乡白米堰创办,不久,以?开支浩繁?无法维持而倒闭。

光绪二十四年秋,在丰惠经正书院内创办上虞算学堂。 光绪二十七年,百官镇邮局开业。

光绪三十年,改丰惠经正书院为上虞高等小学堂,是县内第一所小学。 光绪三十一年,上虞县商会成立。

宣统二年(1910)三月十六日,十九都群众为抗议该乡绅士以办学名义滥派捐款,聚众入城捣毁县学堂、教育会劝学所、统计处研究所;次日又聚众2000余人入城拆毁县校统计处。

宣统三年,萧甬铁路(时称沪杭甬铁路)百官至宁波段动工,至民国3年(1914)1月建成通车,县境内设百官、驿亭、五夫3站。民国26年11月,萧山至曹娥段通车,县内设曹娥、东关2站。

是年11月5日,上虞县光复。

十四、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

2月,浙江省都督府遵照中央临时政府通令,下令?民间一律剪辫,限阴历年底为止。?县内男子开始剪辫子。

民国2年(1913) 8月,上虞县教育会成立。

是年,德商捷成洋行在曹娥江百官镇江面上开始建造铁路桥,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未及架设钢梁而中止。26年(1937)再次修建,又因抗日战争爆发而中止。1955年1月9日续建,同年10月建成通车。

民国3年(1914)

6月,浙江省?赴巴拿马赛会出品展览会?开幕,上虞县送展小麦、玉米、荞麦。

民国4年(1915)

11月,全国商会联合会公报,浙江展览会审查给奖(上虞)名册:二等奖陈阴甫雕刻挂屏;三等奖赵绥之乌金纸、谢麟书鸟笼、张水成鹑鸪岩茶。

是年,浙江省?教育品?赴美赛会得金奖牌6枚,上虞县立小学为获奖学校之一,参赛物品不详。

民国5年(1916)

1月,余上永济医院在双堰开业,是上虞、余姚两县第一家医院。永济医院同时开学。

8月23日,孙中山早赴甬途中宿百官旌教寺,并为该寺书写?博爱?匾额一方。次日于百官站乘火车去宁波。

民国6年(1917)

是年,在丰惠镇建成县立通俗图书馆,是县立图书馆之始。 民国7年(1918)

10月,浙江省第一师范校长、省教育会会长经亨颐受小越横山富商陈春澜委托,拟定《春晖中学计划书》,并在县《教育周报》发表,首倡发展县内中等教育。

民国8年(1919)

是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下管、沥海、崧厦、哨唫(今肖金)、东关、汤浦、丰惠、百官等地爱国师生和青年,书写血书、创办刊物、组织演讲团,宣传?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爱国主张。

12月,成立春晖中学董事会,筹备建校,王佐任董事长。民国11年秋招收第一批新生,同年12月2日,举行建校纪念大会。

民国9年(1920)

1月18日,上虞过界人士召开国民大会,通过抵制日货办法,并致 电浙江省国民大会委员会,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是年,在覆卮乡石阔村发现铁矿砂,径路村民徐恒孝向县政府呈领牙帖,设炉炼铁,后当局以?恐躏损塍坝,有碍水利?为由出示禁止,规定?自上流沙坎至下流珠栗岙(今知礼岙)口一带,均不许淘取铁砂?。

是年,在小越镇福祈山(又名大山)发现铅矿,县人田瑞年等倡议组织泰恒铅矿公司,未果。翌年,金山盐场场吏组织开挖数月,后因资本不继中止。

民国10年(1921)

是年,光明火柴有限公司开业,地址在中塘乡白米堰村,股本20万银元,注册商标为?熙?字,正号火柴是?双凤朝阳?牌,副号火柴是?犀牛望月?牌,年产火柴2000余万箱。后因连续发生爆炸、火灾而关闭。

是年,在萧山衙前农民运动影响下,曹娥、蒿坝等地农民起来向地主进行斗争,次年6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陈独秀在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提及上虞农民反抗地主的斗争。

民国11年(1922)

7月,萧山衙前农民小学发起,在春晖中学组织全省夏令营,集中小学教员近200人,宣传马列主义。

8月6、12、30日和9月2日,连续4次大水,尤以第3次为大,章镇、蒿坝、梁湖等地,平地水深2丈左右,其中章镇尤甚。有105个村、7426户被淹,被淹农田7.6万亩,冲毁堤埂3000余丈。(图P16页)

民国12年(1923)

1月,春晖中学教职员工创办农人夜校,帮助学校附近的西徐岙村农民学文化,由夏丏尊、叶天底等任教。

8月,上虞、萧山、绍兴、余姚、鄞县、慈溪6县教育会发起,在春晖中学举办暑期教育讲习会,后象山、镇海、奉化县教育界人士闻讯亦来参加,共有学员193人。由陈望道、经亨颐、丰子恺、黄炎培任教员,并邀请郭沫若、邵力子、于佑任、沈玄庐讲演。

民国13年(1924)

是年夏,在上海国语专修学校学习的徐用宾、徐镜渠,受胡愈之、吴觉农委托,回上虞在丰惠镇创办义务小学,聘请王佐为校长。

民国14年(1925)

2月,上虞县农民协进会成立并组织宣讲团到各地农民宣传,唤醒农民起来斗争,反抗封建地租剥削。

6月,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全县各界开展了大规模声援活动,共募捐1000余元,慰问遇难者家属和失业工人。

12月,中共绍兴党团特支派中共党员崔振民(崔可登)、何步云到百官印刷局以印刷工人职业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并与中共上海区委直接联系。

12月,中共绍兴党团特支派中共党员崔振民(崔可登)、何步云到百官印刷局以印刷工人职业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并与中共上海区委直接联系。

民国15年(1926)

1月,国民党上虞县党部筹备处建立。

2月,中共绍兴支部派中共党员许国华到上虞,在百官印刷局建立百官党小组,崔振民任组长。

7月,中共浙江省上虞县独立支部在谢家桥成立,叶天底任书记。 同月,(绍兴、曹娥、蒿坝)公路动工修筑,至1928年12月绍兴至曹娥段建成通车,至1929年12月曹娥至蒿坝建成通车。公路全长33.9公里,上虞境内13.3公里,是县内第一条公路。

12月26日,鉴于小学教员生活待遇、社会地位低下,由朱士翘(即何云),钱念先、李孜荣、徐懋庸等数十人向全县小学教员发出倡议,并在丰惠镇一高成立全邑小学教员联合会。

12月,在县城丰惠镇明伦堂召开全县国民党党员大会,成立中国国民党上虞县临时县党部,执行委员有张子榗(常务委员),叶天底、徐用宾、徐镜渠、徐子梁(良)、宋崇文、朱云台等人7人。

是月,在叶天底支持下,东乡农会斗争了叶天底的舅舅、号称?东门老虎?的劣绅俞衡山,鼓舞了全县人民的斗志。

同月,军阀孙传芳所属周荫人部在福建兵败,溃兵2万余人由临海、嵊县转退至上虞城(今丰惠镇)、章镇等地,占用民房,扰乱社会。后由县城绅士王佐、章镇自治委员叶紫垣出面,筹集银元数万缴送,并供应膳食、民夫,败兵始退走。

是年,丰惠正大灯泡碾米公司成立,是县内最早的发电厂。至民国22年发展成正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民国16年(1927)

1月1日,国民党上虞临时县党部会同全县工、商、农、学各界,在丰惠镇公所运动场召开大会,声援北伐军。

4月15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县党部中以徐浩、朱云台为代表的右派势力,煽动一些被斗争过的土豪劣绅,纠集下管等地一批地痞流氓和不明真相的群众,在丰惠镇呼喊:?火烧县党部,打死叶天底,消灭共产党?口号,制造了轰动全县的?四〃一五?反革命事件。

5月,国民党右派改组上虞县党部,成立中国国民党上虞县党部筹备委员会,开除叶天底国民党党籍,宣布加紧清党,凡是叶天底介绍的国民党员,须更换党表方予承认。11月,更名为上虞县党部改组委员会。

5月下旬,叶天底在新任国民党上虞县党部(筹)党务指导员郑师泉支持下返回上虞,恢复中共上虞独立支部。

10月,全县2700余农民在叶天底领导下进城要求县政府实行?二五?减租,迫使县长方赞修签字同意。

11月,根据中共甬绍线联络委员会在绍兴召开的八县联席会议精神 ,叶天底等积极准备武装暴动,后因《浙东暴动计划》落入敌手,中共浙江省委机关被破坏,叶天底、李孜荣、徐南寿、朱庆云等在上虞被捕,中共上虞党组织又遭破坏,活动中断。

民国17年(1928)

8月14日,县佃业理事局成立,支持?二五?减租。

11月,由夏丏尊、丰子恺、刘质平等7人发出《为弘一法师筑居募款启》,募款为弘一法师(李叔同)在白马湖畔建造房室,不久,建成平房三间,定名晚晴山房。次年9月20日,经亨颐、夏丏尊等在晚晴山房为弘一法师庆祝五十寿辰。

民国18年(1929)

4月,经亨颐与陈树人、何香凝等自沪来上虞,游白马湖,登兰芎山,吟诗作画。

6月,春晖中学组织30余名运动员代表二区参加浙江省第三届运动会,并在田径比赛中获4项冠军、7项亚军。

是年,改村里制,全县划为14区25里358村。 同年,章镇裕丰电灯公司开业。 民国19年(1930)

1月,大雪成灾,丁宅灾民300余人因生计断绝,齐集上祠堂群议乞讨。当局视为?聚众滋事?,派保安队驰往弹压。

是年春,浙江省立棉业改良场在谢家塘设立?上虞育种场?,为全省三场之一,顶租棉田45亩,引种?百万棉?与本地农民习种之大篰棉作比较种植。

6月15日下午7时,土匪10余人闯入春晖中学,欲绑架经亨颐及校长范寿康,范寿康及教员伍敏行、学生夏廷才遭绑架,囚于大岚山匪窟50余日,8月6日用3万元银洋赎出。

11月,小越穗耀电灯碾米有限公司成立。至民国25年6月发展为穗耀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民国20年(1931)

4月3日,因春荒严重,县内各地农民在农会领导下向富户借粮渡荒。县政府及保安队六团以各乡佃农?纠众暴动,夺械杀人?为由,函请国民党浙江省执行委员会彻底改组县农民协会。

5月28日,成立清乡局全面调查户口,实行联保法加强对人民的统治。责令同邻各住户依法联保,以便随时侦察。

民国21年(1932)

1月1日,县立中山民众教育馆在丰惠镇成立。

是年,改村里制为乡闾制,全县划为6区158乡23镇2772闾。 民国22年(1933)

11月,宁波钱业会馆、红十字会四明分会各向曹娥江百官渡口捐赠渡船一只。

12月25日下午2时许,杭州航空学校第73号塞可斯飞机由温州侦察后返杭,因故障在沥海所北门外稻草田迫降,二驾驶员安然无恙。次年1月4日雇用大号船数只,运回杭州笕桥。

同月,以经亨颐为是首捐献房产、田地创办的大同医院在驿亭开业,经亨颐任常务董事,浙江省主席鲁涤平赠银1000元,题赠?大道之行?匾额一方。

是年,县城(今丰惠镇)成立电话代办所,次年5月升为电话支局,兼营电报。

民国23年(1934)

4月12日,动工兴建中塘乡白米堰军用飞机场,占地1000余亩。 是年,自曹娥经小越至观海卫的曹观公路建成通车。 民国24年(1935)

是年春,浙江省政府拨农业工赈款6000元于蒿坝狮子山建立?浙江省蒿坝茶场?,开垦茶园1000亩,种植茶树55万株,作为示范改良平水茶场所。民国30年日军入侵,茶场被毁。

是年,全县稻麦病虫害严重,受灾面积51.9万亩,损失粮食86900余石。 民国25年(1936)

5月,浙江省民政厅召集上虞、绍兴双方会商划定沥海所城中上虞、绍兴二县县界,确定以南北城门对穿大街位为界,东南属上虞,西北属绍兴。

9月,县立中山小学五年级学生陆维祥,参加丙组全国小学语文赛获第一名;区立时敏小学三年级学生龚宪章获第九名。

民国26年(1937)

7月,七七事变后,成立县抗敌后援会。次年2月改为抗日自卫委员会。民国28年又改名为上虞县动员委员会。

8月14日,国民党空军第九大队数架美制?雪猎克?战斗机从杭州笕桥飞赴中塘乡白米堰机场。

8月15日,日军飞机在全省多处投弹轰炸,曹娥对空监视哨及时向杭州笕桥机场通报敌情,国民党空军从杭州笕桥机场起飞迎击日机,曾与日机在曹娥上空激战。同日,日机轰炸曹娥白米堰机场,被机场守军击落1架,俘虏日机驾驶员2名。

9月5日,抗日进步青年组织成立?上虞各界青年救亡协会?,创办《涛声》会刊,遭国民党县党部刁难,县抗敌后援会不予登记。后改为?上虞青年抗日流动宣传团?,在全县宣传抗日救国。12月,县政府又以?经费困难?为由,解散了宣传团。

是年,吴觉农在上虞、嵊县交界处创办浙江茶叶改良场和茶校,同时,通过演剧、讲演宣传抗日,又函请在沪的胡愈之、沈雁冰、王任叔选派熟谙军事人员来支持组建抗日游击对队。后胡等介绍东北青年张璞君(即作家骆宾基)前来。不久,他们的活动受到国民党当局刁难,吴觉农即与一批同仁离开茶场去武汉

民国27年(1938)

2月,中共浙江省临时工作委员会派刑子陶来上虞建党,4月,成立中共上虞县后郭村党支部,罗振声任书记;5月,组建中共上虞县工作委员会,陈树谷任书记。

2月22日,日机轰炸曹娥老坝底,死伤19人,毁屋70余间。 春,根据《浙江省战时政治纲领》精神,建立上虞县战时政治工作队(简称政工队),县长陈大训兼队长,实权为国民党CC派分子徐浩、贝再然控制。至10月,陈大训解职,政工队被新任县长陆桂祥解散。

4月6日,日军飞机轰炸百官镇,死伤45人、炸毁房屋32间。5月7日,日机又轰炸道墟,适逢庙会,死伤100余人。

11月,县抗日自卫会主办的《战鼓》周刊创刊,叶作舟、张革、王文川、胡愈之、夏丏尊、俞渭川等36人为编委会成员。

民国28年(1939)

4月1日,以上午5~7时为标准时间进行全县户口总检查,计有75023户、338836人;受教育程度是:小学25488人、中学1767人、大学248人,私塾及识字者38329人,不识字者163986人。

秋,中共宁绍地区青年部长会议在后郭村召开,特委书记杨思一、特委青年部长邵明、中共上虞县工委书记傅志评和各县负责青年工作的同志出席。

10月10日凌晨,中共上虞县工委根据中共宁绍特委指示,组织全县党员,把500多份中共中央《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的宣言》张贴在全县交通要道、县城大街小巷及国民党党政机关驻地,轰动全县城乡。

是年,上虞县妇女会为前线抗日将士征募寒衣发表《告女界同胞书》,在42乡(镇)募到棉背心3000余件。

民国29年(1940)

1月,上虞县战地服务团成立,中共党员俞菊生、徐尧仙等参加,并秘密建立中共上虞县战地服务团党支部。

4月28日上午,两架日机空袭丰惠镇南街、学宫、新街口等地,炸毁商号29家、店屋44间,死伤80多人。

10月,中共上虞县工委负责人傅志评、陆蕴如因政治身份暴露,遭国民党省党部秘密通缉而调离上虞,中共绍属特委派周明任县工委书记,县工委机关也从横塘徐家岙迁出,先后转移到五夫、永和市,万岙、五车堰等地。

民国30年(1941)

3月,创办上虞县县立简易师范学校。

5月21日上午,盘踞在余姚的日、伪军约300人,沿百甬铁路窜扰横塘、五夫、驿亭等地,又分水、陆两路进袭百官。23日晚,日、伪军从百官出发进袭县城丰惠镇,次日晨占领丰惠。县政府建筑除钟鼓楼外全被烧毁。县政府人员退至下管,又退至太平山。26日晨敌退,县政府迁回丰惠。

7月,虞绍边境皋北抗日自卫队建立,中共上虞县党组织派朱铁群等6名党员参加,并由朱铁群任队长。

10月10日,日军再次进袭上虞占领县城丰惠镇,上虞沦陷。民国县政府由南乡山区经嵊县、新昌,退至天台。

年底,建立乡镇联合会,不久改名为上虞县地方自治联合会,均由刘仲和任会长、主席。民国32年(1943)3月建立伪上虞县政府,刘仲和出任伪县长。伪上虞县政府至民国34年9月16日垮台。

民国31年(1942)

4月8日,日军窜入陶朱乡(今三溪乡)东溪村抢劫,后又丢下燃烧弹,240户近千间房屋全被烧毁,死伤10余人,制造了震惊全县的?东溪村惨案?。

5月浙赣战役爆发,驻上虞国民党杂牌部队滕祥云、季槐林、黄嘉兴等部纷纷投降日军。

6月,中共华东局派潭启龙等来浙东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8月,成立第三战区?三北?(‘姚虞’、慈、镇三县北部,下同)游击司令部;次年12月,成立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

8月,为适应战时环境,中共浙东区党委决定调整行政区划,以姚江、曹娥江为界,虞北地区与姚北西部地区合并,成立中共余上县委员会,隶属中共三北地委领导;虞东南地区与姚南地区合并,成立中共姚虞县委员会,隶属中共四明地委领导。

12月,新四军三五支队在谢塘、小越等地连续作战,消灭了国民党?忠义救

国军?艾庆璋部,歼敌300余人。

民国32年(1943)

2月,田胡子(田岫山)勾结日军窜至谢塘、崧厦等地抢劫,把所抢财物装满80只木船运回周巷据点。

4月,姚虞县改为姚慈县,上虞东南地区从姚虞县划出,成立中共虞东南县工委,10月撤销,建立中共上虞县委员会。

7月,日本侵略军和汪伪政权在全县搜括铜元,限令每乡缴纳1万枚,每个小学生缴10枚。

8月,盘踞五夫,余姚日伪军300余人窜入双堰、闸头一带抢劫粮食,抢走稻谷15万斤、农船近百只,当地农民自卫军与敌激战2小时,毙敌6名,截下稻谷5万斤,发还给农民。

11月,成立?三北?游击司令部总办事处和上虞办事处,次年3月,改为上虞县临时办事处。

民国33年(1944)

1月2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从余姚梁弄移到上虞县城丰惠镇。 同日,日伪军袭击永和、后陈等乡,永和乡中心小学校长,后陈乡秋收委员会负责人等3人惨遭杀害。

3月13日,伪军300余人偷袭在横塘徐家岙村宿营的上虞县办事处。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五支队两个中队奋勇抗击,激战3小时,敌人死伤30余人,我军指导员俞菊生、副班长杨友贵壮烈牺牲。

3月31日,国民党?挺五?向浙东游击纵队五支队驻地夹塘进攻,被我击溃,毙团副以下官兵100余人,俘虏10余人。

4月5日,国民党?挺四?(田岫山部)之一部在?进剿?四明山途中,于万岙村被我军包围,激战5小时,粉碎了敌人进剿计划。

民国34年(1945)

2月3日,在五埠乡(今四埠乡)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产销合作社——五埠乡食盐产销合作社。

2月,伪独立四旅蔡廉部劫掠谢塘镇,烧房42户、142间,杀死10余人,奸淫妇女50余人。

4月1日,中共浙东行政公署决定建立浙东银行上虞支行,在大泽乡小陈岙村设印币厂,县内开始流通?抗币?,至新四军北撤时停用并收兑。

4月20日,上虞县民主政府成立,陈子放任县长。

6月7~20日,浙东游击纵队第三、第五支队进行了著名的许岙攻坚战,消灭了罪恶累累的国民党?第三战区挺进第四纵队? (田岫山部)主力,随即解放了上虞县城(今丰惠镇)。参战军民受到新四军军部通令嘉奖。

7月11日,国民党第三战区挺进第五纵队司令张俊升在章镇率部起义,7月13日被新四军军部任命为浙东游击纵队副司令兼第二旅旅长。

7月22日,上虞县政府在丰惠召开全县农民代表大会,成立县农民协会,选举朱庆云为理事长。

8月16日,上虞县政府(抗日民主政府)在丰惠镇举行庆祝抗日战争胜利万人大会。

9月23日,中共浙东区党委、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在丰惠镇召开会议,部署北撤。9月30日发表《忍痛告别浙东父老兄弟姐妹书》。

9月26日~10月6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和党政机关干部共1.5万余人,从丰惠镇出发,分三批在临山、观海卫、古窑浦等地渡杭州湾北撤。

10月7日,国民党上虞县政府?还治?。 民国35年(1946)

2月,在四明山区坚持斗争的朱之光等,针对敌人反动气焰,成立?锄奸队?,张贴布告,警告与人民为敌的反动势力,并处决了个别民愤极大的反动分子,鼓舞了上虞人民的革命斗志。

是年,浙江省水利厅两次组织测量队,对曹娥江进行局部勘察。冬,在嵊县成立曹娥江水利工程处,制定治理计划,对上虞境内的部分堤埂进行了维修。

民国36年(1947)

元旦,百官镇在下市头演出越剧庆祝元旦,下午4时许,驻镇铁路警察因调戏妇女与县保安队发生冲突,双方枪战,铁路警察被击毙1人,保安队死2人,观众死伤10多人。

4月14日晚,县立简易师范新校舍突然倒坍,一年级学生叶长庆被压死,伤多人。

5月,成立中共姚虞县工作委员会和姚虞县办事处。

10月,中共余上县工作委员会和余上县办事处及武工队成立。 民国37年(1948)

1月,中共虞东区委建立,肖东任书记;同时建立区武工队,肖东兼任大队长。6月22日,肖东遭国民党上虞县保警队逮捕,同年9月在余姚游源岙就义。

4月7日,余上县武工队、崧厦区武工队和湖滨乡(今联丰村)群众40余人,袭击湖滨乡公所,解救了正在丁渎庙集训的壮丁400多名,焚毁了全乡壮丁花名册。

12月15日,民国浙江省政府在四明山地区建立四明县,上虞的下管、大泽(今陈溪乡)、岭南3乡归四明县管辖。

是年,百官镇至丰惠镇简易公路建成通车。 民国38年(1949)

2月,中共虞东区署邀请部分国民政府乡、保长在凤鸣山仙姑庙举行春节招待会,区署领导向到会人员宣讲了解放战争胜利形势和党的统战政策。

3月,虞东区农民会负责人朱庆云,以个人名义发出致上虞县部分知名人士公开信,要他们认清形势,支持人民的解放事业。

3月26日,余上县二区武工队陈光裕等13人智取小越镇公所,缴获步枪9支、电话总机1台和弹药若干。在归途中与国民党双堰乡自卫队遭遇,又缴获长短枪5支。

4月,驻夹塘镇的上虞县自卫队第二中队班长陈国铨率士兵13人,孟尝乡乡长钱肇熙带领15名乡自卫队员,先后向人民投诚。

5月7日,国民党八十七军?长江部队?一个团进驻章镇,后又分驻百官,企图以曹娥江为屏障阻挡解放军东进。

5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军六十五、六十六两个师抵达曹娥江西岸,驻防道墟至蒿坝沿线。

5月21日晚,丰惠国民党守军?浙保一团?、县长吴驰缃及党、政、军机关200余人弃城逃跑;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分三路强渡曹娥江,向东岸国民党守军发起攻击。

5月22日拂晓,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曹娥江,击溃百官龙山头国民党守军,解放百官镇。同时,解放军在蒿坝馒头山和华镇乡五甲渡两处渡过曹娥江,后分别向县城丰惠镇和崧厦镇挺进,解放了两镇。吴驰缃在余姚姜山村附近被解放军追及生俘。

5月22日上午,中国共产党四明县工委派雷行、王超、杨光等领导干部和武装人员40余人进驻县城。翌日成立上虞县临时办事处,办理有关接管事项。

6月7日,中共浙江省委派南下干部到上虞县工作,于当地干部会合后,在丰惠镇建立中国共产党浙江省上虞县委员会、上虞县人民政府。

7月10日至次年10月,上虞县基本剿灭了土匪,击毙和生擒土匪202名,其中团级至连级匪首19名;缴获长短枪70余支和一批其他军用物资。 9月,连日暴雨,东沙埠最高水位达12.01米(黄海基面,下同),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发动沿江3万余人抗洪抢险,保住了百沥海塘。但章镇区沿江堤埂多处决口。

5月浙赣战役爆发,驻上虞国民党杂牌部队滕祥云、季槐林、黄嘉兴等部纷纷投降日军。

这个滕祥云是有名的崧厦土皇帝,凶人不眨眼,锯活人、吃人心等可谓在虞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恰恰是这样一个土匪头子盘踞崧镇,在他的治理下崧厦居然也出现了异样的安定,因为没有人敢在他的地盘里寻衅滋事、搞不好会掉脑袋,不过此人的下场也够惨烈的。

这个滕祥云是有名的崧厦土皇帝,凶人不眨眼,锯活人、吃人心等可谓在虞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恰恰是这样一个土匪头子盘踞崧镇,在他的治理下崧厦居然也出现了异样的安定,因为没有人敢在他的地盘里寻衅滋事、搞不好会掉脑袋,不过此人的下场也够惨烈的。

十五、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0月3日,盘踞在章镇区一带的土匪头子王祥根,被中国人民解放军104师剿匪部队击毙在上浦乡大善村。后在百官下庙前陈尸示众。

11月14日,上虞县供销商店(解放后第一家国营商店)正式成立。并在丰惠镇西小街钟家祠堂设土产部,供应大米、食盐等商品。

是年,粮食总产量17995万斤;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年)各年产量稳定在3亿斤上下;1960~1962年分别降为30372万斤、24869万斤;1984年总产达70312万斤,人均超千斤。

1950年

1月10日,百官遭国民党飞机轰炸,居民死19人,寺桥和6间店铺被炸毁。

3月10日~13日,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丰惠镇召开。会议动员全县人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渡过灾荒。

3~6月,县人民政府组织民工25.42万名,拨大米22.8万斤,修理章镇区7条堤埂和梁湖沙塘、百沥海塘2条堤塘。

3月中旬,华镇乡、下管乡、陈溪乡、丁宅乡少数反革命分子和坏分子利用春荒,煽动数千名群众接连两次抢劫下管、华镇两处国家粮库,抢去公粮

16万余斤。下管区干部项岳章、陆维清被杀害。事后,依法惩处了10名主犯,6名被处死刑。

5月,建立县农民协会。

是月,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浙江省上虞县工作委员会,次年12月,在丰惠镇召开首届代表大会。1957年7月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浙江省上虞县工作委员会。

同月,成立县民主妇女联合会,1953年9月30日至10月2日,在丰惠镇召开首次代表会议。1957年12月改名为县妇女联合会。

6月18~22日,县首届文教工作者代表会议在丰惠镇召开,贯彻?维持原状,逐步改造?教育方针;制定?小学民办公助?和?开展工农业余教育?两个方案。

6~9月,完成全县土地整理登记手续,计有土地(山、水、田)750343亩。 9月,小越区6个粮仓的稻谷、玉米发芽霉烂,损失粮食2万余斤。粮库主任、副主任及保管员受撤职处分;县长、粮食局副局长受行政记过处分。

10月8日~11月17日,在城关区(今丰惠区)通明乡进行土地改革试点。嗣后,土改在全县展开,至1951年11月底结束,工没收、征收土地369458.93亩、房屋16507间、粮食91.74万斤、耕牛616头、农具5842件,分给贫、雇农。

10月7日止,全县筹集物资支援解放定海战役,计原粮233.4万斤、糙米120万斤、白米60万斤、柴草52万斤,出动船只288艘。

是月,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至1953年6月结束。 是年,共向3574家缺粮户发放救济粮259007斤。 1951年

1月,后郭乡(今属娥江乡)赵家村建立赵张潮常年互助组,是全县第一个常年农业生产互助组。

春季,国家拨大米220万斤,县府动员7000余名民工支援章镇区修筑龙浦、八社等6条堤埂和百官、崧厦、沥海地区4条主要堤塘,到6月底完工,完成土方127.85万立方米,受益耕地7.5万亩。

4月,全县5886名适龄青年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报名参军,1147人被批准入伍。

5月1日,全县17.66万群众参加示威游行,14.71万人参加?和平签名?,反对美国帝国主义侵略朝鲜和重新武装日本。

7月,在丰惠镇成立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1953年1月召开首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成立县总工会。

7月2日至11月10日,完成土地证发放工作。

7月25日,成立中国抗美援朝总会上虞县分会,全县开展?捐献飞机大炮?活动。至年底共捐献人民币52.4亿元(旧人民币),可购飞机3架,大炮1门。

是月,开始进行血吸虫病调查。1956年3月,成立上虞县委防治血吸虫病5人小组。后经历年查螺灭螺、查病治病,至1979年经省血防领导小组办公室验收,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

12月24日至次年3月6日,县级机关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查出有贪污行为160人,计赃款8161余万元(旧人民币)。

1952年

2月,绍兴行政专署撤消,上虞县改属宁波专区;1964年9月26日,恢复绍兴专署,上虞县仍属绍兴专区;1968年6月,绍兴专署改为绍兴地区,1983年8月改为绍兴市,上虞为其属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pi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