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俄罗斯音乐

更新时间:2023-03-08 07:38:59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俄罗斯音乐

姓名: 学号: 班级:

【摘要】俄罗斯音乐在十八世纪前主要为宗教音乐,俄罗斯的非宗教音乐十八世纪起开始流行。人们对音乐的兴趣,引起民间歌曲的收集和改作,这些民间歌曲对后来俄国音乐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俄罗斯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历史背景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它完好的结合了古典与现代,不断的创新和实践,使其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关键词】俄罗斯音乐,音乐文化,民族性 民族乐派是浪漫乐派的一个重要分支,或者说是浪漫乐派后期的发展;早期的民族乐派作曲家,基本上都是浪漫主义者,他们的作品含有后期浪漫乐派风格和形式的许多特点。

俄罗斯民族乐派是指19世纪在俄罗斯兴起的,作曲家从自己本土的文化中汲取素材,创作出异彩纷呈的音乐作品的学派。

格林卡

俄罗斯第一位有世界影响的作曲家是格林卡,他被尊为俄罗斯音乐的创始人,有“俄罗斯音乐之父”美称。代表作有歌剧<<伊凡·苏萨宁>>。他在创作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上,在形象刻画和音乐语言的运用上,形成了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奠定了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基础。

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是格林卡于1837年着手创作的,完成于1842年,并于同年十一月首演。该歌剧是根据俄国大文豪普希金的讽刺长诗写成的,主要描写了古代俄罗斯的基辅公主柳德米拉在与武士鲁斯兰举行婚礼时,美丽的柳德米拉被魔法师切尔诺莫尔劫走。为了营救柳德米拉,鲁斯兰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借助一把神剑,战胜了凶恶的魔法师,将公主柳德米拉救了回来。

“强力集团”

“强力集团”以倡导现实主义,促进俄罗斯民族音乐为宗旨,创作多取材于俄国历史、人民生活、民间传说和文学名著。他们注意吸取和运用民间曲调,在艺术形式和创作手法上进行革新。强力集团”以格林卡的学生米?阿?巴拉基列夫为首组成,主要成员有穆索尔斯基、鲍罗金、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和居伊。他们接受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提倡艺术的现实主义和人民性,强调继承和发扬以格林卡为代表的俄国音乐文化优秀传统,主张深入研究俄罗斯及其他民族的民间音乐,努力掌握欧洲先进作曲技术,创造性地发展俄罗斯民族音乐文化。

穆索尔斯基的作品以性格描写和心理刻划见长,音调有民歌特点。穆索尔斯基是五人中最具独创性的一位作曲家,这主要体现在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和《霍万斯基党人之乱》,两部歌剧都以俄罗斯人民为主角,表达了人民憎恨专制暴政的思想。他的钢琴套曲《展览会图画》和交响诗《荒山之夜》是描绘性音乐的杰作

鲍罗金的代表作是歌剧《伊戈尔王》,歌剧场面壮阔,成功地利用了俄罗斯和东方的民间歌曲和舞蹈。鲍罗丁的音乐创作独具特色,吸取了许多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继承了格林卡的俄罗斯音乐传统,将浓郁迷人的俄罗斯民族音调和风格融汇在他的作品中。雄浑的英雄性、史诗性和深刻的抒情性是他作品的主要内容和风格,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豪勇性和广阔胸襟。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作品题材丰富,代表作有歌剧《五月之夜》、《萨特阔》、《沙皇的新娘》、《金鸡》等,管弦乐作品《舍赫拉查德》、《西班牙随想曲》等也非常受欢迎。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创作的作品多从俄罗斯民间童话故事和寓言中寻找灵感,不太注重表现历史和现实,不是用音乐去具体地表现原著中的故事情节,而是用音乐的气氛来感染听众,让听众自己去联想,因此他的作品更富于幻想和传奇的色彩。

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是彼·伊·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以深刻的民主精神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见长。他的抒情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芭蕾舞曲《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都是俄罗斯音乐艺术史的高峰。柴可夫斯基的六部交响曲中特别著名的是第三、第四和第六(悲怆)交响曲。交响曲《罗米欧与朱丽叶》以曲调优美著称。柴可夫斯基的创作以悲歌为基调,反映了八十年代俄罗斯知识分子的情绪,有力而真切地表达了时代的矛盾,斗争的冲动,人们寻求安慰的渴望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幢憬。

俄罗斯音乐发展过程

6~9世纪

俄罗斯音乐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6~9世纪东斯拉夫部落生活时代。原始氏族公社制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当时出现的偶象崇拜的仪式歌曲”就是这种文化之一其中包括崇拜太阳等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年历仪式歌曲”和崇拜氏族祖先的“家族仪式歌曲”。前者与农业劳动密切关连,属于一种劳动歌曲;后者与婚丧礼仪紧密相关,或为欢乐的歌舞,或为哀伤的哭腔。

9~17世纪

9世纪末,随着基辅罗斯的形成,以英雄史诗和传说为内容的“壮士歌”逐渐繁荣。它是一种朗诵性质的叙事歌曲,词曲紧密结合,旋律从容庄重,由民间弹唱艺人演唱,常用古斯里伴奏。世俗音乐的体现者──民间杂耍艺人尽管遭受教会和上层统治阶级的残酷迫害,但是他们的艺术生机勃勃,与社会广大阶层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受到普遍的欢迎。15~16世纪,新的统一的俄罗斯国家──莫斯科罗斯形成。作为俄罗斯民族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素质体现的俄罗斯民歌逐渐完善和定型,具备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风格。在众多的民歌体裁中,最典型的是抒情的“悠长歌”。俄罗斯民歌是俄罗斯人民的集体创作,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望,体现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俄国剧院里,音乐成为重要的艺术手段。在王宫和贵族庭院里组织了由欧洲类型乐器构成的管弦乐队。到18世纪,音乐艺术逐渐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成为面向社会公众的娱乐和消遣:建立了歌剧院,举办了公众音乐会,家庭音乐活动开展了。在18世纪30年代成立了附属宫廷的意大利歌剧院。

18世纪末

18世纪末在俄国启蒙思潮的影响下,俄国作曲家学派形成。代表人物有:M.C.别列佐夫斯基、博包尔特尼扬斯基、B.A.帕什克维奇、福明、汉多什金等。他们的创作共性是对俄国民间生活题材的关注,采用俄罗斯民歌素材,音乐带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在室内器乐创作方面,最著名的是汉多什金的小提琴独奏奏鸣曲和俄罗斯主题变奏曲此外,杜比扬斯基和O.A.科兹洛夫斯基的抒情浪漫曲类型的俄罗斯歌曲享有盛名。

19世纪

19世纪30~40年代,格林卡的创作标志了俄国音乐古典主义传统的确立。他吸取了欧洲古典和浪漫乐派的成果,将专业的音乐技巧与质朴的俄国民间音乐结合,使俄国音乐文化提高到欧洲先进水平,奠定了俄国民族乐派的坚实基础。他的爱国主义的歌剧《伊万·苏萨宁》、《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管弦乐幻想曲《卡玛林斯卡雅》等成为俄国音乐典范之作。巴拉基列夫为首的“强力集团”,成员有:鲍罗丁、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居伊。他们接受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提倡艺术的现实主义和人民性,强调继承和发扬以格林卡为代表的俄国音乐文化优秀传统,主张深入研究俄罗斯及其他民族的民间音乐。其中,最突出的是反映俄国历史斗争,塑造人民群众形象,歌颂民族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歌剧,如穆索尔斯基的《鲍里斯·戈都诺夫》和《霍万斯基乱党》,鲍罗丁的《伊戈尔王》,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普斯科夫的姑娘》和《隐城基捷日与费芙罗尼亚姑娘的传奇》等。在交响乐创作方面,强力集团作曲家重视标题性原则,分别以史诗、童话、民歌和自然风光为题,创作了民族色彩浓郁、艺术形象鲜明的作品,如鲍罗丁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穆索尔斯基的交响音画《荒山之夜》,巴拉基列夫的交响诗《塔玛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组曲《安塔尔》、《西班牙随想曲》等。在室内器乐领域,鲍罗丁的两部弦乐四重奏,巴拉基列夫的钢琴独奏曲《伊斯拉美》,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展览会上的图画》,居伊的小提琴曲等,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引人入胜。

处在同一时期的柴科夫斯基的创作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80~90年代在沙皇专制高压政策下的俄国知识分子阶层的苦闷心理,作品的音调更多来源于城市歌曲,创作领域扩大,作曲技术更加全面和完善。他的作品交织着戏剧性冲突、抒情性表白和风俗生活的描写,委婉的旋律,真挚的感情和生动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感染。他最著名的作品有:《第四交响曲》、《第六交响曲》(《悲怆》),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一钢琴协奏曲》,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等。

在俄国专业音乐的发展过程中,音乐评论起了重要的作用,先后在这个领域作出贡献的有奥多耶夫斯基、斯塔索夫谢罗夫、谢罗夫、拉罗什、居伊等。他们积极倡导音乐艺术的民主进步的创作原则和美学思想,热情推荐和宣传格林卡、强力集团和柴科夫斯基的作品,有力地促进了俄国民族音乐的传播。

19世纪末

随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俄国革命歌曲获得了广泛的传播。这些歌曲继承和发扬了十二月党人和平民知识分子创作的革命歌曲的优良传统,具有反对沙皇专制的政治倾向和感人的艺术力量。其中影响最大的歌曲是:《同志们,勇敢地前进》、《你们牺牲了》、《华沙革命歌》、《红旗》、《工人马赛曲》、《国际歌》等。这些歌曲一经流传,就成为无产阶级的强大精神武器,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团结群众、鼓舞斗志、揭露黑暗、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 19世纪末以来,俄国专业音乐的发展出现了新局面。利亚多夫主要写作器乐小品,作有钢琴前奏曲、练习曲和采用民间题材的管弦乐曲《巫婆》、《魔湖》、《女妖》和《八首俄罗斯民歌》等。他承袭了强力集团的传统,同时也借鉴了法国印象派的手法,音乐精巧清新。塔涅耶夫嗜好复调技术,他的创作带有明显的哲理倾向,作品有:康塔塔《大马士革的约翰》、《读圣诗有感》,歌剧《奥瑞斯忒亚》和《c小调交响曲》等。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明显地继承了柴科夫斯基的传统,浸透了对俄罗斯故土的深情,作品有:《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6g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