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市场弊病浅谈

更新时间:2023-03-08 10:09: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股票市场弊病浅谈

首先,上市公司的质量堪忧,上市公司是证劵市场的基石,然而就目前而言,这个几十还不够牢固,上市公司整体来说质量堪忧,已成为我国股市发展过程中潜伏的不稳定因素之一。在绝大部分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居于绝对控制地位,国有企业在决策机制、经营机制和分配机制上的固有弊病,都影响上市公司的发展,业限制了股市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

其次,监管跟不上,相应的法规,制度不够完善,信息披露的不完备性和市场监管的脆弱性。首先,信息披露及时程度不够,审批上报环节较多,延时过长,特别是年报,常常是超过一半的上市公司挤在最后15天公布。延时长一方面导致时效性降低,另一方面极易造成信息泄露,为少数人从事内幕交易所利用,特别是上市公司本身和一些相关性中介机构有损公平,一些公告发布前的异动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其次,信息披露时间过于集中,加剧了股市的波动,形成所谓“业绩浪”股市大起大落,既不利于股市稳定和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再次,在原有体制下,上市公司仍向上级主管部门及统计部门汇报生产经营情况,造成信息的泄露,为少数人所用,而不为广大投资者所知,有违信息披露的公开、公平、及时原则,容易导致内幕交易。另外,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诚信问题是一个严峻的现实,究其根源是产权制度的缺陷。目前我过股票市场的诚信问题在于市场主体大的产权关系不合理,具体表现为:一是多数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和证劵公司是国有性质,没有真正的独立财产;二是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财产权还没有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和普遍的社会尊重。而问题关键又在于:我们目前的改革思路恰恰是在不从根本上传统产权制度的前提下,试图通过让没有独立财产的国有企业和国有郑钧公司以及财产权还没有得到普遍尊重的投资者成为市场主体。这样的改革思路并没有真正理顺市场机制的合理顺序,因此带来了诚信为题。

第三点,股份经济的存在是以生产要素分属于不同所有者为前提,这就说明了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的,股票持有者不能直接参与经济管理,没有控制权,所以只能被动的接受市场的结果。另一方面,公司产权制度——股权分割,目前国内股票市场存在着独特的股权结构,这就是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的分别设立,其中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转让,可交易的部分仅仅是向社会公众募集的个人股部分。这种人为分割股权的做法不仅严重违反了股票市场上同股同权的基本准则,而且带来市场上价格信息失真,市场风险增大。股权分置弊端很多,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股票分置把上市公司变成了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体,而不是利益共同体。(2)股票分置损害了资本市场的定价功能。(3)股票分置使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可能形成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科学考核标准和有效激励机制。所以股票价格只反映可交易部分股票的价格,而市价总值(即公司权益价值)是将全部股本以可交易的市场价格计算的,因而也是不真实的,至多只是账面价值,这就容易给投资者造成信息的误导,在这种信息基础上做出的判断有可能是错误的。而且,公有股的不流通,也使得在股票市场上进行兼并收购活动较为困难,二级市场上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特殊的股权结构安排导致了上市公司治理

结构同国有企业并无本质差异,突出体现在:国有股权占绝对比重,政府仍然通过股权控制着企业运转,股东大会形同虚设,董事会成为凌驾于股东大会以上的权力机关;董事长及董事会形式上好象是国家股权代表和股东代表,实际上其组成人员只是原工厂制下领导班子的简单过渡。有的董事会、监事会成员根本不持有本公司股票,出现了“零董事”、“零监事”的怪现象: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董事、监事们的职位及前途不是由个人持股或经营业绩决定,而是取决于上级主管部门的信任程度;对董事会和经理人员而言,股份制企业经营好坏同其自身资产收益权并无明显对应关系,以至董事会成员没有有效监控、约束和激励经理人员的内在动机,经理人员不具备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内在动力,而是可能两者“合谋”攫取“内部人”收益。

第四点,由于股票的市场化程度不高,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不够,交易成本高而将小额投资者排除在外,间接融资远大于直接融资,与整个社会大环境不相适应。另外,上市公司多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最新年报披露,2011年,房地产上市公公司全行业净利润542.21亿元,较2007年2009年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仅14.44亿元(不含尚未实施的分红),创下了7年来分红总额的新低,其中,更有32家房地产公司连续10年“一毛不拔”,未有现金分红。这些上市公司,已经失去了股份公司的真实意义,沦为概念圈钱者。上市、扩容、增发很积极,但是要把真金白银分给股民,等于要了他们的命。以送股或配股方式来代替分红,配股带有强制的性质,其要价都很高。这种强行的以“配”代“分”,一方面是股市疲软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违反民意、违反法律的一种非理性的做法,是失信于股民的表现;

第五点,市场不开放,门槛高,公开发行手续费繁琐,成本高,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500万元,上市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限额为人民币3000万元,不是所有想要发行股票的企业都可以通过发行股票进行融资,设立条件严格,程序复杂,股东之间不易合作,缺乏责任感和信任感,经营易受到证劵市场行情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第六点,一级市场“朱门酒肉臭”,二级市场“路有冻死骨”,这确实暴露了大股东在一级市场上“发财”,小股东在二级市场上“受穷”这样的事实。一级市场作为股份公司获准上市后初次发售股票的市场,在一级市场上认购新股的股东,按照中国证券市场的早期规定,必须事先抽签,只有中了签,才有权认购。在一般情况下,一级市场的股价和二级市场的股价,是有很大差别的,有时后者要比前者高出几倍。更何况投入一级市场的资本,既不交手续费,也不交印花税,认购不上,一个交易周后,仍可将认购资本全部返还。所以投入一级市场上资本几乎没有任何风险。如果认购上了,转手在二级市场上卖出就可赚大钱。重要的是,进入一级市场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主要是大资本,少量资本所有者是很难进入的。一般说来,在一级市场上的中签率只有1%。这个1%对拥有资本不多的购买者来说,获中的可能是微乎其微。而对拥有雄厚资本的大购买者来说,几乎每战必胜,每胜必丰;

第七点,股票市场易受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的影响,就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纽约证劵市场股市暴跌,英、法、德各国同样股票惨不忍睹,仅仅依靠市场

机制作用其不稳定性易见,对投资者产生不利的影响;再如近期欧债危机,美债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导致国际贸易失衡,巨额顺差长期存在,是公众对未来经济状况的信心有所降低;

第八点,中国证劵公司内生于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成长,政府设立证劵市场的初衷是为了有效动员金融资源,从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高效的资本支持,为了克服眼下国有企业在运转中的资金困难,筹集自己所需要的资金,即为了套钱、圈钱,为了掏股东的腰包,当然就不太把注意力放在资金如何很好有效运用和运作上,如何用在挖潜、革新、改造上,用在扩大再生产上,用在开拓市场和创新上,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效率、效益的提高和价值增值上。既然钱来得这样容易,又不要还本付息,花起来也就不太计较和那么心疼了,这使中国股市沦为上市公司的提款机。事实证明,上市公司中的资金闲置、浪费和使用不当,甚至胡花乱花,这是对股东不负责任的表现;

最后,中国经济绝大部分还是有政府主导,调控的,股票市场的主要监管部门是证监会、证劵交易所,他们是政府的代表,这样政府一方面是股票市场的最终主体,另一方面是股票市场的管理者,这就会存在深刻的角色冲突,政府就有了可能利用它作为社会的管理者的垄断性的权利,来谋取它作为所有者的利益。其表现就是,在中国股票市场上政府的监管机构节奏迎合作为委托人政府的需要,股票市场成为实现政府目标的工具。政府看重的是股票市场的融资作用,是国有企业无偿取得资金的另一个渠道,为达到这个目标,监管方面变现为实质性监管弱化、执法弹性过大、行政协调代替执法程序等现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ey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