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知识竞赛初赛

更新时间:2023-10-26 19: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选择题

2、近年来发生在我市最大级地震为1574年庆元()级地震。

A、4.4级B、5.5级C、6.6级D、7.7级 3、个人避震就近躲避的不当的做法是()

A、降低身体重心,蹲下或席地坐下B、紧抓桌腿或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摔倒 C、张大眼睛,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尘、毒气D、用手保护头部或后颈,或用衣被顶在头上

4、地震是地球()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B、地壳C、地幔D、内部 5、烈度和震级的区别()

A、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B、烈度: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震级: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C、烈度:用来评估自然灾害本身造成的社会损失的度量标准;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D、烈度:是来表示地震造成的社会损失的程度;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6、地球由表及里可分为()层。

A、地壳、地幔、地核B、地壳、地核、地幔C、地幔、地核、地壳D、地核、地幔、地壳

7、如果地震时你正在室外,你应当怎样避免下列哪种危险的避震方法() A、靠近桥梁、河岸等空旷地带B、不在狭窄的胡同、走廊、楼梯上停留 C、远离楼房和高大建筑物、烟囱、架空管道D、不在电线杆、高压线、大型广告牌下行走

8、亲身经历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的老人向别人介绍地震发生时逃生的办法,你认为他说的哪句话是错误的()

A、“在屋内感觉地震时,要迅速趴在炕沿下,脸朝下,头靠山墙” B、“两只胳膊在胸前相交,右手正握左手,左手反握右臂” C、“鼻梁上方两眼之间的凹部枕在臂上” D、“闭上眼,用嘴呼吸”

9、(),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列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人受伤,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A、1973年7月28日B、1974年7月28日C、1975年7月28日D、1976年7月28日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次年3月1日起施行。

A、1997年10月29日B、1997年12月29日C、1998年12月29日D、1998年10月29日

11、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

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B、去楼道C、原地不动D、跳楼 12、创伤现场急救技术()

A、止血、包扎、固定、搬运B、止血、包扎、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C、止血、包扎、等待医护人员D、止血、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13、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A、安全通道B、跳楼C、乘坐电梯D、从窗户抓绳下滑

14、我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唯一对大地震做出过成功短临预报的国家。1975年2月4日,我们成功地预报了()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做出的有减灾实效的预报。

A、四川松潘7.2级B、河北邢台6.8级C、云南龙陵7.4级D、辽宁海城7.3级 15、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就要发生一万多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约有一千多次,一般情况下,( )以上才能感觉到,称为有感地震。

A、2级B、3级C、4级D、5级

16、目前,我国共划分为8个地震区和25个地震带,其中大震主要发生在() A、华中、华南、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B、华北、华南、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C、华北、华西、新疆、青藏和海南地震区D、华西、华中、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17、《防震减灾法》规定,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

A、当地地震部门B、省地震部门C、当地人民政府D、省级人民政府 18、人们在避震\自救瞬间\的首先选择的是()

A、先保护头B、先保护胸部C、先保护双手D、先保护双脚

19、震后救人时对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正确的护理方法是()

A、尽快救出来,尽快见光亮B、尽快救出来,尽快进食 C、蒙上眼睛救出来,慢慢呼吸、进食D、尽快救出来,尽快输氧 20、震后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

A、不停地呼救B、不顾一切的行动C、精神崩溃,惊慌失措D、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

21、()级震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A、4B、5C、6 D、7

22、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500多万次,其中有感地震约()次 A、5千多次B、5万多次C、50多万次D、500多万次 23、世界上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是()

A、1923年日本关东8.3级地震B、1556陕西华县8.0级地震 C、1964年阿拉斯加8.4级地震D、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

24、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

A、抗震设防要求B、抗震设防标准C、抗震设防设计D、抗震设防规范 25、我国采用的地震烈度表最高烈度为()度 A、ⅧB、ⅪC、ⅨD、Ⅻ

26、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各类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所致B、大地震动C、地面开裂D、火灾

27、地震害分为原生灾害、次生灾害、诱发灾害,下列哪些不属诱发灾害()。 A、人的心理创伤B、社会动乱C、瘟疫D、泥石流

28、描述地震的基本参数常用发震时刻、震中位置、震级、震源深度描述。其中()亦为表述一次地震的三要素

A、时间、震级、地点B、时间、震中距、震级 C、时间、震源深度、地点D、时间、震级、震源深度 29、我国地震较多的省(区)依次是()

A、台湾、西藏、新疆、云南B、台湾、西藏、云南、河北 C、西藏、台湾、云南、四川D、台湾、云南、新疆、陕西 30、发现活着的被埋者以后,不适合用以下的措施进行救援() A、采用得当的施救技巧,将被埋者头部暴露,清楚口鼻异物 B、采用必要的扒挖技术时不宜使用利器

C、采用护理技巧,对长期处在黑暗、窒息被埋者要蒙其眼避光、缓慢呼吸新鲜空气

D、对饥饿的被埋者,要赶快尽多地进水、进食,补充更多的营养 31、在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中,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 A、气象灾害B、地质灾害C、地震灾害D、洪水灾害

32、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A、5月12日B、7月28日C、5月19日D、12月24日 33、震后救援的黄金时间是()。

A、24小时B、36小时C、48小时D、72小时 34、2004年,国家启动了()地震安全工程。 A、农业B、农村C、农民D、农居

35、根据浙江区域构造地质图标识,有()条断裂带经过我市。 A、1

B、2C、3D、4

36、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种类,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为()。

A、火山地震B、构造地震C、陷落地震D、人工地震

37、大震的预警时间,即从地震发生到地震波到达,一般有()。 A、十几秒B、一分钟C、三分钟D、十多分钟

38、地震到来时,如果在室内,下面的躲避方法哪种是不正确的() A、躲在坚固家具附近或桌、床下B、躲在内墙的墙根、墙角 C、躲在厨房、储藏室开间小的地方D、躲在吊顶、吊灯下 39、我国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热线号码是()。 A、12345 B、12330 C、96345D、12322

40、我市历史上发生过()破坏性地震。 A、几次B、几十次C、十几次D、几百次

41、丽水市负责管理防震减灾管理工作的单位是()

A、丽水市国土局B、丽水市气象局C、丽水市科技(地震)局D、丽水市发改委

23.

抗震防灾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 一是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预做准备,减少损失”和“以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二是突出“四个立足点”,即在指导思想上,要立足于平时和震时的结 合,使其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在防灾对策上,要立足于突发性地震和大震、夜震。做到有备无患,临震不乱,防患于未然;在应急措施上,要立足于自救和互救.争 取最佳时间。减少人员伤亡;在恢复重建上,要立足于自力更生,坚持先重点,后一般,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 24.

抗震防灾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多少? 答:以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25.

抗震防灾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平震结合,全面规划,综合防御。 26.

抗震防灾工作的目标是什么?

答: 在遭遇地震破坏时,保障城市要害系统的安全,保障震后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对城市生命线工程应基本不受影响,重要工矿企业和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关键部门不致 严重破坏或能迅速恢复生产;对可能引起次生灾害的重要设施不致产生严重后果;对量大面广的居住建筑和重要公共建筑、指挥部门不致造成严重破坏或倒塌。 法律法规知识 27.

我国关于防震减灾工作最高的法律性文件是什么,由哪个机关制定颁布,何时开始生效?

答: 我国关于防震减灾工作的最高法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1997年12月29日通过, 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2008年12月27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09年5月1日施行。 28.

关于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是如何规定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十五条规定: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质量负责。

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抗震设防能力。 29.

什么是《防震减灾法》规定的重大建设工程?

答:重大建设工程,是指对社会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工程。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关于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是如何规定的? 答:《防震减灾法》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

第四十四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等基层组织,应当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中自救互救的能力。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地震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开展地震应急救援演练。 学校应当进行地震应急知识教育,组织开展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地震灾害预防和应急、自救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指导、协助、督促有关单位做好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地震应急救援演练等工作。 31.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地震灾害分为几级,分别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地震灾害分为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四级,具体分级标准按照国务院规定执行。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六条关于地震应急预案是如何规定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六条规定:

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地震应急预案,报国务院批准。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报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县 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和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 本行政区域的地震应急预案和本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地震应急预案,应当报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交通、铁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以及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核电、矿山、危险物品等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并报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备案。 33.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规定,哪些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答:《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下列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一)国家重大建设工程;

(二)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露或者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大坝、堤防和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三)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对本行政区域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工程。 34.

《防震减灾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

答:《防震减灾法》是一部规范全社会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活动的重要法律。它主要调整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和震后救灾与重建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明确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在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活动过程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35.

《防震减灾法》与公民有何关系?

答: 《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公民在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中的责任和义务,这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对公民的规定主要有:任何个人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 任何个人不得侵占、毁损、拆除或者擅自移动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任何个人不得向社会散步地震预测意见,地震预报意见及评审结果;国家鼓励个人参加 地震灾害保险。 36.

《防震减灾法》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是怎样规定的?

答: 《防震减灾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家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毁损、拆除或者擅自移动地震监测设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地震观测环境”。《防震减灾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避免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 害。” 37.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是怎样设防的?

答:应当按国家颁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所标示的烈度值进行抗震设防。 38.

什么样的工程建设场地和区域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答:(一)国家重大建设工程;

(二)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或者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三)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对本行政区域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工程。

39.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颁布于何时.何时生效?

答:1995年2月11日国务院令第172号颁布,1995年4月l日起施行。 40.

颁布《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为了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应急活动的管理,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国家财产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 41.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中地震应急、破坏性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生命线工程、次生灾害源的涵义是什么?

答:(1)地震应急:为了减轻地震灾害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防灾和抢险行动。

(2)破坏性地震:造成一定数量人员的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事件。 (3)严重破坏性地震:造成严重人员的伤亡和经济损失,使灾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国家采取对抗行动的地震事件。

(4)生命线工程:对社会生活、生产有重大影响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工程系统。

(5)次生灾害源:因地震而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灾害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贮存设施、水坝、堤岸等。 42.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中对地震临震预报有何规定?

答:地震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照国务院有关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统一发布,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发布地震预报。 43.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规定的临震应急期为多长时间? 答:一般为10日,必要时,可延长10日。 44.

除另有规定外,禁止在已划定的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哪些活动? 答:禁止从事下列活动:

(一)爆破、采矿、采石、钻井、抽水、注水;

(二)在测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设置无线信号发射装置、进行振动作业和往复机械运动;

(三)在电磁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铺设金属管线、电力电缆线路、堆放磁性物品和设置高频电磁辐射装置;

(四)在地形变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进行振动作业;

(五)在地下流体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堆积和填埋垃圾、进行污水处理; (六)在观测线和观测标志周围设置障碍物或者擅自移动地震观测标志。 98.

什么是地震预报?

答:地震预报是针对破坏性地震而言的,是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作出预报,使人们可以防备。

地震预报三要素

震预报要指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这就是地震预报的三要素。完整的地震预报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99.

怎样识别地震谣传?(答出3个要点即可) 答:以下几种情况可以判定是地震谣传:

①超过目前预报的实际水平,三要素十分“精确”的所谓地震预报意见。如传闻中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非常具体,甚至发震时间精确到“上午”、“晚上”。 ②跨国地震预报。如果传说地震是由外国人预报的,那肯定是谣传,因为这既不符合我国关于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也不符合国际间的约定。

③对地震后果过分渲染的传言。有时,特别是强震发生后常会出现“某个地方将要下陷”“某个地方要遭水淹”等等传言,这种耸人听闻的消息也是不可信的。

100.

听到地震谣传怎么办?(答出4个要点即可)

答:①不相信。尽管地震预测尚未过关,但是有地震部门在进行监测研究,有政府部门在组织和部署有关防震减灾工作,因此不要相信毫无科学依据的地震谣传。

②不传播。应当相信,只要政府知道破坏性地震将要发生,是绝对不会向人民群众隐瞒的。因此如果听到地震谣传,千万不要继续传播。

③及时报告。当听到地震传闻时,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地震部门反映,协助地震部门平息谣传。

④如果发现动物、植物或地下水异常时,要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不要随意散布,地震部门会采取措施及时进行调查核实。

101.

世界上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成功地震预报是哪次?

答:我国地震工作者成功地预报了1975年2月4日发生在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被世界科技办称为“地震科学史上的奇迹”。

抗震设防 102.

为什么要开展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工作?

答:一是近年来发生破坏性地震使新建工程大量倒塌给我们的启示;二是新建设防是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根本措施;三是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工作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工程抗震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的提高。

103.

新建设防工作“五同时”的内容是什么?

答:在进行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规划选址、工程设计、施工、竣工验收五个环节的同时要进行抗震设防。

104.

目前新建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一是对新建工程抗震设防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不按新建工程抗震设防管理程序办事;三是普遍忽视结构质量,片面追求外部装修。

105.

邢台地震后总结的农房抗震“四个一点”的经验是什么? 答:地基牢一点,房屋矮一点,屋顶轻一点,联接好一点。 106.

简述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意义?

答:依法进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对于提高工程抗御地震能力,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具有重大意义。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可使新建、改建、已建工程、大型厂矿企业、城镇和经济建设开发区,科学地选址、制定发展规划和防震减灾对策。

107.

什么是活断层?

答:指现今在持续活动的断层,或在人类历史时期或近期地质时期增活动过,极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活动的断层。

108.

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出5个要点即可) 答:(1)结构不合理

建 筑物的破坏随结构类型的不同和抗震措施的多少而有差别。房屋平、立面复杂的,地震时会引起扭转或变形不协调,对房屋局部加重震害。构件之间连

接不牢式抗拉 强度不足,房屋整体性差,地震时强烈摇动导致整个房屋倒塌。因而,地震区的建筑要严格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2)建筑材料质量低劣

使用质量低劣的砖、水泥,造成砌体强度不足,地震时屋檐外闪,墙体鼓出或开裂倒塌。

(3)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

砌 砖时砂浆标号不够,不润砖,纵横墙交接用直搓或马牙搓,砂浆不饱满,搓子不严不实,堵砌施工通道不认真。少放错放、漏放钢筋,钢筋搭接少或根本没有搭接等 偷工减料、少焊、爆焊或以点焊代替焊缝等。地震时,支撑系统脱落,屋盖下摔,房屋倒塌。所以,精心施工是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抗震性能的关键。

(4)地基失效

地震时,由于地基开裂、砂土液化、喷砂冒水、滑坡、不均匀沉降等造成房屋倾斜破坏。因此,选择好建筑场地十分重要。

(5)工程建设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 109.

活断层研究有哪些重要性? 答:

地下活断层是地震灾害之源。唐山大地震就是在地震前没有发现地下活断层,只按烈度六度进行建筑设防,因此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抗御地震灾害,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我们河北省应加强对地下活断层的研究,开展这项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10.

为什么进行地震小区划?

答: 地震小区划更有小区域的特点,为场地工程建设提供防震减灾技术,其技术水平约超前建筑规范十年左右。这项工作可尽快的把先进技术转化成生产力。国家也要求 大、中城市都要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它可为工程抗震设计、防震减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地震保险等提供可靠的依据,社会效益、经济效

益、环境效益显著,也 是“以预防为主”防震减灾工作方针落实的重要措施之一。

111.

在选择建筑物的地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一般说来,地基的选择应该避开以下地方:(1)活动断裂带中容易发生地震的部位及其附近地区;(2)地下水位较浅的地方和松软的土地,如古河道、旧池塘或沙滩上;(3)矿山陈旧坑道容易冒顶的地方等等。

112.

地震引起的场地震害类型?

答:有5类主要震害类型,即:(1)砂土液化,其地震破坏类型有喷水冒砂、地面沉陷、浅层滑移与侧向扩张;(2)软土震陷;(3)基岩崩塌;(4)土体边坡的不稳定(失效);(5)地震断层。其它还有:海啸、湖涌、陷落、地面和矿坑涌水等。

113.

哪些已经建成的建设工程,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抗震设防措施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答:(一)重大建设工程;(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三)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建设工程;(四)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五)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建设工程。

114.

影响震时房屋破坏程度的因素是什么?

答:首先与地震本身有关,震级越大,震中距越小,震源深度越浅,破坏越重。其次是房屋本身的质量,包括其结构是否合理,施工质量是否到位等。第三是建筑物所在地的场地条件,包括场地土质的坚硬程度、覆盖层的深度等等。最后,局部地形对震害的影响也很大。

115.

什么样的场地不适合建房?

答:选择建筑场地,须考虑房屋所在地段地下比较深的土层组成情况、地基土壤的软硬、地形和地下水的深浅等。以下场地是不利于抗震的:

——活动断层及其附近地区;

——饱含水的松砂层、软弱的淤泥层、松软的人工填土层; ——古河道、旧池塘和河滩地;

——容易产生开裂、沉陷、滑移的陡坡、河坎;

——细长突出的山嘴、高耸的山包或三面临水田的台地等。 116.

如何及时维修老旧房屋?

答:为了抗御地震的突然袭击,对老旧房屋要注意经常维修保养。墙体如有裂缝或歪闪,要及时修理;易风化酥碱的土墙,要定期抹面;屋顶漏水应迅速修补;大雨过后要马上排除房屋周围积水,以免长期浸泡墙基。木梁和柱等要预防腐朽虫蛀,如有损坏及时检修。

117.

城镇哪些住房环境不利抗震?

答:——处于高大建(构)筑物或其他高悬物下:高楼、高烟囱、水塔、高大广告牌等,震时容易倒塌威胁房屋安全;

——高压线、变压器等危险物下:震时电器短路等容易起火,常危及住房和人身安全;

——危险品生产地或仓库附近:如果震时工厂受损引起毒气泄露、燃气爆炸等事故,会危及住房。

118.

农村和山区哪些住房环境不利抗震?

答:——陡峭的山崖下,不稳定的山坡上:地震时易形成山崩、滑坡等可危及住房;

——不安全的冲沟口(如平时易发生泥石流的地方); ——堤岸不稳定的河边或湖边:地震时岸坡崩塌可危及住房。

如果住房环境不利于抗震,就应当更加重视住房加固;必要时,应撤离或搬迁。

119.

什么是重大建设工程?

答:重大建设工程是指对社会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工程。主要指地震发生后,一旦遭到破坏会造成社会重大影响和国民经济重大损失的建设工程。其中包括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要尽快恢复的生命线建设工程,如医疗、广播、通信、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均属此类。

应急救援 120.

编制地震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什么?

答:在发生破坏性地震时,为了使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高效而有秩序地做好应急与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121.

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包括哪些主要方面?

答: (1)震情预测。其内容有:五年、十年辖区内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分布;辖区次年的地震危险区分布,辖区内未来地震烈度分布。(2)灾情预测。其内容包括: 重点监视防御区大中型企业及次生灾害源分布;建筑物、构筑物震灾预测;生命线工程震灾预测;重大工程设施震灾预测;次生灾害预测,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预 测。

122.

救灾目标应包括哪些方面?

答:(1)灾民疏散及生活安置目标(地点、时间、程度);(2)灾民抢救目标;(3)震损房屋应急处理目标;(4)生命线工程修复目标;(5)各类设施抢修目标;(6)次生灾害控制目标;(7)社会安全保障目标。

123.

地震应急的主要目的?

答:开展地震应急工作的主要目的,一是在临震前采取尽可能有效的措施,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保护重要设施不受或少受损失;二是在灾害发生后迅速开展有效的救援活动,挽救在死亡线上的人员生命,减少财产损失,防止灾害扩大。

124.

地震应急的指导原则是什么?

答:(1)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做好平时的地震应急准备。 (2)充分发挥政府领导作用,组织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组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3)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应急的速度和效能。 125.

如何预防地震次生灾害?

答:(1)制订防止地震次生灾害应急预案并付诸实施; (2)平震结合,切实加强对次生灾害源的管理;

(3)加强对次生灾害类源岗位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应变能力; (4)经常检查,消除隐患,备足抢险器械。 126.

什么叫地震应急?

答:是指为了减轻地震灾害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抗震救灾和抢险行动。

社会各部门抗震救灾工作 127.

各级政府在震前应作好那些准备工作? 答:

(1)制定切实可行的大震应急预案,协调好各部门工作.并随时检查督促,落到实处。

(2)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防灾自救能力。

(3)作好建筑物的抗震加固工作。尤其要加强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能力。(4)建立好地震生活领导体制。(5)制定群众疏散路线。(6)进行必要的生活物资储备。(7)堵塞次生灾害漏洞。(8)加强治安保卫工作。

128.

基层单位怎样作好抗震救灾准备?

答:(1)成立抗震救灾领导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具体办事人员落实。 (2)组建地震抢险、医护、治安、交通、物资、通讯专业队伍。制定行动措施,进行业务培训,落实器材物资。

(3)普查房屋抗震性能,拆除危房,对抗震性能差的建筑要维修加固。(4)加强要害部门及生命线设施的抗震设防工作。防止震后次生灾害的发生。 (5)储备生活必需品和抗震救灾的物资。(6)制定详尽的疏散方案,确定疏散地点及路线,并具体落实到人。(7)宣传地震知识。

129.

教育部门震前应做好哪些工作?

答: (1)加强对学生的地震知识教育,并通过学生宣传到家长和社会中去。(2)学校领导和老师要学会应付紧急震情的方法,并要做好实际演练。(3)检查学校次 生灾害隐患(如实验室),并采取切实措施,堵塞漏洞。(4)检查学校危险建筑.做好抗震加固工作。(5)发现地震传闻或谣言在学校和社会流传时,应及时与 有关部门联系,采取适当措施。

130.

建筑管理部门备震须知?

答:建筑管理部门在震前主要的任务是要根据第三代烈度区划图宣传好本地的建筑设防标准。按抗震规范把关,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1)对旧有建筑物,构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检查鉴定,采取适当措施抗震加固。

(2)对新建筑物严格按规定把关,作到百年大计,预防第一。 (3)加强对建筑市场的管理,保证施工质量,杜绝隐患留存。 地震灾害 131.

我国为什么是多地震的国家?

答: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作 用,我国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地震活动的范围广、强度大、频率高。在全球大陆地区的大地震中,约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发生在我国。自 1900年至20世纪末,我国已发生4?级以上地震3800余次;其中,6~6.9级地震460余次,7~7.9级地震99次,8级以上地震9次。

132.

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答: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5个地区是: 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区,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③西部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 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⑤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等地。 133.

什么是“南北地震带”?

答:从我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中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地震密集带,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强烈地震,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就发生在该带中南段。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可到缅甸。

134.

什么是地震的直接灾害?

答:地震直接灾害是指由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大范围地面倾斜、升降和变形,以及地震波引起的地面震动等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包括:

——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破坏或倒塌;

——地面破坏,如地裂缝、地基沉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泥石流等; ——水体的振荡,如海啸、湖震等; ——其他如地光烧伤人畜等。

以上破坏是造成震后人员伤亡、生命线工程毁坏、社会经济受损等灾害后果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135.

什么是地震的次生灾害?

答:地震灾害打破了自然界原有的平衡状态或社会正常秩序从而导致的灾害,称为地震次生灾害。如地震引起的火灾、水灾,有毒容器破坏后毒气、毒液或放射性物质等泄漏造成的灾害等。

地震后还会引发种种社会性灾害,如瘟疫与饥荒。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还带来新的继发性灾害,如通信事故、计算机事故等。这些灾害是否发生或灾害大小,往往与社会条件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136.

为何城市的地震次生灾害十分突出?

答:城市是各种生命线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区,地上地下各种管网密布,所以地震次生灾害十分突出。

137.

地震时引发的哪种次生灾害最严重? 答:火灾。 138.

地震破坏作用有何特点?

答:(1)破坏面积广;(2)具在连锁性;(3)具有多发性。 139.

地震灾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地震类型、地址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发震地点、社会文明程度、地区人口密集和经济发展程度。

140.

大震时间与地震灾害关系如何?

客:夜间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远远高于白天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 141.

为什么说社会文明程度是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之一? 答:社会文明程度决定着人类抗震防灾能力的大小。

142.

简述城市地震火灾产生的原因? 答:(1)炉火引起火灾; (2)电气设施损坏引起火灾; (3)化学试剂的化学反应引起火灾;

(4)地震造成高温高压生产流程中的爆炸和燃烧; (5)易燃易爆物质的爆炸和燃烧; (6)防震棚着火引起火灾。

单选题:

1、地震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等信息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归口管理,统一、准确、及时发布。 A、国务院 B、当地政府 C、地震部门 正确答案:A

2、()级震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A、4级 B、5级 C、6级 D、7级 正确答案:B

3、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A、三个月 B、1-2年 C、10年 D、5年 正确答案:C

4、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是() A、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 B、1556年陕西华县地震 C、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 D、1330年山西洪洞地震 正确答案:B

5、地球上一年大约发生()万次地震? A、300 B、400

C、500

D、,正确答案:C

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 A、财政预算 B、年度计划 C、长远规划 正确答案:A

7、地震是地球()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正确答案:D

8、地震时,最先到达地球表面的波叫() A、横波 B、纵波 C、面波 正确答案:B

9、我国历史上发生8级以上地震共()。 A、20次 B、15次 C、19次 D、23次 正确答案:C

10、地震造成的最普遍的灾害是各类建(构)筑物的()和倒塌。 A、损坏 B、破坏 C、损毁 正确答案:A

11、违反防震减灾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A、民事责任 B、法律责任 C、行政责任 D、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D 12、一些较大的地震发生之前,在未来的震中及其外围地区会出现各种各样平时未曾出现过的与地震活动有关的自然现象,称之为地震异常或地震前兆。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地震前兆现象的是:() A、蛇出洞、老鼠搬家、鸡鹅高飞 B、小兔发疯、鱼变傻、黄鼠狼搬家

C、地下水位升降及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 D、在繁殖季节,出现大量蟾蜍集体搬家 正确答案:D

13、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一年约有五百万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地震约有()次左右。 A、10000 B、5000 C、1000 D、20000 正确答案:C

14、唐山地震使整个城市几乎全部毁灭,其主要原因是()。 A、没有较准确的地震预报 B、唐山是一座没有设防的城市 C、地震震级大 正确答案:B

15、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的防震减灾意识。

A、学生 B、市民 C、公民 正确答案:C

16、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谁发明的()。 A、张衡 B、爱迪生 C、李四光 D、蔡伦 正确答案:A

17、()是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简称。 A、震灾预防 B、防震减灾 C、地震救灾 正确答案:B

18、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倍。 A、10 B、30 C、100 D、50 正确答案:B

19、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国际减灾日定为每年10月的()星期三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正确答案:B

20、我国较大规模地开展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是从()震后开始的。 A、1966年邢台地震 B、1975年海城地震 C、1976年唐山地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bk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