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阅读对比

更新时间:2023-10-03 12: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中外阅读对比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精华的重要途径,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思想交流活动。阅读报刊杂志,可以获取常识,了解各种社会新闻;阅读教科书本,可以积累经验,构建知识框架;阅读小说散文,可以陶冶性情,丰富文化内涵。良好的阅读行为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提升个人修养,对塑造民族精神、建设和谐社会也有重要的促进和支持作用。

1、 四国阅读情况对比

表格1四国总体的对比

图书阅 读率 每年阅读图书(册) 图书购买率 家庭藏书量 每天读书时间(分钟) 网民图书读书阅读率 59% 中国 美国 德国 俄罗斯 48.8% 73% 75% 63% 4.58 4 61% 64% 48% 76 300 880 11 22 53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民阅读仍停留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虽略有回升,阅读结构习惯等还有待改善,不容乐观。

民众参与阅读的程度,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追求,更与民族繁荣和国家强盛密切相关。各国政府历来重视阅读活动的发展,一些国家和政府更是制定了法律政策,为国民阅读活动提供保障。

美国的每位总统上任后,都大力提倡读书。克林顿在任时期发起“美国阅读挑战运动”,布什上任后,主张“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新任总统奥巴马更被美国媒体认为是美国很长时间以来难得一见的有文化的总统。他在自传中提到:每次遇到问题时,他都会找来相关的书阅

读,希望从书中得到些启示。2006年,俄罗斯在推动国民阅读和图书推广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俄罗斯出版与大众传媒署、俄罗斯图书联盟共同制定并发布了“国家支持与发展阅读纲要:推动和建设阅读发展。”

从2006年起,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已经连续举办了第3届全民阅读活动,2009年将举办第4届全民阅读活动。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

除了发起阅读行动,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均设立了常规的阅读月、读书节,在全社会营造热爱读书、鼓励读书的文化氛围。我国政协委员也多次建议设立阅读节。在不读书的原中,排第一位的是:没有读书的时间,其次是:没有读书的习惯,这种状况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在多元化时代,图书让位于其他知识获取途径和消遣方式,我国各级政府也应该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加大投入,广泛开展覆盖农村和城市的群众性阅读活动,形成阅读风气,培养信息素养,倡导阅读理念,弘扬阅读文化,营造书香社会。

二、那么在中外大学生的阅读情况又有那些差别呢?

表格2每周阅读情况

1小时以下 2-4小时 5-9小时 10小时以上 美国 4.6 49.2 30.7 15.5 日本 8.6 38.7 32.5 20.2 中国 25.5 64.8 6.9 2.8 从三个国家每周阅读时间的对比可以看出,中国大学生的每周阅读时间远远低于日本和中国,体现出中国大学生对于阅读书籍的不重视。

表格3大学生年购买量

购书数量 中国 不足5本 美国 16本 俄罗斯 20本 以色列 36本 由此可见,中国大学生的年平均购书量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大学生年购买量。也可以见得我国大学生对图书阅读的不重视。

表格4大学生年阅读量

阅读量 中国 4.39本 日本 8.4本 韩国 10.8本 美国 7本 法国 11本 通过对比,中国大学生对读书的热爱情况不高。 2011年中国大学生对个人阅读量评价显示:

1.2%的大学生认为阅读量很多,7.6%的大学生认为阅读量比较多,50.7%的大学生认为阅读量很少或者比较少,40.5%的大学生认为阅读量一般。

2011年中国大学生对个人阅读量情况满意度:

21.2%的大学生表示满意,20.9%的大学生表示不满意,57.9%的大学生表示一般。 从以上中外大学生阅读量的对比以及中国大学生对于自身阅读量的评价可以看出: 中国大学生的日常阅读量和其他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中国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认识到自身阅读量的不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kw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