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华碧有几个儿子

更新时间:2024-02-14 22:52: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图说坚持不上市的“老干妈” 一天打三次架

图说坚持不上市的“老干妈” 一天打三次架

全世界各个角落的华人,大概都不会对一个穿着白色围裙的农妇影像感到陌生。这个印在红底标签上的黑白头像,与国人的香辣味觉紧紧相连。当年这个开小吃店的农妇,已坐拥产值40亿的企业,仍坚持不上市,不跨行。

全世界各个角落的华人,大概都不会对一个穿着白色围裙的农妇影像感到陌生。这个印在红底标签上的黑白头像,与国人的香辣味觉紧紧相连。当年这个开小吃店的农妇,已坐拥产值40亿的企业,仍坚持不上市,不跨行。

“宅男女神”

电影《中国合伙人》结尾,有一张面孔一闪而过,有留学生称其为“宅男女神”,因为在海外,中国学生的宿舍里几乎都会有印有她头像的辣酱,她就是老干妈陶华碧。

创业艰难

老干妈陶华碧原名陶春梅,1947年出生于贵州遵义一个偏僻山村,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她没有上过一天学。从小就给家人做饭,20岁那年,她嫁给了206地质队一名队员。1989年,丈夫病故,陶春梅最早靠卖米豆腐维持生计,豆腐要自己磨,背着上百斤重的米豆腐,搭公交车都被人撵,“售票员态度非常恶劣,几下就给你推下去。当时1毛5分的车票,我给3毛钱,她还不让我坐。我说不行也得行,今天非要坐。天天吵架。”陶华碧回忆说。

意外发现辣椒酱市场

后来,陶春梅用捡来的砖搭起一间房,开了一家“实惠小吃店”。就在这个时期,她发明了豆豉辣酱,原本是作为辅料送给来顾客,大家觉得好吃,便主动来买。那时,看到困难的学生来吃饭,她总是加量或者不收钱,学生出于感恩叫她老干妈,这个称呼便被叫开。买豆豉的人越来越多,1996年在南明区长的支持下,开办了陶氏风味食品厂,正式推出“老干妈”风味豆豉。

不少企业得益于老干妈

陶华碧发现,她找不到装辣椒酱的合适玻璃瓶。她找到贵阳市第二玻璃厂,但当时年产1.8万吨的贵阳二玻根本不愿意搭理这个要货量少得可怜的小客户,拒绝了为她的作坊定制玻璃瓶的请求。 软磨硬泡了几个小时后,双方达成了如下协议:玻璃厂允许她每次用提篮到厂里捡几十个瓶子拎回去用,其余免谈。后来,就是当初这份“协议”,日后成为贵阳第二玻璃厂能在国企倒闭狂潮中屹立不倒,甚至能发展壮大的唯一原因。

篇二:顺丰妥协了!老干妈、娃哈哈等不上市企业还能撑多久

顺丰妥协了!老干妈、娃哈哈等不上市企业还能撑多久

顺丰要上市会不会成为一粒多米诺骨牌,引发此前拒绝上市的公司也要IPO的连锁反应?

一直坚持不上市的顺丰,终于向资本市场妥协了。5月23日中午,鼎泰新材在深交所公告称,顺丰将借壳鼎泰新材A股上市。其中的缘

由请看《顺丰借壳A股,总说"不上市"的王卫是怎么想的?》

事实上,中国市场上一直存在着这么一群企业,他们坚持不上市,却能做到行业第一,甚至在国际上都享有名望。例如,华为、老干妈、娃哈哈、方太等。现在顺丰提前妥协了,华为、老干妈、娃哈哈、方太等一大批坚持不上市的企业还能坚持多久?

「 这些"大牛"企业对上市和资本说不 」

相信关注华为的人都听说过这么一段奇闻异事。

很多企业家眼里的"大财神"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 罗奇曾经在任正非这里吃了"闭门羹"。

几年前,斯蒂芬? 罗奇曾经率领一个机构投资团队访问华为总部,任正非却没有亲自出面,只派了当时负责研发的常务副总裁费敏接待。事后,罗奇有些失望地说:"他拒绝的可是一个3万亿美元的团队。"对此,据《人民网》报道,任正非却不在意的说,"他罗奇又不是客户,我为什么要见他?如果是客户的话,最小的我都会见。他带来机构投资者跟我有什么关系呀?我是卖设备的,就要找到买设备的人……"

对于华为坚持不上市,任正非说,"华为真正需要的,不是技术,也不是资本,唯有客户才是华为持续走向成功的根本"。

华为之外,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方太创始人茅忠群也认为自己的公司没必要上市。

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认为有多大能耐就做多大事业,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有钱你就拿,把钱圈了,喊他来入股,到时候把钱吸走了,我来还债,我才不干呢。我打下的江山,我就把它做好,做专做精,我自己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少事情。凭自己真本事做些事情,这样活得才有意义。自己打下一片天,我觉得才是真本事,才有意义。"

娃哈哈宗庆后认为,用资本的钱,他心理没底。"人家说我们比较傻,不会用银行的钱。我想还是稳定点好,娃哈哈是小步快跑,我们坚决不做心里没底的事。"

方太创始人茅忠群一直加持"三不原则":不上市、不打价格战、不欺骗。茅忠群说:"有些上市企业走进了单纯追求利润的不良怪圈,上市反倒会被股东施加压力,首要任务变成了一味追求利润规模,这与方太做高端品牌的梦想会有冲突。一个真正的高端品牌应该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而不是用规模利润来决定的。"

不过话说回来了,顺丰创始人王卫也曾经信誓旦旦的说,"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就变成一个赚钱的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是不利的。"顺丰要上市会不会成为一粒多米诺骨牌,引发此前拒绝上市公司准备IPO的连锁反应?我们用数据说话,先看看这些公司目前缺钱吗?

「 华为、老干妈、娃哈哈们现在缺钱吗? 」

先看华为。据华为2015年全年财报显示:2015年华为销售收入3950亿元人民币(608亿美元),同比增长37%,净利润369亿人民币(57亿美元),同比增长33%。这样说,你可能没概念。我们来做个对比。2015全欧洲电信巨头爱立信全年销售额290.3亿美元,净利润16.1亿美元。这样看来,华为2015年的净利润是爱立信的三倍多。

再看老干妈。1997年老干妈成立;1998年老干妈产值5014万元;2013年,老干妈产值达到37.2亿元。2014年年销售额突破40亿。现在老干妈已经打开国际市场。有外媒报道,老干妈在国外市场成了奢侈品,原本北美华人超市中的老干妈售价2美元,但在亚马逊等网站上可以卖到10多美元。

此外,据工商资料显示,老干妈的股东结构极其简单,只有陶华碧与其两个儿子。其中,陶华碧持有的股份仅占1%的比例,大儿子李贵山持有49%,小儿子李辉2012年5月才入股,持有50%。

娃哈哈呢?据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娃哈哈实现的营业收入为636亿元,同比下滑了5%。2013年原本内部定的销售任务是800亿元,结果只完成783亿元。2014年,娃哈哈年度目标是实现销售额1023亿元,但最终只完成728亿元,业绩同比下滑7%。而在2016年的销售工作会议上,娃哈哈一口气推出十款新品,却并未提及任何关于2015年营收的具体数字。

娃哈哈销售额的下滑,更多的是受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事实上,可口可乐、康师傅等食品饮料行业巨头,近几年的业绩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宜家拒绝上市给企业带来哪些启示? 」

企业不上市,能坚持多久?我们来看看已经在中国深扎根的跨国公司宜家是怎么做的?宜家创办于1943年的瑞典,现在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家具家居用品商家。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宜家拥有328个商场,其中有19家在中国大陆。

据宜家集团2015年财报(2014年9月1日-2015年8月31日)显示,宜家集团净收入相比去年增长至35亿欧元(约248亿元人民币),总销售收入比去年增长11.2%达到319亿欧元。而2015年度,宜家在中国市场销售额高达105亿人民币,销售增长超过18%。宜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拒绝让宜家上市,他曾对外宣布:"宜家永远不会成为一家上市公司"。

对此,英格瓦?坎普拉德给出的官方解释是,如果一旦上市,股东们必然要求获得更快、更多的回报,这将改变宜家的长远目标和运作方式。但他也私下承认,宜家如果是上市公司,每年就必须拨出大约30%的获利给股东,不上市的话,这些钱就都能成为储备金,以备不时之需。

股东获利,企业家本身获利不多,也是很多美国中小公司不愿意上市重要原因。此外,《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等一系列法案的推出和修订,也让很多美国公司都觉得上市要付出太多费用和额外辛劳——例如,上市公司通常要赶在每个季度结束与政府报备截止期之间很短的时间内出具财务报告等

篇三:老干妈上市的论述

“老干妈”公司上市可行性分析

(张旭 S14500653)

一、老干妈公司概况

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干妈”或者“老干妈公司”)成立于1996年,主要生产风味豆豉、油辣椒、鲜牛肉末、水豆豉、风味腐乳等系列产品,属于食品加工制造行业,是目前国内生产及销量最大的辣椒产品制造商。自成立以来,企业产值平均以76%的速度逐年上升。至2013年,企业年产值为37.2亿元,交税金额5.1亿元。公司董事长是陶华碧,她坚持不让“老干妈”上市融资。

二、分析老干妈不上市的原因

1、现金流充足、利润可观

老干妈公司现金流优质,不积压存货,经销商需要上交千万保证金才可以销售老干妈公司产品。陶华碧经营公司不贷款,不上市,这是她的特色,公司财务报表简单。他本着不欠国家、银行、任何人一分钱,也不让别人欠公司一分钱。奉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生意经,延续小摊小商贩的“买东西给钱,概不赊欠”的经营理念,运营着产值三十多个亿的公司。其产品风味独特,深受市场喜爱,品质有保障,再加快消品本身行业特点,本身现金流充足,利润可观,逐年增长。不贷款就没有利息费用,也不需要定期偿还贷款,企业没有上市融资的动力。

2、自身品牌硬,产品质量高

公司上市可以为本公司打造品牌效应。老干妈虽然没有上市,但是公司口碑极好,家喻户晓,产品远销海外,名声甚好。国内外到处可以买到老干妈的产品。上市其中的一个好处是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得到更多的关注。上市企业得到证监会监管严格,受到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爱戴。此好处,虽然老干妈没有上市,但是老干妈凭借优质的产品与诚信经营道德理念,获得了广泛赞誉,品牌忠诚度高,口碑甚好。所以公司认为不需要通过上市打造品牌。品牌应该来自产品质量。

3、陶华碧管理风格保守

陶华碧系老干妈董事长,没上过学,仅会写自己的名字,确实一手创建老干妈品牌。对外本着诚信经营的原则,对内善待自己的员工。虽然不识字,但努力

使用各种方法解决困难,让儿子帮忙读文件,倾听的过程中让儿子帮忙圈点批注。白手起家时带头干重活儿累活儿,因为做辣椒酱的手艺高超,外加拼搏,一手创建老干妈公司。陶华碧不想让自己企业上市,认为公司不欠别人一分钱,也不想让别人欠自己一分钱。不想从政府中借钱是不想给政府添麻烦。他教育儿子要好生生做人,好生生经商,千万不要入股、控股、上市、贷款。她只做本行,不跨行,实实在在把她做好做大、做专做精。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情,坚持薄利多销,不靠暴利。陶华碧不想进行资本运作,她认为也就不需要上市进行融资

三、老干妈上市的利弊分析

企业上市融资可以补充流动资金,补充资金可以用来扩大再生产或者用于收购。扩大再生产使公司规模扩大,业绩增长,成长性释放,股价攀升,再融资再次扩大产能,进入良性循环。融资用于收购,收购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延长产业链,可以使公司成本降低,或者产品附加值增加。收购其他行业可以使公司实现多元化经营,涉足不同行业,实现多元化投资策略,有效规避风险。收购本行业公司可以提升市场份额,实现规模经济。企业上市还可以提高自身品牌价值,得到更多关注,提高品牌公信力,无形中给企业做广告。但是,企业上市导致创始人失去绝对话语权,决议都要通过董事会、股东大会表决,而不再像未上市公司那样由董事长独自拍板决定。管理层与股东会产生利益分歧,进而导致企业出现问题。辩证的看待问题,企业使创始人失去绝对话语权并非坏事,决议通过大会表决,会使决定更加科学,使公司治理更加规范。

老干妈公司财务数据在网络无迹可寻,但其盈利能力,公司产值增速、逐年增长的纳税额有目共睹,公司股权清晰,推测符合上市条件可能性大。具备上市能力。关键在于老干妈公司是否希望进行上市融资。

如果老干妈上市,其他股东会分享企业利润,投资人和政府也许觊觎老干妈这个优质公司多年了,如此优质的公司利润被其他投资者分享,这是陶华碧不愿意看到的,确使机构投资者甚至政府垂涎欲滴。老干妈公司股权结构简单,陶华碧的两个儿子共同持股99%,陶华碧本人持股1%。两个儿子中,一个分管生产,另一个分管市场,这属于典型的家族型企业。这虽然使公司利润和价值不被外人分享,但是也有其潜在风险。家族型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容易停滞不前,内部管理不规范,各自为营,由于利益冲突而使企业限于内斗而发展不好。企业内董

事长一人独大,使管理者不采纳其他建议,独断专行进行决策,稍有不慎便让企业陷入困境。而上市则可以有效避免此种问题出现。上市使老干妈公司运营更加规范,股东监督的决策更加科学,更有利于公司未来发展,督促老干妈公司健康发展。其他投资者分享老干妈公司利润来自股息,这也是可行的,因为任何融资都有成本,该成本是老干妈公司发展中必须付出的成本。付出成本使老干妈迅速做大做强,是老干妈公司发展的捷径。

老干妈公司董事长陶华碧管理理念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是很符合。这种不欠钱的经营模式不会使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一个企业要想迅速发展壮大,融资是必须的手段和途径。陶华碧传统观念严重,思维较为固化,认为举债经营、并购其他行业都是不本分的表现,认为上市公司融资都是骗钱的,这一点陶华碧对资本市场认识存在偏见。

我国股票市场注册制推行在即,股票市场改革正在进行。上市绝对不再是公司的终极目标,上市公司接受证监会监管,业务更加规范,更有利于公司发展。所以陶华碧更应该更新对我国股票市场认识,我国股票市场将会向一个更加公平健康的方向发展,更好发挥直接融资的作用,陶华碧应该认识到融资是公司发展的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融资收购,融资扩大再生产,配合品牌发展、品质传承战略,老干妈品牌才可以经久不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4d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