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省基层农村信用社的合规管理现状及建议

更新时间:2023-03-08 17:12:14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我省基层农村信用社的合规管理现状及建议

近年来,随着巴塞尔委员会《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银监会《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的发布,以及省联社一系列合规管理规章的先后出台,我省农信社在全系统内部开展了以建立健全合规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合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合规风险管理责任、培育合规风险管理文化、构建合规风险管理体系为核心的合规机制建设,并取得初步成效,逐步改变长期以来的粗放管理模式,向现代金融企业转变。但合规机制的有效性、合规管理的科学性仍然无法适应不断深化的体制改革需要。

一、我省农村信用社合规管理现状

经过多年的体制改革,我省农信社的法人治理结构日趋完善,产权进一步明晰,经营机制逐步转换,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正在日趋显现出生机与活力。尤其是流程化管理改革实施后,对管理制度、监督体系、激励体系、企业文化、领导及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根本性改造,在重构管理模式的同时,初步搭建起合规风险管理架构,逐步形成规范化的经营环境,促进了各项业务又好又快地发展。但必须承认,与现代银行的标准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合规管理体系、风险防范机制方面,仍然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合规文化的培育亟待加强。合规是农信社稳健运行的基本内在要求,培育和完善良好的合规文化是农信社提高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也是实现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路。目前,我省农信社的合规文化建设仍然不适应现代银行管理模式的要求,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让全体干部员工自觉认同和遵从的合规文化氛围。突出表现在:一是合规文化认识不到位。部分干部员工对先进管理理念存在抵触情绪,依旧习惯于旧有的落后的粗放管理思维,重业务拓展,轻合规经营,片面追求指标任务、追求金融创新,而忽视了风险管理,忽视了合规管理,甚至将合规与发展割裂或对立起来,似乎要发展就必须采取违规的方法和手段,要规范就必然会阻碍业务的发展,或习惯于“走捷径”、打“擦边球”,加大了农信社合规经营风险。二是合规意识淡薄。部分干部职工的经营管理行为与合规要求貌合神离,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有令不行等现象仍然存在,个别领导甚至依然存在官本位思想,依法依规治社的基本原则还未能充分体现。三是合规文化建设存在偏差。将合规文化建设局限于文教宣传活动,未深刻体会到合规理念、行为准则必须要在现实的工作中以责、权、利均衡的方式体现出来,才能将自觉合规、主动合规的理念真正融入企业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强化员工的风险意识,促进农信社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最终实现优良的经营绩效。四是合规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有待建立。

包括建立健全合规监督管理机制、合规考核问责机制、合规教育培训机制等。

(二)规章制度的合格性有待提高。合规中“规”是前提,有“规”才能“合”,有效的规章制度是农信社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和核心。随着流程化管理改革的推进,我省农信社逐步构建起基本覆盖各项业务流程、组织流程和管理流程及相应的机构、部门、岗位和人员,能有效揭示和控制相关的关键环节和风险节点的流程化管理制度体系。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仍存不足之处,核心是流程化制度是基于现代金融企业管理而言的,与农信社落后的管理现状存在较大的差异,实现流程化制度科学、顺畅、高效的运行仍有待时日。一是现有的制度体系滞后于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要求,风险管理范围未能涵盖所有业务和所有环节的一切风险,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及各项要求统筹落实到制度体系中仍任重道远。二是制度流程不够合理,或过于粗糙,或过于繁复,或不够科学,不能适应现实管理的需要。如客户管理细分不足,难以满足专业化服务和专业化管理需要;部分业务流程过于繁复,影响工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绩效考核体系不够科学,偏重业务考核,合规考核力度不足,容易形成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略内控风险的情况。三是制度持续优化改进相对滞后,未能很好地适应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客户需求以及内部发展的需要,出现

阶段性制度盲点,造成一定的风险隐患。

(三)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不强。合规管理,执行是关键,再好的“规”,如果不去执行,就形同虚设。近年来我省各级农信社制度建设取得很大进步,但执行力不够、控下不控上、合规意识薄弱的缺陷依然明显,导致内控约束效能不足,引发违规违章甚至违法事件的发生。突出表现在:一是受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和长期惯性思维的约束,部分农信社领导大局观念不强,只考虑自身利益,依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或为人情、或为私利,对规章制度臵之不理,自行一套,我行我素,导致辖内管理混乱、内控失效、风险凸现。二是法人治理机制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三会一层” 权责不明确或有权无责现象仍然存在,导致对决策机构监督制约机制的有效性严重不足。三是规章制度培训学习不足,加上管理部门监督指导力度不够,导致对规章制度缺乏正确的理解和把握,执行中失之偏颇。四是部分干部员工合规意识不强,不去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而是“人情大于制度”,对违规行为见怪不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导致内部相互制衡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五是监督纠正不到位,一方面对监督检查人员的考核评价与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导致监督检查容易流于形式或走过场;另一方面责任追究力度不足,导致规章制度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六是考核不科学,绩效考核往往注重最终指标的完

成情况,而忽视过程的合规性等。

(四)合规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随着合规机制建设的不断深化,尤其是流程化管理改革以来,我省各级农信社相继组建了合规风险管理部门,并搭建了相应的合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初步引进并实行了现代金融企业的合规风险管理模式。但由于农信社合规风险管理长期缺位,管理理念存在偏差,加上缺乏合规风险管理人才,导致合规风险管理职能履行不到位,合规风险管理体系运行不畅。一是缺乏与发展战略相配套的合规风险管理战略和长远目标,主动性、预见性的合规风险管理行为较少,加上日常合规风险管理监督力度不强,合规风险治理环境总体尚不健全。二是合规风险管理部门职责不够明确或落实不到位,独立性差,运转效率低,被动式、形式化活动多,导致合规风险管理浮在面上,深度和广度不足。三是建立了基层机构合规员制度,但人员兼职兼岗,对一些违规违纪行为缺乏主动报告意识,影响了合规风险管理工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二、加强合规机制建设的建议

(一)积极推进合规文化建设。合规文化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建立相应的合规机制的基础上,必需通过长期的不懈的努力,才能让合规文化的管理理念浸润到农信社的日常管理和决策中,因而积极推进合规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坚持人本管理原则。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第

一要素,“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培育合规文化的基点,只有从人性化管理的角度去挖掘员工的潜能,引导员工的心智,才能从源头上激发员工对“合规”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要把合规文化建设与转变经营管理机制,以及建立积极向上的制度文化环境结合起来,在有效确保员工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的同时,通过正向激励考核,使合规理念、风险意识完全渗透到日常管理决策和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促使员工自觉地将合规理念作为共同的习惯和行为取向。三是要加强合规教育活动,由高层率先垂范,积极倡导,认真践行合规职责,营造良好的合规氛围,促进广大干部员工深刻理解合规文化的内涵,切实树立起“合规人人有责”、“主动合规”、“合规创造价值”等全面合规理念和行为准则。四是要建立常态化的合规培训考核机制。通过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合规政策和合规职责的培训考核,使全体员工熟悉并掌握本岗位的业务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和岗位职责要求,提升业务素质和合规操作意识,确保内外部的相关规定得到贯彻落实。五是要加强合规文化的对外宣传。目前,我省农信社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加大宣传农信社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合规文化,树立信用社诚实、守信、合规经营的外在形象,对于获得社会认同,增强社会公信力,提升核心竞争力,顺利推进产权体制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六是要建立有效的合规经营激励约束机制,

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绩效激励,轻视合规激励的观念。通过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全方位促进广大干部员工“合规经营、合规操作”,有效推进合规文化的建设。

(二)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是坚持“合规”、防范“风险”、促进“发展”的基石。对此,各级农信社必须高度重视,努力创造条件强化制度建设,用制度来体现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岗位职责、考核指标,进而推动全面合规管理目标的实现。一是要加强流程化体系制度建设。随着流程化管理改革的推进,流程化体系制度建设成为我省农信社当前制度建设的重心。对此,一方面要根据国家最新的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要求,理顺各项业务的处理渠道和操作规程;另一方面要将农信社所适用的合规政策、合规意识和合规职责等,有效地融进流程制度之中,贯穿于内部的业务政策、行为规范和操作程序,直至每个岗位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使得做任何一项业务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并力求流程简约、操作方便、运转高效、风险可控、监督有效和适应外部监管需要;其次要做好流程体系运行中各环节存在的缺陷及风险隐患的跟踪揭示工作,并及时加以修正,从而以达到流程运作科学、顺畅、高效的目的。二是要推进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对于提升农信社核心竞争力、转变经营机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目前,我省农信社全面风险管

理体系建设仍然严重滞后于业务发展与内控管理的需要,因此各级农信社要强化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及各项要求融会贯通到制度体系中去,从而提高风险识别、评估、计量与管理的水平,逐步建立健全以全面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三是要加强制度后评价工作。要明确制度体系评价、梳理、整合和修订的操作规范,使制度体系持续优化工作能得到长期性、持续性、综合性的全盘规划,及时和定期对各项政策、管理办法和操作程序等进行后评价,排查现行规章制度中的缺失、缺陷、瑕疵,并按照内控和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进行修补、充实和完善,在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能适应农信社业务创新和改革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实现制度体系的自我更新、自我修正和自我完善。

(三)强化制度执行力。提高制度执行力是农信社内控有效的保障,也是防范案件的关键环节。只有把执行力渗透到农信社的经营理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中去,才能使制度建设与执行力两相兼顾,从而夯实全面合规的根基。一是要落实“合规从高层做起”的理念。领导示范,身先士卒,带头执“规”守“纪”,强化制度约束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全员合规观念。二是要强化岗位自我约束。进一步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对每个岗位、每个员工、每个业务流程执行制度的程度和要求,都要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让每位员工

了解各自执行制度的程度、要求和违规后果,使员工不想违规。三是要落实岗位监督职责。一方面对各级农信社负责人要建立起严格的权力制约机制,实行规范的授权管理和民主集中管理,通过制度分权,防止“一权独大”或一人说了算等违规事项的存在;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复核、授权、审批、审核等控制关口,使员工不能违规。四是要强化监督检查。紧紧围绕内控管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拓宽检查面、强化要害岗位审计、创新稽查方法、提升稽查效能,使员工不敢违规。五是要加大纠错整改力度。检查发现问题和评价结果,要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和纠正措施,并督促各业务部门及业务条线及时加以落实,及时堵塞制度漏洞和纠正操作上的偏差等。六是要严格追究责任。明确“零容忍”理念,对那些不执行规章制度的违规行为和人员要严格问责,按照“双线问责”,“上追两级”,“一案四问”原则进行责任追究,以增强震慑力。七是要加强考核激励。将制度执行与员工利益挂钩,让各级员工都能高度重视规章制度的执行,层层落实。八是要提高技防水平。通过科技手段在业务操作和监督环节中进行制度管理和合规控制。九是要加强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的协调联动。积极主动地接受外部监督,与当地政府、人民银行、银监及其他行政执法部门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以弥补内部监督、制衡机制可能失效后而产生的违规行为的监督。

(四)加强合规机制建设。要确保农信社长期的合规管理、合规经营、合规操作和合规运行的有效性,建立健全合规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是根本保障。一是要强化理事会、合规风险管理委员会(或相应机构)的合规管理职责,制定与发展战略相配套的合规风险管理战略和长远目标,并在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中加以体现,同时做好监督实施和评价改进工作,从而使合规风险管理形成良性循环的治理环境。二是要建立健全合规风险管理流程化组织架构及管理体系。第一,要彻底摈弃以往承传多年的条块分割的风险管理模式和理念,减少外界干扰和相互扯皮现象,真真正正使流程化管理理念落到实处,有效增强合规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提高运行效能;第二,要强化对基层机构合规员的履职监督,促进合规员认真落实合规自检和违规报告制度,真真正正实现合规风险全员全方位全程管理的理念;第三,要完善合规管理体系,制定“三个办法”,就是制定合规绩效考核办法、违规问责办法和诚信报告办法;建立“四项制度”,就是建立重大违规报告制度、合规政策报备制度、合规管理评估制度和合规管理联动制度;第四,要强化内审部门对合规风险管理部门落实合规职责的定期和独立的检查。三是要加强合规风险管理人才的培育。通过引进、选拔金融法律专业人才,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合规风险管理人员对各类金融风险的识别、度量和控制的能力,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复

合型的合规风险管理队伍。

盼望2004

二O一一年九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uo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