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浅析中西体态语的差异

更新时间:2023-03-08 09:18:20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浅析中外体态语的差异

提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我们通常总是首先想到语言,但语言只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主要途径之一,却不是传递和领悟信息的唯一途径。人们还用许多其他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各种信息,这就要依赖于非语言交际的手段。而体态语,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肢体语言,就属于人类交际活动中非语言交际的一种,它通常伴随着言语交际或者是单独表示而达到信息交流的目的。体态语随着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其表达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在跨文化交际中若不了解这一点则会影响双方的交流,甚至产生误会。下面我将针对体态语言的几个重要方面例举一些中外体态语的差异并且谈谈我的看法。

一、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

当人们进行交际的时候,交际双方在空间所处位置的距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告诉我们交际双方的关系、心理状态,而且也反映出民族和文化特点。不同的民族在谈话时,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有不同的看法。美国人类学家霍尔通过研究发现,人们在交往中的距离领域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亲密距离,私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

(1)亲密距离( 0-45cm),就交往情境而言,亲密距离属于私下情境,只限于在情感上联系高度密切的人之间使用。在同性别的人之间,往往只限贴心朋友,彼此十分熟识而随和。在异性之间,只限于夫妻和恋人之间。

(2)个人距离(45—120era),是指一般私人关系交往的距离,比如同事,朋友,同学之间,在交往中,应保持在不易接触对方身体的距离,一般表现为伸手能握到对方的手的距离为宜.特别是在男女的一般交往中,尤应注意私人距离的分寸。

(3)社交距离(120—360era),通常是用于处理非个人事务的场合中,如进行一般社交活动,或在办公,商务会谈或社交聚会时。

(4)公众距离(public distance360—750cm),这是公开演说时演说者与听众所保持的距离。

不同民族与文化构成人们之间不同的空间距离,多数讲英语的人在交谈时不喜欢凑的太近,而对俄罗斯人来说意大利人交谈时过于靠近,拉丁美洲人交谈时几乎贴身。在电梯、巴士或火车上,素不相识的人拥挤在一起,东方人可以容忍身体与身体接触的那种拥挤,西方人则无法容忍。

二、人际交往的身体接触

体触语作为一种借身体间接触来传达或交流信息的的体态语言,它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极强的文化特色。

在我国,由于文化传统的影响,人们在公开场合通常都不拥抱、接吻,对于西方文化中的这一现象特别难于适应。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两个女生见面时拥抱在一起是很常见的现 象,夫妻久别重逢时拥抱亲吻也非常自然;但阿拉伯人、俄国人、法国人、东欧人、地中海沿岸和有些拉丁美洲国家的人,两个男人之间也会拥抱及亲吻双额。

在美国,男人之间的握手是很用力的;中国人一边讲“你好”一边握手,对此没有什么忌讳,俄罗斯人则不允许两人隔着一道门或跨着门槛握手,他们认为这样做是不吉利的。拥抱亲吻及握手的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的特色和浓厚的社会文化意义,也是不同民族之间深层的差异在体态语这个表层上的具体表现。

三、面部表情和目光接触

人们常说“察言观色”“看脸色行事”,主要都是指观察人的面部表情。的确,借助和利用面部表情可以更好地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但是,同样的面部表情在不同的国家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在西方一些国家,眨眼是一种感兴趣的表示,而在中国一些地方,冲陌生人眨眼则是一种挑衅行为,冲女人眨眼更是不可为。如在中国和讲英语的国家不论微笑还是大笑,通常表示友好、赞同、满意、高兴、愉快,但在某些场合,中国人的笑会引起西方人的反感。有一个这样的例子,在餐厅里,一个外国人偶然摔了一个碟子,他本来就感到很窘,而在场的中国人发出笑声,使他更加觉得不是滋味,又生气,又反感。当然,中国人的这种笑,并非是嘲笑当事人,也不是幸灾乐祸。这种笑有很多意思。可以表示:“别当一回事儿”,“一笑了之”,“我们也常干这种事”等。不过,对于不了解这些意思的人,这样一笑会使他们感到不愉诀,而且会对发笑的人产生反感。

面部表情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目光接触。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与交往对方保持目光接触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文化对目光的接触和眼神的影响也是明显的。

在英语国家,盯着对方看或看得过久都是不合适的。即使用欣赏的目光看人——如对方长得漂亮——也会使人发怒。而在中国,目不转睛地看可能仅仅是对某人某物感到好奇或者是惊讶,自然不会引起别人的强烈反感。

四、人际交往中的手势语言

各民族都用手势表达一定的意义,但同一手势在不同的文化中却可以表达并不相同的

意义。例如,将手掌平放在脖子下面在我国文化中是杀头的意思。但是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却可以表示吃饱了的意思。手指搭成圈状这一示意动作被广泛接受为美国的“OK”标志,但也有例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V字的形象在全世界都表示“胜利”。可是温斯顿·丘吉尔对如何使用这个手势却很小心,因为如果把掌心朝外,两指作V字形手势,在欧洲大部分地方是“胜利”的标志。但同样的手势,若掌心朝内,则表示“去你的!”而在非英语国家,V字形手势通常意为“两个”,如“请再来两份啤酒”。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了解这种差别,否则也许会表达错误的信息。

五、总结

体态语与语言一样,使用是相当广泛并且有交际作用的,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通过体态语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所表现出的不同文化特征。随着国际间跨文化交际的日益增多,为避免体态语中的文化因素引起的交际障碍。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仅要求语言得体,而且还要求动作得体。所以,我们应在语言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体态语的学习,了解其文化内涵,真正做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7e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