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稿

更新时间:2023-03-08 05:29:30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远大的理想在这里孕育 高尚的情操在这里萌生 良好的习惯在这里养成 生命的辉煌在这里奠基

制作:六(3)中队 播音:武彦言 祁子倩

策划:杨玉荣 录音:徐行奇 监制:马爱桥

女:敬爱的老师! 男:亲爱的同学! 合:大家早上好!

男:伴随轻快的音乐,“博爱之声”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本期播音由六(3)中队主持。 女:我是播音员: 男:我是播音员:

女: 今天我们为大家准备了《我爱红领巾》、《佳作欣赏》、《校园课间安全知识》、《每周一歌》等栏目。 男:首先请听《我爱红领巾》。

女: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胸前的红领巾是怎样诞生的吗? 男:在新中国诞生不久,1949年10月13日,中国共产党委托共青团建立全国统一的少年儿童组织中国少年儿童队。1953年6月改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少先队继承了革命战争年代儿童团的优良传统,与过去的儿童团一样,用红领巾作为自己的标志。

女: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象征着革命的胜利,少先队队礼是五指并拢,高举过头,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星星和火炬燃烧在队旗上,引导着少先队员在党的领导下向着光明和未来。

男: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习作欣赏》栏目。

女: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一篇来自六(3)班王岩同学的读书感。

崇高的爱国情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读完课文,我立刻被郑成功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怀深深地震撼了。

郑成功是一代伟人,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祖国的宝岛台湾,台湾人民过着被欺辱、压迫的生活。

当时郑成功驻军厦门,他在厦门修造船只,聚集粮草训练海军,下决心要收复宝岛台湾。这一天终于来了,他率领船队一举击败了当时世界头号海上霸王——荷兰殖民者,将他们驱逐出台湾,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并且改善了台湾人民的生活。

啊!郑成功叔叔,你那爱国爱民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会永远怀念你的丰功伟绩!

男: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校园课间安全》知识栏目: 女:同学们,在校园里学习,你们是否经常有看到过这样的情景:

楼梯上,一位同学不是走下楼,而是坐在扶手上滑了下去;校园里,几位同学横冲直撞,根本不去顾及身边的小同学;栏杆上,有同学踮起脚尖,甚至爬上栏杆,好奇地向下张望等等

女: 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就应该问问自己,这样做对吗? 男:从楼梯扶手上滑下来,很可能会摔下来。在校园里飞奔的同学一旦相撞,往往会撞伤对方,还可能头破血流;栏杆上的同学也许根本没有想到爬在栏杆上可能导致终身残疾或者丧失生命?? 女: 同学们,我们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的生命也是最脆弱的。

生命如果发生什么意外,会留下永远的伤痕;健全身体一旦失去,将永远无法挽回。

那么,我们小学生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呢?

男:首先,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女: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男: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女:活动要注意安全,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男: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最后请大家欣赏歌曲《红领巾飘起来》。 女:这一期的”博爱之声”红领巾广播,将跟大家说“再见”了! 男: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期的精彩内容!

《祁黄羊》听课感受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

祁黄羊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黄羊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纵观于老师的整堂课,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好好学习。 一、导入别出心裁,直奔文本中心。

开始导入时,于老师这样说“我们认识了许多历史人物,提到越王勾践,自然地想到一个成语——卧薪尝胆;提到林则徐,自然就想起一件事——虎门硝烟;提到祁黄羊,自然就想起一句话——板书: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这则故事向我们介绍了祁与悼的对话,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们的对话,我们要——板书:闻其声,感其心。于老师由学生学过的熟知的历史人物入手,一下子点到了课文的中心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打破常规的复习第一课时的字词,概括文章大意等,一下就吸引住了听课者的眼球,也吊起学生探知的欲望,紧接着,于老师马上围绕这句话布置任务,明确目标,要“闻其声,感其心”,使学生任务明确,有章可循,一下就明白要做什么,思考什么,该怎么做?

二、抓住留白想像,加深文本感悟。

文中的语言感悟到位以后,课堂没有到此结束。教学结束以后,于老师注意有效延伸,诱发学生抓住文章留白处加以想像:“听到祁黄羊

的举荐,解狐和祁午会怎样想,怎样做呢?”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课堂上孩子们打开了话匣,滔滔不绝,说得头头是道,课堂教学的内涵一下深刻了不少,祁黄羊这个人物形象越发高大了。像这样的例子前面还有“祁黄羊的做法不光悼公惊讶,全国的老百姓也惊讶,想像一下,如果你是普通老百姓、宫中大臣、祁府亲戚等等中的一位,你会怎样议论呢?”所有这样的设计,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想像,加深对文本的感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进一步认识。 三、板书简洁明了,设计颇具匠心。

于老师的板书是一架天平,两端分别是文章的中心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中间是文章的主旨“出以公心”,这是对祁黄羊为人的最好的诠释,板书一目了然,紧扣文章中心,一架平稳的天平,可见祁黄羊的公心,又让我们见到于老师的独具匠心。

这次听课学习对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进,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

《负荆请罪》教学案例

片段一

课题《负荆请罪》本身就是一个成语,这篇课文中也出现了很多成语,在教学时要注意积累,因此我将它们整理出来了,(出示):针锋相对、深明大义、唇枪舌剑宽容大度、寸步不让。 师:谁来读一读这些成语。

一生:(个别读)

师:刚才这位同学是横着读的,谁来竖着读一读。 另一生:(竖着读。)

师: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组成语都是形容谁的? 生:都是形容蔺相如的。

师:那蔺相如对谁是针锋相对、唇枪舌剑、寸步不让呢? 生:对秦王。

师:对谁又是深明大义、宽容大度呢? 生:对廉颇。 片段一:

韩勃(不满地)??想当年,秦王那么厉害,您毫不惧怕,针锋相对地跟他斗,唇枪舌剑,寸步不让,多解气!

师:韩勃提起当年,想到蔺相如对付秦王的画面觉得特别解气,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个别读。

师:你觉得读得“解气”吗?自己在试着读读。 生:(练读后)个别读

师:你的朗读让我们对这句中的成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为什么要抓住这些成语来读呢?

生:因为“针锋相对、唇枪舌剑、寸步不让”这几个成语让我感到蔺相如面对秦王一点也不害怕,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所以朗读的时候我抓住了这几个词。

生:我想补充,这几个成语不仅让我感到蔺相如的勇敢,还让我觉得他十分有智慧、口才很好!

师:说得太好了,奖励你也来读一读。、 生:(投入地)读。

师:作者在这里用了一连串的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更重要的是突出塑造了蔺相如为赵国的利益敢于抗争的形象,读的时候要一气呵成,读出气势。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文字浅显易懂,在片段1教学中我将成语的朗读与课文内容的理解巧妙融合,不但疏通了生词,而且把握了文脉,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蔺相如对人对事的不同态度,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为后面探究人物形象做好了铺垫。

在片段2教学中我将成语放置在具体的语境中朗读,让学生感悟到蔺相如面对秦王时的那份另人敬佩的勇气。同时也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领悟这些成语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起到的强化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2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