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题

更新时间:2023-10-25 02: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JGJ/T10-2011)

一、单选题

1、不同入泵塌落度或扩展度的混凝土,其泵送高度宜符合有关规定,当泵送高度为100m时,入泵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 )。

A、100~140mm B、150~180 mm C、190~220mm D、230~260 mm 2、泵送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有关规定。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泵送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比普通混凝土延长( )。 A、0~10s B、10~20s C、20~30s D、30~40s

3、混凝土输送管规格应根据粗骨料最大粒径、混凝土输出量和输送距离以及拌合物性能等进行选择,当粗骨料最大粒径为25mm时,输送管最小内径宜为( )。

A、75mm B、100mm C、125mm D、150mm 4、垂直向上配管时,地面水平管折算长度不宜小于垂直管长度的( ),且不宜小于( )。 A、1/3, 10m B、1/3, 15m C、1/5, 10m D、1/5, 15m 5、倾斜或垂直向下泵送施工时,且高度大于20m时,应在倾斜或垂直管下端设置弯管或水平管,弯管和水平管折算长度不宜小于( )倍高差。

A、1.5 B、2.0 C、2.5 D、3

6、泵送混凝土的入泵坍落度不宜小于( )mm,对强度等级超过C60的泵送混凝土,其入泵坍落度不宜小于( )mm。

A、100,180 B、120,180 C、100,160 D、120,160 7、当混凝土供应不及时,宜采用间歇泵送方式,放慢泵送速度。间歇泵送可采用每隔( )进行两个行程反泵,再进行两个行程正泵的泵送方式。

A、1~2min B、2~3min C、3~4min D、4~5min 8、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布料设备的出口离模板内侧面不应小于( )。

A、50mm B、100mm C、150mm D、200mm 9、用于泵送混凝土的模板及其支承件的设计,应考虑混凝土泵送浇筑施工所产生的附加作用力,并按实际工况对模板及其支撑件进行( )验算。

A、强度 B、刚度 C、稳定性 D、以上全是 10、对安装于垂直管下端的( )的结构位置应进行承载力验算,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A、钢支撑 B、布料设备 C、接力泵 D、以上全是 11、设备在居民区施工作业时,应采取降噪措施。搅拌、泵送、振捣等作业的允许噪声,昼间为( )db,夜间为( )db。

A、70,55 B、85,55 C、70,65 D、85,65

12、混凝土入泵是的坍落度允许偏差应符合有关规定,当塌落度>160mm时,允许偏差为 ;当塌落度在100~160mm时,应为 。

A、±20,±20 B、±20,±30 C、±30,±30 D、±30,±20 13、混凝土输送管的泵送阻力宜按规范进行等效换算。对于直径为125mm的向上垂直1m的水平换算长度为( )

A、2m B、3m C、4m D、5m

14、在混凝土水平输送管内流动每米产生的压力损失计算中,普通混凝土的径向压力和轴向压力的比值宜取( )

A、0.8 B、0.85 C、0.90 D、0.95

15、根据我国泵送混凝土施工经验,垂直输送高度超过100m时,应设截止阀,且宜安装在离泵机出口( )处。

第 1 页 共 1 页

A、0~3m B、3~6m C、6~9m D、9~12m 16、对于高强混凝土,因其运动黏度较大,塌落度需要达到( )以上才能保证顺利施工。 A、120mm B、140mm C、160mm D、180mm 二、判断题

1、混凝土在运输、输送和浇筑过程中,当塌落度损失时,可加水。 ( 3 ) 2、同一管路宜采用相同管径的输送管,终端出口处可采用软管。 ( √ ) 3、垂直泵送高度>80m时,混凝土泵机出料口应设置截止阀。 ( 3 ) 4、手动布料设备可支承在外脚手架上。 ( 3 ) 5、润滑用浆料泵出后应充分利用,可作为结构混凝土使用。 ( 3 ) 6、当采用输送管输送混凝土时,砼的浇筑顺序应先中间后周边浇筑。 ( 3 ) 7、布料设备在出现雷雨、台风等天气时,不得作业。 ( √ )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1、单选题(每题4个选择项,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基坑的设计使用期限是指设计规定的从基坑开挖到预定深度至()时段。(B)P2 2.1.5

A、完成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的; B、完成基坑支护使用功能的; C、完成基坑开挖的;

D、完成建筑物结构封顶的。

2、土钉是设置在基坑侧壁土体内的承受拉力与()的杆件。()(A)P3 2.1.18 A、剪力;

B、土体垂直压力; C,土体侧向压力; C、摩擦力。

3、支护结构失效、土体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或主体结构施工安全的影响分为()、严重、不严重;?()(B)P6 表3.1.3 A、非常严重; B、很严重; C、特别严重; D、一般严重。

4、对采用水平内支撑的支撑式结构,当不同基坑侧壁的支护结构水平荷载、()等不对称时,应分别按相应的荷载及开挖状态进行支护结构计算分析。(C)P15 4.1,2第二段 A、基坑开挖顺序; B、基坑支护结构类型; C、基坑开挖深度;

D、支护结构垂直结构荷载。

5、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时,其质量检测应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桩数不宜少于总桩数的(),且不得少于5根;(B)P25 4.4.10 A、10%; B、20%; C、30%; D、35%。

6、地下连续墙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宜取()。(B)P25 4.5.5 A、C20~C30; B、C30~C40;

第 2 页 共 2 页

C、C30~C45; D、C20~C45。

7、检测数量不应少于锚杆总数的(),且同一土层中的锚杆检测数量不应少于3根;(A)P32 4.8.8第1条 A、5%; B、10%; C、15%; D、20%。

8、支撑标高的允许偏差应为()(D)P35 4.10.10第1条 A、50mm; B、45mm; C、40mm; D、30mm。

9、当有地下水时,对易产生流砂或塌孔的砂土、粉土、碎石土等土层,应通过()确定土钉施工工艺和措施。(D)P48 5.4.2 A、施工经验; B、设计要求; C、场地施工条件; D、试验。

10、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的规定。(C) P53 6.3.1 A、《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B、《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C、《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D、《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11、当支护结构构件强度达到开挖阶段的设计强度时,方可向下开挖;对采用预应力锚杆的支护结构,应在施加预加力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对土钉墙,应在土钉、喷射混凝土面层的养护时间大于()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C) P64 8.1.1第1条 A、0.5d; B、1d; C、2d; D、3d。

12、当基坑开挖面上方的锚杆、土钉、支撑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向下超挖土方。(D) P64 8.1.3

A、不宜; B、不可; C、不应; D、严禁。 13、采用锚杆或支撑的支护结构,在未达到设计规定的拆除条件时,严禁拆除锚杆或支撑。(A) P64 8.1.4 A、严禁; B、不应; C、不可; D、不宜。

14、基坑周边施工材料、设施或车辆荷载()超过设计要求的地面荷载限值。(A) P64 8.1.5

第 3 页 共 3 页

A、严禁; B、不应; C、不可; D、不宜。

15、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的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过程与支护结构使用期内,()进行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和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地面的沉降监测。(D)P65 8.2.2 A、可; B、宜; C、应; D、必须。

2、多选题(每题4-5个选择项,少选和多选均不得分) 1、基坑支护应满足的功能要求是什么?()(ABCD)P6 3.1.2 A、保证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安全和正常使用; B、周边地下管线安全和正常使用; C、周边道路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D、保证主体地下结构的施工空间; E、满足整体结构的施工要求。

2、支护结构选型时,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ABCDE)P9 3.3.1 A、基坑深度;

B、土的性状及地下水条件;

C、基坑周边环境对基坑变形的承受能力及支护结构一旦失效可能产 生的后果; D、主体地下结构及其基础形式、基坑平面尺寸及形状; E、经济指标、环保性能和施工工期等。

3、计算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水平荷载时,应考虑下列因素:()(BCDE)P10 3.4.1 A、基坑内土的自重(包括地下水);

B、基坑周边既有和在建的建(构)筑物荷载; C、基坑周边施工材料和设备荷载; D、基坑周边道路车辆荷载;

E、冻胀、温度变化等产生的作用。

4、排桩的桩型与成桩工艺应根据桩所穿过土层的性质、地下水条件及基坑周边环境要求等选择()等桩型。(ABCDE)P23 4.3.1第1段 A、混凝土灌注桩; B、型钢桩; C、钢管桩; D、钢板桩;

E、型钢水泥土搅拌桩。

5、当锚杆穿过的地层附近存在既有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时,应在调查或探明其()等情况后再进行锚杆施工。(ABCD)P30 4.8.1 A、位置; B、走向; C、类型;

D、使用状况; E附近居民情况。

6、内支撑结构选型应符合下列哪些原则:()(ABCDE)P32 4.9.2

第 4 页 共 4 页

A、宜采用受力明确、连接可靠、施工方便的结构形式; B、宜采用对称平衡性、整体性强的结构形式;

C、应与主体地下结构的结构形式、施工顺序协调,应便于主体结构施工; D、应利于基坑土方开挖和运输;

E、需要时,应考虑内支撑结构作为施工平台。

7、对预加轴向压力的钢支撑,施加预压力时应符合下列哪些要求:()(ABCDE)P35 4.10.6 A、对支撑施加压力的千斤顶应有可靠、准确的计量装置;

B、千斤顶压力的合力点应与支撑轴线重合,千斤顶应在支撑轴线两侧对称、等距放置,且应同步施加压力;

C、千斤顶的压力应分级施加,施加每级压力后应保持压力稳定10分钟后方可施加下一级压力;预压力加至设计规定值后,应在压力稳定10分钟后,方可按设计预压力值进行锁定; D、支撑施加压力过程中,当出现焊点开裂、局部压曲等异常情况时应卸除压力,在对支撑的薄弱处进行加固后,方可继续施加压力;

E、当监测的支撑压力出现损失时,应再次施加预压力。

8、地下水控制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周边环境要求及支护结构形式选用()或其组合方法。 A、截水; B、降水; C、水泵抽水; D、集水明排; E、有关防渗处理。(ABD)P54 7.1.1

9、软土基坑开挖尚应符合下列哪几条规定:()(ACDE)P64, 8.1.2 A、应按分层、分段、对称、均衡、适时的原则开挖;

B、桩基施工完成,不做处理,经监理、业主同意即可组织;

C、当主体结构采用桩基础且基础桩已施工完成时,应根据开挖面下软土的性状,限制每层开挖厚度;

D、对采用内支撑的支护结构,宜采用开槽方法浇筑混凝土支撑或安装钢支撑;开挖到支撑作业面后,应及时进行支撑的施工;

E、对重力式水泥土墙,沿水泥土墙方向应分区段开挖,每一开挖区段的长度不宜大于40m。 10、试验锚杆的()应与工程锚杆相同。(ABCE)P70 附录B.1.1 A、参数; B、材料; C、施工工艺; D、操作工人;

E、及其所处的地质条件。 3、判断题

1、支护结构可采用上、中、下部以不同结构类型组合的形式。()(错,没有中部)。P10 表下注:2

2、对松散或稍密的砂土、稍密的粉土、软土等易坍塌或流动的软弱土层,对钻孔灌注桩宜采取改善泥浆性能等措施,对人工挖孔桩宜采取减小每节挖孔和护壁的长度、加固孔壁等措施。()(对)。P24,4.4.2的第2条。

3、混凝土灌注桩采用沿横向分段配置不同钢筋数量时,钢筋笼制作和安放时应采取控制非通长钢筋竖向定位的措施。()(错,沿纵向)。P24 4.4.4

4、当锚杆固结体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且不小于15MPa后,方可进行锚杆的张拉锁定。

第 5 页 共 5 页

()(对)。P31,4.8.7的第1条

5、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应设置在建筑物的结构墙、柱上,并应分别沿平行、垂直于坑边的方向上布设。在建筑物邻基坑一侧,平行于坑边方向上的测点间距不宜大于15m。垂直于坑边方向上的测点,宜设置在柱、隔墙与结构缝部位。垂直于坑边方向上的布点范围应能反映建筑物基础的沉降差。必要时,可在建筑物内部布设测点。 (对)。P65,8.2.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T50164-2011)

一、 单选题(15-25题)

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T50164-2011):对于混凝土结构,粗骨料最大公称直径不得大于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间距的 D 。P3

A、1/2 B、1/3 C、2/3 D、3/4

1、 对于有抗渗、抗冻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坚固性检验的质量损失不应大于 C 。P4

A、4% B、6% C、8% D、10%

2、 当骨料具有碱活性时,混凝土用水不得采用 D 。P6

A、饮用水 B、地表水

C、地下水 D、混凝土企业生产设备洗刷水

3、 坍落度检验适用于坍落度不小于 的混凝土拌合物,维勃稠度检验适用于维勃稠度 A 的混凝土拌合物。P7

A、10mm,5s~30s B、10mm,5s~25s C、20mm,5s~30s D、20mm,5s~25s

5、 C 适用于泵送高强砼和自密实性砼拌合物的稠度。P7

A、坍落度 B、维勃稠度 C、扩展度 D、和易性 6、当采用氯离子迁移系数划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级时,混凝土龄期应为 D d。P10

A、28 B、42 C、56 D、84

7、采用自落式搅拌机时,搅拌时间宜延长 C s。P16

A、10 B、20 C、30 D、40

8、当冬期施工时,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应低于 C ,并应由保温措施。P18

A、-5℃ B、0℃ C、5℃ D、10℃

9、当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大于 D m时,宜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辅助设备。P19

A、1.5 B、2.0 C、2.5 D、3.0

10、混凝土构件成型后,在强度达到 A 以前,不得在构件上面踩踏行走。P20

A、1.2Mpa B、1.5Mpa C、2.5Mpa D、3.0Mpa

11、对于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 B 时,方可撤除养护措施。P21

A、70% B、50% C、80% D、40%

第 6 页 共 6 页

12、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应在 C 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抽样检验。P22

A、搅拌地点 B、浇筑地点 C、A和B D、A或B

13、前后两次坍落度之差即为坍落度经时损失,计算应精确到 A mm。P24

A、5 B、10 C、15 D、20

14、快速碳化试验碳化深度小于 B mm的混凝土,其抗碳化性能较好。P39

A、15 B、20 C、25 D、30

15、氯离子迁移系数小于 B ,表明混凝土具有优异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P38

A、2.5310-12m2/s B、1.5310-12m2/s C、2.0310-12m2/s D、1.0310-12m2/s

16、水泥超过 C 属于过期,对质量重新进行检验。P42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5天 二、多选题(10题)

1、水泥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 ACDE )P2

A、胶砂强度 B、水化热 C、安定性 D、氧化镁含量 E、氯离子含量

2、掺用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宜采用( AB )P5

A、硅酸盐水泥 B、普通硅酸盐水泥 C、矿渣硅酸盐水泥 D、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E、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3、外加剂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掺外加剂砼性能和外加剂匀质性两个方面,膨胀剂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 ADE )P6

A、凝结时间 B、氯离子含量 C、碱含量 D、限制膨胀率 E、抗压强度

4、对首次使用、使用间隔时间超过三个月的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开盘鉴定应符合下列规定(ACDE)P12

A、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应与配合比设计一致 B、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C、混凝土强度评定应符合设计要求 D、混凝土耐久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第 7 页 共 7 页

E、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满足施工要求 5、下列属于活性粉体材料的有(ABCDE)。P34

A、粉煤灰 B、粒化高炉矿渣粉

C、磷渣粉 D、硅灰 E、钢渣粉

6、对于采用( ABC )配制的混凝土,采用浇水和潮湿覆盖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P20

A、硅酸盐水泥 B、普通硅酸盐水泥

C、矿渣硅酸盐水泥 D、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E、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7、采用蒸汽养护时,应分为(ABCD )四个养护阶段阶段。P21

A、升温 B、静停 C、恒温 D、降温

8、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时,应按规定批次验收( ABC )等质量证明文件。P22

A、型式检验报告 B、出厂检验报告 C、合格证 D、进货单 9、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 ABCDE )。P37

A、轴压强度 B、弹性模量 C、抗压强度 D、劈裂抗拉强度 E、抗折强度

10、在生产过程中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会严重影响混凝土(BCD),对混凝土工程质量危害极大,必须严格禁止。 P42

A、和易性 B、力学性能 C、长期性能 D、耐久性能 三、判断题(10题)

1、混凝土用海砂不需净化处理。(3)P4

2、泵送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宜大于25mm/h。(3)P8 3、混凝土强度标准差精确到0.1Mpa。(√)P13

4、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P15

5、矿物掺合料存储期超过1个月时,应进行复检,合格者方可使用。(3)P15 6、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不泌水、不分层。(3)P17

7、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为25mm时,泵送混凝土输送管道的最小内径为125mm。(√)P19 8、来源稳定且连续三次检验合格的混凝土原材料可将检验批量扩大一倍。(√)P22

第 8 页 共 8 页

9、间断级配粗骨料堆积相对紧密,空隙率比较小,有利于节约其他原材料。(3)P33 10、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的目标为浇筑的均匀性、密实性和整体性。(√)P45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单选题:

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附建式的全地下或半地下工程的防水设防高度,应高出室外地坪高程()以上。B A.250mm

B.500mm

C.1000mm

D.1500mm

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并应根据防水等级要求采取其他防水措施。C A.水工混凝土

B.纤维混凝土

C.防水混凝土

D.结构混凝土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应分为()级。B A.三

B.四

C.五

D.六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中,防水标准要求最高的为()级。A A.一

B.二

C.三

D.四

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防水等级为二级时,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标准,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m2。C A.2 0.2

B.1 0.1

C.2 0.1

D.1 0.2

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对于人员经常活动的场所,防水工程应达到()级防水等级。B A.一

B.二

C.三

D.四

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明挖法地下工程后浇带必须采用的防水措施是

第 9 页 共 9 页

()。A

A.补偿收缩混凝土 C.遇水膨胀止水条(胶)

B.外贴式止水带 D.防水密封材料

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B

A.必须现场振捣后使用 C.全部废弃,不能使用

B.必须进行二次搅拌 D.必须掺入合格砼一起使用

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然后铺设净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等材料,再铺()厚的1:1水泥砂浆,并及时浇筑混凝土。C A.10~30mm

B. 20~40mm

C. 30~50mm

D. 40~60mm

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施工,炎热季节施工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应大于()℃。B A.28

B.30

C.32

D.34

1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厚度单层施工宜为()mm,双层施工宜为()mm。D A. 4~6 8~10 C. 4~6 10~12

B. 6~8 8~10 D. 6~8 10~12

1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水泥砂浆防水层终凝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温度不宜低于5℃,并应保持砂浆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B A.7d

B.14d

C.21d

D.28d

1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下列防水卷材属于合成高分子类防水卷材的是:()。D A.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C.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B.改性沥青聚乙烯防水卷材 D. 聚乙烯丙纶符合防水卷材

1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时的搭接宽的为()。B A.80mm

B.100mm C.120mm

第 10 页 共 10 页

D.150mm

1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涂料防水层严禁在雨天、雾天、五级及以上大风时施工,不得在施工环境温度低于()及高于()或烈日暴晒时施工。A A.5℃ 35℃

B. 3℃ 35℃

C. 3℃ 30℃

D. 5℃ 30℃

1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塑料防水板厚度不得小于()。B A.1mm

B.1.2mm

C.1.5mm

D.2mm

1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C A.200mm

B.250mm

C.300mm

D.350mm

1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后再施工。D A.14d

B.28d

C.36d

D.42d

1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后浇带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得留设施工缝;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C A.7d

B.14d

C.28d

D.36d

2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在注浆防水施工中,注浆孔深小于10m时,孔位最大允许偏差为()。 A.100mm 多选题

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下列关于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说法错误的是:()。BCDE

A.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不得小于P6 B.150mm

B.当工程埋置深度大于等于10m小于20m时,抗渗等级为P6 C.当工程埋置深度大于等于20m小于30m时,抗渗等级为P8 D.当工程埋置深度大于等于30m,抗渗等级为P10 E.山岭隧道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为P12

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下列关于防水混凝土配合比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 11 页 共 11 页

B.150mm C.200mm D.250mm

()。BCE

A.胶凝材料总用量不宜小于350kg/m3 B.150mm

B.水泥用量不宜小于260kg/m3

C.砂率宜为35%~40%,泵送时可増至45%

D.水胶比不得大于0.45,有侵蚀性介质时水胶比不宜大于0.5 E.预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宜为6~8h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对用于水泥砂浆防水层的材料及防水砂浆的主要性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D A.应使用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或特种水泥,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的水泥。 B.砂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应大于3% C.砂中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不应大于1%

D.掺外加剂、掺合料的防水砂浆其粘接强度不应小于1MPa E.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的粘接强度不应小于1.2MPa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下列防水卷材品种,属于合成高分子类防水卷材的是:()。BCD A.改性沥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 B.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 C.聚氯乙烯防水卷材 D.聚乙烯丙纶复合方式卷材 E.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铺贴各类防水卷材应符合的下列规定中,错误的是:()BCE A.应铺设卷材加强层

B.结构底板垫层混凝土部位的卷材可采用满粘法施工

C.侧墙部位采用外防外贴法及顶板部位的卷材应采用点粘法施工 D.铺贴立面卷材防水层时,应采取防止卷材下滑的措施

第 12 页 共 12 页

E.铺贴双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4~1/3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有机防水涂料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做保护层,下列保护层应符合的规定正确的是:()。ACD A.底板应采用20mm厚1:2.5水泥砂浆层和40~50mm厚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B.防水层与保护层之间宜设置保温层

C.侧墙背水面保护层应采用30mm厚1:2.5水泥砂浆

D.侧墙迎水面保护层宜选用软质保护材料或20mm厚1:2.5水泥砂浆 E.顶板应采用10mm厚1:2.5水泥砂浆层和30~40mm厚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在变形缝的防水构造中,对中埋式止水带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是:()ACDE A.止水带埋设位置应准确,其中间空心圆环应与变形缝的中心线重合 B.止水带应固定,顶、底板内止水带应成线状安设

C.中埋式止水带先施工一侧混凝土时,其端模应支撑牢固,并应严防漏浆

D.止水带的接缝宜为一处,应设在边墙较高位置上,不得设在结构转角处,接头宜采用热压焊接

E.中埋式止水带在转弯处应做成圆弧形,(钢边)橡胶止水带的转角半径不应小于200mm,转角半径应随止水带的宽度增大而相应加大。

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关于地下排水工程的施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CDE A.集水管应放置在过滤层的上部。

B.盲管应采用塑料(无纺布)带,水泥钉等固定在基层上,固定点拱部间距宜为300~500mm,边墙宜为1000~1200mm

C.环向盲管宜整条铺设,需要有接头时,宜采用与盲管相配套的标准接头及标准三通连接 D.无砂混凝土管连接时,可采用套接或插接,连接应牢固,不得扭曲变形和错位 E.不同沟、槽、管应连接牢固,必要时可外加无纺布包裹

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关于注浆防水的施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岩石地层或衬砌内注浆前,应将钻孔冲洗干净。

B.注浆顺序应沿工程轴线由低到高,由下往上,从少水处到多水处进行

第 13 页 共 13 页

C.在多水地段注浆,应先两头,后中间

D.预注浆各孔段均应达到设计要求并应稳定10min时,单孔注浆结束

E.预注浆各孔段注浆速度为开始进浆速度的1/3或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得90%时,单孔注浆结束

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对于地下工程渗漏水治理方案的编制,应搜集的资料为:()ABD A.原设计、施工资料,包括防水设计等级、防排水系统及使用的防水材料性能、试验数据 B.工程所在位置周围环境的变化 C.渗漏水发生时间

D.渗漏水的现状、水源及影响范围 E.渗漏水造成的损失情况 判断题

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并应根据防水等级的要求采取其他防水措施。()√ 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再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无机防水涂料宜用于结构主体的迎水面,有机防水涂料宜用于地下工程主体结构的背水面,用于背水面的有机防水涂料应具有较高的抗渗性且与基层有较好的粘接性。()3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大体积防水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0℃,温降梯度不得大于3℃/d,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3

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塑料防水板防水层的基面应平整、无尖锐突出物;基面平整度D/L不应大于1/3。()3 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主体结构外侧设置金属防水层时,金属板应焊在混凝土结构非受力钢筋上。()3

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膨润土防水材料防水层应用于pH值为4~10的地下环境,含盐量较高的地下环境应采用经过改性处理的膨润土,并应经检测合格后使用。()√

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地下工程种植顶板的防水等级最低为二级。()3

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

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在后浇带中使用的,采用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

第 14 页 共 14 页

混凝土,水中养护14d后的限制膨胀率不应小于0.015%,膨胀剂的掺量应根据不同部位的限制膨胀率设定值经试验确定。()√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

一、单选题(每题4个选择项,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接头连接件的屈服承载力和受力承载力的标准值不应小于被连接钢筋的屈服承载力和受力承载力标准值的( B)倍。 A、1.0 B、1.1 C、1.2 D、1.25

2、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接头应根据( A )、残余变形、以及高应变和大变形条件下反复抗压性能的差异,分为三个性能等级。 A、抗拉强度 B、抗压强度 C、屈服强度 D、伸长率

3、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钢筋连接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且不得小于15mm。连接件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 C) A、10mm B、15mm C、25mm D、30mm

4、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的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Ⅱ级接头或Ⅰ级接头,且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 C )

A、25% B、30% C、50% D、100%

5、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对每种型式、级别、规格、材料、工艺的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型式检验试件不应少于( D)个。 A、6 B、3 C、12 D、9

6、接头的现场检验应按验收批进行。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型式、同规格接头,应以( C)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与验收。 A、100 B、200 C、500 D、1000

7、螺纹接头安装后,应按《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规定的检验批,抽取其中10%的接头进行扭紧扭矩校验,扭紧扭矩值不合格数超过被校核接头的(D)时,应重新扭紧全部接头,直到合格为止。 A、1% B、2% C、3% D、5%

8、对接头的每一检验批,必须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截取(C )个接头试件做抗拉强度试验,按设计要求的接头等级进行评定。 A、1 B、2 C、3 D、6

9、现场检验连续(D )个验收批抽样试件抗拉强度试验一次合格率100%时,验收批接头数量可扩大1倍。

A、1 B、2 C、5 D、10

10、如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应再取( A )个试件进行复检。复检中仍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则该验收批应评为不合格。

第 15 页 共 15 页

A、6 B、9 C、12 D、15

11、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设计应满足强度和( D )的要求 A、抗拉强度 B、高应力反复拉压 C、性能等级 D、变形性能

12、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设计应根据钢筋应力变化幅度提出接头的抗疲劳性能要求。当设计无专门要求时,接头的疲劳应力幅限值不应小于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表4.2.5-1普通钢筋疲劳应力幅限值的( C )。 A、10% B、30% C、80% D、90%

13、校核用扭力扳手与安装用扭力扳手应区分使用,校核用扭力扳手应( A )年应校核1次,准确度级别应选用5级。 A、1 B、2 C、0.5 D、3

14、钢筋机械连接的连接区域长度应按( C)计算。 A、5d B、250 C、35d D、500

15、机械连接接头抗拉强度等于被连接钢筋的实际拉断强度或不小于1.10倍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残余变形小并具有高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为( A)级接头 A、Ⅰ B、Ⅱ C、Ⅲ D、Ⅳ

二、多选题(每题4-5个选择项,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少选和多选均不得分)

1、结构设计图纸中应列出设计选用的钢筋接头等级和应用部位。接头等级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规定:(AB )

A、混凝土结构中要求充分发挥钢筋强度或对延性要求高的部位应优先选用Ⅱ级接头。当在同一连接区域内必须实施100%钢筋接头的连接时,应采用Ⅰ级接头。 B、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应力较高但对延性要求不高的位置可采用Ⅲ级接头。

C、Ⅰ级、Ⅱ级、Ⅲ级接头应能经受规定的高应变和大变形反复拉压循环,且在经历拉压循环后,其抗拉强度仍应符合JGJ107-2010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的规定。

D、接头应根据其性能等级和应用场合,对单向拉伸性能、高应力反复拉压、大变形反复拉压、抗疲劳等各项性能确定其试验项目及接头等级。 2、在下列情况应进行型式试验:(ABC ) A、确定接头的性能等级时; B、材料、工艺、规格进行改动时; C、型式检验报告超过4年时; D、对型式报告有怀疑时;

3、型式检验的试验结果符合下列规定时评为合格(AB);

A、强度检验:每个接头试件的强度实测值均应符合本规程相应接头的强度要求。

B、变形检验:对残余变形和最大力总伸长率,3个试件实测值的平均值应符合本规程规定。 C、接头经受规定的高应变和大变形反复拉压循环,且在经历拉压循环后,其抗拉强度仍满足本规程规定。

D、接头连接件的屈服承载强度、抗拉强度等性能符合要求。

第 16 页 共 16 页

4、直螺纹接头的现场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BCD) A、钢筋端部切平或墩平后加工螺纹;

B、镦粗头不得有与钢筋轴线相垂直的横向裂纹;

C、钢筋丝头长度应满足企业标准中产品设计要求,公差应为0-2.0p(p为螺距); D、钢筋丝头长度宜满足6f精度要求,应用专用直螺纹量规检验,通规能顺利旋入并达到要求的拧入长度,止规旋入不得超过3p。抽捡数量10%,检验合格率不应小于95%。 5、锥螺纹接头的现场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BCD ) A、钢筋接头的加工应经工艺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 B、钢筋端部不得有影响螺纹加工的局部弯曲;

C、钢筋丝头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使拧紧后的钢筋丝头不得相互接触,丝头加工长度公差应为-0.5p~-1.5p;

D、钢筋丝头的锥度和螺距应使用专用锥螺纹量规检验;抽捡数量10%,检验合格率不应小于95%。

6、套筒挤压钢筋接头的安装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ABCD ) A、钢筋接头不得有局部弯曲,不得有严重锈蚀和附着物;

B、钢筋端部应有检查插入套筒深度的明显标记,钢筋端头离套筒长度中心不宜超过10mm. C、挤压应才套筒中央开始,依次向两端挤压,压痕直径的波动范围应控制在供应商认定的允许波动范围内,并提供专用量规进行检验。 D、挤压后的套筒不得有肉眼可见裂纹。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3)

1、接头宜设置在结构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当需要在高应力部位设置接头时,在同一连接区段内Ⅲ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25%,Ⅱ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2、第一次工艺检验中1根试件抗拉强度或3个试件的残余变形平均值不合格时,即判为工艺检验不合格。( 3 )

3、对接头的每一验收批,必须在半成品中随机截取3个接头试件做抗拉强度试验,按设计要求的接头等级进行评定。(3)

4、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或纵向受压钢筋,接头百分率不受限制。(√) 5、型式检验试件必须采用未经过预拉的试件。(√)

6、型式检验试件:单向拉伸试件不应少于3个,高应力反复拉压试件不应少于3个,大应变反复拉压试件不应少于3个。同时应另取3个钢筋试件做抗拉强度试验。全部试件均应同一批次钢筋上截取。(3)

第 17 页 共 17 页

JGJ/T 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单选题: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 130-2011):脚手架钢管宜采用 Φ48.333.6 钢管。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应大于( )。C A.24.8kg

B.25kg

C.25.8kg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130-2011):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到( )时,不得发生破坏。B A.60N2m

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 130-2011):脚手板可采用钢、木、竹材料制作,单块脚手板的质量不宜大于( )。脚手板厚度不应小于( ),两端宜各设置直径不小于4mm的镀锌钢丝箍两道。D A.25kg 30mm

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 130-2011):可调托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 ),支托板厚不应小于 5 ㎜。C A.30KN

B. 35KN

C. 40KN

D.45KN

B. 30kg 30mm

C. 25kg 50mm

D. 30kg 50mm

B. 65N2m

C. 70N2m

D. 75N2m D.26kg

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 130-2011):防水等级为二级时,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标准,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 )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 )m2。C A.2 0.2

B.1 0.1

C.2 0.1

D.1 0.2

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 130-2011):脚手架上吊挂的安全设施(安全网)的自重标准值应按实际情况采用, 密目式安全立网自重标准值不应低于( )。B A. 0.005kN /㎡

B. 0.01kN /㎡

C. 0.015kN /㎡

D. 0.02kN /㎡

7、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 130-2011):明挖法地下工程后浇带必须采用的防水措施是( )。A A.补偿收缩混凝土 C.遇水膨胀止水条(胶)

B.外贴式止水带 D.防水密封材料

第 18 页 共 18 页

8、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 130-2011):当纵向或横向水平杆的轴线对立杆轴线的偏心距不大于( )时,立杆稳定性计算中可不考虑此偏心距的影响。 A.45mm

B.50mm

C.55mm

D.60mm

9、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 130-2011):当型钢悬挑梁锚固段压点处采用( )个(对)及以上 U 型钢筋拉环或螺栓锚固连接时,其钢筋拉环或螺栓的承载能力应乘以( )的折减系数。B A.2 0.7

B. 2 0.85

C. 3 0.7

D. 3 0.85

10、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 130-2011):纵向水平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单根杆长度不应小于( )跨。C A.1

B.2

C.3

D.4

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 130-2011):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且两端与立杆固定,其高低差不应大于(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 )。B A. 800mm 500mm C. 800mm 250mm

B. 1000mm 500mm D. 1000mm 250mm

1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 130-2011):当立杆采用搭接接长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并应采用不少于 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 )。B A.1m 200mm

B.1m 100mm

C.1.5m 200mm

D.1.5m 100mm

1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 130-2011):连墙件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 )。C A.200mm

B.250mm

C.300mm

D.350mm

1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 130-2011):高度在( )及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全里面连续设置剪刀撑。D A.21m

B.22m

C.23m

D.24m

1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 130-2011):高度不大于( )的脚手架,宜采用一字型人行斜道;其余应采用之字形人行斜道。B A. 5m

1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 130-2011):人行斜道和运料斜道的脚

第 19 页 共 19 页

B. 6m C. 7m D. 8m

手板上应每隔( )设置一根防滑木条,木条厚度应为20 mm ~30mm。C A.200~225mm

B. 225~250mm

C. 250~300mm

D.300mm

17、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 130-2011):满堂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 );满堂脚手架施工层不得超过( )。B A.38m 1层

B.36m 1层

C.36m 2层

D.38m 2层

18、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 130-2011):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约( )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D A.5m

19、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 130-2011):钢管锈蚀检查应每年一次。检查时,应在锈蚀严重的钢管中抽取( )在每根锈蚀严重的部位横向截断取样检查,当锈蚀深度超过规定值时不得使用。C A.一根

B.二根

C.三根

D.四根

B.5.5m

C.6m

D.6.5m

20、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 130-2011):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应在每搭设完( )高度后进行检查与验收。D A.3~5m 多选题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 130-2011):脚手架体系所含有的构配件有:( )ABCE A.钢管 B.150mm B.扣件 C.脚手板 D.地基基础 E.可调托撑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 130-2011): 下列属于脚手架的永久荷载的是:( )AC A.栏杆自重 B.150mm

第 20 页 共 20 页

B. 4~6m C. 5~7m D.6~8m

4、水玻璃类主要原材料的取样数量应符合规定有:( ABCD )。

A、从每批号桶装水玻璃中随机抽样3桶,每桶取样不少于1000g,可混合后检测;当批号小于或等于3桶时,可随机抽样1桶,样品量不少于3000g。

B、粉料应从每批号中随机抽样3袋,每袋不少于1000g,可混合后检测;当批号小于或等于3袋时,可随机抽样1袋,样品不少于3000g。

C、骨料应从每批号中随机抽样3袋,每袋不少于1000g,可混合后检测;当批号小于或等于3袋时,可随机抽样1袋,样品不少于3000g。

D、当抽样检测结果有一项指标为不合格时,应再进行一次抽样复检。如仍 一项指标不合格时,应判定该产品质量为不合格。

5、纳水玻璃类材料的养护期应符合规定的有:( ABCD )

A、钠水玻璃材料在10℃-15℃之间养护期不小于12d; B、钠水玻璃材料在16℃-20℃之间养护期不小于9d; C、钠水玻璃材料在21℃-30℃之间养护期不小于6d; D、钠水玻璃材料在31℃-35℃之间养护期不小于3d;

6、下列属于沥青类防腐工程质量验收的内容是( ABCDE ) A、沥青稀胶泥铺贴的沥青卷材隔离层、涂覆的隔离层; B、铺贴的沥青防水卷材隔离层; C、沥青胶泥铺砌的块材离层;

D、沥青砂浆或沥青混凝土铺筑的整体面层或隔离层。 E、碎石灌沥青垫层。

7、下列关于聚合物水泥砂浆面层说法正确的是( ABCD )。

A、聚合物水泥砂浆整体面层与基层应粘接牢固,无脱层和起壳等缺陷;

B、聚合物水泥砂浆整体面层的表面应平整,无明显裂缝、脱皮、起砂和麻面等缺陷; C、聚合物水泥砂浆整体面层表面平整度的允许空隙不大于5mm;

D、聚合物水泥砂浆铺砌的块材结合层、灰缝应饱满密实,粘接牢固,不得有疏松、十字通缝、重叠缝、裂缝。

8、下列关于软聚录乙烯塑料板说法正确的是:( ABC ) A、软聚录乙烯塑料板搭接缝应采用热熔法或热风法焊接;

B、板材间应结合严密,无脱层、起鼓等缺陷。搭接歪风应用焊条满焊,焊缝焊接应牢固,接缝应平整; C、软聚氯乙烯粘贴时粘贴面间的气体应排尽,接缝处应压合紧实,不得有剥离或翘角等缺陷; D、检查满涂胶粘剂的粘接情况,3mm厚板材脱落处不得大于20cm2;0.5mm-1mm厚板材脱落处不得大于9 cm2;各脱胶处间距不得小于60cm。 9、下列属于建筑防腐蚀工程验收时应该提供的资料是:( ABCDE )

A、各种防腐蚀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出厂合格证明、材料检测报告或现场抽样的复验报告。 B、耐腐蚀胶泥、砂浆、混凝土、玻璃钢胶料、涂料的配合比和主要技术性能的实验报告或现场抽样复验报告;

C、设计变更通知单、材料代用的技术文件以及施工过程中对重大技术问题的处理记录; D、隐蔽工程施工记录;修补或返工记录;

第 46 页 共 46 页

E、建筑防腐蚀工程交工汇总表。

10、基层处理工程的检查数量应符合规定的是:( ABCD )

A、当混凝土基层为水平面时,基层处理面积小于或等于100m2,应抽查3处;当基层处理面积大于100m2,每增加50 m2,应多抽查1处,不足50 m2时,按50 m2计,没出测点不得少于3个。

B、当混凝土基层为垂直面时,基层处理面积小于或等于50,应抽查3处;当基层处理面积大于50 m2时,每增加30 m2,应多抽查1处,不足30 m2时,按30 m2计,没出测点不得少于3个;

C、木质结构基层应按构件件数抽查10%,但不得少于3件,每件应抽查3点。重要构件、难维修构件,按构件件数抽查50%,每件测点不得少于5个; D、设备基础、沟、槽等节点部位的基层处理,应加倍检查。

三、判断题

1、当基层表面进行块材施工时,基层阴阳角应做成直角,进行其他种类防腐蚀施工时,基层的阴阳角应做成圆角或45℃斜面。( 对 )

2、钠水玻璃混凝土内的预埋金属件应除锈,并应涂刷防腐蚀涂料。(对 ) 3、环氧树脂砂浆防腐蚀工程施工完毕后,常温下养护时间应不小于12d。( 错 )

4、玻璃钢曾的针孔检查:对钢基层采用到点底涂层的混凝土池、槽、重要混凝土构件的玻璃钢面层,通过的检测电压应为3000V/mm-5000V/mm。( 对 ) 5、沥青胶泥饱和吸水率不应大于2.0%,浸酸安定性应合格。( 错 ) 6、阳离子氯丁胶乳水泥砂浆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抗析强度不小于3.0 MPa。( 错 )

7、涂层附着力应符合设计规定。涂层与钢铁基层的附着力:划格法不应大于1级,拉开法不应小于5MPa。( 对 )

8、对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基层上的玻璃钢层厚度,可采用超声波测厚仪检测。( 对)

9、硬聚氯乙烯版接缝处应进行坡口处理。焊接时应做成V形坡口,坡口角β:当板厚为

oooo

10mm-20mm时,β应为80-75;当板厚为2mm-8mm时,β应为90-85。( 对 )

10、软聚氯乙烯板粘贴前,表面应用酒精或丙酮进行去污脱脂处理,并应大毛至无反光( 对

)。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试题

B、单选题(每题4个选择项,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 104-2011):永久性的挖、填方和排水沟的边坡加固修整,宜在( B )进行。

A、解冻前 B、解冻后 C、上冻前 D、上冻后 2、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 104-2011):桩基施工时,当冻土层厚度超过( C )mm,冻土层宜采用钻孔机引孔,引孔直径不宜大于桩径20mm。 A、300 B、400 C、500 D、600

3、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 104-2011):钻孔机的钻头宜选用( A )钻头并镶焊合金刀片。

A、锥形 B、圆形 C、扁形 D、菱形

4、砌筑砂浆宜采用( B )水泥配制,不得使用无水泥拌制的砂浆。

第 47 页 共 47 页

A、复合硅酸盐 B、普通硅酸盐 C、矿渣硅酸盐 D、粉煤灰硅酸盐 5、砌筑施工时,砂浆温度不应低于( D )℃。

A、8 B、0 C、3 D、5

6、砌体采用氯盐砂浆施工,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 A )m,墙体留置的洞口,距交接墙处不应小于500mm。

A、1.2 B、1.1 C、1.0 D、1.5 7、暖棚法施工时,暖棚内的最低温度不应低于( B )℃。

A、8 B、5 C、3 D、4 8、当暖棚内的温度为10℃时,砌体的养护时间为( B )d。

A、≥6 B、≥5 C、≥4 D、≥3 7、钢筋调直冷拉温度不宜低于( C )℃。

A、-15 B、-25 C、-20 D、-18

10、当环境温度低于( D )℃时,不得对HRB335、HRB400钢筋进行冷弯加工。 A、-15 B、-5 C、-18 D、-20

11、焊接完毕,应停歇( D )s以上方可卸下夹具回收焊剂,回收的焊剂内不得混入冰雪,接头渣壳应待冷却后清理。

A、10 B、18 C、15 D、20

12、对强度等级等于或高于C50的混凝土,其受冻临界强度不宜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 A )%。

A、30 B、40 C、50 D、60

13、对有抗冻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其受冻临界强度不宜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 C )%。

A、30 B、40 C、50 D、60

14、使用条件经常处于温度高于(B )℃的结构部位或有耐火要求的结构工程,不宜采用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施工。

A、60 B、80 C、50 D、70

15、硫铝酸盐水泥可与硅酸盐类水泥混合使用,硅酸盐类水泥的掺用比例应小于( C)%。

A、6 B、8 C、10 D、15

16、混凝土采用蓄热法或综合蓄热法养护时,在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前应每隔(B )测温一次。

A、2h~3h B、4h~6h C、4h~5h D、2h~4h 17、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冬期施工最低温度不应低于(B )℃。 A、8 B、5 C、3 D、4 18、室内粘贴壁纸时,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C )℃。

A、8 B、6 C、5 D、4 19、室内抹灰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 C )℃。

A、8 B、6 C、5 D、4

20、构件运输时,混凝土强度不得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 A )%。 A、75 B、60 C、65 D、80

C、多选题(每题4-5个选择项,少选和多选均不得分)

1、冻土挖掘应根据冻土层的厚度和施工条件,采用( BCD)等方法进行。。

第 48 页 共 48 页

A、融合后挖掘 B、机械 C、人工 D、爆破 2、下列选项满足预制桩施工规定的有( ABCD )。 A、施工前,桩表面应保持干燥与清洁;

B、起吊前,钢丝绳索与桩机的夹具应采取防滑措施;

C、沉桩施工应连续进行,施工完成后应采用保温材料覆盖于桩头上进行保温;

D、接桩可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

3、基坑支护冬期施工宜选用( CD )方法。

A、沉箱 B、基坑支护 C、排桩 D、土钉墙

4、下列哪项符合严寒地区土钉墙混凝土面板施工的规定( AD )。 A、面板下宜铺设60mm~100mm厚聚苯乙烯泡沫板; B、面板下宜铺设60mm~800mm厚聚苯乙烯泡沫板;

C、浇筑后的混凝土应按规定间隔一段时间进行保温养护; D、浇筑后的混凝土应按规定立即进行保温养护;

5、下列情况不得采用掺氯盐的砂浆砌筑砌体的有( ABCDE )。 A、使用环境湿度大于80%的建筑物;

B、配筋、钢埋件无可靠防腐处理措施的砌体; C、对装饰工程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

D、接近高压电线的建筑物(如变电所、发电站等);

E、经常处于地下水位变化范围内,以及在地下未设防水层的结构; 6、钢筋负温焊接,可采用( ABC )等方法。

A、闪光对焊 B、电弧焊 C、电渣压力焊 D、电阻点焊

4、倒置式屋面保温层施工前应检查防水层( ABCD )现象,满足要求后方可施工。 A、平整度 B、有无结冰 C、有无霜冻 D、积水

8、钢结构工程冬期施工宜采用( ACD )钢,其质量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A、Q345 B、Q235 C、Q390 D、Q420

三、判断题

1、同一建筑物基槽(坑)开挖时应同时进行,基底不宜留冻土层。( 错 )

2、室外的基槽(坑)或管沟可采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冻土块粒径不得大于150mm,含量不得超过15%,且应均匀分布。( 对 )

3、帮条接头或搭接接头的焊缝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0%,焊缝宽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70%。( 对)

4、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水、骨料、水泥都可直接加热。(错 ) 5、电极加热法应采用交流电。(对 ) 6、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低于3℃。( 错) 7、混凝土养护可采用电热法或蒸汽法。( 错 )

8、模板和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对 )

第 49 页 共 49 页

《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管理规范》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4个选择项,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21、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管理规范(JGJ 190-2010):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检测试验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应由( B )负责。

A、监理单位 B、施工单位 C、建设单位 D、设计单位 2、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管理规范(JGJ 190-2010):(C )必须对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过程进行见证,且必须确保见证取样和送检过程的真实性。

A、技术负责人 B、取样人员 C、见证人员 D、监理工程师

3、( A )应确保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A、检测机构 B、质量监督机构 C、施工单位 D、监理单位

4、施工现场应建立健全检测试验管理制度,施工项目(D)应组织检查检测试验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A、实验员 B、项目经理 C、生产经理 D、技术负责人

5、外保温工程施工期间以及完工后( A )h内,基层及环境空气温度不应低于( )℃。 A、24 ,5 B、24 ,10 C、12 ,5 D、12 ,10

6、施工检测试验计划应在工程施工前由施工项目( D )组织有关人员编制,并应报送监理单位进行审查和监督实施。

A、实验员 B、项目经理 C、生产经理 D、技术负责人 7、( C )应由具有建筑施工检测试验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A、技术负责人 B、取样人员 C、见证人员 D、监理工程师 8、见证人员发生变化时,( A )应通知相关单位,办理书面变更手续。

A、监理单位 B、施工单位 C、建设单位 D、设计单位 9、需要见证检测的检测项目,( B )应在取样及送检前通知见证人员。 A、监理单位 B、施工单位 C、建设单位 D、设计单位

10、( C )应对见证取样和送检的全过程进行见证并填写见证记录。 A、技术负责人 B、取样人员 C、见证人员 D、监理工程师

11、检测试验报告的数据和结论由( A )给出,该单位对其真实性和准确性承担法律责任。

A、检测单位 B、施工单位 C、建设单位 D、监督单位

12、施工工艺参数检测试验项目应由( B )根据工艺特点及现场施工条件确定,检测试验任务可由企业试验室承担。

A、检测单位 B、施工单位 C、建设单位 D、监督单位 13、现场( C )制取试样并做出标识后,应按试样编号顺序登记试样台账。 A、技术人员 B、资料人员 C、试验人员 D、施工人员

14、现场( B )应根据施工需要及有关标准的规定,将标识后的试样及时送至检测单位进行检测试验。

A、技术人员 B、试验人员 C、资料人员 D、施工人员

15、办理委托后,现场( B )应将检测单位给定的委托编号在试样台账上登记。

A、技术人员 B、试验人员 C、资料人员 D、施工人员

16、试样的( B )不仅能够方便检测试验工作中的试样管理,也是试样身份的证明。 A、台账 B、标识 C、性能 D、报告

第 50 页 共 50 页

B.材料自重 C.挡脚板自重 D.施工人员自重 E.施工器具自重

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 130-2011):脚手架的承载能力应按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的要求,采用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可只进行下列设计计算:( )ABDE

A.纵向、横向水平杆等受弯构件的强度和连接扣件的抗滑承载力计算 B.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C.立杆的挠度计算

D.连墙件的强度、稳定性和连接强度计算 E.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

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 130-2011): 下列关于立杆构造的说法错误的是:( )AD A.每根立杆底部必须设置底座或垫板 B.单、双排脚手架底层步距不应大于2m

C.单排、双排与满堂脚手架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 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D. 脚手架立杆顶端栏杆宜高出女儿墙上端2m,宜高出檐口上端 1.5m。 E. 当立杆采用搭接接长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1m。

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 130-2011):以下脚手架搭设时应符合的规定,正确的是:( )ABD

A. 单、双排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 件以上两步;如果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两步,无法设置连墙件时,应采取撑拉固 定等措施与建筑结构拉结。

B. 底座、垫板均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

C. 侧垫板应采用长度不少于3跨、厚度不小于 50mm、宽度不小 200 ㎜的木 垫板。 D. 当架体搭设至有连墙件的主节点时,在搭设完该处的立杆、纵向水平杆、 横向水平杆

第 21 页 共 21 页

后,应立即设置连墙件。

E. 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用的直 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200mm;

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 130-2011):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应在下列( )阶段进行检查与验收。ABDE A.基础完工后及脚手架搭设前 B.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C.每搭设完3~5m高度后 D.达到设计高度后 E.停用超过一个月

判断题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 130-2011):当在双排脚手架上同时有2个及以上操作层作业时,在同一个跨距内各操 作层的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总和不得超过 5.0kN/㎡。( )√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 130-2011):计算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与连接强度时,应采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 值。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4。( )√

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 130-2011):当满堂支撑架小于3跨时,宜设置连墙件将架体与建筑结构刚性连接。( )3 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 130-2011):单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应超过 24m;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38m,高度超过38m的双排脚手架,应采用分段搭设等措施。 ( )3

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 130-2011):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且不应大于5m。( )3 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 130-2011):高度在24m以下的封闭型双排脚手架可不设横向斜撑,高度在 24m 以上 的封闭型脚手架,除拐角应设置横向斜撑外,中间应每隔4跨距设置一道。( )3

第 22 页 共 22 页

JGJ/T 235-2011《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单选题:

1、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不同结构的交

接处采用每边不少于( )的耐碱玻璃纤维网布或热镀锌电焊网作抗裂增强处理。B A.100 B.150 C.200 D.250 2、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砂浆防水层宜留分格缝,分格缝宜设置在墙体结构不同材料交接处。分格缝宽宜为( ),缝内应采用密封材料作密封处理。D A. 2~4mm B. 4~6mm C.6~8mm D.8~10mm 3、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雨篷应设置不应小于( )的外排水坡度,外口下沿应做滴水线。A

A.1% B.2% C.3% D.4% 4、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变形缝部位应增设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附加层,卷材两端应满粘于墙体,满粘的宽度不应小于( )并应钉压固定。D A.80 B.100 C.130 D.150 5、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穿过外墙的管道宜采用套管,套管应内高外低,坡度不应小于( ),套管周边应作防水密封处理。D A.2% B.3% C. 4% D.5%

6、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外墙防水工程严禁在雨天、雪天和( )及其以上时施工。B

A.四级风 B.五级风 C.六级风 D.七级风 7、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无外保温外墙防水工程施工中,外墙结构表面宜进行找平处理,找平层砂浆的厚度超过( )时,应分层压实、磨平。B A.8mm B.10mm C.12mm D.15mm 8、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无外保温外墙防水工程施工中,砂浆防水层施工应符合的规定下列错误的是( )。C

A.基层表面应为平整的毛面,光滑表面应进行界面处理。 B.配合比应按照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C.配制好的防水砂浆宜在2h内用完,施工中不得加水。

D.界面处理材料涂刷厚度应均匀、覆盖完全,收水后应及时进行砂浆防水层施工。 9、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门框、窗框、伸出外墙管道、预埋件等与防水层交接处应留( )宽的凹槽。B

A.6~8mm B.8~10mm C.10~12mm D.12~15mm 10、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无外保温外墙防水工程施工中,涂抹防水层施工符合下列规定的是()。A

A.胎体增强材料应铺贴平整,胎体的搭接的宽度不应小于50mm。 B.涂抹宜多遍完成,后遍涂布应在前遍涂层干燥成膜后进行,挥发性涂料涂料的每遍用量每平方米不宜大于0.7kg。

C.每遍涂布应方向应从上到下,先复杂后简单。

D.涂抹防水层的甩茬部位不得污损,接茬宽度不应小于80mm。 11、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外保温外墙防水工程施工中,防水透气膜

第 23 页 共 23 页

横向搭接不得小于( ),纵向搭接宽度不得小于( )。A A.100、150 B.100、100 C.80、150 D.80、100 12、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外墙防水应按照外墙面积( )为一个检验批。B

A. 400㎡ B.500㎡~1000㎡ C.800㎡~1500㎡ D.1500㎡ 13、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外墙防水层完工后应进行检查验收,防水层渗漏检查应在雨后或持续淋雨( )后进行。A

A.30min B.45min C.1h D.2h 14、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涂抹防水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后厚度应不小于设计值的( )。B

A.75% B.80% C. 85% D.90% 15、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防水透气膜的铺贴方向应正确,纵向搭接应错开,搭接宽度的负偏差不应大于()。C

A.5mm B.8mm C.10mm D.20mm 16、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无保温外墙防水工程施工中普通防水砂浆每层厚度宜为( ),聚合物防水砂浆每层施工厚度宜为( )。C A.4mm~8mm,1mm~3mm B. 4mm~8mm,3mm~5mm C.5mm~10mm,1mm~3mm D. 5mm~10mm,2mm~4mm 17、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无保温外墙防水工程施工中聚合物防水砂浆在硬化过程中,采用不洒水的自然养护,时间根据聚合物乳液掺量、环境湿度确定,一般在( )左右。D

A.12h B.24h C.36h D.48h 18、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外保温外墙防水工程施工中,门口、窗洞等洞口处的防水透气膜应根据门、窗与外墙面的距离裁剪,“I”型实为两个对接的( )字形。D

A.T B.H C.L D.Y 19、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无外保温外墙防墙防水工程施工中,外墙防水涂料涂刷时掌握好涂刷各层之间的时间间隔,通常以前一遍涂层干燥不粘手为准,一般约需( )。B

A.1h~5h B.2h~6h C.3h~7h D.4h~8h 20、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防水透气膜为避免搭接缝过于集中,上下两幅的纵向搭接缝应相互错开,其间距不得小于( )。C A.300mm B.400mm C.500mm D.600mm 多选题:

1、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采用板块饰面时,防水层应在找平层和块材粘贴层之间,防水层宜采用( )。AC

A.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 B. 掺防水剂的防水砂浆 C.普通防水砂浆 D.刚性多层抹面的水泥砂浆 E. 氯化铁防水砂浆

2、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按物理力学性能分为:( )。ABC

A.Ⅰ B.Ⅱ C.Ⅲ D.Ⅳ E.Ⅴ

第 24 页 共 24 页

3、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聚氨酯防水涂料中构成乙组分的混合剂有( )。BCD

A.减水剂 B.促进剂 C. 交联剂 D. 防腐剂 E.早强剂 4、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无外保温外墙防水做法包括( )。ABE A.外墙无保温 B.外墙内保温 C.外墙外保温 D.外墙卷材保温 E.外墙自保温

5、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采用幕墙饰面时,保温层可固定在幕墙的水平龙骨之间,因此设置在保温层与找平层之间的防水层可采用( )防水材料。ABCE A.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 B.聚合物乳液防水涂料 C.普通防水砂浆 D.改性防水卷材 E.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6、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无外保温外墙防水工程施工中,符合防水砂浆铺抹规定的是:( )。ACD

A.厚度大于10mm时,应分层施工,第二层应待前一层指触不粘时进行,各层应粘结牢固。 B.每层宜连续施工,留茬时,因采用阶梯坡形茬,接茬部位离阴阳角不得小于300mm。 C.喷涂施工时,喷枪的喷嘴应垂直于基面,合理调整压力、喷嘴与基面距离。 D.涂抹时应压实、抹平;遇气泡时应挑破,保证铺抹密实。 E.抹平、压实应在终凝前完成。

7、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防水材料现场抽样数量正确的是( )。ABCD

A.普通防水砂浆每10?为一批,不足10?按一批抽样。 B.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每10t为一批,不足10t按一批抽样。 C.防水涂料每5t为一批,不足5t按一批抽样。

D.防水透气膜每3000㎡为一批,不足3000㎡按一批抽样。 E.密闭材料每2t为一批,不足2t按一批抽样。 8、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主要性能有( )。ABCE

A.拉伸强度 B.断裂伸长率 C.低温柔性 D.密闭性 E.粘结强度

9、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 外墙防水工程验收时,应提交的资料归档包括( )。ABDE

A. 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文件 B.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C.施工企业制度 D.雨后或淋水检验记录 E.施工记录和施工质量检验记录 10、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砂浆防水层中属于主控项目的是()。ABC A.砂浆防水层的原材料、配合比及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B.砂浆防水层不得有渗漏现象。

C.砂浆防水层与基层之间及防水层各层之间应结合牢固,不得有空鼓。 D.砂浆防水层留茬位置应正确。

E.砂浆防水层表面应密实、平整,不得有裂缝等。

第 25 页 共 25 页

判断题

1、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 砂浆防水层中可增设耐碱玻璃纤维网布或镀锌电焊网增强,并宜用锚栓固定于结构墙中。√ 2、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无外保温外墙防水的外墙结构表面的油污、浮浆应清除,孔洞、缝隙应堵塞抹平;不同结构材料交接出的增强处理材料应固定牢固。√ 3、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外保温外墙防水透气膜横向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纵向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00mm。X 4、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涂抹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值的85%,检验方法是用针测法或割取20mmx20mm实样用卡尺测量。X

5、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防水层必要的厚度是防水功能和耐久性的保证。现浇混凝土墙体比砌体墙体的密实性及刚度更好,因此基层为现浇混凝土墙体时,防水层可以稍薄,而基层为砌体墙体时,防水层宜稍厚。√ 6、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勾缝密封,可以起到局部加强,使之有一定的整体防水功能。√

7、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在无外保温外墙防水施工时,配制好的砂浆宜在2小时内用完,施工中不得加水。X

8、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防水透气膜应随铺随固定,固定部位应预先粘贴小块密封胶粘带,用带塑料垫片的塑料垫片的塑料锚栓将防水透气膜固定在基层上,固定点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处。X

9、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穿透防水透气膜的连接件周围应用密封胶粘封严。√

10、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无外保温外墙防水施工时,为防止应力集中出现裂缝,砂浆防水层的转角部位应用专门抹灰工具抹成弧形。√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一、单选题

1、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对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其竣工后的结果(地基强度或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检验数量, 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 点, 1000㎡以上工程,每100m2至少应有 点, 3000㎡以上工程,每 3000㎡至少应有 点。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 点,基槽每 20 延米应有 点。A

A、3,1,1;1;1 B、5,1;3;3;3 C:3;3;3;3;3; D、3;1;3;3;3

2、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其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数的 ,但不应少于 处。有单桩强度检验要求时,数量为总数的 0.5%~1%,但不应少于 3 根。(A) A:0.5~1% 1; 0.5~1% 3 B: 3% 3 3% 3% 3

3、除《地基与基础质量验收规范》第 4.1.5、4.1.6 条指定的主控项目外,其他主控项目及一般项目可随意抽查,但复合地基中的水泥土搅拌桩、高压喷射注浆桩、振冲桩、土和灰土挤

第 26 页 共 26 页

密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及夯实水泥土桩至少应抽查 。B

A:15% B:20% C:25% D:30%

4、土工合成材料施工前应对土工合成材料的物理性能(单位面积的质量、厚度、比重)、强度、延伸率以及土、砂石料等做检验。土工合成材料以 ㎡为一批,每批应抽查 %。(C)

A:1000;1;B:1000;3;C:1000;5;D:1000,3-5

5、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强度检验时,对承重水泥土搅拌桩应取 d 后的试件;对支护水泥土搅拌桩应取 d 后的试件。(C)

A:28;28; B:42;28;C:90;28

6、桩基础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如下: 群桩 mm; 排桩 mm。(A) A:20;10;B:30,20;C:30;30:D:50,50

7、打(压)入桩(预制混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钢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的规定。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 %(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D)

A:3%;B:5%;C:10%;D:15%

8、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用静载荷试验的方法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数的 %,且不应少于 根,当总桩数少于 50 根时,不应少于 根。(A)

A:1,3;2; B:3;3;3; C:3;3;1

9、桩身质量应进行检验。对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检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 30%,且不应少于 20 根;其他桩基工程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 20%,且不应少于 10 根;对混凝土预制桩及地下水位以上且终孔后经过核验的灌注桩,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10%,且不得少于 10 根。每个柱子承台下不得少于 1 根。(A)

A:30%;20;20%;10;10%;10 B:10%;10;10%;10;10%;10 C:20%;20;20%;20;20%;20 D:30%;30;30%;30;30%;30

10、除《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规范》第 5.1.5、5.1.6 条规定的主控项目外,其他主控项目应全部检查,对一般项目,除已明确规定外,其他可按 %抽查,但混凝土灌注桩应全部检查。(C)

A:10%;B、15%;C:20%;D:30%

11、基坑内明排水应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排水沟纵坡宜控制在 ‰。(A) A、1~2‰;B、1~3‰;D、1~5‰ 二、多选题

1、建筑物地基的施工应具备下述资料: (A、B、C) A、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B、临近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类型、分布及结构质量情况。 C、工程设计图纸、设计要求及需达到的标准,检验手段。 D、桩位偏差表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情况,为一级基坑:(A、B、C、D)

A:开挖深度大于10m

B:重要工程或支护结构做主体结构的一部分;

C:与临近建筑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内的基坑;

D:基坑范围内有历史文物、近代优秀建筑、重要管线等需要保护的基坑;

第 27 页 共 27 页

3、分项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单位确认自检合格后提出工程验收申请,工程验收时应提供下列技术文件和记录: (A、B、C、D、E)

A、原材料的质量合格证和质量鉴定文件;

B、半成品如预制桩、钢桩、钢筋笼等产品合格证书; C、施工记录及隐蔽工程验收文件; D、检测试验及见证取样文件; E、其他必须提供的文件或记录。

4、桩基工程的桩位验收,除设计有规定外,应按下述要求进行: (A、B、C)

A、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场地标高相同时,或桩基施工结束后,有可能对桩位进行检查时,桩基工程的验收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

B、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送桩后无法对桩位进行检查时,对打入桩可在每根桩桩顶沉至场地标高时,进行中间验收,待全部桩施工结束,承台或底板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再做最终验收。

C、对灌注桩可对护筒位置做中间验收。 5、静力压桩过程中应 。重要工程应对电焊接桩的接头做 10%的探伤检查。对承受反力的结构应加强观测。(A、B、C、D、E)

A、压桩力;B、桩垂直度;C、接桩间歇时间;D、桩的连接质量;E、压入深度。

6、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在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桩的贯入情况、桩顶完整状况、电焊接桩质量、桩体垂直度、电焊后的停歇时间。重要工程应对电焊接头做 10%的焊缝探伤检查。(A、B、C、D、F)

A、桩顶完整状况;B、贯入度情况;C、桩体垂直度;D、电焊后的停歇时间;E、压入深度。F、电焊接桩质量

7、砼预制桩施工时,对长桩或总锤击数超过 500 击的锤击桩,应符合桩体强度及 28d 龄期的两项条件才能锤击。(A、B)

A、桩体强度;B、28d 龄期;C、接桩长度;

8、砼灌注桩施工中应对成孔、清渣、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等进行全过程检查,人工挖孔桩尚应复验孔底持力层土(岩)性。嵌岩桩必须有桩端持力层的岩性报告。(A、B、C)

A、成孔、清渣;B、放置钢筋笼;C、灌注混凝土 D、桩身长度 9、基坑常用的降水形式有(A、B、C、D)

A、轻型井点、多级轻型井点;B、喷射井点;C、电渗井点;D、深井井管; 10、 验收工作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A、B、C)

A、 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分别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B、隐蔽工程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于隐蔽前通知有关人员检查验收,并形成中间验收文件;

C、分部(子分部)工程的验收,应在分项工程通过验收的基础上,对必要的部位进行见证检验。 三、判断题

1、灰土地基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分层铺设的厚度、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的搭接长度、夯实时加水量、夯压遍数、压实系数。 施工结束后,应检验灰土地基的承载力。(√)

2、水泥土搅拌桩地基施工前应检查水泥及外掺剂的质量、桩位、搅拌机工作性能及各种计量设备完好程度(主要是水泥浆流量计及其他计量装置)。(√)

3、施工中应检查机头提升速度、水泥浆或水泥注入量、搅拌桩的长度及标高。(√)

4、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 5.1.4 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

第 28 页 共 28 页

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的要求,应按本章的各节要求执行。每浇注 50m3必须有 1 组试件,小于 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 1 组试件。(√)

5、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检验。(√)

6、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7、三级基坑为开挖深度小于5米,且周围环境无特别要求的基坑(3) 8、静力压桩包括锚杆静压桩及其他各种非冲击力沉桩。(√) 9、硫磺胶泥半成品应每 100kg 做一组试件(3 件)。(√)

10、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应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勘察、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质量负责人,共同按设计要求和本规范及其他有关规定进行。(√)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一、单选题格式(每题4个选择项,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凡涉及安全、功能的原材料及成品应按本规范规定进行复验,并应经( )见证取样、送样。

A、监理工程师 B、资料员 C、总工程师 D、实验员

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分项工程检验批合格质量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般项目其检验结果应有( )及以上的检查点(值)符合本规范合格质量标准的要求,且最大值不应超过其允许偏差值的( )倍。

A、80% 1.5 B、90% 1.2 C、70% 1.3 D、80% 1.2

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当钢材表面有锈蚀、麻点或划痕等缺陷时,其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值的( )。 A、1/3 B、1/4 C、1/2 D、2/3

4、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预热区在焊道两侧,每侧宽度均应大于焊件厚度的( )倍以上,且不应小于( )mm。

A、1.2 80 B、1.5 80 C、1.5 100 D、1.2 100

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后热处理应在焊后立即进行,保温时间应根据板厚按每25mm板厚( )确定。 A、1.2h B、1.5h C、1h D、40min

6、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永久性普通螺栓紧固应牢固、可靠 ,外露丝扣不应少于( )扣。 A、1 B、2 C、3 D、4

7、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后,螺栓丝扣外

第 29 页 共 29 页

露应为2~3扣,其中允许有( )的螺栓丝扣外露1扣或4扣。 A、10% B、15% C、20# D、5%

8、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高强度螺栓孔不应采用气割扩孔扩孔数量应征得设计同意,扩孔后的孔径不应超过( )d(d为螺栓直径) A、1.0 B、1.2 C、1.5 D、2.0

9、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钢材切割面或剪切面应无裂纹、夹渣、分层和大于( )的缺棱

A、1.0mm B、1.2 mm C、1.5 mm D、2.0 mm

1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碳素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 )、低合金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 )时,不应进行冷矫正和冷弯曲。

A、-16oC -10oC B、-12oC -16oC C、-10oC -12oC D、-16oC -12oC

1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矫正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面或损伤,划痕深度不得大于( ),且不应大于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的( ) A、0.5mm 1/2 B、0.6mm 1/2 C、0.5mm 1/3 D、0.6mm 1/3

1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气割或机械剪切的零件,需要进行边缘加工时,其刨削量不应小于( )

A、1mm B、2mm C、1.5mm D、0.5mm

1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A、B级螺栓孔(1类孔)应具有H12的精度,孔壁表面粗糙度Ra不应大于( )μm A、12.5 B、20 C、11.5 D、25

14、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C级螺栓孔(2类孔),孔壁表面粗糙度Ra不应大于( )μm

A、12.5 B、20 C、11.5 D、25

1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焊接H型钢的翼缘板拼接缝的间距不应小于( )mm

A、100 B、200 C、150 D、180

16、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组装:桁架结构杆件轴线交点错位的允许偏差不得大于( )mm A、2.0 B、3.0 C、4.0 D、5.0

17、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焊接H型钢的翼缘板拼接长度不应小

第 30 页 共 30 页

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混凝土浇筑时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B)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A、100 B、200 C、300 D、500

1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浇筑完毕后的(C)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A、3h B、6h C、12h D、24h

1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不得少于(C);

A、3d B、5d C、7d D、14d

2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不得少于(C);

A、7d B、10d C、14d D、28d

2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现浇结构外观质量,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C)认可后进行处理。 A、设计单位 B、质量行政主管部门 C、监理(建设)单位 D、检测单位 2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现浇结构尺寸,剪力墙轴线位置允许偏差(A)。

A、5mm B、8mm C、10mm D、15mm 2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预制构件,预留孔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A)。

A、5mm B、10mm C、15mm D、20mm 2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预制构件外观质量,检查数量(D)。

A、1% B、3% C、5% D、全数检查 二、多选题(每题4-5个选择项,少选和多选均不得分)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检验批合格质量应符合的规定(ABCD)

A、主控项目的质量检验合格 B、一般项目的质量检验合格 C、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 D、具有完成的质量验收记录

第 36 页 共 36 页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模板及其支架应依据工程(ABCDE)等条件进行设计。

A、结构形式 B、荷载大小 C、地基土类别 D、施工设备 E、材料供应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ABD)

A、承载能力 B、刚度 C、强度 D、稳定性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用作模板的地坪、胎模等应平整光洁,不得产生影响构件质量的(BCDE)。

A、弯曲 B、起砂 C、下沉 D、裂缝 E、起鼓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结构实体检验的内容应包括的项目(ACD)

A、混凝土强度 B、楼板厚度 C、钢筋保护层厚度 D、合同约定的项目 E、观感质量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ABCD)

A、有关分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 B、观感质量验收合格 C、应有完整的质量控制资料 D、结构实体检验结果合格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预制构件应在明显部位标明(ABCD)。

A、生产单位 B、构件型号 C、生产日期 D、质量验收标志 E、验收人

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钢筋混凝土构件和允许出现裂缝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进行(BCD)检验

A、强度 B、承载力 C、挠度 D、裂缝宽度 E、抗裂

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对按(ABC)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钢筋。

A、一 B、二 C、三 D、四

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钢筋调直后应进行(CD)的检验,其强度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 37 页 共 37 页

A、直径 B、伸长率 C、力学性能 D、重量偏差

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ABCD)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A、品种 B、级别 C、规格 D、数量 E、外观

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的试件,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BCDE)

A、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B、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C、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D、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E、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

A、对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 B、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 C、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 D、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

E、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8mm,-5mm;对板类构件为+10mm,-7mm。 三、判断题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施工项目应有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并经审查批准。(√)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宜在预应力张拉后拆除。(3)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预应力筋张拉设备应配套标定,并配套使用。张拉设备的标定期限不应超过一年。(3)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

第 38 页 共 38 页

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实际伸长值与设计计算理论伸长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5%。(3)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5%。(√)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预应力筋应采用砂轮锯或电弧切断。(3)

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预制构件应按标准图或设计的要求吊装。起吊时绳索与构件水平面的夹角不宜大于45°,否则应采用吊架或经验算确定。(3)

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结构实体检验应在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见证下,由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

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对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9-2010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 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时,各层环境温度的控制不符合下列规定的是(C)

A、 采用掺有水泥、石灰的拌合料铺设以及用石油沥青胶结料铺贴时,不应低于5°C; B、 采用有机胶粘剂粘贴时,不应低于10°C C、 采用砂、石材料铺设时,不应低于5°C

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吊杆距主龙骨端部距离不得大于(A) A、300mm B、400mm C、350mm D、450mm 3、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饰面材料的安装应稳固严密.饰面材料与龙骨的搭接宽度应大于龙骨受力面宽度的( C ) A、1/2 B、1/3 C、2/3 D、1/4

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找平层采用碎石或卵石的粒径不应大于其厚度的( ),含泥量不应大于( ),砂为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 A ).

A、2/3 2% 3% B、 1/3 1% 1% C、2/3 3% 2% D、2/3 1% 1%

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楼梯踏步和台阶板块的缝隙宽度应一致,齿角整齐;楼层梯段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B ) ;防滑条顺直. A、15mm B、10mm、C、12mm D、13mm

6、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找平层采用碎石或卵石的粒径不应大于其

第 39 页 共 39 页

厚度的 ( A),含泥量不应大于 (A );砂为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 ( )

A、2/3 2% 3% B、1/3 3% 2% C、2/3 1% 3% D、2/3 2% 2% 7、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楼层结构必须采用现浇混凝土或整块预制混凝土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混凝土翻边,其高度不应小于.施工时结构层标高和预留孔洞位置应准确,严禁乱凿洞。(C)

A、C15 100mm B、C25 100mm C、C20 120mm D、C30 120mm

8、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整体面层施工后,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D );抗压强度应达到后( ),

方准上人行走;抗压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正常使用。

A、7d 8MPa B、5d 5MPa C、7d 7MPa D、7d 5MPa

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楼梯踏步的宽度、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楼层梯段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A),每踏步两端宽度差不应大于();旋转楼梯梯段的每踏步两端宽度的允许偏差为().楼梯踏步的齿角应整齐,防滑条应顺直。

A、10mm 10mm 5mm B、10mm 15mm 5mm C、15mm 10mm 5mm D、10mm 10mm 10mm

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铺设实木地板面层时,其木搁栅的截面尺寸、间距和稳固方法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木搁栅固定时,不得损坏基层和预埋管线。木搁栅应垫实钉牢,与墙之间应留出(D)的缝隙,表面应平直。 A、40mm B、35mm C、25mm D、30mm

1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铺设水泥混凝上板块、水磨石板块、水泥花砖、陶瓷锦砖、陶瓷地砖、缸砖、料石、大理石和花岗石面层等的结合层和填缝的水泥砂浆,在面层铺设后,表面应覆盖、湿润,其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C) A、5d B、6d C、7d D、8d

1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面层与下一层结合应牢固,无空鼓、裂纹。检验方法:用小锤轻击检查。

注:空鼓面积不应大(A ),且每自然间(标准间)不多于 2处可不计。 A、400cm2 B、500cm2 C、600cm2 D、700cm2 13、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水磨石面层应采用水泥与石粒的拌和料铺设。面层厚度除有特殊要求外,宜为 (C),且按石粒粒径确定。水磨石面层的颜色和图案应符合设计要求。

A、10~18mm B、12~16mm C、12~18mm D、12~20mm

1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防水材料铺设后,必须蓄水检验。蓄水深度应为(C),24h内无渗漏为合格,并做记录。

A、15~20mm B、15~25mm C、20~30mm D、20~25mm 1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室内地面的水泥混凝土垫层,应设置纵向缩缝和横向缩缝;纵向缩缝间距不得大于 (A),横向缩缝不得大于 ( ) A、6m 12m B、5m 12m C、6m 18m D、5m 18m

16、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基土严禁用淤泥、腐植土、冻土、耕植土、膨胀土和含有有机物质大于 (B)的土作为填土、。

A、9% B、8% C、10% D、11%

17、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建筑地面工程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检验

第 40 页 共 40 页

的主控项目,必须达到本规 范规定的质量标准,认定为合 格;一般项目 ( D )以上的检查点符合本规范规定的质量要求 A、90% B、85% C、75% D、80%

18、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建筑地面的(A)应与结构相应缝的位置一致,且应贯通建筑地面的各构造层;

A、沉降缝、伸缩缝和防震缝 B、施工缝、伸缩缝和防震缝 C、变形缝、伸缩缝和防震缝

1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水泥混凝土散水、明沟,应设置伸缩缝,其延米间距不得大于(B);房屋转角处应做( )缝,水泥混凝土散水、明沟和台阶等与建筑物连接处应设缝处理。

A、12m、45° B、10m、45° C、15m、60° D、15m、45°

2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检查有防水要求建筑地面的基层(各构造层)和面层,应采用泼水或蓄水方法,蓄水时间不得少于 (A) A、24h B、20h C、25h D、15h

2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子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每检验批抽查数量应按其房间总数随机检验不应少于 ( B )间,不足( )间,应全数检查。

A、5 5 B、4 C、6 6 D、7 7

2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灰土垫层应采用熟化石灰与粘土(或粉质粘土、粉土)的拌和料铺设,其厚度不应小于(C )

A、110mm B、90mm C、100mm D、95mm

23、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铺设防水隔离层时,在管道穿过楼板面四周,防水材料应向上铺涂,并超过套管的上口;在靠近墙面处,应高出面层 (A)或按设计要求的高度铺涂。阴阳角和管道穿过楼板面的根部应增加铺涂附加防水隔离层。 A、200~300mm B、200~350mm C、250~300mm D、200~250mm

2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铺设板块面层时,其水泥类基层的抗压强度不得小于 (C)。

A、1.0Mpa B、1.5 Mpa C、1.2 Mpa D、2.0 Mpa 2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 板块的焊接,焊缝应平整、光洁,无焦化变色、斑点、焊瘤和起鳞等缺陷,其凹凸允许偏差为± 0.6mm.焊缝的抗拉强度不得小于塑料板强度的 (D)。

A、85% B、70% C、80% D、75% 二、多选题(共10题)

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上铺设找平层前,板缝填嵌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ABC)

A、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相邻缝底宽不应小于 20mm; B、填嵌时,板缝内应清理干净,保持湿润;

C、填缝采用细石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得小于 C20.填缝高度应低于板面 10~20mm,且振捣密实,表面不应压光;填缝后应养护; D、当板缝底宽大于50mm时,应按设计要求配置钢筋。

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建筑地面镶边,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BCD)

第 41 页 共 41 页

A、有强烈机械作用下的水泥类整体面层与其他类型的面层邻接处,应设置金属镶边构件; B、2采用水磨石整体面层时,应用同类材料以分格条设置镶边;

C、条石面层和砖面层与其他面层邻接处,应用顶铺的同类材料镶边; D、采用木、竹面层和塑料板面层时,应用同类材料镶边;

3、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时,各层环境温度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ABC)

A、采用掺有水泥、石灰的拌和料铺设以及用石油沥青胶结料铺贴时,不应低于 5℃; B、采用有机胶粘剂粘贴时,不应低于 10℃; C、采用砂、石材料铺设时,不应低于 0℃。 D、采用砂、石材料铺设时,不应低于 5℃。

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描述正确的是(ACD) A、垫层的纵向缩缝应做平头缝或加肋板平头缝。

B、当垫层厚度大于 200mm时,可做企口缝。横向缩缝应做假缝。 C、平头缝和企口缝的缝间不得放置隔离材料,浇筑时应互相紧贴。

D、企口缝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假缝宽度为 5~20mm,深度为垫层厚度的 1/3,缝内填水泥砂浆。

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下面表述正确的是(BCD )

A、旋转楼梯梯段的每踏步两端宽度的允许偏差为10mm.楼梯踏步的齿角应整齐,防滑条应顺直。检验方法:观察和钢尺检查。

B、面层表面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倒泛水和积水现象。检验方法:观察和采用泼水或坡度尺检查。

C、面层表面应洁净,无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等缺陷。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D、踢脚线与墙面应紧密结合,高度一致,出墙厚度均匀。检验方法:用小锤轻击、钢尺和观察检查。

6、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下面对水泥说法正确的是(ACD) A、白色或浅色的水磨石面层,应采用白水泥;

B、一彩色面层应使用同厂、同批的颜料;其掺入量宜为水泥重量的 3%~5%或由试验确定 C、深色的水磨石面层,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D、颜色的面层应使用同一批水泥

7、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铺设板块面层的结合层和板块间的填缝采用水泥砂浆,应符合下列规定:(ABC)

A、配制水泥砂浆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其水泥强度等级不宜小于 32.5;

B、 配制水泥砂浆的砂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 准及检验方法》JGJ 52的规定;

C、 配制水泥砂浆的体积比(或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8、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对大理石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 A、大理石、花岗石面层的表面应洁净、平整、无磨痕,且应图案清晰、 B、色泽一致、接缝均匀、周边顺直、

C、镶嵌正确、板块无裂纹、掉角、缺楞等缺陷。 D、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下面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 A、预制板块表面应无裂缝、掉角、翘曲等明显缺陷。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第 42 页 共 42 页

B、预制板块面层应平整洁净,图案清晰,色泽一致,接缝均匀,周边 顺直,镶嵌正确。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C、面层邻接处的镶边用料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边角整齐、光滑。检验方法:观察和钢尺检查。

D、线表面应洁净、高度一致、结合牢固、出墙厚度一致。检验方法:观察和用小锤轻击及钢尺检查。 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活动式地毯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ABC) A、地毯拼成整块后直接铺在洁净的地上,地毯周边应塞入踢脚线下; B、与不同类型的建筑地面连接处,应按设计要求收口; C、小方块地毯铺设,块与块之间应挤紧服贴。 三、判断题:(共10题)

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与厕浴间、厨房等潮湿场所相邻木、竹面层连接处应做防水(防潮)处理。(√)

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活动地板在门口处或预留洞口处应符合设置构造要求,四周侧边应用耐磨硬质板材封闭或用镀锌钢板包裹,胶条封边应符合耐磨要求。(√)

3、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塑料板面层应采用塑料板块材、塑料板焊接、塑料卷材以胶粘剂在水泥类基层上铺设(√)

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水泥砂浆面层的体积比(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体积比应为 1:2,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M15. (√)

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可以混用(3)

6、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水泥混凝土采用的粗骨料,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面层厚度的 1/3(3)

7、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当采用掺有水泥拌和料做踢脚线时,不得用石灰砂浆打底。(√)

8、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采用松散材料铺设填充层时,应分层铺平拍实;采用板、块状材料铺设填充层(√)

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工业厂房、礼堂、门厅等大面积水泥混凝土垫层应分区段浇筑。分区段应结合变形缝位置、不同类型的建筑地面连接处和设备基础的位置进行划分,并应与设置的纵向、横向缩缝的问距相一致。(√)

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三合土垫层采用石灰、砂(可掺入少量粘土)与碎砖的拌和料铺设,其厚度不应小于 90mm。(3)

《建筑防腐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试题

一、单选:

1、建筑防腐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24-2010):基层处理工程,基层含水率在深度为20m的厚度层内,不应大于( C)。 A、4% B、5% C、6% D、7%

2、建筑防腐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24-2010):基层当采用细石混凝土或聚合物水泥砂浆找平时,强度等级应大于或等于( B ),厚度应大于或等于30mm。 A、C15 B、C20 C、C25 D、C30

第 43 页 共 43 页

3、建筑防腐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24-2010):基层坡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其允许偏差应为坡长的( A ),最大偏差应小于30mm。

A、±0.2% B、±0.3% C、±0.4% D、±0.5% 4、建筑防腐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24-2010):已经除锈的钢结构表面底层涂料的涂刷时间,不应超过( D )h。 A、2 B、3 C、4 D、5

5、水玻璃类主要原材料的取样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从没批号桶装水玻璃种随机取样( C )桶,每桶取样不少于1000g可混合后检测。。 A、1 B、2 C、3 D、4

6、水玻璃类材料防腐工程养护后,应采用浓度为30%-40%硫酸做表面酸化处理,酸化处理至无白色结晶析出时为止,酸化处理次数不宜少于4次,每次间隔时间:钠水玻璃材料不应少于( C )小时,钾水玻璃材料不应少于4h。 A、5 B、6 C、7 D、8

7、沥青玻璃布卷材隔离层施工搭接缝宽度允许最大偏差值为( D )。 A、5mm-10mm B、10mm-20mm C、15mm-25mm D、20mm-30mm

8、硬聚录乙烯板的接缝焊接应牢固,焊接表面应饱满、密实,焊接的抗拉强度不应小于塑料板的强度的( B )。 A、30% B、40% C、50% D、60%

9、硬聚录乙烯塑料板防腐蚀面层焊缝的焊条排列应紧密,焊条接头应错开( D )mm。 A、80 B、90 C、100 D、110

10、木质基层,木材的含水率不得大于( C )%。 A、15 B、20 C、25 D、30

11、水玻璃混凝土整体面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小于设计规定厚度的测点数不得大于( B )%,其测点厚度不得小于设计规定厚度的()%。 A、10 80 B、10 90 C、20 90 D、20 80

12、玻璃纤维布增强结构的含胶量不应少于( B )%;玻璃纤维短切毡增强结构的含胶量不应少于( )%,玻璃纤维表面毡增强结构的含胶量不应少于( )%处的温度。 A、40 70 90 B、45 70 90 C、45 75 90 D、45 70 95

13、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隔离层施工搭接缝宽度不应小于( A )mm。 A、10 B、15 C、20 D、25

14、聚合物水泥砂浆整体面层的表面的平整度的允许空隙不应大于( A )mm。 A、5 B、10 C、15 D、20

15、涂料类防腐工程,涂层的层数和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涂层厚度小于设计规定厚度的测

第 44 页 共 44 页

点数不应大于( C )%,切测点处实测厚度不应小于设计规定后的()%。 A、10 80 B、20 80 C、10 90 D、20 90

16、涂层针孔火花检测电压应根据涂料产品技术要求确定。每5m2发生电火花不得超过( A )处。

A、1 B、2 C、3 D、4

17、聚合物水泥砂浆抹面后,表面干至不粘手时,应采用喷雾或覆盖塑料薄膜等进行养护。塑料薄膜四周应封严,并应潮湿养护( C)天,自然养护()天后方可使用。 A、5 23 B、6 22 C、7 21 D、8 20

18、纤维增强材料应从没批号中随机抽样( B )卷,没卷不少于1.0m2;当该批号小于或等于3卷时,可随机抽样( )卷,样品量不小于3.0 m2。 A、2 1 B、3 1 C、2 2 D、3 2

19、沥青胶泥的浸酸质量变化不应大于( D)% A、0.2 B、0.4 C、0.8 D、1

20、硬聚氯乙烯塑料板防腐蚀面层平整度允许空隙不应大于(C )mm,相邻板块的拼缝高差不应大于( )mm。

A、0.5 1 B、1 1 C、2 0.5 D、2

二、多选题

1、钢结构表面采用喷射或抛射除锈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BCD )。

A、Sa1级:刚才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且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 B、Sa2级: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切氧化皮、铁锈和漆涂层等附着物已基本清楚,其残留物应是牢固可靠。

C、Sa1/2级: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污垢、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料层等附着物。 D、Sa1/2级:任何残留的痕迹应仅是点状或条纹状的轻微色斑。

2、块材面层相邻块材之间的高差,正确的是:( ABC )。 A、耐酸转、耐酸耐温砖的面层应为1mm;

B、厚度小于或等于30mm的机械切割天然石材的面层应为2mm C、厚度大于30mm的人工加工的面层应为3mm; D、机械刨光天然石材的面层应为4mm;

3、块材面层平整度,其允许空隙正确的是:( ABD )。 A、耐酸转、耐酸耐温砖的面层应为4mm;

B、厚度小于或等于30mm的机械切割天然石材的面层应为4mm C、厚度大于30mm的人工加工的面层应为3mm; D、机械刨光天然石材的面层应为6mm;

第 45 页 共 45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79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