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实现NATPAT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30 06: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实验5:配置实现NAT/PAT

一、 实验目的

1. 熟练掌握地址转换的3种实现技术,特别掌握动态NAT/PAT的配置方法;

2. 掌握使用show ip nat translation 和debug ip nat 等命令对路由器地址转换表内容的各种查看方法和跟踪方法;

3. 能按要求利用Cisco Packet Trancer V5.00 模拟配置工具绘制出本实验的网络拓扑图,并能实现拓扑的物理连接; 4. 熟悉配置NAT的3种方法及其基本操作步骤;掌握在存根网络中配置实现PAT的方法。 二、 实验环境/实验拓扑

1. 每人一机,安装并配置Cisco Paket Tracer V5.00模拟配置工具;

2. 在Cisco Packet Tracer V5.00 模拟配置器中通过添加和链接设备构建出本实验的相应拓

扑图;

本实验的网络拓扑示意图如下:

三、

实验内容

1.每人一机,安装并配置Cisco Paket Tracer V5.00模拟配置工具;

2.在Cisco Packet Tracer V5.00 模拟配置器中通过添加和链接设备构建出本实验的相应拓扑图;

3.逐个单击网络拓扑图中的每台设备,进入该设备的命名行交互操作,分配配置实现静态NAT、动态NAT 及端口复用PAT; 4.用show ip nat translation 和debug ip nat 等命令对路由器地址转换表内容的各种查看方法和跟踪方法;

5.利用ping,traceroute,telnet,debug 等相关命令,进行网络连通性测试。 四、实验步骤

Step1:选择添加3个2620XM路由器设备至逻辑工作空间;

(提示:2620XM路由器需要断电后接插WIC-2T模块才有广域网互联用的高速同步串口) Step2:将Router0路由器的主机名命名为London;将Router1路由器的主机名命名为Florence;将Router2路由器的主机名命名为Denver; (提示:注意命名顺序和原设备下标应对应)

Step3:配置Florence的enable口令及VTY线路密码; (提示:将enable password设为shzu、将enable secret设为cisco、将VTY线路密码设为cisco)

Step4:查看当前Florence路由器的配置文件内容(内存信息)并记录下来。 (提示:用show run命令,注意区分各种密码) 在Florence的Serial0/1端口上配)

Step5:用正确的连接线缆将London的Serial0/1端口连接到Florence的Serial0/0端口; (提示:注意DCE/DTE端的划分:本题设定London路由器不提供时钟速率,即:时钟频率在Florence的Serial0/0端口上配)

Step6:用正确的连接线缆将Florence的Serial0/1端口连接到Denver的Serial0/0端口; (提示:注意DCE/DTE端的划分:本题设定Florence路由器提供时钟速率,即:时钟频率

Step7:分别查看当前London、Florence、Denver路由器的路由表状态并记录下来。 (提示:注意路由表项类型字符、管理距离/度量值)

Step8:配置London的Serial0/1端口;(IP地址、子网掩码、封装WAN协议帧格式、激活端口)

(IP地址:10.3.3.1、子网掩码:255.255.255.0、封装WAN协议帧格式:encap PPP、激活端口:no shut)

Step9:配置Florence的Serial0/0端口;(时钟频率、IP地址、子网掩码、封装WAN协议帧格式、激活端口)

(时钟频率:clock rate 64000、IP地址:10.3.3.2、子网掩码:255.255.255.0、封装WAN协议帧格式:encap PPP、激活端口:no shut)

Step10:配置Florence的Serial0/1端口;(时钟频率、IP地址、子网掩码、封装WAN协议帧

格式、激活端口)

(时钟频率:clock rate 64000、IP地址:173.16.1.2、子网掩码:255.255.255.252、封装WAN协议帧格式:encap PPP、激活端口:no shut)

Step11:配置Denver的Serial0/0端口;(IP地址、子网掩码、封装WAN协议帧格式、激活端口)

(IP地址:173.16.1.1、子网掩码:255.255.255.252、封装WAN协议帧格式:encap PPP、激活端口:no shut)

Step12:配置Denver的本地回环Loopback0端口;(IP地址、子网掩码、激活端口) (提示:IP地址: 202.1.1.1、子网掩码: 255.255.255.0、激活端口: no shutdown)

Step13:测试相邻路由器设备节点的连通性。

Step14:分别查看当前3台路由器的路由表状态并记录下来。 (提示:注意路由表项类型字符、管理距离/度量值)

Step15:配置London的默认静态路由表项; (提示:用ip route 0.0.0.0 0.0.0.0 命令)

Step16:查看当前London路由器的路由表状态并记录下来。

(提示:用show ip route命令及show ip protocols命令。注意路由表项的类型、度量值等细节信息)

Step17:配置Florence的默认静态路由;

(提示:用ip route 0.0.0.0 0.0.0.0命令,注意出了Florence的Serial0/1端口之外是互联网)

Step18:查看当前Florence路由器的路由表状态并记录下来。

(提示:用show ip route命令及show ip protocols命令。注意路由表项的类型、度量值等细节信息)

Step19:配置Denver路由器(模拟作为互联网上某个ISP的设备)上的一条指回Florence路由器内部网络的静态路由; (提示:假设London+Florence所在的组织机构在互联网上注册了一块218.1.1.0/29合法地址; 用ip route命令,注意子网掩码)

Step20:查看当前Denver路由器的路由表状态并记录下来。

(提示:用show ip route命令及show ip protocols命令。注意路由表项的类型、度量值等细节信息)

Step21:用London去ping 202.1.1.1,记录连通性测试结果并回答:为何现在还不能ping通? 答:因为此时的ip地址在内部还没有地址转换。

Step22:分别将Florence路由器的Serial0/0端口、Serial0/1端口配置为NAT的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

(提示:进入端口子模式用ip nat inside命令、ip nat outside命令)

Step23:在Florence上配置静态NAT;将10.3.3.1作为服务器对外发布出去,其内部全局地址使用218.1.1.1

(提示:用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命令)

Step24:再次用London去ping 202.1.1.1,记录连通性测试结果并回答:为何现在能ping通? 答:因为静态的吧10.3.3.1添加了218.1.1.1而218.1.1.1在路由中有路由表所以通了。

Step25:查看当前Florence路由器的NAT状态信息并记录下来。

(提示:用show ip nat translations命令及debug ip nat命令。注意路由表项的细节信息,尤其是管理距离/度量值)

Step26:在Florence上配置动态NAT;将10.3.3.0/24网段中的所有人都使用地址池218.1.1.2~218.1.1.4中的地址访问Internet

(提示:先定义地址池,再定义一个标准ACL访问控制列表,最后让该列表动态使用地址池中的合法地址)

Step27:将London的Serial0/1端口地址改为10.3.3.3,用London去ping 202.1.1.1,记录连通性测试结果并回答问题:将London 的地址分别改为10.3.3.3、10.3.3.4、10.3.3 .5、10.3.3.6后,每做一次修改都去ping 一次202.1.1.1,什么时候将ping 不通?为什么?

答:因为池子里面只有202.1.1.2~202.1.1.4三个地址,当用10.3.3.6ping时候已经满了,所以ping不通。

Step28:查看当前Florence路由器的NAT状态信息并记录下来。

Step29:将London的Serial0/1端口地址改为10.3.3.4,用London去ping 202.1.1.1,记录连通性测试结果并回答:什么时候将ping 不通?为什么?

答:当10.3.3.6 ping时候就ping不通,因为地址转换池地址已满。

Step30:查看当前Florence路由器的NAT状态信息并记录下来。 (提示:用show ip nat translations命令及debug ip nat命令)

Step31:将London的Serial0/1端口地址改为10.3.3.5,用London去ping 202.1.1.1,记录连通性测试结果并回答:什么时候将ping 不通?为什么?

答:当10.3.3.6 ping时候就ping不通,因为地址转换池地址已满。

Step32:查看当前Florence路由器的NAT状态信息并记录下来。 (提示:用show ip nat translations命令及debug ip nat命令)

Step33:将London的Serial0/1端口地址改为10.3.3.6,用London去ping 202.1.1.1,记录连通

性测试结果并回答:什么时候将ping 不通?为什么?

答:当10.3.3.6 ping时候就ping不通,因为地址转换池地址已满。 此时就是10.3.3.6所以不通话。

Step34:查看当前Florence路由器的NAT状态信息并记录下来。 (提示:用show ip nat translations命令及debug ip nat命令)

Step35:使用clear ip nat translation *去掉NAT表中的动态映射条目,同时用no ip nat命令清除步骤27中配置的动态NAT; (提示:clear ip nat translation *命令必须在特权模式下使用,

且必须该命令成功后才能用no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0 pool cisco清除动态NAT的ACL与地址池的绑定关系,

否则会提示%Dynamic mapping in use, cannot remove)

Step36:在Florence上配置超载PAT;将10.3.3.0/24网段中的所有人都使用同一地址218.1.1.2访问Internet

(提示:先定义地址池,再定义一个标准ACL访问控制列表,最后让该列表以动态超载方式使用地址池中的唯一合法地址)

Step37:再次用London去ping 202.1.1.1,记录连通性测试结果并回答为什么是这一结果。 答:因为此时用的是超载PAT每台限制4000,并设置了转换到同一个网址218.1.1.2所以10.3.3.0的网段都可以访问,所以每次结果的内部全局地址都是218.1.1.2。

Step38:查看当前Florence路由器的NAT状态信息并记录下来。 (提示:用show ip nat translations命令及debug ip nat命令)

Step39:查看当前各台路由器的路由表状态并记录下来。 (提示:用show ip route命令及show ip protocols命令)

Step40:测试当前各台路由器设备节点的连通性。

(提示:在London上 ping Florence、Denver路由器设备的各端口)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利用Cisco Packet Trancer V5.00 模拟配置工具绘制出本实验的网络拓扑图;

2总结3种实现技术,掌握Cisco Packet Trancer V5.00动态NAT/PAT的配置方法;

3使用show ip nat translation 和debug ip nat 等命令对路由器地址转换表内容的各种查看方法和跟踪方法;

4. 在路由器上利用show ipinterface brief命令查看各个端口的信息: 5.在PC机上利用ping,traceroute。Talnet 等命令查看连通性: 6.分析实验过程中相关配置名林,将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 六、实验课后思考题

1 .3种NAT实现技术各自的适用场合?他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静态技术适用于小的网络中,动态技术适用于中小网络,而超载适用于大型网络中;区别是:静态映射是一一对应,动态映射是多对一或多对多,而超载可以映射很多的内部本地地址。

2 端口复用PAT技术有哪些弊端?

答:外网找不到真正的目的地址,专项性不强。如果有人想通过ftp下载PAT技术下一台主机的资源是下载不了的。 3 如何清除NAT地址池,如何清澈ACL 定义下并重新于端口绑定?

答:先在特权模式下用clear ip nat translation * 在no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pool pool name。ACL下,直接no access-list 10(1-99) permit ……….再在端口下用access-group 10(1-99或100-199) in/out。 七、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做的时间比较长,不过也让我懂得了如何使用NAT技术来使一个合法地址得到更有效的利用,静态NAT并不能节省地址,多用于内网的服务器,动态NAT能一定程度上节约地址,但也仅限于一一对应,当分配完之后只能等待使用该地址的主机不再使用该地址,超载NAT把一个有效地址分成了4000个端口,有效解决了IP有限的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rc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