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嵌入式系统设计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20 19: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合肥学院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2013- 2014第二学期)

专 业: 实验项目: 实验一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实验

实验时间: 2014 年 5 月 3 日

实验成员: _____

指导老师: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2014年4月制

一、实验目的

1、熟悉ubuntu操作系统安装。

2、掌握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 3、实现在Linux下配置TFTP服务。 4、实现配置NFS服务。 5、实现简单程序开发。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安装Ubuntu10.04.4操作系统环境,搭建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配置TFTP服务和NFS服务。学习使用Linux命令,创建一个新目录,并在其中编写hellocxb.c和Makefile文件,学习在Linux下的编程和编译过程。 三、实验设备

硬件:PC机。

软件:Ubuntu操作系统。 四、实验过程

1、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

在Linux平台下,要为开发板编译Bootloader、内核、图形界面Qtopia,还有其他一些应用程序,均需要交叉编译工具链。把交叉编译器统一为arm-Linux-gcc-4.3.3,安装设置步骤如下: (1)将光盘目录Linux中的arm-Linux-gcc-4.3.3复制到tmp(filesystem/tmp)文件夹中,执行解压命令,如下图所示命令:

按“回车”进行解压命令,解压完成后如下图所示:

(2)把编译器路径加入系统环境变量,输入下图命令

“回车”后,在最后一行添加如下命令: Export PATH=$PATH:/usr/local/arm/4.3.3/bin 得如下图,保存退出即可。

(3)重新登录系统,使以上设置有效,在命令行中输入#arm-Linux-gcc -v命令,出现如下图所示信息,说明交叉编译环境已经成功安装。

2、TFTP服务配置

(1)安装TFTP软件,输入命令:#sudo apt-get install tftp-hpa tftpd-hpa 得到下图所示:

(2)建立tftpboot目录,作为服务器的目录 输入命令:#sudo mkdir /tftpboot 释放权限:(服务器目录,需要设置权限为777,chomd 777) 输入命令 #sudo chmod 777 /tftpboot (3)配置TFTP服务器

输入命令:#sudo gedit /etc/default/tftpd-hpa 将原来的内容修改为:

TFTP_DIRECTORY=\ TFTP_OPTIONS=\ 进行保存,如下图所示:

(4)重启TFTP服务

输入命令:#sudo service tftpd-hpa restart (5)测试TFTP

以此输入一下命令:

#cd /tftpboot echo “hello tftp service”>>a.txt

Ecoh “hello tftp service ,put to tftp serive”>>b.txt Tftp localhost # tftp> get a.txt # tftp> put b.txt # ttfp> quit

配置完成如下图所示:

其中get是取得文件,put是将文件上传到TFTP服务器上。 3、NFS服务配置

(1)Ubuntu上默认是没有安装nfs服务器的,因此要安装nfs服务器端: 输入命令:#sudo apt-get install nfs-kernel-server 得到下图所示:

输入“Y”后得到如下图所示:

(2)配置/etc/export

NFS允许挂载的目录及权限在文件/etc/export中进行了定义。

输入命令:gedit /etc/exports 回车出现下图所示界面,在文件末尾添加 /opt/nfs *(rw,sync,no_root_squash)命令。 如下图所示,进行保存即可:

(3)重启NFS

此时可以运行以下命令来显示一下共享出来的目录: #showmount -e

或者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把它挂载到本地磁盘中,例如将/opt/nfs挂载到/mnt下: #sudo mount -t nfs localhost:/opt/nfs /mnt

运行df命令看是否挂载成功。查看后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卸载: #sudo umount /mnt

4、常用Linux命令

首先用mkdir建立目录,用rmdir删除目录,用touch新建文件,用rm删除文件,用cp复制文件等等,相应命令及步骤如下列图所示:

5、应用程序开发 (1)建立工作目录

如下图所示输入命令:

如下图所示用命令编写hellocxb.c 源代码。

(3)编写makefile

像建立hellocxb.c文件一样建立Makefile文件,操作步骤如下列图所示:

编辑完程序保存即可。 (4)编译应用程序

在上面的步骤完成之后,就可以在hellocxb目录下运行“make”来编译我们的程序了。

五、实验小结

本次实验是嵌入式系统的第一个实验——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实验。首先就是Ubuntu操作系统的安装,虚拟机的安装比较容易,就是傻瓜式的安装,在虚拟机里安装Ubuntu就耗费了很多时间了,老是卡在一个点不动,老半天才动一点,不过庆幸的是最后还是装好了,毕竟这是基础。因一些应用程序均需要交叉编译工具链,故还搭建了交叉编译环境。此外通过命令配置了TFTP服务以及NFC服务。在熟悉Linux的过程中,我们组在终端下试了一些Linux的基本指令,如显示目录内容的ls,建立目录的mkdir,返回上一级目录的cd..等等。从中感受到Linux的强大,用简简单单的指令就能做出我们想要的效果,实在太神奇了。在后面的应用程序开发中更是对vi和getit文本编辑器的区别以及程序能够运行所需的Makefile文件有了大致了解,总之这次的实验让我们都获益良多,对嵌入式实验也有了初步的了解,更对以后的接口实验打了基础。 六、思考题

1、Makefile是如何工作的?其中宏定义分别是什么意思?

makefile关系到了整个工程的编译规则。一个工程中的源文件不计数,其按类型、功能、模块分别放在若干个目录中,makefile定义了一系列的规则来指定,哪些文件需要先编译,哪些文件需要后编译,哪些文件需要重新编译,甚至于进行更复杂的功能操作,makefile就像一个Shell脚本一样,其中也可以执行操作系统的命令。

Makefile文件作为一种描述文档一般需要包含以下内容: ①宏定义

②源文件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③可执行的命令 2、Make和Makefile之间的关系?

make一般主要被用来管理一个软件程序项目(用来完成大型软件的自动编译),但是它不仅仅可以用来管理软件程序,还可以做很多其他的事情,比如文件同步等。

makefile是被make使用的“描述”文件,它描述要被make所管理的项目中的文件间的关系(比如对于一个C程序项目来说,.h文件和.c文件之间的关系,.c和.o之间的关系等),和如何维护这个项目的状态(比如对于一个程序项目来说,就有编译可执行文件,产生文档,清除所有除源代码文件之外的文件等).

3、GCC编译器的常用参数有哪些?它们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1)gcc -E source_file.c

-E,只执行到预编译。直接输出预编译结果。 (2)gcc -S source_file.c

-S,只执行到源代码到汇编代码的转换,输出汇编代码。 (3)gcc -c source_file.c

-c,只执行到编译,输出目标文件。

(4)gcc (-E/S/c/) source_file.c -o output_filename

-o, 指定输出文件名,可以配合以上三种标签使用。

-o 参数可以被省略。这种情况下编译器将使用以下默认名称输出: -E:预编译结果将被输出到标准输出端口(通常是显示器) -S:生成名为source_file.s的汇编代码 -c:生成名为source_file.o的目标文件。

无标签情况:生成名为a.out的可执行文件。 (5)gcc -g source_file.c

-g,生成供调试用的可执行文件,可以在gdb中运行。由于文件中包含了调试信息因此运行效率很低,且文件也大不少。

这里可以用strip命令重新将文件中debug信息删除。这是会发现生成的文件甚至比正 常编译的输出更小了,这是因为strip把原先正常编译中的一些额外信息(如函数名之 类)也删除了。用法为 strip a.out

(6)gcc -s source_file.c

-s, 直接生成与运用strip同样效果的可执行文件(删除了所有符号信息)。 (7)gcc -O source_file.c

-O(大写的字母O),编译器对代码进行自动优化编译,输出效率更高的可执行文件。

-O 后面还可以跟上数字指定优化级别,如: gcc -O2 source_file.c

数字越大,越加优化。但是通常情况下,自动的东西都不是太聪明,太大的优化级别可能会使生成的文件产生一系列的bug。一般可选择2;3会有一定风险。 (8)gcc -Wall source_file.c

-W,在编译中开启一些额外的警告(warning)信息。 -Wall,将所有的警告信息全开。

(9)gcc source_file.c -L/path/to/lib -lxxx -I/path/to/include

-l, 指定所使用到的函数库,本例中链接器会尝试链接名为libxxx.a的函数库。 -L,指定函数库所在的文件夹,本例中链接器会尝试搜索/path/to/lib文件夹。

-I, 指定头文件所在的文件夹,本例中预编译器会尝试搜索/path/to/include文件夹。 4、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和特点?

(1)定义: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

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2)特点:专用性、可裁剪(资源有限)、可靠性、实时性、低功耗。 5、嵌入式系统硬件和软件有哪些部分组成?

(1)硬件:微处理器、外围电路和外设。 (2)软件:设备驱动接口(DDI)、实时操作系统(RTOS)、可编程应用接口(API)、应用程序。

无标签情况:生成名为a.out的可执行文件。 (5)gcc -g source_file.c

-g,生成供调试用的可执行文件,可以在gdb中运行。由于文件中包含了调试信息因此运行效率很低,且文件也大不少。

这里可以用strip命令重新将文件中debug信息删除。这是会发现生成的文件甚至比正 常编译的输出更小了,这是因为strip把原先正常编译中的一些额外信息(如函数名之 类)也删除了。用法为 strip a.out

(6)gcc -s source_file.c

-s, 直接生成与运用strip同样效果的可执行文件(删除了所有符号信息)。 (7)gcc -O source_file.c

-O(大写的字母O),编译器对代码进行自动优化编译,输出效率更高的可执行文件。

-O 后面还可以跟上数字指定优化级别,如: gcc -O2 source_file.c

数字越大,越加优化。但是通常情况下,自动的东西都不是太聪明,太大的优化级别可能会使生成的文件产生一系列的bug。一般可选择2;3会有一定风险。 (8)gcc -Wall source_file.c

-W,在编译中开启一些额外的警告(warning)信息。 -Wall,将所有的警告信息全开。

(9)gcc source_file.c -L/path/to/lib -lxxx -I/path/to/include

-l, 指定所使用到的函数库,本例中链接器会尝试链接名为libxxx.a的函数库。 -L,指定函数库所在的文件夹,本例中链接器会尝试搜索/path/to/lib文件夹。

-I, 指定头文件所在的文件夹,本例中预编译器会尝试搜索/path/to/include文件夹。 4、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和特点?

(1)定义: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

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2)特点:专用性、可裁剪(资源有限)、可靠性、实时性、低功耗。 5、嵌入式系统硬件和软件有哪些部分组成?

(1)硬件:微处理器、外围电路和外设。 (2)软件:设备驱动接口(DDI)、实时操作系统(RTOS)、可编程应用接口(API)、应用程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3t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