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概论名词解释1

更新时间:2023-09-12 10: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考古学——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学中研究的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他们多埋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考古学的产生有长远的渊源,但到近代才发展成为一门科学。近代考古学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北宋以来的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才在中国出现。作为一门近代的科学,考古学有一套完整、严密的方法论。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2、考古学文化——考古学研究中的专门术语,用以表示考古遗址中(尤其是原始社会遗存中)所观察到的共同体。文化一词有着不同的含义,一般是指人类社会在科学、技术、艺术、教育、精神生活以及其他方面所达到的总成就,如中国文化、文化遗产等。但考古学中所讲的文化,有其特定的含义,专门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且具有共同的特征的一群遗存。例如在考古工作中,发现某几种特定类型的器物,经常地在一定地区的某一类型的居址或墓葬中共同出土,这样一群有着特定组合关系的遗存,即可以称为一种“文化”。由于他们总是共同存在于同一文化层或墓葬中,表明它们属于同一时代。一个文化不能由一种特征来划分,因为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找到类似的文化因素。只有许多特征的总合才能把一个文化和另一个文化划分开来。

3、田野考古学——田野考古学的名称是20世纪初正式提出来的,但当时的田野考古学主要是勘察地面上的遗迹和遗物,依靠地图进行调查。以后,世界各地的田野考古学转入以发掘为中心,并扩大调查的对象和范围,方法逐渐完善,技术快速进步。各种自然科学的手段相继被采用,许多机械设备被用作调查发掘的工具。利用航空照相和卫星照相、磁力探查和地抗力探查等方法以发现遗迹等。调查发掘的对象也由一般的居住址和墓葬等扩大到道路、桥梁、沟渠、运河、农田、都市、港口、窑群和矿场等各种大面积的遗址,从而使得考古工作者必须与各有关学科的专家协作,才能完成全面的、综合性的研究任务。考古学研究是一个整体,田野调查发掘和室内整理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能截然分割。但是,由于调查发掘工作有一套完整的方法论,而且还使用许多特殊的器材和设备,又要广泛采用自然科学的手段,这就使得田野考古学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把它作为考古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也是理所当然的。

4、地层学——考古学中的“地层”这一名称是从地质学借用的。在人类居住的地点,通常都会通过人类的各种活动,在原来天然形成的“生土”上堆积起一层“熟土”,其中往往夹杂人类无意或有意遗弃的各种器物及其残余,这种包含文化物遗物的熟土层,考古学上称为“文化层”。如果后一代的人类居住在同一地点,又会在已有的“文化层”上堆积另一“文化层”。如果有一段时间没有人类居住,就会堆积一层天然堆积物,如水流冲积的淤土、风吹来的沙层及草木朽烂的腐殖土。这种天然堆积层,考古学上称为“间歇层”。这就是考古学的地层学的基本原理。由于长期延续,文化层越堆越厚,层次越来越多。如果没有经过扰乱,上层的年代必然比下层年代晚。这样,文化层的堆积便构成了这一居住址的编年历史。人类的活动是复杂的,所以文化层的堆积情形也往往是十分复杂的。考古工作在发掘时,必须恪守地层学的原则,使用各种技术和手段,从错综复杂的层位关系中将居住址的历史井然有序地揭露出来,而不致发生错乱或颠倒。

5、考古类型学——也称为形态学或标型学,是研究考古遗存(包括遗迹和遗物)的外部形态和顺序的方法论。在近代科学中,生物学最早使用这种方法。1903年瑞典考古学家蒙特留斯在《东方和欧洲的古代文化诸时期》一书中专门总结并论述了类型学原理。20世纪30年代类型学理论传入中国。类型学最初是为了解决考古遗存的时代问题,也被用于各考古学文化的比较研究中,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各类文化因素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器物形态也常常随之改变。器物形态既具有历史阶段的稳定性,又具有明显的时代与文化特色。考古类型学依据器物形态特征以及变化研究其演变的规律,进而判定遗迹、遗物的相对年代,确定与区分不同的考古学文化。

6、年代学——考古学是“时间”的科学。因此,在整理从调查发掘中所得的各种资料时,最基本的一环,是要判断遗迹和遗物的年代。这便是考古学上的“年代学”。考古学的年代,可分为“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前者是指各种遗迹和遗物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后者是指它们的作成距今已有多少年,严格说来,两者属于不同的概念。断定相对年代,通常是依靠地层学和类型学的研究,这是考古学范围内的两种主要的断代法。此外,也可以利用某些自然科学的手段来断定相对年代。断定绝对年代的方法,在历史考古学的领域内,主要是依靠文献记载和年历学的研究。对于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考古学的绝对年代的断代,就不能不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自然科学的方法了。如放射性碳素断代、热释光断代、古地磁断代、钾-氩法断代、树木年轮断代等方法。总之,用各种自然科学手段测定年代的方法,为第四纪以来人类进化史的研究提供了年代依据,特别是为建立以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为主的史前考古学的年代体系奠定了基础。

7、考古动物学——对考古遗址里出土的动物遗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学科,亦称“骨骼考古学”或“动物考古学”。它是由考古学与古动物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与第四纪古动物学有密切的关系,但二者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第四纪古动物学侧重于动物本身进化发展的研究。考古动物学通过研究遗址里的动物遗存,揭示古代人们对食物的选择,狩猎和家禽饲养等方面的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的概况,以及居址周围的自然环境。

8.考古植物学——对考古遗址里出土的植物遗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学科。它是由考古学与植物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考古植物学与古植物学有关系,但是二者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古植物学侧重于植物的发生、发展和系统分类的研究,植物遗存不论是否采自与人类共存的遗址内的层位,都可作为研究的对象。而考古植物学是按照考古学的要求,对考古遗址里出土的、与古代人类活动有关系的植物遗存进行研究,揭示古代人们对植物食物的选择,栽培植物的起源,早期农业的出现等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的概况,以及居址周围的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

9.史前考古学——以文字记载以前时代的考古资料为研究对象,与以文献记载时代为研究对象的历史考古学相对,是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称史前学或史前史。史前考古学以史前人类的遗迹、遗物为基础,用考古学的方法来研究当时的文化面貌、经济形态、社会生活和分期断代,同时还有结合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和民族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来复原自然环境的变迁、人类体质的发展和社会组织的变化,并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上的应用,为分期断代提供更具体的论据。史前考古学的出现,突破宗教传说和文献记载的局限性,空前地延长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和古猿的分化以制造工具为标志,这是劳动的具体象征。史前人类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一直到文字出现,至少经历了二、三百万年的历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7m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