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操作系统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4-05-29 21: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计算机操作系统分章节复习题

注:1-简单 2-一般 3-较难 4-难

第一部分 操作系统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选择最确切的一个答案,将其代码填入括号中)

1、 操作系统是一种( )。 A、 应用软件 B、 系统软件 C、 通用软件 D、 工具软件

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 )。 A、程序和数据 B、处理器和内存 C、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 D、处理器、存储器和外围设备 答案-1:C 3、 下面关于计算机软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系统赖以工作的实体 B、它是指计算机的程序及文档 C、位于计算机系统的最外层 D、分为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两大类 答案-2:B 4、 财务软件是一种( )。 A、系统软件 B、接口软件 答案-2:C

C、应用软件

D、用户软件

5、 世界上第一个操作系统是( )。 A、分时系统 B、单道批处理系统 C、多道批处理系统D、实时系统 答案-1:B

6、 批处理操作系统提高了计算机的工作效率,但( )。 A、系统资源利用率不高 B、在作业执行时用户不能直接干预 C、系统吞吐量小 D、不具备并行性 答案-3:B 7、 引入多道程序的目的是( )。 A、为了充分利用主存储器 B、增强系统的交互能力 C、提高实时响应速度 D、充分利用CPU,减少CPU的等待时间 答案-3:D 8、 在多道程序设计的计算机系统中,CPU( )。 A、只能被一个程序占用 B、可以被多个程序同时占用 C、可以被多个程序交替占用 D、以上都不对 答案-2:C 9、 多道程序设计是指( )。

A、有多个程序同时进入CPU运行 C、程序段执行不是顺序的

B、有多个程序同时进入主存并行运行

D、同一个程序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进程

答案-3:B

10、 从总体上说,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可以( )单位时间的算题量,但对每一个算题,从算题开始到全部完成所需的时间比单道执行所需的时间可能要( )。

A、增加 减少 B、增加 延长 C、减少 延长 D、减少 减少 答案-4:B

11、允许多个用户以交互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 )。 A、分时系统 B、单道批处理系统 C、多道批处理系统 答案-2:A 12、下面关于操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批处理作业必须具有作业控制信息 B、分时系统不一定都具有人机交互功能

C、从响应时间的角度看,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差不多 D、由于采用了分时技术,用户可以独占计算机的资源 答案-3:A 13、操作系统是一组( )。

A、文件管理程序 B、中断处理程序 C、资源管理程序 D、设备管理程序 答案-1:C

14、现代操作系统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 和资源共享。 A、多道程序设计 B、 中断处理

C、程序的并发执行 D、 实现分时与实时处理 答案-1:C 15、 ( )不是操作系统关心的主要问题。 A、 管理计算机裸机

B、 设计、提供用户程序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界面 C、 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

D、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器 答案-2:D 16、( )没有多道程序设计的特点。 A、DOS B、UNIX C、WINDOWS 答案-2:A

D、OS/2

D、实时系统

17、下列四个操作系统中,是分时系统的为( )。 A、MS-DOS B、WINDOWS 98 C、UNIX D、OS/2系统 答案-1:C 18、在分时系统中,时间片一定,( ),响应时间越长。 A、内存越多 B、用户数越多 C、后备队列 D、用户数越少 答案-2:B

19、当处理器处于管态时,处理器可以执行的指令应该是( )。 A、非特权指令 B、仅限于特权指令 C、一切指令 D、访管指令 答案-3:C 20、当操作系统退出执行,让用户执行时,系统会( )。 A、继续保持管态 B、继续保持目态 C、从管态变为目态 答案-3:C

D、从目态变为管态

21、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 )。

A、CPU的利用率不高 B、失去了交互性 C、不具备并行性 D、以上都不是 答案-2:B

22、在下列性质中,哪一个不是分时系统的特征。( ) A、 交互性 B、 多路性 C、 成批性 D、 独占性 答案-2:C

23、实时操作系统追求的目标是( )。

A、高吞吐率 B、充分利用内存 C、 快速响应 D、 减少系统开销 答案-2:C 24、UNIX命令的一般格式是( )。

A、命令名 [选项] [参数] B、[选项] [参数] 命令名 C、[参数] [选项] 命令名 D、[命令名] [选项] [参数] 答案-2:A 25、以下( )项功能不是操作系统具备的主要功能。 A、内存管理 B、中断处理 C、文档编辑 D、CPU调度 答案-1:C

26、 用户在一次计算过程中,或者一次事物处理中,要求计算机完成所做的工作的集合,这是指( )。 A、进程 B、程序 C、作业 D、系统调用 答案-2:C 27、 操作系统程序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 A、 一个程序模块 B、分层结构 C、 层次模块化 D、子程序结构 答案-4:C

28、 操作系统负责为方便用户管理计算机系统的( )。 A、 程序 B、 文档资料 C、 资源 D、 进程 答案-1:C

29、 计算机在接受用户请求后处理数据以及在数据处理结束时,将结果送到终端显示器。例如,导弹控制系统应选择安装( );计算机订票系统应选择安装( )。

A、批处理操作系统 B、分时操作系统 C、实时操作系统 D、网络操作系统 E、分布式操作系统 答案-3:C,D

30、 CPU状态分为系统态和用户态,从用户态转换到系统态的唯一途径是( )。 A、运行进程修改程序状态字 B、中断屏蔽 C、系统调用 D、进程调度程序 答案-2:C 31、 系统调用的目的是( )。 A、请求系统服务 B、终止系统服务 答案-2:A

C、申请系统资源

D、释放系统资源

32、 系统调用是由操作系统提供的内部调用,它( )。 A、直接通过键盘交互方式使用 B、只能通过用户程序间接使用 C、是命令接口中的命令使用 D、与系统的命令一样

答案-2:B

33、 为用户分配主存空间,保护主存中的程序和数据不被破坏,提高主存空间的利用率的是( )。 A、处理器管理 B、存储器管理 C、文件管理 D、作业管理 答案-1:B

二、填空题

1、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方便用户、管理和控制计算机________的系统软件。

2、 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能充分发挥 与 并行工作的能力。

3、 操作系统目前有五大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 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 DOS是________的缩写。

6、 UNIX系统是 操作系统,DOS系统是 操作系统。

7、 计算机中的CPU的工作分为系统态和用户态两种,系统态运行 程序,用户态运行 程序。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操作系统?它的五大主要功能是什么?

2、解释以下术语:资源、多道程序设计、并发、分时、吞吐量。 3、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的区别是什么?

4、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多道程序设计的特点是什么? 5、如何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资源?

6、把下面左右两列词用线连起来,形成恰当的搭配。 ⑴ LINUX ⑴ C语言 ⑵ UNIX ⑵ 网络操作系统 ⑶ WINDOWS NT ⑶ 个人机操作系统 ⑷ DOS ⑷ 自由软件 答案:1-4,2-1,3-2,4-3

7、我们通常将操作系统分为哪几种类型?各自有什么特点?

第二部分 进程管理

一、选择题(选择最确切的一个答案,将其代码填入括号中)

1、 顺序程序和并发程序的执行相比,( )。

A、基本相同 B、 有点不同 C、并发程序执行总体上执行时间快 D、 顺序程序执行总体上执行时间快 答案-2:C 2、 在单一处理机上,将执行时间有重叠的几个程序称为( )。

A、顺序程序 B、 多道程序 C、并发程序 D、 并行程序 答案-3:D 3、 并发进程失去了封闭性是指( )。

A、多个相对独立的进程以各自的速度向前推进 B、并发进程的执行结果与速度无关

C、并发进程执行时,在不同时刻发生的错误 D、并发进程共享变量,其执行结果与速度有关 答案-4:D 4、 进程和程序的本质区别是( )。

A、存储在内存和外存 C、分时使用和独占使用计算机资源 B、顺序和非顺序执行机器指令 D、动态和静态特征

5、 进程控制块是描述进程状态和特性的数据结构,一个进程( )。

A、可以有多个进程控制块 B、可以和其他进程共用一个进程控制块 C、可以没有进程控制块 D、只能有唯一的进程控制块 答案:D 6、 在下列特性中,哪一个不是进程的特性( )。

A、异步性 B、并发性 C、静态性 D、动态性

7、 各进程向前推进的速度是不可预知的,体现出“走走停停”的特征,称为进程的( )。

A、动态性 B、并发性 C、调度性 D、异步性 8、 对于一个单CPU系统,允许若干进程同时执行,轮流占用CPU,称它们为( )。

A、顺序执行 B、同时执行 C、并行执行 D、并发执行 答案:D(容易) 9、 在单处理机系统中,处于运行状态的进程( )。

A、只有一个 B、 可以有多个

C、不能被挂起 D、 必须在执行完后才能被撤下 10、 下列进程状态的转换中,不正确的是( )。

A、就绪到运行 B、运行到就绪 C、就绪到阻塞

D、阻塞到就绪

11、 已经获得除( )以外的所有运行所需资源的进程处于就绪状态。

A、存储器 B、 打印机 C、CPU D、 磁盘空间 12、 一个进程被唤醒意味着( )。

A、该进程重新占有了CPU B、进程状态变为就绪 C、它的优先权变为最大 D、其PCB移至就绪队列的队首

13、 两个旅行社甲和乙为旅客到某航空公司订飞机票,形成互斥的资源是( )。 A、 飞机票 B、旅行社

C、航空公司 D、旅行社和航空公司 14、 与时间有关的错误是指( )。

A、与进程执行的时间长短有关 C、与进程被打断的时间有关 答案:C

B、与CPU的速度有关 D、与超时有关

15、 某进程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等待从磁盘上读入数据,此时该进程的状态是( )。

A、 从就绪变为运行 B、 从运行变为就绪 C、 从运行变为阻塞 D、 从阻塞变为就绪 16、 某进程所要求的一次打印输出结束后,其进程状态将从( )。

A、运行态到就绪态 B、运行态到等待态 C、等待态到就绪态 D、就绪态到等待态 答案:C(容易) 17、 原语是( ) 。

A、一条机器指令 B、 若干条机器指令组成 C、一条特定指令 D、 中途能打断的指令 答案:B(较难)

18、 操作系统中,可以并行工作的基本单位是( )[1],( )[1]也是系统核心调度及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它是由( )[2]组成的,它与程序的主要区别是( )[3]。

供选择的答案:

[1]: A、作业 B、函数 C、进程 D、过程 [2]: A、程序、数据和PCB B、程序、数据和标识符

C、程序、标识符和PCB D、数据、标识符和PCB [3]:A、程序有状态,而它没有 B、它有状态,而程序没有

C、程序可占用资源,而它不可 D、它可占用资源,而程序不可 19、 下列各项步骤中,哪一个不是创建进程所必须的步骤( )。 A、建立一个进程控制块PCB

B、由CPU调度程序为进程调度CPU C、为进程分配内存等必要的资源 D、将PCB链入进程就绪队列

20、 在操作系统中,对信号量S的P原语操作定义中,使进程进入相应等待队列等待的条件是( )。

A、S>0 B、S=0 C、S<0 D、S<>0 21、 进程就是可与其他程序共行执行的程序段的一次执行过程,它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

个基本单位。进程具有[1]、[2]、调度性、异步性和结构性5个基本特征。进程是一次执行过程,具有生命期体现了进程的[1]特征。进程由程序段、[3]、[4]组成,其中[4]是进程在系统中存在的唯一标识。 供选择的答案:

[1][2] A、动态性 B、静态性 C、共行性 D、并发性 E、可执行性 F、易用性 [3] A、过程 B、数据 C、进程标识符 D、函数 [4] A、FCB B、FIFO C、PCB D、JCB 22、 进程执行时的间断性,决定了进程可能具有多种状态。进程的基本状态有三种,在分时系统中,当一个进程拥有的时间片到时,则该进程即由[1]进入[2]。 如果出现因某种原因使得处理机空闲时,则需要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一进程,并将处理机分配给它,此时该进程进入[3],这个过程是由[4]来完成。

供选择的答案:

[1][2][3] A、就绪状态 B、静止状态 C、等待状态 D、执行状态

[4] A、进程控制程序 B、资源分配程序 C、进程调度程序 D、处理机分配程序 23、 为了描述进程的动态变化过程,采用了一个与进程相联系的( )系统,根据它而感知进程的存在。

A、进程状态字 B、 进程优先数 C、进程控制块 D、 进程起始地址

24、 进程调度的关键问题是选择合理的( ),并恰当地进行代码转换。

A、时间片间隔 B、调度算法 C、CPU速度 D、内存空间 25、 采用时间片轮转法进行进程调度是为了( )。

A、多个终端都能得到系统的及时响应 B、先来先服务

C、优先级较高的进程得到及时响应 D、需要CPU最短的进程先做 26、 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称为( )。

A、共享资源 B、临界区 C、临界资源 D、共享区 答案-1:C 27、 临界区是指( )。

A、并发进程中用于实现进程互斥的程序段 B、并发程序中用于实现进程同步的程序段 C、并发程序中用于实现进程通信的程序段 D、并发程序中与共享变量有关的程序段 答案-6:D 28、 进程是( )。

A、与程序等效的概念 B、 并发环境中程序的执行过程 C、一个系统软件 D、 存放在内存中的程序 答案:B

29、 进程具有并发性和( )两大重要属性。

A、动态性 B、 静态性 C、易用性 D、 封闭性

30、 操作系统在控制和管理进程过程中,涉及到( )这一重要数据结构,这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A、FCB B、FIFO C、FDT D、PCB

31、 从下列有关进程管理的叙述中,选出五条正确叙述。 A、 进程之间同步,主要源于进程之间的资源竞争,是指对多个相关进程在执行次序上的协调; B、 临界资源是指每次仅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

C、 信号量机制是一种有效的实现进程同步与互斥的工具。信号量只能由P-V操作来改变; D、 V操作是对信号量执行加1操作,意味着释放一个单位资源,加1后如果信号量的值小于等于零,则从等待队列中唤醒一个进程,现进程变为等待状态,否则现进程继续进行;

E、 消息通信、信箱通信都属于高级通信方式;

F、 死锁是指因相互竞争资源使得系统中有多个阻塞进程的情况;

G、 若系统中并发运行的进程和资源之间满足互斥使用、保持和等待、非剥夺性和循环等待,则可判定系统中发生了死锁;

H、 在对付死锁的策略中,解除死锁通常都是和检测死锁配套使用; I、 产生死锁的原因可归结为竞争资源和进程推进顺序不当;

J、 在死锁的解决方法中,由于避免死锁采用静态分配资源策略,所以对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32、 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在( )发生。 A、同一时刻 B、 同一时间间隔内 C、不同时刻 D、 不同时间间隔内

33、 引入多道程序技术后,处理机的利用率( )。 A、降低了 B、 有所改善 C、大大提高 D、 没有变化,只是程序的执行方便了 34、 在单一处理机上执行程序,多道程序的执行是在( )进行的。 A、同一时刻 B、 同一时间间隔内

C、某一固定时刻 D、 某一固定时间间隔内

35、 如果某一进程获得除CPU外的所有所需运行资源,经调度,分配给它CPU,该进程将进入( )。

A、就绪状态 B、运行状态 C、等待状态 D、活动状态 36、 如果某一进程在运行时,因某种原因暂停,此时将脱离运行状态,而进入( )。 A、自由状态 B、停止状态 C、等待状态 D、静止状态 37、 进程从运行状态变为等待状态的原因是( )。

A、输入或输出事件发生 B、时间片到

C、输入或输出事件完成 D、某个进程被唤醒 38、 在操作系统中同时存在多个进程,它们( )。

A、不能共享系统资源

B、不能调用同一段程序代码

C、可以共享允许共享的系统资源 D、可以共享所有的系统资源

39、 操作系统中有一组常称为特殊系统调用,它不能被系统中断,在操作系统中称为( )。

A、初始化程序 B、原语

C、子程序 D、控制模块 下类各项步骤中,( )不是创建进程所必需的。 A、建立一个进程控制块(PCB) B、由CPU调度程序为进程调度CPU C、为进程分配内存等必要的资源 D、将PCB链入进程就绪队列 答案:B(较难)

40、 进程间的基本关系为( )。

A、相互独立与相互制约 B、同步与互斥

C、并行执行与资源共享 D、 信息传递与信息缓冲 41、 进程间的同步与互斥,分别表示了各进程间的( )。

A、相互独立与相互制约 B、协调与竞争 C、不同状态 D、 动态性与独立性

42、 两个进程合作完成一个任务,在并发执行中,一个进程要等待其合作伙伴发来信息,或者建立

某个条件后再向前执行,这种关系是进程间的( )关系。

A、同步 B、互斥 C、竞争 D、合作 答案:A

43、 PV操作是( )。

A、两条低级进程通信原语 C、两条系统调用命令 答案-4:A

B、两组不同的机器指令 D、两条高级进程通信原语

44、 信号量S的初值为8,在S上执行了10次P操作,6次V操作后,S的值为( )。

A、10 B、8 C、6 D、4 45、 利用PV操作可以( )。 A、实现进程同步 B、检测死锁 答案-2:A

C、解除死锁

D、防止死锁

46、 系统出现死锁的原因是( )。

A、 计算机系统发生了重大故障 B、 有多个封锁的进程同时存在

C、 若干进程因竞争资源而无休止地等待着,不释放已占有的资源

D、 资源数大大少于进程数,或进程同时申请的资源数大大超过资源总数 47、 两个进程争夺同一个资源( )。

A、一定死锁 B、不一定死锁

C、不会死锁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8、 解决死锁的途径是( )。

A、立即关机排除故障 B、立即关机再重新开机

C、不要共享资源,增加独占资源

D、设计预防死锁方法,运行检测并恢复

49、 进程P1使用资源情况:申请资源S1,申请资源S2,释放资源S1;进程P2使用资源情况:申请资源S2,申请资源S1,释放资源S2,系统并发执行进程P1,P2,系统将( )。

A、必定产生死锁 B、 可能产生死锁

C、会产生死锁 D、 无法确定是否会产生死锁

50、 在进程通信中,使用信箱方式交换信息的是( )。

A、低级通信 B、高级通信 C、共享存储器通信 答案:B(普通) 51、 关于进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D、管道通信

A、进程包含了数据和运行其上的程序

B、同一个程序运行在不同的数据集合上时,构成了不同的进程

C、一个被创建了的进程,在它消亡之前,总是处于3种基本状态之一

D、若干个进程在单CPU系统中必须依次执行,即一个进程完成后,另一个进程才能开始工作。 答案:D(难)

52、 多道程序环境下,操作系统分配资源以( )为基本单位。

A、程序 B、指令 C、进程 D、作业 答案:C(较难)

二、是非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 × )1、多用户操作系统离开了多终端硬件支持,则无法使用。 ( × )2、具有多道功能的操作系统一定是多用户操作系统。

( √ )3、多用户操作系统在单一硬件终端硬件支持下仍然可以工作。 ( √ )4、多用户操作系统一定是具有多道功能的操作系统。 ( √ )5、进程的相对速度不能由自己来控制。 ( × )6、进程的并发执行是指同一时刻有两个以上的程序,它们的指令在同一个处理器上执行。 ( × )7、并发进程在访问共享资源时,不可能出现与时间有关的错误。 ( × )8、并发是并行的不同表述,其原理相同。

( √ )9、临界资源是指每次仅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 ( × )10、进程的互斥和同步是进程通信的基本内容。 ( × )11、进程的互斥和同步的相互制约一般不会同时发生。 ( × )12、进程的互斥和同步总是因相互制约而同时引起。

( √ )13、作业同步面向用户而进程同步面向计算机内部资源管理控制。 ( × )14、进程之间的同步,主要源于进程之间的资源竞争,是指对多个相关进程在执行次序上的协调。

( √ )15、P操作和V操作都是原语操作。 ( × )16、利用信号量的PV操作可以交换大量的信息。

( √ )17、信号量机制是一种有效的实现进程同步与互斥的工具。信号量只能由PV操作来改变。 ( × )18、V操作是对信号量执行加1操作,意味着释放一个单位资源,加1后如果信号量的值等于零,则从等待队列中唤醒一个进程,现进程变为等待状态,否则现进程继续进行。。

( × )19、死锁是指因相互竞争资源使得系统中有多个阻塞进程的情况。 ( √ )20、产生死锁的原因可归结为竞争资源和进程推进顺序不当。 ( √ )21、死锁是指两个或多个进程都处于互等状态而无法继续工作。 ( × )22、计算机的死锁俗称“死机”。

三、填空题

1、 进程的三个基本状态是 、 和 。

2、 程序的________执行是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为了更好地描述这一特征而引入了 ________这一概念。

3、 进程存在的标志是________。

4、 一个程序运行在不同的数据集上就构成了不同的 ,分别得到不同的结果。 5、 进程是一个 的实体,它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它因 而产生,因 而运行,因 而被阻塞(进入等待态),因 而被撤消。

6、 进程在运行过程中不断 ,但在某一时刻,进程当且仅当处于3种基本状态之一。 7、 进程的静态实体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部分组成。

8、 用于进程控制的原语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9、 进程被创建后,最初处于________状态,然后经________选中后进入________状态。 10、 进程在运行中申请资源得不到满足,则它从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态。 11、 处于等待态的进程,其外围设备工作结束,则它变成________态。 12、 进程从运行态变成就绪态,主要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

13、 有多个进程等待分配CPU时,系统按一定的________,从处于就绪态的进程中选择________个

进程,让它占有CPU,并把它的状态变成________态。

14、 进程的特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独立性,制约性和结构性。 15、 PCB的含义是________。

16、 操作系统依据________对进程控制和管理。

17、 进程创建工作主要完成的是创建进程控制块,并把它挂到________队列中。

18、 一个进程完成自己的任务后,操作系统则要收回该进程占有的________和撤消该进程的________。

19、 如果系统中有N个进程,则在就绪队列中进程的个数最多为________。 20、 操作系统中用于完成一些特定功能的、不可中断的过程称为________。 21、 用于控制进程的原语有创建原语、撤消原语、________和________。 22、 进程有两种基本队列:________和________。

23、 进程调度程序负责CPU的分配,它按照某种________,从________的进程中选择一个进程,将其________中的有关现场信息送入处理器相应的寄存器中,使它占有处理器运行。

24、 常用的进程调度算法有先来先服务、 和 。

25、 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是按照进程进入就绪列队的________来选择其占用的CPU,在进程调度时总是把CPU分配给就绪列队的________进程。

26、 时间片是指允许进程一次性占用处理器的________。时间片轮转算法常用于________操作系统。

27、 我们把一个进程让出CPU,由另一个进程占用CPU的过程称为________。 28、 当一个进程独占处理器顺序执行时,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

29、 并发进程执行时,执行结果与它执行的________有关;进程的并发执行会破坏________和________。

30、 我们把并发过程中与________有关的程序段称为临界区。

31、 对________的若干临界区必须互斥执行,而对________的临界区是不必互斥的。

32、 一次至多________个进程能够进入临界区,当有进程在临界区________时,其他想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必须________。

33、 任一个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必须在________时间内________临界区。

34、 每执行一次V操作,信号量的数值S加1。若________,则该进程继续执行;否则,从对应的________队列中移出一个进程并将________状态赋予该进程。

35、 利用信号量实现进程的________,应为临界区设置一个信号量MUTEX,其初值为1,表示该资源尚未使用,临界区应置于________和________原语之间。

36、 操作系统中信号量的值与________的使用情况有关,它的值仅能由________来改变。 37、 ________能够实现临界区的管理要求。

38、 PV操作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是对________进行操作。

39、 P操作信号的值________,若结果小于0,则该进程值为________状态。V操作将信号量的值________,若结果________,则释放一个等待信号量的进程。

40、 当并发进程存在竞争关系时必须________地使用资源;当并发进程存在协作关系时必须________。分别称为________和________。

41、 ________是指当有若干个进程都要使用某一共享资源时,任何时刻最多只允许________个进程去使用,其他要只用该资料的进程必须________,直到占用资源者________该资源。

42、 进程的同步是指并发进程之间的一种________关系,一个进程的执行依赖另一个进程的________,当一个进程没有得到它时应________,直到被________。

43、 进程的同步和互斥反映了进程间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

44、 用PV操作是实现________和________的有效工具,但若使用不当则不仅________而且会________。

45、 并发进程之间通过________交换的是少量的信息,这是一种________通信方式;而大量信息的传递要________来实现,这是一种________的通信方式,称为________。

46、 实际上,________是进程同步的一种特例。

47、 目前常用的高级通信方式有共享存储器、________、________等。 48、 形成死锁的起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 49、 避免死锁的一个著名的算法是________。

50、 死锁产生的四个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种。

51、 检测死锁后可采用剥夺进程占有的资源、________和________等办法来解除死锁。

52、 在实际使用中,为了操作系统的安全和可靠,往往采用死锁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混合策略,这样既可保证整个系统不出现死锁,又可以尽可能地提高资源利用率。

53、 通常,线程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现代操作系统中,资源的分配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而处理机的调度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一个进程可以有___________线程。

54、 利用优先级调度算法进行进程调度时,即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优先级高的进程,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和 。

四、简答题

1、 什么是进程?它与程序相比有哪些特征? 2、 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的调度原则是什么?

3、 在一个单CPU的多道程序设计系统中,若在某一时刻有N个进程同时存在,那么处于运行态、等待态和就绪态进程的最小和最大值分别可能是多少?

4、 为什么并发进程执行时可能会产生与时间有关的错误,如何避免? 5、 什么是PV操作,它有什么作用?

6、 假设PV操作用信号量管理某个共享资源,请问当S>0,S=0和S<0时,它们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7、 什么是死锁?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是什么?

8、 操作系统为什么要引入进程?进程与程序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现代计算机系统中程序并发执行和资源共享的需要,使得系统的工作情况变得非常复杂,而程序作为机器指令集合,这一静态概念已经不能如实反映程序并发执行过程的动态性,因此,引入进程的概念来描述程序的动态执行过程。这对于我们理解、描述和设计操作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进程定义为程序在并发环境中的执行过程,它与程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主要区别是:(1)程序是静态概念,是永久性软件资源;而进程是动态概念,是动态生亡的暂存性资源。(2)进程是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单位,能与其他进程并发执行,系统是以进程为单位分配CPU的;而程序则不能作为一个能独立运行单位。(3)程序和进程没有一一对应关系。一个程序在工作时可以由多个进程工作,一个进程在工作时至少对应有一个程序。(4)各个进程在并发执行时会产生制约关系,使各自推进的速度不可预测;而程序作为静态概念,不存在这种异步特征。

进程和程序关系类似生活中的炒菜与菜谱。菜谱相同,而各人炒出来的菜的味道却差别很大。原因是菜谱基本上是一种静态描述,它不可能把所有执行的动态过程中,涉及的时空、环境等因素一一用指令描述清楚。

9、如何理解进程的顺序性与并发性? 答:进程的顺序性与并发性: 1、顺序性

顺序性包括两层含义:(1)内部顺序性,对于一个进程来说,它的所有指令是按序执行的;(2)外部顺序性,对于多个进程来说,所有进程是依次执行的。

例如,假如有P1和P2两个进程,其活动分别为: P1活动:A1 A2 A3 A4 P2活动:B1 B2 B3 B4

顺序执行时,有如下两种情形: 情形1:A1 A2 A3 A4 B1 B2 B3 B4 情形2:B1 B2 B3 B4 A1 A2 A3 A4 2、并发性

并发性包括如下两层含义:(1)内部顺序性,对于一个进程来说,它的所有指令是按序执行的;(2)外部并发性,对于多个进程来说,所有进程是交叉执行的。

例如,对于上面P1和P2两个进程来说,并发执行有许多情形,如: 情形1:A1 B1 B2 A2 A3 B3 A4 B4 情形2:B1 B2 A1 A2 A3 B3 B4 A4

并发进程在其执行过程中,出现哪种交叉情形是不可预知的,这就是并发进程的不确定性,操作系统应当保证:无论出现何种交叉情形,每个进程运行的结果都应当是唯一的,正确的。

10、什么是进程的同步与互斥?

答:进程的同步与互斥是指进程在推进时的相互制约关系。在多道程序系统中,由于进程合作与资源共享,这种进程间的制约称为可能。我们把前者称为进程同步,后者称为进程互斥。

进程同步是进程间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时直接发生相互作用的关系。为进程之间的直接制约关系。在多道环境下,这种进程间在执行次序上的协调是必不可少的。同步进程之间的关系如同接力赛跑中的运动员,或生产流水线的每一道工序。

进程互斥是进程之间的间接制约关系。在多道系统中,每次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称为临界资源,进程互斥就是保证每次只有一个进程使用临界资源。互斥进程之间的关系如同汽车在交叉路口争用车道,篮球比赛中双方争抢篮板球。

11、什么叫原语?

答:在操作系统中,往往设计一些完成特定功能的、不可中断的过程,这些不可中断的过程称为原语。如P、V操作原语。

12、什么是线程?它与进程有什么关系?

答:线程是进程中执行运算的最小单位,即处理机调度的基本单位。它与进程的关系是:一个线程只能属于一个进程,而一个进程可以有多个线程;资源分配给进程,同一进程的所有线程共享该进程的所有资源;处理机分给线程,即真正在处理机上运行的是线程;线程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协作同步,不同进程的线程间要利用消息通信的办法实现同步。

特别注意的是:传统操作系统中的进程概念与现代操作系统中的进程概念不同——简单说,传统操作系统中进程具有分配资源、调度运行两大功能,而现代操作系统中进程只作为分配资源单位,线程才作为调度运行单位。

13、试以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说明进程同步问题的实质。

14、用PV操作实现进程间的同步与互斥应该注意什么?

答:用PV操作实现进程间的同步与互斥,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⑴ 对每一个共享资源都要设立信号量。互斥时对一个共享资源设立一个信号量;同步时对一个共享资源可能要设立两个或多个信号量,要视由几个进程来使用该共享变量而定;

⑵ 互斥时信号量的初值一般为1;同步时至少有一个信号量的初值大于等于1;

⑶ PV操作一定要成对调用。互斥时在临界区前后对同一信号量作PV操作;同步时则对不同的信号量作PV操作,PV操作的位置一定要正确。

⑷ 对互斥和同步混合问题,PV操作可能会嵌套,一般同步的PV操作在外,互斥的PV操作在内。

五、综合题

1、某系统的进程状态转换图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执行态 1 2 3 就绪态 4 等待态 ⑴ 引起各种状态转换的典型事件有哪些? ⑵ 当我们观察系统中某些进程时,能够看到某一进程产生的一次状态转换能引起另一个进程作一次状态转换。在什么情况下,当一个进程发生转换3时,能立即引起另一进程发生转换1?试说明是否会发生这些因果转换:2→1;3→2;4→1。

2、某分时系统的进程出现如下图所示的状态变化。

⑤ 运行 等待磁盘读文件 ③ 等待打印机输出结果 ② ⑥ ① 就绪进程队列 ④ 试问: ⑴ 你认为该系统采用的是何种进程调度算法?

⑵ 把图中所示的每一个状态变化的原因填写在下表中。

变 化 原 因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四个进程A、B、C、D都要读一个共享文件F,系统允许多个进程同时读文件F。但限制是进程A和进程C不能同时读文件F,进程B和进程D也不能同时读文件F。为了使这四个进程并发执行时能按系统要求使用文件,现用PV操作进行管理,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 如何定义信号量及初值;

⑵ 在下列的程序中填上适当的P、V操作,以保证它们能正确并发工作:

进程A 进程B 进程C 进程D ? ? ? ? [1] [3] [5] [7] read F read F read F read F [2] [4] [6] [8]

4、判断下面的同步问题的算法是否正确?若有错,请指出错误原因并予以改正。

⑴ 设A、B两进程共用一个缓冲区Q,A向Q写入信息,B则从Q读出信息,算法框图如图所示。

⑵ 设A、B为两个并发进程,它们共享一临界资源。其运行临界区的算法框图如图所示。

5、设有一台计算机,有两条I/O通道,分别接一台输入机和一台打印机。输入机把一批数据逐一输入到缓冲区B1中,加工处理后再搬到B2中,并在打印机上打印,请问:

⑴ 系统要设几个进程来完成这个任务?各自的工作是什么? ⑵ 这些进程间有什么样的相互制约关系? ⑶ 用P、V操作写出这些进程同步算法。

6、桌上有一空盘,允许存放一只水果。爸爸可向盘中放苹果,也可向盘中放橘子,儿子专等吃盘中的橘子,女儿专等吃盘中的苹果。规定当盘空时一次只能放一只水果供吃者取用,请用P,V原语实现爸爸、儿子、女儿三个并发进程的同步。

第三部分 作业管理

一、选择题(选择最确切的一个答案,将其代码填入括号中) 1、 操作系统作业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 A、作业调度与控制 B、作业提交 C、作业准备 D、编制程序 2、 在操作系统中,JCB是指( )。 A、作业控制块 B、进程控制块 C、文件控制块 D、程序控制块

3、 处于后备状态的作业存放在( )中。 A、外存 B、内存 C、A和B D、扩展内存

4、 作业调度程序从处于( )状态的队列中选取适当的作业调入主存运行。 A、执行 B、提交 C、完成 D、后备 5、 在批处理方式下,操作员把一批作业组织成( )向系统成批输入。 A、作业流 B、程序组 C、子程序 D、作业步 答案-2:A 6、 作业在系统中存在与否的唯一标志是( )。 A、源程序 B、作业说明书 C、作业控制块 D、目的程序 7、 操作系统中的作业管理是一种( )。 A、宏观的高级管理 B、宏观的低级管理 C、系统刚开始加电 D、初始化引导完成 8、 作业调度的关键在于( )。 A、选择恰当的进程管理程序 C、用户作业准备充分

B、选择恰当的作业调度算法 D、有一个较好的操作环境

9、 作业调度是( )。

A、从输入井中选取作业进入输入井 B、从读卡机中选取作业进入输入井 C、从主存中选取作业进程占有CPU

D、从等待设备的队列中选取一个作业进程

10、 按照作业到达的先后次序调度作业,排队等待时间最长的作业被优先调度,这是指( )调度算法。

A、先来先服务 C、定时轮转法 B、 最短作业优先 D、 优先数法

11、 通过直接命令方式提供用户作业的方式是( )。 A、联机作业方式 B、脱机作业方式 C、单独作业方式 D、连续作业方式

12、 操作系统内核与用户程序、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是( )。

A、 SHELL命令 B、 图形界面 C、 系统调用 D、 C语言函数

13、 为了使系统中各部分资源得到均衡使用,就必须选择对资源需求不同的作业进行合理搭配,这项工作是由( )完成的。

A、作业调度 B、中级调度 C、进程调度 D、内存调度 14、 用户在一次计算过程中,或者一次事物处理中,要求计算机完成所做的工作的集合,这是指

( )。

A、进程 B、程序 C、作业 D、系统调用 15、 作业调度又称为[1],它决定将那些在外存储器上的处于[2]状态的作业调入主机内存。

系统经作业调度程序选中一个或多个作业后,就为它们分配必要的内存、设备及软资源。然后控

制权就交给了[3],由[3]将它们变为一个或一组[4],并[5]。

供选择的答案:

[1]: A、高级调度 B、低级调度 C、中级调度 D、进程调度

[2]: A、就绪 B、阻塞 C、提交 D、后备 [3]: A、存储管理模块 B、处理机管理模块 C、文件管理模块 D、设备管理模块

[4]: A、指令 B、子程序 C、进程 D、程序段 [5]: A、把它们挂到就绪队列上 B、为它们分配处理机 C、把它们挂到后备队列上 D、为它们分配设备

16、 用户在自己的用户终端上连续键入组成作业的若干命令,无需等待一条命令是否执行完毕。所键入的命令形成了一道命令串,存储在一个系统缓冲区中,由操作系统自动地对这些命令逐步提取并解释进行,最后向用户提供处理结果。在这样的多用户、多作业、多命令串的系统中,前后台作业的执行调度( )。

A、完全由操作系统自动完成,无需用户干预 B、由用户干预完成

C、由系统和用户干预结合完成 D、全由用户完成

17、 在操作系统中,JCB是指( )。

A、作业控制块 B、进程控制块 C、文件控制块 D、程序控制块 18、 下列作业调度算法中,最短的作业平均周转时间是( )。 A、先来先服务法 B、短作业优先法 C、优先数法 D、时间片轮转法

19、 按照作业到达的先后次序调度作业,排队等待时间最长的作业被优先调度,这是指( )调度算法。

A、先来先服务法 B、短作业优先法 C、时间片轮转法 D、优先级法 答案-3:

20、 在进行作业调度时,要想兼顾作业等待时间和计算时间,应选取( )。 A、均衡调度算法 B、响应比高者优先算法

C、先来先服务算法 D、优先数调度算法

21、 在批处理系统中,周转时间是( )。

A、作业运行时间 B、作业等待时间和运行时间之和

C、作业的相对等待时间 D、作业被调度进入内存到运行完毕的时间 22、 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希望批处理控制方式下进入输入井的作业( )尽可能小。 A、等待装入主存时间 B、周转时间 C、执行时间 D、平均周转时间 23、 作业调度算法提到的响应比是指( )。 A、作业计算时间与周转时间之比 B、作业周转时间与计算时间之比

C、系统调度时间与作业等待时间之比 D、作业等待时间与系统调度时间之比 答案-2:B

24、 为了对紧急进程或重要进程进行调度,调度算法应采用( )。 A、先来先服务法 B、优先级法

C、短作业优先法 D、时间片轮转法 25、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是为了( )。 A、多个终端都能得到系统的及时响应 C、优先级高的进程先使用CPU 答案-4:A

B、先来先服务

D、紧急事件优先使用CPU

26、 ( )优先数是在创建进程时确定的,确定之后在整个进程运行期间不再改变。 A、先来先服务 B、静态 C、动态 D、短作业 答案-3:B 27、 在操作系统中,作业处于( )时,已处于进程的管理之下。 A、后备 B、阻塞 C、执行 D、完成 28、 操作系统中,( )负责对进程进行调度。 A、处理机管理 B、作业管理

C、高级调度管理 D、存储和设备管理

29、 有三个作业同时到达,J1,J2,J3的执行时间分别为T1,T2,T3,且T1

A、T1+T2+T3 B、(T1+T2+T3)/3 C、T1+2×T2/3+T3/3 D、T1/3+2×T2/3+T3 答案-3:C 30、 一个作业8:00到达系统,估计运行时间为1小时,若10:00开始执行该作业,其响应比是( )。

A、0.5 B、1 C、2 D、3 答案-2:D

二、是非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 )1、一个作业或任务在运行,可以对应多个进程执行。 ( )2、作业一旦被作业调度程序选中,即占有了CPU。

( )3、设有3个作业J1,J2,J3,其运行时间分别是1,2,3小时。假设这些作业同时到达,并在一台处理机上按单道运行,采用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则平均周转时间由小到大的执行序列是J1,J2,J3。

( )4、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是一种微观的低级管理。

( )5、确定作业调度算法时应主要考虑系统资源的均衡使用,使I/O繁忙作业和CPU繁忙作业

搭配运行。

( )6、一个作业由若干个作业步组成,在多道程序设计的系统中这些作业步可以并发执行。 ( )7、通用操作系统中,通常把终端作业称为后台作业,批处理作业称为前台作业。 ( )8、作业控制语言是供用户编写程序以实现某项计算任务的语言。 ( )9、交互式作业不存在作业调度问题。

( )10、作业调度与进程调度相互配合才能实现多道作业的并发执行。

三、填空题

1、 作业的输入方式主要有三种: 、 和 。 2、 作业从进入系统到最后完成,可能要经历三级调度: 、 和 。

3、 作业的状态分为四种: 、 、 和完成。 4、 作业调度完成作业状态从 态到 态的转化。

5、 从计算机系统的角度看,作业由 、 和 三部分组成。 6、 在分时批处理系统中,如果有终端作业和批处理作业混合同时执行,则 应优先占有处理机。

7、 操作系统中用以表征“作业”的数据结构是 。

8、 某作业的提交时间为10:30,需要运行的时间为1小时,假设11:00开始调度,它的响应比是 。

9、 在响应比最高者优先的作业调度算法中,当各个作业等待时间相同时, 的作业将得到优先调度;当各个作业要求运行的时间相同时, 的作业得到优先调度。

10、 设有一组作业,它们的提交时间及运行时间如下所示。

作业号 1 2 3 4 提交时间(分钟) 运行时间(分钟) 9:00 60 9:40 30 9:50 10 10:10 5 在单道方式下,采用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作业的执行顺序是 。

四、简答题

1、 多道程序设计系统中,评价作业调度算法好坏的准则是什么? 2、 为什么响应比高者优先调度算法对大作业和小作业都有利? 3、 作业调度的功能有哪些?

4、 现有两道作业同时执行,一道以计算为主,另一道以输入输出为主,你将怎样赋予作业进程占有处理机的优先级?为什么?

五、综合题

1、设有三个批作业JOB1、JOB2、JOB3,其到达时间、处理时间及完成时间如下:

作业 作业到达时间(时) 开始处理时间(时) 处理完成时间(时) JOB1 15 18 22 JOB2 18 21 23 JOB3 17 19 21

试计算:

(1)各个作业的周转时间;

(2)所有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

2、假定在单CPU条件下有下列要执行的作业:

作业号 1 2 3 运行时间 10 4 3 优先级 2 3 5

作业到来的时间是按作业编号顺序进行的(即后面作业依次比前一个作业迟到一个时间单位)。 (1)用一个执行时间图描述在采用非抢占式优先级算法时执行这些作业的情况。

(2)对于上述算法,各个作业的周转时间是多少?平均周转时间是多少?

(3)对于上述算法,各个作业的带权周转时间是多少?平均带权周转时间是多少?

3、现有3个批处理作业,第一个作业10:00到达,需要执行2小时;第二个作业在10:10到达,需要执行1小时;第三个作业在10:25到达,需要执行25分钟。分别采取如下3种作业调度算法:

调度算法1:

作业号 1 2 3 到达时间 10:00 10:10 10:25 开始执行时间 10:00 12:00 13:00 执行结束时间 12:00 13:00 13:25 调度算法2:

作业号 1 2 3 到达时间 10:00 10:10 10:25 开始执行时间 11:50 10:50 10:25 执行结束时间 13:50 11:50 10:50 调度算法3:

作业号 1 2 3 到达时间 10:00 10:10 10:25 开始执行时间 10:00 12:25 12:00 执行结束时间 12:00 13:25 12:25 ⑴ 计算各调度算法下的作业平均周转时间。

⑵ 调度算法1,3分别采用的是什么作业调度算法?

4、设有一组作业,它们的提交时间及运行时间如下所示:

作业号 1 2 3 提交时间 8:00 8:40 8:50 运行时间(分钟) 70 30 10 4 9:10 5 试问在单CPU方式下,采用响应比高者优先调度算法,作业的执行顺序是什么?

5、在单CPU环境下,设有4道作业,它们的提交时间及执行时间(单位:小时)如下:

作业号 1 2 3 4 提交时间 10.0 10.2 10.4 10.5 运行时间(分钟) 2.0 1.0 0.5 0.3 试计算采用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FCFS)和最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SJF)时的平均周转时间和平

均带权周转时间,并指出它们的调度顺序。

第四部分 存储管理

一、选择题(选择最确切的一个答案,将其代码填入括号中) 1、 把逻辑地址转变为内存的物理地址的过程称做( )。

A、编译 B、连接 C、运行 D、重定位 2、 可重定位内存分区分配目的为( )。

A、解决碎片问题 B、便于多作业共享内存 C、回收空白区方便 D、摆脱用户干预 3、 没有下列设备计算机无法工作( )。

A、软盘 B、硬盘 C、内存 D、打印机

4、 存储管理的目的是( )。

A、方便用户 B、提高内存利用率 C、方便用户和提高内存利用率 D、增加内存实际容量

5、 外存(如磁盘)上存放的程序和数据( )。

A、可由CPU直接访问 B、必须在CPU访问之前移入内存 C、是必须由文件系统管理的 D、必须由进程调度程序管理 6、 当程序经过编译或者汇编以后,形成了一种由机器指令组成的集合,被称为( )。

A、源程序 B、目标程序 C、可执行程序 D、非执行程序 7、 可由CPU调用执行的程序所对应的地址空间为( )。

A、符号名空间 B、虚拟地址空间 C、相对地址空间 D、物理地址空间 8、 提高主存的利用率主要通过( )实现。

A、主存分配 B、主存保护 C、主存扩充 答案-2:A 9、 为了实现存储保护,对共享区域中的信息( )。

A、既不可读,也不可写 B、只可读,不可写 C、既可读,又可写 D、能执行,可修改

D、地址转换

答案-2:B

10、 动态重定位是在作业的( )过程中进行的。

A、执行 B、编译 C、装入 D、修改 答案-2:A

11、 存储分配解决多道作业[1]划分问题。为了实现静态和动态存储分配,需采用地址重定位,即把[2]变成[3],静态重定位由[4]实现,动态重定位由[5]实现。

供选择的答案:

[1]:A、地址空间 B、符号名空间 C、主存空间 D、虚存空间 [2]、[3]: A、页面地址 B、段地址 C、逻辑地址 D、物理地址 E、外存地址 F、设备地址

[4]、[5]: A、硬件地址变换机构 B、执行程序 C、汇编程序 D、连接装入程序 E、调试程序 F、编译程序 G、解释程序

12、 经过( ),目标程序可以不经过任何改动而装入物理内存单元。

A、静态重定位 B、动态重定位 C、编译或汇编 D、存储扩充

13、 在存储管理中,为实现地址映射,硬件应提供两个寄存器,一个是基址寄存器,另一个是(A、控制寄存器 B、程序状态寄存器 C、限长寄存器 D、通用寄存器 14、 分区管理中进行分区的是主存的( )。 A、系统区域 B、用户区域 C、程序区域 D、整个区域

答案-2:B

15、 分区管理要求对每一个作业都分配( )的内存单元。

A、地址连续 B、若干地址不连续 C、若干连续的帧 D、若干不连续的帧 答案-2:A 16、 固定分区中各分区的大小是( )。

A、相同的 B、相同或者不同,但预先固定 C、根据作业要求确定 D、随作业个数而定 17、 ( )存储管理支持多道程序设计,算法简单,但存储碎片多。 A、段式 B、页式 C、固定分区 D、段页式 18、 可变分区管理方式按作业需求量分配主存分区,所以( )。

A、分区的长度是固定的 B、分区的个数是确定的

C、分区的长度和个数都是确定的

D、分区的长度不是预先固定的,分区的个数也不是确定的 19、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采用的地址转换公式是( )。

A、绝对地址=界限寄存器值+逻辑地址 B、绝对地址=下限寄存器值+逻辑地址 C、绝对地址=基址寄存器值+逻辑地址 D、绝对地址=块号×块长+页内地址

20、 下列( )存储管理方式能使存储碎片尽可能少,而且使内存利用率较高

A、固定分区 B、可变分区 C、分页管理 D、段页式管理 答案-3:C???? 21、 处理器有32位地址,则它的虚拟地址空间为( )字节。

A、2GB B、4GB C、100KB D、640KB

22、 虚拟存储技术是( )。

A、补充内存物理空间的技术 B、补充相对地址空间的技术 C、扩充外存空间的技术 D、扩充输入输出缓冲区的技术 23、 虚拟内存的容量受( )的限制。

A、物理内存的大小 B、用户地址空间的大小 C、数据存放的实际地址 D、计算机地址字长 24、 虚拟存储技术与( )不能配合使用。

A、分区管理 B、动态分页管理 C、段式管理 D、段页式管理 25、 操作系统对已在主存中的作业根据需要改变存放位置,称为( )。

A、覆盖技术 B、交换技术 C、移动技术 D、虚拟技术

26、 ( )是指将作业不需要或暂时不需要的部分移到外存,让出内存空间以调入其他所需数据。 A、覆盖技术 B、交换技术 C、虚拟技术 D、物理扩充 27、 最容易形成很多小碎片的可变分区算法是( )。

A、首次适应算法 B、最佳适应算法 C、最坏适应算法 D、以上都不是 答案-3:B

28、 在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若所需页面不在内存中,则会引起( )。

A、输入输出中断 B、时钟中断 C、越界中断 D、缺页中断

29、 以下存储管理技术中,支持虚拟存储器的技术是( )。

A、动态分区法 B、可重定位分区法 C、请求分页技术 D、对换技术

30、 在页式存储管理中,将每个作业的[1]分成大小相等的页,将[2]分块,页和块的大小相等,通过页表进行管理。页表包括页号和块号两项,它们一一对应。页表中还包括[3]、[4]以及外存地址(标识页面在外存的相应位置)等信息。

在动态地址转换过程中,根据页号查找页表,由[3]可知,该页是否已在主存。如不在,则产生[5]以装入所需的页。

供选择的答案:

[1][2]: A、符号名空间 B、内存空间 C、辅存空间 D、地址空间 [3][4]: A、改变位 B、状态位 C、页长 D、页内位移量 [5]: A、动态链接 B、缺页中断 C、页面置换 D、页面更新

31、 在请求分页系统中,LRU算法是指( )。

A、最早进入内存的页先淘汰

B、近期最长时间以来没被访问的页先淘汰 C、近期被访问次数最少的页先淘汰 D、以后再也不用的页先淘汰

32、 请求分页存储管理中,若把页面尺寸增加一倍,在程序顺序执行时,则一般缺页中断次数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33、 在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整个系统的页表个数是( )个。

A、1 B、2 C、3 D、和装入主存的作业个数相同 34、 在分段管理中,( )。

A、以段为单位分配,每段是一个连续存储区 B、段与段之间必定不连续

C、段与段之间必定连续 D、每段是等长的

35、 ( )存储管理方式提供一维地址结构。

A、固定分区 B、分段

C、分页 D、分段和段页式 36、 分段管理提供( )维的地址结构。

A、1 B、2 C、3 D、4

37、 ( )实现了两种存储方式的优势互补。

A、请求分页管理 B、可变式分区管理 C、段式管理 D、段页式管理

38、 段页式存储管理汲取了页式管理和段式管理的长处,其实现原理结合了页式和段式管理的基本思想,即( )。

A、用分段方法来分配和管理物理存储空间,用分页方法来管理用户地址空间。 B、用分段方法来分配和管理用户地址空间,用分页方法来管理物理存储空间。 C、用分段方法来分配和管理主存空间,用分页方法来管理辅存空间。 D、用分段方法来分配和管理辅存空间,用分页方法来管理主存空间。 答案-3:B

39、 段页存储管理中,系统中( )。

A、每个作业一个段表,一个页表

B、每个作业的每个段一个段表一个页表 C、每个作业一个页表,每个段一个段表 D、每个作业一个段表,每个段一个页表 答案-3:D

40、 在段页式管理中,每取一次数据,要访问( )次内存。

A、1 B、2 C、3 D、4

41、 从下列有关存储管理的叙述中,选出四条正确叙述。( )

A、在页式存储管理方案中,为了提高内存的利用效率,允许同时使用不同大小的页面; B、在虚拟存储方式下,程序员编制程序时不必考虑主存的容量,但系统的吞吐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主存储器的容量;

C、固定分区式管理是针对单道系统的内存管理方案;

D、可重定位分区管理可以对作业分配不连续的内存单元;

E、利用交换技术扩充内存时,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减少信息交换量、降低交换所用的时间;

F、在现代操作系统中,不允许用户干预内存的分配;

G、采用动态重定位技术的系统,目标程序可以不经任何改动,而装入物理内存;

H、页式存储管理中,一个作业可以占用不连续的内存空间,而段式存储管理,一个作业则是占用连续的内存空间。

42、 碎片是指( )。

A、存储分配完后所剩的空闲区 B、没有被使用的存储区 C、不能被使用的存储区

D、未被使用,而又暂时不能使用的存储区

43、 碎片现象的存在使得( )。

A、内存空间利用率降低 B、内存空间利用率提高 C、内存空间利用率得以改善 D、内存空间利用率不影响 44、 系统抖动是指( )。

A、使用机器时,千万屏幕闪烁的现象

B、刚被调出的页面又立刻被调入所形成的频繁调入调出现象 C、系统盘不净,千万系统不稳定的现象

D、由于内存分配不当,偶然造成内存不够的现象

45、 在( )中,不可能产生系统抖动的现象。

A、固定分区管理 B、请求页式管理

C、段式管理 D、机器中不存在病毒时

46、 在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若所需页面不在内存中,则会引起( )

A、输入输出中断 B、处理器中断 C、越界中断 D、缺页中断

二、是非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 )1、在现代操作系统中,不允许用户干预内存的分配。 ( )2、虚地址即程序执行时所要访问的内存地址。

( )3、固定分区存储管理的各分区的大小可变化,这种管理方式不适合多道程序设计系统。 ( )4、可变分区存储器可以对作业分配不连续的内存单元。

( )5、采用动态重定位技术的系统,目标程序可以不经任何改动而装入物理内存。 ( )6、动态存储分配时,要靠硬件地址变换机构实现重定位。

( )7、虚拟存储器实际上是一种设计技巧,使主存物理容量得到扩大。

( )8、利用对换技术扩充内存时,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减少信息交换量,降低交换所用的时间。

( )9、虚拟存储方式下,程序员编写程序时,不必考虑主存的容量,但系统的吞吐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主存储器的容量。

( )10、虚拟存储空间实际上就是辅存空间。

( )11、在虚拟存储系统中,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巨大的存储空间。因此,用户地址空间的大小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 )12、在请求分页存储管理中,LRU置换策略总是优于FIFO策略。 ( )13、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不利于共享和保护。

( )14、页式存储管理中,为了提高内存的利用效率,允许同时使用不同大小的页面。

( )15、页式存储管理中,一个作业可以占用不连续的内存空间,而段式存储管理中,一个作业则是占用连续的内存空间。

三、填空题 1、 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器可以分成两类: 和 ,其中前者可被CPU直接访问。

2、 防止系统区被破坏的内存保护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 和 。 3、 用户程序使用的地址称为 地址;程序执行时CPU按照 地址访问主存。 4、 将程序中的逻辑地址转换为绝对地址,这种地址转换工作称为 。

5、 可变分区管理方式常用的主存分配算法有: , 和 三种。 6、 使用首次适应分配算法,可以把空闲区按地址 的顺序登记在空闲区表中,这样就有利于大作业的装入。

7、 最佳适应分配算法可按作业要求从所有的空闲区中挑选一个能满足作业要求的 空闲区,以保证不去分割更大的空闲区。

8、 采用最坏适应分配算法,空闲区表中的第一个登记项所对应的空闲区的大小总是 的。 9、 操作系统对已在贮存中的作业根据需要改变存放的位置,称为 。 10、 存储管理中常用 方式来摆脱主存容量的限制。

11、 常用的内存管理方法有固定分区方式、 、页式、 和 。

12、 重定位分为两种: 和 。前者是在作业装入时进行的,后者是在作业 过程中进行的。

13、 动态存储分配时,要靠硬件地址变换机构实现 。

14、 固定分区采用 重定位方式进行地址转换,可变分区采用 重定位方式进行地址转换。

15、 在页式管理中,页式虚地址与内存物理地址的映射是由 和 完成的。

16、 页式存储管理把主存分成大小相等的 ,把逻辑地址分成 ,并且两者的大小必须 。

17、 在请求页式管理中,当发现所需的页不在 时,产生 中断信号。 18、 常用的页面调度算法中,总是淘汰最近最先进入主存的那一页,称为 调度算法;最近最少使用调度算法选择最近一段时间里 的页面调出。

19、 置换算法是在内存中没有 时被调用的,它的目的是选出一个被 的页面。如果内存中有足够的 存放所调入的页,则不必使用 。

20、 一个好的页面调度算法应该避免和减少 现象的发生。

21、 在页式管理中,页表的作用是实现从 到 的地址映射,存储页表的作用是 。

22、 段式管理中,以段为单位 ,每段分配一个 区域。由于各段长度 ,所以这些存储区的大小不一,而且同一进程的各段之间不要求 。

23、 在段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面向 的地址空间是段式划分,面向 的地址空间是页式划分。

24、 段页式存储管理方式对用户作业分成 ,对主存空间分成 ,兼顾了段式和页式的优点。

25、 在多道程序环境中,用户程序的相对地址与装入内存后的实际物理地址不同,把相对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这是操作系统的 功能。

26、 用户编写的程序与实际使用的物理设备无关,而由操作系统负责地址的重定位,我们称之为 。

27、 虚拟存储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部分装入、离散分配和 。 28、 在页式管理中,页式虚地址与内存物理地址的映射是由 和 完成的。

29、 请求页式管理中,页表中状态位的作用是 ,改变位的作用是 。 30、 分页式存储管理器的逻辑地址分成两部分: 和 。其中前者确定了主存的分

块个数,后者确定了各块的大小。假定逻辑地址的前一部分为5位,后一部分为10位,则块的个数为 ,块的大小为 。

31、 某分页式虚拟存储系统中,主存容量为1M,被分成256块(0~255)。一个作业的地址空间占4也,页号为0~3,被分配到主存的第2,3,1,5块,那么:

⑴ 主存地址应该用 位二进制表示。

⑵ 作业每一页的长度为 ;逻辑地址中的页内地址应占用 位。

⑶ 上述逻辑页号分配到主存块中的起始地址分别为:0: ,1: ,2: ,3: 。

四、简答题

1、 计算机存储管理应实现哪些功能?

2、 什么是重定位?重定位的方式有哪两种》比较他们的不同。 3、 简述固定分区和可变分区在管理方式上的区别。

4、 页式存储管理中页面的大小是根据什么决定的?页表的长度有是根据什么决定的? 5、 段式和页式存储管理的地址结构相似,它们有什么实质性差异? 6、 简述请求页式存储管理的优缺点。

7、 虚拟存储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虚拟存储器的容量主要受到什么限制?

8、 一个由3个页面(页号为0、1、2),每页有2048个字节组成的程序,假定在某时刻调入8个物理块的内存,其页面的页号和物理块号的对照表如下: 逻辑页号 主存块号 0 4 1 2 7 1 请根据页表,计算下列给出的逻辑地址对应的绝对地址。 (1)100 (2)2617 (3)5196

五、综合题

1、某段表内容如下: 段号 0 1 2 3 段首地址 120K 760K 480K 370K 段长度 40K 30K 20K 20K 一逻辑地址为(2,154)的实际物理地址是多少?

2、某分页系统的逻辑地址为16位,其中高6位为页号,低10位为页内地址。请问:

⑴ 这样的地址结构一页有多少字节?逻辑地址可有多少页?一个作业最大的使用空间是多少? ⑵ 逻辑地址2318,4096,850对应的页号、页内地址分别是多少?

3、某虚拟存储器的用户编程空间共32个页面,每页为1KB,内存为16KB。假定某时刻一用户页表中已调入内存的页面的页号和物理块号的对照表如下: 页号 0 1 2 3 物理块号 3 7 11 8 则逻辑地址0A5C(H)所对应的物理地址是什么?要求:写出主要计算过程。

4、在一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逻辑地址长度为16位,页面大小为4096字节,现有一逻辑地址为2F6A(H),且第0,1,2页依次存放在物理块5,10,11中,问相应的物理地址为多少?

5、在一个请求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一个作业的页面走向为4,3,2,1,4,3,5,4,3,2,1,5,当分配给该作业的物理块数分别为3,4时,试计算采用下述页面淘汰算法时的缺页率(假设开始执行时主存中没有页面),并比较所得结果。

⑴ 先进先出(FIFO)淘汰算法

⑵ 最近最久未使用(LRU)淘汰算法

6、对于如下的页面访问序列:

C、缓冲技术 答案-1:C

D、虚存技术

12、 一个含有6个盘片的双面硬盘,盘片每面有100条磁道,则该硬盘的柱面数为( )。

A、12 B、250 C、100 D、1 200 答案-2:C 13、 如果I/O设备与存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不经过CPU来完成,这种数据交换方式是( )。

A、程序查询 B、中断方式 C、DMA方式 D、无条件存取方式 14、 设备独立性是指( )。

A、设备具有独立执行I/O功能的一种特性

B、设备驱动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的一种特性 C、能独立实现设备共享的一种特性

D、用户程序使用的设备与实际使用哪台设备无关的一种特性。 答案-3:D 15、 磁盘是共享设备,因此每个时刻与它交换信息的进程( )。

A、至少有任意多个 B、限定几个 C、至少有一个 D、最多一个 16、 SPOOLing技术利用于( )。

A、外设概念 B、虚拟设备概念 C、磁带概念 D、存储概念 17、 SPOOLing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 )分配。

A、独占 B、共享 C、虚拟 D、物理 答案-2:C

18、 通道是一种( )。

A、I/O端口 C、数据通道 C、I/O专用处理机 D、软件工具 答案-2:C

19、 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功能扩充,把原来独立的设备改造成为能为若干用户共享的设备,这种设备称为( )。

A、存储设备 B、系统设备 C、用户设备 D、虚拟设备 答案-2:D

20、 下列有关通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通道是处理输入、输出的软件

B、所有外围设备的启动工作都由设备管理负责处理 C、来自通道的I/O中断事件由设备管理负责处理 D、编制好的通道程序是存放在主存中的 答案-3:A 21、 CPU启动通道后,设备的控制工作由( )。

A、CPU执行程序来控制

B、CPU执行通道程序来控制

C、通道执行预先编好的通道程序来控制 D、通道执行用户程序来控制 答案-2:C

22、 采用SPOOLING技术的目的是( )。

A、提高独占设备的利用率 B、提高主机效率

C、减轻用户编程负担 D、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

23、 假脱机技术一般不适用于( )。

A、分时系统 B、多道批处理系统 C、网络操作系统 D、多处理机系统 24、 在操作系统中,用户在使用I/O设备时,通常采用( )。

A、物理设备名 B、逻辑设备名 C、虚拟设备名 D、设备牌号 25、 虚拟设备是指( )

A、允许用户使用比系统中具有的物理设备更多的设备 B、允许用户以标准化方式来使用物理设备 C、用共享设备模拟独占设备

D、允许用户程序不必全部装入主存便可以使用系统中的设备 答案-2:C

26、 利用虚拟设备达到输入输出要求的技术是( )。

A、利用外存作为缓冲,将作业与外存交换信息和外存与物理设备交换信息两者独立起来,并使它们并行工作的过程。

B、把I/O要求交给多个物理设备分散完成的过程

C、把I/O信息先放在外存,然后由一台物理设备分批完成I/O要求的过程 D、把共享设备改为某作业的独占设备,集中完成I/O要求的过程

27、 下列I/O控制方式中没有在WINDOWS 98系统中使用的是( )。

A、程序直接控制方式 B、中断方式 C、DMA方式 D、通道方式

二、是非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 )1、一个物理硬盘可以分成多个逻辑硬盘分区进行面向用户文件系统的管理。 ( )2、常用的缓冲技术是解决慢速设备与快速CPU处理之间协调工作。 ( )3、DMA方式可以完全脱离CPU直接与内存进行交换数据。 ( )4、文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按名存取”,所以从磁盘读取数据的工作是由文件系统来完成的。

( )5、只有引入通道后,CPU计算与I/O操作才能并行执行。

( )6、SPOOLing系统实现设备管理的虚拟技术,即:将独占设备改造为共享设备。它由专门负责I/O的常驻内存的进程以及输入、输出井组成。

( )7、用户程序应与实际使用的物理设备无关,这种特性就称做与设备无关性。

( )利用共享分配技术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使得打印机之类的独占设备成为可共享的、快速I/O设备。

( )8、一个进程在执行过程中可以被中断事件打断,当相应的中断处理完成后,就一定恢复该进程被中断时的现场,使它继续执行。

( )9、中断处理一般分为中断响应和中断处理两个步骤,前者由软件实施,后者由硬件实施。 ( )10、磁盘上同一柱面上存储的信息是连续的。

( )11、为了实现与设备无关性,系统中必须具有一张联系逻辑设备与物理设备名的映像表。 ( )12、在设备I/O中引入缓冲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节省内存。 三、填空题

1、 在一般操作系统中,设备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 、 、 和 。

2、 SP00LING技术的中文译名 ,它是关于慢速字符设备如何与计算机主机交换信息的一种技术,通常叫做“假脱机技术”。

3、 在设备管理中,为了克服独占设备速度较慢、降低设备资源利用率的缺点,引入了 ,即用共享设备模拟独占设备。

4、 按资源分配,设备类型分为以下三类:独占设备、 和 。

5、 从资源分配的角度看,可以把设备分为独占设备和共享设备。打印机属于 设备,而磁盘属于 设备。

6、 虚拟设备是通过 技术把 设备变成能为若干用户 的设备。

7、 通道是一个独立于 的专管 的处理机,它控制 与内存之间的信息

交换。

8、 常用的设备分配技术有 、 和虚拟分配技术三种。 9、 缓冲区的设置可分为 、 、 和 。

10、 用户编写的程序与实际使用的物理设备无关,而由操作系统负责地址的重定位,我们称之为 。

11、 常用的I/O控制方式有程序直接控制方式、中断方式、 和 。

12、 执行一次磁盘信息传输操作所花的时间有三部分: 、 和 。

四、问答题

1、 以一台打印机为例,简述SPOOLING技术工作原理。

2、 设备驱动程序是什么?为什么要有设备驱动程序,用户进程怎样使用驱动程序? 3、 什么是独占设备?什么是共享设备?两者在分配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4、 简述I/O中断在设备管理中的作用。 5、 有几种I/O控制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6、 DMA方式与通道方式有什么不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yc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