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质量管理制度

更新时间:2024-03-28 23: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项目质量管理制度

(项目现场管理第二部分)

中太建设集团武汉公司

项目现场管理(二)

质量管理制度目录

1. 工程项目质量总承包负责制度 2. 技术交底制度 3. 样板引路制度 4. 施工挂牌制度

5. 自检、互检、交接检验制度 6. 质量否决制度

7. 施工过程和已完工的成品保护制度 8. 质量文件记录、管理制度 9. 竣工服务承诺制度 10. 培训上岗制度

11. 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及调查制度 12. 材料采购、检验和报检、保管制度 13. 工程流程交接制度

14. 质量检查、验收、评定、核定制度 15. 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16. 计量管理制度

17. 工程设计变更和联系单管理制度 18. 施工图纸会审制度

19.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和审批制度 20. 工程测量、放线、验线和沉降观察管理制度 21. 见证取样送样制度

22. 试块制度及标养室管理制度

- 1 -

项目现场管理(二)

工程项目质量总承包负责制度

1、根据合同规定的范围、权利、职责和义务,对合同范围内的工程进行总承包管理和组织施工,并保证安全、质量和进度。

2、分包合同中各项条款和附件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当地政府所制定颁发的质量要求和规定,并应详尽地与分包交底。

3、建立调度会、分析会、交底会和检查考核制度,并建立资料档案制度。 4、在施工全过程中,严格按照经业主及监理批准的“施工大纲”、“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对分包单位的质量管理,在总承包“自检”的基础上接受监理的“专检”,并按照监理的要求予以整改。

5、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对分包施工单位予以检验,确保产品达到合格等级。总承包商对整个工程产品质量负有最终责任,任何分包单位工作的失职、失误均视为总承包商的工作失误,杜绝现场施工分包单位不服从监理工作的现象发生,使监理的一切指令得到全面执行。

6、进入现场使用的成品、半成品的设备、材料、器具均向监理提交产品合格证或质保书,应按规定使用前需进行化验检测,递交检测结果报告。

7、按部位或分项,工序检验的质量,严格执行“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的准则。

8、对分包单位的协调

① 责成分包单位所使用、选用的设备、材料必须在事前征得业主代表和总承包的审定,严禁擅自代用材料和使用劣质材料。

② 责成各分包单位严格按施工总进度和施工大纲,编制实施进度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建立质保体系,确保大纲所规定的总目标的实现。

③ 以各个指令,组织指挥各分包单位科学合理地进行作业生产,协调施工中所产生的各类矛盾,以合同中明确的责任,来追究各方的失责,尽可能地减少、降低施工中出现的责任模糊和推诿扯皮现象而贻误工作。

④ 加强对分包单位的教育,提请分包单位增强对产品的保护工作,做到上道工序对下道工序负责,完工产品对业主负责,使产品不污,不损。

⑤ 定期组织各分包单位进行质量检查,奖优罚劣。

- 2 -

项目现场管理(二)

技 术 交 底 制 度

1、一般措施由项目技术负责编制,企业技术科审批。

2、重要、特殊部位、工艺复杂、高级装饰、“四新”项目由公司技术科参与编制,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3、措施的编制内容、方法、质量要求要有针对性,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效益,图文并茂,不得采用通用措施。

4、须先交底后干活,做到一事一交底,一道工序一交底,并按规定有完整的交底记录,交底记录和措施一定要按档案编制要求分开。

- 3 -

项目现场管理(二)

样 板 引 路 制 度

1、施工全过程实行“样板操作法”。

2、施工前向操作者进行技术交底,使其明确质量等级标准。

3、主体施工首层为样板达标层,首层完工后,经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验核达标后方可进行二层以上施工。

4、外装饰先做样板墙,经技术负责人和质检人员认定符合预定质量标准后,方可进行全面施工。

5、内装饰先做样板间或样板单元,经检查达标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6、暖卫、电气工程先做样板活(样板件),达标后按照样板施工。 7、优良以上质量等级的样板,须经企业技术质量部门认定后方可施工。

- 4 -

项目现场管理(二)

施 工 挂 牌 制 度

1、施工班组要做到“四定”,定人、定岗、定施工部位、定质量标准,用“四定”考核每个人的工作质量。

2、将操作者姓名、检查数据上墙,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

3、对重点施工部位建立操作者档案,记录操作部位、操作者姓名、质量状况等,由技术员填写、质量部门认定,存档保存。

4、单位工程竣工后,在明显部位镶嵌永久性大理石标识牌,具内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开竣工日期等。

- 5 -

项目现场管理(二)

加强工序质量控制、实行质量三检制

1、工程质量检查施工班组做到天天检,专职检查员做到项项检,工程管理部做到栋栋检。

2、施工操作者应对自身的操作质量负责,对当日完工的产品进行自检,施工班组对完成的项目互检,并认真填写自检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改正,确保质量。

3、上道工序完工后,由项目经理组织工序间交接检,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分项工程完工后,由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参加,进行分项工程检查评定,质检员核定质量等级。

- 6 -

项目现场管理(二)

质 量 否 决 制 度

1、不合格的标识和隔离

凡自行采购或业主提供或委托加工的产品,经检验和试验发现不合格时,检验、试验人员会同材料保管员对不合格品做出标识,采取封存或隔离措施,防止误用,同时对不合格的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批号,涉及的范围和数量等情况作出记录,并报告施工经理和分管领导。

2、不合格品的处置,送至现场的不合格品一般做拒收、退货处理,材料员和施工员并做好记录或标识。

3、操作过程中不合格品的控制

操作者在发现不合格时,应立即返修至合格,不能返修或返修困难以及构成质量事故的,应立即由组长向质检员或施工员汇报,停止本工序施工,作好标识等候处理,在未作出处置决定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事故处理后,应以书面形式或报告质量事故的分析和处理情况。

- 7 -

项目现场管理(二)

施工过程和已完工的成品保护制度

1、应加强成品保护工作,制定具体的成品保护措施,工序交接时,应对上一道工序成品进行检查成品是否完好。若在下一道施工中损坏上一道工序成品,则由下一道工序无条件修复。

2、加强现场保安工作,非施工人员不许进入现场,以防人为有意破坏。

3、Ⅰ级成品保护必须在施工计划中作出安排,消除一切不利于成品保护的因素措施,在实施中应定期检查,修正和完善,确保零的缺陷。

4、土建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对安装预留(埋)的管线、孔洞应加以保护,严禁人为的埋堵等野蛮行为发生,否则给予500—1000元的罚款。

5、项目负责人对土建、安装要经常协调,在作业时对成品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6、因需要在室内、外局部进一步进行清扫、除污或进行其他项目作业时,不得产生可观性粉尘、烟雾、水渍、液痕;不得损及装饰面和固定设备设施。

7、进入现场内部人员的机具材料应按指定区域停放,严禁随墙(建筑物)顺靠和停放,以免损坏装饰面。

8、材料构件(包括施工机具)搬运应轻拿轻放,严禁碰撞装饰面和固定设备。

- 8 -

项目现场管理(二)

质量文件记录、管理制度

为确保质量体系能有效运行,对文件记录、管理能做出有效反应,制定如下制度: 1、文件按要求进行分类并编号:1)质量体系文件2)项目质量计划3)技术文件4)外部文件5)来自顾客的文件6)合同文件

2、文件的编写和审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性文件有工地技术负责人编写、报请公司总工批准。

3、文件的发放:由资料员填写文件发放审领审批表,经文件管理部门领导同意,按发放范围发放(工程处转发公司文件时只需按要求发放即可,不填审领审批表)。

4、文件的领用需在“文件发放登记表”签名领取。

5、工程处(项目)资料员填写好收文登记表,将收到的各类文件进行登记和编号。 6、文件的变更:文件需要更改时,文件更改人应书面说明更改的原因。

7、文件的换版和作废:文件经多次修改或大幅度修改进行换版或作废,资料员按“文件发放登记表”收回作废文件统一销毁。

8、文件的管理:

1)临时借阅的文件,需经文件管理部门负责人同意,资料员填好借阅登记,同时“原版文件不得外借”;

2)资料员每季度全面检查各类在用文件的有效性,核查各使用者手中的文件,及时收回公司调职人员手中的有关文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记录。

- 9 -

项目现场管理(二)

竣工服务承诺制度

一、保修

1、工程项目交付使用后,项目部组织成立保修专业小组,挑选各工种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素质、认真负责、遵纪守法的人员),由各工种项目负责担任组长,在规定的保修期内,因施工造成的质量事故和质量缺陷,接到业主通知及时到场进行检查保修,为业主提供优质售后服务的同时不损失业主的财物。

2、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筑工程的保修期

质量保修范围包括地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屋面防水工程和双方约定的其他土建工程以及电气管线、上下水管线的安装工程、供热、供冷系统工程等项目。

质量保修期从工程实际竣工之日起,分单项竣工验收的工程按单项工程分别计算质量保修期。

①民用和公共建筑土建一年,其中屋面防水五年; ②电气管线、上下水管安装为二年; ③供热和供冷为二个采暖期及供冷期; ④室外的上下水和小区道路工程为一年。

3、保修范围的主要方面:屋面、地下室、外墙、阳台、厕所、浴室、卫生间及厨房等处渗水、漏水;各种管道渗水、漏水、漏气;通风孔和烟道堵塞;水泥地面大面积起砂、裂逢、空鼓;墙面抹灰大面积起泡、空鼓、脆落;暖气局部不热、接口不严、渗漏,以及其他使用功能不正常的部位。

4、凡是由于用户不当使用而造成建筑物功能不良或者损害,不属于保修范围;凡属由于工业产品质量发生的问题,也不属于保修范围,做到帮助用户进行修理,费用由用户负责。

5、如果由于设计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可由用户提出修改方案,或由原设计单位提出修改方案,委托施工单位进行处理返修,费用由用户负责。

6、在保修期内,不论是回访中发现的问题,还是使用单位反映的问题,凡属于施工质量而影响使用时,施工单位必须尽快派人前往检查,并会同建设单位共同做出鉴定,

- 10 -

项目现场管理(二)

提出修理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解决,修理完毕后,要在保修证书的“保修记录”栏内作好记录,并经建设单位验收签字,表示修理工作完结。

二、回访

回访的目的是服务,即售后服务。了解项目建成交付使用后建筑产品的使用效果如何,还存在什么问题,同时提供服务并吸取教训,总结施工经验,提高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水平。

回访由项目经理组织,由施工、技术、质量及有关方面人员组成回访小组,必要时还可邀请相应的科研人员参加。回访通常采取由建设单位组织座谈会或意见听取会的形式进行,以了解建筑实物使用情况和设备运行情况,在会上要听取各方面的使用意见,认真记录存在的问题,并查看现场实况,写出回访记录或回访纪要。

1、设立用户意见箱。每一幢号内设立用户意见箱,用户对该幢号使用过程中的意见和要求,用书面形式投在箱内,项目部定期开箱检查,根据意见书进行回访。

2、季节性回访。雨季时访屋面、墙面的防水情况,冬季回访锅炉及采暖系统情况。 3、技术性回访。主要了解施工中所采取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技术性能和使用后的效果。

4、保修期满前的回访。即在保修期满时对用户进行回访,了解交工以来的工程质量和设备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组织力量维修,同时担醒用户注意建筑物及设备的维修和使用,并对今后的使用提出建议。

- 11 -

项目现场管理(二)

培 训 上 岗 制 度

为了提高各类人员素质和技能,使各类人员具有与岗位所需的知识、资格和技能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和要求,实行持证上岗,特制定以下制度:

1、对所有从事对质量有影响的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

2、根据现场实际操作人员的持证情况,安排好操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复审计划。 3、根据劳动力安排做好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并进行考核,不合格者不准上岗。

4、对技术或技能、管理职能、特殊技术或操作技能人员的质量意识“新”技术要经常及时地向施工人员在业余时间进行培训。

5、培训档案上报公司作为普级、评审职称的论据。

- 12 -

项目现场管理(二)

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及调查制度

1、操作者在发现不合格品时,应立即返修至合格,不能返修或返修困难以及构成质量事故的,应立即由组长向质检员或施工员汇报,停止本工序施工,做好标识等候处理。

2、施工员或质检员在发现工程质量事故时,作好情况记录明确部位、范围并对严重程度作初步判断,并应立即报告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经理等候处理,并做好标识,在未作出处置决定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施工员或质检员在发现轻微工程质量事故时,立即召集有关施工班组长对工程质量事故作出评估,确定返工或返修的方法,并上报工程项目部。

4、对于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由项目负责人召集施工、质检、材料,设备等责任人对事故进行调查、审议,以确定其范围、严重程度、处置方案等。

5、处置方案应由与会各方,施工单位、业主、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相关单位共同解决。

6、事故处理后,应以书面形式报告质量事故的分析和处理情况,包括内容:事故基本情况、原因分析、责任分析、经济损失、工程返工、返修措施及效果、对责任者的处理、应汲取的教训、预防措施等。

- 13 -

项目现场管理(二)

材料采购、检验和报验、保管制度

1、材料采购必须有采购计划,其计划明确注明所采购材料的类别、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材质等要求。

2、采购材料时必须向供货单位索要产品质量合格证及产品使用说明,对一些重要产品、新产品须有省级以上颁发的推荐准用证书。

3、材料质量合格证等资料必须同材料一同进现场,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对合格证逐一检验,对国家、省规定的双控产品必须按规定取样送法定检测单位进行试验,施工前出数据,防止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中。

4、材料保管要有专人负责,做到库内材料按品种、类别分规格摆放,库外材料要选择地势高、通风干燥的场地存放,要做到下垫、上盖,堆放整齐。

5、对超出有效期或有异议的产品应及时送往检测单位检验。 6、采购、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要层层追究责任,并给予经济处罚。

- 14 -

项目现场管理(二)

工 程 流 程 交 接 制 度

1、放线复核工作:对建筑物定位,轴线、标高和垂直度的偏差,施工员做完成后填好复核单,由质检员进行复核无误后,报业主、监理及有关部门批审。

2、工序交接检验:施工班组之间工序交接,由施工员组织交接双方班组长及兼职质检员参加,由接方为主对交方的质量进行感观和量测检查;

专业施工队之间的交接,由工程项目负责人组织交接双方的施工员、质检员参加。交方应提供工程质量记录和有关的文件资料,接方对照交方提供的质量检查记录进行必要的检查,包括必要的量测及感观检查。

3、工程验收制度:分部分检验批工程、各专业工程或专业班组,须自行验收合格后,报项目专职质检员复核无误后,经项目部认可,申报建设单位代表或监理检查验收认可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工程隐蔽验收制度:在未经建设单位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的认可,不可进行隐蔽工作,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违者除通报批评外,还将处以罚款)。

5、工程验收工作一定要有文字记录,并经主管质量有关部门人员认可签字存档备案,同时做好其他各项原始记录和施工日记,做到准确,整洁齐全。

6、严格执行砼浇灌令制度,未经上级验收、签字,不得浇砼。

- 15 -

项目现场管理(二)

质量检查、验收、评定、核定制度

1、严格按照国家质量验收标准及验收规范规定进行质量验收评定。

2、分项工程质量应在自检的基础上,由项目经理组织技术人员、班级自检员参加进行评定,专职质量检查员核定。

3、分部工程质量由公司技术部门组织,项目经理、技术员、班组自检员参加进行评定,专职质量检查员核定。其中地基与基础、主体分部质量由公司技术经理组织进行评定验收,并报市、区质量监督站验核。

4、单位工程完工后,由公司技术经理组织自检、自评后通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进行质量等级评定,最后报质量监督站核验备案。

5、单位工程由几个分包单位施工时,总包单位负责工程质量验评工作。

- 16 -

项目现场管理(二)

隐 蔽 工 程 验 收 制 度

单位工程的隐蔽工程验收,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为健全和符合标准、规范管理,特制度本制度:

1、隐蔽工程划分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范要求,前一道工序没有进行验收,后一道工序严禁施工。

2、隐蔽工程验收必须有三方参加(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验收,重要工序部位必须有设计单位、勘察等单位参加验收,验收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3、应完整保存隐、检验收记录,以备验收和备案检查。

- 17 -

项目现场管理(二)

计 量 管 理 制 度

1、单位计量员负责本处所有计量器材的鉴定、督促及管理工作;

2、现场计量器具必须确定专人保管、专人使用。他人不得随意动用,以免造成人

为损坏;

3、损坏的计量器必须及时申报修理调换,不得带病工作;

4、计量器具要定期进行校对、鉴定,严禁使用未经校对过的量具; 5、计量器具未经领导许可不得擅自转借。

- 18 -

项目现场管理(二)

工程设计变更和联系单管理制度

1、工程设计需要变更时,应由文件更改提出人或文件更改提出部门负责人书面说明更改的原因。

2、文件设计变更或工作联系单发出后,由资料员将文件更改通知书办理受控手续、按原发放登记表的名单发放原文件的持有人,持有人收到更改文件后,在原文件中用钢笔或圆珠笔作出明显标识或换页,注明更改生效日期,并将更改通知单附后。

3、工程设计变更和联系单经多次修改或大幅度修改后应进行换版,原版次文件作废,换版文件应由资料员按“文件发放登记表”的记载,将各人的作废文件收回并记录封存,资料员填写“文件销毁审批表”,经文件管理部门负责人同意后统一销毁,需做保留用的 作废文件本单位资料员加盖“保留资料”印章后方可留用。

- 19 -

项目现场管理(二)

施工图纸会审制度

施工图纸会审,是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有关人员作设计意图交底,对施工单位及建设单位在审查图纸过程中查出问题予以解决的一次综合会审,是一项极其严肃和重要的施工管理工作。认真做好施工图纸会审,对于减少施工中的差错、提高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创优良工程,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施工会审工作,必须有组织、有领导、有步骤进行,一般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交底、施工单位参加;会审工作一般以土建施工单位为主,各专业施工单位参加。

1、图纸会审记录由组织会审的单位汇总成文,交设计、施工单位等单位确认后定稿打印。

2、图纸会审记录应写明工程名称、会审日期、会审地点、参加会审的单位名称和人员姓名。

3、图纸会审记录经建设单位盖章后,发给持施工图纸的所有单位,其发给份数与施工图纸的份数相同。

4、施工图纸会审得出的问题如涉及到需要补充或修改设计者,应由设计单位负责在一定的期限内交付图纸。

5、对会审会议上所提问的解决方法,施工图纸会审记录中,必须有肯定性的意见。 6、施工图纸会审记录是工程施工的正式技术文件,不得在会审记录上涂改或更改其内容。

- 20 -

项目现场管理(二)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和审批制度

1、工程项目都要进行质量策划,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对关键过程或特殊过程要编制相应方案,作为对外质量保证和对内质量管理的依据文件。

2、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概况;2)工程工期和计划开、竣工日期;3)质量目标;4)组织机构和职责;5)合同评审(或标函评审);6)文件和资料的管理;7)资源配备;8)工程分包;9)施工过程控制;10)检验和试验;11)物资的搬运和贮存;12)产品标识和检验状态标识与可追溯性;13)统计技术;14)质量记录;15)施工总平面布置图;16)施工总进度计划;17)成品保护措施;18)其他技术措施;19)安全消防措施;20)封面;21)目录。

3、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要经内部相关部门审核,公司总工批准,及时提交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审批认可方可执行。

4、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修改:在工程招标过程中,出现新情况,由原编制和审核人及时对质量计划某一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根据合同要求质量计划有更改时,应在执行更改后将更改部分内容提交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进行审查并认可。

- 21 -

项目现场管理(二)

工程测量、放线、验线和沉降观察管理制度

1、建筑物定位放线和高程的引进:1)建筑物位置线;2)现场标准水准点;3)坐标点法。定位放线和高程的引进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做不好将给工程带来不可弥补的缺陷,因此在班组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对基坐标必须进行复测,由技术员组织实施。

2、楼层放线:1)校核各楼层墙柱轴线、边线、门窗口位置线;2)楼层放线应分层、分施工段、分施工部位进行预检,并填写楼层测量记录。

3、对建筑物的轴线、控制线、边线等几何尺寸进行的复验的工作叫施工验线。施工验线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工程能够正常的、有序的、合理的施工提供了保证。

4、凡有设计要求的都要做沉降观测记录:1)建筑物和构筑物沉降观测;2)观测点的位置;3)承重砖墙各观测点的位置;4)框架式结构建筑物各观测点的设置;5)沉降

观察使用仪器;6)水准测量方法;7)沉降观测的次数和时间;8)建筑物的裂缝观测; 9)沉降观测资料。

- 22 -

项目现场管理(二)

见证取样送样制度

取样是按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从检验(测)对象中抽取试验样品的过程;送样是指取样好试样后,现场移交有检测资格的单位承检的全过程;取样和送样是工程质量检测的首要环节,其真实性和代表性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公正性。

1、取样员必须具有有效的取样员证;

2、每批材料到场后及时在监理的见证下按规范要求取样; 3、砼或砂浆试块的制作在监理的见证下随机取样;

4、取好的样品在监理的陪同下及时送至有检测资格的单位进行检测,获得合格的数据报告后通知材料员收料。

5、末经取样合格的钢材、水泥、焊接件等一律不得使用于工程中。

- 23 -

项目现场管理(二)

试块制作及标养室管理制度

1、用于工程中的砼及砂浆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试块制作;

2、认真执行当地政府关于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标准养护室的规定,确保试块养护的正确性;

3、养护室内湿度控制在90%以上,温度控制在20±3℃; 4、养护用水必须纯净,严禁有腐蚀性物品或气体接触; 5、养护室内不得存放其他无关材料及物品,保证其有效面积。 6、每天上、下午各一次由专人负责测量温湿度,并做好记录。 7、养护室内必须定期打扫,保持环境卫生,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8、砼试块在终凝后12小时内放入预养池内养护不少于14天,然后放在支架上养护至龄期(28天)送检测中心试压;试块严禁超龄期送压;

9、所有进出标养室的试块必须登记,提前五天通知送压。

10、正确使用电热棒,使用前,先安装电热棒再送电;使用后,先断电,后移电热棒;严禁在使用电热棒时,接触池水中;

11、试块搬运时轻拿轻入,随时注意养护池内水位,加水时必须使用同温的预养水。 12、砂浆试块养护时必须放置在养护箱内进行养护。

- 24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bk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