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6-03 11: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加强语言实践 提高阅读效益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企石江南小学 姚金柱

【教材分析】:

《掌声》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主要是围绕“爱的奉献”来编排的。本篇文章讲的是一个残疾女孩内心的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正是这掌声改变了她的生活态度,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笑对生活的人。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言简情浓,透过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告诉孩子们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从而使他们能够主动关心、鼓励别人。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 本课文字浅显,与学生的生活贴近,因此学习时我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原有的生活体验,反复朗读,让学生体验小英的情感变化。中年段的阅读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要把低年级的词句教学给予巩固和运用,还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进段、篇的教学,让学生对布局谋篇有初步的认识。我把听说读写相结合,以悟为主,让学生在读书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深切关爱之情,感悟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真谛。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读读、划划、议议,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等等,体现新课标提出“以教促学,顺学而导”的思想,努力做到一课一得。 【教学目标】: ⒈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一些让我感动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以及指导感情朗读,从而休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他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地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变化为重点,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体

会英子的内心世界为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爱的奉献》歌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唤醒人物的形象

1、课件出示上一节课学过的词语,(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文静、忧郁、默默等词语)采用开火车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指导学生用其中的一两个词语介绍我们上节课所认识的英子,再次唤醒学生对人物的形象。

3、刚才,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了发生在英子的不幸,现在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此时的英子,你会用什么词。 (忧郁、自卑、孤独……)

【设计意图】:从复习词语入手,既夯实了认读的基础,又自然地把词语复习和课文内容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脑海再现英子形象,为下文理解人物形象打下了基础。) 二、前后对照,感受英子的变化

过渡:读了这篇课文,老师发现了以前的英子和现在的英子截然不同,那么以前的英子是怎样的,现在的英子又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1和4自然段。思考:以前的英子和现在的英子分别是怎么的? (一) 教学第一自然段

以“小儿麻痹症”为突破口,初探英子的内心。 1、汇报交流描写英子的句子。

2、说话训练:指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式复述英子自卑的内容。

3、她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你能从这样的神态和动作中,体会她那痛苦、孤独、忧郁的心情吗?指导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以说代讲,以读悟情,避免了一问一答的枯燥形式,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着重课堂实效。 (二)教学第四自然段

过渡:从前那个自卑、忧郁的英子现在又是怎样的呢? 1、学生汇报英子现在的表现。板书:(自信) 2、对比读1、4自然段

请两个同学读读英子前后不同的样子。

过渡:现在的英子和以前判若两人,到底是什么让英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掌声) 【设计意图】:采用变序教法,引导学生通过前后对比,初步体会掌声的魅力,造成悬念心理,激发学生继续探讨下文。

二、深入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活动。

过渡语:掌声拥有这么神奇的力量,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故事会中去,同学们都抢着上台去讲,只有一个人好像不太愿意上台,她是谁呢?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出描写英子不太上台的句子。 2、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品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出示两组描写英子动作和神态的句子,比较品读,初步引导学生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 ①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看那个角落,英子把头低了下去。 ②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英子想了一会儿,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学法指导:①学生自由朗读句子,对比句子,理解用词的精妙。

②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并谈谈体会,初步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人物描写的方法。 ③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通过删词,换词的方式比较句子,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精妙,教给学生品词、品句的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英子的内心活动,一箭双雕。 3、创设情境,与人物进行心灵交流,体会“犹豫”的意思。

过渡语:英子每个动作的背后都有自己的想法。现在请大家来当一次英子,老师就是你的知心朋友,你愿意把心里话告诉我吗?设计对话。 师:英子轮到你上台讲故事了,怎么把头低下去呢?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英子,你为什么慢吞吞地站起来呢,心里想什么啊?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英子,你的眼圈怎么红红的?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一轮的对话,让学生明白这种欲上但怕同学嘲笑的心理就叫“犹豫”。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句子,揣摩英子的心理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进行角色对话,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英子的犹豫内心活动,既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达到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设身处地、领会掌声内涵。

过渡语:正当英子犹豫过后,终于走上讲台时,她所担心的问题有出现吗?你是怎么样知道的?找出相应的句子。 (一)、学习第一次掌声

1、出示句子:“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了,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2、用上述学习句子的方法,指导学生抓住“骤然、热烈而持久”等关键词语去理解句子,谈谈从中体会到什么?

3、创设情境进行语言训练,体会掌声的魅力。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了英子的神态或动作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展开想象,完成句子的填空:

在掌声里,我看到英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真想对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导总结这是一种充满(鼓励、期盼)的掌声,同时用不同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迁移学法,指导学生运用上面学习句子的方法来自学,老师只是适时指导,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 (二)学习第二次掌声

1.出示句子:“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1)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英子的故事讲得怎么样? (2)引导学生紧扣“又”字体会这是怎样的掌声?

(3)创设情境进行语言训练,体会掌声的不同意义。在掌声里,无数的话语在英子的心头涌动,她想对大家说什么呢?

英子激动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此刻,无言感激在心头,英子并没有说出一句话,她只是——

出示: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啊!你的内心和小英的内心一样吗?请把你的感受表现在你的脸上,溶进你的声音里。谁愿意再读这句话?

5、抓住两个“一摇一晃”进行对比,再次领会掌声魅力。

过渡语:同样的“一摇一晃”的动作,但英子的内心却发生微妙的变化,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句子说一说。

①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但她的头__________,脸___________,眼睛不敢__________,她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在掌声里,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但她的头不再_______________,脸不再___________,眼睛__________,她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把学生放置到情境中,并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动,加深对人物的认识,如:鼓掌时英子的同学会说什么,受鼓励的英子会说什么,这样既加深对人物的印象,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

5.教师小结:掌声使英子鼓起了勇气,让她明白了自己只是行走不方便,其他方面不比正常人差甚至更为出色。掌声也表达了同学们对残疾人的关爱,正是这充满爱的掌声,改变了英子的一生,使她由一个自卑忧郁的人变成了一个开朗活泼的人。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过渡语:几年后,我收到了英子给我的来信,谁来读一读。

出示信的内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1、以读代讲,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读中悟情。 2、情感交流,设计练笔: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学,你还会对英子说些什么呢? “我”会对英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让学生读中悟情,同时设计练笔让学生情感交流,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又使人文性和工具性达到了完美统一。 六、拓展延伸,播下爱的种子。

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其实爱很简单,哪怕是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一声问候,也会给人带来莫大的鼓励和支持。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播放汶川大地震时的一些救灾、慰问片段,让学生去感受爱是无处不在,启发同学们去分享爱,去奉献爱。 【设计意图】:紧扣本组单元的主题----爱,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从小就明白爱有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奉献爱,起到学文明理的作用。 七、作业设计

我们一定遇到过类似英子的事例,请你模仿课文最后一段的写法,向曾经帮过或鼓励过你的人写一段自己的感激之言。用如下的句式:我永远不会忘记____________,因为它使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这一步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巩固,从中将知识“外化”。它既是将阅读

教学的读、思、议、练与阅读方法训练融为一体,真正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板书设计

鼓励 赞扬

忧郁 自信

【设计意图】:根据中年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板书设计方面重视了视觉作用和美育作用,将内容和形式和谐统一,结合板画“以画辅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突出较强整体意识。

教学的读、思、议、练与阅读方法训练融为一体,真正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板书设计

鼓励 赞扬

忧郁 自信

【设计意图】:根据中年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板书设计方面重视了视觉作用和美育作用,将内容和形式和谐统一,结合板画“以画辅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突出较强整体意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n4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