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教学课程指南

更新时间:2024-03-07 16: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陇东学院土木工程系2008级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指南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课程指南

一、说明: 1课程性质:

土木工程材料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在学习过程中,应以材料的技术性质、质量检验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为重点,并须注意材料的成分、构造、生产过程等对其性能的影响,掌握各项性能之间的有机联系。对现场配制的材料,如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应掌握其配合设计的原理及方法。 2教学目的

通过试验操作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一方面可以丰富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培养科学试验的技能及提高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

全书分为共12章,主要内容包括:1.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2、无机胶凝材料;3、水泥;4、混凝土;5、建筑砂浆6、烧结砖;7、建筑钢材;8、建筑塑料;9、沥青及沥青混合料;10木材;11、其他建筑材料;12、试验 4总学时:

本课程计划总课时64学时。其中理论课堂讲授48学时,实验课时16学时。 5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和试验相结合 二、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组成、结构和构造,并了解材料结构和构造与材料基本性质的关系;

2.熟练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 3.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4.掌握建筑材料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5.通过材料基本性质的学习,要求了解材料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并掌握材料各项基本力学性质、物理性质、热工性质、耐久性质等材料性质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在工程实践中的意义。

第二章 气硬性胶凝材料

1、掌握石灰、石膏、水玻璃及镁质胶凝材料等气硬胶凝材料的硬化机理、性质及使用要点;

2、熟悉石灰、石膏、水玻璃的主要用途。

第三章 水泥

1、硅酸盐水泥,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特性水泥和专用水泥:熟悉矿物组成、了解硬化机理,熟练掌握性质、检测方法及选用原则; 2、水泥的应用;了解其它水泥品种及其性质和使用特点。

第四章 混凝土

1、掌握普通砼组成材料的品种、技术要求及选用(包括砂、石、水泥、水、掺和分解及外加剂)熟悉掌握各种组成材料各项性质的要求,测定方法及对砼性能的影响;

2、熟练掌握砼拌和物的性质及其测定和调整方法;

3、熟练掌握硬化砼的力学性能,变形性质和耐久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4、熟练掌握砼的质量控制;

5、熟练掌握普通砼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6、了解砼外加剂种类及其作用和其它品种的砼。

第五章 建筑砂浆

1、掌握砌筑砂浆的性质、组成、检测方法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 2、熟悉其它砂浆。

第六章 烧结砖

掌握烧土普通砖的性质及应用,熟悉其它几种常用的烧土用品。

第七章 建筑钢材

1.建筑钢材的组成;

2.建筑钢材的技术性能: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 3.建筑钢材分类及应用,选择钢材的原则; 4.钢材的腐蚀及防腐措施。

第八章 建筑塑料

建筑塑料组成与特性,常用的建筑塑料与塑料制品。

第九章 沥青材料

1.沥青材料

(1)沥青的基本组成及分类;

(2)石油沥青及煤沥青的组成、技术性质及其测试方法、掺配使用。 2. 沥青防水材料

(1)沥青防水材料的组成及分类;

(2)沥青砼的组成、主要技术性质及配合比设计。

第十章 木材

木材的构造与分类,木材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木材的防腐和防火处理。

第十一章 其他工程材料

1.绝热材料的定义与作用原理及常用的绝热材料。 2.吸声材料作用原理、结构、选择与使用。

3.装饰材料的组成及选择,装饰材料的功能及基本要求,常用的装饰材料。 (※<教学进度与教时安排>

表1-1 理论课教学进度计划

章节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教学内容 材料的基本性质 气硬性胶凝材料 水泥 混凝土 建筑砂浆 烧结砖 建筑钢材 建筑塑料 沥青混合料 木材 其他工程材料 学时 讲授学时 4 4 4 12 4 2 8 2 4 2 2 4 4 4 12 4 2 8 2 4 2 2

表1-2实验课教学进度计划 试验 试验一 试验二 试验三 试验四 试验五 试验六 试验七

参考书目

教学内容 材料的基本性质 水泥试验 混凝土用骨料试验 普通混凝土试验 砂浆试验 钢筋试验 石油沥青试验 学时 试验学时 2 4 2 2 2 2 2 2 4 2 2 4 2 2 1.李亚杰主编.建筑材料(第四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王世芳.建筑材料.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

3.湖南大学等.建筑材料.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三、教学课程 1.教师责任:

(1).认真备课,熟练掌握本课程基本内容。积极编写制作教师课堂用CAI课件。

(2).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学习气氛活跃。

(3)讲课的思路要清晰,要有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总结等,概念要准确,重点要突出,要理论联系实际,多举一些实例,要适时反映本学科发展的状况。

(4)教学手段要完备,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恰当应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 (5)上课精神饱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6)互相听课,共同提高。

(7)研讨教学法,撰写本专业和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2、学生权利 (1).听课的权利。

(2).质疑的权利。 (3).提问的权利。 3.学生义务:

(1).认真听课的义务。

(2).按时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的义务。 (3).尊重教师劳动的义务。 四、教学评价

1.成绩评定:《理论力学》这门课程按100分制进行评定。教学期末采用闭卷笔试进行评定,期末采取闭卷考试,平时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定,按照平时5%+作业25%+期末70%总评课堂教学成绩。

(1).系领导随时听课进行评价;

(2).教学中期和期末由系上组织学生代表对任课老师和课程进行评价; (3).任课老师随时听取学生及系领导和其他教师的评价,并及时进行总结改进。

五、时间安排

1.上课时间:理论课96小时,实验课32小时。 2.作业次数: 5~10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yg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