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期末考试总结

更新时间:2024-05-27 02: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绪论

1.地球化学的定义: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子系统(含部分宇宙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涂光炽)。 2.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一: 元素(同位素)在地球及各子系统中的组成(量) 第二: 元素的共生组合和存在形式(质) 第三: 研究元素的迁移(动) 第四: 研究元素(同位素)的行为 第五: 元素的地球化学演化

第二章 自然体系中元素的共生结合规律 1.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的定义:在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性称为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 2.亲氧元素、亲硫元素与亲铁元素的特点

(1)亲氧元素:能与氧以离子键形式结合的金属(半金属)元素称为亲氧元素。

特点:惰性气体结构;电负性小;离子键为主;生成热>FeO;主要集中在岩石圈。 (2)亲硫元素:能与硫结合形成高度共价键的金属(半金属)元素称为亲硫元素

特点:铜型离子;电负性较大;共价键为主;生成热

(3)亲铁元素:元素在自然界以金属状态产出的一种倾向。铁具有这种倾向,在自然界中,特别是O,S丰度低的情况下,一些元素往往以自然金属状态存在,常常与铁共生,称之为亲铁元素。

特点:原子(注意不是指离子)具有d亚层充满或接近充满,接近18-18+2的外电子层结构(惰性金属型构型),电负性中等,第一电离能较高(原子中电子不易被剥夺,也难以夺取外来电子)。

常形成金属键晶体(单质或金属互化物) 其氧化物和硫化物的生成热都较小 位于原子容积曲线的最低部分 主要集中于铁-镍核 ,地壳较少

亲铁元素具有多亲合性,也可亲氧、亲硫,Fe是典型代表。 3.元素的地球化学化学分类(戈式分类)

亲氧(亲石)、亲硫(亲铜)、亲铁、亲气元素。 4.类质同象的定义

某些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随机地被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原子、离子、配离子、分子)所占据,结果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改变,晶体的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等保持不变,这一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5.Goldschimdt 定律

定律一:两个离子,如果他们具有相同的电价和离子半径,则易于交换,并以与他们在整个体系中相同的比例进入固熔体。

定律二:两个离子,如果他们具有相同的电价,和相似的离子半径,则较小的离子倾向于进入固体相。

定律三:两个离子,如果他们具有相似的离子半径,但是电价不同,那么,电价高的离子倾向于进入固体相。

第三章 自然体系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1.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定义

当元素发生结合状态变化并伴随有元素的空间位移时,称元素发生了地球化学迁移。 2.元素地球化学迁移能力的影响因素

内因(1)迁移前元素的存在形式(2)晶体化学键类型(3)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半径、电价、电负性、离子电位等)。 外因(1)体系中组分的浓度(2)温度、压力(3)环境中PH值、Eh值的变化。 3.自然界中常见的正负胶体

氢氧化物、碳酸盐胶体是自然界常见正胶体。

氧化物、硫化物、单质、腐殖质的胶体多为负胶体(自然界负胶体往往比正胶体量多,因此正胶体往往搬运较近,负胶体搬运较远)。 4.水-岩作用的基本类型

(1).氧化还原反应 (2).水解和脱水反应 (3).水合作用 (4).碳酸盐化或脱碳酸盐化(5).阳离子交换反应

5.地球化学障的定义,常见的地球化学障 在元素迁移途中,如果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发生了急剧变化,导致介质中原来稳定迁移的元素其迁移能力下降,元素因形成大量化合物而沉淀,则这些引起元素沉淀的条件或因素就称为地球化学障。

常见的地球化学障:(1)机械障:从河水中机械地分离出重金属的河流砂矿床,

是主要为机械障的一个例子。(2)物理-化学障:是由于pH成pH/Eh关系急剧改变而形成的(例如在水土景观中)。(3)生物障:典型例子是戈尔德施密特(1937)所描述的障。在该情况下,森林土壤的腐殖质层起着聚积一定痕量元素的水平障(horizontal barrier)的作用。(这些元素是由树木从土壤中吸取,然后通过残落物归还到土壤中。不是所有的元素都富集于腐殖质层中,有些元素通过该层进入到了矿质土壤中。因此,地球化学障对其范围内的元素或化学物质的聚积往往是有选择的。)

第四章 放射性同位素地球化学

1.基本概念(同位素、同位素丰度)

同位素:原子核内质子数Z 相同而中子数N 不同的一类核素称为同位素,同一化学元素原子量不同的两种以上原子互为同位素。

同位素丰度:(1)绝对丰度:某一同位素在所有各种稳定同位素总量中的相对份额。常以该同位素与1H(取1H=1012)或28Si(28Si=106)的比值表示。(2)相对丰度(原子丰度):同一元素各同位素的相对含量(以原子百分数计)。 2.同位素定年的基本原理

?t设衰变产物的子体原子数为D* D*?N0?N?N(e?1)

???873737 72.17% 27.83% 88848786Sr 有4个同位素: 3882.53% 0.56% 9.87% 7.04%

383838

8787?

3738

?t878787 00 D?N?D??t??e?1??? Ds?Ds?Ds?0 ?87Sr??87Sr??87Rb? ?86?=?86?+?86? Sr??Sr?0Sr??? 3.几种同位素定年方法(銣-锶、钐-钕、铀-铅)

母体:放射性核素 子体:母体衰变的产物 (1)铷-锶(Rb-Sr)测年及同位素地球化学

Rb-Sr同位素测年原理: Rb 有2个同位素: 85RbRbSrSrSrSrRb?Sr?????QD?D?N(e?1)Sr=Sr+Rb(eλt-1)??(e?t?1)

岩浆岩Rb-Sr等时线定年 基本假设:

岩浆的整个冷却过程中Sr同位素是均一的,即从岩浆中形成的所有矿物或岩石具有相同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

岩浆结晶的时间相对较短,所有的矿物或岩石具有基本相同的年龄; 形成以后保持封闭,未受蚀变、变质等外来影响; 87?t?Sr?斜 率:

截 距: b?

?86?Sr?0 ?年 龄: 1t?ln?m?1?

m?e?1??t?ln???1????NdNda.Rb-Sr等时线法主要适用于测定基性、中性和中酸性岩浆岩的形成年龄。

b.变质作用过程中,若矿物Rb-Sr同位素体系开放,但全岩的同位素封闭,则全岩等时线年龄给出原岩的年龄,而矿物等时线年龄给出了最后一次变质事件的年龄。

c.变质作用过程中,若全岩Rb-Sr同位素系统被改造,等时线年龄往往不能提供变质岩原岩形成年龄的信息,只代表变质事件的年龄或无意义的年龄信息。

d.Rb-Sr等时线法很少用于沉积岩年龄测定,如采用该方法,必须对矿物进行详细的研究,且对制样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2)Sm-Nd法定年和钕同位素地球化学 147 计时方程: 143Nd?143Nd?Sm?t??(e?1) ?144?144144NdNd?0Nd?

147147SmSmat.wt.Nd?AbSm??其中: ????144Ndat.wt.Sm?Ab144Nd ?Nd?c 143144143144 总初始 147144 现

Sm、Nd的等时线年龄 147143 143?t现 144 144144 总初始 Y=a+bX 该直线称为 等时线 斜率:b=eλt-1 截距:a=(143Nd/144Nd)初始

要获得可靠的Sm-Nd 等时年龄,要满足下列条件:(1)所研究的样品具有同时性和同源性;

(2)样品形成后,保持Sm、Nd的封闭体系 (3)所测样品有较明显的Sm/Nd比值差异

?Nd/Nd????Nd/NdSm/Nd????1??????=????NdNd?????SmNd?e-1?4. 銣-锶等时线定年需满足的条件

1)一套岩石系列的不同岩石,由于岩浆结晶分异作用造成不同岩石的Rb/Sr比值有差

异;

2)结晶分异作用经历的时间较短,各岩石形成Rb-Sr封闭体系的时间大致相同。 3)由于同源岩石具有相同的87Sr/86Sr初始同位素比值;

4)自结晶以来,每个样品都符合定年的基本条件—呈封闭体系。

第五章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1.基本概念 稳定同位素、同位素效应、同位素分馏系数、δ值、同位素富集系数(包括它们之间的相关换算)

稳定同位素:原子核稳定,其本身不会自发进行放射性衰变或核裂变的同位素。 同位素效应(Isotope effect):质量数不同的同位素及其化合物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的差异,称为同位素效应。 同位素分馏:由于同位素效应所造成的同位素以不同比例在不同物质或不同相之间的分配称为同位素分馏。 同位素分馏系数:定义为在平衡条件下,经过同位素分馏之后二种物质(或组分)中某元素的相应同位素比值之商。

δ值(δ value):样品的同位素比值相对于标准样品同位素比值的千分偏差。 δ(‰)= [(R样 – R标)/ R标]X1000 = [(R样/R标)- 1]X1000

δ > 0 (正值) 表明样品相对标准富集重同位素 δ < 0(负值) 表明样品相对标准亏损重同位素 δ = 0 表明样品与标准同位素比值相同

同位素分馏值(富集系数):在同位素平衡的前提下,两种不同化合物的同类同位素组成δ值的差,称为同位素分馏值△,也被成为富集系数。 △A-B=δA-δB

同位素富集系数与同位素分馏系数的关系:α A-B = (10-3δ A +1)/(10-3δ B +1)

103ln αA-B ≈ δ A - δ B = Δ A-B 2.氢、氧、碳、硫同位素的常用标准

H、O同位素标准:氢有1H、2H(D)两个稳定同位素,同位素比值常用2H/1H表示;氧有16O、17O和18O三个稳定同位素,同位素比值常用18O/16O表示。自然界H、O元素的天然产物H2O普遍存在,故二者常采用同一标准样。 C同位素标准:碳有12C、13C两个稳定同位素,其同位素比值国际标准是: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白垩系皮狄组地层中的美洲拟箭石,用作碳同位素标准。

S同位素标准:硫有32S、33S、34S、36S四种稳定同位素。同位素比值通常用34S/32S表示,标准是:? CDT—Canyon Diablo Troilite。CDT是美国亚利桑那州迪亚布洛峡谷中铁陨石中的陨硫铁,用作硫同位素标准。其34S/32S=4500.45×10-5,δ34S=0。

任一样品对于不同标准之间δ值的关系可进行换算,设X,A,B分别为待测样和二个标准

已知δX-B,δB-A分别为样品对标准B和标准B对标准A的δ值。 δX-A=δX-B+δB-A+δX-B·δB-A×10-3

3.同位素地质温度计的原理及应用(相关计算) δ值 δ(‰)= [(R样/R标) - 1] X 1000

同位素分馏系数α与δ值的关系:103lnαA-B ≈ δA- δB= ΔA-B 即lnαA-B与A, B两种物质的δ值之差相关。

同位素平衡分馏系数与温度的关系:α =103ln a/T2+ b/T + c其中a、b、c分别为常数。

1)在一般低温下,a/T2可以忽略,简化:103lnα = b/T + c 2)在高温下,b/T可以忽略,简化:103lnα = a/T2 + c

4.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特点;什么是“雨水线”。(“四个效应”) 大气降水来源于海洋表面的蒸发。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δD: +50‰ ~ -500‰,δ18O: +10‰ ~ -55 ‰。

四个效应:1)纬度效应---纬度增加大气降水的δD和δ18O值都减少。

2)大陆效应---越向内陆,大气降水的δD和δ18O值越降低。

3)海拔高度效应---海拔高度增加,大气降水δD和δ18O值降低。 4)季节效应---冬季相对夏季,大气降水亏损重同位素。

雨水线:

全球雨水H, O同位素组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δD值与δ18O值间有明显的线性关系(Craig,1961),该关系式如下:δD = 8δ18O + 10(注意:1)雨水线不过原点(海水值); 2)干旱和热带地区雨水线的斜率小于8。)

第六章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1.基本概念(能斯特分配定律、相容元素、不相容元素。) 能斯特分配定律: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元素在共存相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时,其活度比是一常数。

不相容元素:K或D<<<1,其特点是在岩浆过程中倾向于富集在熔体相中。

相容元素:K或D >>>1,其特点是在岩浆过程中倾向于富集在结晶相

(K为分配系数;D为总体分配系数。)

2.影响分配系数的主要因素:

(1)离子半径(2).体系的组分(3).温度(4).压力(5).氧逸度。 3.岩浆过程中相容元素与不相容元素的变化特征。

1001010.10.0100.20.40.60.811001010.10.010

0.20.40.60.81

a.平衡部分熔融过程微量元素变化的主要特征

不相容元素在溶体中富集:分配系数越小,富集程度越高;部分熔融程度越低,富集程度越高。

不相容元素在残留体中亏损:分配系数越小,亏损程度越高;

相容元素在溶体中的含量低于源岩:分配系数越大,亏损程度越高。

b.分离结晶过程中微量元素变化的主要特征

相容元素在分离结晶作用的早期在残余岩浆中迅速降低,在分离结晶作用的晚期在残余岩浆中几无。

不相容元素在分离结晶作用的早期在残余岩浆中浓度略升,在晚期,浓度骤升。 4.REE元素的组成及分类,PGE元素有哪些,LILE, HFSE的代表元素举例。

(1)REE的组成: 57La 58Ce 59Pr* 60Nd 61Pm 62Sm 63Eu 64Gd 65Tb 66Dy 67Ho 68Er 69Tm 70Yb 71Lu 39Y

镧 铈 镨 钕 钜 钐 铕 钆 铽 镝 钬 铒 铥 镱 镥 钇

(2)REE的分类:a.两分法---轻稀土(LREE)La~Eu;重稀土(HREE)Gd~Lu+Y

B.三分法---轻稀土(LREE)La~Nd; 中稀土(MREE)Sm~Ho; 重稀土(HREE)Er~Lu+Y。

(3)PGE元素有哪些:铂族金属,又称铂族元素。包括铂(Pt)、钯(Pd)、锇(Os)、

铱(Ir)、钌(Ru)、铑(Rh)六种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第5,6周期。

5.什么是增田-科里尔图解: 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横坐标为原子序数,纵坐标为标准化后的稀土元素丰度,纵坐标为对数坐标。

6.制作稀土元素丰度模式图时,为什么需要将元素的含量进行标准化?最常用的参照标准是什么?

1、消除奇偶效应。2、分异,分馏。 参照标准是球粒陨石。 7.

8.REE配分图的分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ap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