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单元重难点及策略

更新时间:2023-03-08 09:31:03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年级下册单元重难点及策略

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材重难点分析及策略

本册教材共有8个单元:这8个单元都是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它们之间是把知识与能力、方法与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融为一体。而且每个单元都有1课“识字”、有4至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 全册共有课文34篇,有2篇连环画形式的课文(不注拼音);选读课文5篇,内容非常丰富。本册教材中的汉字,还是实行认写分开、继续体现了多认少写的原则。要求认识的字是550个,会写的字250个,比第一册各增加了150个字。可见本册的重点依然是识字和写字,为阅读打基础。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我认为阅读乃是一个难点所在。因此,本学期的课堂教学该怎样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针对识字、写字的难点,在阅读中面临的难点,我简单谈一下,准备采取的对策的初步设想:

一、识字教学方面 1.准确把握识字要求。

(1) 要求认的字,不管采取什么方法,最终目的是认识。平时培养学生学会预习课文。预习主要是依靠家长配合与支持。让家长帮助监督孩子主动预习每一篇课文中的生字。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寻找多种识字方法,让学生间交流识字方法。课后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反复见面的机会,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字形,最后并通过大量阅读来复习和巩固识字。

(2)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不过分追求堂堂清、课课清、个个清。一篇课文十几个生字,不一定要全部过关后再学下一篇。汉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根据人的遗忘曲线规律,我的设想是给每一篇课文的生字分三次认读,三次间隔时间不等。第一次是当堂认读,发现还没有过关的同学,提醒他加把劲,争取第二次过关;第二次是利用早读或者晚托的时间进行,如果在第二次还是没过关的同学,就要给他配备一个优生帮助了,第三次在隔开一、二后进行,这次可则要下令了,无论如何一定要过关了,实在不行,那要留下给予补习了。总之是力争创造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增加学生与汉字见面的机会,加强汉字的复现和巩固,相信所有学生最终都一定会成功地完成识任务的。

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发现新知与旧知的联系,恰当运用识字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尽量多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尽快

地认识汉字。如,可以让学生交流这些字你认识哪些,是怎么认识的?不认识的字该怎么记?要相信学生能够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学习生字。

3.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要鼓励学生主动识字、自主识字,依托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如,认姓氏字,认各种标牌上的字,从电视、广播、商标、各种包装纸盒中认字,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使生活成为识字的大舞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使学生形成对识字的浓厚兴趣,并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课外认的字。

4.在识字过程中,适当渗透识字知识和识字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如,结合汉字的学习,认识最常见的偏旁。如果新学的汉字中某一部分是学生会认的独体字,加上认识的偏旁,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熟字加一加或减一减的方法来学习。可以设计多种活动,如,字词游戏、阅读竞赛、猜谜语等活动,使学生通过与汉字的反复见面,

逐步从本课会认,过渡到在其他语言环境也能认识。 二、写字教学方面

1.在一年级起步阶段,打下坚实的写字基础。首先对每一个字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规范地写好。写字指导尽量细致、到位,做到边指导边板书示范。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既要有数量上的要求,更要有质量上的要求。遵循写字的自身规律,引导学生把典型字写好。

2.注意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如:要求学生看清字形再起笔;把字写整洁,尽可能不用橡皮擦字等。为了激励学生写好字,在学生写得好的字上批上五角星,还可以把写得好的字在教室墙上的展示台中贴出来给予展示。

三、阅读教学方面

1.加强识字写字在阅读中的应用。这是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阅读教学时,要牢牢抓住识字教学这个重点,帮助学生认记生字,做好写字指导,然后还原于阅读教学之中,使阅读教学得到良性发展。

2.读好课文。

(1)重视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觉、去体验、去思考。朗读体现层次性,每次朗读都要有不同的要求。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如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对读、分角色读、读给小伙伴听,等等。要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

生的,而是在教师指导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自悟、自得的,并通过朗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重视积累语言。通过朗读、背诵,积累好词佳句,积累好的篇章。 3.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绝不单单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堂教学中提问一定要精心设计:扩大问题的覆盖面,减少问题的数量;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学习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以提高准确把握重点字词的能力。

4、在课内加强对“阅读短文,做练习”这类题型的训练,让学生见多识广,看到题目能熟练解答,以避免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失分率较高现象的再次发生。

此外,还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指导学生选择好的读物,给学生提供交流课外阅读成果的机会。这也是巩固识字成果的一个重要途径。

单元及每课重难点及策略

第一单元目标及策略:

1、教学本课应围绕识字这个重点,把识字和看图、学词结合起来,和生活结合起来。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已有水平,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个别差异进行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习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春天的特点。

识字1

重难点及策略: 一、识字。

1、说说自己的记字方法,如创编故事,加偏旁。 2、小组合作识字,培养学生探究识字方法的能力。 二、理解词组。

1、分组合作朗读,小组成员间开展比赛。 2、推荐合作好的小组,有感情朗读。 3、鼓励学生看出示的春景图,试背。

第一课

重难点及策略: 一、识字。

1、小组内对读,互相正音。

2、各组推荐代表,说说哪个生字最难记,介绍好的方法。 3、出示柳枝、柳絮实物,适时出示带拼音的生词卡片。 二、指导朗读。

1、自由读第一节,说说春雷会跟柳树说些什么? 2、指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或背诵第一节。

3、自由练读第二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手摸一摸老师准备的实物。 4、教师配乐引背第一、二节。 三、拓展。

1、配乐,师背课文,6名学生戴好春柳、春雷、春风、春雨、春燕,表演。。 2、仿照课文编诗句,再说一说。

3、分组议一议,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可以画一画、写一写。 第二课

重难点及策略:

一、自主读文,提高读文水平。 1、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 2、自读课文,圈画出生字。 二、识字。

1、出示要学的生字。学生说说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 如:换偏旁:低——底 砍——软——欢 加偏旁:是——题 林——淋 做动作:洒 滴 2、开展识字竞赛。 三、指导朗读。

1、自主选择,合作学文,培养探究能力。

2、思考:小鸟们争论什么问题呢?你同意谁的意见呢? 四、表演。 1、分角色表演。

2、师生共同朗读全文。 第三课

重难点及策略: 一、识字。

1、出示生字条,学生练说生字的结构。

2、交流识字方法。如,加偏旁:直——植树换偏旁:爷——节。那——邓 多——岁 冷——龄。 二、指导朗读。

1、找出课文中的长句子及重点词语。 2、读一读,

培养学生读文感悟的能力。 三、理解课文。

1、你觉得邓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组内交流学习的收获,解决疑难。 四、拓展。

1、学习选读课文《春风吹》。

2、说一说植树节快到了,你有什么打算? 第四课

重难点及策略: 一、识字。

1、通过朗读古诗学习生字。 2、在课题中理解和认识五个生字。 二、理解古诗的意思。 1、出示图画,看图说话。

2、读诗句联系,图中景物,分别说说从句子中理解的意思。 3、朗读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 三、练习背诵。

1、说说你理解的古诗内容。 2、同桌背,齐背。 第二单元目标及策略:

1、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真情,在生活中提高认识。

2、采用什么方式完成识字,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确立了以学定教的思想,借助图画,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同时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尝试、谈话,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这样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突出在玩中学乐中学,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注重教给孩子识字方法,使学生学会识字。

识字2

重难点及策略: 一、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说说自己是不是喜欢这家人,理由是什么。 二、朗读全文,感悟理解 1、朗读全文,指导学生看插图。

2、想一想:他家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三、拓展。

1、把课文朗读给家人听。

2、你与周围的小朋友平时爱玩什么游戏,讲给大家听。 第六课

重难点及策略: 一、“胖、喜”等生字。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出生字。 2、开火车,找朋友帮助记忆。

3、记生字,如换一换:精—情 站—贴 蛙—鞋

编儿歌:心青情,弓长张,十粒豆豆入口喜,半个月亮就是胖。 4、课后做字卡巩固识记。 二、朗读感悟。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逐段指导朗读。

3、讨论:大家为什么喜欢兰兰的小手。会用“因为??所以”说话。

4、想象兰兰长大后会用双手为大家做什么。 5、联系自己说一说。 6、完成课后说说做做。

7、体会大人的心情,读好他们鼓励他们的话。 第七课

重难点及策略: 一、识字

1、认识衣字旁,知道这些字表示和衣服有关。

2、猜谜“一条白毛巾,挂在木头上”,“家中人一口”。 二、写字

1、写6个生字,“妈、奶”等,指导女字旁的写法。 2、反文边和折文的区别。 三、读好疑问句

读升调,教师领读,学生练读。

四、理解:“妈妈为什么相给奶奶晒棉被?”“小峰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拖鞋?” 用“因为??所以”说句子。 五、认识省略号。

知道省略号的作用,想象文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 第八课

重难点及策略:

一、领会“自言自语”的意思。 1、读文理解。

2、练习用“自言自语”造句。 二、懂得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1、读懂两个小故事,会用自己的话复述。

2、说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太阳公公下雨。 3、体会珍珍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品质。 4、感情朗读3——7自然段。读好人物的对话。 三、小女孩子的心愿是什么? 1、讨论交流。 2、教师点拨。

3、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4、教师讲故事《乌鸦反哺》背诵童谣《大乌鸦》 第三单元目标及策略:

1、以识字为基础,采用三步识字法,设计识字教学: 2、层层深入,突破难点,感知“对子”:

3、在具体的情景中动手触摸、进行大胆合理想象,学习体会人物的想法,读出感受,加上评读,体验朗读有语气的成功及快乐弥补不足。

4、联系生活实际解理解人物语言,体验对大自然的热爱。 识字3

重难点及策略:

一、指导写好上下结构的字:秀,香,都有“禾字旁”可以重点指导。 二、初步感受对子。 1、熟读成诵。 2、收集对子、对联。 三、识字

1、归类,雨字旁和天气有关;虫字旁和昆虫有关。木字旁和植物有关。 2、多种方法:游戏,识字,激发识字兴趣。 第九课 重难点及策略 一、初步感情知小节。

1、标上小节,知道小节的标点。 2、按小节朗读。 二、读好课文。

1、重点读好:凉凉的,真好玩;焦急不安;连忙;轻轻的欢唱;高远的。 2、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积累短语。 1、读背课后短语。 2、仿说短语。 苹果红红的 红红的苹果 四、背诵。

1、按小节指导背诵。

2、做动作背诵。

五、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1、读了最后一小节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画一幅图。

3、在生活中,你会怎么做。 第十课

重难点及策略: 一、积累词语。

聪明活泼,光秃秃,蒙蒙细雨,茂密的松树林 1、在文中画出来。 2、读一读,懂得意思。 3、背一背,抄一抄。 二、积累句子。

1、在文中找出“那么??那么??”读一读。 2、造句练习。 三、认识标点。 1、认识省略号。 2、说说文中省略了什么? 3、教师点拨:松鼠的子孙后代。 四、感悟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好处。 1、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感情读文,说说自己的感受。

体会句子:a如果先摘果子,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b 将来,这里会是一片更茂密的森林。 第十一课 重难点及策略: 一、读好文章。

1、教师领读长句子,并适当断句。 2、分角色朗读。

读好感叹句和疑问句。教师引读,学生分角色接读。 3、分角色表演读。

二、分角色,分清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 1、读课后3个句子。

2、在文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 3、学会造句。 ——————。 ——————? ——————! 三、体会道理。

1、美丽的小路原来是什么样的? 2、为什么不见了?

3、鸭先生是怎样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的? 4、对你有什么启发? 第十二课 重难点及策略: 一、形近字比较

1、观察字形的特点,找出异同。 2、组词识别。 二、书写指导。

1、专:第三笔是竖折撇,是一笔。 2、级:“及”的笔顺是撇,横折折撇,捺。 三、领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1、了解课文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 2、了解同学们丢了什么?并自己对环保有见解。 3、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知道环保的重要性。 第四单元目标及策略:

1、认识1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像能力,表演能力。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夏日的乐趣,学习识字、理解词句,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

3、创设情景,激趣导入:让学生体验夏日的生机,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识字4

重难点及策略: 一、朗读指导。 1、懂得儿歌的节奏。 2、了解儿歌的流畅性。 3、练习背诵儿歌。 二、识字。

1、了解形声字,知道“虫字旁”的字和昆虫有关。 2、拓展识字,如:蛐,螳螂,蛤蟆,蝉,蛙。 三、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 1、熟读成诵。 2、看图了解。

3、结合生活实际中的经验了解。 第十三课 重难点及策略: 《所见》 一、解词: 1、林樾:树林。 2、意欲:想要。 二、理解诗意。 1、读诗,练习背诵。 2、看图联想。 3、说说诗句的意思。 4、结合诗意说故事。 《小池》 一、解词。 1、惜:爱惜。

2、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阳光。

3、尖尖角:荷叶未展开的样子,看图理解。 二、理解诗句。

指导前两句,自主品读后两句。

1、读诗,看图说说诗的意思。 2、想象画面,感受初夏的风光无限。 第十四课 重难点及策略: 一、朗读训练。

1、读好对话,注意停顿。

2、读出情趣,让学生置身于童话世界。 3、背诵。

二、了解比喻句、拟人句。

1、知道课文把荷叶比作摇篮、停机坪、凉伞。 2、把文中的事物当作人来写。 三、领悟课文的情趣。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表演读课文。 第十五课 重难点及策略: 一、识字写字。

1、莲:上下结构。是草字头不是走之旁。 2、她,他:重点指导“也”的写法。 二、词语训练。 青青的假山

1、理解形容词的意思。 2、学生仿照练习。 三、理解课文最后中两段。 1、读最后两段。 2、同桌讨论:

星星为什么高兴地眨着眼?

“多美的夏夜呀?”是在赞美什么呀?

3、汇报,体会夏夜的景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四、朗读训练。 1、结合图画反复朗读。

2、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第十六课 重难点及策略: 一、指导双人旁的写法。 1、观察双人旁在田字格的位置。 2、描红,练习。 二、理解课文词句。 1、“天气很闷”。 2、“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练习“——正——呢! 3、“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三、指导朗读。

1、分角色边读边体角色的语气。 2、看图背诵课文。 四、了解气象知识。

1、结合课文说说燕子、小鱼、蚂蚁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2、你还知道其他现象吗? 第十七课 重难点及策略: 一、识字。

1、虫字旁:蚊,蛇。复习:蚯蚓,蝴蝶,蚂蚁,蝌蚪。 2、桃——逃 推——难 错——借 3、认识虎字头。 二、写字。

1、呢、吗、哪:左窄右宽;“口”要写得小而高。 2、姐:“女”字旁的横变成提,不超过左边的撇。 三、指导朗读。

1、体会礼貌用语的使用。 2、读好人物对话。 四、了解尾巴的作用。

1、读课文找出小动物尾巴产生了什么作用。

2、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有再生功能。

《识字五》 教学目标

1 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个生字。 2 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3 有收集谜语或自编谜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识记生字写好生字兴趣的培养。

教学策略:

*说说怎样猜谜语,鼓励学生创编收集谜语。

1、教方法:猜谜语,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跳出谜面想一想,谜底就在话里面。

2、课堂练习创编谜语,课后收集。 18、《四个太阳》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园、为、阳、因、脸、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体会作者想像之美,并仿照课文进行创造想像,用口语表达自己喜欢的太阳。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认字

教学的主要方法:朗读、体会、感悟。

*写字:指导好“口”的字。 1、区分园和因。 2、“口”不要写的太大。 3、“为”字的笔顺。 *读好课文。

1、认识顿号,知道顿号的停顿时间小于逗号。

2、大声读文,读好:绿绿的、红红的、金黄的、彩色的。

19、《乌鸦喝水》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句子。

3、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认字,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以读代讲,朗读感悟。

教学策略:

*掌握“渐渐”句式。 1、读书上的句子。 2、说说渐渐的意思。 3、造句练习。 *领悟课文内容。

1、读文思考:乌鸦是怎样想出办法的? 2、假如是你,你会想出什么办法? 3、读文领悟,背诵课文。 20、《司马光》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策略:

*指导感情读文,背诵课文。 1、教师范读,领读。

2、采取“演背法”一边读一边做动作。

*体会课文中司马光沉着、冷静、勇敢、聪明的品质。 1、对比读司马光和小伙伴的不同表现。 2、用自己的话夸一夸司马光。 3、教师小结。

4、假如你也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21、《称象》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称、曹、议、论、秤、砍、块、沉、线、止、然、量”12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 3.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遇事要开动脑筋,平时多观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识字写字。

1、区分形近字:称-秤、杆-竿、像-象。 2、指导“再”的笔顺。 *体会曹冲称象的过程。

1、教师启发学生把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与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进行对比。 2、用实验的办法演示,加深理解。 3、背诵这一自然段。 《识字六》 教学目标:

1认识“海、鸥”等14个生字,会写“海、沙”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引导学生发现美,并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4培养学生观察力、审美能力、思维的创造力以及与伙伴和谐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创设情境,再现画中景,体现画中情,让学生在美的景物中,在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汉字。

教学策略: *拓展数量词。

1、读文,背诵,积累文中的数量词。 2、理解数量词的意思。 3、课外拓展数量词。 *识记生字。

1、在读文理解中认识词语。 2、指导识字,想办法记一记。 *书写指导。

1、三点水的字左窄右宽。 2、“竹”字只有一个钩。 22、《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学目的:

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知道毛主席关心乡亲们的吃水问题,为乡亲们挖了一口井。乡亲们为了不忘毛主席的恩情,在井前立了石碑。要激发学生热爱领袖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立石碑的意义。

教学策略:

*感悟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质。 1、读文,感受吃水的不易。 2、假如你是村民,你会怎么说?

3、领会“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意思。 *指导读文。 1、教师感情范读。 2、指名读,理解,评价。 3、背诵课文。

*书写指导,写好心字底的字。 1、卧钩要卧好。 2、三个点要写到位。 23、《王二小》 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学习小英雄王二小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2.学习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理解图意。

3.了解王二小对敌斗争的经过,知道王二小是为帮助八路军消灭日本鬼子而光荣牺牲的小英雄。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5.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练习用“常常”、“帮助”各写一句话。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儿童团员、放哨、扫荡、顺从、埋伏圈。 2.“帮助、英雄”几个字笔画较多,易错地方要多强调。 3.教给学生怎样造句。 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不要背诵课文)

2.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背景一无所知,理解课文有一定困难。在学本课之前,老师要讲一些抗日战争时期的小故事。

教学策略: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 1、读书上的句子。 2、举例子,换句式。 *“一边??一边??”句式。 1、在第一自然段画出句子,读一读。 2、理解句子的意思。 3、造句练习。

*体会王二小的英勇品质。 1、在读文中体会。

2、用自己的话来赞美王二小。 24、《画家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贝、男、虾、原、爱、跑”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家乡美在哪里。能读出家乡的美。

教学策略:

*掌握“那么??那么??”句式。

1、读书上的句子,知道一个事物有两个特点。 2、遭拒抄写。

*感受写景的方法,抓特点,用好词好句。 1、在读文中感受。 2、写自己的家乡。

*积累短语:宽宽的街道,高高的楼房,又绿又密等。 1、在文中画出来。 2、抄写词语。 25、《快乐的节日》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a、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意思,会用“培养”写一句话。b、正确理解“在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就更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的意思。 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体会少先队员们欢庆自己的节日时所流露的喜悦、幸福和自豪的心情,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在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就更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的意思。

教学策略: *有感情的读儿歌。

1、教师范读,领读,理解读。 2、男女生赛读。

*掌握文中的好词好句, 1、在书上画一画,读一读。 2、抄写词语。

3、找一找文中的比喻句,说一说把____比作___。 《识字7》 教学目标

1.认识“虚、骄”等9个字,会写“短、对”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课读文,了解几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 3.喜欢读对子,有积累对子的愿望。

教学重点:认识“虚、骄”等9个生字,会写“短、对”等6个字。

教学策略: *掌握反义词。 1、读文背诵。

2、读一读课后的句子,并找出反义词,读一读背一背。 3、课堂补充反义词。 *书写指导。

1、“短”左边是“矢”,不是“失”。 2、“热”的右上是“丸”,不是“九”。 3、“淡”的右上的“火”的“ㄟ”变“丶”。 26、《小白兔和小灰兔》 教学目标:

1、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会\拉、把\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

3、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和朗读课文,体会“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意思。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讨论式教学。

教学策略:

*体会“劳动最光荣”

1、读文,对比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两种做法。

2、你认为谁做的对,为什么? *懂得小白兔种白菜的过程。

1、读文。2、说一说。3、理一理,教师总结。 *拓展短语:把----- 1、读书上的短语。 2、自己说一说。 3、抄写,背一背。 27、《两只小狮子》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12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使学生知道应该从小锻炼生活的本领,不应该总依赖父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朗读进行识字教学,了解“刻苦、懒洋洋”等词的意思。弄清懒狮子的不练功的原因,读懂狮子妈妈的话。

难点:有些生字音不容易读准,有些生字的字形易与熟字混淆。

教学策略: *读好课文。

1、指导学生读好对话。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表演课本剧,评价。 *感悟课文的道理。

1、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

2、读句子: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举例子,领悟。 *积累词语:“慢吞吞”,“懒洋洋”等。 1、读一读句子,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2、积累ABB式的词语。 3、完成课后122页的练习。 28、《小伙伴》

设计特色:以读为本,自主参与,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1.认识“餐、丢”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

3.理解课文内容,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并懂得用行动去关心别人。

教学策略: *感情读文。

1、从人物心理出发指导学生读好课文。 2、读好“!”“?”的句子。 3、分角色读文,带上表情,动作。 *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品质。

1、读一读每一个人的表现,揣摩人物的心理。 2、你认为谁做的对,为什么? 3、说一说你身边乐于助人的事。 29、《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内容及寓意。 3、通过阅读懂得,诚实是一种美德,愿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

认读14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策略: *掌握反问句。

1、读书上的句子:这样的种子能培育出美丽的鲜花吗? 2、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反问句。 3、试着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理解词语“十分”。 1、读129页课后题。 2、“十分”可以换成什么? 3、用十分造句。 *学习雄日诚实的品质。

1、讨论:国王为什么要选雄日为继承人?

2、你要学习雄日什么样的品质? 3、从生活实际出发举例子。 《识字8》 教学目标

1、识“初、眉”等十个生子,会写“北、南”等5个字。 2、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谚语的美。 3、树立主动积累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了解谚语、懂得自然常识。留心生活,热爱科学。

30、《棉花姑娘》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星”等6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科学常识,让学生有热爱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角色表演、示范、演示。

31、《地球爷爷的手》 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 设计特色:自读感悟,重生活,重体验。

32、《兰兰过桥》 教学目标:

1.认识“梁、程”等12个生字。会写“兰、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桥及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如何理解这些神奇的桥。

教学策略: *积累文中的好词。 1、用笔画一画、读一读。 2、抄写词语。

*对新型大桥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品质。 1、读文,了解文中的新型大桥:潜水桥、塑料桥。 2、说一说它们的神奇之处。 3、你还知道那些新型的大桥。

4、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子,请你画一画,介绍介绍。 33、《火车的故事》 学习目标: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和1个新偏旁“建之”,倡导自主识字,提升独立识字的能力。

2、会写“书、发”等6个字,学习养成规范、认真书写的习惯。 3、读懂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和它们的特点。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科技的迅猛发展,感受祖国的伟大,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学习重点:识字、写字,了解课文中介绍的有关火车的知识。 学习难点:生字的识记,汉字的规范书写。积极地质疑探究。

教学策略:

*了解文中的火车,以及它们的作用。 1、读课文,了解文中介绍了哪几种火车? 2、说一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理解文中的词语:“朝发夕至”“飞驰”“创举”“磁悬浮”等。 1、读句子,想猜一猜词语的意思。 2、师生讨论。 34、《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

教学策略: *积累词语。 1、在文中画出词语。 2、读一读,抄写词语。 *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1、读文看图总结。

2、板书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青蛙 *读好文中的对话。

1、指导学生读出小蝌蚪的可爱,鲤鱼、乌龟、青蛙妈妈的慈祥。 2、分角色读文,带上表情动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ll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