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读

更新时间:2023-03-08 17:00:29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家长必读:成功父母教子五大锦囊

父母是孩子永远的老师,必须不断学习。而在育儿教子的过程中,孩子的成长也会不断带给你新的体会。父母影响着子女,子女也同样影响着父母,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互动过程,在9年的育儿过程中,我有几点粗略的体会。 一、 首先教孩子学会爱、学会做人。

日本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就说:“教育就是授人独立,自尊之道,并开拓、躬行实践之法。”说明做事得先做人,人格的魅力要胜过任何地位和金钱,所以首先注重的是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做人要大气,不要太计较利益,对人要有爱心,善于宽待别人,做个情商丰富的人;取得成绩不要骄傲,碰到困难不要气馁,树立与人为善,以诚取胜,乐观向上的人格。

二、 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习惯。

有人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因为如果学习习惯好了,学起来就比较轻松,并且学习效果好,所以我要求孩子做完作业再玩,做作业的时候认真做,玩的时候也要痛快地玩;有个好的生活习惯将会终生受益,自己感觉好,别人也喜欢。

因而我从小锻炼孩子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注意培养其待人接物、卫生等习惯。

三、 提供锻炼的机会,增强自信心。

不要总以为孩子小,太多事情做不好,或不放心他做。当遇到困难时,可以提示孩子动动脑筋,也可以鼓励他实践,通过锻炼使孩子获得自信,增强战胜困难的意志力。有时候要设置一些小小障碍,放手让孩子去解决,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力的培养对孩子将来有很大的帮助。永远记得儿子第一次过马路的事情,那是上学期的事情,虽然我儿子已经8岁多了。永远忘不了他过马路时那种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神态,也忘不了从6楼的阳台看见汽车驶到他旁边时心快蹦出来的心情,更忘不了儿子回到家那一刻自豪地说:“妈妈,我回来了,我自己会过马路了!”眼睛写满了自信,当然也忘不了我当时激动地紧紧抱着他说:“儿子,你真棒!你真的长大了,谢谢你。”因为那一次,是儿子教会我学会放手,才能飞得更高。 四、 言传身教,把握时机

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很多的言行是仿效父母的,因此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经常给予孩子鼓励和帮助,有进步应肯定,遇到挫折要疏导,帮他分析道理,

找出问题所在,以锻炼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性格。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看时间和场合,把握好时机,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今年,我儿子上三年级了,和其他人一样,英语科成了最头痛的学科。第一次上课回来,老师要求背诵课文,由于没读好单词,又跟不上录音机读的速度,有点找不着北,急得只想哭,时间很晚了,该睡觉了,有点想放弃了。我及时鼓励孩子说:“儿子,不用怕,有妈妈在,我和你一起读。”于是我跟他一起读单词,教他读课文,跟他讲课文的内容,还与英语老师经常沟通。一段时间下来,儿子终于入了门,不怕英语了。这次成功不但使孩子不再对学英语怵头,而且培养了孩子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五、 放飞心情,留点玩的空间

孩子是童真的,玩是孩子的天性,玩也是锻炼,玩也能玩出智慧,玩还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素质,留给孩子一定玩的时间。我会在节假日带孩子到郊外旅游,或远途,或附近的公园,或爬山,或做运动,让他放飞心情,增加知识面,减轻压力,创新思维。愉快的心情,将带给孩子生活上,学习上更多的收益。

成长是一种殷切的期望,成长是一种美好的心情。

家长课堂:孩子要养成不占小便宜的习惯

小文聪明伶俐,就是爱占小便宜,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经常向同学借钱,而不还钱,他错误地认为:“借钱不还,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别人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结果,在借不到钱时,开始偷和抢,最终,因犯抢劫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升入初中后,小文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小小的转折,他的私欲日益增长,每天上学渴了就喝饮料,从不喝白开水;遇到学校的午饭不喜欢吃时,就去饭馆吃。家里给的五元零花钱,远远不能支付他每天的开支,小文于是跟同学借钱,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

刚开始的时候,热心的同学每次都借给他钱花,小文也承诺,“明天就还钱”,可不知过了多少个明天,小文借钱的人与日俱增,钱也越借越多,他却从不跟同学提还钱的事,同学催要也不给。

小文错误地认为:“借钱不还,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别人的钱,不花白不花。”久而久之,没有人再借给他钱花了,还纷纷告诉了老师,老师无奈请来家长。父母帮助小文一一

还了债,并把小文狠狠地打了一顿,可小文不但没有汲取教训,反而认为是老师和父亲成心整自己,与老师和家长呕上了气,从此经常旷课、逃学。

初中二年级时,小文又迷上了网络游戏,没日没夜地泡在网吧里,有时通宵达旦。没钱了,就一次次去偷家里的钱。时间长了,终于被父亲发现,用皮带狠狠地抽了小文一顿。这下小文不敢再偷拿家里的钱了,但网络游戏使他着了迷,爱占小便宜的他,就跟在网吧里认识的社会劣迹青年借钱。 小文还想着借了不还,几天过后,那些人看小文不还钱,就开始威逼小文,不给就对小文进行殴打。小文没有办法,就只好编瞎话,说自己有急事,又跟同学借钱,同学看着着急的小文,忘记了他爱占小便宜的毛病,就把钱借给了他。小文依然如故,有借无还,同学们这次汲取了教训,谁也就不再借给小文钱了。

面对网络吸引人的游戏和不良青年的殴打,在无处借钱的情况下,小文又以学校买书为名,编瞎话欺骗父亲要钱。孩子买书,做父亲的没有多考虑,要多少给多少,但随着次数的增多,引起了父亲的怀疑,父亲到学校一问,才知道孩子原来是在欺骗自己,把钱花到了网吧里,小文的伎俩再一次被识破。

网络游戏的魔力,已使他无法摆脱,他又突发奇想,想占网吧老板的便宜,于是,跟网吧老板商量先欠着钱,过两天还上。不了解小文爱占小便宜的老板,答应了小文的请求,但一周多过去了,小文只是玩游戏,丝毫没有还钱的意思,网吧老板最终将小文赶出了网吧。借钱无路,赊账无门的小文,想到了抢别人的钱,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最终,小文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建议:家长要帮助孩子从小养成不占小便宜的好习惯 “占小便宜,吃大亏”这是千年古训。孩子如果从小就养成爱占小便宜的坏习惯,最终会在每次占小便宜后,诱发他们不良行为习惯和品德的养成。

一次次占小便宜的成功,在不同程度上,都加剧了他们不良行为,使他们在潜意识中形成:“不占白不占”的定式,在这种错误意识定式的支配下,他们的不良行为会越演越烈,最终走向犯罪道路。

小文犯罪,正是在这种错误定式的支配下,由借钱不还到偷钱,说瞎话骗钱,最终实施抢劫,一步步走上了犯罪道路。

因此,我们做家长的,一旦发现孩子爱占小便宜,不要贪图小利,要及时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爱心地疏导,最

好禁止孩子间产生借贷关系。非借钱不可时,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跟老师借,因为老师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孩子占小便宜、乱花钱行为的产生。

当孩子跟家里要钱时,家长不要轻信孩子的理由,学校收费都是事先给家长“收费通知单”的,没有通知单,家长就要多打几个问号,必要时咨询一下老师,以防止他们以学校收费为名,占小便宜乱花钱,从而帮助他们消除不 专家:聪明的家长要学会“爱而不露”

如今的孩子多是家中独苗,被满满当当的爱包围着,承受力普遍较差。而日后成功者,必定要有所担当,能耐得住生活中的各种考验。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但很多家长爱子心切,做起来还是犯了傻。

孩子为啥“受不了丁点委屈、吃不得一点苦”?本期,记者联合3位资深嘉宾一起探寻出五大形成“病因”,并开出几种对症性“疗方”。

要想让孩子的内心变得强大起来,也许你还得学着做一个“爱而不露”的家长,甚至故意给孩子制造点小麻烦哦。 过分溺爱

现在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人,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样样事情都要依从他,久而久之,幼儿就形成强烈的“'以我为中心”的心态和任性的性格。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宝宝,受不得一点的委屈和挫折,稍不顺心就会哭闹不停。 对症疗方不轻易满足

对于这些任性的孩子,家长的态度最重要。当孩子在受挫后哭闹时,家长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听到哭声切不可心烦、焦躁、不知所措,不要被孩子的眼泪攻势所击败。要让孩子懂得靠哭是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当孩子有了无论怎么哭也不能达到目的的体验后,就会学乖听话,停止哭闹。

要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家长先改变育儿观念,并且全家一致。具体行动上的改变是:

一是家长不要把注意力过于集中在孩子身上,溺爱只会强化孩子的自我意识;

二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当始终保持理智,不要为了赢得孩子的欢心而提供过于丰富的物质;

三是延迟满足孩子的愿望、通过努力实现的愿望会使孩子感到更满足。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去实现某些需要;

四是给孩子找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过分夸奖

赏识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如果过分赏识,就会让孩子变得自负,上得去,下不来。一旦遇到强手、被击败的话,很容易导致郁闷、丧失自信而变得自卑。 对症疗方适度表扬和批评结合

在孩子做出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时,家长要适时给予表扬,同时指出孩子存在的不足,激励他下一次做得更好。当孩子的热情能因分享和肯定转化为自尊、自信时,对其一生都将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也不能光让孩子听好话,当他们做错事时还要进行合理批评。有些家长特别怕孩子哭,在孩子做出过分或违反规则的事时,也不批评孩子,造成孩子受不得一点委屈,别人稍说不是就哭闹。

虽然孩子当时心里会难受,但这种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人无完人,接受批评也很正常的。

要注意的是,在批评时要对事不对人,先严肃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对他们所犯的错误的感觉,然后默默地望着孩子片刻,最后说,“你是个好孩子,只是所作所为不好”,最后紧紧拥抱孩子。这一连串的过程在一分钟内完成。 总想孩子赢

有些家长不愿意看到孩子失败,和孩子下棋、玩扑克、游戏、竞赛时,总是想尽办法让孩子赢。其实,这样做只会使孩子变得只能赢不能输,对日后的成长没有帮助。 对症疗方有意设些小难题

宝宝由于受到能力、技巧、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很容易遇到困难,而其自身控制情绪的能力还不强,稍遇到困难就会显得焦躁。但家长切不可因此过分心疼孩子,不妨放开手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孩子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对挑食、偏食、厌食的孩子,不防饿他一两顿,要玩具自己去拿,衣服、裤子自己穿,别把他生活中的障碍清除得干干净净。

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设置些小难题,引导孩子去解决。比如,在孩子学会爬的时候,就可以刻意地设置一些障碍物,让孩子去跨越。孩子失败了,家长不要为孩

子找各种借口,而是引导孩子找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方法,借此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

当然,家长自身还要做好表率,要让孩子看到自己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没有逃避和退缩,在参加各种活动或比赛时,也不要过分看重输赢。家长积极上进的信心和勇气,享受过程的心态都会感染孩子。 包办替代

正常情况下,孩子从1-2岁起就会抢着要自己吃饭,还有些孩子要自己穿衣裤、穿鞋袜、帮忙叠衣物、收玩具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对动手做事的敏感表现,聪明的家长会很乐意配合。但相当多家长忍不住包办代替,把一切打理得干净利索。

对症疗方分配适当家务

自信心的培养其实是抗挫折的重要手段,而培育自信心的最佳方式就是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般来说,1、2岁的孩子可以做些给妈妈递毛巾、纸张、收拾玩具等事情;3、4岁的孩子可以做一些如整理报纸、给下班的爸爸妈妈拿拖鞋等简单的劳动;4、5岁的孩子可做一些较为固定的、定期的家务,如擦桌椅、吃饭时收

放餐具等,使孩子逐步意识到自己在做有益的事情;5、6岁的孩子可让他们独立洗碗筷、洗手绢等。

除了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家长还要注意不要代替孩子去思考。比如,在陪孩子玩积木搭高时,看到孩子用半圆形做基底。很多家长会忍不住纠正:“半圆形不稳的,你应该把正方形积木放下面。”家长在说这段话的同时,也就剥夺了孩子体验挫折的机会,孩子自然不可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了。 推卸责任

很多家长在孩子摔倒时故意打地板,并告诉孩子:“都是地面不平,害宝宝摔倒,妈妈打它!”这种类似举动将孩子摔倒的责任推给了无辜的地板,长此以往,孩子碰到挫折时就习惯了不去面对或推卸责任。 对症疗方让孩子勇于承担

幼儿做错事被发现后,因为害怕或为了逃避处罚,会有意识地为自己开脱责任,来个大哭大闹或“死不认账”。 这种现象表明幼儿还没勇气承认全部错误,需要给予鼓励和诱导,而不是责罚和打骂。

试想,如果最初幼儿老实把自己的错误告诉成人,得到的是简单的责罚和打骂,而不是有情有理地说服教育。如果幼儿最初偶尔的哭闹和“拒不认账”,反而使他免受责罚蒙混过关,两相对比之后,被迫选择“说谎”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因此,这种类型的说谎实质上是幼儿自卫的一种措施,成人处理这类错误时不要严厉追问。然后让孩子知道,根本无需说谎,父母不责罚诚实的孩子。家长可以通过故事来给他灌输正确的行为准则,让他知道大家都喜欢诚实守信的好孩子。良习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da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