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2C时序与SLE4442传送协议区别

更新时间:2023-10-15 10: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I2C时序与SLE4442传送协议区别

SLE4442传送协议: 1.复位和复位响应

复位和复位响应是根据ISO7816-3标准来进行的。在操作期间的任意时候都可以复位。开始,地址计数器随一个时钟脉冲而被设置为零。当RST线从高状态(H)置到低状态(L)是,第一个数据位(LSB)的内容

被送到I/O上。若连续输入32个时钟脉冲,主存储器中的前四个字节地址单元中的内容被读出。在第33个时钟脉冲的下降沿,I/O线被置成高状态而关闭。 2. 命令模式

复位响应以后,芯片等待着命令。每条命令都以一个“启动状态”开始。整个命令包括3个字节。随后紧跟着一个附加脉冲并用一个“停止状态”来结束操作。

i)启动状态: CLK为高状态(H状态)期间,I/O显得下降沿为启动状态。 ii)停止状态:在CLK为高状态(H状态)期间,I/O显得上升沿为停止状态。 命令模式的时序关系:

2.4.3 输出数据模式:

这种模式是将IC卡芯片中的数据传送给外部设备接口(IFD)的一种操作。

输出数据模式的时序关系:

在第一个CLK脉冲的下降沿之后,I/O线上的第一位数据变为有效。随后每增加一个时钟脉冲,芯片内部的一位数据被送到I/O线上。其传输顺序是从每个字节的最低位(LSB)开始。当说需要的最后一个数据送出以后,需要在附加一个时钟脉冲来把I/O置成高状态,以便接受新的命令。该动作是将总线的I/O释放以便接受数据。

在输出数据期间,任何“启动状态”和“停止状态”均被屏蔽掉。 2.4.4 处理数据模式

这种模式是对IC芯片作内部处理。 处理模式的时序关系:

芯片在第一个时钟脉冲的下降沿,将I/O线从高状态拉到低状态并开始处理。此后芯片在内部连续计时计数,直到第N个时钟脉冲之后的附加一个时钟脉冲的下降沿I/O线再次置高,完成芯片的处理过程。在整个处理过程中I/O线被锁定成低状态。

芯片的复位方式

(1)外部复位:SLE4442时序急于同步复位响应的传送协议。芯片的复位时序如前述。

(2)上电复位:在把操作电压连接到Vcc段之后,芯片内部进行复位操作。I/O线被置为高状态。必须在对任意地址进行读操作或做一个复位响应操作之后才可以进行数据交换。

(3)中止:在CLK为低状态期间,如果RST置为高状态,则任何操作均无效。I/O线被缩导电高状态,需要一个最小维持时间Tres=5Us之后,芯片才能

接受新的有效复位,中止状态的时序关系如下图。中止状态之后,芯片又准备下一个操作。

命令格式:

每条命令包含三个字节,其排列顺序如下:

(2)SLE4442芯片具有七种命令,其格式和功能见表。

对于每个字节来说总是从最低位LSB开始读出。写入时首先传送的也是字节的最低位(LSB)。

I2C时序:

起始和停止条件:

在I2C 总线中,唯一出现的是被定义为起始S 和停止P 条件见图5 的情况。 其中一种情况是在SCL线是高电平时,SDA 线从高电平向低电平切换。这个情况表示起始条件,

当SCL是高电平时,SDA线由低电平向高电平切换表示停止条件。 起始和停止条件一般由主机产生总线在起始条件后被认为处于忙的状态

命令模式: 7.1 字节格式

发送到SDA线上的每个字节必须为8位,每次传输可以发送的字节数量不受限制。每个字节后必须跟一个响应位首先传输的是数据的最高位MSB。 如果从机要完成一些其他功能后例如一个

内部中断服务程序才能接收或发送下一个完整的数据字节可以使时钟线SCL 保持低电平迫使主机进入等待状态当从机准备好接收下一个数据字节并释放时钟线SCL 后数据传输继续

数据传输必须带响应。相关的响应时钟脉冲由主机产生。在响应的时钟脉冲期间发送器释放SDA线(高)

在响应的时钟脉冲期间,接收器必须将SDA线拉低,使它在这个时钟脉冲的高电平期间保持稳定的低电平。

通常被寻址的接收器在接收到的每个字节后必须产生一个响应。 当从机不能响应从机地址时,例如它正在执行一些实时函数不能接收或发送从机,必须使数据线保持高电平主机,然后产生一个停止条件终止传输或者产生重复起始条件开始新的传输。

如果从机—接收器响应了从机地址,但是在传输了一段时间后不能接收更多数据字节,主机必须再一次终止传输。这个情况用从机在第一个字节后没有产生响应来表示。从机使数据线保持高电平,主机产生一个停止或重复起始条件。

如果传输中有主机接收器,它必须通过在从机不产生时钟的最后一个字节不产生一个响应,向从机—发送器通知数据结束。从机—发送器必须释放数据线,允许主机产生一个停止或重复起始条件。

7 位的地址格式

数据的传输遵循图10 所示的格式在起始条件S 后发送了一个从机地址这个地

址共有7 位

紧接着的第8 位是数据方向位R/W 0 表示发送写1 表示请求数据读数据传输一般

由主机产生的停止位P 终止但是如果主机仍希望在总线上通讯它可以产生重复起始条件Sr

和寻址另一个从机而不是首先产生一个停止条件在这种传输中可能有不同的读写格式结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ri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