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粹高中化学解题方法

更新时间:2023-03-08 05:33:16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精粹高中化学解题方法 难点11 浓度不同产物异

化学上有许多产物,跟反应物浓度关系密切。鉴于高考常据此设计难题,本篇总结了这些反应。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30 g铜、银合金与80 mL 13.5 mol?L-1的HNO3溶液反应。合金全部溶解,放出气体6.72 L(标准状况下),反应后溶液的pH=0(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 (1)计算HNO3被还原的物质的量; (2)计算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 ●案例探究

[例题]38.4 mg铜跟适量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 m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1.00×10-3 mol B.1.60×10-3 mol C.2.20×10-3 mol D.2.40×10-3 mol (忽视NO2与N2O4的相互转化)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反应条件——浓度变化时产物种类变化的认识。属化学教学中要求具备的能力。

知识依托:Cu与浓、稀HNO3的反应。

错解分析:忽视了Cu与稀HNO3的反应,就会错选D;只运用Cu与稀HNO3反应解题,就会错选B。

解题思路: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的浓度逐渐变小,产生的气体可能是纯净的NO2,也可能是NO2和NO的混合物。 n(Cu)=38.4 mg÷64.0 g?mol-1=0.600 mmol n(g)=22.4 mL÷22.4 L?mol-1=1.00 mmol

这样,发生的反应可能是下列①一个,也可能是①②两个: ①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于是,本题有以下多种解法。

方法1(极值法):若产生的气体全部是NO2,由化学方程式①得: n(HNO3)=4n(Cu)=0.600 mmol×4=2.40 mmol n(NO2)=2n(Cu)=0.600 mmol×2=1.20 mmol

V(NO2)=1.20 mmol×22.4 L?mol-1=26.9 mL>22.4 mL 可见,气体不全是NO2。

若产生的气体全部是NO,由化学方程式②得: n(HNO3)=8/3n(Cu)=0.600 mmol×8/3=1.60 mmol n(NO)=2/3n(Cu)=0.600 mmol×2/3=0.400 mmol V(NO)=0.400 mmol×22.4 L?mol-1=8.96 mL<22.4 mL 由于气体是NO2和NO的混合物,8.96 mL<V(g)<26.9 mL, 所以1.60 mmol<n(HNO3)<2.40 mmol, 观察备选项可知答案。

方法2(守恒法):根据反应前后N原子守恒和Cu原子守恒得: n(HNO3)=n[Cu(NO3)2]×2+n(NO2)+n(NO) (N原子守恒) =n(Cu)×2+n(NO2)+n (NO) (Cu原子守恒)

=0.600 mmol×2+1.00 mmol =2.20 mmol

方法3(写总反应方程式法):设生成NO2的物质的量为x,则题设条件下的总反应为:

0.6Cu+2.2HNO3====0.6Cu(NO3)2+xNO2↑+(1-x)NO↑+1.1H2O 先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Cu、NO2和NO的化学计量数,再根据Cu原子守恒和N原子守恒得出Cu(NO3)2和HNO3的化学计量数,H2O的化学计量数可根据N原子守恒而得出(因与结果无关也可不算出)。

根据方程式及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可知参加反应的HNO3物质的量为2.20 mmol。

方法4(平均分子式法):设HNO3还原产物的平均分子式为NOx,则: n(Cu)∶n(NOx)=0.600 mmol∶1.00 mmol=3∶5 Cu与HNO3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3Cu+11HNO3====3Cu(NO3)2+5NOx↑+?H2O

先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及Cu和NOx的化学计量数3和5,再根据Cu原子守恒和N原子守恒分别得出Cu(NO3)2和HNO3的化学计量数3和11,H2O的化学计量数因与结果无关可不算出,则:

n(HNO3)=11/3n(Cu)=0.600 mmol×11/3=2.20 mmol 答案:C

变式1:去掉备选项,将问题改为:求还原产物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其他同例题,试解之。

解题思路:在前面“方法4”的基础上得到下式: 3Cu+11HNO3====3Cu(NO3)2+5NOx+5.5H2O 根据O原子守恒得: 33=18+5x+5.5 x=1.9

即NOx为NO1.9。用十字交叉法:

V(NO2)∶V(NO)=9∶1 答案:9∶1

变式2:若例题条件下Cu与HNO3恰好完全反应,二者皆无剩余,欲求开始生成NO时HNO3溶液的浓度,还缺少的条件是________(用必要的文字和字母b表示),开始生成NO时HNO3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请写最后结果)。 解题思路:据变式1解题思路得: V(NO2)=1.00 mmol× =0.900 mmol V(NO)=0.100 mmol

生成NO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可求: 8HNO3(稀)~2NO↑ 8 2

n(HNO3) 0.100 mmol n(HNO3)=0.400 mmol

欲求0.400 mmol HNO3的浓度,须知HNO3(aq)的体积——b: c(HNO3)=

答案:开始生成NO时HNO3(aq)的体积b 4.00×10-4 mol/b

●锦囊妙计

当化学反应进行时,反应物不断被消耗。随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不断改变,①有的会造成产物的不同。如,过量Cu放入少量浓HNO3中,开始生成的气体是NO2,后来生成的气体是NO;很稀的HNO3溶液与活泼金属反应还会有H2生成(非信息题可不考虑)。再如,过量活泼金属(如Zn)与少量浓H2SO4的反应,开始时生成的气体是SO2,后来生成的气体是H2。②有的反应不再发生。如,过量Cu与少量浓H2SO4的反应,随反应的进行,浓H2SO4变成了稀H2SO4,Cu与稀H2SO4不再发生反应。再如,过量MnO2与少量浓盐酸的反应,随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成稀盐酸,不再与Mn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③有些本来不能发生的反应,后来能够进行。如稀H2SO4溅在衣服上,水分蒸发后,变成浓H2SO4,也就能使布料脱水炭化。 ●歼灭难点训练

1.(★★★)向50 mL 18 mol?L-1 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H2SO4的物质的量( )

A.小于0.45 mol B.等于0.45 mol C.在0.45 mol和0.90 mol之间 D.大于0.90 mol 2.(★★★★) 14.0 g铜银合金与足量某浓度的硝酸反应,将放出的气体与1.12 L(标准状况)氧气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完全吸收,则合金中铜的质量为( ) A.9.6 g B.6.4 g C.3.2 g D.1.6 g

3. (★★★★)3.2 g 铜与过量硝酸(8 mol?L-1,30 ml)充分反应。硝酸的还原产物有NO2和NO,反应后溶液中所含H+为a mol,则此时溶液中所含NO 为________mol。

4.(★★★★★)使一定量锌与100 mL 18.5 mol?L-1浓H2SO4充分反应,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33.6 L。将反应后溶液稀释,测得其pH=1.0。

求:(1)生成气体的成分及体积(假设浓H2SO4与Zn反应还原产物只生成SO2); (2)锌的质量;

(3)开始生成H2时H2SO4的浓度(假设溶液体积无变化)。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解析:题设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Ag+2HNO3(浓)====AgNO3+NO2↑+H2O 3Ag+4HNO3(稀)====3AgNO3+NO↑+2H2O (1)n(被还原HNO3)=n(NO2)+n(NO)= =0.300 mol (2)设合金中Cu和A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 w(Ag)= =0.36

答案:(1)0.30 mol (2)0.36 歼灭难点训练 1. A

2.提示:由题意知,Cu、Ag与HNO3反应所得还原产物与O2作用溶于水后又变为HNO3,因此可以认为Cu、Ag所失电子最终被O2而非HNO3所得。

设Cu、Ag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

解得:x=0.050 mol, m(Cu)=64 g?mol-1×0.050 mol=3.2 g 答案:C

3.提示: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分别是Cu(NO3)2和HNO3,依据N原子守恒得: n(NO )=2n[Cu(NO3)2]+n(HNO3)=2n(Cu2+)+n(H+) =2× +a mol=(a+0.10) mol 答案:(a+0.10) mol

评注:在反应过程中HNO3有挥发,n(HNO3)-n(NO)=n(HNO3)- n(Cu)所得数值不准确。

4.提示:题设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Zn+2H2SO4(浓)====ZnSO4+SO2↑+2H2O Zn+H2SO4(稀)====ZnSO4+H2↑ 答案:(1)生成SO2 6.7 L,生成H2 26.9 L (2)97.5 g (3)12.5 mol?L-1

2009-2-12 15:26:48

#12

Re:[推荐]精粹高中化学解题方法

? ? ? ? ? ? ? ? ? ? ?

youth9900

等级: 普通用户 威望: 0 发贴: 70 贴

难点12 顺序不同现象异

化学上有一类反应,将A滴入B中与将B滴入A中现象往往不同,此即所谓:顺序不同现象异。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向下列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振荡,不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

A.NH3?H2O B.BaCl2 C.NaOH D.HCl ●案例探究

[例题]下列四组溶液,不论如何滴加,反应现象一定相同的是________。 A.NaOH和

CuSO4 B.Ca(OH)2与H3PO4 C.NaOH与

AlCl3 D.NaAlO2与HCl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过量反应的认识。 知识依托:无机化学反应。

错解分析:将A滴入B中,A不足,B过量;将B滴入A中,B不足,A过量。A、B比例不同,反应原理和实验现

货币: 121 考试币 课堂币c: 449 课堂币 经验: 3967 点 体力: 3637 点 注册: 2007-12-23

象往往不同,对此认识不清,往往造成错解。 解题思路:逐项分析。

(1)不论NaOH过量,还是CuSO4过量,二者只按下式反应:

Cu2++2OH-====Cu(OH)2↓

即过量的NaOH或CuSO4,都不与生成的Cu(OH)2反应。A可选。

(2)①将Ca(OH)2向H3PO4滴加,开始时H3PO4过量,生成可溶于水的Ca(H2PO4)2,至H3PO4消耗完毕。随着Ca(OH)2的不断增加,Ca(H2PO4)2中的H+逐渐被中和掉,先后分别出现CaHPO4沉淀和Ca3(PO4)2沉淀。即开始不生成沉淀,后来生成沉淀。

将H3PO4向Ca(OH)2中滴加,开始时,Ca(OH)2过量,H3PO4被完全中和,生成Ca3(PO4)2沉淀,至Ca(OH)2消耗完毕。随着H3PO4的不断滴加,Ca3(PO4)2逐渐转化为CaHPO4,最后转化为可溶于水的Ca(H2PO4)2。即开始生成沉淀,后来沉淀溶解。B不可选。

(3)将NaOH(aq)滴入AlCl3(aq)中,开始产生沉淀,后来沉淀逐渐消失。将AlCl3(aq)滴入NaOH(aq)中,开始不产生沉淀,后来产生沉淀不消失。C不可选。

(4)将NaAlO2滴入稀盐酸中,开始无沉淀产生,后来产生沉淀不消失。将稀盐酸滴入NaAlO2溶液中,开始有白色沉淀产生,后来沉淀逐渐溶解。可见,D不可选。 答案:A ●锦囊妙计

顺序不同现象异,其实质是过量反应和连续反应的结果,做好过量分析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将A溶液滴入B溶液中,开始时,A不足,B过量,A完全反应,B剩余。随着滴加的进行,B溶液将消耗殆尽。这时再滴入的A可能会与A、B反应的产物C反应。 ●歼灭难点训练

1.(★★★)向下列溶液中滴入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入稀硫酸,沉淀又溶解的是( )

A.Na2SiO3 B.BaCl2 C.FeCl3 D.NaAlO2

2.(★★★★)向下列一定浓度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铁胶体,没有红褐色沉淀产生,继续滴入氢氧化铁胶体,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 )

A.H2SO4 B.Na2SO4 C.HCl D.C2H5OH

3.(★★★★)一定浓度的下列溶液中滴入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再滴入蒸馏水,沉淀不溶解的是( )

A.Na2SO4 B. (NH4)2SO4 C. Pb(Ac)2 D.HNO3(△)

4.(★★★★★)已知,向Zn2+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Zn(OH)2白色沉淀;但是氨水过量时,沉淀又溶解,生成了Zn(NH3) 。此外,Zn(OH)2既可溶于盐酸,也可溶于过量NaOH溶液中,生成ZnO ,所以Zn(OH)2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

现有4组离子,每组有2种金属离子。请各选用1种试剂,将它们两者分开,可供选用的试剂有:

A.硫酸 B.盐酸 C.硝酸 D.氢氧化钠溶液 E.氨水 请填写下表:(填写时用字母代号) 离子组 选用的试剂(代号) 沉淀物的化学式 保留在溶液中的离子

(1)Zn2+和Al3+ (2)Zn2+和Mg2+ (3)Zn2+和Ba2+ (4)Fe3+和Al3+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解析:B、D中滴入AgNO3(aq)开始即生成白色沉淀,且沉淀不再溶解。C中滴入AgNO3(aq),生成白色AgOH沉淀,且AgOH沉淀不稳定,在溶液中发生分解反应生成Ag2O,所得暗棕色沉淀(AgOH和Ag2O的混合物)也不溶解。A中滴入少量AgNO3,发生以下反应:Ag++

3NH3?H2O====[Ag(NH3)2]++NH4++OH-+2H2O,故无沉淀产生;继续滴入AgNO3(aq),至AgNO3过量时,总反应如下:Ag++NH3?H2O====AgOH↓+NH4+,故有沉淀产生。 答案:A 歼灭难点训练

1.提示:A、B中开始生成白色沉淀,后来沉淀不消失;C中始终未生成沉淀;D中先生成Al(OH)3沉淀,后来Al(OH)3沉淀溶解在过量硫酸中。 答案:D

2.提示:一定浓度的H2SO4(aq)或HCl(aq)中加入少量Fe(OH)3胶体,相互反应,分别生成Fe2(SO4)3(aq)和FeCl3(aq),当胶体过量时,它会在Fe2(SO4)3或FeCl3(aq)里发生凝聚,生成沉淀。 答案:AC

3.提示:C、D能使蛋白质变性,加入蒸馏水,蛋白质不再溶解。 答案:CD

4.提示:(1)Zn2+和Al3+不能用NaOH分开,因为生成的Zn(OH)2和Al(OH)3都能溶于NaOH(aq),但可用NH3?H2O

分开,因为Zn(OH)2能溶于氨水,而Al(OH)3不能。 (2)Zn2+和Mg2+可用过量氨水分开,因为在过量氨水中,Zn2+转化为Zn(NH3) ,而Mg2+转化为Mg(OH)2沉淀;也可用过量NaOH(aq)分开,因为在过量NaOH(aq)中,Zn2+转化为ZnO ,而Mg2+转化为Mg(OH)2沉淀。 (3)Zn2+和Ba2+可用H2SO4(aq)分开,因为H2SO4(aq)与Zn2+不反应,但可使Ba2+生成沉淀。 (4)Fe3+和Al3+可用过量NaOH(aq)分开,在过量NaOH(aq)中,Fe3+转化为Fe(OH)3沉淀,而Al3+转化为AlO 。 答案:(1)E Al(OH)3 Zn(NH3) (2)DMg(OH)2 ZnO 或E Mg(OH)2

Zn(NH3) (3)A BaSO4 Zn2+ (4)D Fe(OH)3 AlO 2009-2-12 15:27:22

#13

Re:[推荐]精粹高中化学解题方法

? ? ? ? ? ? ? ? ? ? ?

youth9900

等级: 普通用户 威望: 0 发贴: 70 贴

难点13 较难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某些离子方程式因受规定条件的限制,也就给书写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有的甚至很难写出。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不写满,也可补充)。 ●案例探究

[例题]已知Br2水与FeCl2(aq)发生如下反应: 3Br2+6FeCl2====4FeCl3+2FeBr3

现将112 mL(标准状况)Cl2通入10.0 mL 1.0 mol?L-1的FeBr2(aq)中,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比较物质还原性强弱的能力。 知识依托:①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②Cl2的氧化性。③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错解分析:不进行定量分析,误写出下列离子方程式: 2Fe2++4Br-+3Cl2====2Fe3++2Br2+6Cl- 不进行还原性比较,误写出下列离子方程式: 2Br-+Cl2====2Cl-+Br2

解题思路:通过题给反应可比较出Fe3+与Br2的氧化性强弱(Br2强),

货币: 121 考试币 经验: 3967 点 体力: 3637 点 注册: 2007-12-23

课堂币c: 449 课堂币 1.将Al2(SO4)3(aq)逐滴滴入Ba(OH)2(aq)中,写出可发生反应的离子方

从而明确Cl2通入FeBr2(aq)中先与Fe2+反应,若Cl2还有剩余再与Br-发生反应。

n(Cl2)= =5.00×10-3 mol

n(FeBr2)=10.0×10-3 L×1.0 mol?L-1=1.0×10-2 mol

这样,Fe2+可失去1.0×10-2 mol的电子,而Cl2最多得1.0×10-2 mol的电子,得失电子应守恒,故Br-不失电子。 答案:2Fe2++Cl2====2Fe3++2Cl- ●锦囊妙计

较难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不是以自由移动离子参加反应的,不能写成离子的形式,包括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所有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必须写成化学式的形式;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某些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若没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也不能写成离子的形式,中学阶段常见的有: ①Cl2通入石灰乳中;

②用NaCl(或萤石)和浓H2SO4制取HCl(或HF); ③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制取NH3。

2.离子方程式不仅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还遵循电荷守恒规律。水解相互促进离子方程式的配平,可先进行电荷守恒配平。

3.原电池和电解池两极上的电极反应式叠加不一定是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多离子溶液中,离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也是应该注意的。如得电子能力:Br2>Fe3+>I2。 ●歼灭难点训练

1.(★★★)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将NaAlO2(aq)和AlCl3(aq)混合: (水解相互促进,反应进行到底,下同);

(2)将10.00 mL 0.10 mol?L-1的NaHCO3(aq)与5.00 mL 0.10 mol?L-1的KAl(SO4)3(aq)混合: 。 2.(★★★★)

(1)向NaHSO4(aq)中,逐滴加入Ba(OH)2(aq)至中性,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aq),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已知还原能力:I->Fe2+>Br-,则:

(1)少量Cl2通入FeI2(aq)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过量Cl2通入FeI2(aq)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将1.2 mol Cl2通入含有FeI2 1.0 mol的水溶液中: 。 4.(★★★★★)铝铵矾[NH4Al(SO4)2?12H2O]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将它溶于水配成溶液,然后逐滴滴入NaOH(aq),已知:NH +AlO +H2O====Al(OH)3↓+NH3↑,写出先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 , (2) , (3)NH3?H2O NH3↑+H2O, (4) 。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提示:(1)开始滴入Al2(SO4)3(aq),Al2(SO4)3不足,Ba(OH)2过量,Ba2+完全转化为BaSO4↓,Al3+完全转化为AlO

2Al3++3SO +3Ba2++8OH-====3BaSO4↓+2AlO +4H2O 该反应持续至OH-消耗完毕,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Ba2+,阴离子是AlO ,即为Ba(AlO2)2(aq)。

(2)继续滴入Al2(SO4)3(aq),发生下列反应:

12H2O+2Al3++3SO +6AlO +3Ba2+====3BaSO4↓+8Al(OH)3↓ 因为Al3+与AlO 水解相互促进,所以有H2O参加反应。

答案:(1)2Al3++3SO +3Ba2++8OH-====3BaSO4↓+2AlO +4H2O

(2)12H2O+2Al3++3SO +6AlO +3Ba2+====3BaSO4↓+8Al(OH)3↓ 歼灭难点训练

1.提示:先根据电荷守恒配平。

答案:(1)3AlO +Al3++6H2O==== 4Al(OH)3↓ (2)3HCO +Al3+====Al(OH)3↓+3CO2↑ 2.提示:

(1)Na+不参加反应,溶液呈中性时,HSO 中的H+与Ba(OH)2中的OH-皆无剩余:2HSO +Ba2++2OH-====2H2O+BaSO4↓+SO ,或2H++SO +Ba2++2OH-====2H2O+BaSO4↓。

(2)上面所得中性溶液,实为Na2SO4(aq),继续滴入Ba(OH)2(aq)发生以下反应:Ba2++SO ==== BaSO4↓。

答案:(1)2H++SO +Ba2++2OH-====2H2O+BaSO4↓ (2)Ba2++SO ====BaSO4↓

3.提示:还原性强的,首先要失电子,故(1)中只有I-失电子;而(2)中I-和Fe2+都失电子,二者全部被氧化;(3)中I-全部被氧化,Fe2+部分被氧化:

n(氧化I-的Cl2)= n(I-)=1.0 mol

n(氧化Fe2+的Cl2)=n总(Cl2)-n(氧化I-的Cl2)=0.2 mol n(被氧化的Fe2+)=0.4 mol

n反(I-)∶n反(Fe3+)∶n反(Cl2)=2.0 mol∶0.4 mol∶1.2 mol=5∶1∶3。

据此,可写出离子方程式。 答案:(1)2I-+Cl2====2Cl-+I2

(2)2Fe2++4I-+3Cl2====6Cl-+2Fe3++2I2 (3)2Fe2++10I-+6Cl2====2Fe3++5I2+12Cl-

4.提示:先比较NH 与Al3+结合OH-的能力:若NH 先与OH-结合,则生成的NH3? H2O还是能与Al3+结合释出NH ,故结合OH-的先后顺序为:先Al3+后NH 。

再分析Al(OH)3与NH 结合OH-的能力:由于NH3?H2O不能溶解Al(OH)3,故NH 先于Al(OH)3与OH-结合。NH 完全变为NH3?H2O后,随滴加的进行,c(OH-)渐大,c(OH-)至一定程度,Al(OH)3沉淀

开始溶解产生AlO :

Al(OH)3+OH-====AlO +2H2O 答案:(1)Al3++3OH-====Al(OH)3↓ (2)NH +OH- NH3?H2O

(4)Al(OH)3+OH-====AlO +2H2O

2009-2-12 15:27:46

#14

Re:[推荐]精粹高中化学解题方法

? ? ? ? ? ? ? ? ? ? ?

youth9900

等级: 普通用户 威望: 0 发贴: 70 贴

难点14 结晶水合物的析出

溶液中晶体的析出是初中学习的内容,初中学习时要求低,不能满足于高考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深入学习。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冷却到原温度,结果溶液全部变为晶体(Na2CO3?10H2O)。求: (1)S(Na2CO3)与a的关系式,S=_____________(S代表溶解度)。 (2)a的取值范围。 ●案例探究

[例题]已知某温度下,无水Na2CO3的溶解度是10.0 g/(100 g水)。在该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aq)中加入1.06 g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试求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析出结晶水合物的计算能力。 知识依托: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

错解分析:常见错解有三:一是忽略析出的碳酸钠晶体中含有结晶水,二是不知道析出的碳酸钠晶体中含多少结晶水,三是认为析出的碳酸钠晶体中只含有1.06 g碳酸钠和相应的结晶水。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有两种方法,一是过程思维法,二是终态思维法。 方法1(过程思维法):先求加入的1.06 g无水Na2CO3形成并析出晶体的质量m1(Na2CO3?10H2O)及溶液中由此减少的水的质量m1(H2O) Na2CO3 ~ Na2CO3?10H2O ~ 10H2O 106 g 286 g 180 g 1.06 g m1(Na2CO3?10H2O) m1(H2O) m1(Na2CO3?10H2O)=2.86 g m1(H2O)=1.80 g

货币: 121 考试币 经验: 3967 点 体力: 3637 点 注册: 2007-12-23

搅拌后静置,课堂币c: 449 课堂币 t℃时向a g饱和Na2CO3(aq)中加入1.06 g无水Na2CO3,

再求溶解在1.80 g水中Na2CO3的质量m2(Na2CO3),及这些Na2CO3析出所形成晶体的质量m2(Na2CO3?10H2O)和溶液由此而减少水的质量m2(H2O)

m2(Na2CO3)= =0.180 g

Na2CO3 ~ Na2CO3?10H2O ~ 10H2O 106 g 286 g 180 g 0.180 g m2(Na2CO3?10H2O) m2(H2O) m2(Na2CO3?10H2O)=0.486 g m2(H2O)=0.306 g

依次类推,求m3(Na2CO3)及m3(Na2CO3?10H2O)和m3(H2O),直至所得晶体质量mi(Na2CO3?10H2O)在 (Na2CO3?10H2O)的和中可以忽略为止。

m3(Na2CO3)= =0.0306 g

Na2CO3 ~ Na2CO3?10H2O ~ 10H2O 106 g 286 g 180 g 0.0306 g m3(Na2CO3?10H2O) m3(H2O) m3(Na2CO3?10H2O)=0.0826 g m3(H2O)=0.0520 g m4(Na2CO3)= =0.00520 g m4(Na2CO3?10H2O)= =0.0140 g ……(生成固体质量以0.170倍递减) 最后得出所得晶体质量m(Na2CO3?10H2O) m(Na2CO3?10H2O)= (Na2CO3?10H2O) =2.86 g+0.486 g+0.0826 g+0.0140 g+…… =3.44 g

方法2(终态思维法):设最终析出Na2CO3?10H2O的质量为x,则其中含有Na2CO3和水的质量分别为: m(Na2CO3)= m(H2O)=

这样,若将( -1.06 g) Na2CO3溶解在质量为 的水中,在题设温度下,当形成饱和溶液,所以: x=3.45 g。 答案:3.45 g

评注:二法相比,方法一不及方法二简捷、准确。方法一之答案较方法二之答案出现一定的误差,是有效运算和四舍五入的结果。若进行纯数字运算,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应该是完全相同的。 ●锦囊妙计

求析出结晶水合物的质量,常有两种思维:(1)过程思维:按晶体析出分过程计算的一种方法,思维朴素易接受,但计算量大;(2)终态思维:摒弃晶体析出过程,直接由最终结果计算的方法,优点是计算量相对较小。 ●歼灭难点训练

1.(★★★)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aq)中加入1.06 g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是( )

A.等于1.06 g B.大于1.06 g而小于2.86 g

C.等于2.86 g D.大于2.86 g 2.(★★★)将例题中的“10.0 g”改为“50.0 g”,其他不变,试求之。

3.(★★★★)t℃时,向足量饱和Na2CO3(aq)中,加入1.06 g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并冷却至t℃,最终所得晶体质量为5.83 g,求该温度下Na2CO3的溶解度。

4.(★★★★★)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俗名海波、大苏打。现向定量饱和Na2S2O3(aq)中加入m g无水Na2S2O3固体,搅拌后静置,得到一定质量的Na2S2O3?5H2O晶体,欲求所得晶体质量x(g),还必须补充一个条件。则:

(1)所补充的条件是 (用字母表示,但要说明它的含义);

(2)写出求所得晶体质量的计算式,x=______。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解析:(1)最后所得晶体质量为(a+1.06)g,其中含Na2CO3质量是:106(a+1.06)/286 g,含水质量为:180(a+1.06)/286 g;则: S= ×100 g= g

(2)由于S>0,所以:2650a-4770>0,a>1.8。 答案:(1)S= g (2)a>1.8 歼灭难点训练 1. D

2.解析:设析出Na2CO3?10H2O质量为x,则:其中含Na2CO3质量为106 x/286,含水质量为180 x/286;

(106x/286-1.06 g)∶50.0 g=(180x/286)∶100g x=18.9 g 答案:18.9 g

3.解析:5.83 g Na2CO3?10H2O中含Na2CO3质量5.83 g×106/286=2.16 g,含水质量5.83 g×180/286=3.67 g。 则:

S(Na2CO3)=30.0 g 答案:30.0 g

4.提示:(1)所补充的条件是:一定温度下,Na2S2O3在水中的溶解度S(g)。(若未指明温度,该小题不能得分)

(2)所得x(g) Na2S2O3?5H2O中:m(Na2S2O3)= g,m(水)= g, 则

答案:(1)一定温度下,Na2S2O3在水中的溶解度S(g) (2) 2009-2-12 15:28:10

? ? ? ? ? ? ? ? ? ? ?

youth9900

等级: 普通用户 威望: 0 发贴: 70 贴

#15

Re:[推荐]精粹高中化学解题方法 难点15 多离子盐溶液的结晶

多离子盐溶液中晶体的析出属初中所学内容,但初中所学不能满足于高考的要求,因此高中阶段有必要加深。 ●难点磁场

请试做以下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溶质

溶剂 AgNO3 Ba(NO3)2 AgCl BaCl2 水 170 9.3 1.5×10-4 33.3 液氨 86 97.2 0.8 0

(1)分别是1.0 mol? L-1的Ag+、Ba2+、NO-3和Cl-在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分别是0.50 mol?L-1的以上四种离子在液氨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得出以上结论的依据是 。

(4)将以上四种离子按适当浓度混合于液氨之中,能否有AgCl沉淀析出? 答:________(“能”或“否”)。 ●案例探究

[例题]下面是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100 g H2O): NaNO3 KNO3 NaCl KCl

10℃ 80.5 20.9 35.7 31.0 100℃ 175 246 39.1 56.6 (计算时假定:①盐类共存时不影响各自的溶解度;②过滤晶体时,溶剂损耗忽略不计)

(1)取23.4 g NaCl和40.4 g KNO3,加70.0 g H2O,加热溶解。在100℃时蒸发掉 50.0 g H2O,维持该温度,过滤析出晶体,计算所得晶体的质量(m高温)。

将滤液冷却至10 ℃,待充分结晶后过滤。计算所得晶体的质量(m低温)。 (2)另取34.0gNaNO3和29.8 g KCl,同样进行如上实验。10℃时析出的晶体是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100℃和10℃得到的晶体质量(m′高温和m′低温)分别是多少?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多离子溶液中晶体的析出(实为沉淀生成)和溶解度的计算技能。

知识依托:物质的结晶。

错解分析:不了解物质的结晶与复分解反应的关系,(1)问无解;没看出(2)问数据的巧妙而费解。

解题思路:(1)100℃时S (NaCl)最小,所以析出NaCl晶体,则不析出KCl、NaNO3;KNO3溶液未达饱和,亦不会析出。

货币: 121 考试币 经验: 3967 点 体力: 3637 点 注册: 2007-12-23

(g溶质/100 g溶剂)如下表: 课堂币c: 449 课堂币 已知四种物质在水中、液氨中的溶解度

m高温=23.4 g-39.1 g×(70.0 g-50.0 g)÷100 g =23.4 g-7.82 g =15.6 g

将溶液冷却到10℃,析出晶体为KNO3和NaCl,析出KNO3晶体质量为: 40.4 g-20.9 g×(70.0g-50.0 g)÷100 g =40.4 g-4.18 g =36.2 g

析出NaCl晶体的质量为:(39.1 g-35.7 g)×(70.0 g-50.0 g)÷100 g=0.68 g

则:m低温=0.68 g+36.2 g=36.9 g

(2)两种原始溶液中,各种盐的物质的量都相等。 n(NaCl)= =n(KNO3)= =n(NaNO3) = =n(KCl)= =0.400 mol。

因而溶解后得到的两种溶液中四种离子浓度完全相同,根据溶解度数据可知,100℃时蒸发后得到的是NaCl晶体,冷却后得到的是KNO3晶体,但也含有少量的NaCl。所以第(2)小题不必再计算,便知: m′高温=m高温=15.6 g m′低温=m低温=36.9 g 答案:(1)15.6 g 36.9 g (2)15.6 g 36.9 g ●锦囊妙计

多离子溶液中的任何一种阳离子与任何一种阴离子相结合都可构成为溶液的一种溶质,若忽略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即假定盐类共存时不影响各自的溶解度),当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时,不论蒸发还是降温,溶解度最小的溶质首先析出,且析出盐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与溶液中的其他阴离子(或其他阳离子)不会结晶析出,但与析出盐晶体中阴、阳离子无关的其他阴、阳离子所形成的溶质有析出的可能。

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不等,则有析出多种晶体的可能。若SA>SB>SC>SD,则晶体析出的先后顺序为:D、C、B,一般不会析出A。 ●歼灭难点训练

1.(★★★)取100 g H2O,配成10℃饱和KCl溶液,又取50 g 水,加入35.4 g NaNO3,配成10℃ NaNO3溶液。将以上两溶液混合后,10℃时有 种晶体析出,质量是______g,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析出该晶体的原因是 (溶解度见例题)。

2.(★★★)将例题中的“40.4 g KNO3”改为“29.8 g KCl”,其他不变,试求m高温和m低温。

3.(★★★★)将例题中的“23.4 g NaCl和40.4 g KNO3”改为“0.120 mol KCl和0.110 mol NaNO3”,其他不变,求m高温和m低温。 4.(★★★★★)某化学兴趣小组欲从NaNO3和KCl的混合溶液中分离出KNO3,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假设:①混合溶液中,n(KCl)=n(NaNO3);②盐类共存时不影响各自的溶解度。溶液中各种溶质在100℃和10℃的溶解度参照例题。试回答下列问题:

(1)①的主要操作是 ; ②的主要操作是 。

(2)晶体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若含有杂质可能是

____________。晶体C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若含有杂质可能____________;通过实验确定晶体C中是否含有该杂质的方法是 。

(3)若晶体C中确实含有杂质,进一步提纯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解析:(4)若析出BaCl2沉淀之后,Ag+与剩余Cl-的浓度超过了饱和AgCl液氨溶液中Ag+和Cl-的浓度就会有AgCl沉淀析出。

答案:(1)Ag++Cl-====AgCl↓ Ba2++2NO ====Ba(NO3)2↓ (2)Ba2++2Cl-====BaCl2

(3)溶液中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有沉淀生成,而溶解度小者首先形成沉淀析出 (4)能 歼灭难点训练

1.解析:10℃时,KNO3溶解度最小,所以首先计算是否有KNO3晶体析出。

100 g+50 g=150 g水中能溶解KNO3质量为: =31.4 g

而n(NaNO3)= =n(KCl)= =0.416 mol 则析出KNO3质量为:

101 g?mol-1×0.416 mol-31.4 g=42.0 g-31.4 g=10.6 g 析出KNO3晶体,则不析出KCl晶体和NaNO3晶体。 其次,计算是否有NaCl晶体析出。 150 g水能溶解NaCl质量为: =53.6 g

此时溶液中共有NaCl质量为: 58.5 g?mol-1×0.416 mol=24.3 g 可见,不会有NaCl晶体析出。

答案:一 10.6 KNO3 因为溶液中存在K+、Na+、NO 、Cl-四种离子,可以自由组合成KCl、KNO3、NaCl、NaNO3四种物质,在10℃时,S(KNO3)<S(KCl),所以可能有KNO3晶体析出,S(NaCl)<

S(NaNO3),所以可能有NaCl晶体析出,经计算知,只析出KNO3晶体。 2.解析:100℃时。70.0 g-50.0 g=20.0 g水溶解NaCl和KCl的质量分别是:

m(NaCl)=39.1 g×20.0 g/100 g=7.82 g m(KCl)=56.6 g×20.0 g/100 g=11.3 g

10℃时,20.0 g水溶解NaCl和KCl的质量分别是: m′(NaCl)=35.7 g×20.0 g/100 g=7.14 g m′(KCl)=31.0 g×20.0 g/100 g=6.20 g

则:m高温=23.4 g-7.82 g+29.8 g-11.3 g=34.1 g m低温=7.82 g-7.14 g+11.3 g-6.20 g=5.8 g 答案:34.1 g 5.8 g

3.解析:100℃时,NaCl不析出,因为:

58.5 g?mol-1×0.110 mol- =6.44 g-7.82 g<0

那么,NaNO3亦不析出,因NaNO3与NaCl物质的量相等,且溶解度大;同理KNO3亦不析出,因KNO3与NaNO3物质的量相等,且溶解度大。 KCl亦不析出,因为:

74.5 g?mol-1×0.120 mol- =8.94 g-11.3 g<0 则:m高温=0

降温至10℃,析出KNO3:

101 g?mol-1×0.110 mol- =11.1 g-4.18 g=6.9 g 那么,NaNO3不会析出。KCl亦不析出,因为:

74.5 g?mol-1×(0.120 mol-0.110 mol)- =0.745 g-6.20 g<0 NaCl亦不析出,因为:

58.5 g?mol-1×0.110 mol- =6.44 g-7.14 g<0 则:m低温=6.9 g 答案:0 6.9 g

4.解析:从含有4种离子:K+、Na+、Cl-和NO 的溶液中提取KNO3,应该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而原溶液可能是不饱和的(对KNO3而言)、低温的。欲冷却,应制成高温的;欲使KNO3饱和,要蒸发水分——此为操作①。高温(100℃)下蒸发水,溶解度小者就会首先析出(NaCl)——此为A主要成分。过滤出NaCl晶体,然后冷却的饱和溶液——此即操作②,可析出晶体——主要是KNO3,也含有少量NaCl——C的主要成分。进行再结晶可提纯KNO3。

答案:(1)①蒸发水分,并将溶液控制在较高温度(如100℃)下,过滤析出晶体

②冷却至较低温度(如10℃),过滤析出晶体

(2)NaCl KNO3 KNO3 NaCl 用焰色反应检验是否含有Na+,用AgNO3(aq)和稀HNO3检验是否含有Cl- (3)重结晶 2009-2-12 15:28:38

#16

Re:[推荐]精粹高中化学解题方法

? ? ? ? ? ? ? ? ? ? ?

youth9900

等级: 普通用户 威望: 0 发贴: 70 贴

难点16 水的电离

如何判断(或计算)溶液中c水(H+)或c水(OH-)的大小,如何找出c水(H+)与c水(OH-)的物料守恒关系,是本篇解决的问题。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A.2c(Na+)+c(H+)====c(S2-)+c(HS-)+c(OH-) B.c(Na+)+c(H+)====2c(S2-)+c(HS-)+c(OH-) C.c(H+)+c(HS-)+2(H2S)====c(OH-) D.c(Na+)====2c(S2-)+2(HS-)+2c(H2S) ●案例探究

货币: 121 考试币 经验: 3967 点 体力: 3637 点 注册: 2007-12-23

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课堂币c: 449 课堂币 Na2S(aq)

[例1]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c(OH-)为 A.1.0×10-7 mol?L-1 B.1.0×10-6 mol?L-1

C.1.0×10-2 mol?L-1 D.1.0×10-12 mol?L-1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不同条件下水电离程度的认识,同时考查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知识依托:水的离子积。

错解分析:pH=12的溶液,可能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盐溶液。忽略了强碱弱酸盐的水解,就会漏选D。

解题思路:先分析pH=12的溶液中c(H+)、c(OH-)的大小。由c(H+)=10-pH得:

c(H+)=1.0×10-12 mol?L-1 c(OH-)=1.0×10-2 mol?L-1

再考虑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碱,也可能是强碱弱酸盐。 最后进行讨论:

(1)若溶质为碱,则溶液中的H+都是水电离生成的: c水(OH-)=c水(H+)=1.0×10-12 mol?L-1

(2)若溶质为强碱弱酸盐,则溶液中的OH-都是水电离生成的: c水(OH-)=1.0×10-2 mol?L-1 答案:CD

[例2](NH4)2CO3(aq)中存在________种粒子。试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电荷守恒,写出一个用离子浓度表示的等式: ; (2)根据水的电离,写出一个含有c(H+)和c(OH-)的等式: ;

(3)根据(NH4)2CO3中,C、N原子个数关系,写出一个含有c(NH+4)和c(CO )的等式: 。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的认识;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归纳水解问题的能力。 知识依托:盐类的水解。

错解分析:不清楚CO 与其所带电荷的关系而错解(1);不清楚H2CO3、HCO 中氢的来源及他们与水电离的OH-的关系而错解(2);不清楚(NH4)2CO3中C、N原子个数比为1∶2,及碳、氮的具体存在形式而错解(3)。

解题思路:(NH4)2CO3(aq)中存在以下几种水解和电离方程式: (NH4)2CO3====2NH +CO H2O H++OH-

NH +H2O NH3?H2O+H+ CO +H2O HCO +OH- HCO +H2O H2CO3+OH-

以上所列粒子,除(NH4)2CO3外都存在,共有8种。

虽然NH 与CO 的水解能够相互促进,但不够剧烈,故水解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1)由于1个CO 带2个负电荷,即c(CO )所带负电荷可表示为:2c(CO ),

根据正负电荷总数相等可得答案。

(2)水电离出的H+与OH-是相等的,但水电离出的H+不全部独立的存在于溶液中,有的存在于HCO 中,有的存在于H2CO3,故由水电离出的H+总数可以浓度形式表示为:c(H+)+c(HCO )+2c(H2CO3)。同样,水电离出的OH-也不全部独立存在于溶液中,有的被NH 俘获存在于NH3?H2O中,被NH+4俘获的OH-数与它们结合生成的NH3?H2O数是相等的,故由水电离出的OH-总数可以用浓度形式表示为:c(OH-)+c(NH3?H2O)。

(3)(NH4)2CO3中,N(N)∶N(C)=2∶1。(NH4)2CO3中的N原子,有的存在于NH 中,有的存在于NH3?H2O中,其总数以浓度形式可表示为:c(NH )+c(NH3?H2O)。(NH4)2CO3中的C原子,有的存在于CO 中,有的存在于HCO 中,还有的存在于H2CO3中,其总数以浓度形式可表示为:c(CO )+c(HCO )+c(H2CO3)。依据N、C原子个数比答案可得。 答案:8 (1)c(NH )+c(H+)====c(OH-)+c(HCO )+2c(CO ) (2)c(H+)+c(HCO )+2c(H2CO3)====c(OH-)+c(NH3?H2O) (3)c(NH )+c(NH3?H2O)====2c(CO )+2c(HCO )+2c(H2CO3) ●锦囊妙计

一、c水(H+)[或c水(OH-)]的求解规律 1.强酸溶液:

c水(H+)×c酸(H+)=Kw[或c水(H+)= ] 弱酸溶液中: c水(H+)= 2.碱溶液中:

c水(OH-)?c碱(OH-)=Kw[或c水(OH-)= ] 对于弱碱中的氨水溶液: c水(OH-)=

3.盐溶液中,c水(H+)、c水(OH-)的求解规律:

(1)常温下,强碱弱酸盐溶液中,c水(H+)或c水(OH-)的求解规律分别是 c水(OH-)=10pH-14

c水(H+)=c溶液(H+)+ [HiA(n-i)-]=10-pH+ [HiA (n-i)-] (An-代表弱酸根离子)

(2)常温下,强酸弱碱盐溶液中,c水(H+)、c水(OH-)的求解规律分别是 c水(H+)=10-pH

c水(OH-)=c溶液(OH-)+c[M(OH)n-1] (Mn+代表弱碱阳离子) 二、有关溶液的物料守恒 1.强酸弱碱盐溶液中:

c(H+)=c(OH-)+c(被弱碱阳离子结合的OH-) 2.强碱弱酸盐溶液中:

c(OH-)=c(H+)+c(被弱酸根结合的H+)

3.对所有盐溶液而言都可根据溶质的分子组成列出一个阴、阳离子浓度的关系式。 ●歼灭难点训练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个水分子中只有1

个分子发生电离,则n值是( ) A.107 B.5.56×108 C.1.0×10-14 D.55.6

2.(★★★★)常温下,在pH都等于9的NaOH和CH3COONa两种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浓度分别为A mol?L-1与B mol?L-1,则A与B的关系为( )

A.A>B B.A=10-4 B

C.B=10-4A D.A=B 3.(★★★★)在室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1.0×10-13 mol?L-1,则此溶液中一定不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

A.Fe3+、NO 、Cl-、Na+ B.Ca2+、HCO 、Cl-、K+

C.NH 、Fe2+、SO 、NO D.Cl-、SO 、K+、Na+

4.(★★★★★)Na3PO4(aq)中有多种分子和离子,其总数为 种。试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一个以离子浓度表示的电荷守恒等式: 。 (2)写出一个含有c(OH-)和c(H+)的等式: 。 (3)根据Na3PO4中Na、P原子个数关系,写出一个含有c(Na+)和c(PO )的等式: 。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提示:根据电荷守恒,可知A错B对。根据由水电离产生的H+和OH-个数相等,可知C对。根据Na2S中,Na+个数是S2-的两倍,可知D对。 答案:BCD 歼灭难点训练

1.提示:常温下,c(H+)=1.0×10-7 mol?L-1,即每升水中已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是1.0×10-7 mol,而每升水的物质的量是 ,则: n= mol∶10-7 mol=5.56×108 答案:B

2.提示:本题有两种解法。 方法1(常规解法):NaOH(aq)中:

c水(OH-)=c水(H+)= mol?L-1=1.0×10-5 mol?L-1 CH3COONa(aq)中:

c′水(OH-)=c′总(OH-)=10-9 mol?L-1 则A∶B=10-4

方法2(巧解法):NaOH(aq)中,水的电离被抑制;CH3COONa(aq)中,水的电离被促进;故A<B。 答案:B

3.提示:c水(H+)=1.0×10-13 mol?L-1,则该溶液可能是强碱性溶液,也可能是强酸性溶液,总之,水的电离被抑制。因而“一定不可能大量存在”是指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都不能大量存在。

答案:BC

评注:若去掉题干中的“不可”,则选D。若去掉题干中的“一定不”,则选AD。

4.提示:Na3PO4完全电离,水部分电离: Na3PO4====3Na++PO H2O H++OH- PO 发生系列水解: PO +H2O HPO +OH- HPO +H2O H2PO +OH- H2PO +H2O H3PO4+OH- 答案:8

(1)c(Na+)+c(H+)==c(OH-)+3c(PO )+2c(HPO )+c(H2PO ) (2)c(H+)+c(HPO )+2c(H2PO )+3c(H3PO4)==c(OH-) (3)c(Na+)==3c(PO )+3c(HPO )+3c(H2PO )+3c(H3PO4) 2009-2-12 15:29:04

?

#17

youth9900 Re:[推荐]精粹高中化学解题方法

难点17 溶液的pH

? ? ? ? ? ? ? ? ? ?

用户 威望: 0

溶液的pH,教材内容较为简单,考题却有一定的难度。本篇的设置以高考难度为准。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等级: 普通在25 ℃时向V mL pH=a的盐酸中,滴加pH=b的NaOH(aq)10 V mL时,溶液中

Cl-的物质的量恰好等于Na+的物质的量,则a+b的值是

A.13 B.14 C.15

不能确定 发贴: 70 贴 D. 货币: 121 ●案例探究 考试币 课堂币c:

[例题]常温下,将100.10 mL 0.0010 mol?L-1的NaOH(aq)与99.90 mL 0.0010 mol?L-1的HCl(aq)混合均匀,然后滴入2滴酚酞试液,试通过计算说明溶液的颜色。

449 课堂币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计算 pH的能力。 经验: 3967 知识依托:酸碱中和反应及pH的变色范围。 点 点 注册:

错解分析:只依据碱过量,而判定溶液变红色。殊不知,pH小于8.2的酚酞溶液呈呈红色。

解题思路:本题是一个有关pH的计算题,不是一个简单的过量判断题。由于碱过量,c混(OH-)=

=1.0×10-6 mol?L-1 pOH=6 pH=14-6=8

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答案:无色 ●锦囊妙计

pH介于8.2~10.0之间的酚酞溶液呈浅红色,只有pH大于10.0的酚酞溶液才体力: 3637 无色,

2007-12-23 所以须先算出混合溶液的 c(OH-),再求pH。

溶液稀释或混合时,pH的变化规律及求解方法

(1)强酸溶液,每稀释10倍,pH增加1,但所得值不能大于7;弱酸溶液,每稀释10倍,pH增加值小于1,所得值也不能大于7。

强碱溶液,每稀释10倍,pH减小1,但所得值不能小于7;弱碱溶液,每稀释10倍,pH减小值小于1,所得值也不能小于7。 (2)酸酸混合,先求c混(H+),再求pH。

(3)碱碱混合,先求c混(OH-),再求c混(H+)[或pOH],最后求pH。

(4)酸碱混合,酸过量时,先求c混(H+),再求pH; 碱过量时,先求c混(OH-),再转化为c混(H+),最后求pH。 ●歼灭难点训练

1.(★★★)为更好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AG)的概念,AG=lg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中性溶液的AG=0 B.酸性溶液AG<0

C.常温下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的AG=12 D.常温下0.1 mol?L-1盐酸溶液的AG=12

2.(★★★★)在25℃时,分别用pH=9、pH=10的两种氨水中和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消耗氨水的体积分别为V1和V2,则V1和V2的关系是( ) A.V1=10V2 B.V1>10V2 C.V1<10V2 D.V2>10V1

3.(★★★★)弱酸HY溶液的pH=3.0,将其与等体积水混合后的pH范围是( ) A.3.0~3.3 B.3.3~3.5 C.3.5~4.0 D.3.7~4.3

4.(★★★★★)20℃时,若体积为Va,pH=a的某一元强酸与体积为Vb,pH=b的某一元强碱相混合,恰好中和,且已知Va<Vb和a=0.5b,请填写下列空白: (1)a值可否等于3(填“可”或“否”)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a值可否等于5(填“可”或“否”)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解析:根据电荷守恒,反应后的溶液中: c(Na+)+c(H+)=c(OH-)+c(Cl-) 由于c(Na+)=c(Cl-) 所以:c(OH-)=c(H+)

即酸所提供的n(H+)等于碱所提供的n(OH-): 10-a mol?L-1×V mL=10b-14 mol?L-1×10V mL 解得:a+b=13。 答案:A 歼灭难点训练 1. AD

2.解析:因为pH1=9,所以c1(OH-)=10-5 mol?L-1;因为pH2=10,所以c2(OH-)=10-4 mol?L-1

根据题意得:c1(NH3?H2O)V1=c2(NH3?H2O)V2

由于弱电解质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则 >10,即V1>10V2。

答案:B

3.解析:(虚拟法):虚拟HY为强酸,则将其与等体积水混合后 c(H+)= ×10-3 mol?L-1 pH=3+lg2=3.3

事实上HY为弱酸,随着水的加入,还会有部分H+电离出来,故 c(H+)> ×10-3 mol?L-1 pH<3.3 答案:A 4.解析:

(1)若a=3,则由a=0.5b推知b=6,这与pH=6的溶液是强碱溶液相矛盾,故答案为:否。

(2)若a=5,则ca(H+)=10-5 mol?L-1

再由a=0.5b推知b=10,则cb(H+)=10-10 mol?L-1,cb(OH-)=10-4 mol?L-1 由于酸碱相混恰好中和,所以 Va?ca(H+)=Vb?cb(OH-) =10>1

这与题意Va<Vb不符,故答案仍为:否。 (3)由题意知,Va?ca(H+)=Vb?cb(OH-),则 =10a+b-14

因为Va<Vb即 <1,则

10a+b-14<1=100 a+b-14<0 将a=0.5b代入得:a< 又因为pH=b=2a>7(碱性溶液) 所以,a> ; 总之, 。 答案:(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w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