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调节主攻点之一内环境及稳态练习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3-09-29 19: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内环境及稳态

一、选择题

1.(2018·苏州学测模拟)如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细胞外液发生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代表血液,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

B.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C.组织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多数是组织液

D.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

解析:选A ①代表血浆,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与

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2018·徐州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血浆中含有抗体、肾上腺素、血红蛋白等物质

C.过敏反应会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组织水肿

D.剧烈运动时,血浆pH仍保持相对稳定与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解析:选B 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过敏反应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吸水,导致组

织水肿;剧烈运动时,血浆pH仍保持相对稳定与缓冲物质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3.如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甲可能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

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D.渴觉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

解析:选D 由于甲引起的变化是渗透压升高,所以甲可能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了过咸的食物。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中,所以乙是下丘脑;渴觉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丙是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加强对水分的重吸收,所以丁是肾

小管和集合管。产生渴觉及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过程都是神经调节过程,抗利尿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是体液调节过程,所以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渴觉虽然在大

脑皮层中产生,但水盐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4.(2019届高三·南通联考)图中a、b、c为相应部位的细胞外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中的成分有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三种细胞外液中,a中蛋白质含量较多,渗透压最高

C.健康人体中三种细胞外液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保持稳定不变D.a、b、c中HCO3-的浓度对维持内环境酸碱度具有重要作用

解析:选D a表示血浆,b表示组织液,c表示淋巴。血浆中的成分有水、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三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当,其中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健康人体中三种细胞外液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保持动态平衡,而不是稳定不变;

a、b、c中HCO-3的浓度对维持内环境酸碱度具有重要作用。

5.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常出现胰岛素利用障碍,从而导致糖尿病。服用降压药物——血

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高血压是引起糖尿病的直接原因

B.高血压会导致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偏低

C.服用ACEI后,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能增强D.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受体内合成的ACEI的调节

解析:选C 糖尿病的直接病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高血压患者常出现胰岛素利用障碍而导致糖尿病,并非胰岛素分泌不足;服用ACEI后,可能使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使胰岛素正常发挥作用,进而降低血糖;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受

体内血糖浓度的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共同控制。

6.(2018·海门高级中学模拟)下列有关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抗体、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各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C.炎热环境中,毛细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多

D.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速率发生改变

解析:选D 神经递质、抗体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其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炎热环境中,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

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其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速率发生改变。

7.(2016·全国卷Ⅲ)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解析:选B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通过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进而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肾小管通过自由扩散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摄盐过多后细胞外液渗透压过高,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饮水增加会使细

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增加尿的生成,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8.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存在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它们的放电频率因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如图中实线所示,C、W曲线交于S点,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体温。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人感染流感病毒后S点左移,劳动出汗时S点右移

B.某人体温24 h均处在S′点,则该时间段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低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时,体温低于正常值

D.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需要采取降温措施

解析:选D 人感染流感病毒后体温升高S点右移,劳动出汗时体温不变,S点不移动;体温24 h均处在S′点,高于正常体温,但该时间段的产热量仍等于散热量;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低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体温高于正常值;正常体温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需要采取降温措施。

9.如图为某健康人的血糖变化情况,此人在13时前仅进了早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点时,体内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B.b点时,体内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

C.c点时,血糖浓度接近基础血糖水平,没有相关激素调节

D.c点时,肝糖原和肌糖原正在水解,补充血糖

解析:选B a点时,由于进食,血糖升高,会引起体内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b点时,血糖偏低,会引起体内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以升高血糖;c点时,血糖浓度接近基础血糖水平,是在相关激素调节下实现的;c点时,肝糖原水解,补充血糖,

肌糖原可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但不能补充血糖。

10.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复杂的调节机制,下图为人体内体温调节和水平衡调节

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c代表促甲状腺激素,c含量过高时会反馈抑制激素b的分泌B.X代表甲状腺,激素d的主要靶器官除图示外还包括垂体和下丘脑C.图中e在下丘脑合成,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会导致其分泌量增加D.炎热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促进皮肤血管舒张使散热大于产热

解析:选B 图中c代表促甲状腺激素,d表示甲状腺激素,d含量过高时会反馈抑制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X代表甲状腺,激素d(甲状腺激素)的主要靶器官除图示的肌肉、肝脏外,还包括垂体、下丘脑;图中e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合成,人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会导致其分泌量增加;在炎热的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使

得血流量增加,进而增加散热量。只要体温恒定,散热量就等于产热量。

11.(2017·南京三模,多选)下图中曲线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

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X代表CO2,c→d时段,有氧呼吸强度增加

B.如果X代表胰岛素,b→c时段肝糖原的合成速度下降

C.如果X代表血糖,b→c时段变化过程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升高有关

D.如果X代表抗利尿激素,c→d时段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增强

解析:选ABD 如果X代表CO2,c→d时段,有氧呼吸强度增加,产生CO2增加;如果X代表胰岛素,胰岛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合成,胰岛素含量下降,肝糖原的合成速度也下降;如果X代表血糖,b→c时段变化过程与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升高有关;如果X代表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

12.(多选)低体温症患者的体温会下降到35 ℃以下,严重的低体温症患者常有意识障

碍、血压下降、心动过缓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低体温症是由于患者垂体中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导致的B.体温下降是患者产热总量明显低于散热总量的直接结果C.若人体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可能导致低体温症D.可通过隔离保温、吸入暖的氧气等对低体温症患者进行抢救

解析:选BD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机体体温恒定依靠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体温下降是由于患者产热总量明显低于散热总量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细胞

代谢,加快产热;对患者而言,体温下降时隔离保温和吸入暖的氧气都能使体温上升。

二、非选择题

13.(2018·全国卷Ⅰ)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

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

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 mL,记录尿量。

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 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

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________。取尿液加入

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________。

(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

刺激了存在于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

解析:(1)b中实验兔用垂体提取液处理,垂体提取液中的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实验兔的尿量减少。(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升高,会导致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受阻,实验兔的尿量增加。葡萄糖等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测能够产生砖红色沉淀,根据实验兔注射了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且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后出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ph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