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十一章 练习题

更新时间:2023-03-08 17:23:18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同步练习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曾产生不少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其中“和为贵”是( B )的观点

A.老子 B.孔子 C. 墨子 D.韩非子 2、“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 A )对未来美好社会的设想

A.马克思、恩格斯 B.毛泽东、周恩来 C.邓小平、江泽民 D.胡锦涛

3、党的( B )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4、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概念是在( D ) A、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 B、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 C、党的十六届三中会全会 D、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5、深刻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定位,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重大战略部署的是( C )

A.《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B )

A.现代化 B.社会和谐 C.按劳分配 D.公有制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 B )阐述的

A.《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之以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2005年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C.《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C )

A.“田园牧歌”式的和谐社会 B.“乌托邦”式的和谐社会 C.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 D.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 A )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C、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D、公平的教育制度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B ) A.坚持科学发展观 B.以人为本 C.发展民生 D.坚持对外开放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 )

A.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的长期任务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期任务

C.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关的另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D.与历史上的和谐社会一致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是( D )

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 C、改革开放 D、民主法治

13、民生之本是( A )

A、就业 B、反腐 C、物价 D、教育

14、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 C )

A、分配公平 B、再分配公平 C、教育公平 D、保障公平

15、当前要大力发展的是( B )

A、高等教育 B、职业教育 C、艺术类教育 D、基础教育

16、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必须坚持我国教育的( B )

A、育人性质 B、公益性质 C、服务性质 D、大众性质

二、多项选择题

1、实现社会和谐是( ABC )

A.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B.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C.古代中国人的社会理想 D.只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想

2、空想社会主义对和谐社会构想的著述有( ABCD ) A.《全世界和谐》 B.《太阳城》

C.《乌托邦》 D.《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是( ABC ) A.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B.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C.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任务的必然要求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然要求

4、一般地讲,和谐社会是( ABC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B.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C.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D.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BD )

A.在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社会 B.包含着不和谐因素及消极因素的和谐社会 C.绝对的至善社会

D. 相对的、包含着矛盾与差别的和谐社会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特征和要求是( ABCD )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

C.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 ABCDE )

A.民主与法治的统一 B.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C.活力与秩序的统一 D.科学与人文的统一 E.人与自然的统一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在于( ABCD )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 B.二者相互包含、相辅相成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D.二者统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

9、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确认识是( ABCD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

C.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D.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近期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长远目标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ABC ) A.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B.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D.把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对( ABC )规律认识的深化 A.共产党的执政 B.社会主义建设 C.人类社会发展 D.价值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包括社会主义( ABCD )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1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 ABCD )为指导思想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邓小平理论

14、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BCD ) A.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B.坚持改革开放,并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C.坚持民主政治

D.坚持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5、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 ABCD ) A、学有所教 B、劳有所得

C、病有所医 D、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16、下列哪些属于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民生问题( ABCD ) A、教育和就业问题 B、收入分配问题

C、社会保障问题 D、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问题

17、我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包括( ABCD ) A、以创业带动就业 B、支持自主创业 C、支持自谋职业 D、转变就业观念

18、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以( ABC ) A、社会保险为基础 B、社会救助为基础 C、社会福利为基础 D、基本养老为基础

19、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以( ABD )

A、基本养老为重点 B、基本医疗为重点

C、转变就业观念为重点 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

20、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以( AC ) A、慈善事业为补充 B、社会优抚为补充 C、商业保险为补充 D、社会求助为补充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1. 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

二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

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三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作为社会建设过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和现实的重大任务。同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建设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2. 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在于: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具备许多有利条件。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第二,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第三,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这些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保证。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使社会和谐成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同等地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涵的一个崭新层面。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研究并做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

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党中央还明确提出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作动力。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条件。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上述六条重要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包含丰富内容,深刻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是什么?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九条目标分别反映了和谐社会总要求的各个方面,充实和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为了完成上述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五条举措:第一,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第二,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第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第四,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第五,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党中央还明确提出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作动力。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条件。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上述六条重要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包含丰富内容,深刻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是什么?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九条目标分别反映了和谐社会总要求的各个方面,充实和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为了完成上述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五条举措:第一,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第二,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第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第四,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第五,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t5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