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美镇美丽乡村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10 12: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家级传统村落简介

——广南县坝美镇汤拿村

一、村情简介

汤拿村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城北部,坝美镇政府所在地阿科北部,距县城37公里,距镇所在地8公里,该村属于坝美景区,刚好位于坝美景区的南入口处。隶属坝美镇革乍行政村,全村有238户1056人口,属壮族侬支系,全村均为壮族。汤拿村地形属喀斯特地貌,坐西朝东,左右青山环抱,村前是一个有千亩良田的坝子,阿科河从村前流过。汤拿村于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传统村落,是坝美镇唯一获得国家级传统村落的村子,也是坝美镇壮族吊脚楼保存得最完好的村子。

二、村庄传统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

千百年来,择田畴坝区或河畔而居的坝美壮族,形成了“积木而栖,位居其上”的住房模式。全楼居最为古朴、轻巧,能反映出地方民族特色和别致优美的建造风格。这种楼房一般面阔20米,进深9米,高8米左右,一般面和背坡,多为三柱落脚、七柱落脚或九柱落脚,甚至有三十柱落脚,多数为纯木料结构吊脚楼房,并用青瓦覆盖。屋内为三层,底层用于堆放柴草、舂碓、车房、喂养畜禽;中层为人居,高约2.3米,铺设木板,干燥防潮,用木板做墙壁,墙壁还多设有窗风,既通风又明亮。中层设有客厅、厨房、寝室火塘。在二楼建灶砌火塘,用木材烧火,火塘上面吊一竹篥,用作熏烤潮湿物品,如谷物,红薯,芋头;顶层大部分用竹子编成地板,存放粮食、挂腊肉,堆

1 / 14

放农用工具和其他农作物,通风良好。房屋两端向外延建偏厦,以增加房屋使用面积,并起到保护主房两头板壁免遭日晒雨淋的作用。下面还可以堆放柴草等等。每边偏厦为三分之二个开间,多作卧室或布置姑娘精致的闺房等。大门前左右屋檐建凉台或吊脚长廊,供妇女做针线活和夏天乘凉闲谈,楼梯设屋外正中或左右侧,楼梯多设有七个台阶,大都根据风水先生,迷信而设的,为上楼使用(中层)。左右开间设有小窗口,屋内光线明亮。全屋共30根圆柱,纵横使用通枋把柱穿连为排柱,房屋四壁全用木板装栏。整个建筑精巧别致,干燥通风,便于看管畜禽和防贼盗,古时还有利于抵御野兽的侵袭,居住舒适。此类建筑历史悠久,排列整齐,有纯朴和谐之美。这种建筑不仅结构简单美丽,舒适,而且具有很强抗震能力。

壮族村寨多依山傍水,沿河而居。而壮族世代承传着爱山、祭山、护山的传统,村寨周围都留有整片古木参天的风水树林山地,并誉为“竜”山,山里祭有树神(龙树),任何人都不能在风水树林里随意砍伐,从而保存了大量的水源林。壮族的祖先把护山守源提高到法与神共律的高度并承古至今,这样的民族恐怕也是独一无二的。在他们的环保潜意识中,“有山就植树,有树能蓄水,有水养育人”的观念根深蒂固。为此,民间流传着“壮族住水头、苗族住山头、彝族住箐头、汉族住街头”之说。

壮族建房朝向讲究阴阳五行相配,一般选择坐北向南、面河背山,朝向吉利、或前方宽阔开朗的地势。另外,壮族建房,从伐木选料、择址动土、划线开挖、立柱上梁到落成迁居,均有一套较为讲究的传统习俗。在建筑风格上,少数人家有厢房(耳房)、前房成走马转角楼四合院;富

2 / 14

裕人家比较讲究,楼梯用石条支砌,两边有石飘带装饰;楼梯口看台两侧有两根雕饰廊柱和花栏,有的板壁雕饰花鸟虫鱼等图案。在摆设上,房屋的正堂屋(中层),大门正对面为神台,上祭“天地国亲师”位,左为祖宗牌位,右为“司命灶君神”位,并设神龛,下为土地神位,摆八仙桌,靠板壁处各有两条长条凳(春凳)。

三、特色经济

汤拿村依托坝美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加上本村的民风民俗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节日文化、歌舞文化、婚姻文化和农耕文化等人文资源,结合这些优势资源积极发展本村的经济。汤拿村大部分劳力都参与坝美景区服务,如售票员、卫生员、安全管理、马车工、船工、码头服务员等等,而部分劳力主要外出打工。形成了以旅游经济为主,外出务工收入为辅的特色经济。

四、旅游生态

汤拿村是坝美景区的南入口处,是坝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汤拿村属于滇东南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坐西朝东,左右青山环抱,村前是一个有千亩良田的坝子,阿科河从村前流过。村边绿树成荫,多为榕树,红椿树,万年树等。汤拿村居民均为壮族,世世代代以农耕生活为主,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在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下,传承并发扬着壮族多姿多彩的农耕生活、风俗习惯、社交礼仪、民族服饰、饮食习惯等文化。

五、群众生活

汤拿村村内居民均为壮族,是壮族中的沙系,在民风民俗、生活习惯、社交礼仪上都与广西壮族相似。群众平

3 / 14

日里,白天在坝美景区上班,晚上会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山歌,所唱的歌,主要是以男女青年追求美好爱情理想为主题。其内容一般为见面歌、邀请歌、敬酒歌、盘歌、新歌、爱慕歌、盟誓歌、送别歌等。老人小孩主要是“观战”、欣赏、品评,有的老年歌手参与活动,但他们不唱歌,而是给青年人当参谋。场面非常热闹,除青年们对歌外,还有唱戏的。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不断渗入,壮族的生活习惯、社交礼仪等,在慢慢的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淡化,或者同化,所以保护民族文化是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相关图片

全村全貌1

4 / 14

全村全貌2

吊脚楼群

5 / 1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a0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