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印象

更新时间:2024-02-14 05:55: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抚州印象

名称由来

南昌寓“南方昌盛”、“昌大南疆”之意。南昌城名数易,别名诸多,汉称豫章,唐称洪州,宋称隆兴,明代定名为南昌。1926年北伐军攻克南昌后设市。

据《汉书》记载,前202年(汉高祖5年),汉将灌婴奉命驻军当地,修筑“灌城”,次年修筑城池,城址在今南昌火车站东南约4公里的黄城寺,城周长十里八十四步,称为“灌婴城”,开创南昌建城史。开创了南昌的建城历史,并取“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南昌地处长江以南,水陆交通发达,形势险要,自古有“襟三江而带五湖”之称。南昌先后有豫章(汉)、洪都(隋唐)等称谓,是历代县治、郡府、州治所在地,向来繁荣昌盛。

隋开皇九年(589),平陈、总管杨武通奉使安抚,废临川、巴山两郡置抚州(取安抚之意),抚州之名始于此。将西丰、定川两县并入临汝县,改称临川县;

“江右文化”,即江西文化,赣文化。

文昌街道位于抚州城区东郊。北与孝桥镇相邻,南、西分别与金巢经济开发区、抚北工业园区遥相呼应。面积9.1平方公里,人口3.81人(2013年),多为汉族江右民系,其中农业人口1.06万人。管理10个社区、1个行政村。办事处驻大公东路。316国道穿境而过,名胜古迹有文昌桥、汤家山、汤显祖墓、抚州会馆、正觉寺、天主堂等。洋洲镇位于临川区东北部,抚河中游西岸。316国道、东(乡)临(川)公路过境

文昌桥、汤家山、汤显祖墓、抚州会馆、正觉寺

江西抚州文昌桥是一座古老的大石桥。跨汝水(今抚河)两岸,位于江西抚州市中心,是通往省会南昌、沟通赣闽要道重要交通桥梁之一。该桥始建于南宋乾道初元(公元1165年),初为大桥,“上棼下宇,其眷渠渠,重檐直栏,其翼舒舒”,后来该桥被洪水冲毁,改为浮桥,东西百丈串连大船五十四艘。一遇雨季,浮桥冲开,两岸交通便完全隔绝,至嘉泰年间(公元1201——1204)合六县人的力量,建成石桥,桥面上铺有木板,建筑房屋。由于狂风暴雨,大桥几度被破坏复修,直至明嘉靖年间,采石大修,前后一共花了六年,耗费白银十七万两,才建成一座全部石砌的坚固桥梁。清嘉庆8年至18年重建时,修有专志——《抚郡文昌桥志》,开创了我国编写桥梁建筑专著的先河,曾被清代各地作为建桥蓝本。修建文昌桥时工匠们创造的“干修法”施工,在我国建桥史上留下了辉煌一笔。

抚州正觉寺

正觉寺,古建筑,唐朝初期

在江西抚州城东剪子口东侧的风水宝地上,建有一座名扬江南的千年古刹,这就是抚州正觉寺。

相传此地形如一只犀牛,建昌会馆后面的池塘和寺东边的池塘,两口塘一样大,是犀牛的两只眼睛;寺前面的东湖是犀牛的透气口。犀牛饿了,就到灵芝山上(今文昌桥头)吃草;天气热了,就到院家湖里打浆。正觉寺就是建筑在这只犀牛上,所以老百姓又称其犀牛山正觉寺。

离正觉寺不远处有一口水味清奇的古井,名叫醒泉。据说此水配上泡铁山的茶叶,饮之可以

益寿延年。明代思想家李挚来到正觉寺饮过醒泉,写有铭曰:“泉行地中,隐隐隆隆。大旱云霓,惟泉是宗。泉而清奇,不带气质。饮之梦醒,幽宵白日。人不得道,昏散扰之。醒除昏散,返我灵之。”

抚州会馆是清代江西临川商贾设在樊城沿江中路陈老巷口的工商行帮机构。座北朝南,原先占地面积很大,建筑十分壮观。由于历史的原因,现仅存戏楼和正殿、后殿, 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

万寿宫,或称旌阳祠,数以千计,遍布全国各地,乃至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和国家,纪念的是同一个江西人——江西的地方保护神俗称“福主”的许真君(原名许逊,又称许旌阳、许天师,著名水利专家、道学大师)而建。许逊死后,为了纪念他和祈求保佑,江西人在外地聚集的地方纷纷建起了许多“许仙祠”,南北朝时改名为“游帷观”,宋真宗赐名并亲笔提“玉隆宫”,宋徽宗又赐

名为“玉隆万寿宫”。江西人在外建立了许多“万寿宫”,号称在有江西人聚住的地方就有万寿宫。因此,万寿宫也成为外地江西同乡聚会、歇息的场所,称为“江西会馆”,起着联系乡谊、调解纠纷、商业中介和商业融资的作用。抚州玉隆万寿宫又称“抚州会馆”,也是这样的来历。

万寿宫附近的直街、横街在古代就是江西著名的商业场所。江西号称“江右商帮”,是我国第一个形成全国性规模的商帮,在清朝之前吞吐全国,十分强大。而抚州又号称“江右巨都”,有诗为证:“作客(外出经商)莫如江右,江右莫如抚州”,在唐代就“商贾并肩”。因靠近商业区域,玉隆万寿宫就逐渐成了商人聚会的场所和社会集会、结社的活动场所,其宗教色彩逐渐褪去。因此,此处也被称作“抚州会馆”,当时人声鼎沸。

抚州天主教圣约瑟大教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1918年竣工。整个教堂占地面积3,85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9平方米,教堂为西洋哥特式建筑,呈十字型。于江西抚州市文昌桥东头的灵芝,中国第三大教堂。

玉茗堂以玉茗花而命名。玉茗花即白山茶,又名玉仙花。玉茗堂在临川市沙井巷后。是汤显祖晚年写作、会客、排戏的场所。玉茗堂是世界文化名人、我国明代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从遂昌辞官归家以后,新建用来写作、会客、家宴和演戏的居所。

汤显祖(1550—1616),明代戏曲字,字义仍,号若士、海若、海若士,别号清远道人,晚年闫号茧翁。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出身书香门第。明万历年间(1573—1620)登进士,历官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后因不满明王朝的腐朽统治,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归隐乡里。早年出刊诗集《红泉逸草》、《雍藻》,诗赋集《问棘邮草》;万历五年试作《紫萧记》,后改作戏曲《紫钗记》,与《牡丹亭》、《南柯记》《邯鄣记》合称《临川四梦》。他在戏曲理论上也卓有见地;另有诗赋500余首。建国后其戏曲、诗文汇编成《汤显祖集》。玉茗堂始建于万历二十年,竣工于万历二十九年。是汤显祖兴建的沙井新居的两大部分之一(另

一部分是金泥阁,汤显祖起居处)。玉茗即白茶花,洁白素雅。清顺治二年(1645年),玉茗堂遭兵火。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其弟汤寅祖之长孙汤秀琦捐资取赎玉茗堂旧睛,建玉茗祠。规模宏大,除玉茗堂外,还有兰省堂、寒光堂、芙蓉馆、清远楼、四梦台及其他房舍,总面积960平方米。但不久又遭焚。现在原址建有玉茗堂影剧院。

书院

是汉族民间教育机构。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

当时,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 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仁宗庆历年间,各地州府皆建官学,一些书院与官学合并。神宗时,朝廷将书院的钱、粮一律拨归州学,书院一度衰落。

抚州书院

兴鲁书院又名“兴鲁坊”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市区。是江西省抚州市文物重点保护之一的历史书院。

兴鲁坊的命名源自于临川区实验小学和临川区第六中学之间一所古代的学校———兴鲁书院。

有着800多年的风雨沧桑,唐宋八大家中的曾巩、欧阳修、王安石先后在此讲学;才子之乡,人才辈出,它功不可没。这里,曾是衙门府邸、古代女子的闺房,庄严、神秘结合在一起;300年来,在它周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衙门被毁、考棚被拆、新学诞生??蒋介石、宋美龄等名人流连于此,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和永远也解不开的谜。

抚州一中金柅园内的绣花楼。

雯峰书院位于抚州广昌县甘竹镇龙溪村饶家堡,为明代史学家、教育家饶秉鉴(号雯峰)于成化六年(1470年)所建,飞檐翘脊,高墙深院,占地5032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厅,有读书号房56间,大小庭院三处,院中有院,园中有园,有池有楼.

仰山书院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城王家巷,始建于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该院为南宋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讲学过的崇正书院遗址。书院右侧“先儒祠”是清代生员祭祀乡贤象山先生之所,现书院建筑面积1078平方米,构架保存完整,是江西省省级保护文物、县文博所办公之处。1996年4月成立的金溪“陆象山研究会”也设立在书院内。

江西四大书院

九江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吉安白鹭洲书院、上饶铅山的鹅湖书院、南昌的豫章书院齐名,合称为古代江西四大书院。

中国著名的四大书院是:[1] 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

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书院,是东亚古代教育制度有别于的另一种。

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中国著名的四大书院是:[1] 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南宋四大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开始于唐朝,为开元六年(718年)唐玄宗在东都洛阳的丽正书院。宋代书院的兴起是始于范仲淹执掌南都府学,特别是庆历新政之后,在北宋盛极一时。这时候出现了四大书院的说法。到了南宋更盛,各延大儒主持,成为理学书院。

元朝时书院制度更为兴盛,专讲程朱之学,并供祀两宋理学家。明朝初年书院转衰,直到王阳明出,书院再度兴盛。随后书院因批评时政,遭当道之忌,明世宗、张居正皆曾毁书院,尤其是东林书院事件,魏忠贤尽毁天下书院,书院乃大没落。

满清入主中国,对书院所保存的元气,犹有余悸,继续抑制书院。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式明令各省建书院,改采鼓励态度,书院渐兴;惟不分官立私立,皆受政府监督,不复宋元时的讲学自由。清 王枚《睢州志·公署》:“今之州署为旧时洛学书院。书院创于雍正时刘公蓟植,后没于水。道光时马公移建于署西袁氏(袁可立)宅,与州署邻。”

直到庚子后新政,庚子诏令将全国书院改制为新式学堂,书院制度瓦解。

陆象山,名九渊,字子静,南宋金溪青田人,是与朱熹双峰并峙的理学大师、中国“心学”的创始人。明代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对近代中国理学产生深远影响。现经文化行政部门批准,仰山书院成立了“陆九渊纪念馆”,长期展出陆九渊生平图片,收藏了各种版本的《象山全集》和各地吟咏象山的诗、词、楹联等。

穿儒生服装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南昌

经典江西:书院春秋

作者:程维 著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南方苍穹下,那一座座散落山间乡野的江西书院,确实远没有古代京城的宫阙殿堂巍峨壮丽,它们有的早就陈旧了,颜色剥落,有的还已破损,甚至仅仅剩下遗址,如同一个废墟上的暗示。但在历代读书人的眼睛里,它们就是神圣的宫殿,就是博大灵魂与思想的居所。书院的位置永远栖居在时间之巅,静立在古老青铜的虎背之上。——那是一只美丽的灵鸟,侧耳倾听,它在扇动翅膀,神奇的双尾虎在它的翅膀下发力奔跑,一团青铜的火焰,把清澈的视线带向远方。

二、风雨书声——江西书院兴盛气象的标志

1.黑泥白莲——周敦颐和濂溪书院

2.呦呦鹿鸣——朱熹与白鹿洞书院

3.心智之光——陆九渊与象山书院

4.我和鹅湖有个约会——鹅湖书院与两次鹅湖之会

5.白鹭洲上的书生——白鹭洲书院的人和事

廿八都镇地处浙闽赣三省边界,交通便利,205国道穿镇而过。镇辖面积66.7平方公里,10876人口。与周庄、同里、乌镇等著名古镇相比,它依然是藏在深山人未识。它和那些江南水乡古镇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甚至带有几分神秘。1100多年前,黄巢挥戈南下,在浙、闽之间的崇山峻岭中开辟了一条仙霞古道,从此四周关隘拱立、大山重围的廿八都成了历代屯兵扎营之所,兵家必争之地。最初主要是军事功能的千年古道到了清代逐渐成为商旅要道,溯钱塘江而上的船只装载着来自江、浙的布匹、日用百货到江山的清湖码头靠岸,然后转陆路,由挑夫肩头的扁担挑往闽、赣。从闽、赣来的土特产也要到清湖装船运往金衢沪杭各地。廿八都作为过往货物中转的第一站,一个必经的交通枢纽,迅速成为三省边境最繁华的商埠。鼎盛时期,商行店铺、饭馆客栈布满了整条鹅卵石铺就的大街,日行肩夫,夜歇客商,每天南来北往,熙熙攘攘,富足热闹了数百年之久。

篇二:中国三十三个省份的自我印象和外人评价

全国33个省份的人感慨: 自己眼中和别人眼中的家乡!

家乡,是思念、是情结,是回忆

作者:王云路 13229328@qq.com

基于原作者的20个进行修改和扩展

江苏人眼中的自己

其他省市人民眼中的江苏

浙江人眼中的自己

其他省市人民眼中的浙江

3. 甘肃

甘肃人眼中的自己

其他省市人民眼中的甘肃

4. 宁夏

宁夏人眼中的自己

其他省市人民眼中的宁夏

篇三:赣州印象论文

赣州印象

赣州是全国面积较大的地级市之一,也是江西省人口最多、区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赣南中心城市,赣州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赣州市同时为江西南部地区区域的中心城市,赣粤闽湘四省通衢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框架已经形成,以土地出让主导的城市建设风生水起。地产、稀土、脐橙三大产业成为赣州崛起新的增长点。

赣州先后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部最佳投资城市、江西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赣州具有2200多年的历史,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素有有江南宋城、客家摇篮、共和国摇篮、红色故都、世界钨都、世界橙乡、稀土王国、千里赣江第一城、生态王国等美誉。被誉为适宜居住的城市。

赣州境内主要有三条江河,一条章江,一条贡江,一条赣江,章、贡两江在赣州老城区的北端汇合成为赣江。赣江作为江西的母亲河,从江西南部的赣州出发,由南向北纵贯江西全省,江西省的简称“赣”字由此而来,作为“千里赣江第一城”的赣州也因这两江汇合而得名。

赣州经济发展状况宏伟目标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全市经济发展速度略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排位前移。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500亿元,年均增长13%;财政总收入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80亿元,年均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500亿元,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00亿元,年均增长16%;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3.5亿元,年均增

长10%,出口总额达到25亿美元,年均增长15%。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三大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0:51:39。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城镇化水平提高到50%以上,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到201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全市总人口控制在955万人以内;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达到5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以上;居民预期寿命提高到75岁左右;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6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5%以上;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普遍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管理机制日益完善,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耕地保有量稳定在572万亩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0%。全市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持续稳定在80%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分别达到计划要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85%和80%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6%。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快速发展,生态产业和生态城镇体系初步形成。

赣州城市建设

2007年,全市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各地在城市建设中树立市场运作城建、统筹经营城市的理念,创新城建投融资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城建项目为主抓手,以重点工程建设为切入点,重点抓好了城市道路建设与小街小巷改造、城市燃气、园林绿化、污水及垃圾处理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功能,改善了人居环境。全市完成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3.26 亿元,(中心城区完成投资约9.56 亿元),分别比2006年同比增长40 %和 74 %;全市新增城市道路面积158.6万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新增城市道路面积51.2万平方米);全市城市化率达到35.2%,比2006年增长2.08个百分点;全市县城以上城市新增城市人口13.8万人;全市共新改建城市桥梁26座,新建垃圾中转站29个,新改建水冲式公厕36座,新增城市路灯5152盏。中心城区新增管道天燃气用户7300户,天然气管网29.3公里;全市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17.2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新增城市建成区7平方公里,达到50平方公里,新增城市人口5.6万人,达到52.1万人,第一次突破了“双五十”,迈入了大城市行列。

中心城区城建项目建设创历史最佳。2007年,中心城区成立了赣州市中心城区大建设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并从城建系统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了城市建设

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大城建项目实行统一协调调度,积极推进项目代建制、责任制、督察制、调度制。同时,建立了城建系统联席会议制度、重点建设项目每月汇报制度、每周调度制度、督促落实制度,加强了城建项目督查调度。2007年是赣州中心城区自1999年撤地设市以来开竣工项目最多、投入最多、力度最大的一年,也是成效最显著、群众最满意的一年。中心城区共安排城建项目126个,总投资约117亿元,年内计划投资约54亿元,已开工和在建项目109个,占总计划项目的89%;实际完成投入60亿元,是计划投资的111%。迎宾大道整治工程、章江浮桥、文峰北路、杨梅渡公园一期、中心城区第三水厂等14个工程项目已如期竣工,赣南假日酒店、污水处理厂、飞龙岛大桥、章江大桥、章江南岸赣州大桥至黄金大桥段路堤防洪工程、二水厂10万吨扩建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赣州市民生活

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建设县级“两馆”(文化馆、图书馆),建成赣州市自然博物馆、赣州市艺术中心、赣州市民中心等一批标志性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工程,推进市花、市歌、标志性雕塑等重点文化产品和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加强文物保护及周边环境整治,强化重大历史文化遗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革命旧址群的保护和利用,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建设。全面推动文化进乡村、进社区,开放共享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积极申报客家文化生态试验区和公共文化示范区。

积极发展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业。继续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推进本地广电节目进村入户,全面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覆盖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创作生产更多的文化精品,提高全社会公众人文素养。加强舆论正面引导,推进互联网有效使用和管理。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积极办好第十四届省运会,建设新赣州奥体中心,推进

峰山公园以及射击场馆、体育中心、田径热身场、网球中心、红旗大道体育场改造和体校综合场地等建设,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善城乡居民健身服务体系,全面推动全民健身运动。

赣州交通运输

航空

按4D级规划的赣州黄金机场现为江西第二大机场,2010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万人次,今年预计突破50万人次。赣州黄金机场能满足波音757、空客A320等机型起降,目前已开通飞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武汉、厦门、南昌、海口 、福州、成都等地的航线(重庆暂时停航),每周通航150多个航班。赣州还被列为中国首个支线航空发展试点城市,引进全国地级市首家航空公司基地。

铁路

已建成的京九铁路复线、赣龙铁路,正在建设的赣韶铁路,规划中时速

350KM/h的昌赣客运专线、昆台高速铁路、赣深客运专线、鹰瑞铁路构成了全市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赣州站现已开行至大同、苏州、泉州、南昌、龙岩、井冈山等地的始发列车,通达全国各大中城市。

公路

公路运输已基本形成以市区为中心,105、323、319、206国道为骨架通达四面八方的公路网络,目前已初步建成快速交通骨架网:赣粤高速、大广高速、蓉厦高速、赣韶高速、环城高速、鹰瑞高速、瑞赣高速、赣大高速公路等。 水运

位于赣江源头的赣州港是江西六大港口之一,长江水系重点建设的港口。 城市道路交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bi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