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知识竞赛题非常难

“端午节知识竞赛题非常难”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端午节知识竞赛题非常难”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端午节知识竞赛题非常难”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端午节知识竞赛50题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端午节知识竞赛50题

一、单项选选择题:

1、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哪国人?( ) A 、秦国 B、楚国 C、魏国 D、赵国

2、古人流行端午日涂饮雄黄酒的主要意义是( ) A、幸福吉祥 B、祛瘟解毒 C、避邪驱瘟 D、纪念白蛇

3、端午节有为小孩佩香囊的习惯,大人在香囊内放朱砂、雄黄、香药等代表的意义是( )

A、避邪驱瘟 B、一种装饰 C、治病防身 D、吉祥如意 4、你知道最早的粽子是产于哪个时期吗?( ) A、晋代 B、春秋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商周时期

5、最早的粽子并不是端午节的特产,而是在什么时期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

A、晋代 B、春秋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商周时期

6、粽子多是做成角形的,一般有正三角形、尖三角形等形状。为什么粽子的形状大多以角为主?( )

A、象征牛 祭祖 B、象征剑勇猛 C、象征果实 丰收 D、象征塔 健康

7、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其实,“龙舟竞渡”早在

端午节知识竞赛(附答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端午节知识竞赛

1.以下不是国家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是哪个?

A.清明节B.端午节C.重阳节D.中秋节

2.端午节是国家法定的传统节日,今年的端午节是在阳历的哪一天?

A.5月28日B.5月5日C.6月8日D.5月15日

3.以下各个选项中,全是传统节日的是哪组?

A.元旦、春节、中秋、国庆、七夕B.元旦、春节、中秋、七夕、重阳C.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D.春节、清明、建军、中秋、重阳

4.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希冀家人团圆的两个节日是什么?

A.中秋节、七夕节B.中秋节、重阳节C.中秋节、春节D.中秋节、元宵节

5.屈原和下列哪个中国传统节日有联系?

A.重阳节B.青年节C.元旦D.端午节

6.南宋词人辛弃疾《青玉案》中“东风夜放花千树”、“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描绘的是()晚上的狂欢情景。

A.中秋节B.元宵节C.七夕节D.端午节

7.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是哪些?

A.春节、端午节、中秋节B.春节、重阳节、中秋节C.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D.春节、端午节、七夕节

8.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是哪一天?

9.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法定节假日的是哪些?

A.元旦节B.春节C.中秋节D.七夕节E.国庆节F.端午节

二、历史篇

10.端午节是哪一天?

A.农历六月初五B.阳历六月初五C

端午节知识竞赛试题教学资料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端午节知识竞赛试题

精品资料

端午节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项选选择题:

1、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哪国人?(B)

A 、秦国 B、楚国 C、魏国 D、赵国

2、古人流行端午日涂饮雄黄酒的主要意义是(C)。

A、幸福吉祥

B、祛瘟解毒

C、避邪驱瘟

D、纪念白蛇

3、端午节有为小孩佩香囊的习惯,大人在香囊内放朱砂、雄黄、香药等代表的意义是(A)。

A、避邪驱瘟

B、一种装饰

C、治病防身

D、吉祥如意

4、俗有“南龙舟、北踏青”之说,因为北方少江河,所以端午节人们大都选择踏青。踏青古时又叫(A)。

A、踏春

B、遍游

C、郊游

D、远郊

5、端午节人们大都会采摘一些艾蒿并插在门上。地区不同,意义不同。东北人插艾蒿是为了(B )。

A、防病

B、避邪

C、幸福

D、健康

6、踏青的习俗不仅仅是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也是某( D )节日的习俗。

A、中秋

B、清明

C、春节

D、重阳

7、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C)

A 吃粽子

B 赛龙舟

C 登高采菊

D 饮雄黄酒

8、一些地区端午节的风俗要在门上插什么东西祛毒?(C)

A 香草

B 苇叶

C 菖蒲

D 荷叶

9、在江淮地区,端午节家家都悬钟馗像,这是为什么?(B)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精品资料

A 纪念屈原

B 驱邪捉鬼

C 驱除疾病

D 求财祈福

10、下

端午节知识竞赛试题教学资料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端午节知识竞赛试题

精品资料

端午节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项选选择题:

1、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哪国人?(B)

A 、秦国 B、楚国 C、魏国 D、赵国

2、古人流行端午日涂饮雄黄酒的主要意义是(C)。

A、幸福吉祥

B、祛瘟解毒

C、避邪驱瘟

D、纪念白蛇

3、端午节有为小孩佩香囊的习惯,大人在香囊内放朱砂、雄黄、香药等代表的意义是(A)。

A、避邪驱瘟

B、一种装饰

C、治病防身

D、吉祥如意

4、俗有“南龙舟、北踏青”之说,因为北方少江河,所以端午节人们大都选择踏青。踏青古时又叫(A)。

A、踏春

B、遍游

C、郊游

D、远郊

5、端午节人们大都会采摘一些艾蒿并插在门上。地区不同,意义不同。东北人插艾蒿是为了(B )。

A、防病

B、避邪

C、幸福

D、健康

6、踏青的习俗不仅仅是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也是某( D )节日的习俗。

A、中秋

B、清明

C、春节

D、重阳

7、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C)

A 吃粽子

B 赛龙舟

C 登高采菊

D 饮雄黄酒

8、一些地区端午节的风俗要在门上插什么东西祛毒?(C)

A 香草

B 苇叶

C 菖蒲

D 荷叶

9、在江淮地区,端午节家家都悬钟馗像,这是为什么?(B)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精品资料

A 纪念屈原

B 驱邪捉鬼

C 驱除疾病

D 求财祈福

10、下

端午节资料大全_端午节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夏历五月初五,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艾节、端五、夏节、重午、午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是全年四大节之一。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端午节又叫“五月端”。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蛇开始活跃,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无所顾忌又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这天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因此,人们又把五月端午节说成是“小孩节”或“娃娃节”。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部分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畲、拉祜、水、纳西族、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族、普米、鄂温克、裕固、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

端午节的故事_端午节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一)屈原投江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二)曹娥寻父尸

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三)白蛇传

传说白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端午节当天白蛇喝了雄黄酒,差点现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节,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戏曲的曲目。

(四)伍子胥的忌日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附:端午节屈原的故事:屈原诗歌作品

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屈原诗歌作品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据郭沫若先生考证

关于端午节的成语_端午节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龙舟竞渡】: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船赛会等,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具有浓郁的汉族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体育运动。

【敲锣打鼓】:①指欢庆祝贺。②形容大造声势,大肆进行舆论宣扬。

【同舟共济】舟:船;济:渡,过河。意思:坐一条船比喻在困难时,大家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也作“同舟而济”。

【戮力同心】勠力:并力,合力;同心:思想一致,很齐心。指齐心合力,团结一致。

【逆水行舟】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

【齐心协力】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齐心,同心;协,共同合作。

形容端午节屈原的成语

【屈艳班香】:屈:指屈原;班:指班固。象《楚辞》、汉赋那样词藻艳丽,情味浓郁。称赞诗文优美。

【骚人墨客】:骚人: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的作者为骚人。墨客:文人。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

【衙官屈宋】:衙官:军府的属官;屈:屈原;宋:宋玉。要以屈原、宋玉为属官。原为自夸文章好。后也用以称赞别人的文采。

【才过屈宋】:屈、宋:战国楚文学家屈原和宋玉。比喻文才极高。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宋·林正大《括酹江月》词:“道出羲黄,才过屈宋,空有名垂古。”

【屈志从俗】:1.指抑

端午节活动主题,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方案5篇_端午节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端午节主题包粽子活动方案 篇1

一、活动时间

6月9日上午

二、活动地点

翠岛花城社区

三、活动目的

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参与端午节的一些庆祝活动。同时,通过端午节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促进邻里和睦。

四、活动主题

艾香端午邻里和

五、活动内容

(一)话端午演讲、展览活动

1、设置一个主席台,由故事员或朗诵员站在主席台上发表演讲或朗诵。要求每人讲述一个与端午有关的故事或习俗。(发挥居民特长,讲讲他们眼中的端午,有助于年轻一代对传统节日有更多感性的了解,更加热爱如今的美好生活)

2、开展端午知识展览,设置关于端午节的展板不少于1块,挂图不少于10张,图书不少于50本;邀请故事员讲关于端午节的23个故事。

(二)传统厨艺+诗艺比拼

由参赛者自己准备材料,要求每人制作一道与端午传统习俗有关的菜肴(本地菜肴、外地菜肴均可),不仅要求菜的色香味俱佳,而且制作者要说出菜所代表的意义,并朗诵一首与端午有关的诗,诗可以是古诗,也可以是现代诗,可以是名家之作,也可以现场自己即兴创作。(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与吃有关,端午吃粽子,可算是全国通行的习俗,一般人对此也比较熟悉。但端午节在吃方面还有很多的习俗,而且各地也会有差异,除了南京端午的五红之外,其他

端午节古诗词大全_端午节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歌[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七律 端午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五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大全_端午节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一、端午粽子香手抄报内容:端午节日记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是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

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颈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包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带五颜六色的香囊。

端午节的早上,人们起得非常早,人们去草地上收集露水,人们相传用露水洗脸可以让皮肤变白。中午,全家人聚在一起,在院子里边晒太阳边吃粽子。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赛龙舟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为了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二、端午粽子香手抄报内容:端午节古诗

《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