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原电池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原电池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高中化学原电池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中化学原电池教学设计”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高中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

原电池和电解池

1.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比较: 装置 实例 使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作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 原理 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的过程叫做电解。这种把电能这种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池。 ①电极:两种不同的导体相①电源; ②电极(惰性或非形成条连; 惰性); 件 ②电解质溶液:能与电极反③电解质(水溶液或熔化态)。 应。 反应类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型 由电极本身性质决定: 正极:材料性质较不活泼的由外电源决定: 电极名电极; 称 负极:材料性质较活泼的电阴极:连电源的负极; 极。

1

原电池 电解池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阳极:连电源的正极;

负极:Zn-2e-=Zn2+ (氧化阴极:Cu2+ +2e- = Cu (还原反电极反反应) 应 应) 正极:2H++2e-=H2↑(还原阳极:2Cl--2e-=Cl2↑ (氧化反应) 反应) 电源负极→阴极;阳极→电源负极→正极 正极 电源正极→阳极;阴极→电源正极→负极 负极 化学能→电能 电能→化学能 ①电解食盐水(氯碱工业);②①抗金属的电化腐蚀; 电子流向

高中化学原电池知识点总结 原电池知识点大全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高中化学电池知识点总结 原电池知识点大全

工作化学选修四是高中化学的重点部分,也是高中化学中最难的一部分知识。其中原电池更是让很多同学学的是叫苦不迭,但是却又不得不学,现在小编将工作化学原电池部分的知识点进行了总结,供大家学习和复习时使用。

高中化学原电池知识点一

  1、形成条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反应属于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但区别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电子转移不是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有效碰撞完成的,而是还原剂在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通过外电路输送到正极上,氧化剂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完成还原剂和氧化剂之间电子的转移。两极之间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动和外部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构成了闭合回路,使两个电极反应不断进行,发生有序的电子转移过程,产生电流,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从化学反应角度看,原电池的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导线传递给氧化剂,使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

  2、构成条件:

1电极材料由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由金属与其他导电的材料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组成。

2两电极必须浸泡在电解质溶液中。

3两电极之间有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3、形成前提:

总反应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 电极的构成:

最新高中化学-原电池导学案 精品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学习目标】: 1、了解原电池原理;

2、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及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3、理解铜锌原电池的原理与结构。

【学习重点】:原电池原理

预习案

【学习过程】 一、1、原电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装置。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反应。

2、如右图所示,组成的原电池: × Cu Zn (1)当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时: Zn电极是____(填“正”或 “负”)

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填“氧化”或“还原”,下同)反应; Cu电极是______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 ,该反应是 反应。

(2)当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时: Zn电极是____极,其电极反应

为 ,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Cu电极是____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为_________反应.

●盐桥:通常是KCl饱和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 如右图所示,组成的原电池: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取出盐桥,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有盐桥存在时电流计指针

高中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基础知识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高中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

一原电池;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反应属于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从能量转化角度看,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从化学反应角度看,原电池的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导线传递给氧化剂,使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三个:

(1)电极材料由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由金属与其他导电的材料(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组成。

(2)两电极必须浸泡在电解质溶液中。

(3)两电极之间有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只要具备以上三个条件就可构成原电池。而化学电源因为要求可以提供持续而稳定的电流,所以除了必须具备原电池的三个构成条件之外,还要求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也就是说,化学电源必须是原电池,但原电池不一定都能做化学电池。

形成前提:总反应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极的构成:

a.活泼性不同的金属—锌铜原电池,锌作负极,铜作正极;

b.金属和非金属(非金属必须能导电)—锌锰干电池,锌作负极,石墨作正极;

c.金属与化合物—铅蓄电池,铅板作负极,二氧化铅作正极;

d.惰性电极—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均为铂。

电解液的选择:电解液一般要能与负极材料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正负极判断:

《原电池原理》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

'.

《原电池原理》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材依据是人教版高一年级必修二专题二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

的转化》。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也是化学与能源相联系的很关键的内容,这些知识不但能让学生大开眼界,而且还能为环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内涵,所以这部分知识是应该以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遵循新课改的理念,引导学生从一个水果电池引入电池的内容,这样能激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可以达到教学创设情境的需要。在上课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设计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环境。本节课主体采用“搜集相关知识—实验操作—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学习原电池的概念及构成条件。让学生在“做中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能源与化学能之间的关系;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过程与方法:利用实验探究方法学习原电池的原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学习原电池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能源危机,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难点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应;

电子流向和电流方向。

五、教学手段

讲授、

原电池教学设计 - 图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北京十二中 赵虹华 100071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深化认识和优化思维品质是选修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完成应基于学生已有的认识,这就是必修中建立起的相关知识系统。要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并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形成相应的程序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比较“原电池”这一内容在必修和选修课程中的不同,分析学生在必修课程中已经建立的认知框架,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围绕有一定难度的实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对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的认识得到逐层发展。

(二)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在人教版教材必修2中已经重点介绍了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并对实用电池进行了简单介绍。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第四章第一节中重点通过双液电池模型的构建,发展对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的认识。同时在第二节中应用深化发展的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进一步理解实用电池、电化学腐蚀和防腐原理。作为《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最后,承担着深入认识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的统一,理解原理对实际应用的指导价值,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应用的功能。

从必修水平到选修水平

高一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新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材依据是高一年级必修二《化学能与电能》。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也是化学与能源相联系的很关键的内容,这些知识不但能让学生大开眼界,而且还能为环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内涵,所以这部分知识是应该以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遵循新课改的理念,引导学生从一个水果电池引入电池的内容,这样能激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可以达到教学创设情境的需要。在上课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设计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环境。本节课主体采用“搜集相关知识—实验操作—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学习原电池的概念及构成条件。让学生在“做中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能源与化学能之间的关系;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过程与方法:利用实验探究方法学习原电池的原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学习原电池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能源危机,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难点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应;

电子流向和电流方向。

五、教学手段

讲授、演示实验、学生

原电池 化学电源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第21讲 原电池 化学电源

考纲要求 1.理解原电池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能书写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考点一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1.概念和反应本质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一看反应:看是否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一般是活泼性强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反应)。

(2)二看两电极:一般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

(3)三看是否形成闭合回路,形成闭合回路需三个条件:①电解质溶液;②两电极直接或间接接触;③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3.工作原理 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1)反应原理

电极名称 电极材料 电极反应 反应类型 电子流向 盐桥中离子移向

(2)盐桥的组成和作用

①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Cl、KNO3等溶液和琼胶制成的胶冻。

负极 锌片 Zn-2e===Zn2 -++正极 铜片 Cu2+2e===Cu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由Zn片沿导线流向Cu片 盐桥含饱和KCl溶液,K移向正极,Cl移向负极 +-②盐桥的作用:a.连接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b.平衡电荷,使原电池不断产生电流。

(1)理论上说,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

高三化学复习原电池教学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原电池教案

乐善中学 邓其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原电池原理

2.初步掌握电极判断。 3.掌握原电池的组成条件,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过程与方法:

能对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和奇妙与和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用原电池原理解决问题。

难点:由两个半电池组成的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

讨论法,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四 、教学过程

【引入】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重点剖析:

1.原电池的概念:

(学生讨论填空)

原电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装置。

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例:如右图所示组成的原电池:

(1)当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时:Zn电极是____(填“正”或“负”)极,

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填“氧化”或“还原”,下同)反应; Cu电极是______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_反应。

公开课原电池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原电池教学设计

天津市大港第一中学 卜占军

1

原电池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⑴ 通过解剖原电池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组成,正确判断原电池的两极。

⑵形成原电池概念,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⑴ 经历原电池设计和原理探究过程,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

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⑵能对自己探究原电池概念和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⑴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⑵通过对分组实验及对现象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社会和生活现象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原电池原理 难点:原电池原理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一位叫伏打的科学家吗?是他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电池——伏打电池,就连叱咤风云的拿破伦都曾三次聆听他的演讲。这一发明引起了物理学和化学领域的一场深刻的革命,这一节就让我们沿着伟人的足迹探寻原电池的奥秘吧! 板书:第二节 原电池

大家 看一个演示实验: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