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二章知识点

“地理第二章知识点”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地理第二章知识点”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地理第二章知识点”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选修三第二章知识点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专题二细胞工程 2.1植物细胞工程

一.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一)原理——细胞全能性

1细胞全能性: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

2.细胞不表现全能性的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 (二)技术——植物组织培养

1.材料:(外植体)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

2.培养条件:含有全部营养成分的培养基,植物激素(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适宜的温度、PH、光照以及无菌环境。

3.过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脱分化 愈伤组织 再分化

根、芽 试管苗 植物体

(胚状体) (三)植物体细胞杂交

1.概念: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

植物体的技术

2.过程:

(1)去细胞壁: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诱导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刺激等。

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

3.意义:克服了不同生物远缘杂交的障碍 二。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1.微型繁殖(植物组织培养):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可以高效快速地实验种苗的大

小学教育学第二章知识点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小结)概念 涵义 根本性质 第一个阶段,初等教育,6—12岁儿童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为全体公民实施的基本 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 教育

古代

产生于殷周时代,《孟子.滕文公上》校序庠 近代 开端 1878,张焕纶 近代小学开端 基本特征: 1897,盛宣怀 最早公立小学堂 普通教育、义 1898,设(小)学堂 推行现代小学开始 务教育 6年,4—2学制 1904,设初等小学堂 1912,小学校(初小、高小)6岁4年 为培养合格公 民打基础 1919,小学校,6岁6年4+2 公立、私立 1986,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五年制、六年制并存 改革方法、提高质量、减轻负担

近现代 清末 中华 民国 建国 以后

1. 普及小学教育 2. 学制改革试验 3. 教学改革试验

义务教育(小结)意义 概念

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 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既标志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既 体现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既可以保 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立法 依据 立法 宗旨 法律依据 现实依据 《

物流管理知识点第二章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二章 运输管理

一、单选题

1、在物流管理过程中,运输主要提供两大功能( ) A货物转移和货物储存 B货物转移和货物生产 C货物转移和货物流通 D货物转移和货物配送 2、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有( )

A价格、运输时间、灭失与损坏 B价格、运输时间、运输质量 C价格、运输质量、灭失与损坏 D运输质量、运输时间、灭失与损坏 3、管道运输是使用管道来输送( )

A流体货物 B液体货物 C气体货物 D固体货物 4、可以提供“门到门”运输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水路运输 5、运输成本最低廉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水路运输 6、“第三个利润源”的主要源泉是( ) A运输 B配送 C储存 D包装

7、对货主企业来讲还是对物流经营企业来讲,都是运输合理化的一个重要目标(A运输时间 B运输费用 C运输工具 D运输距离 8、不属于物流的运输活动新的发展趋势的是( ) A运输地位的变化 B运输结构的变化

C不

物流管理知识点第二章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二章 运输管理

一、单选题

1、在物流管理过程中,运输主要提供两大功能( ) A货物转移和货物储存 B货物转移和货物生产 C货物转移和货物流通 D货物转移和货物配送 2、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有( )

A价格、运输时间、灭失与损坏 B价格、运输时间、运输质量 C价格、运输质量、灭失与损坏 D运输质量、运输时间、灭失与损坏 3、管道运输是使用管道来输送( )

A流体货物 B液体货物 C气体货物 D固体货物 4、可以提供“门到门”运输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水路运输 5、运输成本最低廉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水路运输 6、“第三个利润源”的主要源泉是( ) A运输 B配送 C储存 D包装

7、对货主企业来讲还是对物流经营企业来讲,都是运输合理化的一个重要目标(A运输时间 B运输费用 C运输工具 D运输距离 8、不属于物流的运输活动新的发展趋势的是( ) A运输地位的变化 B运输结构的变化

C不

有机化学基础 第二章知识点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脂肪烃

1 烃 甲烷、乙烯、苯这三种有机物都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它们都是碳氢化合物,又称烃。 2 根据结构的不同,烃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等

3 卤代烃:从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的产物,是烃的衍生物的一种。

4 烷烃:1)结构特点和通式:仅含C—C键和C—H键的饱和链烃,又叫烷烃。(若C—C连成环状,称为环烷烃。2)烷烃的通式:CnH2n+2 (n≥1);3)物理性质:烷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n≤4)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烷烃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5)化学性质(与甲烷相似) (1)取代反应 如:CH3CH3 + Cl2 →CH3CH2Cl + HCl (2)氧化反应

3n+1 点燃 CnH2n+2 + — O2 → nCO2 +(n+1)H2O

2 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6 烯烃 :

1)概念: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叫做烯烃。通式:CnH2n (n≥2)例 :

2)物理性质(变化规律与烷烃相似)

3)化学性质(与乙烯相似):

◎ 烯烃的加成反应:(不对称加称规)

;1,2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学点归纳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能量是守恒的;

3、E(反应物的总能量)>E(生成物的总能量) 化学反应放出热量 E(反应物的总能量)<E(生成物的总能量) 化学反应吸收热量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三、中和热的测定 四、能量的分类

典例剖析

【例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凡是伴有能量的变化都是化学反应 B.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不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解析:在化学变化中,既有物质的变化,又有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的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如NaOH固体溶于水中放出热量,NH4NO3晶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核反应的能量变化等。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中,E (反应物总)

≠E (生成物总),当E (反应物总) >E (生成物总)时,反应放出热量;当E (反应物总) <E (生成物总)时,反应吸收热量。B、C正确,A、D错误。

【例2】在化学反应中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详细知识点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学案

制作人:程兰 1、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2、物质中原子之间是通过、

能量,而形成生成物种的化和

是化学反应中能

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 学键要

能量。化学键的

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3、各种物质都贮存有4、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完成后的结果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 能量 总能量

。当反应物的总

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化学反应就放出能量;当反应物的

生成物总能量时,化学反应就吸收能量。

吸收的能量=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 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

放出的能量=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 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

5、化学反应中应遵循两条基本自然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2)6、根据能量变化,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 7、(1)常见的放热反应①② ④

(2)常见的吸热反应①

详细知识点

② 8、 ③

称为中和热。

8、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阶段 。

9、能源按是否能从自然界中获得分为 和,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 ,又称电力。

10、火力发电是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使水气化为蒸汽,推

动蒸汽轮机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中空气体积的1/5。

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 + 氧气(O2)

五氧化二磷(P2O5)

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

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

初二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知识点要点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二章知识点

一、机械运动

1、含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 2、位置≠距离 3、关于参照物的题目

*思考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选择参照物。3、判断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变化→运动;不变化→静止) 例如:一列客车正在驶离车站,车内的乘客相对于__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车站是______的。 你可以这样思考:

脑袋中按照步骤确立好:研究对象、参照物、位置变化与否 研究对象 车内的乘客 车内的乘客 参照物 ? 车站 判断位置 静止 ? 第一个空,车内的乘客静止说明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参照物是车厢 第二个空,车内的乘客对于车站位置发生变化,变化→运动,因此是运动的 以此方法推类为其他的题目,即可解决。

4、关于旗子、火焰等题目 *思考步骤:

1、确立静止参照物。

题目参照寒假作业P9,第2题和第6题

5、关于加油机和受油机的题目

加油机与受油机是相对静止的。因此在空中加油过程中,加油机速度=受油机速度 加油机与地面、受油机与地面是相对运动的。

二、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1、常见单位换算

1km=10m=10mm=10μm=10nm

2、刻度尺需要掌握的几个概念: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 *刻度尺的分度值越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打印)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

(考试时间:40分钟 总分:100分)

(时间:10分钟) 高2013级_____班 学生__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Mg:24 C:12 O:16 S:32 Cl:35.5 Br:80 Na:23 Al:27 K:39 Fe:56 Cu:64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发产生放热反应的是( )

A.生石灰 B.固体NaOH C.浓硫酸 D.固体NH4NO3

2.已知2SO2+O2

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 B.SO2和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3的总能量

C.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3.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

4.有人认为人体实际上是一架缓慢氧化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