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传统节日有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3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中国56个少数民族名称,节日和风俗习俗

中国56个少数民族名称、节日和风俗习俗

白 族

侗年 农历十一月十九日

斗牛节 农历二月

渔潭会 农历八月十五日

吃新节 农历六月至七月

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农历三月十五日)、绕三灵、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耍海会、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

傣 族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满 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苗 族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

我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3
【bwwdw.com - 博文网】

我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

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3.二月二: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4.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等传统活动。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同时,端

传统节日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3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中国传统节日大全,民间节日集锦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民间节日集锦

新年/元旦

新年,即新一年的第一天或若干天,为世界多数国家通行的节日。世界各国,特别是古代都有不同的日期,现代世界多数国家为公元制纪年的1月1日。在中国古代,也称元旦,现代将“元旦”称为公历新年,将“春节”称为农历新年。当日,人们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庆祝。

大年初一/春节

大年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春节(Spring Festival)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 Festival),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族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3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中国56个少数民族名称,节日和风俗习俗

中国56个少数民族名称、节日和风俗习俗

白 族

侗年 农历十一月十九日

斗牛节 农历二月

渔潭会 农历八月十五日

吃新节 农历六月至七月

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农历三月十五日)、绕三灵、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耍海会、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

傣 族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满 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苗 族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

瑶族的传统节日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3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瑶族的风俗

瑶族的风俗

我的家乡是在连南瑶族自治县,这是一个富含民族风情的美丽地方。下面我将介绍三个风俗:唱歌、耍歌堂、婚俗。

瑶族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唱歌。

没有民歌,也就成不了瑶山。劳动歌,是他们在出外劳动时唱的歌,主要有记述瑶民打猎及伐木、收山禾的《打猎歌》、《伐木歌》、《收山禾歌》,记述瑶民生产劳动及歌颂爱情的《气节歌》等。如《气节歌》中唱到“正月你俩不同路,晚上却总挤一起;二月锄田又锄地;三月清明拉惊蛰??”等等。

最具规模的传统节日是“耍歌堂”。这也是瑶族最出名的风俗。 歌堂前夕,瑶家即购备酒、肉、鸡、鸭、豆腐、糯米大白糍、饼果、并摊派若干到户集捐为歌堂公用。各家各户邀请汉人朋友和外排亲朋前来观光。耍歌堂以宗教“游神”揭开序幕,抬看盘王、盘母塑像、擎着竹蟠、吹着牛角、敲着铜锣、跳着长鼓、舞着花鼓以及青年男女等歌舞队,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遍游山寨大街小巷,鼓乐喧天,歌声起伏。游神之后,人们集中在歌堂坪,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宗教活动。其中有“耍”歌,即唱歌、对歌、斗歌,男女老少齐上阵,声嘶力竭不收兵。有跳舞、长鼓舞、花鼓舞、师爷舞,采茶舞等等。 过州过府是耍歌堂一个中心环节,他们在歌堂坪插上一溜几一溜儿的金竹幡。幡上写着京州、梁州、道州或广州

白族的传统节日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3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大理白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及其传承

大理白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及其传承大纲 摘要

关键词:白族传统节日 三月街 绕三灵 火把节价值 正文

一、 大理白族的历史

二、 大理白族的重要节日

1、“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三月街”

①千年古市三月街的前世今生

②“一年一次三月街,四面八方有人来,各族人民齐欢唱,赛马唱歌做买卖”。《五朵金花》里三月街真实生动的写照。 ③大理白族“三月街”的文化价值

2、大理白族人民的“狂欢节”——“绕三灵”

①追根溯源民俗盛会“绕三灵”

②白族传统民俗节日“绕三灵”的盛况

③大理白族传统节日“绕三灵”的文化价值

3、火的节日,与大理白族共欢愉——“火把节” ①探源大理白族火把节

②载歌载舞,与火共舞

③大理白族火把节的文化价值

三、 大理白族节日的文化意义

四、大理白族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

1、 大理传统节日对大理经济文化的影响

2、 正确看待大理白族传统节日文化

3、 加强对大理白族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

4、 大力传播大理白族传统节日文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篇二:大理州主要民族节日一览表

大理州主要民族节日一览表

篇三:大理州主要民族节日一览表

大理州主要民族节日一览表

侗族的传统节日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3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侗族节日

有趣的黄岗“抬官人”

由黎平县城往南60公里,到一个十分古朴的侗族村寨,叫黄岗。

黄岗属黎平县双江乡,位于乡驻地偏南9公里。寨上有10个村民小组,1300人,全都是侗族。

黄岗地处高山,海拔730米。坐落在一个云雾缭绕,青山簇拥的高山峡谷中。

黄岗的侗语名字叫“王杠”,相传,建寨初年,寨上有一个勇士叫“杠”,其力大无比,又肯为寨民们办事,被拥戴为王,故以其名称寨名为“王杠”,汉语谐称为黄岗。 黄岗的侗族大歌唱得很好,男女老少都会唱,与被命名为“大歌之乡”的从江小黄仅一山之隔,两寨山水相连,睦邻友好,时常你来我往,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黄岗的民族节日有3月的播种节、6月的收秧门节、6月15的喊天节、春节等。

每年正月初七,有一项侗胞非常喜爱的传统文化娱乐活动——“店宁蒙”。汉语意为“抬官人”。就是为了纪念那位叫“杠”的王,那位为民作主的“官人”。

相传此项活动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抬官人活动分两天进行,第一天是黄岗上寨抬,下寨的人去迎送,第二天是下寨抬。

抬官人这天,全寨人和邻近村寨的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兴高采烈地参与活动。

抬官人的滑竿是用毛竹做成的,分两种,一种是官人坐的,上有遮阴的罩,称为官轿。另一种是小孩坐的,做成双头马,称为马群。为些官轿和

壮族的传统节日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3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其中以壮族为典型,一提到三月三,人们就会联想到“中国广西”,2014年“壮族三月三”申遗成功, 三月三将广西壮族及各民族文化推上了国际舞台,每年三月三广西全区人民享有两天假期。

三月三古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农历三月三日。[1]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是壮族最古老的情人节,古代壮乡(包括受壮文化影响的壮区各族)少年少女赶歌坡,抛绣球,“山歌传情,绣球传爱”。壮族人也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农历三月初三,清明过后,草长莺飞,柳绿花繁。溱水与洧水交汇的河边,一犁杏雨幽幽,三径桑云淡淡,万物萌动,春情勃发。河水对面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消灾除邪的祓禊仪式,青年人在河边或是相互追逐,或是撩水嬉戏。这时

汉族的传统节日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3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民俗专家称,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

重节日。

源于纪念屈原据《史记》“屈

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

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

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

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

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

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

传统节日的来历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3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中国传统节日来历、风俗、诗句

中国传统节日来历、故事、诗句、风俗活动

一、除夕: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来历: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除”意思是“交替”;“夕”意思是“夜晚”。故除夕之夜,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除”乃除旧布新之意。“除夕”有“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风俗活动:守岁、放烟花、吃团圆饭。

诗句:

(唐)范成大《卖痴呆词》: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二、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来历: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