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的26句名言

“六祖慧能的26句名言”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六祖慧能的26句名言”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六祖慧能的26句名言”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六祖慧能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六祖慧能

慧能大师,唐代高僧,中国佛教禅宗六祖,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至今仍有不腐肉身舍利久存于世,成为佛法修行之见证。慧能祖师,俗姓卢。幼随父流放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父亡随母移居南海,艰辛贫困,以卖柴为生。24岁时,得人资助,北上参学。唐龙朔元年(661)在黄梅谒见禅宗五祖弘忍。五祖乃令其随从作务,劈柴踏碓八个多月。其时弘忍年事已高,急于传付衣法,命弟子作偈以呈。 简介

六祖惠能大师(638年2月27日[二月初八][1] -713年),俗姓卢氏,河北燕山人(今河北省涿州市),随父流放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 称禅宗六祖。唐宪宗追谥大鉴禅师。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陈寅恪称赞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摧陷廓清,发聋振聩,固我国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六祖的法号,历来志为“慧能”或“惠能”的均有。据说六祖本人不识字,但六祖门人法海曾记载“??专为安名,可上惠下能也。父曰,何名惠能?僧曰,惠者。以法惠施众生;能者,能作佛事”,此外,六祖法体真身的安放地南华禅寺亦以“惠能”为准,可知“慧能”当是讹误。

代表东方思想

六祖慧能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六祖慧能

慧能大师,唐代高僧,中国佛教禅宗六祖,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至今仍有不腐肉身舍利久存于世,成为佛法修行之见证。慧能祖师,俗姓卢。幼随父流放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父亡随母移居南海,艰辛贫困,以卖柴为生。24岁时,得人资助,北上参学。唐龙朔元年(661)在黄梅谒见禅宗五祖弘忍。五祖乃令其随从作务,劈柴踏碓八个多月。其时弘忍年事已高,急于传付衣法,命弟子作偈以呈。 简介

六祖惠能大师(638年2月27日[二月初八][1] -713年),俗姓卢氏,河北燕山人(今河北省涿州市),随父流放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 称禅宗六祖。唐宪宗追谥大鉴禅师。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陈寅恪称赞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摧陷廓清,发聋振聩,固我国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六祖的法号,历来志为“慧能”或“惠能”的均有。据说六祖本人不识字,但六祖门人法海曾记载“??专为安名,可上惠下能也。父曰,何名惠能?僧曰,惠者。以法惠施众生;能者,能作佛事”,此外,六祖法体真身的安放地南华禅寺亦以“惠能”为准,可知“慧能”当是讹误。

代表东方思想

六祖慧能经典语录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佛教十大经典语录

佛教十大经典语录

经典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能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经典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经典三:一切皆为虚幻

出自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

《六祖慧能传》对白与菩提解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电影《六祖慧能传》对白

1.慧能六祖闻《金刚经》而开悟,决定出家的句子是“是故须

菩提,诸菩萨活菩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五祖问:你做这些粗活苦不苦啊?慧能答道:弟子以心役物,而不以物役心,所以不觉得辛苦。

3.慧能问:师父,何谓“无生法忍之究竟”?

五祖弘忍答:“无生法忍,无法忍,破除了我执、法执,归向中道,不退转境界,非善、非恶,无念、无无念。你能提出这个问题,证明你已经参透出关、重关两个关口;如果你能体悟不生不灭的境界,那就冲过了第三关牢关了,也就大彻大悟了。”

4.五祖招集众弟子说:世人从来看不破生死一事,荣生哀死,自古皆然。你们在这里跟着我学法,说是要求自己的福田,可是没有人能脱离生死的苦海。自性被迷住了,还有什么福德可以救你们呢?你们大家各自反省一下,看看你们自己的智慧,用你们真正的本性观照,作一道偈语拿来给我看看,看看谁真的悟透,我就把祖师的心法和衣钵传授给谁,作为第六代祖。这一道偈语,要尽快的作来;切记:一切禅的真髓,不在枯木寒岩,槁木死灰;一定要运用思想,才能发挥智慧。

5.大弟子神秀作的偈语是: 身是菩提

六祖坛经原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门人法海编集 后学德清勘校 自序品第一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惠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惠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 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

六祖坛经原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门人法海编集 后学德清勘校 自序品第一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惠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惠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 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

《六祖坛经》讲义九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六祖坛经》讲义九

【原文】惠能曰:“上人,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童子引至偈前礼拜,惠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时有江州别驶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惠能听罢说:“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

【注解】惠能听罢说:“上人”本是佛教中用来尊称大德长老和师长的,后是普遍对出家人的尊称,这里的上人指童子。

虚怀若谷的惠能,对一个小童子如此恭敬称呼,可见他的修行心境不是一般。而后惠能又说我在这里踏舂米碓有8个多月,没有到过法堂的前面,恳请上人引导我到秀上座写的偈颂前去参拜吧!

童子就带领惠能到南廊偈颂前参拜,惠能说:“可惜惠能不认识一个字,恭请上人给我读诵一遍。”在当时有一位江州别驾,“江州”州名,晋朝时置,随朝改为九江郡,唐复名江州,元朝为江州路,

江西全省及湖北省的老武昌及其附近各县皆属之,明清两朝均为九江府,今江西省九江县即江州旧治地。“别驾“是官名,汉置别驾为从事史,即州刺史的佐吏。

刺史巡行时,别乘专车从行,故称别驾,历代都有此职。隋唐两朝均为郡官。宋朝称为诸州通判,因而后世仍尚称通判为别驾。姓张,名曰用,是寺里的护法善信,在江州官居别驾,为人豪爽,听到惠能的要求,就高声地朗诵神秀题在墙壁上的偈颂。

【原文】惠能闻已

刘东亮老师讲六祖坛经(13)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刘东亮老师讲六祖坛经(13)

第十三讲 讲于2013年6月23日

“慧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五祖归,数日不上堂,众疑。诣问曰:和尚少病少恼否?曰:病即无,衣法已南矣。问:谁人传授?曰:能者得之。众知焉。)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 这是度惠明那一段,是六祖慧能得法后第一个度的人。慧能从五祖弘忍那里告辞后,出发往南走,从凭茂山经九江驿到了大庾岭。五祖回庙后就不上堂讲课了,因为已经完成传法的任务了,大众就起疑问了。上堂、过堂是吃饭的意思,五祖连斋堂都不去了,人家把饭送到方丈寮自己吃两口拉倒。咱们去柏林寺吃过饭的都知道,老和尚坐在斋堂的中间。

大家就问五祖没有生病或烦恼吧。五祖说他没病,但是我的佛法衣钵已经南传了。别人问他传给谁了,他说能者得之。这里又是一个双关语,能者可以理解为有能耐、有本事的人,面儿上的意思。暗中告诉大家是慧能拿走了,大伙儿就知道六祖得了衣钵刨了,那些想追求名闻利养的人就组织人马去

追了。有人说是神秀大师坐下的徒弟们,秀大师本人没动,听五祖的话继续参学了。但是有一些追随者起哄的不干,得抢回来,这些人不乏像惠明一样的求法者,他们是因为弘忍不讲课没得学了,追的是人生大事和生命的终极意义,没开悟

刘东亮老师讲六祖坛经(13)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刘东亮老师讲六祖坛经(13)

第十三讲 讲于2013年6月23日

“慧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五祖归,数日不上堂,众疑。诣问曰:和尚少病少恼否?曰:病即无,衣法已南矣。问:谁人传授?曰:能者得之。众知焉。)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 这是度惠明那一段,是六祖慧能得法后第一个度的人。慧能从五祖弘忍那里告辞后,出发往南走,从凭茂山经九江驿到了大庾岭。五祖回庙后就不上堂讲课了,因为已经完成传法的任务了,大众就起疑问了。上堂、过堂是吃饭的意思,五祖连斋堂都不去了,人家把饭送到方丈寮自己吃两口拉倒。咱们去柏林寺吃过饭的都知道,老和尚坐在斋堂的中间。

大家就问五祖没有生病或烦恼吧。五祖说他没病,但是我的佛法衣钵已经南传了。别人问他传给谁了,他说能者得之。这里又是一个双关语,能者可以理解为有能耐、有本事的人,面儿上的意思。暗中告诉大家是慧能拿走了,大伙儿就知道六祖得了衣钵刨了,那些想追求名闻利养的人就组织人马去

追了。有人说是神秀大师坐下的徒弟们,秀大师本人没动,听五祖的话继续参学了。但是有一些追随者起哄的不干,得抢回来,这些人不乏像惠明一样的求法者,他们是因为弘忍不讲课没得学了,追的是人生大事和生命的终极意义,没开悟

30句励志名言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1.一笔一画关乎成绩,一字一句决定人生。

2.考试十分钟,平时十年功。

3.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4.态度决定命运。

5.量变引起质变,知识重在积累。

6.有怎样的开始,就有怎样的结束。

7.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

8.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9.快乐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地快乐。

10.良好的习惯永远是一个人成功的法宝。

11.总结,就是为了在高考中不留下任何遗憾。

12.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人的一生都至关重要。

13.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

14.把你的脸迎向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

15.经验是由痛苦中萃取出来的。

16.闲事闲话闲思是学习的大敌。

17.不要被失败吓到,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18.一个成功者只知抱定理想,向前行进。

19.乐观地对待失败,成功就会向你招手。

20.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能转变你的心情。

21.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就会创造出惊人的成绩。

22.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失败中都看到机会。

23.含累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24.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25.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26.平时和考试一样,考试方和平时一样。

27.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28.生活中若没有明天,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29.发光并非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