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案例 (8)知识点总结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人教小学数学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祝您天天进步!

来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吧

教学计划(11)

TB小初高题库

人教小学数学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知识要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 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 图钉长1(厘米)

1 / 10

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 学校进行100(米)赛跑 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 跳绳长2(米) 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 教室长12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课本P1、2,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课本P1、2,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2015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2015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 分数

一、(共15分,每空0.5分。)

1、把口诀补充完整。

三七() 五()四十()十六

七()五十六 一六( ) ()二十四

2、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读作:( ),

3、一块黑板大约长4( )。小丽的身高约112()。

4、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写出来。

2+2+2+2 5+7+5+7-3 7+7+7

5、在

35+6

6、在 里填上“>”“<”或“=”。(1.5分) 422×6 12 4米 400米

=48

里填上合适的数。(1.5分) ×5=40 40+ × 6=42 7、右图中有( )条线段,有( )个角,

其中有( )个直角。

8、在

4 里填上“+”“-”或“×”。(1.5分) 8=326 7=42 2=640

9、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

圈出来。

10、他们看到的是什么?请连一连。(1.5分)

二、(将正确答案前面的□涂黑)。(共5分)

4、下面的算式中,积最大的是( )。

□5×6 □9×2□8×4

5、小明有50元钱,买故事书花了28元,他大约还剩()元。

□22□30 □20

三、(33分)

1、口算我最棒!(9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

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

试卷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测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填空。(30分)

1. 34厘米-7厘米=( )厘米 1 6米+49米=( )米

2. 你喜欢的乘法口诀是( ),你能根据这个口诀写出两个不同算式吗?( ),( )。

3. 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7,列成算式是( ),读作( )。

4.小丽在图画本上画了☆☆☆和一些○和△,其中○的个数是☆的5倍,○有( )个,△的个数是☆的9倍,△有( )个。(4分)

5.在 ○里填上“+、-、×、>、<或=”。

4○9=36 3×4〇4×5 1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概念性的认知内容。注重联系学生

的生活实际,通过探索性操作,在这次《长度单位》教学活动课中给我以深深的启迪。长度单位我基本上用了三个课时,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测量来感知米与厘米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师的精心准备、学生的全员参与,确实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兴趣的激发、经验的积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必须得完成一个教学难点,就是“总长度与标准量的关系”,这个似乎和高年级的“商不变性质”有点相像。呵呵!

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全程参与学习过程,利用操作、比较等手段获得感性认识,切实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易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客体而获得客体的知识的,凡是用自己的眼睛和手验证的东西,比老师讲解给他们的印象深刻得多。而观察、操作、讨论┉┉是数学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最广泛意义的实验、试验及观察,能够提出问题,并从实践操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