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实验教学设计

“原电池实验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原电池实验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原电池实验教学设计”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原电池原理》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

'.

《原电池原理》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材依据是人教版高一年级必修二专题二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

的转化》。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也是化学与能源相联系的很关键的内容,这些知识不但能让学生大开眼界,而且还能为环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内涵,所以这部分知识是应该以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遵循新课改的理念,引导学生从一个水果电池引入电池的内容,这样能激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可以达到教学创设情境的需要。在上课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设计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环境。本节课主体采用“搜集相关知识—实验操作—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学习原电池的概念及构成条件。让学生在“做中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能源与化学能之间的关系;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过程与方法:利用实验探究方法学习原电池的原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学习原电池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能源危机,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难点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应;

电子流向和电流方向。

五、教学手段

讲授、

原电池教学设计 - 图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北京十二中 赵虹华 100071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深化认识和优化思维品质是选修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完成应基于学生已有的认识,这就是必修中建立起的相关知识系统。要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并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形成相应的程序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比较“原电池”这一内容在必修和选修课程中的不同,分析学生在必修课程中已经建立的认知框架,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围绕有一定难度的实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对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的认识得到逐层发展。

(二)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在人教版教材必修2中已经重点介绍了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并对实用电池进行了简单介绍。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第四章第一节中重点通过双液电池模型的构建,发展对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的认识。同时在第二节中应用深化发展的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进一步理解实用电池、电化学腐蚀和防腐原理。作为《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最后,承担着深入认识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的统一,理解原理对实际应用的指导价值,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应用的功能。

从必修水平到选修水平

公开课原电池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原电池教学设计

天津市大港第一中学 卜占军

1

原电池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⑴ 通过解剖原电池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组成,正确判断原电池的两极。

⑵形成原电池概念,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⑴ 经历原电池设计和原理探究过程,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

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⑵能对自己探究原电池概念和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⑴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⑵通过对分组实验及对现象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社会和生活现象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原电池原理 难点:原电池原理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一位叫伏打的科学家吗?是他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电池——伏打电池,就连叱咤风云的拿破伦都曾三次聆听他的演讲。这一发明引起了物理学和化学领域的一场深刻的革命,这一节就让我们沿着伟人的足迹探寻原电池的奥秘吧! 板书:第二节 原电池

大家 看一个演示实验:用电

公开课原电池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原电池教学设计

天津市大港第一中学 卜占军

1

原电池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⑴ 通过解剖原电池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组成,正确判断原电池的两极。

⑵形成原电池概念,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⑴ 经历原电池设计和原理探究过程,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

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⑵能对自己探究原电池概念和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⑴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⑵通过对分组实验及对现象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社会和生活现象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原电池原理 难点:原电池原理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一位叫伏打的科学家吗?是他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电池——伏打电池,就连叱咤风云的拿破伦都曾三次聆听他的演讲。这一发明引起了物理学和化学领域的一场深刻的革命,这一节就让我们沿着伟人的足迹探寻原电池的奥秘吧! 板书:第二节 原电池

大家 看一个演示实验:用电

废旧锌锰干电池回收利用的实验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废电池回收

180 Chemical Engineering & Equipment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0年第12期

2010年12月

汞,镍,镉等[1,2]。废电池无论暴露在大气中,还是深埋在地下,其重金属成分都会随渗液溢出,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日积月累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2]。对废旧锌锰干电池进行回收利用,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而且能够回收很多有用物质(如锌、铜、氯化铵、二氯二氨合锌(II)、二氧化锰等);并进而制得软磁铁氧体[3,4]和半导体[5]等功能材料。

回收利用废旧锌锰干电池主要方法有干法、湿法和生物法[6]。干法的优点是回收产品纯度较高、除汞效果好,缺点是能耗大、设备费用大。湿法的优点是设备投资少、费用低,缺点是产品纯度低、工艺流程长,可能会产生二次污染[2]。生物法技术目前还不成熟,因此鲜有报道。实验室对废旧锌锰干电池回收利用的研究多采用湿法技术[1,3,7]。根据该实验研究所涉及的无机、有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对“废旧锌锰干电池回收利用”的实验命题进行了创新性设计,主要体现在:

(1)创新性。已有文献[1,3,7]对NH4Cl的回收没有考虑电解质中锌的氯化物(ZnCl2和Zn(NH3)2Cl2)和其它金属

废旧锌锰干电池回收利用的实验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废电池回收

180 Chemical Engineering & Equipment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0年第12期

2010年12月

汞,镍,镉等[1,2]。废电池无论暴露在大气中,还是深埋在地下,其重金属成分都会随渗液溢出,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日积月累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2]。对废旧锌锰干电池进行回收利用,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而且能够回收很多有用物质(如锌、铜、氯化铵、二氯二氨合锌(II)、二氧化锰等);并进而制得软磁铁氧体[3,4]和半导体[5]等功能材料。

回收利用废旧锌锰干电池主要方法有干法、湿法和生物法[6]。干法的优点是回收产品纯度较高、除汞效果好,缺点是能耗大、设备费用大。湿法的优点是设备投资少、费用低,缺点是产品纯度低、工艺流程长,可能会产生二次污染[2]。生物法技术目前还不成熟,因此鲜有报道。实验室对废旧锌锰干电池回收利用的研究多采用湿法技术[1,3,7]。根据该实验研究所涉及的无机、有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对“废旧锌锰干电池回收利用”的实验命题进行了创新性设计,主要体现在:

(1)创新性。已有文献[1,3,7]对NH4Cl的回收没有考虑电解质中锌的氯化物(ZnCl2和Zn(NH3)2Cl2)和其它金属

高一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新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材依据是高一年级必修二《化学能与电能》。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也是化学与能源相联系的很关键的内容,这些知识不但能让学生大开眼界,而且还能为环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内涵,所以这部分知识是应该以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遵循新课改的理念,引导学生从一个水果电池引入电池的内容,这样能激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可以达到教学创设情境的需要。在上课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设计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环境。本节课主体采用“搜集相关知识—实验操作—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学习原电池的概念及构成条件。让学生在“做中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能源与化学能之间的关系;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过程与方法:利用实验探究方法学习原电池的原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学习原电池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能源危机,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难点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应;

电子流向和电流方向。

五、教学手段

讲授、演示实验、学生

原电池训练题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4.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反应的原电池的正确组成是 正极 负极 电解质溶液 A Zn Cu CuCl2 B Cu Zn H2SO4 C Zn Ag CuSO4 D Fe Zn CuCl2 6.下列事实能说明Al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的是( )

A、常温下将铝和铜用导线连接组成原电池放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D、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钝化而铜不发生钝化 C、与氯气反应时铝失去3个电子而铜失去2个电子 D、常温下将铝和铜用导线连接组成原电池放入到稀盐酸溶液中 7.有A、B、C、D四种金属,当A、B组成原电池时,电子流动方向A →B ;当A、D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B与E构成原电池时,电极反应式为:E2-+2e-=E,B-2e-=B2+则A、B、D、E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A﹥B﹥E﹥D B、A﹥B﹥D﹥E C、D﹥E﹥A﹥B D、D﹥A﹥B﹥E 1.如图所示的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

实验三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应用(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实验三 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电极和盐桥的制备方法。

2. 掌握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原理和电位差计的操作技术。

3. 通过电池电动势的测定求难溶盐AgCl的KSP和?rGm、?rSm、?rHm。

二、实验原理

满足“(1)反应可逆——电池电极反应可逆。(2)能量可逆——充放电电流无限小,电池中无不可逆液接界”的电池叫可逆电池。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可看作是正、负两个电极的电势之差(E??????),有很多重要的用处。如

Ag(S)-AgCl(S)|KCl (0.1000mol·kg-1)‖AgNO3 (0.1000mol·kg-1)|Ag(S) 银电极反应: Ag++e→Ag 银-氯化银电极反应: Ag + Cl-→AgCl+e 总的电池反应为: Ag??Cl??AgCl(s)

E?E??RT1 (1)

ZFaAg?aCl?又

?rGm??ZFE????RTln1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设计

樊城区太平店实验小学徐飞

【内容摘要】“数学象所有别的科学一样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应重走人类掌握数学的历程,从直观具体的实验阶段走入抽象理论阶段。数学教学中应当恰当地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亲历探索知识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本文就数学实验教学的概念、模式、功用及存在的问题作一些理论思考和实验的探索。

一、数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教师认识上的不足

在教育的理论上,传统的数学讲解式课堂模式,大容量、高强度、多反复的课堂训练模式在大多数教师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表现在担心数学实验教学花时很多,怕影响其教学的进度与质量。而数学实验与此则迥然不同,事实上,恰当的数学实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而且能提高教学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每位教师都要建立正确的人才观,即什么是学生最重要的、最需要的,什么是学生必须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的且将来可迁移性的能力。

(二)学生数学实验的能力较差

由于数学实验是个“年轻”的课题,以前的学习中很少涉及此类问题,现在要求让学生自己进行数学实验(教师指导下),学生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