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

“三年级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三年级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三年级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 北城授田小学 于学军

一、教材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教学单元的第二课,是在学生初步感知声音之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并能通过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学生建立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个概念。本节课是本单元最重要的一节课,只有认识了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才能继续研究声音高低、强弱的变化;才能探究音高的变化;才能认识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传播的,了解耳的构造以及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等一系列有关声音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并且懂团结、会协作。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但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时间去探究发生在身边的声音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我们可以在“熟悉”两个字上做文章,上课前可以由老师收集声音的录音材料,以便在引课时让学生做“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想知道声音更

大班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培养良好的说话的习惯。 3、通过各种尝试活动和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小鼓、小铃、盘子、碗、小勺子、各种瓶子、空的盒子、米、豆子等若干。 2、录有声音的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寻找声音

1、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教师请四名幼儿事先藏起来,分别对大家说一句话,请大家猜猜是谁在说话。

教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幼儿感知,每个人说话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点。) 教师提问:你是用什么发出声音的?(引导通过各种方法:摸、发声看让幼儿认识身体的发声器官――喉咙。并且知道人是通过喉的震动发出声音的。)

2、让幼儿自由探索,通过碰、打、敲等方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知道物品发出声音是由多样物品碰撞发出来的。

3、让幼儿通过实验,知道声音的产生必须是几种物品碰撞后产生震动发出声音。

情境表演:大米(由老师扮演):“小朋友们我是大米,我可是个舞蹈家。你们想不想看我跳舞

大班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培养良好的说话的习惯。 3、通过各种尝试活动和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小鼓、小铃、盘子、碗、小勺子、各种瓶子、空的盒子、米、豆子等若干。 2、录有声音的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寻找声音

1、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教师请四名幼儿事先藏起来,分别对大家说一句话,请大家猜猜是谁在说话。

教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幼儿感知,每个人说话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点。) 教师提问:你是用什么发出声音的?(引导通过各种方法:摸、发声看让幼儿认识身体的发声器官――喉咙。并且知道人是通过喉的震动发出声音的。)

2、让幼儿自由探索,通过碰、打、敲等方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知道物品发出声音是由多样物品碰撞发出来的。

3、让幼儿通过实验,知道声音的产生必须是几种物品碰撞后产生震动发出声音。

情境表演:大米(由老师扮演):“小朋友们我是大米,我可是个舞蹈家。你们想不想看我跳舞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⒉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继《听听声音》之后,进行的又一项关于声音的研究。主要通过“使物体发出声音”、“观察发声的物体”和“观察音叉的振动”三个活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从教材的编排来看,首先是让学生想办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并初步猜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第二部分则是通过观察、比较钢尺、橡皮筋,去找到发声物体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感受到物体的发声与物体的振动有关。最后通过观察音叉的振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当物体的振动停止时,声音也就消失了。”

二、教学背景:

声音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课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从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及创新能力。本课是基于前一节《听听声音》基础上来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与旧教材相比,本课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机会,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对声音产生的学习,为下面学习声音的传播打好基础。

三、教学设计: (一) 科学概念: 感受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科学词汇:振动、碰撞、摩擦、声带 教 学

小学四年级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稿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四年级科学声音的产生说课稿 柳林乡公祖小学 叶 青

一、说教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声音》

单元第二课时内容。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基于前一节《听听声音》来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后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等课时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它分为4个部分:1、创设情景、制造声音2、收集事实、提出假设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4、提高总结、思考延伸。每个环节层层推进,由扶到放。既满足了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要求,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让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索求知的过程。

二、学生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尤其是一些学声乐或乐器的学生,他们对声音的了解更加专业。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声音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我们可以在“熟

小学四年级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稿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四年级科学声音的产生说课稿 柳林乡公祖小学 叶 青

一、说教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声音》

单元第二课时内容。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基于前一节《听听声音》来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后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等课时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它分为4个部分:1、创设情景、制造声音2、收集事实、提出假设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4、提高总结、思考延伸。每个环节层层推进,由扶到放。既满足了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要求,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让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索求知的过程。

二、学生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尤其是一些学声乐或乐器的学生,他们对声音的了解更加专业。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声音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我们可以在“熟

小学四年级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稿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四年级科学声音的产生说课稿 柳林乡公祖小学 叶 青

一、说教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声音》

单元第二课时内容。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基于前一节《听听声音》来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后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等课时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它分为4个部分:1、创设情景、制造声音2、收集事实、提出假设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4、提高总结、思考延伸。每个环节层层推进,由扶到放。既满足了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要求,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让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索求知的过程。

二、学生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尤其是一些学声乐或乐器的学生,他们对声音的了解更加专业。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声音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我们可以在“熟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二课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

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 【教学过程】

一、制造声音,提出问题

1.导入:第一次给同学们上课,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收获。请大家仔细听,听到了什么声音?(倾听教室里发出的声音)

师: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时地可以听到各种声音,自己也能制造许多声音。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鼓、尺、橡皮筋,你有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吗? 2.使物体发出声音

(1)出示物品,提出要求:

a.用各种方法让物体发出声音。 b.发出的声音小组里听见就可以,不要太重。c.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有什么现象?有没有不发声的现象?

(2)交流,汇报

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使物体发生了声音,为什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清水学校 葛秋雪 2013年3月

课堂教学十项要求

一、 教务处严格查备课,不得出现漏课现象;严把备课关,备课部由教研组长

(或备课组长)签字,签字后方可上课。要求一课一签,要求提前一周的备课量。

二、 教学目标(包括作业)要分高、中、低三个层次,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三、 课堂提问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每堂课学生发言别少于10人。 四、 课堂上学生动口、动笔、动手时间不少于10分钟。

五、 教师讲授课不得超过二分之一的时间(小学不得超过15分钟)。 六、 学生课堂违纪,要求课后处理。课堂上批评违纪学生不得超过20秒种,

避免矛盾激化,不得因此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七、 下课前,对授课内容(围绕重点)要有总结(师生均可)。

八、 针对学生实际,留不同质量的作业,不增加学生负担,杜绝惩罚性作业(力

求作业的最佳质量)。

九、 下课10分钟和学生一起活动,听取学生意见,及时反馈。 十、 每节课后,在教案上总结一句话(成功或失败之处)。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

三年级科学下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