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5篇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学会从一个较复杂的立体图形画出三视图,从三视图推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建构学生的空间思想和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

用动态的思想让学生理解三视图。

教学过程: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一个到三个正方体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剖析。强调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观察要点:平面投影思想。引导学生会看会画简单的三视图,画三视图的一些原则。

二、从四个正方体入手,让学生先按要求摆放,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下,建构四个正方体的立体图形。从三个方向对立体图形进行认识。

观察物体公开课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解放东路小学吴美娟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0----91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换位置观察等活动,经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几袋不同的玩具、图形卡片。

课前准备:四人一组,围桌而坐,将每组中座位的四个位置编为1、

2、3、4号。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小朋友们:

上午好!同学们先观察一下自己的前后左右坐的都是谁呀观察好的同学快速举起你的左手。

师:嗯,反应真快!上课!

二、故事导入,体验观察

师谈话: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师讲:《盲人摸象》)

从前,印度有一位国王,他养了许多大象。有一天,他正坐在大象身上游玩,忽然看见一群盲人在路旁歇息,便命令他们走过来,问他们:"你们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吗"盲人们同声否认道:"陛下,我们不知道。"国王笑道:"你们亲自用手摸一摸吧,然后向我报告。"

盲人们赶紧围着大象摸起来.过了一会儿,他们

认识时间、观察物体总复习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观察物体、认识时间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观察物体、认识时间的知识有系统性的认识,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观察物体、认识时间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牢固掌握观察物体、认识时间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课件、钟面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认识时间

1、课件出示一个钟面,从钟面上你能得到哪些知识?

(1)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钟面上有12大格,每1大格有5小格,一共有60小格。 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也就是60分钟,走一圈是12小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1小时。(1小时=60分钟)

口答:分针从3走到7,走了( )分。 时针从3走到7,走了( )时。

分针从12走到5,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修改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内容:

“视图与投影”是《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明确的要求。第一和第二学段分别要求“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到第三学段才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所以在本单元教材中没有给出视图的概念,而是采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的表述。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本单元教材编排特点:

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拼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

郑月珠

一、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这一课中,通过一张简笔画图,从不同方向观察,观察的结果是不同的。再提供了两张同一教室的照片,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哪一张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哪一张是在教室后面拍的,学校门口里拍和外拍图,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自己熟悉的环境的特征判断观察者的位置,从中体会观察者的不同,所看到的场景是不同的。

二、 提供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学生小组合作意识。

设计了多种观察物体的活动,如观察青蛙、小飞机玩具等,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课上分小组开展实际的观察活动,并交换位置,让学生从多方观察,感受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不同结果。通过自身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想象推理能力。然后,小猴图:引导学生应用已经积累的观察经验,通过想像判断每一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把学生的认识水平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上升到“根据看到的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这一层次,加深了学生对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的理解,发展了空间观念。 通过小洗车图连一连练习,加深对所学知

科学《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学反思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在前两课的学习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放大镜能不能放大物体”这点还没有深刻的辨别,因此我在上本堂课之前先给学生仔细辨别了这句话的意思,最后让学生明白了“放大镜不能放大物体,可以放大物体图像”这两者的概念区别。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借助一定的工具——凸透镜和显微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其中凸透镜在前面的科学观察中已经运用多次,显微镜学生还未体验过,他们对身边微小物体的探索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本堂课我主要把时间留给了实验环节。

爱牛的简易手持光学显微镜学生很容易上手并能看到清晰的目标,因为爱牛教具里配套的简易手持显微镜,它不需要学生去对光,自带补光的效果。

在过渡讲解台式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时,我不仅出示了图片,也给学生播放了使用方法视频,使用方法主要概括为: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这些步骤中我的学生主要在对光这里比较困难,因此我给学生提问式强调了这点。

我:在1号座位的同学他调节好细胞切片标本的时候,如果对位的4号同学想看这个显微镜,请问是让4号同学到1号同学的座位去看,还是让1号同学把显微镜递过去给他看?

小部分学生会说让4号同学去1号位置看,我接着提问学生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台式的光学显微镜是依靠光线反射才能看到清晰的图像,移动了就会

四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二》教学反思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四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二)》教学

反思

面看到的是什么图形。要让学生能通过想象,从实物中

抽象出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体会

多种摆法,但不要求学生个个都要摆出不同的摆法。

教学时通过小游戏因如要学的内容进行新授教学。

新课教学时,先让学生收集信息,了解信息窗中的活动

场景,给学生创设观察的氛围。紧接着根据所给信息提

出响应的问题他们分别从不同的面看到了什么形状?学

生进行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动手摆一摆,从不同的位置

去观察、去发现。小组成员在合作的过程中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去观察物体,并将观察到的形状互相交流,

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教学思维模式与学习习惯。在此环

节中,对于学具的使用教师交代得不清楚。学生在观察

时的方法指导还不够确切和详细,而且由于学具太小,

不利于学生观察,观察的实效性降低。

在观察了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后接着又让学生观

察再加一个正方体,从不同的方向看会是什么形状呢?

本环节让学生与同伴充分说明自己的想法,并倾听他人

的看法,从而进一步与亲身实践结合起来,跟上步伐,

作验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前面是对所给的物体进行观察,在前面观察的基础

上提出如果从正面看,还是这个形状,再增加一个正方

体可以怎样摆呢?这一问题,使学生的逆向思维得到训练。在

观察物体评课稿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观察物体》评课稿 百安小学 谭朝阳 牟仁蓉老师上的《观察物体》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个独立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知识后来学习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判断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果就按目标设计教学,就会显得单调,学生也不会得到持续发展,也不符合“课标”精神。于是牟老师精心、巧妙

设计,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将课堂教学升华、拓展,推向高潮。 下面我就来讲几点我的想法: 1、从学生年龄出发,以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师在选用教学素材时都选用了学生所熟悉的物体,如:长方体,球体入手,选用这些物体,激

《观察物体(三)》同步试题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观察物体(三)》同步试题

浙江省诸暨市璜山镇化泉小学 张垚杰(初稿) 浙江省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 汤 骥(统稿)

一、填空

1.右边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考查目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 答案:正;左;上。

解析: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时,因角度不同观察到物体的形状也不同。从正面看时,是上下两行,下面是相连的三个正方形,上面左上角和右上角各有一个正方形;从左面看时也是上下两行,下面是相连的四个正方形,上面左上角有一个正方形,从右边数第二个正方形的上方有一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时,是上下四行,从下面数第一行在最左边有一个正方形,第二行是三个相连的正方形,第三行和第四行在最右边各有一个正方形。

2.用一些棱长为1 cm的小正方体搭建成一个几何体,从两个角度观察所得的图形如下,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是( )cm。

3

考查目的:根据三视图求几何体的体积。 答案:7。

解析:由该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可以分析出当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时,从上面看到每层正方体的个数如下图所示。由于小正方体的棱长为1 cm,所以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是7 cm。

3

3.如图,再添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小明就把图1小丽搭的积木变成了图2六种不同的形状

《观察物体》评课稿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观察物体》评课稿

成老师执教的《观察物体》(看一看)是义务教育课程北师大版教材数学一年级下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从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日常生活场景和一些简单的物体后进行教学的。本课主要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的形状,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体会到同一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本节课成老师精心、巧妙设计,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将课堂教学升华、拓展,推向高潮。就本节课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

学生对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主动参与其中。尤其是在教学的一开始如果老师创设了一个有趣、生动的情境,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这节课也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成老师选择了《蚂蚁摸牛》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到很新奇,把他们的眼球一下子吸引了过来。紧接着,成老师出示一个学生最熟悉、最喜欢的小兔存钱罐,更加刺激了学生。这时候学生的眼球还会不盯着老师吗?

二、环节清晰、环环相扣,语言简洁亲切,过渡自然顺畅。

成老师在语言上也很有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口味。例如:在观察兔子存钱罐时让学生分别从兔子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