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新课标要求

“小学数学二年级新课标要求”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小学数学二年级新课标要求”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二年级新课标要求”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新课标对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要求 Word 文档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新课标对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要求

1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课本P1、2,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概念性的认知内容。注重联系学生

的生活实际,通过探索性操作,在这次《长度单位》教学活动课中给我以深深的启迪。长度单位我基本上用了三个课时,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测量来感知米与厘米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师的精心准备、学生的全员参与,确实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兴趣的激发、经验的积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必须得完成一个教学难点,就是“总长度与标准量的关系”,这个似乎和高年级的“商不变性质”有点相像。呵呵!

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全程参与学习过程,利用操作、比较等手段获得感性认识,切实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易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客体而获得客体的知识的,凡是用自己的眼睛和手验证的东西,比老师讲解给他们的印象深刻得多。而观察、操作、讨论┉┉是数学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最广泛意义的实验、试验及观察,能够提出问题,并从实践操作中

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教案

华康小学 何静宜

第一单元 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

教学内容:课本第1—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4.培养动手能力和主动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具:

刻度尺一把,5厘米的纸条,图钉,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别针,花生。 学具:

刻度尺一把,三角尺,一根绳子,新的铅笔一支,较长的纸条,一角的硬币。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情景设置,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提问:你能说一说你的课桌有多长吗?你知道你的数学课本有多长吗?(提示:左、右小组分开测量。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测一测) 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

(1)在刚才的实际测量当中,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5颗别针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4个三角形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2把小刀那么长。 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

(2)实际生活中人们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也就是用不同

小学数学二年级2011.11.10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月考

乡镇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一、我会填。(28分)

1 填一填。(8分)

□÷□=8 □×6=□ □÷7=□ □×□=24 □÷□=8 □×6=□ □÷7=□

□÷□=8 □×6=□ □÷7=□

□÷□=8 □×6=□ □÷7=□

2、填括号。(3分)

①6个7相加是( ),比8个7少( ),比

②3个9相加是( ),比2个9多( ),比

3、填上合适的单位。(8分)

①同学们每天在学校时间大约是6( )

②铅笔长大约是6( )

③小玲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10( )

④小床长大约是2( )

⑤跳30下绳大约需要25 ( )

⑥旗杆高约15( )

⑦课桌高约70( )

⑧脚大约长20 ( )

4、写出下列钟表的时间。(5分) □

小学数学二年级2011.11.10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月考

乡镇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一、我会填。(28分)

1 填一填。(8分)

□÷□=8 □×6=□ □÷7=□ □×□=24 □÷□=8 □×6=□ □÷7=□

□÷□=8 □×6=□ □÷7=□

□÷□=8 □×6=□ □÷7=□

2、填括号。(3分)

①6个7相加是( ),比8个7少( ),比

②3个9相加是( ),比2个9多( ),比

3、填上合适的单位。(8分)

①同学们每天在学校时间大约是6( )

②铅笔长大约是6( )

③小玲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10( )

④小床长大约是2( )

⑤跳30下绳大约需要25 ( )

⑥旗杆高约15( )

⑦课桌高约70( )

⑧脚大约长20 ( )

4、写出下列钟表的时间。(5分) □

KSSR数学二年级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每日教案

科目:数学 班级:二年级 时间:0800-0900

每日教案

每日教案

步骤 引起动机

Linus 1. 教师展示一题数学 IQ 题目,让学生思考。 2. 教师吩咐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张题目卡。

Linus Tegar

备注 教具:IQ 题目卡 小礼品

5

9

217 9 11

?13

3. 教师鼓励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其解决方法及答案。 4. 速度最快,而也答得正确的学生将得到一份神秘小礼品。 步骤一 1. 教师展示这堂课所要学的课题,并提醒学生坐在各自的组别里,准备专心听课。 2. 教师将闪烁卡展示在白板上,学生仔细观察和聆听。 例:324 + 145 = 3. 教师鼓励学生把这题加法算式写成直式来演算,并且要注意位置对齐。 百 十 个 教具:闪烁卡

每日教案

3 + 1 4

2 4 6

4 5 9

4. 教师展示 3 题两个在三位数以内不进位的加法的例子。 步骤二 1. 教师展示三个在三位数以内不进位和进位的加法。 例:324 + 143 + 32 = 2. 教师讲解给学生听,在演算三个在三位数以内的加法时,有两种直式方法可用。 3. 教师鼓励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比较容易掌握的直式方来来演算。 例 1: 百 3 1 + 十 2 4 3 个 4 3 2

每日教案

4 例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精品资料精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

设计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确定目标

1. 回顾,解决简单问题。

以前我们已经学会应用简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是的实际问题。下面老师有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认真想,仔细想。

7月1日建党节快到了,我们班需要做纸花装扮教室,6人一组,每人做3朵纸花,四个小组一共做多少朵纸花?

请学生思考解决并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 自主尝试,合作探索。

1. 创造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学生做大课间操时的情景图,学生自己观察。你能从图中发现那些数学信息。

2.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个方阵一共多少人?”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允许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交流。

然后请学生尝试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

3. 集体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

三、

自主练习,达成目标。

精品资料精

1.请学生独立解决教科书99页“做一做”中的问题。

鼓励学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关于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反思,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的文章。这个学期重点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化、小括号的正确使用以及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论文 target=_blank class=hotkey>教学的基本思想。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改为主动,是终身学习的基础 。我认为,数学预习有以下四个优点: 一、利于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自学课本时,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识,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让学生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尽管在老师看来非常简单,但这些问题是学生思考后的思维断点。由于学生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问题具有思考的价值,有的甚至幼稚,我们重在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长此以往,水滴穿石,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越来越精彩。 二、利于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经过预习后,有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解决,教师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设置情境让学生解决。在单位时间内,解决三个问题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