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高级工理论试卷

更新时间:2024-04-23 02: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采油高级工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0 分, 每题0分,共370题)

1.在如图所示的某油田ABCD区块开采示意图中,21井与( )井开采同油层. A.19 B.29 C.31 D.39

2.配产配注方案的最蚌落脚点都是( ).这也就是采油工为什么要学习好配产配注内容的根本所在.

A.单井和小层 B.水淹小层 C.采油井 D.低含水层 3.配产配注方案的总体目标是( ).

A.采液能力增强 B.注水能力提高 C.完成生产任务 D.注采平衡

4.配产配注方案调整是指根据油田( )对上一时期或前一阶段的配产配注方案进行必要的综合调整

A.系统压力水平和企业对原油产量的需求

B.系统压力水平、油层吸水能力和企业对原油产量的需求 C.开采现状、开采工艺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对原抽产量的需求 D.开采现状、开采工艺技术的发展

5.通过大量的油井、水井第一性资料,认识油层中油、气、水运动规律的工作是( )动态分析。

A.单井 B.油井 C.油井、水井 D.水井

6.油井动态分析的任务是拟定合理的( ),提出合理的管理及维修措施。 A.生产时间 B.泵效 C.工作制度 D.采油指数 7.“井组”划分是以( )为中心。

A.油井 B.注水井 C.油井和注水井 D.油井或注水井

8.注水井动态分析的任务和内容:分析分层吸水能力的变化、( )、注水井增注效果。 A.注水井井下工作状况 B.注水井井下工作状况,配注水量对油井的适应程度 C.配注水量对油井的适应程度 D.有油、套压变化及注水量变化 9动态分析的基本方法有( ).

A.统计发、作图法 B.统计法、作图法、物质平衡法

C.统计法、作图法、地下流体学法 D.统计法、作图法、物质平衡法、地下流体学法 10.油田动态分析的方法中,( )是把生产中,测试中取得的数据整理成图幅或曲线,找出变化规律.

A.统计法 B.作图法 C.平衡法 D.对比法

11.油田开发中,( )分析所需的基本资料有三类:动态资料,静态费料和工程资料 A.静态 B.动态 C.剖面 D.水淹状况

12.. 注水井动态资料有:吸水能力资料、压力资料、( )资料.

A.水质 B .井下作业 C.测试、水质完整 D.水质、井下作业

13.油水井的( )资料是指钻井、固井、井身结构、井简状况、地面流程等资料。 A.静态 B.工程 C.动态 D.地质

14.在油井、水井分析时,必需的基础资料有( )。 A.静态资料、动态资料、完井数据和井下作业资料 B.油层参数、储量资料、断层资料、压力资料 C.油井资料、水井资料

D.油井综合记录、水井综合记录

15.在油井、水井分析时,常用的静态资料有( ). A.油层参数、储量资料、断层资料、压力资料 B.油层参数、储量资料、断层资料、油气分布资料 C.储量资料,断层资料、油层参数、含水资料 D.油层参数、储量资料、压力资料、见水资料

16.所谓( )是指—个油层在平面上,由于渗透率的高低不一,连通性不同,使井网对油层控制情况不同,注水后使水线在平面上推进快慢不一样,造成压力、含水和产量不同,构成了同一层各井之间的差异.

A.层内矛盾 B.平面矛盾 C.层间矛盾 D.层间矛盾与层内矛盾 17.当油层有底水时,油井生产压差过大,会造成( )现象。 A.指进 B.单层突进 C.底水锥进 D.单向突进 18.注水曲线中横坐标代表的是( ).

A.注水压力 B.日注水量 C.日历时间 D.注水时间 19.在油井、水井动态分析中,应用最多的是( )。

A.生产数据表 B.生产阶段对比表 C.措施效果对比表 D.生产数据表和生产阶段对比表 20. 油井曲线反映各开采指标的变化过程,是开采指标与( )的关系曲线。 A.抽油井 B.开采层位 C.井段 D.时间

21. 绘制采油、注水曲线的颜色一般要求: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分别用( )色. A.红、深红、蓝 B.红、绿、黄 C.红、黄、绿 D.深红、红、蓝 22.油砂体平面图是全面反映( )的图幅.

A.小层平面分布状况和物性变化 B.油藏或单层水淹状况

C.孔隙结构与润湿性变化 D.油层内渗透率的分布及组合关系 23.水淹图可以分析研究( )的水淹状况.

A.水井 B.油井 C.注采井组、开发单元 D.气井

24.油田注水以后,为了控制水线,调整层间矛盾,可以以( )为背景,画出水线推进图. A.水淹图 B.油水井连通图 C.开采现状图 D.油砂体平面图 25.单相交流电路是交流电路中最简单的电路,电路中有( )。

A.三根火线 B.三根火线与一根零线 C.二根火线与一根零线 D.一根火线与一根零线 26.下列各项如图所示的三相交流电路示意田的标注中,( )标错了. A.①闸刀 B.②空气开关 C.③电源 D.④负载

27.在下列电工常用仅表名称中,( )是按其工作原理分的. A.电磁式 B.电压表 C.交流表 D.携带式

28.在电工常用仪表中表示仪表与附件工作原理的符号是( )。 A.∩ B.口 C.☆ D.∠60

29.下列各项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仪表示意图中, ( )是测量低压直流电路电流的。 A.图I B.图Ⅱ C.图Ⅲ D.图Ⅳ

75.指针式万用表主要由( )部分组成的. A.二 B.三 C.四 D.五

76.MF500型(指针式)万用表标度盘上有( )个标度尺。 A.二 B.三 C.四 D.五

77.MF500型(指针式)万用表有( )个功能切换旋钮. A.二 B.三 C.四 D.五

78.用MF500型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时应读取第( )个标度尺。 A.二 B.三

C.四 D.一

79.用MF500型万用表测量直流电阻时应读取第( )个标度尺. A.二 B.三 C.四 D.一

80.MF500型万用表使用时,( )的顺序最正确。

A.接好测试寝笔、机械调零、选择测量种类和量程、正确读数 B.接好测试表笔、选择测量种类和量程、机械凋零、正确读数 C.机械调零、接好测试表笔、选择测量种类和量程、正确读数 D.机械调零、选择测量种类和量程、接好测试表笔,正确读数

81.下列有关MF500型万用表使用操作时的叙述中,( )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A.万用表应垂直放置

B.使用前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位上

C.红色测试表笔的插头接到红色接线柱上或标有“+”号的插孔内 D.根据铰测量的大小将开关置于适当的量程位置

82.用MF500型万用表测量直流电流时,( )的操作是不正确的。 A.先将左侧的转换开关旋到A位置 B.右侧的转换到标有“mA”或“uA”位置 C.万用表的最大电流量程在10A以内 D.测量时表头与负载串联

83.在如图所示的MP500型万用表功能转换区示意图中,由开关现在所处的挡位可知该表最大测量范围( )。 A.lmA B.10mA C.100mA D.100mV

图1-83

84.用MFS00型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时,( )的操作是不正确的. A.先将右侧的转换开关旋到“V”位置 B.左侧的转换到标有“V”区域某挡位 C.直流电压有正负之分

D.黑色表笔应与电源的正极相触

85.在如图所示的MF500型万用表功能转换区示意图中,由开关现在所处的挡位可知该表处于( )状态.

A.测量直流电压 B.测量直流电流 C.测量直流电阻 D.测量交流电流

图1-85

86.在如图所示的MFSoo型万用表功能转换区示意图中,由开关现在所处的挡位可知该表最大测量范围( )。 A.10V B.50V C.100V D.100mV

图1-86

87.用MF500型万用表测量交流电压时,( )的操作是不正确的。 A.先将右侧的转换开关旋到“V”位置 B.左侧的转换到标有“v”区域某挡位 C.手握红色表笔和黑色表笔的绝缘部位 D.先用红色表笔触及一相带电体

88.在如图所示的MFS00型万用表功能转换区示意图中,由开关理在所处的档位知该表处于( )状态。

A.测量直流电流

B.测量交流电流 C.测量直流电阻 D.测量交流电压

图1-88

89.用MF500型万用表测量直流电阻时,( )的操作是不正确的. A.将左侧的转换开关旋到“Ω”位置 B.右侧的转换到标有“mA”区域某挡位 C.先选择“1K”挡调零 D.将两表笔短接,调零

90. 在如图所示的MF500型万用表功能转换区示意图中,由开关现在所处的档位知该表处于( )状态· A.测量直流电压 B.测量直流电 C.测量直流电阻 D.测量交流电压

图1-90

91.在如图所示的MF500型万用表功能转换区示意图中,由开关现在所处的档位可知该表最大测量范围( )。 A.1kΩ B.10kΩ C.100kΩ D.∞

图1-91

92.不属于数字式万用表特有性能的是( ). A.读数方便、直观

B.不会产生读数误差、准确度高 C.体积小、耗电省 D.测量信号趋势明显

93.数字式万用表标有( )的插孔为公共插孔。 A.“COM” B.“Ω” C.“十” D.“*”

94.下列有关数字式万用表的使用注意事项中.( )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A.当两表笔开路时,表盘上显示超过量程状态的“1”是正常现象 B.测量1MΩ以上的高电阻时,需经数秒表盘上才显示出稳定读数 C.首位能显示0—9的所有数字 D.被测电阻不得带电

95.下列有关数字式万用表使用测量时的叙述中,( )的说法是正确的. A.测量电阻时不用打开电源开关 B.测量电流时不用打开电源开关 C.测量电压时不用打开电源开关 D.任何测量时都要打开电潭开关

96.下列有关数字式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时的叙述中,( )是不正确的. A.将黑色表笔插入标有“COM'’的符号的插孔中 B.将功能开关旋于“DVC”的适当位置

C.在显示屏上显示电压读数的同时,不能指示红色表笔的极性 D.测试高电压时,严禁接触高电压电路 97.前置型游梁式抽油机的结构特点是( ). A.曲柄连杆机构位于支架前边 B.曲柄连杆机构位于支架后边

C.曲柄连杆机构与驴头均位于支架前边 D.曲柄连杆机构与驴头各位于支架两侧

98. 前置型游粱式抽油机上冲程时曲柄旋转约( ). A.165° B.180° C.195° D.215°

99.由于前置型游梁式抽油机上冲程时曲柄旋转约195°,下冲程时约165°,因此( ). A.光杆加速度大 B.增加了悬点载荷 C.降低了电机功率 D.不具有节能效果

100.异相型游梁式抽油机的结构特点是( )。 A.曲柄连杆机构位于支架前边 B.曲柄连杆机构位于支架后边

C.曲柄连杆机构与驴头均位于支架前边 D.减速器背离支架后移

101.异相型游粱式抽油机的平衡相位角约为( ). A.6° B.45° C.30° D.12°

102. 由于异相型游梁式抽有机减速器背离支架后移,形成较大的祝位夹角,因此( ). A.光杆加速度大 B.增加了悬点载荷 C.降低了冲速 D.具有节能效果

103.下列抽油机中( )是无游粱式抽油机。 A.前置型抽油机 B.塔架型抽油机 C.异相型抽油机 D.双驴头抽油机

104.塔架型抽油机结构特点是( )。 A.机形较矮 B.顶部较重 C.上冲程快 D.驴头负荷小

105.塔架型抽油机适用于( )。 A.长冲程 B.高冲速 C.小排量 D.较浅井

106.已知某抽油机井的杆长为L、杆截面积为fr、泵截面积为fp、液体相对密度为卜钢的相对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为g,那么该井抽油杆(柱)重力 是( ),见右图。 A.A B.B C.C D.D

图1-106

107.已知某抽油机井的杆长为L、杆截面积为fr、泵截面积为fp、液体相对密度为卜钢的相对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为g,那么该井活塞上的液柱载荷 是( ),见右图。 A.A B.B C.C D.D

图1-107

108.抽抽机在上、下冲程开始时惯性载荷( )。 A.最小 B.不变 C.为零 D.最大

109.某抽油井冲次由8r/min,下调到5r/min,其他参数不变,此时抽油杆负载( )A.会减小 B.会增大 C.没有变化 D.急速增大

110.3kg/m等于( )。 A.39.4N/m B.29.4N/m C.20.4N/m D.19.4N/m

111. 直径19mm抽油杆在相对密度0.86的液体中每米杆柱重量为( ) (g= 10m/s^2)。 A.23N B.19.6N C.20.5N D.19.4N

112.抽油机负载利用率是指( )载荷与铭牌最大载荷之比。 A.上行 B.下行 C.平均

。 D.实际最大

113.某抽油机铭牌载荷100kN,上行平均载荷70kN,下行平均载荷50kN,上、下行平均载荷60kN,上行最大载荷为80kN,则该机负荷利用率为( ). A.70% B.60% C.8O% D.71%

114.某抽油机铭牌载荷~00kN,其负荷利用率为8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行负荷为80kN B.实际最大负荷为80kN C.上行平均负荷为80kN D.平均负荷为80kN

115. 电动机功率利用率是( )功率的利用程度。 A.输入 B.输出 C.有功 D.额定

116.下列参数中与电动机功率利用率的计算无关的是( )。 A.铭牌功率 B.输入电流 C.电动机效率 D.功率因数

117.下列参数中与抽油机扭矩利用率无关的是( ). A.电动机功率因素 B.冲程 C.冲次

D.悬点载荷

118.下列参数中与抽袖机扭矩利用率无关的是( ) A.油井工作制度 B.油井产液量 C.悬点载荷 D.电动机效率

119.抽油机扭矩利用率是( )扭矩的利用程度. A.变速箱输入 B.变速箱输出 C.铭牌

D.曲柄轴最大

120.冲程利用率不影响抽油机的( ). A.悬点载荷 B.曲柄轴扭矩 C.总减速比 D.电力消耗

121.如图所示的理论示功图中,( )考虑的弹性变形较小.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图1-121

122.如图所示的理论示功图中,( )考虑的液柱载荷最大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图1-122

123.在理想状况下.只考虑驴头所承受的( ),引起抽油杆柱和油管柱弹性变形,而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所绘制的示功图叫理论示功图. A.静载荷

B.静载荷和液柱载荷 C.静载荷和抽油杆柱载荷

D.静载荷、液柱载荷和抽袖杆柱载

124.在理想状况下,只考虑驴头所承受的静载荷引起的( )弹性整形.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所绘制的示功图叫理论示功图. A.抽油杆柱和液柱 B.抽油杆和油管柱 C.抽管柱和液柱

D.抽油杆柱、油管柱和液柱

125.绘制理论示功图的目的是与实测示功图比较,找出负荷变化差异,判断( )的工作情况. A.井下工具

B.井下工具及设备 C.探井泵及地层 D.地层

126.抽油机井实测示功图是对抽油机井( )的分析 A.抽油杆柱重量

B.油管柱重量 C.液柱重量 D.抽油状况

127.完整的抽油机井实测示功图应有( )内容. A.清晰闭合的几何图形

B.清晰闭合的几何图形及一条直线 C.清晰的二条曲线

D.清晰闭合的几何圈形、一条直线及二条虚直线

128. 如图所示是某抽油机井实测示功图,图中( )表示基线. A.① B.② C.③ D.④

图1-128

129. 如图所示是某抽油机井实测示功田,图中( )表示下载荷<理论小)线 A.① B.② C.③ D.④

130.潜油电泵井欠载整定电流是工作电流的( ). A.60% B.70% C.80% D.90%

131.潜油电泵井过载整定电流是额定电流的( ). A.110% B.120% C.130% D.140%

132.如潜油电泵井欠载整定电流偏高而油井供液不足,容易导致( ) A.烧机组 B.含水上升 C.欠载停机 D.过载停机

133.潜油电泵井欠载保护电流一般为正常工作电流的( ) A.75% B.80% C.85% D.90%

134.为了防止电动螺杆泵在采油时因有蜡堵、卡泵、停机后油管内液体回流、杆柱反转等,必须采取( )技术. A.管柱防脱 B.杆柱防脱 C.扶正

D.抽空保护

135.为了使电动螺杆泵在采油时减少成消除定于的撮动,必须采取( )技术 A.管柱防脱 B.杆柱防脱 C.扶正

D.抽空保护

136.为了防止电动螺杆泵在采油时,上部的正扣油管倒扣,造成管柱脱扣,必须采取( )术. A.管柱防脱 B.杆柱防脱 C.扶正

D.抽空保护

137.生产常见的故障面总结出的螺杆泵井泵况诊断技术主要有( )种方法 A.一 B.二 C.三 D.四

138.根据生产常见的故障而总结出的螺杆泵井泵况诊断技术主要有电流法和( )。 A.载荷法 B.测压法 C.憋压法 D.量油法

139.水力活塞泵采油装置是由( )大部分组成的 A.一 B.二 C.三 D.四

140.水力活塞泵采油装置是由( )装置、井口装置、水力活塞泵帆机组组成的. A.地面离心泵 B.地冒抽油机 C.地面集油泵

D.地面水力动力源

141.水力活塞泵的双作用是指( ). A.动力液选循环方式

技B.按安装方式 C.结构特点 D.投捞方式

142.水力活塞泵的抽油泵主要由( )、活塞、游动阀、固定阀组成。 A.缸套 B.阀座 C.拉杆 D.连杆

143.水力活塞泵采油时( ). A.井液单独从油管撑出井口 B.井掖单独从油套环空排出井口 C.井液与动力液从油管排出井口

D.井液与动力液从油套环空排出井口 144.水力活塞泵采油方式是( ). A.正采 B.反采 C.合采 D.自喷

145.水力活塞泵采油参数主要有( ). A.活塞直径、冲程、扭矩 B.塞直径、冲程、冲次、扭矩

C.活塞直径、冲程,冲次、悬点载荷 D.活塞直径、冲程、冲次,动力液排量 146.水力活塞泵采油参数中调整方便的是( ) A.活塞直径及冲程 B.冲程及冲速

C.活塞直径及冲速 D.冲速及排量

147.水力活塞泵采油参数中调整不方便的是( ). A.活塞直径 B.冲程 C.冲速 D.排量

148.水力活塞泵采油突出的优点之一是( ). A.费用小 B.管理方便 C.无级调参 D.节能

149.水力恬塞泵采油突出的优点之一是( ). A.费用小 B.管理方便 C.流程简单 D.检泵方便

150.水力活塞泵采油适用于( )的开采.

A.浅井

B.浅井和中深井 C.中深井和深井 D.深井和超深井

151.射流泵主要是由打捞头、胶皮碗、出油孔、( )、喉管、喷嘴和尾曹组成。 A.活塞 B.扩散管 C.塞管 D.丝堵

152.下列有关射流泵工作原理的叙述中,( )的说法是错误的. A.一定压力的工作掖从油管注入,经泵的通路洗至喷嘴 B.经泵的道路流至喷嘴的工作液流速变高射入喉管 C.利用高建流体对周围液体具有抽吸作用 D.混合液经油孔从油管流出地面

153.射流泵采油时,其工作液从油管注入,经过泵的通路先流至( ). A.扩散管 B.喷嘴 C.喉管 D.出油孔

154.射流泵适用用于( )油井. A.液量较高 B.含蜡较高 C.含砂较高 D.含气较高

155.非常规抽油机采油主要是指( ).

A.根据抽田生产特殊要求而设计抽油机应用于生产中

B.根据油田生产特殊要求而设计的特点突出的抽油机应用于生产中 C.根据节能需要而设计的特点突出的抽抽机应用于生产中

D.根据油田生产特殊要求而设计的有利于提高产量的抽油机应用于生产中

156.搭架式抽油机(LCYJl0-8-105HB)是一种无游累式抽油机,特点是把常规游粱式抽油机的( )换成一个组装的同心复合轮. A.游粱、驴头

B.游粱、驴头、支架 C.粱、驴头、连杆

D.游粱,驴头、尾粱、连杆

157.异型游粱式抽油机(CYJYl0-5-48HB)又称为双驴头抽油机,其结构特点是:去掉了普通抽油机( ),以一个后驴头装置代替. A.游粱 B.尾轴 C.连杆 D.尾梁

158.矮型异相曲柄平衡抽油机(CYJY6-2.5-26HB),是一种设计新蜜、节能效果较好,适用的采抽设备,其结构最大特点是( ). A.配置合理

B.不存在极位夹角

C.四连杆机构非对称循环 D.游梁短

159.分层开采就是根据生产井的开采抽层情况,通过( )把各个目的层分开.进而实现分层注水,分层采油的目的. A.井下工艺管柱 B.井下2根油管 C.井下封隔器 D.井下套管

160.分层开采的原理是把各个分开的层位装毙不同的配水器或配产器,调节( )而对不同生产层位的生产压差. A.同一井底油压 B.同一井底套压 C.同一井底流压 D.同一井底静压

161.分层开采的原理是把各个分开的层位装配不同的配水器或配产6D,调节同一井底流压对不同生产层位的( ). A.流饱压差 B.生产压差 C.采油指数 D.注水强度

162. 对( )油田,如果笼统采油,势必使层间矛盾突出. A.均质 B.非均质 C.均质多油层 D.非均质多油层

163.注水井的管柱结构有( )管柱结构。 A.一级两缎和二级三段 B.笼统注水和分层注水 C.油管注水和套管注水 D.合注和分注

164.空心活动配水管柱目前最多能配注( )层. A.两 B.三 C.四

D.大于四

165. 偏心配水器主要由工作筒和( )两部分组成. A.撞击筒 B.配水器芯子 C.堵塞器 D.泄油器

166.空心活动配水管柱更换水嘴时,只需捞出( ),换上相应水嘴,重新下人即可。 A.配水器芯子 B.工作筒

C.撞击筒 D.堵塞器

167.空心活动配水管柱是由油管把封隔器、空心活动配水器和( )等井下工具串接而成。 A.水嘴 B.撞击筒 C.底部球座 D.筛管

168.封隔器是在( )封隔油层,进行井下分注分采的重要工具。 A.套管外 B.套管内 C.油管内 D.泵内

169.封隔器是在套管内封隔油层,进行井下( )的重要工具. A.分采分注 B.全井酸化 C.全井压裂 D.聚合物驱

170.某封隔器型号为Y341-114,其中Y具体表示( )。 A.自封式封隔器 B.压缩式封隔器 C.楔入式封隔器 D.扩张式封隔器

171.某封隔器型号为Y341-114,其中114表示( )。 A.坐封压力 B.解封压力 C.适用套管直径 D.适用油管直径

172.压缩式封隔器、尾管支撑、提放管柱坐封、提放管柱解封、钢体最大外径114mm,其型号是( )。 A.Zlll-114 B.Y211-114 C.Y122-114 D.Y111—114

173.压缩式封隔器、无支撑方式、液压坐封、提放管柱解封,其型号是( )。 A.Y314 B.Y341 C.Y143 D.Y413

174. 扩张式封隔器、无支撑方式、液压坐封、液压解封,其型号是( )。 A.Z344 B.X344 C.K344 D.Y344

175.某配水器代号为KPX-114*46,其中114具体表示( )

A.配水器流量 B.配水器开启压力 C.配水器外径 D.配水器内径

176.分层注水就是根据油田开发制定的配产配注方案,对注水井的各个注水层位进行分段注水,以达到各层均匀(配水量)注水,提高( )油层的动用程度,控制高含水层产水量,增加低含水层产量的目的。 A.差 B.主力 C.好 D.各个

177.分层注水就是根据油田开发制定的配产配注方案.对注水井的各个注水层位进行分段注水,以达到各层均匀(配水量)注水,提高各个油层的动用程度,控制( ),增加低含水层产量的目的,

A.差油层的产水量 B.主力油层的产水量 C.高含水层产水量 D.各个油层的产水量

178.凡是( )个注水层段不属于分层注水范围。 A.一 B.二 C.三 D.四

179.热力采油的方法有:( )、热油.注热水,火烧油层等。 A.注水 B.注聚合物 C.注蒸汽 D.CO2

180.热力采油可分为( )大类。 A.2 B.3 C.4 D.5

181.中国稠油分类标准将稠油分为( )。 A.稠油、特稠油 B.稠油、超稠油

C.稠油、特稠油、超稠油 D.超稠油、特稠油

182.热力采油适用于( )油田。 A.注水开发 B.大厚层非均质 C.厚层均质 D.稠油

183.地层条件下,特稠油的粘度大于1000mPa·s。小于5000mPa.s,相对密度大于( )。

A.0.928 B.0.934 C.0.950 D.0.980

184.利用加温法开采稠油.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技术是( )。 A.向油井注入热油 B.向油井注入热水 C.向油井注入湿蒸汽 D.火烧油层

185.对轻质稠油采用( )开采效果较好。 A.稀释法 B.加温法 C.裂解法

D.乳化降粘法

186. 热力驱替(或驱动)法采油和热力激励法采油的采油方式称为( )采油。 A.热力 B.注热流体 C.加温法 D.裂解法

187. 热力采油可分为两大类:即热山驱替(或驱动)法采油和( )采油。 A.热力裂解法 B.热力激励法 C.单井吞吐法 D.蒸汽吞吐法

188.热力采油方式中. ( )采油是把生产井周围有限区域加热以降低原油粘度.并通过清除粘土及沥青沉淀物来提高井底附近地带的渗透率 A.井筒加热法 B.注热流体法 C.热力激励法 D.热力驱替法

189.热力采油方式中。( )可分为井筒加热法、注热流体法和火烧油层法。 A.单井吞吐法 B.热力裂解法 C.热力驱替法 D.热力激励法

190. 热力激励法采油过程中,用井底加热器通过热传导来加热地层.热区的半径可能达到( )。

A.O.3048—3.048m B.3.048~30.481m C.330.481—304.81m D.304.81—404.81m

191.一般( )可分为注入热流体法和火烧油层法两种。 A.热力采油法 B.热力激励法

C.热力驱替法 D.热力裂解法

192.通常( )都是使热力椎移过注采井之间的整个距离,注人流体即可携带在地面产生的热量。另外.注入流体也可在油层里产生热量。 A.热力驱替法 B.热力激励法 C.热力裂解法 D.热力采油法

193.一个油区内每口井都进行了蒸汽吞吐,地层压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就可进行( )采袖. A.单井吞吐 B.蒸汽驱 C.注热水 D.注热油

194.可分为蒸汽吞吐法和蒸汽驱法的采油方式叫( )采油. A.热力 B.注热流体 C.单井吞吐 D.注蒸汽

195.—个油区冷采以后进入热采阶段,首先对冷采后的井进行( )采油. A.蒸汽吞吐 B.蒸汽驱 C.注热水 D.注热油

196.油层温度升高,( )膨胀,从而增加了它的弹性能量. A.油层 B.岩石 C.油层流体

D.油层流体和岩石

197.采用( )能清除由微小固体、沥青沉淀物以及石蜡沉淀物等引起的井底附近的各种堵塞和污染. A.压力 B.热力 C.蒸汽 D.热油

198.注蒸汽采油完井,在借鉴国外双凝水泥法固井的羹础上,采用了( )的方法. A.地锚式预应力完井 B.砾石充填完井 C.尾管完井 D.衬管完井

199.来自蒸汽发生Ie的热能.在注入地层的过程中.为了减少热能损失,有效保护油井,使更多的热量加热油层,井筒中采用了( )管柱。 A.隔热采油 B.隔热蒸汽 C.隔热注汽

D.隔热生产

200.隔热注汽管柱由隔热管,井下热胀补偿器( )、热封隔器、防砂封隔器及防砂筛管组成. A.套管 B.油管 C.尾管 D.中心管

201.地面( )魄程由蒸汽发生器、输气管网和井口热补偿器组成。 A.加热 B.蒸汽 C.注汽 D.集汽

202.由蒸汽发生器产生的干度为( )的蒸汽,由输气管网输送到各注汽井. A.75% B.80% C.85% D.90%

203.井下热补偿器就是为解决( )管线受热伸长的补偿而设计的。 A.套管和地面 B.油管和地面 C.套管和油管

D.套管、油管和地面

204.吞吐采油的方法有( )。 A.自喷采油、气举采油 B.气举采油、机械采油 C.机械采油、自喷采袖

D.自喷采油、机械采油、气举采油

205. 扩大( )半径的途径有两个,一是提高注汽速度,二是加大周期注入量. A.驱替 B.激励 C.加热 D.吞吐

206.根据蒸汽吞吐实践经验,( )时间在不同时期,不同注入量下是不同的. A.关井 B.焖井 C.注汽 D.吞吐

207. 热采井自喷采油大多在蒸汽吞吐的( )和注气质量比较好的井. A.第一周期 B.第二周期 C.第一阶段 D. 第二阶段

208. 热采井机械采抽在管理上根据井口原油的流动沮度,把抽油期分为( )个生产阶段. A.二

B.三 C.四 D.五

209.热采井机械采油的中期阶段.井口温度在( ). A.40℃以下 B.40-60℃ C.60--80℃ D.60℃以上

210.热采井机械采油初期阶段的生产时间和累汁采油量与( )有着密切的关系。 A.注汽量 B.总注汽量 C.注汽质量

D.总注汽量、注汽质量

211.某油井地层原油粘度为60mPa·s.相对密度0.941,采用以下四种工作制度均可满足需要,应优选方案( ); A.Φ57X3.0X8 B.Φ57X4.2X6 C.Φ57X4.8X6 D.Φ57X4.8X4

212.稠油地面掺水井的操作要点是( )。

A.开井前先冲洗,生产中水稳定.关井前水循环 B.开井前先冲洗,生产中水稳定.关井后再冲洗 C.开井前水循环,生产中水稳定,关井前再冲洗 D.开井前水循环.生产中水稳定.关井后再冲洗

213.针对重质稠油粘度很高.流动阻力大的特点.一般使用降低粘度的办法进行开采。下列措施中无降粘作用的是( )。 A.加温法

B.大泵径,小冲速 C.稀释法 D.裂解法

214.热采井机械采油的中期阶段.( ).产量较高,含水很低,抽油机负荷国粘度上升而上升。

A.动液面不变 B.动液面上升 C.原油温度上升

D.原油温度、动液面下降

215. 热采井机械采油的后期阶段.示功图显示为( )。 A.气锁 B.结蜡

C.供液不足和油稠 D.油稠和结蜡

216.在如图所示的抽油机井理论示功图中.( )是对抽油泵工作状态正确的分析。 A.A点活塞开始动 B.B点活塞正在上行

C.C点活塞正在上行 D.D点活塞开始下行

图1-216

217. 在如图所示的抽抽机井理论示功图中.( )是对抽油泵工作状态正确的分析。 A.A点活塞对泵筒没动 B.B点活塞开始下行 C.C点活塞正在上行 D.D点活塞对泵筒已动

图1-217

218. 抽油杆断脱后的悬点载荷实际上是断脱点以上的( )的重量。 A.抽油杆 B.液柱 C.抽油杆柱

D.抽油杆柱在液体中

219.抽油杆断脱示功图在坐标中的位置取决于( )。 A.断脱点的位置

B.抽油杆在液体中的重量 C.断脱点以上液柱的重量 D.断脱点以上抽汕杆重量

220.在如图所示的抽油机井实测示功图中,下列对各点的描述中( )是对的。 A.A点时,泵筒进液,井口不排液 B.B点时:泵筒不进液.井口排液

C.C点时:泵筒不进液.井口不排液 D.D点时,泵筒不进液.井口排液

图1-220

221.下列有关抽油机井动液面资料在现场验收曲线合格的标准的叙述中,( )的说法是错误的。

A.两次返回波峰点对折后曲线上的距离基本相等 B.两次测的曲线波的距离基本相等

C.当第二次返回波不明显时.就要重复第一次过程再装子弹测第二张液面 D.两次的液面波的距离应基本相等

222.抽油机井测试的动液面是为了了解( )的工作状况。 A.油层的变化情况和井下设备 B.油井的变化情况和井下设备

C.油层、油井的变化情况和井下设备 D.油层、油井

223.根据机采井测试资料可以分析判断机采井工作制度是否合理,找出影响( )的原因。 A.正常生产

B.泵效或正常生产 C.正常生产或抽不出油 D.泵效或抽不出油

224.根据机采井测试资料可以确定合理的( )。 A.采油工艺措施和采油管理措施 B.采油工艺措施和检泵周期 C.采油管理措施和检泵周期 D.检泵周期

225.在如图所示的某注水井实测试卡片中.二个卡片中( )是仪器下井过程 A.第Ⅰ台阶 B.第Ⅱ台阶 C.第 Ⅲ台段 D.第Ⅳ台阶

图1-225

226.在如图所示的某注水井实测试卡片中.二个卡片中( )是第二层段水量。 A.第Ⅰ台阶-第Ⅱ台阶高度 B.第Ⅱ台阶高度-第Ⅲ台阶高度 C.第Ⅲ台阶高度-第Ⅳ台阶高度 D.第Ⅳ台阶高度

图1-226

227.在如图所示的某注水井实测试卡片中.二个卡片中各有( )测试(压)点。 A.一 B.二 C.三 D.四

图1-227

228.某抽油机井流压低、泵效低.在动态控制图中该井处于参数偏大区。该井可以进行( )。

A.压裂改造 B.下电泵 C.换大泵

D.下调对应水井注水量

229.一口抽油机井能是低、供液不足.( )的措施可以提高其泵效。 A.换大泵 B.提高冲速 C.加深泵挂 D.提高套压

230.一口抽油机井的泵效通过做工作比原来提高后.产量(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一定变化

231.抽油机冲速利用率改变时,( )不变。 A.冲程利用率 B.扭矩利用率

C.抽油机负载利用率 D.电动机功率利用率

232.当抽油机冲速利用率高时.( )的说法是错误的: A.惯性载荷较大 B.泵效—定低 C.理论排量较大 D.冲程损失减小

233.抽抽机冲速利用率对( )无影响 A.工作制度 B.泵效 C.惯性载荷

D.抽油杆柱重量

234.抽油泵在憋压中.压力上升速度( ).则说明阀漏失或不起作用。 A.越来越小 B.越来越大 C.趋向平衡 D.波浪上升

235.抽油机井正常工作时井口憋压法.压力持续上升,上升速度后期( )前期。 A.大于

B.大于或等于 C.小于 D.等于

236.把抽油泵活塞拔出工作筒正打液试泵,如果压力( ).则为固定阀严重漏失。 A.波动 B.平稳 C.上升 D.下降

237.抽油井在停抽后,从油管打八液体.若井口压力( ),则为游动阀、固定阀均严重漏失或油管漏失 A.上升 B.下降 C.平稳 D.波动

238.抽油井不出油。活塞上升时开始出点气,随后又出现吸气,说明( )。 A.泵吸人部分漏 B.油管漏

C.游动阀漏失严重 D.固定阀漏

239. 抽油井不出油,上行出气.下行吸气.说明( )。 A.游动阀漏

B.固定阀严重漏失 C.排出部分漏 D.油管漏

240.抽汕机井在( )后,沉没度上升。 A.换大泵生产、泵挂不变 B.冲程调大 C.注水见效 D.冲速调快

241.某抽油井泵况正常而产量突然下降较多,则其沉没度( )。 A.上升 B.不变 C.下降

D.无法判断

242.油井沉没度不影响( )。 A.泵效 B.静液面 C.沉没压力 D.产量

243.动态控制图是利用流压和( )的相关性,以各自的角度反映抽油机的生产动态。 A.沉没度 B.泵效 C.电流 D.气油比

244.动态控制图是以( )。 A.流压为横坐标.泵效为纵坐标 B.油压为横坐标,泵效为纵坐标 C.流压为纵坐标。泵效为横坐标 D.油压为纵坐标.泵效为横坐标

245.抽油井出砂后.下行电流( )。 A.不变 B.减小

C.上升 D.下降

246. 结蜡不严重、不含水的抽油井.用热水洗井后,上行电流暂时( )。 A.下降 B.不变 C.无法判断 D.上升较多

247.拙油杆断脱后,上行电流(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剧增

248.抽油井油管严重结蜡后.下行电流(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判断

249.抽油井油管断脱后.( )。 A.上行电流下降 B.平衡率不变 C.回压不变 D.动液面不变

250.某抽油机井游动阀严重漏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行电流下降 B.泵效降低 C.平衡率不变

D.示功图面积变小

251.可以导致潜油电泵井过载停机的同素是( ). A.含水下降 B.油管严重结蜡 C.气体影响 D.供液不足

252.可以导致潜油电泵井运行电流下降的因素是( )。 A.含水上升 B.井液粘度上升 C.气体影响 D.油井结蜡

253.可以导致潜油电泵井欠载停机的因素是( )。 A.含水上升 B.油井出砂 C.井液密度大 D.气体影响

254.注水压力及日注水量变化大的井,当注水压力在实测点范围内.按原测试资料分水,如波动超过+( ).需重新测试后再分水;.

A.5MPa B.4MPa C.3MPa D.2MPa

255.注水井分析的目的就是要使本井组内注水井和各油井之间做到分层注采平衡.( )平衡水线推进相对均匀。 A.采油强度 B.注水强度 C.压力 D.递减

256.注水井动态分析最主要的是掌握合理的( )和各方向水线推进速度. A.分层注水压力 B.分层注水强度 C.分层水量

D.含水上升速度

257.封上注下的注水井正注时套压( ).说明封隔器密封不严。 A.上升 B.下降 C.波动 D.稳定

258.分注井第一级以下各级封隔器若有一级不密封?则油压( ),套压不变.油管注入量上升。 A.上升 B.下降 C.波动 D.平稳

259.分注井配水器水嘴掉后.全井注水量突然( )。 A.上升 B.下降 C.平稳 D.波动

260.分层注水井,球与球座不密封时.( ),指示曲线明显右移。 A.水量上升、油压上升 B.水量下降、油压下降 C.水量上升、油压下降 D.水量下降、油压上升

261.分注井配水罪水嘴堵后,全井注水量( ),指示曲线向压力轴偏移。 A.下降较小 B.上升或波动 C.上升

D.下降或注不进

262.分层注水管柱脱时,测试的层段注水量( )全井注水量。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不等于

263.下列原因中,( )不会导致分注井洗井不通 A.油管堵塞 B.配水器堵 C.封隔器不收缩 D.管柱砂埋

264.引起正注井套管压力变化的因素有:泵压变化, ( )底部阀球与球座不密封等。 A.地面管线渗漏、穿孔或堵.封隔器失效,管外水泥窜槽

B.地面管线漏、穿孔或堵,封隔器失效,水嘴堵或脱,管外水泥窜槽 C.封隔器失效、水嘴堵或脱,管外水泥窜槽

D.封隔器失效、水嘴堵或脱,地面管线渗漏、穿孔或堵 265.不能引起注水量上升的因素是( ). A.地面设备 B.井下工具

C.注水水质不合格 D.地层原因

266.引起注水量上升升原因有;地面设备的影响、( ). A.井下工具的影响、地层原因的影响 B.井下工具的影响、注水井井况的影响 C.地层原因的影响.注水井井况的影响 D.地层原因的影响、注入水水质的影响

267.引起水量下降的原因有: 地面设备的影响、( )。 A.注入水水质量不合格

B.井下工具的影响、水质不合格

C.层原因、井下工具的影响、注水井井况

D.井下工具的影响、注入水水质不合格、注水井井况 268.正常注水井分层指示曲线常见的有( ). A.直线式、折线式 B.直线式、上翘式 C.上翘式、垂线式 D.垂线式、直线式

269.水井分层指示曲线非正常的有( ). A.垂线式、直线式 B.垂线式、上翘式 C.直线式、上翘式 D.直线式、折线式

270.注水指示曲线平行上移,斜率( ),吸水指数不变,地层压力升高. A.无法确定 B.变大 C.变小 D.不变

271.注水指示曲线平行下移,斜率( ),吸水指数不变,地层压力下降. A.为1

B.不变 C.变大 D.变小

272.分析油层吸水能力的变化,必需用( )压力来绘制油层真实曲线. A.有效 B.注水 C.油管 D.套管

273.影响注水井指示曲线的因素主要有:地质条件、地层吸水能力变化、( )等. A.井下管柱工作状况、仪器仪表、准确程度 B.仪表仪表准确程度、资料整理误差

C.井下管柱工作状况、仪器仪表准确程度、资料整理误差 D.资料整理误差,井下管柱工作状况

274.同位索测吸水剖面是利用( )做载体,与注入水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活化悬浮液注入抽层内,从而利用其浓度与吸水量成正比关系就可测试出一条变化曲线. A.自然电位 B.放射性同位素 C.聚合物 D.活化水

275.同位素测吸水剖面曲线上的异常值就反映了对应层的( ). A.吸水能力 B.注水厚度 C.油层状况 D.水嘴大小

276.吸水侧面赊可以反映油层吸水状况外,还可以用末解释( )封隔器不封隔。 A.油管漏 B.套管变形

C.套管外窜槽井段 D.水嘴刺

277.注水开发的油田,限制和强化( )是经常性的,也是不断改变的. A.调整方案 B.调整措施 C.开发方式 D.开发方案

278.各油层的( ),常常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以后进行调整,以保持地下流动处在合理的状态下,现场把这种调整工作叫配产配注。 A.产油量和产液量 B.产量和注水量 C.注水量和注入量 D.注入量和产液量

279.注水井作业基本工序有关井降压、冲砂、( )、释放分隔器、投捞堵塞器。 A.起油管 B.下油管 C.起下油管

D.测试

280.注水井作业时地面要搭油管桥,其油管桥的标准是桥离地面( )以上. A.30cm B.40cm C.50cm D.

281.在下列有关注水井作业时的几遭工序中,正确的施工工序是( ). A.关井降压、冲砂、起油管头、释放分隔器、投捞堵塞器 B.关井降压、起袖管头、冲砂、释放分隔器、投捞堵塞器 C.关井降压、起油管头、投捞堵塞器、冲砂、释放分隔器 D.关井降压、起油管头、冲砂、投捞堵塞器、释放分隔器 28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井下落物的是( ). A.断落抽油杆 B.断落油管 C.丢手封隔器 D.落井电缆

283.在多油层油田的开发中,由于各油层的层间差异, ( )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会造成部分油水井的层间或管外窜通. A.钻井、作业、采油 B.钻井、固井、采油

C.固井、采油、地层结构、作业 D.作业、采油、地层结构

284.常用的管外窜通封窜的方法有( ). A.循环法、挤入法、循环挤入法、堵料水泥浆法 B.正循环法,反循环法.挤入法、堵料水泥浆法 C.正循环法,反循环法、挤入法、循环挤入法

D.正循环法、反循环法、循环挤入法、堵料水泥浆法

285.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随着( )的变化及井下作业工作量的增加,常常发生各种井下落物事故.

A.油水井数量 B.油田产量 C.油田含水

D.油水井生产情况

286.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随着油水井生产情况的变化及( )的增加,常常发生各种井下落物事故。 A.地面维修量 B.井下作业工作量 C.措施作业井次 D.维护作业井次

287.油井的检泵周期不影响( )。 A.开发指标 B.经济效益 C.抽油机水平率 D.管理水平

288.在下列属于躺井的是( )。 A.蜡卡停产10h B.砂卡停产25h C.气锁停产25h D.泵漏、上作业

289.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躺井的是( )。 A.砂卡上作业 B.计划检泵

C.设备故障25h D.蜡卡25h

290.油井一般维修内容有检泵、换泵、探冲砂、( )等以及一般的井口故障处理. A.作业清蜡 B.侧钻 C.换套管 D.套管修复

291.油水井维修探冲砂时,口袋大于15m的井,砂柱大于口袋( )时冲至井或者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A.1/3 B.1/2 C.2/3 D.3/4

292.油水井维修需压井时,压井液用量应大于井筒容积的( )倍。 A.1.O B.7.5 C.2.0 D.2.5

293.采油队和作业队双方在( )交接井. A.采油站 B.施工现场 C.采油队部 D.作业队部

294.250型闸门闸板阀,卸椎力轴承的顺序是( ). A.卸手轮,卸大压盖,取出轴承卸吊钢套 B.卸手轮,卸铜套,拿出轴承 C.卸钢套,卸手轮,拿出轴承

D.开大闸门,卸掉手轮及键,卸掉轴承压整,退掉锅套取出椎力轴承 295.型闸门闸板阀配套钢圈直径是( ). A.φ65mm B.φ88.7mm C.φ101mm D.φ250mm

296.250型闸门闸板阀换闸板的顺序是( )。 A.卸手轮及钢套,卸掉大压盖,提出闸板更换 B.卸掉大压董,提出闸板更换

C.卸掉手轮压帽.手轮及健、钢套、闸板、进行更换 D.卸掉手轮及键、钢套、轴承,闸板、进行更换

297.列因素中( )不是导致抽油机井胶皮闸门不严的原因。 A.未开胶皮闸门就启抽

B.胶皮闸门在正常生产时一边开大一边未开大 C.导向螺丝断脱胶皮闸门芯移位 D.胶皮闸门两侧均开大

298.更换抽油机井胶皮闸门芯拆卸顺序首先是( ). A.卸松导向螺丝 B.卸大压盖 C.卸密封圈压帽 D.摘掉闸门芯

299.采油树大法兰钢田的维修顺序是( ).

A.压井、放空,卸生产闸门、关套管闸卡檀,卸大法兰螺丝即可维修 B.压井、卸生产闸门、关套管闸卡箍,卸大法兰螺丝即可维修

C.压井、放空、关闭生产闸门、卸掉卡箍螺丝,无法兰螺丝即可维修 D.压井、放空、关直通,关生产闸门,卸大法兰螺丝即可维修 300.采油树的最大通径是( ). A.65mm B.25mm C.150mm D.250mm

301.油层套管与法兰之间,一般均采用( )连接方式. A.焊接 B.卡箍 C.螺纹 D.法兰

302.维修抽油机生产闸门内卡箍钢圈的顺序是( ). A.关总闸门,关生产闸门,关回压闸门 B.关生产闸门,卸卡箍螺丝更换

C.关套管闸门,关目压闸门,卸卡箍螺丝

D.压井,放空,关生产闸门,卸卡箍螺丝,更换钢圈

303.在双管流程中处理采油树生产管线一侧套管外卡箍刺漏方法是( ). A.压井、放空,卸掉卡擅,即可维修

B.关闭套管阀,关闭计量间掺水阀、井口椿水阀,放空后即可维修 C.关闭套管阀,关生产阀,放空后即可维修

D.关闭套臂阀,关闭套管阀,卸掉卡箍,即可维修

304.抽油机运转时,如果上、下冲程中( )所受负荷相差很大,这种上、中负荷的差异就称为抽油机不平衡. A.电动机 B.驴头 C.游梁 D.支架

305.抽油机平衡的目的是为了使上、下冲程中( )的负荷相同.

A.驴头 B.电动机 C.游梁 D.曲柄

306.测量抽油机平衡常用的方法是( )法. A.测示功图 B.测电流 C.观察 D.测时

307.不可能导致抽油机屯过过热的原因是( ). A.抽油机负荷过大 B.轴承润滑抽过多 C.绕组有短路现象 D.风扇叶子断

308.不可能导致抽袖机电动机过热的原因是( ). A.“大马拉小车” B.风扇叶子断 C.电压过高

D.绕组有短路现象

309.不可能导致抽油机电动机过热的原因是( ). A.缺相运行

B.电压过低不平衡 C.抽油机严重不平衡 D.皮带过松

310.调抽油机井冲速时,卸电动机皮带轮的操作程序是( ). A.停机在下死点,刹车断电,卸掉皮带轮,更换 B.停机在上死点,刹车断电,卸掉皮带轮,更换 C.停机,刹车,卸掉皮带轮,更换

D.停机在上死点,刹车断电,待松开皮带轮、备帽后,卸掉皮带轮, 311.调抽油机井冲速上电动机枪时,边砸边转电动机轮的目的是( ). A.使皮带艳均匀受力,打紧 B.因砸边缘方便 C.对好四点—线

D.冲掉电动机轮轴套上的赃物

312.下列各项因素是( )不是刹车失灵的原因. A.刹车行程过大 B.刹车轮有油污 C.锁死牙快失灵 D.剪刀差过大

313.抽油机井刹车行程的最佳范围应是( )。 A.1/3—1/2 B.1/3—2/3 C.1/2—2/3 D.2/3—1/5

314.抽油机内涨式刹车凸轮的作用是( )。 A.涨开两剥车蹄片达到制动作用 B.推动一侧刹车蹄片达到制动作用 C.缩短刹车拉杆达到制动作用 D.扶正刹车蹄片达到制动作用

315.下列各项因素中( )不是引起抽油机整机振动的原因. A.底座与基础接触不实有空隙 B.驴头对中误差过大 C.基础墩开焊活动 D.曲柄销松

316.抽油机井基础墩开焊活动会使抽油机造成( )。 A.整机震动 B.摇摆晃动

C.有规律的异常声

D.上下冲程速度不一致

317.下列各项因素中( )不是造成抽油机减速箱漏油的原因. A.合箱口不严 B.润滑油过多 C.减速糟呼吸气堵 D.冲速过高

318.抽油机减速箱的油面保持在监视孔的( )部位之间即可. A.1/3—1/2 B.1/4—1/2 C.1/3--2/3 D.1/3—1/4

319.下列各因素中( )是造成抽油机刹车不灵活的根本原因. A.行程未调整好 B.刹车片严重磨损 C.剃车片被润滑油染污 D.冲速过高

320.处理抽油机刹车因刹车片有油而使刹车不灵活的最佳方案是( ). A.调小刹车行程 B.更换刹车片 C.清理剃车片 D.调大刹车行程

321.下列各项因索中( )不是造成抽油机尾轴承座螺丝松动故障的原因. A.焊接的止板与横梁尾轴承座之间有空隙 B.穿过止板拉紧尾轴承窿,这条螺栓未上紧 C.抽抽机负荷重

D.4条固定拴桂无止退螺帽

322.处理抽油机尾轴因焊接的止板与横梁尾轴承座之间有空隙而造成尾轴承座螺丝松动故障的最佳方案是( ). A.打紧4条固定螺栓 B.更换横梁

C.“U”型卡于松了 D.抽油机负荷重

323.下列各因素中( )是造成抽油机游梁前移故障的根本原因. A.中央轴承鹰固定蠓丝松 B.中央轴承座顶丝紊顶紧 C.“U”型卡于松了 D.抽油机负荷重

324.处理抽油机因中央轴承座固定螺丝松而造成游梁前移故障的操作要点是( ). A.卸掉驴头负荷.在原位打紧4条固定螺栓

B.卸卸掉驴头负荷,使游梁回到原位置上,上紧“U”型卡子螺丝

C.卸掉驴头负荷,使游梁回到原位置上,用顶丝将轴承座顶回原位.打紧固定螺栓 D.卸掉驴头负荷,使游粱回到原位置上,打紧4条固定螺栓

325.下列各项因素中( )不是造成抽油机平衡重块固定螺丝松动故障的原因. A.紧固螺栓松动

B.曲柄与平衡重块之间有赃物 C.冲速过高

D.固定螺栓无止退螺帽

326.下列各项因素中( )是造成抽油机平衡重块固定螺丝松动故障的根本原因. A.紧固螺栓松动

B.曲柄与平衡重块之间有赃物 C.冲速过高

D.固定螺栓无止退螺帽

327. 处理抽油机平衡重块固定螺丝松动故障的操作要点是( )。 A.将抽油机停下,恢复到原位置上紧固螺丝 B.将曲柄停在平位置,恢复到原位置上紧固螺丝

C.将曲柄停在水平位置,检查调整锁紧牙块螺丝,恢复到原位置上紧固螺丝 D.将曲柄停在垂直位置,检查调整锁紧牙块螺丝,恢复到原位置上紧固螺丝 328. 下列各项因素( )是造成抽油机减速器大皮带轮松滚键故障的原因。 A.皮带轮端头的固定蛆丝松 B.轮键不合适 C.扭矩过大

D.输入轴键不合适

329.防止抽油机减速器大皮带轮松滚健故障的最好方法是( )。 A.选择合适的轮键

B.避免皮带轮瑞头的固定螺丝松 C.降低输入扭矩 D.勤于检查

330.计量分离器人孔的作用是( )。 A.便于更换玻璃管 B.便于量油操作

C.便于维修和校对安全阀 D.便于维修或是清除分离器

331.带人孔的计量分离器与无人孔的计量分离器对下列( )没区别。 A.量油高度

B.量油常数 C.量油标高位置 D.量油时间

332.环链手拉葫芦是一种悬挂式( )的插孔为公共插孔。 A.手动加工工具 B.手动提升机械 C.自动加工工具 D.手动测试工具

333.环链手拉魂芦的规格有起重量(t)、( )手拉力(kg)、起重链数. A.起重高度(m) B.起重力矩 C.起重宽度 D.使用强度

334.下列关于环链手拉葫芦的使用注意事项的叙述,其中( )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A.悬挂支架或吊环必须有足够的支撑和悬挂强度

B.被起吊的重物不得超过环链环链葫芦的允许载荷1.2倍 C.拉动环链要缓慢平稳,不得用力过猛 D.环链葫芦吊起来的重物摆动不要过猛 335.液压千斤难于是用( )顶举重物的。 A.液体压力 B.液体力矩 C.杠杆力 D.旋转扭

336.下列关于千斤顶的使用注意事项的叙述,其中( )的说法。 A.使用液压千斤顶的重量大小选择合适的型号 B.打开回流阀使千斤顶活塞降到最低位置

C.千斤顶的底面要垫平,最好用方木板,增大承压面积 D.自动压乘打开举升千斤顶活塞,试顶无误后再继续顶升 337.台虎钳也称台钳,是中小型工件( )必备的专用工具. A.凿削加工 B.增加力矩 C.加压 D.旋转

338.台虎钳的规格主要是指( ). A.钳口最大长度 B.钳口最大啮合度 C.钳的最大尺寸 D.钳口最大宽度

339.管子合虎钳也称压力钳,其型号是按( )划分的. A.大小 B.重量

C.夹持管于的最大承受压力 D.夹持管子的最大外径

340.用压力钳夹持长管子,应在管子( )用十字架支撑.

A.钳部 B.中前部 C.中后部 D.尾部

341.1号压力钳所夹持臂于的最大外径为( ). A.70mm B.90mm C.200mm D.250mm

342.管子割刀的型号是按( )划分的. A.刀型(号) B.重量

C.管子的直径

D.夹持管于的最大外径

343.φ63mm管子切割时应选用( )号割刀. A.2 B.3 C.4 D.6

344.Ⅱ型割刀的割轮直径为( ). A.27mm B.32mm C.38mm D.40mm

345.丝锥是用于铰制管路路附件和一般机件上的( )的专用工具. A.内螺纹 B.外螺纹 C.钻孔 D.切削

346.铰手是( )的工具。 A.夹持丝锥

B.传递扭矩和夹持丝锥 C.管子切削内螺纹 D.管于切削外螺纹

347.某螺纹代号为M16 x 1,表示的是( )螺纹. A.公称外径为16mm的粗牙普通 B.公称外径为16mm的普通通 C.公称外径为16mm的细牙普通 D.牙距为16mm的细牙普通

348.机用丝锥在攻建孔螺纹时,一般都是用( )一次攻出。 A.三锥 B.二锥 C.四锥 D.头锥

349.管子板牙是用于( )的专用工具. A.夹持丝锥

B.传传递扭矩和夹持 C.切削管子内螺纹 D.切削管子外螺纹

350.管子板牙主要是由( )组成的。 A.板牙和丝锥两大部分 B.丝锥和铰手两大部分 C.板牙和铰手两大部分

D.板牙和铰手及丝银三大部分

351.管于板牙套丝时,应使板牙端面与圆管轴线( ),以免套出不合规格的螺纹。 A.成45°角 B.垂直 C.水平 D.平行

352.每次套丝应将板牙用油清洗,主要是为了( ). A.保证螺纹的光洁度 B.降低工件温度 C.减少摩擦 D.清洗脏物

353.卡钳是一种( )测量工具。 A.直接 B.间接 C.精确 D.普通

354.卡钳分为( ). A.上卡和下卡 B.内卡和外卡 C.固定卡和移动卡 D.直卡和弯卡

355.调整卡钳的开度,要轻敲卡钳( )。 A.内侧 B.外侧 C.口 D.脚

356.测量工件外径时,工件与卡蚶应成( ),中指捏住卡钳股,卡钳的松紧程度适中. A.45°角 B.60°角 C.直角 D.水平

357.游标卡尺是一种( )的精具。 A.低精度 B.中等精度 C.高精度

D.普通

358.在如图所示的游标卡尺阔结构示意图中,下列( )的标注是错的. A.①为主尺 B.②游标 C.③副尺 D.④深度尺

图1-358

359.游标卡尺测量时,整数在零线( )的主尺刻度尺上读出. A.左边 B.右边 C.上边 D.下边

360.下列对游标卡尺的精度:0.02mm的解释,其中的说法( )是正确的. A.游标卡尺的最大误差值 B.游标卡尺的误差为0.2

C.游标卡尺每测lmm差0.02mm D.游标卡尺能测准lmm的1/50

361.游标卡尺中固定在尺框背面能随着尺框在尺身导向槽中移动的是( ). A.游标 B.下量爪 C.深度尺 D.上量爪

362.游标卡尺由上、下量爪,固定螺丝,( )和尺身组成。 A.游标 B.卡尺 C.导向螺丝 D.尺框

363. 外径千分尺又称为分厘卡、螺旋测微器,它是一种( )的量具。 A.精度较低精度 B.精度较中等精度 C.精度较高 D.普通

364.千分尺又是一种精度较高的量具,其精度可达( ). A.O.01mm B.O.02mm

C.O.03mm D.0.10mm

365.下列是有关于分尺使用方法的叙述,其中( )是不正确的. A.先擦净测量面,检查零位 B.擦净被测工件测量(表)面

C.当干分尺测量面与被测工件表面一接触就转动棘轮 D.读数时,先读外尺刻度数,再读内尺刻度数

366.塞尺又称为分测微片,它是一种用来测量( )的量具. A.工件表面精度 B.工件表面水平度 C.两工件表面水平度 D.两工件表面配合间隙 367.塞尺是由( )组成. A.一个精度较高薄片 B.一定精度的薄片 C.一组精度较高薄片 D.一组不同厚度薄片

368.下列有关塞尺使用方法的叙述,其中( )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A.先清净被测工件表面间隙的污垢 B.擦净表面的油污,预测首选合适尺片 C.测量时不允许敷片重叠同时插入 D.不允许测量温度较高的工件

369.水平仪又称水平尺,它是一种常用的( )的平面测量仪. A.精度高 B.精度不高 C.精度低 D.精度极高

370.常用的条形水平仪上除有纵横大小的水准g9外,还有重要的( ). A.一个整形的底工作面 B.一个整形的水平底工作面 C.一个中间V形的底工作面 D.一个整形的圆形底工作面

一、单选题:答案

1.A;2.B;3.C;4.A;5.D;6.C;7.D;8.C;9.A;10.D;11.C;12.C;13.D;14.B;15.B;16.D;17.B;18.D;19.D;20.A;21.B;22.C;23.A;24.B;25.C;26.A;27.D;28.B;29.C;30.B;31.C;32.D;33.A;34.B;35.D;36.C;37.A;38.B;39.A;40.B;41.C;42.D;43.B;44.C;45.D;46.D;47.A;48.A;49.D;50.C;51.D;52.A;53.B;54.A;55.B;56.C;57.A;58.D;59.D;60.C;61.C;62.D;63.D;64.D;65.B;66.D;67.C;68.B;69.A;70.B;71.B;72.A;73.D;74.C;75.B;76.C;77.A;78.A;79.D;80.C;81.A;82.C;83.C;84.D;85.A;86.D;87.D;88.D;89.B;90.C;91.D;92.D;93.A;94.C;95.D;96.D;97.C;98.C;99.C;100.D;101.D;102.D;103.B;104.B;105.A;106.A;107.C;108.D;109.A;110.B;111.C;112.D;113.C;114.B;115.D;116.D;117.A;118.D;119.C;120.C;121.C;122.A;123.A;124.B;125.C;126.D;127.D;128.D;129.C;130.C;131.B;132.A;133.B;134.B;135.D;136.C;137.B;138.C;139.B;140.D;141.C;142.A;143.D;144.B;145.D;146.D;147.A;148.C;149.D;15

0.D;151.B;152.D;153.B;154.C;155.B;156.A;157.B;158.B;159.A;160.C;161.B;162.D;163.B;164.C;165.C;166.A;167.C;168.B;169.A;170.D;171.C;172.D;173.B;174.C;175.C;176.D;177.C;178.A;179.C;180.A;181.C;182.D;183.C;184.C;185.D;186.A;187.B;188.C;189.D;190.B;191.C;192.A;193.B;194.D;195.A;196.D;197.C;198.A;199.C;200.C;201.C;202.B;203.A;204.C;205.C;206.B;207.A;208.B;209.C;210.D;211.D;212.D;213.B;214.D;215.C;216.B;217.A;218.D;219.A;220.C;221.B;222.C;223.D;224.B;225.A;226.C;227.A;228.A;229.C;230.D;231.A;232.B;233.D;234.A;235.B;236.D;237.B;238.C;239.B;240.C;241.A;242.B;243.B;244.C;245.C;246.D;247.B;248.A;249.A;250.C;251.B;252.C;253.D;254.D;255.C;256.B;257.A;258.B;259.A;260.C;261.D;262.A;263.B;264.B;265.C;266.A;267.D;268.A;269.B;270.D;271.B;272.A;273.C;274.B;275.A;276.C;277.B;278.B;279.C;280.A;281.B;282.C;283.C;284.A;285.D;286.B;287.C;288.A;289.B;290.A;291.C;292.B;293.B;294.D;295.C;296.B;297.D;298.A;299.C;300.A;301.C;302.D;303.B;304.A;305.B;306.B;307.B;308.A;309.D;310.D;311.A;312.D;313.A;314.A;315.D;316.A;317.C;318.C;319.A;320.B;321.C;322.C;323.A;324.C;325.C;326.A;327.C;328.B;329.A;330.D;331.A;332.B;333.A;334.B;335.A;336.D;337.A;338.D;339.D;340.D;341.A;342.D;343.A;344.B;345.A;346.B;347.C;348.D;349.D;350.C;351.B;352.A;353.B;354.B;355.D;356.C;357.B;358.B;359.A;360.D;361.C;362.D;363.C;364.A;365.D;366.C;367.D;368.C;369.B;370.C;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9a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