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代表作

更新时间:2023-03-10 06:53: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阮籍诗歌分析

1.阮籍作为正始文学最优秀的代表之一,他的人生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提供了一种极致:最沉重的压抑、最深刻的恐惧、无路可走的绝望。2、阮籍著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就是典型的表现这一内心孤寂苦闷的代表作。“秋风吹飞藿“、“终身履薄冰”、是其中的典型意象。这些诗非作者一时一地所作,而是其一生的政治感慨和记录。 3、还有他那强烈而深刻的孤独感。“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可看出阮籍始终处于深刻的孤独感与遗弃感中。4、《咏怀》“志在讥讽,而文多隐晦”,部分讥刺内容较为明白。如第67首"洪生资制度",是写"洪生"即鸿儒的,诗中说他们凭借着礼乐制度和

次序纪纲,摆出道貌岸然姿态,但其言论行为是虚伪的,表示诗人对这些"礼法之士"的批判态度。 5、《咏怀》中还表现了阮籍的高情远慕,即远遁全真性、神仙寄自由的追求。如第三十八。6、《咏怀》在艺术上具有十分突出的特点,就是比兴曲折,蕴含深永。一是用自然事物,或历史典故、神话游仙等进行比兴、暗示和象征的表达;一是只对情感做浑整的描写,而小心地回避透露真正的原因。第21首"于心怀寸阴",又写冲天的玄鹤不与鹌鹑游于中庭,来表示诗人不屑与礼法之士为伍的决心。诸如此类的比兴,使诗篇呈现出一种才藻艳逸的风貌。

篇二:咏怀八十二首阮籍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阮籍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4、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观点分析诗歌,理解诗人情感 教重点难点

1.重点:意象的选用,意境的营造。2.难点:“忧思”的深意。

2、创作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诗,总题为“咏怀”。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

主要作品有《咏怀诗》82首,抒写内心的苦闷,揭露现实的黑暗,充满愤世疾俗之情,限于政治环境,《咏怀诗》大量运用比兴寄托,借古喻今的手法,诗旨遥深,隐晦曲折。阮籍继承了《诗经》、《楚辞》及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贡献。他的散文《大人先生传》,讽刺世俗庸人的虚伪和贪婪,文笔辛辣至极。辑有集13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阮步兵集》,近人有黄节著《阮步兵咏怀诗注》。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他的《咏怀》82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其中有些诗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有些诗表现了诗人害怕政治风险,希冀避世远祸的思想面貌;有些诗借古讽今,寄托了对时政的抨击或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还有些诗嘲讽了矫揉造作的虚伪的礼法之士。总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在艺术上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一、情境导入:

《滕王阁序》里我们学过这样的句子,“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阮籍嗜酒如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架车而行,路尽而返。那么他为什么如此“猖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阮籍的世界,走进他的《咏怀八十二十二首》(其一)… 二、文本解读

1、生平、性格

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他的父亲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当时,他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籍容貌环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晋书?阮籍传》)

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晋书?阮籍传》)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

1

三、诗歌鉴赏 1、翻译句子

(1)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2)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3)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4)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2、师问:请找出诗歌的诗眼? 明确:

3、师问: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

明确:(1)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来弹琴),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

(2)三、四、五、六句通过“明月、清风、孤鸿、翔鸟”等意象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来抒写内心的孤独和忧思。

(3)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

4、师问:诗人为什么会如此伤心,如此忧思?(引导学生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答) 明确: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但是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为了保

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翼翼,虚与周旋。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

5、名句赏析 问

1:诗人为什么“夜中不能寐”?

明确:“夜中”是“中夜、半夜”之意,说明夜已经很深了,而此时的诗人依然难以入眠。为什么呢?可以想见的是,诗人一定是由于心事重重、纠结于心才会有如此的行为表现。 为了排遣心中的情绪,诗人起身弹响了琴弦,此时的琴音一定传达着作者的心音。到底是什么 情绪?纠结于心中的到底是什么?这些我们都暂时无法知道,接着可以往后看。“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两句,写的是:明亮的月光从薄薄的帐幔外照了进来,清风吹开了我的衣襟。这里的“明月”“清风”两个意象是想告诉我们月色皎洁、清风舒爽,眼前的一切都让人心生喜悦呢?抑或是想告诉我们半夜的景象显得凄清、冷落,让作者心生孤寂、悲凉之感呢?

2:“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有何特殊的喻意呢?

明确:这两句写的是:孤独、失群的鸿雁在野外悲哀地号叫,盘旋飞翔的鸟儿在北方的树林中鸣叫。鸿雁的孤独、失群是否可以理解成阮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独立的人格,而哀号则反映出其内心的愁苦、 悲哀。鸟儿在黄昏时就应该选好了栖宿的树枝的,结果在深夜时分依然在树林的上空盘旋飞翔。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这似乎也可以理解成:阮籍空怀满腔的才华和抱负,结果却一直在当时黑暗的政治环境下找不到一个施展抱负和才华的舞台。由此看来,前面的意境应该在于营造凄清冷落的氛围,表达孤寂悲凉的心境。

解说:诗歌的最后两句终于道出了前面诗人行为表现和意境特点的真正原因,点透了全诗所蕴含的情感,即“忧愁思虑”,具体来说,应该是“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愁、伤感”。6、主题把握

这首诗写诗人深夜弹琴和孤独不安的忧思。 四、补充意象及相关资料

青眼: 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2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古人弹琴有讲究。“十四宜弹”则为:“遇知音,逢可人,对道士,处高堂,升楼阁,在宫观,坐石上,登山埠,憩空谷,游水湄,居舟中,息林下,值二气清朗,当清风明月。”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清风:(1).清微的风;清凉的风。唐 杜甫 《四松》诗:“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八窗尽落,清风徐来,纨扇罗衫,剖瓜解暑。”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三:“清风朗日的春早, 莫斯科天色已经非常和快。”

(2).清惠的风化。《文选·张衡<东京赋>》:“清风协於玄德,淳化通於自然。” 薛综 注:“清惠之风,同於天德。”

(3).高洁的品格。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诔碑》:“标序盛德,必见清风之华。” 明 李贽 《豫约·感慨平生》:“夫陶公清风千古,余又何人,敢称庶几。”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附录:

竹林七贤

魏晋间以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为代表的风流名士,因不满暴政, 逍遥山林,谈玄醉酒,长歌当哭,不与统治者合作,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 ,肆意酣畅,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故世称竹林七贤。

嵇康(223~262),三国魏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字叔夜,谯国NB076 (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任过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他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著有《养生论》。他与阮籍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魏氏春秋》云:“(嵇康)与陈留

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他的朋友山涛(巨源),后来投靠司马氏当了吏部尚书,曾劝他出去做官,他遂写了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加以拒绝。他终因“非汤武而薄周孔”,且不满当时掌握政权司马氏集团,遭钟会诬陷,为司马昭所杀。 嵇康在政治思想上“托好老庄”,排斥“六 ”,强调名教与自然的对立,主张决破礼法束缚。他的哲学思想基础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坚 持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他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明胆论》),肯定万物 都是禀受元气而产生的。他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嵇康自幼聪明好学,才思敏捷。 文“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与 山巨源绝交书》、《难自然好学论》等为其代表作。其诗长于四言,风度清峻;《幽愤诗》 《赠秀才入军》较有名。其所撰《声无哀乐论》,认为同一音乐可以引起不同的感情,断言 乐本身无哀乐可言,而其目的则在于否定当时统治者推行的礼乐教化思想。他善鼓琴,以弹 《广陵散》著名,并曾作《琴赋》,对琴的奏法和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述。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 瑀的儿子.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时司马氏独专朝政。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阮籍作品今存赋6篇、散文较完整的9篇、诗90余首。阮籍的诗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咏怀诗》82首。  向秀,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人,生卒年不详,少颖慧,与嵇康等友善。

3

秀本隐居不出,景元四年(263)嵇康被害后,在司马氏的高压下,他不得不应征到洛阳,后 任散骑侍郎,又转黄门散骑常侍。向秀好老庄之学。当时《庄子》一书虽颇流传,但旧注“ 莫能究其旨统”,向秀作《庄子隐解》,解释玄理,影响甚大,对玄学的盛行起了推动作用  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州)人,曾为建威参军。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

阮咸,字仲容,阮籍之侄,叔侄二人时人并称为“大小阮”。他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山涛认为他“贞索寡欲,深识清浊,万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职必绝于时”(见《晋书》 本传),但晋武帝认为他耽酒浮虚而不予重用。他与阮籍一样放达任诞,狂浪不羁。有 次,他的亲友在一起喝酒,他也来参加,不用酒杯,而是用大盆盛酒,喝得醉醺醺的。当时 有一大群猪走来饮酒,阮咸就和猪一起喝酒。他一面饮酒,一面鼓琴,真是不亦乐乎。于是 “与豕同饮”就传为笑话。阮咸妙解音律,善弹琵琶,为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有一种古代琵 琶即以“阮咸”为名。他曾与荀勖讨论音律,荀勖自认为远不及阮咸,便极为嫉恨。阮咸也 因此被贬为始平太守。阮咸还有著作《律议》传世。

王戎(234~305),字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幼颖悟,神采秀彻。他善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他是“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位。晋武帝时,他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晋爵安丰县侯;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等职。惠帝时,他官至司徒。王戎苟媚取宠,热衷名利,立朝无所匡谏。性极贪吝,田园遍及诸州,聚敛无已,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卖之,但恐别人得种,故常钻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讥讽。

山涛(205~283),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涛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他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司马师执政后,他 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司马昭以钟会作乱于蜀,将西征,任涛为行军司马,镇邺。昭晋爵晋公,涛主张以司马炎为太子。炎代魏称帝时,任山涛为大鸿胪,加奉车都尉,晋爵新沓伯。出为冀州刺史,甄拔隐屈,搜访贤才三十余人。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 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后拜司徒,复固辞,乃归家。有集十卷,亡佚,今 有辑本。

篇三: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参考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填空题

1、 魏晋风流:那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特点:颖悟、旷达、真率。文学于魏晋南北朝进入自觉时代。

2、 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3、 “永明体”: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的一种重要形式。

4、 曹操:‘《魏武帝集》,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古直悲凉”),均为乐府诗,继承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精神。以乐府古题写时事(五言诗为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有“汉末实录”之称,《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其四言诗在《诗经》后四百年爆发的绝响。散文方面被鲁迅称为“改革文章的祖师”。

5、 曹丕:诗歌具有“便娟婉约”特点,其《燕歌行》为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所著《典论·论文》是最为完整的一篇文艺理论专著。提出“诗赋欲丽” “文以气为主”的观点

6、 曹植:有“建安之杰”之称,文采气骨兼备,《曹子建集》,代表作:《赠白马王彪》。

7、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祯《赠从弟》。王粲被誉为“七子之冠冕”他长于辞赋,《登楼赋》,羁旅之愁与怀才不遇。

8、 蔡琰:五言《悲愤诗》、

9、竹林七贤:陈留、阮籍(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嵇康(论说文作家)、山涛、刘伶(《思旧赋》),阮咸、向秀、王戎

10、陆机《文赋》,提出“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创作矛盾;“物感说”的思想; 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观点,成为写诗作赋乃至文学创作的重要纲领。

11、太康诗风,陆机、潘岳为代表,特征:“繁缛”

12、左思:《三都赋》,代表作:《咏史》诗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道路,这是左思《咏史》成熟的标志。《娇女诗》中国古代儿童诗歌

13、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代表作:《扶风歌》。郭璞:《游仙诗》

14、王羲之:《兰亭集序》。

15、东晋玄言诗代表人物有孙绰《秋日诗》、许询《农里诗》,诗特点“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16、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其诗总体艺术特征:“自然”;其田园诗的创立在文学史上第一次雅的文学样式与俗的生活内容的完美结合。主要作品:田园诗《归园田居》;咏怀诗和咏史诗《饮酒》、《拟古》、《读山海经》;行役诗和赠答诗。散文、赋《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

17、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18、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北朝民歌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

19、鲍照、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

20、谢灵运: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力摹写山水的诗人,正式确立了山水诗的独立地位(山水诗之父、元嘉之雄)。《谢康乐集》。

21、鲍照:《芜城赋》、《拟行路难》十八首为其诗文代表作;创造以七言为主的歌行体,丰富了七言诗的内容,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开始自由换韵。

22、永明体代表人物:沈约(奠基人)、谢朓、王融。沈约倡导声律论,是“新体诗”的实践者之一;提出“四病八声”之说;诗歌特点:“长于清怨”。

23、四声:平上去入;八病:平头、上尾、蜂腰等。

24、任昉:“竟陵八友”中人物,以文笔见称于世,与沈约齐名,有“沈诗任笔”的并称。

25、萧统编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26、钟嵘:《诗品》,以“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方式品评诗家作品,专论五言诗家和五言诗作,后世视为“诗话之祖”。

27、宫体诗:特点是“情调流于轻艳,诗风较为靡弱”;代表人物有:萧氏父子、徐氏父子、庾氏父子等

28、庾信: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骈文有“四六宗匠”之称;代表作有《拟咏怀》二十七首、《小园赋》、《哀江南赋》等。与徐陵的作品成为“徐庾体”。

29、王褒:名作有《渡河北》、《关山月》、《出塞》等,其边塞诗对唐诗发展有一定影响。

30、郦道元:《水经注》:集六朝地志之大成;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颜之推:《颜氏家训》。

31、唐传奇标志着中国文言小说的成熟;宋元话本标志着白话小说的成熟。

32、《燕丹子》:古今小说杂传小说之祖。

33、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为志怪小说(干宝《搜神记》)和志人小说(刘义庆《世说新语》)两类。

34、隋朝:卢思道:《从军行》采用“思妇—征夫”为内容的南朝歌行体;杨素《出塞》;杨广《春江花月夜二首》;

35、上官仪:形成一种诗风“上官体”(绮错婉媚)提出“六对”、“八对”之说;

36、王绩:代表作《春望》最早成熟的五言律诗之一。

37、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杨二人工于五律,为五律的重要奠基人,五律至二人标志初步定型。

38、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沈的《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是早期七言的成熟之作,被后人称为初唐七律的样板。

39、陈子昂:“海内文宗”,38首《感遇诗》集中体现复归风雅,名作《登幽州台歌》

40、张若虚:《春江花夜月》“孤篇盖全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41、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

42、王维: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名作有《山居秋暝》《使至塞上》等。

43、孟浩然:诗歌风格“自然平淡”,名作有《春晓》、《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等。

44、王昌龄:“七绝圣手”《出塞二首》其一为唐七绝的压卷之作,又有“诗家夫子(天子)”之称。

45、高适:代表作:《营州歌》、《燕歌行》、《塞下曲》、《塞上听吹笛》等

46、岑参:代表作《逢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以“奇才奇气”写“奇情奇景”。

47、李白:创新意识:借古题写现事、用古题写己怀;有“诗仙”之称。代表作见后面部分。

48、杜甫:自创乐府新题写时事,如《兵车行》、《丽人行》、《三吏》、《三别》等。以律诗写组诗。风格:沉郁顿挫。

49、元结:代表作《舂陵行》、《贼退官吏》,编《箧中集》。

50、大历十才子:李端、卢纶、韩翃、钱起等。

51、韩孟诗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诗歌理论方面主张“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之说。

52、韩愈诗特点:气魄大,格调高,取境阔,蓄势远;以文以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刻意求新,奇险生涩。代表作:《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山石》等。

53、孟郊:代表作有《游子吟》、《秋怀》、《游终南山》等,和贾岛有“郊寒岛瘦”之称。

54、李贺:有“天才诗人”之称,作品有《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

55、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重写实、尚通俗。

56、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非填空题

魏晋玄学

魏晋玄学是指“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企图调和儒道,会通“自然”与“名教”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潮”(汤一介)。“玄”最早见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其义如王弼《老子指略》所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学则为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肇端于汉末,兴盛于魏晋,以《老子》、《庄子》、《周易》即所谓“三玄”为思想基础,尤其推《老》、《庄》为“玄宗”。“本末有无”是魏晋玄学所讨论的中心命题,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人为魏晋玄学家的重要代表。

魏晋玄学的基本特点

学界认为魏晋玄学包括六个方面的特点,即:(1)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2)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3)以探究世界本体为其哲学的基本内容;

(4)以解决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为其哲学目的;(5)以“得意忘言”为方法;

(6)以“辨名析理”为其哲学的思维方式

建安、正始文学

这近一百年间,前有三国纷争,后有八王之乱,最后西晋灭亡,政权南迁。与汉代大一统的文化背景不同,这一时期处于由统一到分裂的动荡期和过渡期,中央集权统治衰落代之以家族政治的兴起,文学的发展反而获得新的生命和更为自由的空间;与东晋以后的情形相比,这一时期的政治中心仍在中原地区,文化

的中心亦如此,故文学虽然走上追求华美的一路,但仍不失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刚健淳厚的内在之美,再出之以绮靡的辞采,较东晋和南朝文风诗风绝不相类。

建安文学与建安风骨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196一220),共25年。文学史上的“建安”实际上包括汉末到魏初的一段时期(到曹植死为止),代表作家为三曹、七子和蔡琰。这一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建安风骨形成的因素

(1)时代因素:天下纷乱,生灵涂炭(灾难);群雄角逐,各骋才智(舞台)。

(2)思想因素:儒学定于一尊的地位趋于动摇,道家和刑名之学兴起。

(3)文人因素:生命意识,悯时情怀,理想张扬,个性风发

(4)文学因素:汉乐府的健朗风格,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的幽怨情调。

曹植诗歌的艺术特点:

1、状貌生动,有声有势;2、清峻雄奇,风骨自见;3、善用比兴,抒情性强;

4、沉郁顿挫,韵律谐美;5、工于起调,且多警句。他创造了一种雅与怨、文与质、风与骨、刚与柔完美统一的诗歌美。钟嵘《诗品》评其诗曰:“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并由此誉之为“建安之杰”。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正始之音:正始时出现了玄谈领袖何晏、王弼,另有名士裴徽、荀粲、傅嘏、夏侯玄、钟会以及“竹林七贤”等。何晏、王弼祖述老庄,为无为、无名之论,主张“天地万物以无为本”,掀起玄谈之风,世称“正始之音”。正始玄学经历了从何、王以自然为本、名教为末(调和)到阮籍、嵇康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对立)的发展变化,其主流是崇尚老庄之学,反对标榜名教而实际追求名利甚至谋求篡权(司马氏)的丑恶行经。

阮籍的创作:

阮籍为阮瑀之子,字嗣宗,曾任步兵校尉,有《阮步兵集》,诗以《咏怀诗》八十二首、文以《大人先生传》为代表作。其作品内容大致有三类:(一)表现诗人“身在乱朝,常恐罹谤”的孤寂和苦闷,如“夜中不能寐”P274、“嘉树下成蹊”P275、“独坐空堂上”P276、“一日复一夕”P278等;(二)讽谕时政之作,如“湛湛长江长”P275、“驾言发魏都”P277等,(三)揭露和讽刺礼法之士的虚伪,如“洪生资制度”P278、《大人先生传》等。 其中,忧生之嗟是其诗歌的主调。

阮籍诗歌的艺术特点及成就:

其一,玄思与诗情的完美统一,既创造了哲学境界的诗化,又创造了诗歌境界的哲理化(阮是富有诗人情怀的哲学家,同时又是具有哲人气质的诗人);其二,比兴象征和化典为喻是其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其三,风格隐约含蓄,形成了“厥旨渊放,归趣难求”的独特的艺术个性;其四,专力于五言诗创作,而开始完全不模仿乐府诗,把五言诗推上了“地位更是稳固,艺术更是成熟”(刘大杰)的“文人化”的发展阶段,被誉之为“东汉建安以来第一个用全力作五言的大诗人”(刘大杰);其五,创抒情咏怀的组诗体例,由此形成“宏大的艺术世界和很有张力的艺术结构”(钱志熙),对唐代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嵇康的创作:

嵇康,字叔夜,谯国銍zhì(安徽宿县)人,官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有《嵇中散集》。他的创作主要以文章著称,有《琴赋》、《与山巨源绝交书》(P413)、《养生论》(文学史P166)、《答难养生论》、《声无哀乐论》、《管蔡论》(P423)、《太师箴》、《家诫》等名作。嵇唐之文气度俊伟,文辞壮丽,语多振绝,尤其以思想新颖取胜,鲁迅称其“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在体例上长于辨难之论体文,刘师培谓“论体之能成文者,魏、晋之间,以嵇氏为最”。

嵇康之诗,以“清峻”别成一格。“清”即“清远”,是“一种空灵高洁的境界”(钱基博),体现其诗平淡的一面,《赠兄秀才入军》十八首(文学史P46)、《酒会诗》七首中多数皆如此(《酒会诗》之一:“淡淡流水,沦胥相率而逝;泛泛柏舟,载浮载滞。微啸清风,鼓楫容裔;放櫂投竿,优游卒岁。”);“峻”即“峻切”,是傲视世俗、卓然不群的诗人气质在其创作中的反映,也是“刚肠疾恶,轻肆直言”的性格特征在诗歌中的自然流露。钟嵘曾批评嵇康之诗:“过于峻切,讦直露才,伤渊雅之致。”《幽愤诗》(P282)是此类诗的代表作。

向秀和刘伶的作品:

“竹林七贤”中另如向秀、刘伶亦有文名。向秀的《思旧赋》(文学史P164)是嵇康、吕安被害后作者“经其旧庐”、“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的作品,是抒情小赋中的篇什。刘伶的《酒德颂》(文学史P164)状写醉态云:“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见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利欲之感情。俯视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是其放浪人生和脱俗情怀的艺术写照。

太康文人集团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俱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钟嵘《诗品序》)按,此八人包括张载、张协、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潘尼叔侄,以及左思。其中,代表太康诗风文风的是陆机、潘岳,创作成就最高的为左思。此外,“三张”中张协的诗歌成就最高,《诗品》列之为上品;张载则以《剑阁铭》一文名世,文中有“一夫荷戟,万夫趑趄”的名句,李白《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即点化此句而成。

陆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08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