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复习资料大全

更新时间:2024-04-02 10: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燃烧基础知识 如何理解燃烧的条件?P2

答: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燃烧的发生3和发展1需要4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燃烧的四种类型(分类角度):着火方式(点燃自燃)、持续燃烧形式(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燃烧物形态(固液气)、燃烧现象(火焰发光发烟)。

燃烧的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着火(包括点燃、自然)和爆炸。 常见的引火源有哪些:明火、电弧、电火花、高温、自然引火源。 闪点:液体蒸汽与空气混合物,闪燃的最低温度。

汽煤柴油闪点分别是-50℃、38-74℃、60℃。甲乙丙分类。 燃点: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越低越容易着火。 自燃点:自燃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固体、气体、液体燃烧各自有哪些类型和特点?P5

答:气体燃烧: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混合状况不同,其燃烧方式分为扩散燃烧(燃烧特点比较稳定)和预混燃烧(又称爆炸式燃烧)。

液体燃烧:液体燃烧的类型分为闪燃、沸溢、喷溅三种

1)闪燃 闪燃是引起火灾事故的先兆之一。闪点即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表面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2)沸溢,从沸溢过程说明,沸溢形成必须具备3个条件:

①原油具有形成热波的特性,即沸程宽,密度相差较大;②原油中含有乳化水,水遇热波变成蒸气; ③原油粘度较大,使水蒸汽不容易从下向上穿过油层。

3)喷溅 重质油品燃烧,比沸溢时间晚,与油层厚度、热波移动速度和油的线燃烧速度有关。

三、固体燃烧分为:蒸发燃烧(硫磷钾钠)、表面燃烧(木炭焦炭铁铜)、分解燃烧(木材煤合成塑料钙塑材料)、熏烟燃烧(阴燃——湿木材)、动力燃烧(爆炸)——表蒸分阴燃

有些可燃固体的燃烧包含两种以上的形式。例如,在适当的条件下,木材、棉、麻、纸张等的燃烧会明显地存在分解燃烧、熏烟燃烧、表面燃烧等形式。

第二章 火灾基础知识

火灾按燃烧对象是如何分类的?P11,固液气金电烹

答:按照国家标准《火灾分类》 GB/T4968-2008的规定,火灾分为A、B、C、D、E、F六类。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氢气、乙炔等。 D.类火灾: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等。

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变压器等设备的电气火灾等。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火灾危害:生命、经济、文明、社会、生态 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哪些?P13

答:1)电气 2) 吸烟 3)生活用火不慎 4)生产作业不慎 5)设备故障 6)玩火 7)放火 8)雷击 建筑火灾的蔓延途径有哪些?

答: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流动的方向通常是火势蔓延的一个主要方向。一般,500℃以上热烟所到之处,遇到的可燃物都有可能被引燃起火。火灾时建筑内烟气呈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蔓延的途径主要有:内墙门、洞口,外墙门、窗口,房间隔墙,空心结构,闷顶,楼梯间,各种竖井管道,楼板上的孔洞及穿越楼板、墙壁的管线和缝隙等。孔洞开口、穿越处、闷顶内、外墙面。

烟气扩散流动速度与烟气温度和流动方向有关,水平较小垂直较大(1-5m/S,烟囱效应6-8m/S) 烟气流动的驱动力:烟囱效应、火风压、外界风的作用。

1

火灾发展阶段: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轰然)、衰减阶段(温度峰值80%)。 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哪些?P18(传热基础: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答:为防止火势失去控制,继续扩大燃烧而造成灾害,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将火扑灭,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这些方法的根本原理是破坏燃烧条件。

①冷却灭火②隔离灭火 ③窒息灭火④化学抑制灭火(常见的灭火剂有干粉和七氟丙烷,可有效扑灭初期火灾)。

第三章 爆炸基础知识

爆炸有几种类型?P20

答:爆炸有着不同的分类,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不同,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最为常见。

爆炸浓度极限的概念是什么?其在消防中的意义主要有哪些?P22、24

答:爆炸极限一般认为是物质发生爆炸必须具备的浓度范围。对于可燃气体、液体蒸气和粉尘等不同形态的物质,通常以与空气混合后的体积分数或单位体积中的质量等来表示遇火源会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能引起爆炸的最高浓度称爆炸上限,能引起爆炸的最低浓度称爆炸下限,上限和下限之间的间隔称爆炸范围。

爆炸极限在消防中的应用有以下几方面:

①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依据,爆炸范围越大,下限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②爆炸极限是评定气体生产、储存场所火险类别的依据,是选择电气防爆型式的依据:<10%隔爆防爆。 ③根据爆炸极限可以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层数、面积、防火墙占地面积、安全疏散距离和灭火设施。 ④根据爆炸极限,确定安全操作规程,例如,采用可燃气体或蒸气氧化法生产时,应使可燃气体或蒸气与氧化剂的配比处于爆炸极限范围以外,若处于或接近爆炸极限范围进行生产时,应充惰性气体稀释和保护。

乙炔空气中爆炸极限2.5-82%。

粉尘爆炸的条件:①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②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③火源。 是最小点火能量: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气体爆炸混合物的起爆最小点火能量,单位毫焦(mJ)。 常见爆炸引火源:①机械火源:撞击、摩擦产生火花②热火源:高温热表面、日光照射并聚焦 ③电火源:电火花、静电火花、雷电④化学火源:明火、化学反应热、发热自燃等

引发爆炸的常见原因:物料原因、作业行为原因、生产设备原因、生产工艺原因、故意破坏、自然灾害等。

第四章 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安全知识

爆炸性的特性:爆炸性和敏感度

易燃易爆危险品: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和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易燃气体按火灾危险性是如何分级的?P28

答:易燃气体是指温度在20℃、标准大气压101.3kPa时,爆炸下限≤13%(体积),或燃烧范围不小于12个百分点(爆炸浓度极限的上、下限之差)的气体。如氢气、乙炔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I级:爆炸下限<10%;或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 II级:10%≤爆炸下限<13%,并且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

实际应用中,通常将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为乙类为险物质。 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闪点<61℃):

(一)易燃性(二)爆炸性(三)受热膨胀性(四)流动性(五)带电性(六)毒害性 易燃液体分类:I级初沸点≤35℃ II类闪点<23℃,初沸点>35℃

III类23℃≤闪点≤35℃初沸点>35℃。或闪点>35℃并≤60℃,初沸点>35℃并持续燃烧。 易燃固体:燃点低于300℃——固态退敏爆炸品和自反应物质。

易于自燃的物质:发火物质(5min白磷)和自热物质(油纸、潮湿的棉花)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金属钠、碳化钙、氢化钙。

2

第二篇 建筑防火 第一章 概述

建筑防火常用的技术方法有哪些?

答:一)总平面布置二)建筑结构防火三)建筑材料防火四)防火分区分隔 五)安全疏散六)防排烟七)建筑防爆和电气防火

第二章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评定气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爆炸极限和自燃点;

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闪点(可燃液体:自燃点) 评定固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熔点和燃点。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生产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原料、工艺和产品) 甲类: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胶片、乙醇厂房、乙炔站氢气站、天然气净化厂房压缩机室、钠钾加工) ①闪点<28℃的液体②爆炸下限<10%的气体。③常温自燃爆炸④常温产生可燃气体燃烧或爆炸⑤遇酸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⑥受撞击燃烧爆炸⑦在密闭设备内温度超过物质本身自燃点。 乙类: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一氧化碳压缩机、氧气站、空分厂房、金属抛光、面粉厂碾磨)

①闪点≥28℃<60℃的液体②爆炸下限≥10%的气体③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④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⑤助燃气体⑥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60℃的液体雾滴。 丙类: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闪点≥60℃的液体。可燃固体。(油浸变压器、木工、纺印染,电视装配) 丁类:①非燃烧物质加工,高热或熔化状态下②气体、液体进行燃烧③常温加工难燃烧物质。 金属热处理、锅炉房、铝塑、酚醛泡沫加工厂房、印染厂漂炼部位。 戊类: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非燃烧物质的生产。 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原则:①从重原则(同厂房不同分区)②危险性较大面积比例小于5%(丁戊类油漆房10%)且火灾不至于蔓延到其它部位。③汽油单位容积0.04L/m3或总量≤100L,不按物质危险特性确定类别。 储存的火灾危险性是如何分类的?

甲类:汽油、乙炔、甲烷——闪点<28℃的液体。下限<10%的气体,或遇水或水蒸汽产生<10%气体的固体。 乙类:煤油、氨气、氧气——闪点≥28℃至<60℃的液体。爆炸下限≥10%的气体。 丙类:柴油、纸张、棉麻、电视机等——闪点≥60℃的液体。可燃固体。 丁类:难燃烧物品。自熄性塑料戊类:非燃烧物品。

注:丁戊类储存仓库火灾危险性,当难燃物品、非燃物品的可燃包装重量超过物品本身重量1/4时或体积大于1/2时,其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

甲、乙、丙类生产类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特征各有哪些?

答:甲、乙、丙类液体的分类,是以汽油、煤油、柴油的闪点为基准的,这样有利于消防安全和节约资源。①甲类火灾危险性液体闪点基准定为小于28℃;②乙类定为大于28℃(包括28℃)并小于60℃;③丙类定为大于60℃(包括60℃)。

对于(可燃)气体,将爆炸下限<10%的气体划为甲类,将爆炸下限>10%的气体划为乙类。 甲、乙、丙类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特征各有哪些?

甲类物品:易燃易爆,放出大量有害气体。乙类物品:火灾危险性仅次于甲类。

丙类物品:包括闪点在60℃或60℃以上的可燃液体和可燃固体物质。这类物品的特性是液体闪点较高、不易挥发,立即起火,火走仍烧。丁类:难燃烧物品难起火微燃,火走即停。戊类:不燃烧、不起火、不碳化。

第三章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

民用建筑分类:高层住宅建筑:一类>54m商住——二类27-54m商住

高层公建:一类>50m,一层>1000㎡商展信邮金,省级广播电视防火指挥电力,100万册图书馆,二类其他 单多层住宅:≤27m商住 单多层公建:>24m单层和≤24m其它建筑 建筑按使用性质分类: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

按建筑高度分类:①单层、多层建筑。②高层建筑。超过100m的为超高层建筑。

3

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分级: A(A1A2)、B1、B2(DE)、B3(F)。

影响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因素:主要有材料本身的属性、构配件的结构特性、材料与结构间的构造方式、标准所规定的试验条件、材料的老化性能、火灾种类和使用环境要求等。 燃烧性能:不燃性、难燃性和可燃性。

耐火极限:建筑构件遇火后能支持的时间(失去支持、完整性破坏、失去隔火作业)。 建筑耐火等级分为几个等级?与建筑构件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耐火等级分四级。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建筑构件(梁、柱、楼板、墙等)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决定的。 防火墙耐火等级一二三四级都是3h。楼板一1.5h二1h三0.75h四0.5h。 二级耐火等级建筑采用不燃烧材料的吊顶,耐火极限不限。 甲乙类生产储存的厂库,不应设在地下或半地下。

楼板耐火极限:一级1.5h二级1h。医院楼板和一级建筑上人平屋顶1.5h楼板。 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一二三四级。

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式或半地下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 二类高层民用建筑、单层多层重要的公共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h,一二级上人平屋顶,屋面板耐火极限不低于1.5h和1h。 三级耐火等级的医疗建筑学校老人幼儿用房吊顶应采用不燃材料,当采用难燃材料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

第四章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建筑选址:周围环境、地势条件、主导风向(液化石油气罐布置在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防火间距确定的主要原则:①根据耐火等级,合理确定防火间距(一二级低层最低6-10m),防止火灾蔓延。②保障灭火场地的需要(半径,一二级高层不小于13m)。③节约用地的因素。④合理计算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或最外缘算起。

厂房防火间距要求:①甲乙类厂房与重要公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小于50m,明火间距不小于30m。②设置防火卷帘时,甲乙类间距6m,丙丁戊类4m。③围墙与内部建筑间距5m。④甲类厂房与一二级12m/14m/16m⑤乙类厂房与一二级10m/12m/14m⑥甲乙类与民建单多层、裙房25m,高层50m⑦高层与高层13m,与单多层13/15/17m。⑧单多层戊类之间可按规定少2m,单独设置的生活用房按民建确定6m。⑨两相邻厂房外墙防火墙,间距不限,但甲类之间4m。两座一二级,较低的防火墙屋顶极限1h。

仓库防火间距要求:两座仓库外墙均为防火墙时,防火间距可以减小,丙6m,丁戊4m。 民用建筑防火建筑:高层一二之间13m,与裙房或其他9/11/14m。裙房与裙房6/7/9、7/8/10、9/10/12。 相邻两座建筑低的不低于二级屋顶1h,屋顶无天窗低防火墙3.5m,高层4m(水幕卷帘同)。100m以上不减小。 防火间距不足技术措施:?①改变建筑物性质,降低危险性,改变耐火性能,提高耐火等级②调整工艺流程,限制储存数量,提高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③普通外墙改造防火墙或减少开口面积④拆除等级低、小、价值低且相邻的原有旧建筑物⑤设置独立的室外防火墙,并应兼顾通风排烟和破拆扑救。

消防控制室:单独建造不低于二级,高层首层或地下一层,2h隔墙1.5h楼板,直通室外出口。 人员密集场所:出口2个,厅室面积400㎡,窗帘幕布阻燃,自动报警和喷水系统。 建筑平面布置原则:①限制蔓延②减少临近影响③方便救援④危险设备设置 锅炉房:①首层或地下一层,常压地下2层(屋顶6m出口)。门直通室外。②2h隔墙1.5h楼板③储油1m3。 ④变压器与配电室2h防火墙⑤油浸电力变压器容量1260kw,单台630kw⑥防爆泄压,燃气通风换气6次/h、事故12次,燃油3次,事故6次。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在平面布置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1、一二、三层,宜靠外墙设置,不应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和尽端,面积按厅室(相互分隔的独立单元)建筑面积计算。2.00h的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其他场所分开。当墙上必须开门时应设置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歌舞厅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应注意:①高差不应大于 10m②一个厅、室的面积不应超过200m2。

③两个安全出口,面积为50m2时,可设置一个出口④应设置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系统及防排烟设施等。 办公室等与甲、乙类厂房可否贴邻建造?有哪些措施要求?

答:1.办公室等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当必须与本厂房贴邻建造时,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不燃烧体防爆墙隔开和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

4

2.甲乙类仓库内严禁设置办公室、休息室等,并不应贴邻建造。 丙丁类仓库2.5h隔墙和1h楼板。

第五章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

甲类一二级厂房——宜单层——单层4000多层3000(二级3000和2000)

乙类一级不限层——单5000多4000高3000二级6层——单4000多3000高1500 丙类三级限两层——单3000多2000

甲乙丙厂房自动灭火面积可增加一倍,丁戊类厂房自动灭火,面积不限。 仓库防火分区标准:高架仓库:7m以上机械操作,高层仓库: 甲乙类仓库不设地下式和半地下室,自动灭火增加1倍。

民用建筑防火分区:高层一二级1500单多层一二级2500/1200/600,地下或半地下500. 设备用房1000/m2。

自动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增加1.0倍;裙房与高层防火墙时,可按单、多层确定。 一二级建筑的营业厅展览厅:自动灭火适当增加——高层内4000单层或多层首层10000地下2000 20000以上地下或半地下商业营业厅,无门窗洞防火墙分割2h楼板分块成20000以下。 木结构建筑住宅18m,办公用房丁戊类库房24m。隧道设备用房1500㎡。

歌舞功能分隔:地下或四层以上200㎡不得增加,2h和1h乙级防火门无洞口。 人员密集:四层以上400㎡,地下一层最大1000平方米不得增加。 医院疗养院隔墙2h乙级防火门。

住宅和其他合建:①2h隔墙+1.5h楼板,高层2.5h楼板+防火墙,1.2m防火挑檐和上下口墙4m高。②商业服务网点2h+1.5h,疏散单设。③商业网点中的每个单元2h隔墙分开。 通风空调机房和变配电室开向建筑内的门应该是甲级防火门。 中庭防火设计要求(上下大于一个防火分区):①1h隔墙或玻璃,C类防火玻璃+自动闭式喷水,卷帘3h。②中庭回廊自动喷水和报警系统③排烟设施④不应布置可燃物。

设置玻璃幕墙时防火要求:对不设窗间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1.0h和1.2m(自动喷水0.8m)的不燃性实体墙或防火玻璃墙;窗间墙、窗槛墙的填充材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玻璃幕墙遇防火墙遵循防火墙要求。防火墙与框架连接。

设置防火墙要求:①防火墙应直接设置在基础或框架上,应高出不燃性墙体屋面不小于40cm,高出可燃性墙体或难燃性墙体屋面不小于50cm②距天窗端面的水平距离小于4m③难燃性外墙防火墙应突出墙的外表面40cm④不应设置排气道和转角处

防火卷帘时应满足哪些构造要求?①3h(冷却水幕)②自动降落信号反馈③疏散走道延时下降④防烟密封 防火卷帘设置部位:电梯厅、自动扶梯周围、中庭和楼梯走道、过厅相通的开口部位、生产车间大面积洞口。 卷帘部位(中庭以外)分隔宽度≤30米,卷帘≤10m;≥30m时宽度≤1/3且不应大于20m。 什么是防火门?各用在什么场所?防火门的设置应满足哪些要求? 答:甲、乙、丙三级。耐火极限分别不低于1.50h(防火墙)、1.00h(疏散楼梯门)和0.50h(竖井检查门)。 防火门的防火要求:

1) 疏散通道上的防火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任一侧手动开启。设置部位为房间的疏散门或安全出口。建筑内

设置的防火门既要能保持建筑防火分隔的完整性,又要能方便人员疏散和开启。

2) 用于疏散走道、楼梯间和前室的防火门,应能自动关闭;双扇和多扇防火门,应设置顺序闭门器。

3) 除允许设置常开防火门的位置外,其他位置的防火门均应采用常闭防火门。设置“保持防火门关闭”提示

标志,并应具有与报警系统联动的反馈和自动关闭功能。

4) 设在变形缝附近的防火门,应设在楼层较多的一侧,且门开启后不应跨越变形缝。 5) 平时关闭后应具有防烟性能。

防火分隔水幕:三排喷头,宽度≥6m供水强度2L/S*M

哪些位置需要设置防火阀:防火阀是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性要求,用于管道内阻火的活动式封闭装置。设置部位:①穿越——防火分区处、通风空调机房隔墙和楼板处、重要或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防火分隔处的变形缝两侧②竖、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段。但当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通风、空气的调节系统均独立设置时,水平风管与竖向总管的交接处可不设置防火阀。

5

公共建筑的浴室、卫生间和厨房的竖向排风管,应采取防止回流措施或在支管上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70℃的防火阀。公共建筑内排油烟管道宜按防火分区设置,且在与竖向风管连接的支管处应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150℃的防火阀. 排烟防火阀:280℃自动关闭。 防烟分区:比防火分区小,≤2000㎡,长边≤60m(高6m对流75m)。①用挡烟垂壁(50cm固定、活动)、隔墙、梁划分②不跨防火分区③面积符合规范④封闭空间作分区⑤储烟仓高度≥10%净高且50cm⑥特殊场所单划分。

第六章 安全疏散

人员密度:办公室4㎡/人

百人宽度招标:NB/At,N=100人,b=单股人流宽度(0.55-0.6),A单股人流通行能力,t允许疏散时间。 厂房内疏散出口最小净宽0.9m;疏散走道1.4m,疏散楼梯1.1m 高层民建疏散宽度:疏散门安全出口0.9m,疏散走道和楼梯1.1m。 体育馆:3000-5000人门和走道0.43-0.5,楼梯0.5

电影院礼堂:每百人0.6m,且不小于1m,边走道不小于0.8m 木结构建筑疏散宽度:地上1/2层0.75m,地上3层1m/百人。 其他建筑:地下半地下人员密集和歌舞娱乐1m/百人,办公建筑门洞口1m,高度2.1m。人员不多走道楼梯1.1m。出口和疏散门0.9,m,6层以下单元式住宅一侧栏杆的1m,高层1.2m。人员密集公共场所门1.4m,道小巷3m。 厂房最大安全距离:丁戊类一二级单多层不限,高层50和75m。

公共建筑安全疏散距离:设置敞开式外廊,按表增加5m,自动喷水增加25%,房间位于两个楼梯之间减少5m,袋形走道两侧或近端减少2m。

安全出口: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 疏散出口:疏散出口包括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疏散门是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门、直接开向疏散楼梯间的门(如住宅的户门)或室外的门,不包括套间内的隔间门或住宅套内的房间门。安全出口是疏散出口的一个特例。

疏散楼梯的设置原则:①标准层两端②靠近电梯设置③靠近外墙设置

安全出口设置基本要求: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2个/防护区,相邻2个安全出口或每个房间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并应有明显标志。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当一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全部直通室外确有困难利用之间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面积≤1000㎡ 时出口数量1个;直通室外出口总净宽度,不应小于计算所需总净宽度的70%。

疏散门:①60人房间每门30人不限开启方向。②平开门,但并丁戊类仓库首层外墙可用推拉门和卷帘门③门开启不影响紧急疏散④人员密集疏散出口不设门槛,门开启90°的门边向外1.4m不设踏板,推闩式外开门。⑤高层出口挑出1m挑檐。 公共建筑安全出口设置要求

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外的公共建筑,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情形:

①除托儿所、幼儿园外200㎡ 且人数不超过50 人的单多层建筑的首层。

②除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等外,一二级三层(二三层50人)三级3层(二三层25人)四级2层(二层15人)。

③一、二级公建,2部疏散楼梯且顶层局部升高2层、人数50人、每层200㎡时,通楼下和屋顶2楼梯 ④相邻两个防火分区(除地下室外),防火墙上防火门,且两防火分区的面积之和≤1.40倍的公共建筑。 ⑤公共建筑中两出口之间的房间 60㎡时,可一个0.9m门;走道尽端的房间,75㎡时,可一个1.4m门。 住宅建筑安全出口设置要求:住宅建筑2个且5m,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情形:

①≤27m,单元任一层650㎡ 且任一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小于15m;

②>27m且≤54m,650㎡10m,乙级防火门,每单元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 ③>54m 的多单元建筑,650㎡10m,乙级防火门,每单元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54m以上部分单元的疏散楼梯通过阳台或凹廊连通。

厂房、仓库安全出口设置要求:2出口间距5m。设置一个安全出口情形:

①甲厂房100㎡5人;②乙厂房150㎡10人;③丙厂房250㎡20人;丁戊,400㎡30人;⑤地下、半地下50㎡15 人;⑥仓库300㎡或防火分区100㎡;⑦地下、半地下仓库建筑面积100㎡。

防火墙上相邻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6

疏散走道:①简捷、指示标志和诱导灯②1.8m不设管道门垛突出物③尽量避免袋形走道④常开甲门⑤走道宽度符合规范要求

避难走道:走道楼板1.5h,2出口,宽度符合规范,装修A级材料,防烟前室6㎡开向前室甲门,开向应急走道乙门,消火栓照明电话等。

疏散楼梯和楼梯间:采光通风靠外墙,窗口与门洞口1m,不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室,不设卷帘,无突出障碍,无易燃管道(保护装置),仅通向避难层楼梯错位。 封闭楼梯间指设有能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或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多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除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梯间外,均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具体如下: 1.医疗建筑、旅馆、老年人建筑; 2.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建筑;

3.商店、图书馆、展览建筑、会议中心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 4.6 层及以上的其他建筑。

高层建筑的裙房;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 21m到33m 的住宅建筑,其疏散楼梯间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当住宅建筑的户门为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间。

防火要求 1.封闭楼梯间应靠外墙设置,并设可开启的外窗排烟,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按防烟楼梯间设置。 2.扩大的封闭楼梯间,应采用乙级防火门隔开。

3.除楼梯间门外,内墙不开门窗管道井、电缆井的门或检查口。

4.高层、人员密集公建、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其他采用双向弹簧门。 防烟楼梯间设有两道防火门和防排烟设施

前室或阳台、凹廊,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楼梯间形式。

防烟楼梯间适用场所:能够保障所在楼层人员安全疏散,是高层和地下建筑中常用的楼梯间形式。 1.一类高层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建筑; 2.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

4.当地下层数为3层及3层以上,以及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①满足疏散楼梯的设置要求外②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设置防烟设施和应急照明设施; 2.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的前室合用; 3.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6㎡,居住4.5㎡;合用前室:公建、高厂高库10.0㎡,居住6㎡; 4.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5.除楼梯间门和前室门外,内墙上不开门窗洞口

室外疏散楼梯:在建筑的外墙上设置全部敞开的室外楼梯 适用范围①甲乙丙厂房②建筑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丁戊类高层厂房③辅助防烟楼梯。 室外楼梯的构造要求 室外楼梯作为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 2.倾斜度不应大于45°; 3.楼梯和疏散出口平台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 4.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门开启时,不得减少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 5.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0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其它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

高度>10m的三级建筑应设通至屋顶的室外消防梯。不面对老虎窗,宽度0.6m,且宜离地面3.0m处设置。 剪刀楼梯间:分别设置前室,梯段隔墙1h,加压送风系统单设。 消防电梯的设置范围 1. 33m 的住宅。2.一类高层32m 的二类高层公建。

3.埋深大于10m 且总面积大于3000㎡ 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 4.符合下列条件的建筑可不设置消防电梯:

(1)大于32m 且设置电梯,一层2 人的高层塔架。(2)局部32m,且高出部分面积50㎡ 的丁、戊厂房。

7

封闭式避难层的消防要求有哪些?(见《技术实务》P98)

答:避难层是超高层建筑中专供发生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使用的楼层。

1.避难层的设置条件(100m)避难人员面积指标:净面积按5人/㎡计算。 2.避难层的设置数量第一个50m,后每45m

3.避难层的防火构造要求:①楼板2h②楼板上宜设隔热层③隔墙3h甲门④避难层可与设备层结合布置。 4. 安全疏散:两方向疏散,通楼梯间上下层错位断开。应急照明1h,照度1.00lx,严禁设电梯门。 5.通风与防排烟系统(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乙级防火窗或1.00h的C类防火窗) 6.灭火设施(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 7.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设备

首层外门的总宽度应按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不供楼上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人数计算确定。 避难间:24m病房楼二层以上,护理单元25㎡,病床梯兼做消防电梯前室为避难间。

哪些场所需要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设置要求是什么?(见《技术实务》P99-100)

答:先写定义:保证人疏散以及消防人员的工作,必须保持电光源,据此设置的照明总称为火灾应急照明; 为防止疏散通道变暗,抑制惊慌,确保安全,以显眼的文字、鲜明的箭头标记照明称为疏散指示标志. 人员聚集场所、疏散通道前室、火灾时仍需要工作场所、 应急照明设置场所和设置要求

疏散应急照明灯具:除单、多层住宅外,民用建筑、厂房和丙类仓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

①封闭楼梯间、前室和避难层(间)②消防控制室等火灾时仍需正常工作的房间③观众厅等面积超200㎡的营业厅、演播室④超100㎡的地下、半地下公共活动场所⑤公共建筑中的疏散走道。

消防应急照明灯具的照度应符合规定:①疏散走道的地面1.0lx②人员密集场所、避难层3.0lx③楼梯间、前室避难走道5.0lx;④消防控制室等火灾时仍需工作的房间的消防应急照明,仍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 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宜设置在墙面的上部、顶棚上或出口的顶部 疏散指示标志设置场所:A公共建筑及其他一类高层民用建筑,高层厂房(仓库)及甲、乙、丙类厂房应沿疏散走道和在安全出口、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门的正上方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B下列建筑应在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上增设能保持视觉连续的灯光(蓄光)疏散指示标志: ①总建筑面积超8000㎡的展览建筑②超5000㎡的地上商店③超500㎡的地下、半地下商店④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⑤座位超1500的电影院、剧院,座位超3000个的体育馆、会堂或礼堂。 疏散指示标志设置要求:①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应采用“安全出口”作为指示标识②沿疏散走道设置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0m以下的墙面上,且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间距不应大于20.0m;对于袋形走道,不应大于10.0m;在走道转角区,不应大于1.0m。疏散指示标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1992和《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GB17945-1992的有关规定。 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共同要求: ①符合规范的有关规定②应设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③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对于高度超过100m的民用建筑不应少于1.5h,对于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00㎡的公共建筑不应少于1.0h,对于其他建筑不应少于0.5h 八字关键:数量(疏散门)、形式(楼梯间)、距离(疏散、辅助设施)、宽度(走道、门)

第七章 建筑电气防火

照明灯具设置要求:①爆炸粉尘场所壁龛灯检修外开、距门框3m,排风口5m(水平)②220v,携带36v、潮湿12v、禁自耦式变压器③插座变压区别④照明单向回路16A25个、组合25A60个、高强气体放电灯30A。 电气装置防火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电气装置是,具有为实现特定目的所需的相互协调的特性。

①开关防火②熔断器防火③继电器防火④接触器防火⑤启动器防火⑥漏电保护器防火⑦低压配电柜防火 简述电动机的火灾危险性:

1.过载2.缺相运行3.接触不良4.绝缘损坏5.机械摩擦6.选型不当7.铁心消耗过大8.接地不良

火灾预防措施:①合理选用功率和形式②合理选择启动方式③正确安装(不燃机座、距通道1m、距裸电1m、一侧走道另一侧0.3m)④符合要求的保护装置⑤启动符合规范⑥加强运行监视⑦加强运行维护 阻燃电缆的性能主要指标:氧指数和发烟性

8

第八章 建筑防爆

防爆的基本原则:控制可燃物和助燃物浓度温度压力及混触条件,避免物料处于燃爆的危险状态,消除点火源,采取各种手段阻止火灾和爆炸事故扩大。

建筑防爆的基本措施:分为预防性技术措施和减轻性技术措施。 预防性技术措施:

1.排除能引起爆炸的各类可燃物质 ①尽量不用或少用②保持密闭状态③加强通风除尘④预防泄漏设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⑤惰性介质保护 2. 消除或控制能引起爆炸的各种火源①防止撞击、摩擦火花②防止高温点火源③防止日光照射④防止电气火灾⑤消除静电火花⑥防雷电火花⑦防止明火。

减轻性技术措施:①采取泄压措施②采用抗爆性能良好的建筑结构体系③采取合理的建筑布置 爆炸危险区域是如何划分:按爆炸性气体环境、爆炸性粉尘环境分别划分

1.爆炸性气体环境:①0级区域,正常运行连续或长期出现②1级区域,可能出现③2级区域不可能出现。 2.爆炸性粉尘环境:①1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的场所。②11区。有时积尘扬起而偶然出现。 3.爆炸危险性厂房、库房的总平面布置:

1.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库房宜独立设置,并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 2.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库房与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应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

3.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平面布置最好采用矩形,与主导风向垂直或夹角不小于45° 4.防爆厂房宜单独设置。

中间仓库平面和空间布置:储存1昼夜,外墙设置1.5h楼板和防火墙。

办公室和休息室设置:甲乙类厂房不设,可贴邻二级耐火3h防爆墙,甲乙仓库禁设且不得贴邻。 变电所:甲乙厂房不设不贴邻,不超10kv防火墙隔开,甲级密封窗。 总控室和分控制室:总单独建,分可贴邻外墙3h墙,爆炸可能防爆墙。

爆炸危险部位:①泄压设施附近避开称重构件②靠外墙③最上一层④防火墙隔开⑤生产储存尽量集中 泄压设施:轻质屋盖(优先)、轻质墙体(不超60kg/㎡)和易于泄压的门窗。不用普通玻璃。门窗外开 抗爆结构:现浇式钢砼框架、装配式钢砼框架和钢框架机构 隔爆设施:防爆墙、防爆门、防爆窗。

防爆电气设备选用原则:1.防爆型式与爆炸危险区域相适应。2.防爆性能与爆炸危险环境物质的危险性相适应; 3.应与环境条件相适应。4.应符合整体防爆的原则,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使用维修方便。

第九章 建筑设备防火防爆

散发可燃粉尘、可燃纤维的生产厂房对采暖的要求是什么?(见《技术实务》P124)

答:(1)为防止纤维或粉尘积集在管道和散热器上受热自燃,散热器表面平均温度不应超过82. 5℃(相当于供水温度95℃,回水温度70℃)。但输煤廊的采暖散热器表面平均温度不应超过130℃。

(2)散发物(包括可燃气体、蒸气、粉尘)与采暖管道和散热器表面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时,应采用不循环使用的热风采暖,且不应在这些房间穿过采暖管道,如必须穿过时,应用不燃烧材料隔热。

(3)不应使用肋形散热器,以防积聚粉尘。

厨房的火灾危险性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见《技术实务》P132)

答:①燃料多②油烟重③电气线路隐患大④灶具器具易引发事故⑤用油不当引发火灾 采暖设备的防火防爆措施:管道与可燃构件保持距离,加热送风管道不燃材料。

车库集中供暖——甲乙类物品运输车库,123汽车库12修车库,4类汽车库和34修车库可用火墙采暖

通风空调设备的防火防爆措施:不产生火花材料,除尘器,送回风管道防火阀(穿越,垂直水平交接水平管上) 柴油发电机房的防火防爆措施:丙类柴油55℃,分隔2h隔墙h楼板甲门,储量1m3,自动报警自动喷水。 直燃机房的防火防爆措施:安全核心防止燃气泄漏,首层或地下一层外墙处,无门洞2h隔墙h楼板,不设人多上下或贴邻,2出口,自动报警,送排风系统,双回路供电,防爆泄压设施,地下机房管道短,防爆电气。 厨房的防火防爆措施:1000㎡食堂自动灭火,燃气自动切断,2h隔墙乙门,93℃绿标喷头,油烟管半年洗。

9

锅炉房的防火防爆措施:燃油1级燃煤2级,总额定蒸发量4t/h燃煤3级。主体建筑下风侧风,木材堆场防火间距25-50m,煤堆场6-8m,灰煤与煤堆10m,独立建造,多层时2出口,不用裸线或明敷。

电力变压器本体的防火防爆措施:①防过载②保证绝缘油质量③防止铁芯绝缘老化④防止检修不慎破坏绝缘保证导线接触良好⑤防雷击⑥短路保护可靠⑦良好接地⑧防超温⑨消防设施并检查维护。

第二篇 建筑防火 第十章 建筑装修、保温材料防火

建筑装修材料是按使用部位和功能分7类

(1)顶棚装修材料。(2)墙面装修材料。(3)地面装修材料。(4)隔断装修材料。(5)固定家具。(6)装饰织物。(7)其他装饰材料。

分级:按国家标准分、按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A/B1/B2/B3。A1、A2级即为A级,满足B级、C级即为B1级,满足D级、E级即为B2级,F级为B3级。

顶棚B1:纸面石膏板、纤维石膏板、珍珠岩装饰吸声板。 墙面B1:难燃墙纸和难燃墙布。

墙面B2:天然木材、木质人造板、无纺贴墙布。

纸面石膏板和矿棉吸声板安装钢龙骨上作为A级,胶合板表面涂覆饰面型防火涂料作为B1级。 壁纸粘贴在A级基材作为B1级(单位质量300g/㎡)。 多孔或泡沫状塑料厚度不大于15mm,面积不超10%。 2、装修防火的通用要求有哪些?

1、消防控制室:顶棚和墙面A级,地面B1级。

2、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顶棚A级,其他B1级。无自然采光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全A级。 3、挡烟垂壁:A级

4、变形缝:两侧的基层A级,表面装修B1级。 5、消火栓门:颜色有明显区别。

6、配电箱:不应直接安装在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上。

7、灯具和灯饰:靠近非A级,采取隔热、散热措施。灯饰材料不低于B1级。必须B2B3时,阻燃处理。 特殊部位材料要求:歌舞娱乐一二级四层以上顶棚A级,墙面B1级。地下一层时顶棚地面A级,其它B1级。 建筑内厨房顶棚地面墙面都用A级。设备机房全A级,明火餐厅和科研实验室A级外提高一级。 10000㎡候机楼顶棚墙面A级,其它B1级。 单多层公共建筑放宽条件(顶墙A):必须可燃无法自动报警和灭火时,小于100㎡甲门和防火墙降低一级。 高层公共建筑放宽条件(顶A):裙房小于500㎡房间有自动灭火2h隔墙甲门窗时可降一级。 地下民用建筑放宽条件(顶墙A地面低于室外高度超过净高1/3不超1/2):地上门厅休息室和办公室可降一级。 建筑外保温系统防火要求:建筑外保温系统防火基本原则:

1.燃烧性能宜为A级,且不应低于B2级。 2.标准规范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3.外保温材料选择:按材料燃烧性能选择。

4.防止施工期间外来火源引起火灾(电焊或用火不当)。 5.选用合格的保温材料。

外墙保温材料分类:无机保温材料不燃,有机无机复合难燃,有机可燃。

第二篇 建筑防火 第十一章 灭火救援设施

设置消防电梯有哪些意义?(见《技术实务》P153)

答:要点1:高层建筑体力一般不大于23m。 要点2:地下建筑楼梯危险性较地上建筑要高。

要点3:由于普通的客、货电梯不具备防火、防烟、防水条件。

扣题:因此,要求高层建筑和埋深较大的地下建筑设置供消防员专用的消防电梯。 设置范围:33m住宅,一类公建和32m二类公建,埋深10m面积3000地下建筑

10

可以不设情形:32以上每层2人高塔,局部32m但高出不大于50平的丁戊类厂房。 设置要求:一个分区一个,设前室(公6平居4.5)和共用前室(公10居6),直通室外≤30m,乙级防火门不设卷帘,运行时间60s

2.消防车道的设置有哪些要求?(见《技术实务》P151-152)

答:总论:消防车道的设置应根据当地消防部队使用的消防车辆的外形尺寸、载重、转弯半径等消防车技术参数,以及建筑物的体量大小、周围通行条件等因素确定。

分别论述:消防车道分为环形消防车、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尽头式消防车道、消防水源地消防车道。各类消防车道具体要求如下:

1环形消防车道——高度、座位、面积、厂库、中间连通车道

1.1对于那些高度高、体量大,功能复杂、扑救困难的建筑应设环形消防车道。

高层民用建筑,3000座体育馆,2000座会堂,面积3000㎡展览馆。困难时,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1.2高层厂房、面积3000㎡甲、乙、丙厂房和面积1500㎡乙、丙类仓库。困难时,长边设置。

1.3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时至少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必要时设置相连的中间车道,考虑大型车辆转弯。 2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天井内院、封闭商业街、大长建筑

2.1对于一些使用功能多、面积大、建筑长度长的建筑,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 2.2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短边>24m时。且应设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80m。 2.3在穿过建筑物或进入建筑物内院的消防车道两侧,不应设置影响消防车通行或人员安全疏散的设施。 2.4规模较大的封闭式商业街、购物中心、游乐场等,车道出口2个,且院内道路宽度不应小于6m。 3尽头式消防车道:受地形环境条件限制,难设环形时,可设置尽头式消防车道。 4消防水源地消防车道:消防车道边缘距离取水点不宜大于2m。

消防登高面:高层一条长边或周边长的1/4且不小于长边连续布置。裙房进深≤4m高度≤5m

不大于50m的建筑可间隔设置,间隔不宜大于30m

最小操作场地:路宽10m,长宽不小于15*8m,大于50m建筑15*15,坡度3%。

场地与建筑的距离:5-10m

3.灭火救援窗的设置要求:定义:灭火救援窗是在高层建筑的消防登高面一侧外墙上设置的供消防人员快速进入建筑主体,且便于识别的灭火救援窗口的统称。

设置要求:1. 厂房、仓库、公共建筑的外墙应每层设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灭火救援窗。

设置要求:2.窗口的净高度和净宽度分别不应小于0.8m 和1.0m,下沿距室内地面不宜大于1.2m,间距不宜大于30m,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2 个,设置位置应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

设置要求:3.窗口的玻璃应易于破碎,并应设置可在室外识别的明显标志。 直升机停机坪:建筑高度大于l00m 且标准层建筑面积大于2000㎡ 的公共建筑。

设置待救区与出口:待救区应设置不少于2个出口,不宜小于0.90m,其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夜间照明:设置航空障碍灯,并应设置应急照明,以保障夜间的起降。

设置灭火设备:设置消火栓,用于扑救避难人员携带来的火种,以及直升机可能发生的火灾。

第三篇 建筑消防设施 第一章 概述

消防设施设置要求:①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②专业资质③国标行标④报警信息联网 建筑消防设施档案保存期限:《巡视检查记录》1年。 《测试检查记录》和《值班记录》3年。 《故障处理登记》和《年度检验报告》10年。

第二章 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

消防水泵:消火栓泵、喷淋泵、消防转输泵。多为离心泵

消防水泵和转输泵应设置备用泵,用一备一用二备一。不设备用:室外用量≤25l/s,室内≤10L/S。 选泵依据:流量、扬程及变化规律。

串联尽量多级泵——增加扬程。并联尽量同型号规格——增加流量。

11

消防泵管路布置:①自灌式吸水②管路不漏气③独立吸水管④向水泵上升坡度0.005⑤管顶平接偏心异径管。 水泵吸水管流速:直径<DN250时1.0-1.2M/S,≥DN250时1.2-1.6M/S。

水泵出水管:①独立设置②环状管网③止回阀④安装顺序⑤流速1.5-2和2-2.5。

室外供水管道:①环状,≤15L/S枝状②进水管2条③阀门分隔,消防栓≤5个④直径≥DN100,最好150 管材:压力0.6MPA采用内搪水泥沙浆,大于0.6mpa用球墨铸铁管或内外壁防腐处理钢管。

室内给水管道:①环状②两条进水管③高层竖管直径不小于100④棺材采用热镀锌钢管⑤与自动灭火管道分设 水泵接合器:消防车连接管网,水量10-15L/S,地上地下墙壁三种。

消防水池:建筑物下部,市政不能满足时,水量要求>25L/S时,市政枝状或一条进水管。500m3分2.补水48h。 消防水箱:临时高压设高位消防水箱。6/12/18/36m3。10分钟用水量。最不利点压力超过100m时0.15mpa。 喷淋稳压泵流量1L/S且不大于一个喷头的流量。消火栓给水稳压泵流量5L/S。栓和喷水合用消防泵3L/S。 室外消火栓:长高压临时高压和低压三种。

①路宽>60m两边设置靠十字路口②间距120m③保护半径150m④供水量10-15L/S⑤距路边2m外墙5m

室内消火栓:①300㎡厂库②5000m3车站码头③800剧场1200礼堂体育馆④高15m体积1万办公教学⑤21m住宅⑥文物古建

高层给水系统分区(大于1mpa)。 室内消火栓设置要求:①每层②2水枪充实水柱任何部位③明显易取栓口1.1m④消防电梯前室设置⑤间距50m,高层30m⑥栓口65mm水带25m枪口19mm⑦0.5mpa减压⑧高层压力0.35mpa水柱13m其它0.25mpa10m。 充实水柱:由水枪喷嘴起至射流90%的水柱水量穿过直径为380mm圆孔处的一段射流长度。 消防软管卷盘:栓口25mm,喷嘴6mm长度不超40m,胶带19mm

第三章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分类:喷头的型式——闭式开式;用途和配置状况——(湿式、干式、预作用、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属于闭式、雨淋、水幕(开式)。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适用范围:湿式系统最广泛,4℃—70℃。干式系统4℃↓70℃↑。预作用系统严禁管道漏水,严禁系统误喷的忌水场所。雨淋系统特别危险场所。严重危险级Ⅱ级的场所,应采用雨淋系统。 防火分隔水幕系统开式喷头和水幕喷头,雨淋阀。适用于局部防火分隔处,挡烟阻火冷却。 湿式、干式、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主要区别:

湿式系统由闭式喷头、湿式报警阀组、水流指示器或压力开关、供水与配水管道以及供水设施等组成,在准工作状态下,管道内充满用于启动系统的有压水。干式系统的启动原理与湿式系统相似,只是将传输喷头开放信号的介质由有压水改为有压气体。预作用系统采用雨淋阀,并配套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准工作状态时,有压气体。发生火灾时,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开启雨淋报警阀,配水管道开始排气充水,使转换成湿式系统,并在闭式喷头开启后立即喷水。 自动喷水场所分级:轻危险级中危险级2严重危险级2和仓库危险级3。

设计参数:喷水强度和作用面积,网格吊顶1.3倍,干式系统面积1.3倍,最不利点0.05mpa持续喷水1h。 喷头:68℃红标,厨房93℃绿标,260℃黑标,比环境温度高30℃。 直立型下垂型标准喷头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75-150mm。

水流指示器:用于湿、干、预、循环启闭、自动喷水泡沫联用。每区每层设置,前端设置信号阀。 湿式报警阀组(核心):单向止回阀。①温度4℃-70℃②距地面1.2m③警铃有人值班附近④连接管20mm长20m,⑤警铃工作压力≤0.05mpa⑥喷头不超800个干式500个⑦同组喷头高程差≤50m。 压力开关安装在延迟器出口后的报警管路上。

末端试水装置:检验系统可靠性,测试干式和预作用吸引的充水时间,最不利点设置,其它处设试水阀25mm。 管道工作压力不大于1.2mpa。配水管两侧喷头不超8个。严重危险级和仓库级不超6个。

第四章 水喷雾灭火系统

水喷雾灭火系统分类(启动方式):电动启动和传动管启动(防爆和不适安装普通探测系统场所)。 应用方式分类:固定式、自动喷水—水喷雾混合配置和泡沫—水喷雾联用系统。

12

水喷雾灭火系统的适用范围:

以灭火控火:1.固体火灾;2.可燃液体火灾;3.电气火灾。ABE,0.35-0.8mpa,响应45s 以防护冷却:1.可燃气体和甲乙丙液体的生产、储存、装卸、使用设施和装置。

2.危险性大的化工装置及管道,加热器、反应器、蒸馏塔等。0.2-0.6mpa,装卸60s其它300s。

联用系统泡沫供给时间不少于10min。 离心雾化水雾喷头适合电气火灾。

水雾喷头布置原则:喷头数量按照设计强度、保护面积和喷头特性确定,直接喷射,完全覆盖,有效射程。 雨淋阀分为角式和直通两种。设置要求:4℃以上,室外防腐,防爆,寒冷地区电或蒸气伴热,并联入口止回阀 水喷雾管道分阀前和阀后:工作压力≤1.2mpa,阀后用内外热镀锌钢管,钢管25mm,铜管20mm。 水喷雾灭火系统的灭火机理:表面冷却、窒息、乳化和稀释作用。

第五章 细水雾灭火系统

细水雾灭火系统的适用范围:可燃固体(A类)、可燃液体(B类)、电气火灾(E类)。 细水雾灭火系统主要部件:由水源(储水池、储水箱、储水瓶)、供水装置(泵组推动或瓶组推动)、系统管网、控水阀组、细水雾喷头以及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组成。

细水雾灭火系统的灭火机理:表面冷却、窒息、辐射热阻隔和浸湿作用、乳化。 细水雾灭火系统的特性:节能环保性、电气绝缘性、烟雾消除作用。

细水雾灭火系统分类:①工作压力:低压1.21mpa中压3.45mpa高压②应用方式:全淹没和局部应用 ③动作方式:开式和闭式④雾化介质:单流体双流体⑤供水方式:泵组式、瓶组式和二者结合式 开式细水雾系统组成:泵组式——细水雾喷头、控制阀组、系统管网、泵组、水源、报警系统

瓶组式——细水雾喷头、控制阀、启动瓶、储水瓶组、瓶架、系统管网、报警系统

闭式细水雾系统:湿式干式和预作用——适用非密集柜储存的图书库、资料库和档案库。 细水雾灭火系统:工作压力不小于1.2mpa

闭式——面积不小于140㎡,每套泵组喷头不超100只。 开式全淹没:容积泵组3000m3瓶组260m3

系统设计响应时间:开式不大于30s,全淹没多瓶组时间差2s。

喷头选择:电子数据处理机房通信机房宜选择低矮空间的喷头。电气危险场所不用撞击雾化喷头。 喷头布置要求:闭式喷头的感温组件与顶棚或梁底距离75mm-150mm或贴邻吊顶。局部应用开式喷头与对象距离≥0.5m,变压器超4m喷头分层布置,冷却器距变压器超0.7m间隙设置。 控制阀组:中低压雨淋,高压分配阀。

过滤装置:控制阀组前管道就近设置过滤器,喷头供水侧设过滤网。 管道用不锈钢管道。泵组式管道管件压力1mpa。

第六章 气体灭火系统

气体灭火优点:灭火效率高、速度快、保护对象无污损。

二氧化碳:分高压5.17mpa(常温)和低压2.07mpa(灭火剂储存-18~-20℃)。可局部应用,其它不可。 IG541混合气体灭火剂(属于惰性):由氮气52%、氩气40%和二氧化碳8%混合而成的气体。物理灭火,有毒 七氟丙烷:属于卤代烷系列,灭火能力强、灭火剂性能稳定。

气体灭火系统组成:一般由灭火剂储存装置、启动分配装置、输送释放装置、监控装置等组成。 无管网灭火系统分为:柜式和悬挂式。 气体灭火系统如何分类:

1)按灭火剂分类:分为二氧化碳(窒息冷却)、七氟丙烷(冷却降氧浓度)、惰性气体(窒息)。 2)按系统的结构特点分类:分为无管网灭火系统和管网灭火系统。 3)按应用方式分类:分为全淹没灭火系统、局部应用灭火系统。

4)按加压方式分类:分为自压式气体灭火系统、内储压式气体灭火系统、外储压式气体灭火系统。

气体灭火系统主要控制方式:气体灭火系统主要有自动、手动、机械应急手动和紧急启停四种控制方式。

13

管网灭火系统:组合分配(2防火区或以上)(有选择阀)和单元独立(一个)(无选择阀)。

二氧化碳灭火适用范围:ABCE_可切断气体,可熔化固体、液体、固体表面部分深位和电气火灾。 不可用于含氧化剂,金属和金属氢化物火灾。

二氧化碳全淹没区:不能自动关闭的开口面积不超3%,且不设底面。局部应用系统空气流速≤3M/S。 组合系统保护5个分区且48h不能恢复设备用量。

其它气体灭火系统保护分区不超8个。72h不能恢复设100%备用量,温度20℃。同一防护区预制系统不超10台,同时启动动作时差2s。 气体灭火防护区的设置要求:①管网系统防护区800㎡容积3600m3,预制系统500/1600②门窗和围护结构0.5h,吊顶0.25h,全淹没构件耐火0.5h(包括探测时间、延时时间30s、释放时间1表/7深min和保持浓度浸渍时间) ③耐压1200pa④温度最低-10℃。

安全要求:①人30s撤完②出口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报警③入口声光和灭火剂喷放指示灯④通信换气5次/H 二氧化碳系统组件:①高压储存容器压力不小于15mpa设泄压(19±0.95),环境0-49℃

②低压储存容器压力2.5mpa,两套安全泄压装置2.38±0.12,环境-23-49℃,损失10%补充。③选择阀:电动、气动和机械操作。高压12mpa,低压2.5mpa。④喷头均匀布置。⑤安全阀设置在储存容器的容器阀上及组合分配系统中的集流管部分。⑥管道:无缝钢管,螺纹法兰或焊接。

其它气体灭火系统组件:①公称压力不小于最高环境温度下承受的工作压力②安全泄压装置和压力表③主干道设压力讯号器和流量讯号器。④管网设自动手动和机械应急操作,预制设自动和手动。

第七章 泡沫灭火系统

泡沫灭火系统灭火机理:隔氧窒息、辐射热阻隔、吸热冷却 水溶性液体火灾必须选用抗溶性泡沫液,

扑救水溶性液体用液上喷射或半液下喷射,非水溶性液下喷射,必须选用氟蛋白成膜氟蛋白或水成膜泡沫液 泡沫灭火系统泡沫液的储存温度:0℃~40℃。

泡沫灭火系统优点:通过机械作用将泡沫灭火剂、水与空气充分混合并产生泡沫实施灭火的灭火系统,具有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灭火效率高、无毒性等优点

泡沫灭火系统按发泡倍数:低倍数20、中倍数20-200、高倍数200。

系统要求:①甲乙丙液罐用低倍②中倍宜为固定式③5000甲乙(丙10000)外浮顶内浮顶用中倍④外浮顶内浮顶和油罐采用液上喷射。

其它场所火车装卸栈台30L/S,混合液供给时间30min。

局部应用系统:①淹没时间不大于2min②A类淹没厚度0.6m③汽柴油厚度2m④高倍AB类供给时间12min ⑤沸点不低于45℃的非水溶性液体泡沫供给强度4L/min2㎡,室内供给10min,室外供给15min。 油罐中倍数泡沫系统:强度4L/min2㎡,时间30min。 泡沫消防泵宜为自罐式引水。 比例混合器:水、泡沫原液。(①环泵式——独立泡沫消防站储罐单一的甲乙丙液罐②压力式——统一高压稳高压石化企业分散独立泡沫站③平衡压力式——独立甲乙丙液罐多水力驱动④管线式——精度低,移动一体) 泡沫产生器:低倍、中倍、高倍、高背压(倍数2-4)。

第八章 干粉灭火系统

干粉灭火剂组成:干粉灭火剂是由灭火基料(如小苏打、碳酸铵、磷酸的铵盐等)和适量润滑剂(硬脂酸镁、云母粉、滑石粉等)、少量防潮剂(硅胶)混合后共同研磨制成的细小颗粒,是用于灭火的干燥且易于飘散的固体粉末灭火剂。灭火机理:化学抑制、隔离、冷却窒息。

干粉灭火系统优点:迅速可靠,尤其适用于火焰蔓延迅速的易燃液体,它造价低,占地小,不冻结,北方适宜。 普通干粉——BCE类,称BC干粉。多用途干粉——ABCE,称ABC干粉。专用干粉——D类金属,石墨盐苏打。 兼容性:BC类和ABC类不兼容,BC类与蛋白泡沫或化学泡沫不兼容,扩散性强的气体不适用。

干粉灭火系统分类:驱动气体储存方式:储气式、储压式、燃气式。按设计情况分类:设计型和预制型。 干粉系统不适用范围:有氧化学物质、可燃金属、固体深位火灾。 干粉灭火系统按照灭火方式可分为哪几类?P255

14

答:干粉灭火系统按灭火方式分类:全淹没式干粉灭火系统,是指将干粉灭火剂释放到整个防护区,通过在防护区空间建立起灭火浓度来实施灭火的系统形式。局部应用式干粉灭火系统,是指通过喷嘴直接向火焰或燃烧表面喷射灭火剂实施灭火的系统。

全淹没灭火系统:①开口不大于面积15%②门窗围护压力≥1200pa③灭火剂设计浓度不得小于0.65kg/m3。 ④喷射时间不大于30s。⑤防护区泄压口宜设在外墙上,高度大于防护区净高的2/3。 局部应用系统:保护对象空气流速≤2m/s,可燃液体距容器缘口≥150mm。喷射时间不小于30s,室外或复燃60s。 组合分配系统:不超8个,超过5个事或48h不能恢复设备用量。

预制灭火系统:①储存量≤150kg②管道长度≤20m③工作压力≤2.5mpa④装置不超4套⑤启动时间差2s。 干粉灭火系统储存装置宜设在专用的储存装置间内:①应靠近防护区,出口直接通向室外或疏散通道;②耐火二级③宜保持干燥和良好通风,并应设应急照明。

系统组件:①容器压力1.6或2.5mpa②驱动气体用惰性气体,宜用氮气③环境-20-50℃

系统设置要求:全淹没喷射时间≤30s,干粉储罐充压时间≤30s,喷头间距≤2.25m,喷头与墙≤1m。

第九章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电源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联动控制器、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电气控制装置(卷帘、气体释放等)、电动装置、联动模块、消火栓按钮、应急广播设备、电话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适用范围:人员居住、人员滞留、存放重要物质、燃烧后产生严重污染。 点型探测器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宜居中。感温间距≤10m;感烟间距≤15m;距端墙≤间距1/2。 点型探测器距梁、距墙、周围0.5m无遮挡,距空调送风口1.5m接近回风口。距多孔送风顶棚水平0.5m。 梁顶棚设置感温探测器:①梁高200mm和净距小于1m忽略②600mm每梁间一只 报警区域划分:楼层和分区(一个或相邻几个)。甲乙丙液储罐外浮顶50000以上单独一个。 探测区域划分:独立房间划分500㎡,入口看清的1000㎡,光束感烟≤100m。

单独划分探测区域:①敞开、封闭、防烟楼梯间②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③管道井电缆隧道④闷顶夹层 同一探测区域设多个探测器:复合判断功能的探测器和报警器。火焰、感烟、感温、组合、CO、可燃气体等。 无遮挡的大空间或有特殊要求的房间宜选择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

火灾报警器的容量:3200点,一总线回路200点,10%余量。消防联动控制器容量:1600点/100点,10% 总线短路隔离器:总数32点,穿越处应设置。报警控制器高度1.5-1.8m,正面操作距离1.2m,门轴侧距墙0.5m。 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的设置要求:①光束轴线至顶棚的垂直距0.3m ~1.0m,距地≤20m。②相邻两组水平距≤14m,至侧墙水平距≤7m,且≥0.5m,发射器和接收器距离≤100m。③应设置在固定结构上。④保证接收端避开日光和人工光源的直接照射。⑤选择反射式探测器时,任何部位进行模拟试验时,探测器均能正确响应。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要求:①每区一个按钮,任何位置到按钮≤30m。②设在疏散通道或出入口处。列车上每节车厢的出入口和中间部位。明显和便于操作的部位。墙上时底边距地1.3m~1.5m,且应有明显的标志。 火灾报警器设置:报警区域≥60dB,环境大于60dB,高于背景15dB。墙上距地面2.2m。

消防广播:扬声器3W,任何部位直线距离≤25m,走道末端12.5m,客房1W,壁挂距地2.2m。

消防电话:①封闭空间有人值班设分机②避难层20m一个③墙上距地1.3-1.5m.④消防控制室等设外线报警。 布线要求:50v控制线路用300/500V铜芯导线。220/380线路用450/750导线。

可燃气体探测器适用范围:使用生产聚集可燃气体或蒸汽场所,爆炸下限钱报警。线型保护不大于60m。 电气火灾监控适用范围:变电站、石化、冶金等不能中断供电场所的电气故障探测。

消防控制室设置要求:①单独耐火二级②建筑内首层外墙或地下一层2h隔墙1.5h楼板直通室外③送回风管穿墙设防火阀④严禁无关线路穿过⑤不设电磁干扰强附近

第十章 防排烟系统

自然通风动力:热压和风压

哪些建筑采用自然通风防烟: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 自然通风设施的设置要求:①封闭、防烟楼梯间每5层2.00㎡,且最高部位有效面积1.00㎡可开启外窗。

15

②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有效面积2.00㎡,合用前室3.00㎡。

③自然通风的避难层(间)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有效面积不小于地面的2%,且每个朝向2.00㎡。 ④外窗方便开启;高处的应设距地1.30m~1.50m的开启装置。

自然排烟:利用建筑物构造,李永火灾产生的热烟气流的浮力和外部风力,经济、简单、易操作。

自然排烟选择:①多层优先②自然排烟口总面积大于防烟分区面积2%③敞开式汽车库和<1000㎡地下一层汽车修车库,进出口排烟不大于一个防烟分区,最不利点至坡道口30m。

自然排烟设置:①排烟口在顶部或外墙高于1/2室内净高(h<3m顶棚下80cm,h=3-4m距地2.1m)②分散均匀布置,长度≤3m③任意点距排烟窗水平30m④防火墙两侧的排烟窗间距2m⑤手动开启1.3-1.5m 室内净空高度>6m且面积>500㎡中庭等:①自动报警设自动排烟窗②无自报集中设手动排烟窗③常开排烟口 厂库可开启外窗面积:厂房2%,仓库增加一倍,手动排烟厂房3%,仓库增加一倍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工作原理:送风机产生的气体流动和压力差,对着火区以外加压,保持正压防止烟气侵入。 高层建筑四个安全区:防烟楼梯间、避难层>前室、合用前室>走道>房间

机械加压送风:①≤50m公建工建和≤100住宅,前室加压且顶部送风口则楼梯间自然通风,反之楼梯间加压送风。②楼梯间加压时,前室可不设,但合用前室应加压,并独立设置。③裙房高度内应设④地下地上分开设置⑤100分段设计⑥32m高层汽车库和高差10m的地下车库用防烟楼梯间。

送风量:避难层30m3/h,人防工程25000m3/h,当防烟楼梯间与前室合用送风量时分别16000和12000。 送风速:金属管道20M/S,非金属15M/S,土建井道10M/S,送风口7M/S。 前室避难层等与走道压差25-30pa,防烟、封闭楼梯间与走道压差40-50pa。

机械加压送风机风机的设置和联动:可采用轴流风机或中、低压离心风机:①进风口宜直通室外②进风口宜设在送风系统的下部,且防烟侵袭的措施③进风口不与出风口设在同一层面。当必须时应分开布置。竖向布置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机出风口的下方,边缘最小垂直距离≥3.00m;水平时≥10m④送风机设在专用机房内。2.00h隔墙和1.50h楼板及甲门⑤安装单向风阀或电动风阀时, 应自动开启。 加压送风口:常开(楼梯间2-3层剪刀楼梯每层一个)常闭(前室合用前室每层一个)。管道不燃材料。 保证正压:设置余压阀(电梯与走道,楼梯间与前室),控制余压阀两侧正压间的压力差不超过50Pa。 机械排烟系统:①不具备自然排烟的房间走道中庭②除敞开式车库和1000㎡地下一层汽车库修车库外③人防工程:面积50㎡人和可燃物多丙丁类车间20m疏散走道放映间舞台 排烟量的选取:①500-60m3自然2%②500-2000办公室8次/h≥30000,自然2%③500-1000公建12次/h≥30000,自然2%④公建走廊排烟13000或两侧2㎡排烟窗且间距≥2/3长度⑤走道回廊60m3/h2㎡,自然2%⑥汽车库30000,自然2%⑦人防工程:一个两个排烟区60/7200,三个或以上120m3/h2㎡⑧中庭107000. 排烟风速:金属20非金属15土建10排烟口10M/S。

排烟风机:280℃连续工作30min,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一般楼顶,进出风口垂直距离3m,水平10m。 排烟风机机房:2h隔墙1.5h楼板,两侧600mm。合用时:自动喷水系统+不设机械加压送风管道。

排烟口:每防烟分区中心位置,最远点30m距离,净高1/2以上,侧墙时距顶≤0.5m。距安全出口≥1.5m。 排烟口最小截面积0.04㎡。

排烟管道:不燃材料,风速20/15/10,吊顶内距可燃物150mm,垂直穿区设井道1h耐火,水平穿区1.5h耐火。 挡烟垂壁:有效高度≥500mm,固定式(净空较高)活动式(净空较低),不燃材料,活动型落下时距地1.8m。 补风:地上部分机械排烟的走道和<500㎡的房间,自然补风,除此之外应设机械补风系统。

补风量为排烟量≥50%,风速机械补风口10m/s人员密集补风口5m/s自然补风口3m/s,距离排烟口水平≥5m。

第十一章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按照供电和控制方式分类:

①自带电源非集中控制②自带电源集中控制③集中电源非集中控制④集中电源集中控制 性能基本要求:响应迅速、安全稳定。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应急转换:应急转换时间≤5s;高危险区域≤0.25s。人员密集场所≤1.5s。 标志灯具表面亮度:红绿单色50-300cd/㎡,白绿白红5-300,照明灯具光通量50lm。 系统自检:每月自检30-180s,每年放点一次,应急30min。 系统原则:专业性、节能性、安全性

16

系统设计要求:人员密集应急转换1.5s,其它5s。蓄电池容量:100m↓90min,100m↑180min,避难540min。 供电设计:①2000↑单独设置分配电(每个分配电装置覆盖区域<4000,地铁1/2,道路隧道500m)②2000↓专用回路(AC220或DC216≤10A,36V≤5A,64个)③回路垂直敷设公建<8层住宅<16层④回路≤8个④安全电压5A非安全电压16A。避难层应急照明由变配电所放射式供电。

第十二章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系统组成: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报警传输网络、监控中心、火警信息终端。

系统的工作原理:数据采集、传输、接收、显示、处理、信息查询、信息服务、远程查岗。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应能保证系统具有实时性、适用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性能要求:同时处理3个,接收显示≤10s转发报警≤3s,监控中心与用户巡检周期≤2h,时钟累积误差≤5s。 报警信息、运行状态记录备份1年,录音文件保存6个月。

系统设置:地级市一个(5000用户)或多个。二级负荷不间断供电,备用电源供电8h。

第十三章 建筑灭火器配置

按照充装灭火剂分类:水基型、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洁净气体灭火器等。 水基型灭火器,主要成分是水——清水、水基泡沫、水基水雾。

清水灭火器:清洁水,6l和9l,固体,喷射1min。水基型泡沫:油田油库轮船工厂商店。 水基型水雾灭火器特点:绿色环保、高效阻燃、抗复燃性强、灭火速度快、渗透性强。(改善流动性、润湿性、分散性、附着性)3s内灭火,主要灭固体火灾。

干粉灭火器的灭火机理:①使燃烧的链反应中断而灭火②隔绝氧气,进而窒息灭火③部分稀氧和冷却作用。 灭火器的基本参数:水压试验压力(应永久性标志在灭火器上)。最多,磷酸铵盐。氮气驱动,化工厂油田等 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600v一下电气设备及又累的初期火灾。窒息冷却 洁净气体灭火器:可燃液体、气体和可荣华固体及电气设备初期火灾,图书、宾馆、档案、公共场所。 灭火器场所与危险等级对应关系:严重危险级—甲乙—中危险级—丙—轻危险级—丁戊。

灭火器适用:①A类固体火灾—水雾泡沫ABC干粉②B类液体可熔化固体—水雾泡沫BCABC干粉洁净气体③C类气体—干粉水雾洁净气体CO2④D类金属火灾—7150土沙石墨氯化钠碳酸氢钠干粉⑤E类带电火灾—CO2洁净气体⑥F类火灾烹饪—BC干粉水雾泡沫。 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危险等级:

严重危险级:县以上文物档案博物馆电台电视台演播室体育馆舞台50医院宾馆候机厅超高层200㎡公共娱乐。 中危险级:县以下文物档案电视台资料室50↓宾馆医院体育馆观众厅二类高层200㎡↓公共娱乐

灭火器的设置要求:①不易被发现和黑暗不设,且不影响安全疏散。②视线障碍设发光标志③稳固铭牌朝外。手提式顶部离地≤1.50m;底部离地≥0.08m。箱不上锁④潮湿或强腐蚀性不设,必须时有保护措施,室外有保护措施⑤不超温度范围⑥每个设置点不多于5具,一个计算单元不少于2具

灭火器选择因素:①火灾种类②危险等级③效能和通用性④对保护物品的污损程度⑤环境温度⑥人员体能。 对于建设工程:灭火器的灭火类别和灭火级别是主要参数

手提式灭火器保护距离:A类15-20-25,BC类9-12-15,推车式翻倍。

第十四章 消防供配电

消防用电对消防电源的基本要求:可靠性、耐火性、有效性、安全性、科学性和经济性。 消防用电负荷分级:分为一级负荷(2电源)、二级负荷(2回路)及三级负荷。

消防用电设备只适宜电池备用电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系统、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备用电源:一级二级自动手动启动装置30s内供电,中压柴油60s(供电半径>400m)。电压降≤5%。

持续运行时间:①商业图书消防泵3h,其它高层2h②水幕泵3h消防电梯更长③100m↑民建风机烟机90min。

第四篇 其他建筑、场所防火 第一章 概述

17

其他建筑、场所包括哪些:是指使用功能和建筑条件特殊,有专业设计规范的建筑和场所。主要包括:石油化工生产和储运场所、地铁、城市交通隧道、加油加气站、火力发电厂、飞机库、汽车库和修车库、洁净厂房、信息机房、古建筑和人民防空工程等。

其他建筑、场所防火基本要求:①合理总体规划布局②采取针对性防火技术措施③配置有效的消防设施。

第二章 石油化工防火

生产装置布置:①设备宜在露天敞开式或半敞开式建筑物内②明火设备应集中在区域的边缘部位,散发可燃气体侧风向或上风向,飞火的在侧风向并远离可能泄露的设备③爆炸危险的在边缘④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远离有人员和供电的地方⑤仪表配电不得与泄露密度大于0.7的可燃气体相邻布置

工艺操作防火:材料质量、配比、顺序、压力、温度、防止加料快、跑冒滴漏、搅拌中断、守规程、做好探伤。 泄压排放的形式:正常情况下和事故情况下排放。

火炬系统:①全厂性火炬,设在全年最小频率上风侧,距离30m内禁止可燃气体放空②排放量热辐射强度 放空管:高于附近人操作设备2m,连续排放的高出20m内最高点3.5m,间歇的高出10m范围内3.5m。 安全阀:泄压①顶部压力0.1mpa的压力容器②顶部压力0.03mpa蒸发塔③齿轮泵出口④离心泵往复泵等 储罐分类:常压6kpa,低压103.4kpa,压力罐103.4↑。

罐区设置:①城市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②地势较低位③液化气地势平坦开阔1m实体围墙

储罐防火:①结构密封性好②电气设备防爆③防雷接地2处④接地点周长间距30m,电阻10Ω。

铁路装卸区:①非燃材料轨枕②两装卸线间距6m(100mm鹤管)7.5m(200mm)③两栈桥间距10m,全丙油6m④电气防爆AT3型⑤防雷防静电接地20m10Ω⑥消防车道距离栈桥15-80m⑦半固定消防给水系统间距60m 公路装卸区:①单独出入口合用时设回车场②鹤管间距4m鹤管缓冲罐5m③防爆AT3型④防雷10Ω静电100Ω 码头装卸区:甲乙油前沿线与路上储油罐50m。泊位与明火间距40m,其它与码头40m。

第三章 地铁防火

地铁火灾危险性:空间小人员密度和流量大、用电设施设备繁多、动态火灾隐患多

地下车站:多车换乘公共区面积≤5000㎡。地上车站:高24m↓设备管理区2500平,高24m↑1500平。 地铁防火分区间隔:3h防火墙和甲门。设备用房分隔:3h隔墙2h楼板甲窗。

地铁防火门要求:防火墙上防烟楼梯间避难走道甲门,隔墙疏散门乙门,管道井检查门丙门。 地铁防烟分区:750㎡(一般是2000)高6m,挡烟垂壁、结构梁分隔距地2.3m 地铁安全疏散:6min全部撤离,两出口间距10m。

地铁疏散楼梯设置要求:24m↑高架车站设防烟楼梯间,隧道间3h隔墙,无隔墙800m设疏散井。 地铁疏散楼梯及通道的宽度:①公共区单向人梯宽≥1.8m,双向≥2.4m ②设备管理区房间单面布置,疏散通道≥1.2m双面布置≥1.5m

③区间通向站台的楼梯宽≥1.1m④区间风井楼梯宽≥1.2m⑤出入口通道的疏散路线无障碍各自独立。 疏散平台:侧式站台设置纵向疏散平台,岛式站台上下行线路设纵向疏散平台。车头尾有疏散门可不设。 疏散距离:任一点到疏散口距离≤50m。设备管理用房房门距安全出口40m,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20m。

疏散指示标志:电光源型,门洞上边距顶0.5m下边距地2m,公共柱子上通道两侧转角处等上边距地≤1m间距20m,转角间距1m,设备管理区走道间距10m。

消火栓系统:①地下20l/s②地下区间10l/s③5000地上④车场:环装管网120m间距。

防排烟系统:①地下或封闭车站的站厅、站台公共区②长度>60m的地下通道和出入口通道,设备管理用房门至安全出口距离20m内走道③同防火区地下设备及管理用房>200m2,或50m2有人停留房间④>300m的地下区间和全封闭车道;60m-300m的全封闭载客车行区间⑤区间防排烟:通风流速2-11m/s 消防配电:一级负荷双电源双路末端自动切换

第四章 城市交通隧道防火

18

城市交通隧道建设规模分类:特长>3000m长隧道1000-3000m中长500-1000m短隧道<500m 隧道火灾原因:车辆故障、易燃易爆车辆泄露遇火、电气设备或线路故障。 隧道火灾危害:⑴人员伤亡众多;⑵经济损失巨大;⑶次生灾害危害严重。

隧道结构耐火:①构件燃烧性能(柔性接头难燃,除嵌缝外都是不燃材料)②结构耐火极限(2h隔墙和1.5h楼板)③结构防火隔热措施(防火材料防火板)

防火分隔:防火墙(水平防火分区甲门)或3h防火构件(车辆3h防火卷帘)、附属构筑物2h构件分隔甲门。 安全出口:两车道孔之间的隔墙上开设安全门,互为备用疏散口。

安全通道:①横洞②平行导坑③竖井和斜井④前三种组合。疏散楼梯:双层隧道间距100m开向另一层。 矩形双孔80-125m向中间管廊开安全门。圆形隧道:中间开门间距400-800m,车道板下。

消火栓:独立给水系统,中危险级。隧道内20l/s,洞口30l/s环状管网。水基磷酸铵盐干粉和泡沫 报警设施:①入口100-150m处设报警信号装置,1000m以上设消防控制中心②<1500m一个报警控制器,1500↑设主分多台控制器③双波长火灾探测器(间距≤45m侧顶)和光纤分布式温测系统(顶)④50m手动报警按钮 隧道排烟模式:①纵向排烟(单向量小)②横向(半横向)排烟(单管双向或量大)③重点排烟(双向量大) 消防电话:100m1台。100m↑隧道应急照明中断不超0.3s。1300m长度↓低压供电。长大隧道用矿物绝缘电缆。

第五章 加油加气站防火

加油加气站火灾危险性:加油站作业事故:①卸油②量油③加油④清罐

非作业事故:①油品相关:油蒸气沉淀;油罐、管道渗漏;雷击②非油品:电气;管理;站外火灾蔓延殃及。 加气站:①泄漏②高压运行③天然气质量差④存在多种引火源⑤作业事故

加油加气站的选址要求:符合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和防火安全的要求。在城市建成区不应建一级加油站、一级加气站、一级加油加气合建站、CNG加气母站。城市建成区内的加油加气站,宜靠近城市道路,但不宜选在城市干道的交叉路口附近。

加油气站平面布局:①出入口分设②CNG母站4.5/9m其它4/6m③转弯半径≥9m④停车位平坡道路坡度8%。 建筑防火: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顶棚至少难燃材料,承重钢结构0.25h耐火,罩棚非燃烧材料,有效高度4.5m,罩棚边缘距加油机水平≥2m。

加油站防火:①地上罐1m防火堤,埋地罐间距2m。②卧式油罐,埋地设置,加油机不设室内。

加气站防火:气罐严禁设在室内或地下室。压缩气站:压缩机房敞开或半敞开,净高高于4m,放散管高出2m。 消防设施设置:两台加气机2具4kg手提干粉灭火器,一二级加油站灭火毯5块,沙子2m3。

消防给水设施:地上气罐用水量≥20l/s,连续给水≥3h,埋地罐一级站15l/s二三级10l/s,连续给水时间1h。 防雷防静电:接地2点,10Ω,电气系统接地4Ω,管道接地30Ω。防静电电阻100Ω

第六章 发电厂防火

发电厂厂房耐火等级二级,2出口。配电装置室内最远点到疏散出口距离≤15m。液氨储存100t。 控制室计算机通信墙顶A及材料,地面其它B1。

控制室电子设备排烟设施换气次数6次/h。发电厂消防控制室和主控制室合用。

发电厂常用灭火系统:喷水水喷雾、气体、泡沫灭火系统。25mw为1级负荷,以下二级负荷。

第七章 飞机库防火

飞机库划分:I类:停放维修5001-5万㎡,II类3001-5千,III类≤3000㎡。 飞机库起火原因①燃油流散遇火②清洗飞机座舱③电气系统④静电⑤人为过失

飞机库的防火设计中电气设计:①有变电所单独引电,远离时接自低压电源总开关。设备双回路线路分开敷设。 ②电缆成束敷设,用阻燃型铜芯电缆③停放维修插座距地面>1.0m④停放维修应急照明照度≥1.0lx蓄电池供电时间≥30min。供电负荷:I、II类一级,III类二级。 飞机库防火设计:①危险品变压器变电所不应设在飞机库旁边②库与喷漆配电动力用房用3h防火卷帘甲门隔开③与单层维修间资料室2h隔墙隔开+乙门2h防火卷帘④相邻飞机库间距13m,较高一面为防火墙时间距不限,

19

较低一面外墙防火墙且屋面耐火1h↑间距7.5m。 消防车道:环形,三类两长边设置。净宽≥6m(普通4.m)边线距机库外墙≥5m,净空4.5m无障碍(普通4m)。 耐火等级:一二级,I类一级,机库地下室一级。安全疏散:不利点与门口75m。

不燃材料:外围结构、内部隔墙、屋面保温、工作间壁、工作台、物品柜、地面、沟坑不渗液。

灭火设施:一类机库泡沫水雨淋(1400㎡)系统和自动喷水系统,二类机库远控泡沫炮+低倍泡沫泡沫枪、高倍系统和枪。三类机库泡沫枪为主。最适宜灭火设施:湿式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屋面承重构件用感温探测器,地下室和地面以下地沟用可燃气体探测器

第八章 汽车库、修车库防火

汽车库分类:4类。I类>300或1万,II类150-300或5千-1万,III类50-150或2-5千,IV类≤50或2千 修车库分类:4类。I类>15或3千,II类5-15或1-3千,III类2-5或500-1000,IV类≤2或500

汽车库、修车库的火灾危险性:①起火快燃烧猛②类型多难扑救③通风排烟难④灭火救援困难⑤影响范围大。 防火设计:①不在可燃物生产储存区②一类修车库单独建造,二三四类修车库可在一二级首层或贴邻,不可与甲乙厂库、明火、老幼病多组合或贴邻③甲乙物品运输车库单独单层。

防火间距:甲乙运输车库距民建25m,距重要公建50m,距明火或火花30m。10(一二)+3(高层)+2(甲厂) 防火分区面积:汽车库一二级单层3000多层2500地下高层2000三级单层1000。自动加倍。甲乙运输500㎡。 人员疏散:2出口,4类汽车库和34类修车库可1个。楼梯宽1.1m,32m高库10m地下车库防烟楼梯间乙门。 机械车库:50-100设1楼梯间,100-300设2楼梯间,宽0.9m乙门分隔。 疏散距离:汽车库任一点距出口≤45m,

汽车疏散:2出口。1出口:4类汽车库、234类修车库、3类双车道地上车库、双车道1百辆4千㎡地下车库 汽车疏散坡道:净宽度单车道3m,双车道≥5.5m

消防给水:室外消防栓12类汽修库水量≥20l/s,3类15l/s,4类10l/s。 室内消火栓:123类车库12类修车库10l/s。4类汽车库34类修车库5l/s。

固定灭火系统:自动喷水:123类地上车库、1类修车库、10辆↑地下车库、机械车库。

泡沫水喷淋系统:1类汽修库和100辆↑机械车库。地下车库高倍数泡沫,≤50辆无人机械CO2 汽车库最适宜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经济实用

汽车库防烟分区面积2000㎡。应急照明地面照度1.0LX。机械外均配灭火器。

第九章 洁净厂房防火

火灾危险性分类:甲乙丙类,医药集成电路4类。耐火不低于2级。

洁净厂房火灾危险性特征:①危险源多概率高②洁净区域大防火分隔难③室内迂回曲折人员疏散难④建筑结构密闭排烟扑救难⑤火灾蔓延快早期发现难⑥生产工艺特殊次生灾害控制难。

第十章 信息机房防火

信息机房的分类:分为A(重大损失气象信息军事银行)、B(较大科研)、C(其它)三级。面积100㎡2出口 耐火不低于二级。AB级位于其它建筑物内用2h隔墙和甲门。不设易燃易爆贴邻,无变形缝伸缩缝。不超5层 装修材料:不燃难燃。抗静电铝合金活动式地板,分区空调防火阀,风管保温消声不燃材料,电缆金属管布线。 灭火系统:A级:洁净气体,B级(AB变配电)洁净气体和高压细水雾,C级高压细水雾预作用自动喷水 室内消火栓:进深25m公共走道两侧。气体灭火系统不用CO2。单防护区800体积3600用气体灭火。 自动报警系统:A级和>140㎡信息机房按一级保护对象,B级和<140㎡机房按二级

探测器:感烟探测器,大型数据中心用空气采样烟雾报警器,综合布线电缆井桥架处光缆温度探测报警系统。 信息机房防火特殊性:①散热难烟量大②电量大电气火多③无人守处置慢④环境特殊扑救难⑤设备精密损失大

第十一章 古建筑防火

20

古建筑危险性:①耐火低载荷大②组群布局蔓延快③形体高大火势难控④远离城镇灭火困难⑤用电火多难管理 古建筑防火措施:①做好规划改善消防环境:多种形式消防站、实用有效消防器材、因地制宜设供水设施、科学合理安全布局②改善耐火性能提高耐火等级③开辟防火隔离带(30-50m,清除30m杂草)打通消防通道④拆除违建消除隐患⑤防雷设施⑥配备消防设施⑦严格火源和易燃易爆管理

古建筑的自动灭火系统:湿式自动喷水;水喷雾灭火系统、细水雾、超细水雾灭火系统;固定、半固定干粉、气体灭火系统或悬挂式自动干粉、二氧化碳自动灭火装置、七氟丙烷自动灭火装置。

第十二章 人民防空工程防火

人防工程的火灾危险性特点①温度高有毒气体多②内部复杂疏散难③贮存多火灾荷载大④纵深大灭火困难。 平面布置:①不使用储存液化气、密度≥0.75的可燃气体和闪点<60℃的液体燃料②不设油浸变压设备③不设儿童残疾场所③病房和歌舞娱乐只在1层高差≤10m④不经营甲乙类商品⑤营业厅不设地下三层,2万㎡分隔 防火分区:不大于500㎡,自动灭火增加一倍。丙液150-固300丁500戊1000库房

安全出口:2个,设1个情形:①面积1000↓营业厅②面积500↓高差10m↓30人↓竖井乙门③200㎡↓3人一个防火门④50↓15人一出口。

安全疏散距离最远点15m房间门到出口距离:医院24旅馆30其它40,观众厅30m

消防设施:室内消火栓——300㎡人防影院礼堂避难走道;自动喷水:800座观众厅200舞台500丙库 蓄电池:供电30min。地面照度5lx,歌舞和500营业厅地面设标志(灯光型间距3m蓄光型2m) 防烟设施:防烟楼梯间和各种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设施。丙丁戊物品库房宜用密闭防烟措施。 排烟:面积200㎡、50㎡经常有人、丙丁类生产车间、20m疏散走道、歌舞娱乐、中庭。

第五篇:消防安全评估 第一章 概述

风险评估步骤: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

火灾风险:对潜在火灾的发生概率及火灾事件说产生后果的综合度量。火灾风险=概率X后果

火灾风险评估分类:建筑状态——预先评估(建设之前)和现状评估,指标处理方式——定性、半定量和定量 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

①前期准备:明确评估范围,收集资料1)评估对象功能。2)可燃物。3)周边环境情况。4)消防设计图 5)消防设备资料。6)火灾应急救援预案。7)消防安全规章制度。8)电气检测和消防设施与器材检测报告。 ②火灾危险源的识别:针对对象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进行识别和分析。

③定性、定量评估:根据评估对象的特点,确定消防评估的模式及采用的评估方法。在系统生命周期内的运行阶段,应尽可能采用定量的安全评估方法,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估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估。 ④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评估:1)消防管理制度评估。2)火灾应急救援预案评估。3)消防演练计划评估。 ⑤确定对策、措施及建议:根据结果,提出对策措施及建议,并排序,列出存在的消防隐患及整改紧迫程度,针对消防隐患提出改进措施及改善火灾风险状态水平的建议。

⑥确定评估结论:根据结果,明确提出生产经营单位当前的火灾风险状态水平,提出风险可接受程度的意见。 ⑦编制火灾风险评估报告:评估流程完成后,评估机构应根据火灾风险的过程编制专门的技术报告。

第二章火灾风险识别

火灾隐患:分为一般火灾隐患和重大火灾隐患。是指可能导致火灾发生或火灾危险增大的各类潜在不安全因素 风险包含隐患,风险源包含危险源。范围从小到大:火灾危险→火灾危险性→火灾风险 第一类危险源(能量源或载体)——前提:可燃物烟气毒害成分

第二类危险源(约束限制能量屏蔽措施失效破坏的不安全因素)——必要条件:报警灭火广播疏散 火灾发展过程:起火(阴燃或明火)→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轰然)→衰退→熄灭 火灾发生的五因素:可燃物、助燃剂、火源、时间和空间五个因素

21

建筑火灾风险的来源:①热辐射②热对流③外墙开口面积④可燃物的性质数量和种类⑤风速⑥相邻建筑物的高度⑦内消防设施水平⑧灭火时间的影响

消防力量:①消防站②消防队员③消防装备④到场时间⑤预案完善⑥后勤保障。

三章 火灾风险评估方法概述

安全检查表:最基础最简单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编制: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

火灾风险预先危险性分析:初始风险分析,是安全评估的一种。在评估对象运营之前,评价火灾危险性。

分析步骤:1.调查、了解和收集经验和相似情况;2.辨识、确定危险源,成表。通过经验、技术和实况调查或安全检查表等方法进行;3.研究危险源转化为火灾事故的触发条件;4.进行危险分级。危险分级的目的是确定危险程度,指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

危险分级:Ⅰ级:安全的(可忽视的)。不会伤亡。Ⅱ级:临界的。可能降低整体安全等级不会伤亡 Ⅲ级:危险的。容易伤亡。Ⅳ级:破坏性的(灾难性的)。严重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社会影响等。 辨识危险性:直接火灾、间接火灾、自动反应、人的因素

事件树分析法:因到果的分析方法,按照事故发展的时间顺序。确定初始时间、判定安全功能、绘制、简化。 事故树分析法:果到因的分析方法,运用运筹学原理逐层演绎,作出全面系统简明形象的描述。

通过逻辑分析:分清原因主次、控制关键原因、有效防止重大火灾发生、提高管理有效性、节约人力物力 最小割集是引起顶事件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最小径集是保证顶事件不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

火灾风险评估收集的资料:①建筑概况②周围环境情况③消防设计图纸资料④消防设施资料⑤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⑥消防安全规章制度⑦相关检测报告

第四章 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评估

可以进行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人员安全疏散设施、防火分区面积、钢结构耐火保护以及建筑防排烟 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适用范围:超规范或按规范施行困难的、执行困难。高于现行规范的安全水平。 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的特点:加速技术革新、提高设计经济性、加强设计人员的责任感

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程序:①确定使用功能适用标准②确定需设计的问题③设计评估验证④修改完善⑤提交审批 性能化设计内容:①确定火灾场景②火灾荷载密度③烟气运动分析④人员疏散分析⑤主动设施特性分析⑥危害风险分析评估⑦设计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分析

2

火灾场景设定:(最不利原则) Q=αt 热释放速率=系数3时间平方——慢速600s中速300快速150极快75s

火灾场景是对一次火灾整个发展过程的定性描述。主要考虑火灾的增长阶段及全面发展阶段。 设定火灾时用热释放和温度模型,温度浓度烟毒性能见度用热释放,构件耐火用温度模型。 烟气流动计算模型:经验模型、区域模型、场模型、场区混合模型

烟气流动的驱动作用:烟囱效应、浮力作用、气体热膨胀作用、外部风向作用、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

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因素:①人员内在(心理生理现场状态社会关系)②外在环境(建筑物熟悉程度和布局)③环境变化④救援和应急组织。可用疏散时间AEST必须大于必需疏散时间REST。一般1.5RSET=ASET RSET必需疏散时间=探测时间+识别时间+反应时间+疏散行动时间(行走时间+通过时间) 计算RSET通过特定的场景进行火灾与烟气流动的模拟得到。

①火灾烟气房间内只计算房间内②楼层内只计算楼层③蔓延其他楼层或坍塌危险则计算整个建筑RSET。 人员疏散行动时间计算:水力疏散计算模型和人员行为模型。

人员数目确定:①人员密度②人员行走速度(自身条件、密度、建筑情况)③出口处比流量④通道有效宽度 人员疏散分析模型:离散型模型(粗网络和精细网络)和连续性模型 影响构件耐火能力的主要因素:结构类型、荷载比(越大越危险)、火灾规模(温度时间)、结构及构件温度场 结构耐火性能分析的目的:验算结构和构件的耐火性能是否满足规范

2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5h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