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聊斋志异》女性意识

更新时间:2023-03-08 17:28:40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聊斋志异》看女性意识的觉醒

班级:08汉本5班 学号:080302285 姓名:韩慧娟 摘要: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描写了各色具有人格魅力的女性形象。在这些女性形象中有一部分体现了女子为追求美满爱情和幸福婚姻而勇于反抗封建落后思想观念的自主精神,同时通过对这些女性种种际遇的描写,肯定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这从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时女性在经济意识方面、婚恋意识方面、反传统意识方面的觉醒。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女性意识 觉醒

前言

说起?女性意识的觉醒?,这让我联想到当下的社会,如今的社会响起了一种声音,是针对女性的,那就是?干的好不如嫁得好?。这种声音不仅在社会上响起,连大学校园里也存在。这一声音反映?男女平等?思想在现今社会的倒退。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却在封建传统意识占主导的时代仍然努力地追求?男女平等?、追求个性的解放,在《聊斋志异》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的觉醒,恰好可以对我们观念倒退——仍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女子下一剂猛药。这篇论文主要在第一部分,它从经济意识、婚恋意识和反传统意识 三个方面来表现《聊斋志异》中女性意识觉醒。

正文

一、 《聊斋志异》中女性意识觉醒的体现

所谓?女性意识?是指女性的自我意识——它立足于女性的?此在?去感知、体验人生与世界,传达女性的欲望与追求,肯定女性的经验与价值。【1】而?女性意识的觉醒?则是女性自我意识的醒悟,她们摒弃了男尊女卑、男耕女织等封建落后的传统思想,并在男权统治下开始自觉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由原来被动

接受变为主动的追求,体现女子的自主性。刘慧英在《走出男权传统的藩篱》曾说过:?中国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地位远非是仅次于男性的‘第二性’的低下和不平等,而是一种丧失了主体性的被物化了的东西,女性既不会开口申诉自己的意愿,也没有自己的话语和话语权,更不会反抗外界的压迫?。从这样的定位出发,《聊斋志异》恰恰为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惊喜,它在女性人物的塑造上,部分地反映了当时女子对个性尊严、青春爱情、聪明才智和主体价值的追求。作品在表现女性的人格魅力和生命尊严方面比以前同类作品更加具有自觉地意识,反映的程度也更深刻。具体地,可以从经济意识、婚恋意识、反传统意识方面来体现。 1.经济意识的觉醒

?经济意识的觉醒?是指女子在经济上不依附男子,并摒弃了男尊女卑的思想,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经济方面完全独立,从而使得女性真正获得独立。我国社会的传统经济是农业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这种一家一户为经济单位,?男耕女织?为生产方式,自给自足式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模式。而这一经济模式又因女性纤弱使得女性在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处于弱势,并形成?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思想,尤其是在明清时期影响更甚。在这一时期《聊斋志异》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在经济方面一样的惊喜,同时此时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商品经济逐渐兴起的这一社会历史现象也在《聊斋志异》有所体现。

《小二》中塑造了新兴的资产者形象。它一反男性独裁现象,使女子处于主导地位。文中写道:?女为人灵巧,善居积。经济过于男子。常开琉璃厂,每进工人而指点之,一切棋灯,其奇士幻采,诸肆莫能及。以故直昂得速售。居数年,财益称雄。?【3】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小二是一个能够自食其力,不依附男子的女子。她在经济上的独立和地位的提升使他成为真正独立的个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庸。她不仅有独立的个性,而且具有创新意识尤其要说的是她的管理才能——她善于用人和管理人才,?女督课婢仆严,食指数百无冗口?【4】便是很好的体现。同时每次遇事,她的丈夫只会愁眉苦脸而不能解决,而小二面对困难则坦然处之并且问题很快就能解决。?小二?这位新兴资产阶级女强人形象摒弃了?男耕女织?的劳作模式和?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传统女性模式,成为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从开始借钱起家,到后来的?财益称雄?皆可看出小二经济意识的觉醒——她意识到资本主义萌芽这一社会历史现象。

与《小二》相比,《黄英》则写得更加幽默风趣,蒲松龄在《黄英》中塑造的小手工业生产者黄英以卖菊为生,由开始的受人接济到最后的富甲一方,间接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在中国明清时期的表现。这反映了黄英作为一名女性在经济方面敏锐的触觉,也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菊花,本是黄花,傲霜独立的菊花向来是文人高洁秉性和高雅情趣的象征。隐含有文人高洁秉性的黄英,抛弃穷酸清高书生,马子才?以东篱为市井,有侮黄花矣?【5】的酸腐论调,干起了?自食其力不为贪,贩花为业不为俗?【6】的经商事业。黄英经商与其说是受到社会转型期人们价值追求倾向的影响,不如说是她不愿白受别人救济,努力追求人格独立,女性经济意识觉醒的表现。女性只有在经济上独立,才能彻底摆脱男性附庸地位,最终实现人格的独立。马子才丧妻娶了黄英,马家所用的东西,都由黄家供应,封建传统大男子主义者马子才耻于妻富,认为黄英破坏了他的清风亮节,不乐意过仰仗妻财的华贵生活,理怨说:?仆三十年清德为卿所累。今视息人间,徒依裙带而食,其无一毫丈夫气矣。人皆祝富,我愿祝穷耳!?【7】马子才?耻以妻富,恒嘱黄英作南北籍,以防淆乱?,黄英笑曰:?陈仲子毋乃劳乎。?【8】她

的笑是自己成功经营的胜利的笑,亦是对封建礼教禁锢女性独立和自由的蔑视的笑。马子才的传统思想正是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男权专制制度的映射。在封建社会,女性没有社会地位,也没有社会生存能力,只能仰仗男性鼻息生活,这种落后守旧的思想,受到了具有超越时代新理念的新型女性黄英的实际行动的冲击。带有贱商思想自命清高的马子才正是封建传统思想的代表,他与黄英之间观念的矛盾,其实就是封建传统思想与女子解放思想之间的抵牾,这场较量的胜利者是黄英。她胜利的基础是她自己成功的事业,是她在经济方面的成功——经济的独立。 《聊斋志异》中像这样有经济头脑,善于经纪的女性还有很多,如《柳生》中的周生的继室夫人、《鸦头》中的出身青楼且?渐能蓄婢媪?【9】的鸦头等。她们已经不是长期处于男性霸权社会中被奴化和异化的中规中距的受制约被控制的女性,而是具备了冲破这个长期罩在女性身上的封建樊笼,摆脱附庸男性的自卑境地的资本———经济独立,成了有人格尊严的独立女性。蒲松龄对此大加赞赏,突显了女性经济独立意识及经济独立中实现个性的独立。 2.婚恋意识的觉醒

?婚恋意识的觉醒?是指女子不再依照?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的恋爱模式,不再遵循?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封建婚恋思想,勇于为追求美满爱情和幸福婚姻反抗封建传统礼教的自主行为。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女人所受到的教育就使她缺乏主动精神,习俗令她们雪上加霜?。而在《聊斋志异》的女性形象却并不是如此,她们对待男女关系、爱情、婚姻虽然都?发乎情?,但却不?止乎礼?,敢于主动追求异性,敢于私奔放浪、轻视贞洁。

《红玉》篇中塑造了一个大胆、进退有度、视封建礼教于无物的女性形象,她敢于主动追求自己的幸福,不遵照?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的爱情模式。其开篇:?一夜,相如坐月下,忽见东邻女墙上来窥。视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来,亦不去。固请之,乃梯而过。遂共寝之。?【10】此段描写了在没有经过父母同意、媒人介绍的情况下,男女在墙上挖洞相互窥看,更甚之红玉不仅没有羞涩而且还翻墙而过与冯生苟合,作者对此并未加以批判而是有少许的赞赏。这里可以看出红玉敢于争取恋爱的自由,也不顾是否有违封建家长制婚姻,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主动求偶。后来,红玉被冯父谴责,自觉地离去,并未因与冯生有肌肤之亲而受封建礼教的羁绊,这足可体现红玉新的婚恋意识——婚恋意识的自主。不仅如此,红玉还给冯生做媒,?女止之曰:妾与君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逾墙钻隙,何能白首?此处有一佳偶,可聘也。女曰:来宵相俟,妾为君媒之。?【11】从表面上看好似遵循了?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封建婚恋思想,但实则却充分地表现红玉冲破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的婚恋意识。最后红玉帮助冯生走出劫难,且在红玉的支持下,冯生参加进士的考试并协助他臵良田、房屋,在冯生功成名就之后并没有留下却是飘然离去,?女袅娜如随风欲飘去,而操作过农家妇?【12】红玉为冯生操作农家妇,两人并没有受封建婚恋意识的束缚。红玉一直是自由的,她觉得该来则来、该去则去,充分地表现红玉追求婚恋的自由,也体现她婚恋意识的觉醒以及她个性的独立。

这是红玉,她对婚恋追求的是自由,并未受到封建礼教的捆绑。而《侠女》篇中侠女则完全无视于封建婚姻制度,更无恋爱之说,她与顾生交好且为其生子只是出于感激。文中写道:?日尝至生家人,见母作衣履,便代缝纫;出入堂中,操作如妇。?【13】而且当顾生的母亲卧于病榻,侠女细心地照料顾母,既不嫌累,也不嫌脏,犹如顾家之儿媳。但当顾生向她求婚,她却冷语冰人;既然不愿为妇,却同意与顾生交好并替顾生生子续祧。这可以发觉侠女这一女子思想的超前,且

不会固守封建婚恋的思想,将封建婚姻制度于无物。她生子只为报恩,文中有云:?养母之德,刻刻不去诸怀。向云‘可一而不可再’者,以相报不在府第也。为君贫不能婚,将为君延一线之续。本期一索而得,不意信水复来,遂至破戒而再。今君德既酬,妾志亦遂,无憾矣。?【14】她将男女交好及生子之事说得就像平常的家务事一样,足以说明她不顾封建礼教,无视封建传统制度,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一种挑战,也可以发现侠女在婚恋意识方面的觉醒及她自由解放的个性。 除了《红玉》、《侠女》这两篇表现女性在婚恋方面的觉醒外,莲香、惠芳、白秋练等众多的女性形象皆有所体现。这些女性颠覆了以往男女间的?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的爱情模式及?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婚姻意识,她们将求偶的主动权转交于女性的一方。她们在选择人生道路时的谨慎和理智,追求爱情时的热烈与主动,对待情人时的忠贞无私,蒲松龄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赞美之情,充分表明了作者进步的爱情观与婚姻观。 3.反传统意识的觉醒

所谓?反传统意识的觉醒?是指女性在封建正统占主导地位的时期所表现出的冲破封建礼教,对封建伦理纲常的强烈蔑视甚至是反抗,比如说对于?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反抗,对于?男女平等?的追求等。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男性处在社会的中心位臵,女性一直处于社会的底层,在家庭、社会中居于从属地位,忍受着种种不公平的待遇,女性遵循着几千年封建社会积淀形成的一套?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行为准则,成为孝女、顺媳、贤妻、良母、慈姑式的标准女性。同时还要求女性要从一而终、要注重贞洁,而在《聊斋志异》中却并不如此要求,《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贞洁观念十分淡薄、行为大伤风化。尽管作者有时也强调女性的贞洁,但字里行间仍透露出赞许欣赏之情,涌动着十分鲜明的市民色彩和反理气息,也表现女子反传统意识的觉醒。

《霍女》篇中霍女曾?三易其主?,她易主不是因为贞洁问题,而是为了劫富济贫,为了惩恶扬善。可以说她的贞洁意识十分淡薄,开始她成为朱大兴之妾,是为惩罚朱大兴吝啬且?逾垣过村,从荡妇眠?【15】的丑陋行径;后来将朱大兴家产挥霍殆尽后,又逃至何府成为何大姓的妾;接着逃至贫士黄生家,成为黄生的妻;在归宁途中,因黄生的厚实为其生财,自卖于一商人。这些都可以发现霍女对贞洁并不重视,对传统观念中?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理念更是鄙视。霍女在文中对?三易其主不为贞?【16】的解释是:?妾生平于吝者则破之,于邪者则诳之也,女非无心者也。?【17】作者对此也是表示赞同的,他认为女性的贞洁不在于她们是不是从一而终,是不是处女,而是要看她们是否交付了真心,是看她们的本性;尊妇女为人,强调的是女子本性和本质的贞洁。文章结尾写道:?女其仙耶?三易其主不为贞。然为吝者破其悭,为淫者速其荡,女非无心者也。然破之则不必其怜之矣,贪淫鄙吝之骨,沟壑何惜焉??【18】可以看出,蒲松龄对霍女这一人物持肯定态度,表现了强烈的反传统意识。

与《霍女》贞洁问题不同,《颜氏》反传统意识的觉醒是指它对男女平等的向往,女子同样可以参加科举,同样可以入世为官,甚至比之男子更强。《颜氏》中的颜氏出嫁后,其丈夫参加科举考试总是名落孙山, 面对生活日益困窘、捉襟见肘而放声大哭时,就呵斥丈夫:?君非丈夫,负此弁耳!使我易髻而冠,青紫直芥视之!?【19】后来颜氏女扮男装和丈夫一起参加考试,结果,丈夫依然落第,而妻子颜氏高中。中进士后,颜氏开始做官,并颇有政绩。文中说颜氏,?授桐城令,有吏治;迁河南道掌印御史,富埒王侯?【20】。从这里可知晓女主人公颜氏不但能像男子一样考中进士,而且可以像男人一样参与政务,治理国家,并政绩卓著。

可以说比她的丈夫更有才,更能为社稷做贡献。也可知晓女子对男女平等地向往,体现其反传统意识的觉醒。对此蒲松龄感叹道:?翁姑受封于新妇,可谓奇矣。然侍御而夫人也者,何时无之?夫人而侍御者少耳。天下冠儒冠、称丈夫者,皆愧死矣!?【21】 颜氏这个有政绩的女官员形象,是对男权社会的一个挑战,她证明圣君贤相、达官伟人并非只有男人才有能力去做,女人同样有能力去做,甚至可以比男人做得更好。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男女平等的美好理想的憧憬,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思想。

《聊斋志异》的许多作品中都表现女子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对封建礼教的不驯,如《小谢》中的女鬼小谢、秋容戏弄陶生,在封建社会里女子对一个陌生男子的这种无所顾及的嬉戏,可以说是有违伦常,但我们会为小谢那份天真浪漫所感动。《张鸿渐》中狐仙施舜华爱张鸿渐的好学与人品,主动示爱,并以身相许,对待爱情矢志不移,忠贞不渝等。也有作品如《聂小倩》、《商三官》等也打破了女性从一而终的观念,提升了女性的地位,把封建的礼教规范抛到了一边。还有反映男女平等的作品,如《颜氏》、《黄英》、《侠女》。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女性意识中反传统意识的觉醒,也看到在觉醒中女性个性的解放。

二、《聊斋志异》中女性意识觉醒的原因

1.文化渊源

人类社会在进入父系氏族之前,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母系氏族社会。这个阶段作为人类社会早期形态虽早已远去,但它在中国文化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中国的神话中就保留有以女性为中心的传说(社会原型),如著名的女娲炼石补天和用土造人的神话。在这些神话中,女性成为了世界的主宰者。尽管后来中国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女性不再成为社会的中心,但这种女性中心意识却以特殊的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下来。虽然经历了几千年以男权为主的封建社会,但这种女性中心意识却保留了下来,因而有了女性意识的觉醒。蒲松龄能在《聊斋志异》中表现经济意识、婚恋意识、反传统意识方面觉醒的女性形象,就与这种文化渊源有着密切的关系。 2.社会现实

资本主义在中国虽然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还是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种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表明中国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结构性变革。此时,原本在中国一直受到压抑、排斥、甚至迫害的女性文化终于和男性文化一样,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两支之一,被推广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沿海某些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女性参加社会生产已经非常普遍,在弘治《温州府志》卷——《风俗》中,出现了这样的记载:?其女红不事剪绣,勤于纺织,虽六七十岁老妪亦然,贫家物棉花、苎麻者,或为人分纺分织,日不肯暇。?这些社会现实的变化,导致了时代思潮、文人审美心理和读者接受心理等方面都发生了转变,为文学作品中女性地位的提高提供了现实基础。

由于社会现实的变化,时代思潮也发生转变,到了明代,李贽猛烈抨击力学,强调人的价值,主张社会平等,更积极倡导男女平等,反对男尊女卑,并以实际行动强调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由此,中国大地上,女性意识觉醒的进步观念开始得到充分发展。

随着时代思潮的转变,进而影响到文人审美心理的转变,文人们都开始抛弃旧的传统观念,他们创作的目光也开始离开了之前的诸侯将相,转而投至处于社会底层的女性身上,女性形象开始在他们的作品中出现,成为他们笔下的主人公。

而当时的读者已经厌倦了明代的写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之类的文学作品,其心理逐渐向文人审美心理的转变——作品富有自己情感和意识。蒲松龄则在这一社会现实下创作出具有意识觉醒的恢弘巨作——《聊斋志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之所以会出现这些具有意识觉醒的女性形象,不仅与社会现实的巨变有关,还与这一时代的时代思潮和读者接受心理的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正事这样的社会现实为蒲松龄在《聊斋志异》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奠定了现实基础,也为《聊斋志异》所体现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奠定基础。

考虑社会现实因素,不可脱离蒲松龄生活的时代背景。蒲松龄所生活的清初年间,正是民众抗清斗争风起云涌之事,就在蒲松龄的家乡山东,从顺治元年到康熙初年的将近二十年间,当地人民不断起义。在这种情况下,蒲松龄创作出了《聊斋志异》,而著作中对这一时代也有所反映,如《公孙九娘》中明确提到清初的现实,?于七一案,连坐被诛者,栖霞、莱阳两县最多。一日,伏数百人,尽戳于演武场中。碧血满地,白骨撑天?。【22】在这样动荡的年代,更能让人们认识女性、理解女性,更能体现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女性个性的独立。

3.蒲松龄个人因素

除了以上两个原因之外,《聊斋志异》之所以说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是与蒲松龄个人因素有关的。蒲松龄生活在清初,出身于社会地位不高的地主兼商人家庭,成年后又家道中落,生活又贫困,科举之路又坎坷,这使得他的一生中有几十年的时光是在赊账中度过的,而赊账生涯让他被迫远离亲人,过着孤寂的生活。蒲松龄有着这样的一种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的人生际遇,使他较容易与底层的社会人员接触,也较容易接受并传播进步思想。待到封建社会末期,一直作为社会主宰的男性开始沉沦,再加上蒲松龄本人,他的人生可以说是四处碰壁。男性尤其是知识分子的进取之心开始散失时,作家在这一社会现实中将视角转到女性的身上,也将改变生活的理想寄托于女性身上,正是由于这种创作心理,使蒲松龄创造出一批具有独立人格,经济、婚恋、反传统意识强烈的女性形象,以抨击当时社会现实。

三、《聊斋志异》中女性意识觉醒的意义

自从中进入男权社会,就形成了以男权为主的统治模式,也形成了男尊女卑的社会意识,这就使得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完全成为男性的附属品。女性比仅仅在封建社会中成为男性的附庸,而且因女性的这种现实处境使得女性形象在文学中只是作为男性的陪衬与点缀而出现。女性形象远离文学中心,延至明末清初,女性形象一直处于文学创作的边缘地带。因而,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史,可将它视作一部男性的文学史。明代中期以前,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很少出现,即使出现,也多是在封建道德绳索束缚下的傀儡美人,或者是具有负面意味的美人,而完全不能体现女性的真性情、真风采。直到明末清初,女性在文学中的地位才开始大幅度地上升,也逐渐改变了女子为?败朝之祸水,难养之尤物?的观念,形成了以褒扬女性为感情基调的创作风气。此时,女性形象才渐渐从幕后和边缘走到文学舞台的中央。然而,即使是在这种风气之下的清初,能像《聊斋志异》一样,大约三分之一的篇目都是以女性为视角的作品也为数不多;能像蒲松龄这样的,能在一部作品中集中大量笔墨为女性而描写画家的作品也为数不多。蒲松龄在改变女性在文学上的陪衬地位并塑造一系列光辉的女性形象方面,尤其是体现女性意识觉醒的一些女性形象具有超前的意识,可以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集大成者。

《聊斋志异》以其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贡献成为中国文学史册中不朽的名著。作者通过对理想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对爱情与婚姻的态度,肯定了女性在爱情、生活和经济活动中的自动性和自觉性,其中有不少作品表现出了作家对女性这个群体的深切关怀以及女性命运的密切关注。在?聊斋?这个以女性为中心的世界,有大胆追求爱情与婚姻自主的女子,有聪慧过人独立自主的才女,有坚强勇敢并无视封建婚姻制度的侠女,有追求男女平等的新型女子,有能够独立主持家庭内外事务的女家长,等等。《聊斋志异》在深广的社会生活中展现了一系列与传统意识相反甚至全新的女性形象以及她们多面的风采,它触及到了女性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意识的觉醒和个性解放等女性主义问题。通过对她们各种行为和思想的描写,突显了女性在经济意识、婚恋意识和反传统意识的觉醒。

在《聊斋志异》之前的文学作品中,虽然偶尔也有女性形象的出现,但数量与质量上都无法与《聊斋志异》相比。其艺术高度也是之前作家所不能及的。而《聊斋志异》中女性意识觉醒,可以说是《聊斋志异》这一部作品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古典文学是的新亮点,更是对中国几千年封建礼教的反抗。还有一点就是现在社会中响起了?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声音,连不少21世纪的大学女生也存在这一思想,《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为我们展现了她们为实现?男女平等?做出的种种努力和抗争,这其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的觉醒,让我们勇敢向前走,从女生自身做起,实现自己各个方面的独立。

注释:

【1】於奇〃女性主义文学与女性意识觉醒【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

【2】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藩篱【M】〃上海:三联书店,2008.25. 【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蒲松龄〃聊斋志异【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参考文献:

【1】於奇〃女性主义文学与女性意识觉醒【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

【2】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藩篱【M】〃上海:三联书店,2008.25. 【3】蒲松龄〃聊斋志异【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4】蒲松龄〃聊斋志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5】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56. 【6】蒲松龄〃聊斋志异[清]〃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5.

【7】谈凤梁 张培元〃聊斋志异选粹〃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5. 【8】刘烈茂 曹扬华 罗锡诗〃新评聊斋志异二百篇〃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9.

【9】周小雨〃《聊斋志异》中的女性经济独立意识〃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西安 710014.2006.

【10】郭伟〃《聊斋志异》中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陕西: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延安716000.2009.

【11】姚自斐〃从《聊斋志异》来看女性意识的自觉〃贵州: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25.20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dt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