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工程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28 23: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

GD2301003

总承包施工单位名称 新浩壹都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单位(子单位)工程 日期 年 月 日 分部工程 交底部位 地下室结构工程 交 底 内 容1、钢筋原材料要求 (1)钢筋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单,每根钢筋上均有标志。 (2)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或其他专项试验,不合格的退场处理。 (3)钢筋表面应洁净无缺陷,尺寸规格、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在运输和储存时,不得损坏标志,并应按批分别堆放整齐,避免锈蚀或油污。钢筋进场后堆放整齐,下垫枕木,避免与泥、水直接接触;并注意保护免遭雨淋或其他污染物的侵蚀。现场材料标识包括钢筋的规格、产地、送检、合格与否等。 2、钢筋加工 (1)钢筋加工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花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2)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HPB300级钢筋时,HPB3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调直应采用机械方法。 (3)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HPB300级钢筋末端需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4)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5)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表 3、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以及钢筋连接锚固 (1)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以下要求,且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1)混凝土构件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下表要求: 2)地下防水混凝土构件、基础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3)当上部墙柱伸入地下与土体接触、或其中一段墙柱临水时,无论其外表面是否设置了建筑防水层,墙柱迎水面、接触土体面的钢筋保护层应按上部结构的保护层厚度增加S=35(墙)、30(柱)见图一。墙柱详图或墙柱表中标注的墙柱截面尺寸未包括图一中所增加的保护层厚度。 (3)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 为了保证钢筋连接的可靠性,根据图纸设计和图纸会审的决议,采用如下钢筋连接形式: 1)梁、板:d≥C18(底板为d≥C25)采用不低于Ⅱ级的直螺纹机械连接;其它为绑扎搭接。 2)墙、柱:d≥C18采用不低于Ⅱ级的直螺纹机械连接;其它为绑扎搭接。 3)钢筋连接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20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并按要求抽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质量合格后方准进行下道工序。 4)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在受拉区不大于50%;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一、二级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 5)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要相互错开,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d (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6)钢筋的接头根据设计要求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7)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要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8)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l(ll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 9)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部位要求: 楼层梁纵筋和楼板钢筋:上部纵筋一般在跨中1/3范围内连接;下部纵筋尽量锚固在支座内,或在跨中1/3范围之外弯矩较小处连接。 地下室底板和相应的基础梁按倒置板、倒置梁要求,除特别注明外,上部纵筋一般在跨中1/3范围之外连接或锚固在支座内,下部纵筋一般在跨中1/3 范围之内连接;上部纵筋的锚固长度从柱边起算,下部纵筋在支座范围内拉通。 10)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方式、锚固长度、搭接长度等,需按照设计图纸的相关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按11G101-1执行。 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抗震laE、非抗震la) 钢筋类型 抗震等级 特一级 40d 一、二级 C25 三级 四级、非抗震 特一级 一、二级 C30 三级 四级、非抗震 特一级 一、二级 C35 三级 四级、非抗震 特一级 一、二级 C40 三级 四级、非抗震 特一级 C45 一、二级 三级 28d 27d 30d 33d 36d 27d 26d 26d 25d 29d 27d 31d 30d 34d 33d 29d 29d 31d 34d 38d 29d 28d 28d 27d 31d 30d 34d 33d 37d 36d 32d 31d 34d 37d 41d 32d 31d 31d 30d 34d 33d 37d 36d 41d 39d 35d 34d 38d 41d 45d 36d 34d 35d 33d 39d 37d 42d 40d 46d 44d 38d 42d 46d 51d HPB300 d≤25 HRB335、335E d≤25 d≥28 HRB400、400E d≤25 d≥28 混凝土强度等级 26d 25d 27d 30d 33d

四级、非抗震 24d 24d 26d 28d 31d a)按上表计算的锚固长度la小于200时按200采用,laE小于250时按250采用; b)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时,受拉钢筋锚固长度按C25数值增加7d采用; c)采用环氧树脂涂层钢筋时,其锚固长度乘以修正系数1.25; d)当钢筋在施工中易受扰动(如滑模施工)时,乘以修正系数 1.1。 注:按上表计算的搭接长度小于300时按300取用。 11)钢筋混凝土墙、柱纵向钢筋伸入承台或基础内时,除满足锚固长度要求外,尚应符合以下要求: a)基础高度h<1200时,钢筋应全部伸至基础底面,且角部钢筋水平弯折(≥150); b)基础高度h≥1200时,柱、剪力墙暗柱(端柱、短肢剪力墙)的角部钢筋伸至基础底面且水平弯折≥150;当墙、柱的角筋间距大于1.0m时,应增加伸至基础底面的纵筋根数,使伸至基础底面的纵筋间距不大于1.0m。除以下部位外,其余的墙、柱钢筋锚固长度满足laE即可:地下室外墙的外侧钢筋,应全部伸到基础底部,且水平弯折≥150; c)抗拔桩上承台对应的墙柱,承台范围内的墙柱钢筋应全部伸至承台底面且弯折≥150。 d)柱、暗柱在承台或基础内设置三道纵筋的稳定箍筋,仅设外围箍,箍筋直径取与该构件底层外箍相同直径。 4、钢筋安装绑扎 4.1各部位钢筋绑扎施工顺序 (1)底板钢筋: 画出钢筋位置线→地梁钢筋→底板钢筋→墙柱插筋。 (2)墙柱钢筋: 绑扎定位箍筋→竖向钢筋连接→划箍筋间距及位置线→套箍筋→绑扎。 (3)梁板钢筋: 主梁钢筋→次梁钢筋→梁柱节点处钢筋绑扎→划出板钢筋位置线→穿板底筋→水电管线铺设→铺板面筋并绑扎。 4.2地梁、底板钢筋绑扎 (1)钢筋绑扎前先认真熟悉图纸,检查配料表与图纸设计是否一致,仔细检查成品尺寸、形状是否与下料表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绑扎。 (2)地下室做完垫层、验槽作好防水保护后即可绑扎钢筋,地基梁按受力关系,确定主次梁的位置关系,合理安排主次梁钢筋的绑扎顺序,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绑扎,不得混淆。底板钢筋绑扎前在混凝土防水保护层上弹出钢筋位置线,以便于控制钢筋间距,然后按照位置线绑扎底板的底筋。板筋采取跳扎,隔一扎一,靠边缘的两排采取满扎。 (3)考虑工程的底板面筋重量较大,考虑到底板防水要求,为保证防水保护层不被破坏,底板面筋采用马凳来控制高度。呈梅花型布置,纵横间距为1500×1500mm。 (4)基础梁钢筋要通长满扎,考虑到绑扎施工方便,应先搭设钢管支撑架,待梁绑扎完毕后再落下。 (5)基础梁面筋和底筋有二排钢筋,为保证钢筋之间的保护层厚度及间距,在一、二排钢筋之间用同规格、长度为梁宽的钢筋短棍做支撑垫铁,垫铁的数量为每段2根。梁腰筋拉钩要钩住最外侧的箍筋。 (6)底板钢筋位置的上下位置关系以及锚固长度要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做,本工程底板面筋要求从基础梁面筋下穿过,在钢筋绑扎时应注意。 4.3墙柱钢筋绑扎 (1)在绑扎好的梁板筋上放二次线,放出墙柱钢筋的具体定位线,进行墙柱插筋。 (2)箍筋的节点应交错排列,垂直放置,箍筋转角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平直部分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可每隔1根互成梅花状绑扎)绑扎箍筋时,铁丝扣要相互成八字形绑扎。 (3)墙柱纵向钢筋伸入基础梁内锚固长度不小于LaE(LaE的长度详见设计图纸或规范),且伸入地梁范围内纵筋加设稳定箍筋三道。 (4)墙柱筋绑扎时应吊线控制垂直度,并严格控制主筋间距,柱筋搭接处的箍筋及柱立筋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状绑扎。 (5)墙柱箍筋开口处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绑扎箍筋时绑扣相互见成八字形,墙柱钢筋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插入基础内,并绑扎牢固。露出部分, 宜用三个箍筋绑扎固定,靠近底板筋必须设一个定位箍,底板绑一个定位箍、墙柱主筋与底板面筋点焊定位钢筋定位准确,避免混凝土振捣时位置偏移。在点焊固定时要用线锤校正墙体、柱钢筋的垂直度。 (6)同层构件先绑扎墙柱筋,后绑扎梁板钢筋,一般梁主筋锚入墙柱内时,墙柱主筋在梁主筋外侧,所以遇到梁宽与墙暗柱厚相同的联系梁锚入暗柱时,需要把暗柱箍筋宽度适当加大5mm,以保证连梁的截面宽度。当墙柱主筋与梁板筋发生冲突时,一定要保证柱主筋位置。 (7)墙柱筋绑扎时应吊线控制垂直度,并严格控制主筋间距、数量。墙柱钢筋每个交叉点均应满扎。在绑扎墙双层钢筋网时,可采用专用钢梯来控制墙体钢筋的位置,以固定钢筋的间距,保证了墙体厚度的准确。专用钢梯每层沿墙体高度方向设两道,沿墙体长度方向通长设置。第一道设置在每层墙体的中间,第二道设置在顶层楼板板面处,两道钢梯均与墙体钢筋点焊牢固。 (8)为了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购置标准塑料垫块,这也是保证混凝土施工的重要措施墙。垫块使用前必须经过认真挑选,分规格存放,做好标识,注明规格及使用部位,绑扎时要逐一检查,确保绑扎牢固。墙体按设计要求加拉筋。 (9)为保证竖向构件受力主筋的位置以及墙柱模板的支设方便,在墙柱钢筋施工完后,要进行钢筋的二次调整。 4.4、梁板钢筋绑扎 (1)梁、板筋的接头位置、锚固长度、接驳长度要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钢筋绑扎时要仔细,绑丝选用22#钢丝,每个交叉点均应绑扎,不得有落扣现象;搭接接头范围内在绑扎时至少要有三道双股绑丝。 (2)梁箍筋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 3)主次梁在交叉处钢筋的位置关系一定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有关的施工规范绑扎施工,不得混淆。双向板的底筋,短向筋放在下层,长向筋放在短向筋上。 (4)板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全部扎牢。 (5)板底筋采取在模板上划线的办法来控制间距,面筋采用Φ16@1500“一” 字筋来控制标高。 (6)梁钢筋、楼板底筋保护层厚度采用与混凝土同配比(但去掉粗骨料)的砂浆垫块来保证。钢筋绑扎完毕后注意成品保护,不得污染,并避免被重物砸弯。 (7)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下表: 表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 注:检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梁类、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1.5倍的尺寸偏差。 检查方法: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5、钢筋绑扎注意事项 5.1对钢筋绑扎接头作如下规定 (1)接头不能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梁、板底筋接头应留在距支座处1/3 跨内,面筋留在跨中1/3范围内。 (2)搭接长度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3)受拉区域内,一级钢筋绑扎接头末端应做弯钩,二级钢筋可不做弯钩。 (4)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绑丝扎牢。每个搭接接头至少有三道绑丝。 (5)各受力钢筋绑扎接头应相互错开,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在受拉区不得超过25%,在受压区不得超过50%。 5.2对钢筋机械接头作下列规定 (1)受力钢筋采用一、二级接头,同一截面的接头百分率不大于50%。 (2)钢筋弯折点与接头端头距离不宜小于200mm。 专业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受人:

做弯钩。 (4)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绑丝扎牢。每个搭接接头至少有三道绑丝。 (5)各受力钢筋绑扎接头应相互错开,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在受拉区不得超过25%,在受压区不得超过50%。 5.2对钢筋机械接头作下列规定 (1)受力钢筋采用一、二级接头,同一截面的接头百分率不大于50%。 (2)钢筋弯折点与接头端头距离不宜小于200mm。 专业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受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6j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