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分析预测

更新时间:2023-08-09 12: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分析

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分析预测

一、石油供需平衡脆弱,引发能源投资增长

1. 能源需求处于新的增长期,但增速将呈下降趋势

自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两次石油危机之后,随着西方国家总体上

告别高能耗时期,世界能源需求的年均增长率曾一度出现下降趋势。但

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包括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在内的发展

中大国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世界能源需求进入新的增长周期。1999-

2004年,世界一次能源需求从88.84亿吨油当量增至102.24亿吨油当

量,年均增长3.03%,其中2004年更是高达4.3%(石油需求增长3.4%),

远远高于1994-1999年1.38%的年均增长率。目前世界石油需求增长

仍处在上升期,综合IEA(国际能源机构)、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等国际机构的预测,未来几年世界石油需求将继续以年均2%左右的速度

增长。

考虑到作为世界经济主体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能源需求增速较缓,尽管

世界能源需求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需求将大量增加,但从长远看,

增速有望减缓。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1971-2000年世界能源(包括可

分析

再生能源)消费年均增长2.1%,预计2000-2030年年均增长率将降至

1.7%。国际能源机构《2005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预测,未来25年全

球石油需求量年增长约1.4%,低于1994-2004年1.76%的年均增长率

更大大低于1950-1970年7.34%的年均增长率。

2. 价格上涨和投资增长将带动产能增长,结构性短缺有望缓解

近年来能源需求的迅速增长和油价的大幅度攀升,使人们对油气资

源即将枯竭的担心与日俱增。尽管油气等资源是有限的和不可再生的,

但目前国际市场面临的不是资源性短缺,而是结构性短缺。从长远看,

未来世界能源供应更多地受制于技术、成本、环保和投资等因素,而不

是资源量。

当前世界石油市场供求形势总体上仍处于供应略大于需求的状态。

不过,与过去相比,这种供需基本平衡的格局已变得非常脆弱,结构性

失衡较为突出,世界石油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在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过

渡。首先,这是因为剩余产能大幅度下降,供应弹性变小。目前欧佩克

产油能力约为3200万桶/日,低于1973年的3400万桶/日,而且剩余产

能由600万桶/日降至约200多万桶/日。产能下降,特别是剩余产能严

重不足使市场供需回旋余地大大减少。其次,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高

硫重质原油供大于求与低硫轻质原油供应严重不足局面并存,而欧佩克

等国增产的大部分是高硫油。同时,全球石油炼制能力不足,全球炼油

厂利用率达到约90%的高负荷。再次,战略石油储备和市场投机等非消

费需求大幅度增加进一步加剧了结构性短缺。近年来,美国等许多国家

都在增加或建设战略石油储备。同时,期货市场异常活跃,世界原油供

分析

应约为8400万桶/日,期货交易量则达1.2亿~1.6亿桶/日,有时甚至

更高。

随着对石油等能源需求的持续增加和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资源投

资也重新出现增长趋势,市场的结构性短缺状况有望逐渐缓解。在公司

层面,资产规模和竞争实力的提高使跨国石油公司进入了一个为长期增

长而投资的新阶段,开始强化上游业务的发展,注重具有长远发展潜力

的低成本区域的勘探开发。埃克森美孚计划到2010年在将总体油气产量

提高20%的基础上,使公司在非洲、中东、俄罗斯和拉美的产量份额从

2003年的18%提高到40%以上。道达尔计划通过加大在全球范围的投

入,使其在未来5年中油气产量年均提高4%。为了成为全球能源市场上

的领军者,BP制定了更为宏伟的投资规划,未来3年的计划投资额是目

前投在上游业务的两倍多,并力图在未来10年内,使其新业务达到5~

10倍的增长。此外,国际大石油公司还积极开发天然气和新能源及可再

生能源,向多元化能源公司转变。

在2005年12月,休斯敦—莱曼兄弟公司在其发表的《勘探和生产

投入年度调查报告》 中指出,2006年全球在勘探和生产方面的支出将

会大幅度提高。接受调查的325家企业表示,在2006年将提高其在全球

各地的勘探和生产支出,平均支出提高14.7%,总金额达2380亿美元。

在国家层面,各主要资源输出国也纷纷加大在油气领域的投资。阿

联酋推出扩大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计划,今后若干年在油气领域的投资

总额将超过300亿美元。卡塔尔计划在今后5年内在石化领域投资100

亿美元,预计其石化产品产量在5年内将达到每月1200万吨。科威特计

分析

划在未来15年向石油业投资400亿美元,以建设和更新石油设施,预计

其石油日产量将由目前的250万桶提升至2020年的400万桶。哈萨克

斯坦加快实施《2015年里海大陆架石油开发计划》,计划使其里海石油

开采量在2015年达到每年1亿吨,天然气开采量达到每年630亿立方米。

为此,未来两个5年,哈将在这两个领域分别投资70亿~103亿美元和

114亿~156亿美元。俄罗斯的投资重点则向运输领域倾斜。根据俄罗斯

《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期规划》,2005-2025年,俄罗斯石油生产投资

总计将达1400亿美元,而运输投资约为1560亿~1630亿美元。委内瑞

拉总统于2005年8月18日宣布委未来25年的六大石油开发计划,总

投资额约560亿美元。另据国际能源机构预计,中东地区(包括伊朗和

土耳其)在今后30年内将需要5320亿美元的投资扩大石油生产,预计

仅卡塔尔和海湾其他产油国的特大型液化天然气合资项目一项,在今后

30年内就将吸引超过2300亿美元的投资。埃及政府计划未来5年在石

油领域新增投资约200亿美元,主要用于石油及天然气勘探开发、老油

井的再开发利用、天然气液化等,其中160亿美元为外国投资。在哥伦

比亚,未来15年政府计划每年投资8000万美元,共计12亿美元,用于

新油田的开发。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范围内对能源的

投资平均每年将达5500亿美元,中东国家未来25年对能源的总投资将

超过1万亿美元。

随着勘探开发投资的增加,世界能源产量和可采储量均有望出现较

大幅度的增加。美国剑桥能源研究协会认为,不存在迫在眉睫的能源生

产危机,在2020年之前世界石油产量不大可能达到峰值。该协会主席丹

分析

尼尔·耶金预计,从2004年到2010年,世界石油供应将增加1600万桶

/日,超过可能的需求增长量。该预测是基于25~30美元/桶的油价进行

的。如果油价处在更高的水平上,那么就会有更多的投资涌向新的炼油

厂、输油管道以及其他基础设施。

二、消费国能源战略加快调整

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扬带动了天然气和煤炭等其他能源价格的上升,

加之未来石油供应对中东依赖度的再度上升,使消费国对能源安全问题

的关注显著增加。为缓解能源价格上涨的冲击,维护稳定的能源供应,

有关国家纷纷采取相应措施,加快能源战略调整。

1. 新的能源政策和法案纷纷出台

2005年8月15日,印度总统宣布计划制定全新的能源政策,通过

利用太阳能、水电、核能和其他类型的能源,保证国家在2030年前实现

能源自给。2005年8月8日,美国总统布什正式签署酝酿多年的《2005

年能源政策法案》,该法案旨在促进能源节约,寻找可靠供给,降低海

外依赖,增强经济活力,尤其强调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实现节能目标。2006

年3月,美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富有影响力的共和党议员卢格,向

国会提交了《2006年能源外交与安全法(草案)》。该法案要求美国政

府加强对外能源合作,保障本国战略和经济利益。欧盟于2006年3月8

日发表绿皮书——《欧洲可持续、有竞争力、安全的能源战略》,就欧洲

能源可持续发展、保障供应安全等问题提出具体建议和政策选择,重点

强调控制欧洲内部能源需求,保持在尖端能源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改

善能源安全环境。2006年5月,日本正式出台《国家能源新战略》,计

分析

划通过发展节能技术、降低石油依存度(到2030年把石油占一次能源消

费的比例由现在的50%左右降至低于40%)、培育海外石油企业、加强

核能利用、推进新能源开发、实施能源消费多样化等措施,保障能源供

应和能源安全。

2. 加强节能和新能源开发

油价不断攀升,促使世界能源消费国普遍对节能和开发替代能源给

予政策支持,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美国新能源法案重点鼓

励企业生产可再生能源,并以减税等鼓励性立法措施,刺激企业、家庭

及个人更多地使用节能和洁能产品。在企业层面,规定未来10年政府将

向全美能源企业提供146亿美元的减税额度,以鼓励企业采取节能、洁

能措施。同时还决定给予相关企业总额不超过50亿美元的补助,以提高

能效和开发可再生能源。在个人消费方面,推出了许多优惠政策,鼓励

人们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2005年8月23日,美国政府提出新的

轻卡油耗标准,将从2008年开始实施并在2011年全面推行。预计该计

划的实施最终可以使美国每年减少汽油消费量100亿加仑。在欧洲,法

国对购买低能耗、低污染的“清洁汽车”的公民推出免税政策,对部分高能

耗汽车征收双倍的执照费,同时加大力度鼓励使用生物燃料,政府计划

在2008年将生物燃料在燃料总消耗量中的比例提高到5.75%。德国政府

颁布的最新能源政策规定,新建房屋内每平方米每年用于加热的油量不

得超过7升,大约为1973年所建房屋耗油量的三分之一。同时积极鼓励

石油化工企业开发石油替代品,对生物柴油的生产、销售企业减免税收,

为开发能源新品种提供资金支持。芬兰政府计划到2015年和2025年分

分析

别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至少增加25%和40%。葡萄牙政府发布了开发

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计划,并将核能的利用列入了政府议事日程。

2006年2月,瑞典政府更是提出在15年内全面停用石油产品,力争成

为全球第一个完全不使用石油的国家。

在亚洲,日本《国家能源新战略》提出,在2030年前将能源效率至

少再提高30%,将石油占能源消费的比重降至40%以下,同时到2030

年将核电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维持在30%~40%甚至更高的水平。日本

政府号召国民更换陈旧的家用电器,并且购买更多的燃油电力双燃料汽

车。韩国、泰国等决定实施一系列强制性节能措施。印度尼西亚等通过

大幅度减少燃料补贴、提高燃料价格等市场手段促进提高能源效率,推

动节能。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提出重点发展生物能、太阳能、

风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巴基斯坦政府鼓励支持私营企业积极参与

传统能源和替代能源的开发,其中太阳能和风能等替代能源在未来几年

内要至少满足5%的能源需求,同时将大力开展节能技术研究,充分、有

效、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中国于2005年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

领域,并鼓励各种投资主体参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根据《节能中

长期发展专项规划》,中国将通过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在“十一五”

期间实现节能2.4亿吨标准煤的目标。

3. 加大对海外勘探开发的支持力度

能源价格上涨使海外油气勘探开发炙手可热,竞争也日趋激烈,一

些国家政府纷纷推出资金补助等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本国企业进行海外

分析

油气勘探开发。日本利用政府开发援助(ODA)加强与中东、北非、拉

美等地区的资源国的合作,日本外务省2006年将ODA预算增加了5%,

今后5年将增加100亿美元,重点向资源富国倾斜。日本《国家能源新

战略》更是提出将海外份额油占日本石油进口的比例由目前的15%提高

到40%。2005年10月2日,在与多家国际石油公司的激烈竞争中,新

日本石油公司、石油资源开发公司等5家日本石油公司联手成功获得利

比亚石油区域的勘探与开采权。印度采取积极措施,鼓励石油公司扩大

购买外国油田的股份,同时计划通过合并国内国有石油公司以提高在海

外勘探开发中的竞争力。韩国政府也积极扶植国内石油公司的海外石油

勘探和开发项目。2005年6月26日,韩国产业资源部宣布政府将成立

规模达百亿美元的石油基金,用于并购外国石油企业以及直接购买油田

等。韩国政府还积极间接协助产业资源部和石油开发公社参与里海的油

气开发。

三、输出国资源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油气价格上涨使能源输出国收入大幅度增加,财政状况明显改善,

国际影响显著增强。与两次石油危机时相比,能源输出国的政策更加成

熟。在加大投资和对外开放力度的同时,极力采取措施争取资源利益和

价值的最大化。同时,不失时机地打能源牌,通过开展能源外交,积极

拓展本国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

1. 扩大对外开放力度

在非洲,南非、尼日利亚、安哥拉、利比亚等相继推出免收矿区使

用费、提高分成份额及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外资进入,尼日利亚政府还

分析

颁布优惠措施鼓励外资投资其炼油工业。突尼斯政府随着国内油田产量

下降和石油进口的增加,迫切希望外资在该国能源领域特别是油气勘探

方面进行投资。2005年10月27日,突尼斯工业、能源和中小企业部宣

布允许外国公司在其82%的国土上进行油气勘探,并向参与油气勘探的

外国公司发放许可证。

在中东,沙特阿拉伯为在2015年前成为世界上10个最重要的外商

投资国之一,采取了包括放宽签证标准以及准备成立特别法庭来仲裁贸

易争端等措施。2005年第二季度沙特批准的投资许可证的总价值与上年

同期相比猛增了46倍,达110亿美元,主要集中于炼油和石化合资项目。

为吸引外资,沙特拟出台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免除投资者15年所得税、

为在非工业地区设立项目的外国公司提供软贷款、简化投资者签证手续

等。叙利亚、埃及等国家也纷纷就国内多个油田的勘探开发进行国际招

标。

在亚洲,印度尼西亚由于原油产量下降也急需吸引外资投资于本国

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2005年10月28日,印度尼西亚总统签署了13

个总价值为12亿美元的油气开发项目。

2. 资源主权意识增强,控制力度加大

高油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跨国石油公司、能源消费国与产油国之

间的关系,使能源输出国战略地位显著增强。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委

内瑞拉等国相继通过修改法律、加强对国有油田的控制、提高出口关税

以及对跨国公司进行调查等方式,争取更大的利润份额。总体上,国际

资源谈判的合同条款越来越有利于东道国,世界石油新区项目的产品分

分析

成协议边际税率显著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产油国收紧了油田开采

政策。

委内瑞拉颁布新的法令,提高针对外国石油公司的征税额度。2005

年4月,查韦斯政府陆续修改了32个上世纪90年代与外国石油公司签

署的作业合同,并将这些合同纳入该国2001年制定的新法律框架之内。

4月15日,委内瑞拉还上调了对外国石油公司的所得税征收比例,在奥

里诺科河地区进行超重油开采的外国公司的应纳所得税比例由34%上调

至50%。自2006年1月1日起,委内瑞拉石油公司收回了所有出售给

外国公司的32个油田。自4月1日起,委内瑞拉大幅上调外国石油公司

的税率和矿区使用费。5月4日,委内瑞拉国民议会通过了委内瑞拉国家

石油公司与16家外国和私人公司共建21家合资企业的合同,在新的合

资企业中,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的平均股份达到了63%。 5月16日,

委内瑞拉国民议会通过了对《石油法》部分条款的修改。修改后的《石

油法》增加了石油开采税和石油出口税两个税种,并将委内瑞拉国家石

油公司及欧美石油公司在奥里诺科重油带联合作业的的4家重油开发合

资公司的矿区使用费与石油开采税之和统一定为总收益的33.3%(此前,

矿区使用费为总收益的16.66%)。

2006年5月1日,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签署最高法令,宣布对本

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实行国有化,并派军队控制了全国油气田。厄瓜多尔

政府于2005年9月宣布,将对国内所有正在执行的石油开采合同进行审

查,石油公司上交政府的利润份额将在目前20%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

分析

2006年5月15日,厄瓜多尔宣布废除与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签署的石油

开采合同,并没收其10亿美元资产及各种机械设备。

在中东、北非,产油国政府在立法和合同方面也加强了对油气开发

项目的控制,最大限度地扩大石油收入。伊朗新总统内贾德上台后,数

次强调伊朗公司在重要的石油业竞标中享有优先权,在油田建设方面,

国内企业和从业者享有优先权。尼日利亚讨论修改了关于开采近海油田

的条款,根据修改后的条款,外国石油公司的收益将大大减少。2006年

8月初,阿联酋从美国康菲石油公司手中接管了一个近海油田,结束了与

该公司持续45年的合作。阿尔及利亚政府于2006年7月通过一项法律

草案,提出对石油公司的利润额外征税并要求国家石油公司在上游项目

中至少拥有51%的股份。8月31日,乍得政府宣布全面评估石油合同,

以确保增加其在石油产量中所占的份额。

在中亚,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决定从2005年1月起大幅度提高开采石

油天然气的资源使用税,其中开采石油的资源使用税率将从目前的

12.3%提高到32%,开采凝析油的资源使用税率将从6.7%提高到27%;

开采天然气的资源使用税率从18.5%提高到64%。哈萨克斯坦政府也出

台相关措施,赋予国有能源企业优先权。在能源资源输出国中,俄罗斯

对油气资源的控制和战略调整力度最大。对内,俄罗斯政府出台诸多措

施加强对战略性资源以及能源公司的控制,加强对能源公司的征税管理。

尤甘斯克和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相继被政府控股的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

斯天然气公司收购。到目前,俄罗斯已有超过50%的能源生产掌握在政

府控股企业手中。对外,俄政府禁止外国公司参与其具有战略意义的油

分析

气田开发竞标,只有俄方控股至少51%的俄罗斯公司才有资格参与竞拍。

2005年,俄罗斯公布了一批禁止外资介入的油气战略资产名单,主要是

石油储量超过1.5亿吨的油田和天然气储量超过1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田,这些油气田集中在东西伯利亚和季诺曼-伯朝拉盆地。BP公司和秋明

石油公司组建的TNK-BP集团在俄罗斯石油天然气领域的活动因此受到

一定影响。2006年9月18日,鉴于俄罗斯总检察院认为“萨哈林2号” 第

二阶段国家生态鉴定所依据的文件不够完整并且对它的研究也不够充

分,俄罗斯自然资源部发表声明,决定取消对该项目第二阶段国家生态

鉴定得出的正面结论。这意味着有日本三井物产、三菱商事、荷兰壳牌

等外资企业参加开发的“萨哈林2号”项目暂停开发,由此引起了日本和欧

盟的强烈不满。

3. 频打能源牌,积极开展能源外交

能源价格上涨和供需矛盾突显使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能源输

出国在地缘政治中的权重增加,它们纷纷利用自身能源优势扩展国际政

治和外交影响。2005年底、2006年初爆发的俄乌天然气之争,表面上是

价格分歧,但许多分析者认为是俄罗斯在以能源手段打压正在向西方靠

拢的乌克兰。俄罗斯的另一个大手笔是将国际能源安全列为2006年八国

集团峰会上的一个重要议题,希望以担任八国集团主席国为契机,把本

国能源优势转化为国际政治影响力。可以预见,能源将成为今后相当一

段时间内俄罗斯重振大国地位、拓展政治利益和影响的重要筹码。

近年来,委内瑞拉的能源外交十分活跃和抢眼。2005年6月29日,

在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的提议下,13个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与查韦斯签署

分析

了关于成立“加勒比石油公司”的能源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加勒比石油

公司”将负责以优惠价格和灵活的付款条件向这13国出口委内瑞拉原油。

2006年4月29日,被美国视为“反美三角”的古巴、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

领导人齐聚古巴首都哈瓦那,签署了三国间的经济一体化协议。2006年

5月,查韦斯访问玻利维亚,委、玻两国签署了一项旨在将两国组成“能

源联盟”的协议。5月30日,查韦斯访问厄瓜多尔,与帕拉西奥斯总统签

署两项能源合作协议,促进双边关系的发展和一体化。7月8日,查韦斯、

哥伦比亚总统乌里韦和巴拿马总统托里霍斯在委内瑞拉共同出席了天然

气管道的开工仪式。

伊朗是另一个善打能源牌的高手。伊朗新政府上台后在核问题上立

场强硬,接连向美国叫板,中东第二大产油国的地位无疑是其重要资本。

此外,苏丹等与美国交恶的国家也纷纷打出能源牌,通过能源经济合作

不断扩大其国际空间。

四、国际能源对话与合作全面加强

尽管国际能源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但国际能源合作也在全方位推

进,范围日广、程度日深,形式趋于多元。在区域能源一体化蓬勃发展

的同时,全球能源安全对话与合作进入新阶段,构建全球能源安全体系

被提上国际社会的议事日程。

1. 双边及多边能源合作日趋活跃

近年来,国际能源合作范围不断扩大,既有消费国之间或输出国之

间的能源合作,也有消费国与输出国之间的合作,还有诸多国际机构、

企业及民间团体等之间的合作。此外,能源合作继续由以石油为主,向

分析

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内的“大能源”领域拓展,

特别是对天然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合作的重视程度进一

步提高。合作领域逐渐由贸易和勘探开发等延伸至技术、运输和管理以

及环保等领域。2005年9月,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与印度石油天

然气部长艾亚尔签署两国在能源领域进行综合性合作的共同声明。除石

油天然气领域外,两国还将在固体沼气、氢气等新能源研究开发方面构

筑合作关系,并探讨对近邻地区资源进行相互融通交易的可能性。日本

还表示将向印度提供世界上最先进的节能技术。

2006年5月11日,欧盟25个成员国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

其等3个准欧盟国家的政府首脑与33个拉美及加勒比海国家领导人聚首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就加强双方战略协作、能源合作和贸易关系展开了

磋商。

2. 全球能源安全合作提上日程

近年来,能源需求的迅速增长和国际油价的大幅度攀升以及全球环

境问题的日益恶化等,使能源安全合作进一步超越消费国和输出国的界

限,扩大至全球范围,全球能源安全与合作被提上议事日程。在2006年

初成为八国集团轮值主席国后,俄罗斯提出在八国集团框架内讨论全球

能源安全问题的建议。2006年2月上旬,在莫斯科召开的八国集团财长

会议把能源安全问题列为会议的主要议题,呼吁推动能源生产国和消费

国之间的对话。3月中旬,八国集团能源部长在莫斯科召开能源会议,会

议讨论了全球能源安全面临的政治、技术和生态等风险以及能源贫困问

题,强调国际社会应共同制定全球能源安全战略,寻求建立全球能源安

分析

全体系。7月15-17日,在八国集团首脑峰会期间,八国集团领导人在

关于加强全球能源安全的联合声明中呼吁能源生产国、中转国和消费国

建立伙伴关系,采取措施确保全球能源市场的透明度、可预见性和稳定

性,改善能源领域的投资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消费结构

的多元化,维护重要能源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能

源供应状况。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突出强调应树立和落实互利合作、多

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和矛盾,避

免把能源问题政治化,以维护能源安全稳定的良好政治环境。2006年9

月23日,法德俄三国首脑在法国贡比举行首脑会晤,重点讨论了欧盟与

俄罗斯关系的和能源安全等议题。

与此潮流相适应,除了合作伙伴间为谋求共同利益进行的合作外,

竞争对手间为缓解竞争与摩擦而进行的对话与合作也日益增多。中美、

中日乃至中印间的能源合作重点在于加强对话与沟通,减少彼此的不理

解和误解。2005年6月30日,中美两国政府在华盛顿举行首次能源政

策对话。8月,中美举行首次战略对话,能源合作是重要内容之一。2006

年9月中旬,继第七届中美石油天然气工业论坛之后,中美双方在杭州

举行了第二次能源政策对话,双方同意将提高能效、发展新能源和可再

生能源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两国能源合作的重点领域。

中日能源问题十分敏感而且棘手,但在东海油气开发问题上双方已

进入协商解决阶段,双方为解决东海问题已经举行了6轮磋商。同时,

截至2006年9月底,中日战略对话也已举行过6轮。从相关信息看,双

分析

方的立场和主张逐渐趋向务实和灵活,东海僵局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

松动。

此外,中印之间也于2006年1月12日签署“加强石油与天然气合作”

备忘录,就加强能源合作和避免恶性竞争达成多项共识,有望逐步建立

起更密切的对话合作和信息交流机制。在公司层面,继2005年12月两

国石油公司合作收购加拿大石油公司在叙利亚的股份后,2006年8月两

国石油公司再度联手买下哥伦比亚一油田50%的股份。

3. 区域能源一体化步伐加快

作为经济和能源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区域能源一体化的

发展尤为迅速。除了相对成熟的欧洲和北美能源市场外,其他地区或区

域加紧建设能源市场,正在成为国际能源合作的一大亮点。

早在20世纪90年代,许多东亚国家就提出地区能源一体化构想,

但直到近几年才出现强劲发展势头。2003年3月,东盟“10+3”成立“亚

洲能源合作工作组”,以加强信息沟通。2004年6月,在中国青岛举行的

亚洲合作对话第三次外长会议发表了亚洲能源合作的框架文件《青岛倡

议》。2005年7月13日,在第23届东盟能源部长会议及第二届东盟和

中日韩能源部长会议上,与会国表示将进一步加强能源安全领域的合作,

共同研究石油市场和东盟“10+3”国家之间的石油贸易、能源供应多样性

等问题,加强与中东和其他产油国的交流与合作。2005年10月19日,

在韩国举行的第七次亚太经合组织(APEC)能源部长会议就如何应对高

油价和提高能源效率发表联合声明,决定建立由官方和民间共同参与的

“APEC天然气论坛”,讨论促进能源投资和改善成员国的投资环境等问题。

分析

在拉美,能源合作已成为拉美地区和小地区首脑会议优先讨论的重

要议题,能源一体化呈现由区域向地区扩展、多头并进的态势。2005年

5月,巴西、阿根廷和委内瑞拉三国决定共同成立南方石油公司,联合开

展石油勘探、加工、运输和油轮建造项目。2005年6月召开的第28届

南方共同体首脑会议就建立南美能源输送网络达成一致,计划在成员国

间建设一条输气管网,把秘鲁的天然气输往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等国。

2005年9月7日,加勒比能源首脑会议确定地区能源一体化计划和步骤,

加勒比13国分别与委内瑞拉签署了关于委内瑞拉向其提供石油的双边条

约、石油供应机制协议及各国分别与委内瑞拉石油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的

意向书等文件,约定加勒比国家每年举行一次能源部长会议,以协调各

国的能源政策、策略和计划,解决出现的新问题。2005年12月7日,

委内瑞拉、巴西和阿根廷签署《加拉加斯议定书》,寻求通过实现多国

电力联网和建设天然气管道,促进三国能源联盟。2005年12月13日,

墨西哥、中美洲国家及哥伦比亚签署了“美索亚美利加能源一体化计划”。

该计划将耗资70亿~90亿美元,修建一条长1600千米的天然气管道、

建设炼油厂以及发电厂等。

2006年4月19日,巴拉圭、玻利维亚、乌拉圭和委内瑞拉四国首

脑和阿根廷、巴西总统代表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能源首脑会议,讨论兴

建南方天然气管道问题,以将玻利维亚的天然气输送到巴拉圭和乌拉圭。

6月3日,墨西哥、中美洲六国、哥伦比亚和多米尼加共和国在多米尼加

拉罗马纳市举行第二次中美洲能源首脑会议,会议评估了一项地区能源

计划,准备投入90亿美元以减轻高油价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带来的负面影

分析

响。6月下旬,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和委内瑞拉四国举行部长级会议,

落实建设南方天然气管道计划(该管道从委内瑞拉开始,经过阿根廷和

巴西,长7000多千米,将跨越南美洲3个主要的流域:奥里诺科河流域、

亚马孙河流域和拉普拉塔河流域)。7月3日,在圣克里斯托瓦尔和内维

斯举行的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也把能源作为主要

议题之一。

2006年7月8日,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两国间的天然气输送管道正

式开工兴建,预计全部工程将在2007年上半年完成。根据两国政府协议,

管道投入使用后的前7年,由哥伦比亚向委内瑞拉西北地区提供天然气,

7年后,当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气田与西北地区的输气管道接通后,则反

过来由委内瑞拉向哥伦比亚出口天然气。此后,这条管道将逐步向中美

洲及加勒比地区、墨西哥、南美安第斯地区延伸,从而成为拉美地区能

源一体化的一条大动脉。由于这项工程不仅限于两国能源合作,而是一

项着眼于未来、面向整个拉美的地区能源一体化项目,因而引起美洲地

区乃至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在东南欧,为改善巴尔干地区能源环境,阿尔巴尼亚、波黑、保加

利亚、克罗地亚、希腊、塞尔维亚和黑山、罗马尼亚、科索沃8个巴尔

干国家和地区于2005年10月25日签署了东南欧能源市场公约。根据协

议,在未来15年内,东南欧地区能源投资将达到200亿欧元,其中125

亿欧元用于能源资源的开发。

综上所述,世界能源需求进入新的扩张期,消费与生产因地域造成

的失衡局面将进一步加剧。尽管供应方面不存在资源性短缺,但结构性

分析

失衡较为突出,世界石油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过渡。

能源市场全球化、多元化趋势明显,影响价格的因素增多。能源消费国

纷纷调整能源战略,加强节能和新能源开发。资源输出国则在加大投资

和开放力度的同时,加强资源控制,积极拓展能源外交。国际能源勘探

开发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与此同时,国际能源合作全方位推进,地区

能源一体化势头强劲,全球能源安全对话被提上国际社会议事日程。在

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世界能源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并加速调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9n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