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更新时间:2024-02-29 08: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K12学习教育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

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雅典的政治状况: 雅典的地理环境:

①阿提卡;比雷埃夫斯;②农业;工商业;航海业 城邦制国家初步形成:

①纷争不断;②大约在公元前9-8世纪;中央议事会;行政机构设立;贵族—平民

平民与贵族矛盾日益尖锐:8Bc—6Bc

①首席执政官;长老会议;实际权力;②放高利贷;土地兼并;六一汉;债务奴隶; 平民暴动与雅典政局动荡:

①B632;武装暴动;被镇压;②成文法;贵族既得利益; 二、工商业发展——雅典的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

铁制农具;远航大船;工商业奴隶主; 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

维护贵族寡头政治;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要求发展海外贸易,掠夺外邦奴隶与财产,主张实行温和改革

三、首席执政官梭伦: 萨拉米斯岛问题:萨拉米斯岛;

K12学习教育

K12学习教育

公民的爱国精神; 梭伦改革的内容

颁布“解负令”等法令: 、措施: ——————:

含义:“负”指的就是债务,“解负令”就是废除债务的法令。

雅典债的:分两种,即因契约而产生的债和因损害而产生的债,亚里士多德在《尼柯马赫伦理学》中称前者为自由之债,后者为不自由之债。梭伦改革前,雅典农民的境况极其艰苦,借了财主的债若还不起,财主就在借债者的土地上竖起债务碑石,借债者就会沦为“六一汉”,他们为财主做工,收成的六分之五给财主,自己只留六分之一。如果收成不够缴纳利息,财主便有权在一年后把欠债的农民及其妻、子变卖为奴。

措施:废除所有债务;释放和赎回债务奴隶;废除“六一汉”制度;

————————:

目的:防止产生新的债务奴隶; 内容:规定个人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

目的:杜绝贵族任意侵占平民财产;

K12学习教育

K12学习教育

内容:规定无子女者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将遗产交给指定的继承人。 安抚贵族:

目的:减轻贵族的强烈反抗,稳定社会秩序; 措施: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使贵族得以继续保持优越的经济地位。

特点:调整改革措施,有效地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体现了改革的策略性和政策的灵活性。 2结果和意义:

有效地防止了贵族兼并土地,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

促使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扩大了公民的基础:原来的债务奴隶、平民、贵族都成为享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权利的雅典公民;

但并未废除奴隶制,——————————。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 2、原则:————————

3、方法:公民每年的总收入折合成农产品计算财产,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

希腊文Tyrannia的意译,一作“暴君政治”,指以非法手段取得政权者建立的独裁统治。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

K12学习教育

K12学习教育

世纪在希腊的科林斯、阿哥斯、麦加拉、西基昂、雅典等城邦,都出现过僭主政治。“僭主”一词起初并无贬义,在诗人的作品中有时亦称“僭主”为“王者”。雅典的庇西特拉图所建立的僭主政治,在打击贵族势力,发展经济、文化方面,均有所建树。科林斯僭主柏利安被列为古希腊“七贤”之一。早期希腊的僭主政治一般对于肃清氏族制度的残余曾起积极作用,但在激荡的政治斗争潮流中却往往不能久存,迄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僭主”渐含贬意,如对西西里叙拉古僭主狄奥尼修父子即是。中古时期,在意大利的某些城市也曾实行过僭主政治。

僭主政治的特征:①名义上的特征:“希腊的僭主都不称王。他们是事实上的专制君主,他们都用一些谦逊的称号,如‘终身执政官’、‘全权将军’等”。然而,僭主虽然是事实上的王,但他们却始终不能完全替代真正的“王”而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因为希腊的王权“起源于宗教色彩浓厚的古代,王权周围围绕有神佑的光轮”。僭主始终被人们视为政权的篡夺者,始终都是不合法的王。

②形式上的特征:这在上面的“含义”部分已做了表述,一是具有强大的力量;二是实行无限制的专制统治。 ③实质特征:如前所述,僭主独立于两大阶级之外,压制贵族的利益,给平民施以一定的好处,从而缩小两大阶级之间的贫富差距和其他利益上的差距。只有这个特征才最好

K12学习教育

K12学习教育

地体现出僭主政治的“中介”地位。 出走:

梭伦年少时,曾一度外出经商,周游了希腊和小亚细亚很多地方,增长了不少见识。这次因雅典内部形势紧迫,梭伦在任期届满后,晚年再次出游他乡,到埃及、塞浦路斯、小亚细亚等地漫游。晚年他退隐在家,从事研究和著述,死后骨灰撒在了他曾为之战斗过的美丽的萨拉米斯岛上。 2、僭主政治的建立:

背景:雅典政局动荡,三派纷争。 ①平原派:企图恢复旧秩序 ②山地派:要求进一步改革

③海岸派:拥护梭伦政策,但要求强有力的政府,稳定秩序。

建立:公元前560年庇西特拉图 1.改革背景

内忧:平民、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矛盾尖锐。 外患:雅典民族危机加剧。 2.改革措施

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打破贵族世袭特权。

完善国家机构,建立“四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K12学习教育

K12学习教育

3.改革特点

指导思想:梭伦推崇“中庸”,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和解。

内容:是对旧生产关系的调整,也对上层建筑进行了一些改革。

性质:奴隶主阶级为巩固自身统治而进行的改革。 评价: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不够彻底。 4.改革影响 进步性

①使广大债务奴隶获得解放,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

②使下层民众得以参与国家政治,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制度保障。

③渗透在改革中的“中庸”精神,为雅典民主政治和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价值基础。 局限性

①下层公民没有充分的参政议政权利。 ②氏族制度残余得以存续。 5.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三个阶段

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按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进行政权机构改革,鼓励发展农工商业。为雅典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

K12学习教育

K12学习教育

克利斯提尼改革: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创建“五百人会议”掌握国家权力,实行“陶片放逐法”。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伯利克里改革:扩大公民参政范围,改革公民大会,改革“五百人会议”,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扩大十将军委员会权力。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

K12学习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ema.html

Top